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精选8篇)
1.建筑行业项目管理 篇一
年终总结
忙忙碌碌的X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开始,在展望新的一年美好明天的同时,不忘回首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XXX年XXX月份我受公司领导之托,率领项目管理人员承接威海天安建筑公司浮法玻璃厂住宅一期工程。建筑面积XXX万多平方米。本工程地下两层,单层面积XXXX平方米,同时主楼部分为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的庞大性,决定了它施工的困难。同时我公司第一次和天安公司合作,所以项目部一进入工地马上召开项目管理人员会议。着重强调服务意识:怎样与甲方、监理方的密切沟通,尽量达到各方满意。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积极与公司领导协调劳动力的准备工作。择优选择分包队伍。
虽然我们前期准备那么充分,但工程进展过程中没有那么顺利。因为天安公司自家也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也与我们做同样的工程,再加上是首次合作,所以初期的我们处处碰壁,步履维艰。面对甲方的百般刁难,我们马上调整方案,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尽自己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调整、协调服务好甲方。同时把好各分项质量关,加大检查力度。将进度稍缓,尾随甲方自有工程的施工方式。切合实际的处理问题。
通过各级领导及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工程的进度、质量得到甲方的认可。如今X#、X#楼相继封顶,X型商铺的施工也进尾声。一年的辛苦,换回今日的收获:威海蓝星项目部完成年产值一千四百多万,利润可观。同时也为公司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从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安全是工程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安全问题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在施工中做到安全防护到位。为此项目部开展责任个人制。时时督促,时时宣传,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形成安全意识。每个管理人员都是安全管理员,在施工中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同时对出现隐患的个人或班组进行批评教育,避免下次发生。
2、成本意识。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人工费在增加,材料费在增加,为此做好成本节约准备工作。首先,工程在开工前或工程施工中提前考虑劳动力,择优选择劳动力。其次,在施工中合理安排劳动力,以各种方式(材料、机械、工序穿插、管理、协调)提高工人积极性。以最少的劳动力,获取最大的价值。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用工。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3、合理有效地控制工人工资。在人工费高涨的今天,工人工资也随之增加。一旦工人工资无法保障,工程进度就受到影响,同时公司的信誉也会受到侵害。为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特制定专项考勤制度,以工人签到的形式发放工资,工人签字领取工资,并拍摄照片。不能亲自领取的,可提前签订代领委托书。这样虽然繁琐,但有效避免了工人工资纠纷问题,提高了公司信誉。
4、提高管理素质及能力。虽然我们做的是劳务,但在工程中也属一级管理。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甚至一句话就能成就一件事的好坏。合理安排每一个管理人员,全面细致的分担工作。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亲临现场,将检查监督落到实处。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将继续脚踏实地的工作,并将以上几点更好的行使起来,并加以完善。
XXXX
2.建筑行业项目管理 篇二
一、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1、成本管理的环节
成本管理包括4个重要环节: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其中成本规划对建筑行业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 为建筑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控制通过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方式实现建筑行业内生产成本的最小化;业绩评价主要是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其目的是通过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来改善原有的建筑业成本控制的活动和方法。
2、成本管理的过程
若要提高建筑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 就要按照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进行成本管理。首先, 建筑行业内部要认真做好成本规划工作, 规划好在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 制定出实现成本水平和目标的相应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建筑行业内部的成本决策, 再根据决策内容制定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其次, 在日常的建筑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及时进行成本审核监督和成本核算等工作, 针对发现的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最后, 做好业绩评价工作, 做好行业内的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 准确全面的对各部门的业绩和成本管理进行评价,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不断提高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效率。
3、成本管理的目标
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根据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部分。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为建筑行业内部提供建筑业的成本管理信息方便管理者制定决策和行业战略计划。具体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目标, 即成本计算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计算目标是为建筑行业内部所有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主要包括资产价值和企业的盈亏情况, 通过提供信息和企业的盈亏情况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意识,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更科学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目标就是降低行业内部的成本水平, 在保证产品的素质和服务直来那个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成本水平、节约资源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行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1、成本管理理论不健全, 缺乏管理依据
当前, 建筑业内部关于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虽然经过原有的理论经验和借助东西方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不够全面也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理论体系的不全面, 就导致了建筑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影响了成本管理的实施和效率。同时, 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健全, 也导致了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的片面性, 出现了成本规划不科学、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业绩评价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仅仅对成本管理的各个重要过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还导致了成本管理无法按照其合理的工作流程来进行, 严重遮挡了成本管理的作用。另外, 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漏洞, 如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数据核算困难不准确、成本费用不真实等, 正是由于这些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成本核算缺乏目的性, 不仅影响了成本控制的发展, 还影响了建筑业成本管理的效率。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效率低
