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6-3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8篇)

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关于“有效教学”,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有内部的进步,也有外部进步,内部的进步,指的是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理解了本节课重点内容,突破了难点,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本节课会做基础题;外部的进步是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对初中生来说,这些数学思想好像对目前学习没有作用,但对高中、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师对40分课堂一定有预设的目标,教师希望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A、B、C类学生达到哪些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达到教师希望的要求。

通过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了,也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标,那么这种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是“高效课堂”。

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时,问题情境: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学生能够很快写出两个式子m(a+b+c)和ma+mb+mc,从而引出课题。

在学习《分式的乘除》创设问题1: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多少时,水高多少?问题2:大拖拉机m天耕地a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学生之所以能很快写出这些式子,是因为这些问题情境来源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2.恰当运用好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只是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之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或演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我会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鸟巢、金字塔、茶叶盒、帐篷、五环、地球仪、字典、魔方、铅笔、地板砖、课本,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学生很快找到圆锥、圆、球等几何图形,而这些图形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通过观看这些美丽的图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们要选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图片和图形(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二)动手实践与数学思考

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发现数学原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学习《菱形的性质》时,我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学生马上动手去做,结果有些剪出来的不是菱形,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剪下一直角三角形,打开,发现这个图形就是菱形,学生在动手对折裁剪过程中,就会发现菱形边、角、对角线的性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效提问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1.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有效获取反馈信息。

2.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目的性、启发性、多样性、方法性、情感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时,通过当堂训练:

(1)(-4x2)(3x+1);(2)3a(5a+b);(3)(-7x2y)?(2x+3y2)。小组订正答案,这时我会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刚一出来,学生有点蒙了,这时我抓住时机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得到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结果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要特别注意积的符号,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这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3.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1)激励与有效表扬相结合的原则。在对一道题判断正确时,我们应从答案的正确性、格式、书写、语言表达等方面作出判断,例如:“你的做题格式写得真好!”“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比老师都说得好!”“你讲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真厉害!”教师表扬要具体,不能笼统用一句“你真棒!”来代替。

(2)有效指导。我喜欢与学生一起,一行接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对,你的第一行是对的,你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了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一行,你是怎么想的?”

(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主要是定理、法则、公式、结论等抽象概念,数学概念的学习关键让学生经历和参与它们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形象,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认知概念,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数学里的动点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演示动点在线段上移动,从而让学生找到动点的特殊位置:线段的两个端点和中点,这样多媒体起到应有效果;又如学习全等性的知识时,两个美丽的图案是全等性吗?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如果两个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形,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起到了推动作用。

编辑 鲁翠红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利用“差异教学”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班级教学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进步”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从学生个体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出发, 来建构知识, 分层指导, 针对训练, 有效学习, 使学生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所以, 差异教学试图打破僵化的传统班级教学, 创新地设计教学, 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 多样化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使其在功能上能够发挥适应个别差异的作用, 而不流于形式上是否表现为一对一的教学, 也不单单考虑教师是否放弃了教学的角色而让学生自己去学。我们的教学应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有尊重和欣赏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 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二、激发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良好的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兴趣是由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引起的, 在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和升华, 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据说,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并不出名的数学家和牧师波尔查诺在布拉格度假的时候, 恰好生病了, 为了分散注意力, 他拿起书本学习。他说这种方法使他兴奋无比, 以至于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此后, 每当他的朋友生病时, 他总是把这作为一剂灵丹妙药向病人推荐。通过一些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学习。

三、设计个性数学活动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 对于新授课, 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 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 或者验证几何结论。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关联的学习。换而言之, 即帮助学生理解校内学习的知识技能, 是其家庭、社区和未来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先了解学生所处的社区、文化背景、家庭以及知识与现实间可能的联系, 才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纽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重点也是传统的难点。由于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 然后证明这三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 图形变化较大, 学生不易理解。对于公式我们平时注重它的结论的识记和使用, 也就是重视“去脉”而忽视“来龙”, 学生只是强记公式, 套用公式。我认为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不是单纯介绍一个公式, 还介绍了一种“割补”的思想求体积的方法, 同时图形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首先用圆锥形容器盛满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感受到公式的可靠性, 然后运用“几何画板”将分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现给学生。在推导公式时, 又将所要比较的三棱锥, 分开—复原—再分开,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种教学方式能把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降低了理解坡度, 难点得以有效突破, 学生既能提高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又能很快地掌握新知识。

