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2024-09-18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共8篇)

1.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研究起止时间 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 开 题 日 期 2005年5月 初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亓俊法汶水学校校长本科学历。课题业务主持人韩成章汶水学校英语教师本科学历。课 题 组 成 员韩成章、邢燕、毕文秀、王元枚、王淑华、亓同伟、李淑玲、吕剑文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 阅读的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对中国中学生掌握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他们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结合中国中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各种英语阅读理论模式为提高外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模式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国现行quot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quot试用修订版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s 即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而是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心理学家则认为 quot阅读过程主要包括符号辩认和文字理解两个阶段quot quot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quot quot再经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的意义quot的活动。彭聃龄认为阅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物理学层次阅读活动开始于含有信息的文字符号

2、生理学层次文字符号变为读者视觉的神经冲动

3、心理学初级层次文字符号产生的神经冲动可能以语音形式存在

4、语言学层次对语音形式进行文字、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分析进行言语译码加工

5、心理学高级层次理解课文的意义。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解码能力和创造能力。接受能力指了解课文提供的事实和创作意图。阅读首先是一个感觉的过程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来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读者对语言符号作出区别新的视觉反应眼睛随着符号移动同时感知某些符号产生一个单词辨认过程。解码能力指对课文内容包括句子词语的理解。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仅能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不够的。创造能力运用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观点去解决问题或在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如果不具备接受能力和解码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所提供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价和运用也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与课外两个场所。我们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理由是现行各种中学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Reading。教师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 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也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正确的阅读等。另外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地得到阅读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我们知道语法解决 quot说得对quot的问题语言解决 quot说得好quot的问题语篇解决 quot说得全quot的问题而学生的应变能力则解决 quot说得巧 quot的问题。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单纯为解决某个语言或是回答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被动地掌握语言形式或语言结构而是有交际愿望和交际目的的。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视图复述、分角色表演、创新思维、阅读后的书写巩固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然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并要有一定的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力的时间保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则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材料的质量我校开辟了名为 Rainbow的课室里面摆设着各种英语读物这些读物生动有趣语言地道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同时我们从书刊中精选了简易读物定期发给学生课外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我们把网上阅读列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另一主要形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IT技术将被广泛采用。Internet是人们未来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适应21世纪的需要必须让他们尽快地学会使用Internet。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物阅读、报刊阅读的同时将网上阅读列为从主要阅读训练手段。教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网址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世界。例如有的学生打开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后里面有“异国风情”等栏目学生不仅能读到地道的英语短文又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网上阅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读书训练。自主学习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通过网上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交互式阅读材料以及理解这些材料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问题设计等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接近与之相适应的“最邻近发展区”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优势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三、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理念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概念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作为教师就不能只是注意学生看懂了多少领会了多少。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取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异国文化是否持正确的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和同伴探讨问题能否对阅读材料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及在评价过程中是否能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真正符合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已经过了较严谨的科学论证。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亓俊法校长是莱芜市英语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韩成章系莱芜市英语学科带头人英语本科学历以及几位有着旺盛精力和教学热情的英语教师且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人力资源上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并且学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5.9-2006.9 初中英语大阅读课教学模式 论文 韩成章 2 2005.9-2006.9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阅读教学 论文 邢燕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6.12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实验报告 韩成章

六、参考文献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彭聃龄 《语言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曾葡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第二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第十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莱芜市汶水学校 2005.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英语教研组 莱芜市汶水学校 2009年10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亓俊发汶水学校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业务主持人刘培忠汶水学校副校长本科学历 课 题 组 成 员韩成章、亓同伟、邢燕、张建霞、李淑玲、毕文秀、王元枚、吕剑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在中学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在中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在中学实践阅读教学。【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 当前“学英语难学好英语更难”我们每个初中生都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们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语感因为语感是语言的灵魂.而语感的获得又与阅读休憩相关。因此要学好英语有必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然而在初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倍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效果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中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现行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古人也早就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可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深受学生喜欢的阅读教学模式。l.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2.分级目标 六年级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七年级 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八年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 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初中学生大阅读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阅读教学的开展要尽量与新课标英语的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2.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

1、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学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与读书平。只有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

3、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2、研究的对象 汶水学校初中六、七、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05年9月我们成立了由亓校长组成的课题研究实施小组由亓校长带动全体英语教师营造了浓烈的课题研究氛围。课题经市级审批立项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并及时召开全体英语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专题动员大会鼓励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拉开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大幕。

2、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理论水平。只有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要想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必须丰厚研究者的理论积淀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自觉行动。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从05年10月我们学习了大量有关的课题材料并发动教师积极学习与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加深对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基本理念的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05年12月—2007年9月 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普及课题基本理念。

1、课堂调研活动课题组根据所申报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课堂教学调研了解.