当前大部分建筑业内部人员都存在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 成本管理的相关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多数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 盲目追求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对技术创新、施工部署和组织等都缺乏深刻的认识。管理层的领导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也不够, 缺乏专业成本管理知识, 在进行相关成本管理和相关决策时主观臆断多, 客观合理少, 造成了很多不必要浪费和损失。另外, 建筑业内部从事成本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 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成本管理流程, 而且由于观念上的不重视, 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职责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清晰, 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合理地进行, 同时当成本管理出现问题时, 企业内部也找不到可以承担相应责任的人员, 久而久之, 成本管理有形无实, 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3、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效果不明显
当前, 国内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观念不够清晰, 针对成本管理问题和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都是按照过去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和简单化, 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跟不上时代和建筑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 国内大部分建筑业在对成本管理的管理范围、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例如对管理范围的理解, 多数建筑业认为管理范围包含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 忽略了与建筑业相关的其他行业、建筑业的上下层企业等领域的管理, 针对成本管理目的, 只追求片面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大部分建筑业内部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依然陈旧, 已经适应不了建筑业迅速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针对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推广和试用, 在推广试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这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大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还没有得到普及, 这不仅使得建筑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的不科学、不准确, 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成本浪费, 还严重制约了中小型建筑业的发展。
三、提高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注重成本管理理论建设
随着经济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现代的建筑业应该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采用新的成本管理理论, 使其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市场导向观”来指导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通过“战略管理观”提高实际生产经营中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树立新型的成本管理观念, 不断研究学习新兴的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的成本管理活动中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实践, 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建筑行业, 只有这样, 这些成功的先进成本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理论才能更好地适应真正需要实行成本管理的企业。另外, 这种双向的发展虽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和充实, 却也是树立新型成本管理观念和形成新型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最好的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成本管理在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保证产品的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成本管理理论真正的成为社会生产力。
2、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注重专业人员素质培养
对建筑行业来说, 若想真正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就必须提升成本管理的意识, 注重成本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 对高层管理的领导来说, 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 并成立成本管理的组织和机构, 同时设立相应监督管理机构, 保证企业内部有专门的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和相应的监督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具体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另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完善成本管理队伍和组织之后, 要努力提高成本管理队伍内人员的素质, 通过专业的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成本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还要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成本管理组织内, 要进行必要的工作记录和汇报, 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实现其应用的价值。
3、掌握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及时弥补漏洞
在树立了新型的成本管理观念, 健全了成本管理理论之后, 要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建筑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当中, 还需要各个企业努力掌握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成本规划方面, 在进行工程建筑之前, 建筑业要做到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例如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招标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 即消耗的人力物力、工程周期、具体工程周期安排等众多因素;第二, 成本计算方面, 要做到准确而全面, 建筑企业通过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全面的掌握之后, 对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和预测, 不能遗漏, 不能重复;第三, 成本控制方面, 在进行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前, 建筑业内部要严格进行成本预算, 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保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的前提下, 要努力控制生产成本, 严格按照成本预算来进行各项活动, 同时做好意外成本的控制, 防止资源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第四, 业绩评价方面, 在完成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后要进行全面的业绩评价, 认真对成本管理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促进成本管理不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建筑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还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高速与可持续发展。只有掌握了建筑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更加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成本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理论,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爱莲:浅析建筑业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5) .