四、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的教学资源有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和互动资源, 所以, 教师不但利用教材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 而且要深入钻研各种资源, 如文本资料中的辅导材料、专家的讲座, 图片、影视、光盘、互联网的各种资料, 学生亲历的学习与有关的经验、体会和感悟, 教师已有的资源, 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效资源。所以,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学生的学习知识有效动态生成, 富有应用性。

例如, 哪些是教学空白需要补充课外资源?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哪些是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 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轻松和情趣, 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一、教师要充分预设,提高课堂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课前预设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

我们教师平时备课只注重教材,教学的对象——学生我们往往忽视,我们只注重一味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与你的教产生共鸣,如果学生对你的教不合作的话,你最精彩的演说也只是无效的课堂教学,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备学生。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等一些方面上去进行备课。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摸底和预测来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这样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2.教材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忠实于教材,也要超越教材,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我们可以试着打破固有的授课思路,可以对教学内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内容,也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去开发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地位,进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弹药”。

3.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集体的智慧总会胜过个人的智慧,因此我们教师在独自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这样可以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更加准确的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所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能够比较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这就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1.生动的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直观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3.生活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我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购物。让小朋友们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并准备一些人民币(事先在小纸条上写上不同面值),然后在班上开个小小商店,分组进行模拟购物。学生在购物、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又使数学课与生活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坐在课堂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师要精选挑选习题,提高课堂巩固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我觉得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层次性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设计习题。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趣味性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生活基础、学生熟悉的习题能排除陌生感,知识容易迁移,学生喜欢,效果较好。

3. 对比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变式题,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有效性

竞争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将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在竞争中积极进取。因此,练习中采用激励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4.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1.加强教学准备,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1)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课堂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少教师拘泥于教材,认为把教材教好就是达到《课标》要求。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老师告诉我的,我会忘记;老师教给我的,我把它记住;我自己参与的,我会明白。”所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不是权威,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可以说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托过横杆。教师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感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脊薄的土地上采掘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想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5.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程文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在课堂中和谐的氛围,民主的气氛是不可缺少的,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学会组织、协作、思考和交流。例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

“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教学进程,有计划的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检索各种信息,并对资料的质量,可信度作出判断,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对数学的发展历史也有了全面认识。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形式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可以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教学中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活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阅、练、知、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读、练、知交替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算的自检能力。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教师要使多媒体课件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培养教学反思的意识

6.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乐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力,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独特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人的讨论,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还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的不良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加以解决。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学中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乐学氛围。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活而不乱、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我先讲了一个古时代一位国王与象棋大师戏言奖赏的故事;在讲《复数》第一课时时,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接受效率

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传授,常常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随时调节课堂知识容量

有效控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容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知识量的多少进行控制。

(2)控制讲课的速度

在一节课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讨论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效率。

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得到成功体验

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1、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2、注意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搞清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三、教师的感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交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肢体表现都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而在愉悦的情绪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智力的发展,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注意抓住每一个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表扬与鼓励,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此外,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用错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此外,教师应多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做学生的朋友、合作者、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关心、信任和爱,从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爱信任的话语都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7.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的, 就其本身而言, 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到水平程度的期望, 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因此,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教学过程之中, 若缺少了明确的目标, 犹如航行大海的船缺少罗盘.倘若教师心中没有设立明确和具体的目标作为指针, 他非但不知该如何取舍教材, 同时他的教导也会产生散漫和无法达到目标的倾向.确立优良的目标, 正如选择优良的教学材料一样重要;一个明确及有活力的目标是很容易使课程与学习者发生直接关系的.杜宾博士说:“明确的目标, 能使教师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精神;教师由于他的职责而成为领袖.”一个没有目标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向学生讲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上组织有效自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 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 摘到桃”,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体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例如:教学《单项式》时, 先提问什么是单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 教师巡视, 学生通过自学能了解什么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系数, 教师继续提问:5, x, 5x2, 6x4y3, x+y这些式子是否单项式, 它的次数、系数分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通过自学, 学生头脑中就产生一种请老师尽快帮把他弄懂的心愿, 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就会聚精会神去听, 开动脑筋思考, 这样学生和教师就有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