2.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二

目前, 受教育环境的制约, 我校学生所受教育状况不尽相同, 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导致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不等, 成绩各异, 甚至悬殊很大, 教师顾此失彼是常事。由于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课程的内容、要求发生巨大的变化, 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继登场, 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一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统一性, 导致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种弊病, 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呢?理论上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 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研究者所实践的ABC分层是在年级以各门成绩综合情况为依据的年级分层的基础上, 在我所任教的初三一班 (普通班) 和初三五班 (管乐班) 展开的。

下面以本人任教的初三一班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初三一班情况比较特殊, 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看来是按学生的总分成绩年级后三十名组合的, 个别成绩好些的也是属于行为习惯极差的, 但总分不完全代表语文成绩, 更不代表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操作。

第一步, 考量学生的语文基础。

复习阶段, 要求掌握的字词和古诗文背诵默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每天课前五分钟训练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基础知识, 学生掌握的怎么样, 完全可以凭借分数看出来, 把一阶段内 (比如半个月) 的成绩做好统计, 作为分层的依据。比如:华颖、汤靖、邓雨果、李嘉芮、魏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直较好。

第二步, 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设计两份调查问卷:《语文作业现状调查问卷》、《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其中问题有一些交叉, 但两份问卷所涉及的问题足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习能力。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做如下汇总。

1.语文学习兴趣:

在“你最喜欢哪门课”“你喜欢语文吗”“喜欢语文课的原因”这几项的调查中, 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基本的掌握, 把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做好分类。

2.语文学习负担:

通过对“完成语文作业所需的时间”“作业量”“做作业的时间”“自我对作业的感觉”几项调查可以掌握学生对语文作业的一些看法, 从而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为下一步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3.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掌握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以及对作文的兴趣, 可以为下一步布置合适的阅读和作文做好前期准备。

第三步,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个别交谈、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多途径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 再参照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把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当然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老师可操作的角度考虑, 最好采用隐性分层的办法, 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

C层:学生思维敏捷, 学习踏实认真, 听课效率高, 接受能力强, 能很快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对C层学生宜采用“小综合, 多变化, 主动走, 促能力”的教学策略。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对该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为“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

B层:学生思维敏捷但不太踏实认真, 思考问题不缜密, 对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对B层学生宜采用“慢变化, 多练习, 小步走, 抓反馈”的教学策略。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的要求, 应明确为“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

A层:学生不敏捷而踏实甚至不敏捷又不踏实。这部分学生, 大部分有思想障碍。对A层学生宜采用“低起步, 补台阶, 拉着走, 多鼓励”的教学策略。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应使用“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的方法。

针对这三个层级, 分别要求从语文基础知识起步, 对阅读和作文提出不同的要求。

但是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 分化是经常的, 因而, 我们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 作灵活的层级间的调整。因为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才能为今后的教学目标、施教过程、作业、评价分层的科学性提供基础和保证。

二、备课分层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设计教法, 设计分层练习。

(一) 教学目标的分层。

依据《新课程标准》, 对B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对A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 甚至还可以适当降低, 对这部分学生要重在抓基础, 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对C层学生的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 拓展学习内容, 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 “跳一跳, 够得着”, 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多学、学深的条件。这样的目标设立也是符合“量其力所能至”的育人理念的。

(二) 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 教学内容分层包括数量多少深浅程度的不同。孔子有云:“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就是说:教人者, 应该视学者资质的高下, 分别深浅来教导, 那么所教的东西学者就容易接受。阅读方面, 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 设立三个层次的梯度, 着眼于B层学生, 实施中速推进。

三、施教分层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 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 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强化学习重点, 强化分层训练, 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 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首先是组织形式分层, 可根据不同的层次, 利用单人单桌可自由组合为不同组别排列的特点。

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时间, 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 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边交流和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一边巡视观察一边进行分类指导;为照顾全面, 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 重在基础, 适度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领悟。

最后是多边交流学习活动分层。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 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 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 个别的问题 (基础问题或拓展问题) 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 做到“分合”有序;教师的提问, 简单问题要鼓励A层学生回答,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稳定层学生回答。课堂练习或课堂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重点指导A层学生。

四、作业、练习分层

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基础训练与练习, 难度较大的练习, 如深层次的阅读思考题, 可以不做或有选择的做,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课后个别辅导, 耐心帮助他们学好教材, 仔细解答他们不懂的问题, 辅之以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B层学生, 让他们全面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本知识, 适度的应用训练,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C层学生, 在完成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 对简单的练习可以不做或选做, 教师推荐他们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等拓展性材料, 要求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学会质疑, 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会讨论, 寻求解答。

课内外作业, 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 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 优生“吃不饱”时, 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 落实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 给学生以“弹性权”, 实现“人人能练习, 人人能发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作业类型,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解决高一层次的问题, 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作业布置每天都有, 那么如何体现分层呢?