3.建筑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篇三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环境,造成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为了承揽工程,在不断降低标价的情况下,还增加一些附加条件,如建筑产品完成合同约定价值才开始计量支付;除合同规定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函外,还有打入现金保证金的;更为甚者就是垫资施工,待工程竣工结算时收回垫付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面临“干工程难,催要工程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为在竞争中抢占市场,广揽活源,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承揽项目;另一方面,建设方拖欠工程款,占压施工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施工方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过高的应收账款占用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往往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垫付资金承揽工程项目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建筑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却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明显不足,企业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出现支付困难,而施工企业开拓新市场、进行新项目施工需要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支付,完工工程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收回,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些甚至因流动资金不足,长期贷款经营,而过高的贷款利息迫使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2)应收账款往往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形成的坏账损失,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应收账款逾期未收回,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冲减当期营业利润,而一旦形成坏账损失,企业不但不能收回应收账款对应的施工项目所形成的利润,就连企业在该项目上投入的生产成本也会付之东流,严重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甚至许多企业还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只管干、不管算”的现象,许多施工企业负责人只重视建筑施工产值的增长,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与建筑施工产值及目标利润挂钩,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工程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只重产值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重视,应收账款催收责任不明确,未与经济效益挂钩,加上结算不及时,交工不完善等,导致了该结算的项目一拖再拖,应收的工程款不能收回,有的甚至出现过了追溯实效等不正常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负担沉重。
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忽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成因及过程不分析、不核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
3.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完成工程量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施工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工程量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經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走好事前评价、过程控制、事后责任落实三步:
第一步,事前评价,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做好项目前期评审,做好对建设方资信评价工作,建设单位是施工企业的最大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要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应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信管理,对建设单位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作认真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步,过程管理,首先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后,如合同约定按进度拨付工程计量款项,就要确定专人负责工程工作量的计量工作,签证变更工作量也要及时确认,以便向建设方申请工程进度款,及时回收垫付资金。其次,要关注建设方的经营状况,加强日常询证,随时了解其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由于对方的突变或经营决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回的风险。再次,定期召开应收账款分析会议,分析应收账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每一笔应收账款形成的实际原因,逐笔进行分析,对有风险的债权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资金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步、事后责任落实,是指工程完工后,要制定收账的目标责任,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谁负责,将清理回收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并与个人经济收入、业绩考核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4.论建筑行业工程安全管理 篇四
场安全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的关键。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例如: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开展安全竞赛以及总结评比,奖励处分等。其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一、建筑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在政府的计划指令下进行施工,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对简单,从业人员相对固定,其技能和素质相对稳定,国家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还能得到贯彻落实。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教育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负责施工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安全,其安全工作常识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安全技术管理为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是两张皮,不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究其原因是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未能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的环境、施工的方法、劳动力的组织制定全面性、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而是照搬照抄规范规程的用语。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指导施工生产,导致了施工的习惯性、无序性、盲目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当前,我国的经济关系仍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新形势的需要。
《建筑法》第三十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可见,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合理、具体、明确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之有效、合理、充分地发挥作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建立的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二是明确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三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哪个岗位由哪个人来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四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五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提高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得到巩固,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法》第38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这项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有序性。
2、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17条、24条、39条都分别针对安全经费的投入提出了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计划,并保证经费的有效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建筑法》第39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为了贯彻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与验收,以确保技术指导施工。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签字,交底要全面、细致,要有可操作性。验收是必要的程序,以保证技术交底的实现。安全检查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旨在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制度化、经常化。安全检查除定期检查外,还包括经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重大节假日检查以及班组自检交接检查等。检查及处理情况要记录在案,便于追究责任。