三、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 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1.激趣引学,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 创设激趣情境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学生必定思维活跃, 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频率与概率》一课时, 以“生日”为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提问:同学们每年过生日时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祝福, 如果两个同学同一天过生日多开心呀, 那么有没有两个同学同一天过生日呢?同学们纷纷讲出自己的生日.教师:一年365天, 本班有50名同学, 两个同学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为多少呢?这样启发学生对频率和概率问题进行思考, 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尝试和表现的欲望.

2.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的一步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否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学生上课才能兴趣盎然.例如教学《圆》时, 可提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四边形呢?学生经常见到车轮但可能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便会充满兴趣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四、课堂上安排有效训练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 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精选试题让学生练习, 确保当堂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课堂作业要当堂完成, 确保“堂清”.练习题要典型、适量、多层次、有变式, 可利用测试、板演、比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紧张、高效地学习.教师要及时巡视, 辅导落后生的作业.练习完后当堂展示学生作业, 当堂评价.

五、写好课后的反思

教师的课后反思非常关键, 通过课后反思能发现问题, 澄清知识, 改变教学方式, 摆脱经验式的教学模式.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实践证明, 教师对课堂教学及其成败得失及时进行反思, 有利于自己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课后反思的问题包括:这节课总体感觉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何?教学结构是否合理?闪光点在哪?改进之处在哪里?重新上这节课怎么上?等等.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 并能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毕竟学会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也是中小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所以我们应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军主编.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初中数学)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8.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一、关注学生,情感认同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重视每一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困难,体谅学生个人表现的不足。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采用追问说理等方法,由学生自己去纠错、修正。这样不仅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经验。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考虑学生数学能力。善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新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降低知识难度。

二、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主观上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思考、探究、归纳及整理,才能锻炼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

其次,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欲望。可以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觉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设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难易要适度,不能遥不可及,让学生望而生畏,更不能垂手可得,让学生觉得乏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及进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快的心情,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三、组织引导,合理探究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主体”为“主导”,引导学生参与,独立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积极实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提问,自主探索,给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发表独立见解,当产生分歧时,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可以互补,不仅拓宽了思路,活跃思维,更完善了知识结构。

在独立思考有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1)预习。主要以完成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来反映。(2)提出问题。通过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预习和小组交流,提出本组所存在的问题。

2、课堂中合作学习包括:(1)合作归纳知识。在完成对学后小组进行讨论和归纳,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2)合作梳理。在完成导学案后,所有同学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独立认真思考之后,再由小组讨论完善。

3、课后合作小组活动包括:合作完成作业。所布置的作业若有不懂得都会先由小组长负责讲解,并及时检查本小组所有成员作业完成情况。(2)合作订正错误。每天作业上和练习册上的错误都必须及时改正。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和监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一些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定理的探索,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

例如在听一老师的课 “垂径定理”时,他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自己画圆,剪圆,画圆的对称轴,學生自己动手折叠观察,得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同时也观察到了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任一条直线(图1)。然后他又引导学生画图,做了圆形纸片和一条直径及垂直于直径的一条弦,分别标注了字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手打叠,就使学生得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垂径定理)(图2),同时也使学生领会到了垂径定理的好几个推论。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积极合作的精神。

四、反馈梳理,强化认知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得到巩固梳理,就很难学以致用。数学教学强调“讲练结合”,“讲”是必要的,“练”是不可缺少的。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数学基本功好,只要上课认真,回家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好数学,而有的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就是不懂。因此,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活跃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

上一篇:论军队财务学下一篇:2023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