3、安全培训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21条、第39条、50条,《建筑法》第46条要求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施工项目必须按照建设部 《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落实培训教育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自保和互保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施工项目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由于其不仅对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有重大危害,因此他们必须持证上岗。
4、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13条、第70条、第72条、第75条,《建筑法》第51条,国务院第34号令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75号令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建设部3号令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的规定》都明确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的报告调查处理规定,因此工程项目要依法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
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事故调查处理要实事求是,遵照 “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生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决不姑息迁就,不了了之。
5、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以及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28条要求,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 有关责任人,决不姑息迁就,不了了之。
5、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以及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28条要求,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或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相应的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因此,施工项目要强化这
这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设置安全标志,以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使其能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危险,提高注意力,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的选购和使用必须符合 《安全色》(GB2389-82)、《安全标志》(GB2894-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规定。安全生产法》第33条、第69条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对发生紧急情况或者生产安全事故时做到心中不慌、有条不紊,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失。
6、安全防护用具管理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37条,《建筑法》第 47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印发的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采购、入库、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以保障从业人员使用合格的防护用具,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第 29条、31条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明确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购、使用合格产品,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以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
7、劳务用工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44条、4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施工现场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安全生产法》第44条,《建筑法》第48条明确国家实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对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强制进行意外伤害保险,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施工企业和现场必须认真执行。
5.建筑行业管理心得体会3篇 篇五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下面是建筑行业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建筑行业管理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一门新课“建筑项目管理”,这门课初看看没什么。但是上了刘学第一节课后,感觉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掌握的不只是技术,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从中真正的对项目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刘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多媒体教学基本上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有了本质的变化,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工程实践上有了有效结合。建筑项目管理包含了许多方面:如项目管理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信息管理等。
一.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受业主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它们有义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因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也可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代为进行项目管理.在项目建设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不同的地位,对同一个项目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其项目管理的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如在费用控制方面,业主要控制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额,而施工单位考虑的是控制该项目的施工成本.又如在进度控制方面,业主应控制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而设计单位主要控制设计进度,施工单位控制所承包部分的工程施工进度.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的管理内容及重点各不同.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建设单位的设计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两种情况,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则主要分为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工程项目管理,监理工程师的工程项目管理.三.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看似很平常,但在整个管理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协调;组织关系的协调;另一方面是配合关系的协调;供求约束关系的协调;这些关系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与其外部相关单位之间。
四.还有讲到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近几年来,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课上刘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段建筑安全方面的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种国外新型的施工安全带,对于工人在施工操作时的安全隐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我觉得,在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我国普遍缺少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另外,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这是我学习这门课半学期以来的体会和心得。学习的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加倍努力,知识能够成就梦想!
篇二:建筑行业管理心得体会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对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水平的研究很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场逐渐完善、发展的需要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夺标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等。同时,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接受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更显突出,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建筑工程的顾客,一般是政府主管部门及集团股份公司,他们对工程质量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项目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工期、成本。顾客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然会选择有着良好项目管理体系及项目管理实施经验的企业。
(三)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是企业的追求目标,而项目是生产一线,它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必须围绕着各个项目活动进行。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其当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项目部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后劲。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中原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发展、灾害重建工作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发展迅猛,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建筑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是发展和提高建筑领域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能抓住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项目成本控制,并能够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检查,符合设汁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采用随机抽查和关键过程旁站、巡视的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杜绝返工浪费。
施工操作中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开始人面积施工前都要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确保操作质量,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具体任务、责任,责任到人,使工作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仟心,形成严密的质量工作责任体系。样板经我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收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篇三:建筑行业管理心得体会
我在公司工作多年,从几年前的一名普通工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逐渐成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安排下,担任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安全,有时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结合周围的事实,就施工安全方面发表一下心得体会,同各位同仁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从相关媒体和资料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大伤害”。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以上各情况逐一分析。
一、施工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大多是民工,文化素质低,“三夏”“三秋”在家忙农活,闲时外出打工挣钱,这些民工普遍来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由于现在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促使建筑行业蓬勃发展,造成建筑行业用工荒,而且为了早日交工,为赶工期,现在施工现场大部分为“小包工”,砌筑包工、模板包工、混凝土包工、粉刷包工等等,工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造成工人为了多挣钱,忽略了安全防范。并且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
根据《河南省建设安全管理条例》、《河南省建筑质量管理条例》和《建筑法》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主管部门都有约束,我们常提到问责制。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
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四、材料机具质量不合格
塔机吊钩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索落下,砸伤地面工作人员。安全网质量差,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五、防护设施不全
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针对以上分析,为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单位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班组安全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二、规范建筑业分包及完善安全法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施工企业在目前已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加强安全教育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
1、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2、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
3、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体验;
4、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5、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与协调
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有施工技术员编写的书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工人交代,特别是高空、有毒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每日有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对当天工作操作工序提出的安全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加强条条、条块、块块之间的协调配合。
五、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人,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在施工作业面上设固定的安全管理员,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用电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进行监督和控制。
6.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之我见 篇六
胡德沛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经济建设高潮迭起,建筑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做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如何实现生产与安全的协调、统一,我对安全生产有以下管理原则:
1、从严管理。建筑行业存在高危险性的工程作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行
政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程作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要全程监督,使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2、高调处理。在平时安全检查活动中,对发现存在危害人身安全隐患的工
程项目中,在项目部要大胆、公开、高调地提出来,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提交书面报告到公司高层会议进行讨论,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让施工人员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3、小题大作。在进行工程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哪怕是一点
很小的事故,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员工安全教育要举一反三,做到常态化教育,让员工了解每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对自已身体或他人的伤害,使其明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4、奖罚分明。实行评比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遵章守纪,自觉按照安全操
作规程进行作业,安全意识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反之,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野蛮施工,引发安全事故和造成经济损失的不当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7.浅析建筑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篇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指财务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商业竞争也愈演愈烈,而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面临各种各样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和不同程度的危机,威胁着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而建筑行业的建设工程产品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以及极易受到外部约束等特点,使得企业在资金筹措、成本预算、账务处理的营运管理上与其它企业不同,收到的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安全运营,并促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使其在预期风险范围内正常运营,是许多财务人员关心的问题。
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建立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和近代科学管理的作用效果之下。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是指经营者对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分析和决策,通过制定合理有序的监管程序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控并处理,以保障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经济利益免受损失。
三、建筑业财务风险现状及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筑行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大。建筑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具体风险现状表现在:一是企业的外部风险,即政策和市场风险,由于建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企业融资困难,筹资成本高,资金运作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并且由于建筑行业体制不够健全,企业低价中标,工期罚款等情况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建筑企业的内部风险,建筑企业由于施工项目众多,企业的主要财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控制管理严重不足,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面临巨大风险,严重的或将导致企业破产。 因此,建筑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反思,总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二)建筑行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而因一些历史因素和国家投资建设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得建设项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项目的投资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给企业未来立足国际市场的发展造成现金压力。
2、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建筑业主要的财务风险有筹资风险、营运风险、收益风险及投资风险。分析这些风险时经常需要参考一些财务数据,比如近年来建筑企业报表中流动比率过高,经分析账面原因是应收账款与存货所占比重过大,根本原因是建筑业的信用政策不够严格。析得存货闲置年速度比率过低说明建筑业积压存货太多,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且近年来资金周转率不断下降,表明公司近年来应收账款处置不当,同时,建方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近年来也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建筑业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在经营管理不良的情况下如果增加负债其产生的财务杠杆系数将会变成负值,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在进行新的投资活动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建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四、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二单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结合企业及自身相关利益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一个合理的经济管理建议。第三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而这种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管理内部是可以避免和实现的。第四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对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存货控制薄弱,应收账款等资金周转困难。第五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建筑市场不够规范,造成的财务风险
目前的建筑市场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首先,财务风险方面表现在部分建设项目资金不到位,项目投资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资金。其次,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资金的筹资风险和回收风险。另外,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企业的操作不规范,盲目的垫资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拖欠材料商的材料款,而材料商要等待材料款付清以后才可以开具发票,使企业的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做账,这样会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及时记录资金用途,造成资金使用混乱,形成财务危机。第二拖欠民工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民工工资在财务上不能及时进账,其根本原因是企业融资以及资金使用状况不佳。第三建筑市场不规范,加之国家监管部门的失职,导致建筑市场上的材料发票真假难辨,给建筑企业造成了财务损失。
2、内部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制度管理以及财务风险意识严重不足,更加重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零散使用不集中,无法有效迅速的将资金集中使用在建筑企业的急需项目中去。 第二企业的管理层次中存在小团体,财务人员面对此种情况无所适从。第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无明确的财务责任制。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不重视财务人员的作用。
五、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分析
(一)建立风险回避体系
风险回避主要指发生风险之前,主动放弃可能造成企业损失的风险工程。而企业大多在风险达到其难以承受的情况下放弃该项工程,因此对于风险高于收益的工程项目应及时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通过建筑行业的付现能力分析和资产负债比率分析回避风险。以付现能力来分析企业对现金的动态控制水平,资产负债比率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来分析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偿债能力,通过各种指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公司根据不同财务状况采用合理的回避方式避免损失。
(二)建立财务管理体系
资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率是企业回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业项目的单件化、流动化、地域化、 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以及受外部约束,其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建筑企业成立内部财务结算机构尤为迫切,以便解决企业财务收付结算分散的缺陷。在财务的管理上,决策者必须咨询专业会计人员的意见,明确财务人员的配置、分工和管理,保障财务有效运作。
(三)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加强预算管理必须要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收支预算和资产损失预算。通过明确各部门的经营项目指标,合理估算经营风险损失,汇总编制年度预算报表,划分项目资本份额,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建筑企业由于施工项目周期长、流动化大、资金运作分散,使得企业资金管理难度大,只有集中强化资金的监控管理,才能使资金达到合理使用的效果,降低财务运营风险。
(四)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的运营策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实行严格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是该项工程盈利的关键。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信息,结合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工程成本等因素,制定出最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建立风险转移体系
企业回避了部分风险但有些风险是无法回避的,近而采用风险转移来减少损失。这里主要例举了保险、分散或签订合同的方法。保险具有承担保护的效应可处理一些不可遇料事件带来的损失,建筑行业近几年管理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经营监管过程中的资产盘亏,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如果建立保险则部分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分散风险指企业调整为多个经营项目、多个投资人、多个筹资来源、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许多企业库存积压了过多的商品房,占用了过高的资金比重,至使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处置不当,将给公司将面临破产的风险。企业应将积压的存货与供货商协商能退的退货,不能退的尽可能要求债务重组,也可以以入股的方式入股员工,让员工与企业联系更紧密,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签订合同指企业通过签订协议与其他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风险过大的项目承包给其它企业,转移了企业过重的损失风险和法律责任。对于建筑行业面临运营风险,订立合同主要通过对资产的抵押担保实现融资。
(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财务危机发生时,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建筑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的内外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如企业规模、 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财务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管理层迅速采取对策。预警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表现在财务风险监管指标的设立、对指标进行综合的预警评估及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情况。根据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数,聘请专家和业内人员共同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情况,结合企业收集的相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管理层进行原因分析,发现问题所在,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将损失降到最低。
六、结束语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没有风险就不存在利益。因此在无法避免风险的前提下怎么样去合理避免风险,这是企业立足未来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近年来资金运营的重要性愈来愈显现出来,而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制度不够完善无法有效作用于企业。因此,企业对于财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都要有合理的监管制度,以化解遇到的危机。这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8;122-125
[2]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J].会计学会.2007;86-90
[3]余永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财政监督.2009;54-55
[4]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0-106
[5]杨和茂.如何高效治理财务风险与危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4
[6]朱荣.企业才吴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3-65
[7]青云孤鸿.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J].博客论文.2008;7-9
[8]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5
[9]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M].上海出版社.2007;34-36
8.建筑行业项目管理 篇八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有效措施
前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更多的建筑企业将管理的信息化作为资金投入的重点,及时更新电脑配置并重金聘请先进的技术人才以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置,与此同时,也不惜价格购置和开发先进的专业软件,并且运用到企业具体的运行中。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开始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模型的重视,不断优化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模型,并将之称为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方法。
1、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概述
1.1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模型尚不成熟。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使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改装国外管理模型或直接使用国外管理模型;另一类是我国本土研究出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这两大类管理模型都尚不成熟。因为国外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往往不适合我国的建筑行业,因此实用性不强、适用范围有限。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许多信息化管理模型往往对信息管理的有效性要求很低,这样在企业的管理中是无法适用于变化无常的内部环境。
1.2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发展失衡。在信息化管理程度上,我国的建行业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建筑企业并不愿意将自己和人力资源投入到不能直接见效益的管理模型上去,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发展失衡,不利于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发展和传播。
2、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必要性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建筑安全性能和经济支出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方面。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支出相对很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经济风险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相对而言,建筑安全性能管理是建筑施工行业中最根本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建筑施工的安全性。目前而言,对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对建筑施工安全性能和建筑施工中所有经济支出的分析评估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是人工管理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人工分析评估的方法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人工评估的过程中会糅合进工作人员的人为主观的东西,所以这种方式得到的大多数是不客观的分析效率。因而,想要在建筑施工领域充分体现高效率的经济和安全性的管理,避免在人工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现在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关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并将之逐渐运用到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这种模型方式具有先进科学、分析精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它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企业的施工成本,体现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型的有效措施
3.1管理平台的多层化。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人,包括地方政府、设计施工企业、业主等。与此同时,也会关系到施工的很多环节和细节方面,如合同的管理和使用、现场施工的管理等不同的问题。因此,对于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多角度思考,考虑多方面不同的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一个信息平台,其中包括企业知识、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依据主题的不同生成与之匹配的数据,使企业的资源更具有信息化。为了要让具体的操作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建筑企业必须引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同时对这些专业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有效的管理,使他们真正成为行业管理信息化优化模型的有力保障。
3.2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很多地方甚至不同国家的行业定额,使得整个工程的运作过程显得非常的繁杂。由于工程的内容相当复杂,计算数据的量也过于大,使得整个运用起来相对的不够灵活。尽管这样,每个建筑企业也必须遵守这些内容,而建筑企业往往将此作为企业预算成本时的参考和依据。因此,进行行业管理信息化优化模型时必须要多方面的考虑以上的方面,打破单一应用的有限性。
3.3工作流程的数据化。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信息参与方进行数据传递的过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过电话传递或者书面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往往会降低了数据传播的有效和技术性。让工作人员只输入一次数据,却能多次使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流程的严谨性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工作流程进行无纸化操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管理中的不合理环节。
3.4管理适应性的加强化。在实施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的影响,甚至还有些城市的建筑对施工时间、噪音、环境保护都会有严格的控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和资金投入,还会对成本的预测以及成本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要设置建筑施工的参数,让用户根据施工进程中的实际情况来自己设定相关参数。只有这样,系统的运行才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3.5工程数据库的实时化。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并没有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式,一般采用的都是概算编制投标。这种方式排除了恶性竞争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更多的职能。比如,要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对承包商进行考核、对供货商进行选择等。所以,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该对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的数量、承包商以及供货商数据库进行编制。这样施工人员就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还可以供其他部门借鉴。
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是其实可行的,因此只有找到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型才能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块在建筑施工行业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提高行业施工管理的水平,促进信息高效率的传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当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块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推荐阅读:
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09-05
建筑行业个人总结10-13
建筑行业员工总结11-11
建筑行业简易征收范围07-06
安徽建筑行业协会08-03
建筑行业职业划分及介绍07-08
建筑行业营业税表07-26
武汉建筑行业调研报告08-22
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11-13
建筑材料销售行业分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