(一) 平时的作业体现层次。

平时每一天都要布置作业, 有笔头与口头之分。例如:将班级分成A、B、C三个层次。那么A层次仅需完成基础的抄写作业, 还可以增大抄写字词的数量。比如诗歌的重点句、古文的关键句等。因为此类学生的基础较差, 所以在考试中要力求拿到基础部分和古文的分数。此类学生经常是背会了诗句, 写不对字, 导致扣分。或是好不容易背会了古文, 很快就忘记。所以只有反复操练。如果能认真完成此类作业, 就能给他们加平时分, 以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C类同学除了基础的作业之外, 还要增大阅读理解训练的力度, 即增加主观题的作业。B类层次的同学基础的作业必须完成, 至于较难的题目, 就量力而为, 老师不人为的进行限定。如果可以完成则加上平时分予以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二) 假期作业体现梯度。

以2009年寒假语文作业为例, 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1.85分 (含85分) 以上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一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附录里的十首古诗一定要会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如有课余时间, 推荐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 希望能摘抄其中名句。

2.80~84分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两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如有课余时间, 推荐阅读名著《名人传》, 希望能摘抄其中名句。

3.60~79分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两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抄写八年级下册1~4单元的字词两遍, 边抄写边记录字形, 要求字迹工整;

(5) 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仔细阅读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部分, 进行圈点批注。

4.60分以下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允许抄写名篇佳作) ;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三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抄写八年级下册1~4单元的字词三遍, 边抄写边记录字形, 要求字迹工整。

这次的寒假作业设置, 研究者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85分以上的优等生, 应该予以鼓励。即使老师不布置许多抄写作业, 他们也不会忽视基础。何必让这些孩子只埋首于繁琐的基础作业中呢?让这一批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读物, 要求他们摘抄其中名句, 就是考察他们是否认真看了书。对于80分的同学, 增加一篇练笔, 但是阅读名著的量由两本减为一本。70分的同学加大了基础训练的力度, 因为这一部分的失分很有可能是导致他们成绩不如意的原因。但是阅读名著原文, 已经改为阅读名著导读部分,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对于不能达到及格线的同学, 主要是加强基础字词、古文名句、诗歌的训练, 对于作文甚至允许抄写优秀篇目。与其让他随意写一篇练笔, 不如抄写优秀篇目积累语感。

因为作业量是跟成绩高低成反比的, 考得越好的同学笔头作业就越少。这对优秀的同学是一种很好的鼓励, 将他们从单一的抄写作业的藩篱中解脱出来。对于80~84分, 特别是70~79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刺激。为了下一次能够少做作业, 许多同学很可能会在平时多花些努力。

五、检测分层

本校初中语文组为了体现狠抓基础, 夺取增分点的特色, 采取了课前五分钟检测、周考、单元测试、月考等检测的方式, 为了分层检测, 我们在编制这些大大小小的试卷时, 同一考试卷在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试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C层学生必须作难度较大的题目, 而A层学生只须做较简单的题目, B层学生做中等难度的题目,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其结果是三个层次的学生的相同的分数虽然不代表各自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 却反映了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层次的学习要求, 这与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一致的。

六、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 提高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争取完成学习目标的状态, 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给予鼓励,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 不断超越自我的心理品质。

分层教学学生评价的目的正如分层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全面的发展。评价应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从合理分层、为各个层次制定相应目标, 到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反馈等, 都应当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程, 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对A层学生, 要多给予鼓励评价,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 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B层学生, 采用激励评价, 找出其差距, 指明其努力目标,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戒骄戒躁, 虚心好学, 更上一层楼。

本校还在划分层次阶段引入了学生自我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把学生根据自评选择层次和学校划分层次结合起来, 能保证层次划分的客观和科学。

摘要:我国的中学多存在班级容量较大, 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 教师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 引导学生分为ABC三层, 分别对应班上语文暂时落后、中等、成绩优秀三类学生, 进行分层教学, 使优秀生的学习余力得到发挥, 使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实现最大可能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叶琳, 刘文霞.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 2008-03.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篇三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所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创新的动力。

4.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四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语文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经过艰苦摸索与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的状貌也大为改观。但教材编写中写作这一块存在不足,不成系统,并难以操作,致使作文教学不能有序进行,作文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有必要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一番分析,寻找对策,走一条弥补教材不足,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振兴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二、研究内容与步骤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单元选文配合人文主题,侧重于阅读。虽有写作内容的安排,以“综合性学习”带动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开放,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语文活动范围,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学生围绕主题活动有感而发,这样编排有其特点。但从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有序渐进地写。这是教材编写的明显缺陷。

2、缺少各类文体的典范例文

新教材编写只考虑阅读教学,不兼顾写作教学;只考虑人文主题,不兼顾写作范例。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我们说开放“以吾手写吾心”的作文理念是正确的,想打破传统的束缚的创意也是理想的,但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写作基础、生活实际也应该考虑,目标的实现要从基础做起。如果初中学生没有典型的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下的套借作文泛滥

为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倡导个性发展,避免考试中的偏题现象,推出了作文的新题型——“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推助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注重语言形式的文化散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的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严重退化,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弱化。

4、开放作文不利影响下的自我心绪宣泄

由于过分地强调“以我手写我心”,由于教材编写的开放性,由于家庭社会生长环境,由于自主选择题材与文体,由于综合性学习因开展的实际难度而不能有效实施,由于缺少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与学生思想的锤炼,由于教师布置作文的随意性,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现实的审视、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对人事的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抒写一己患得患失的文章,或是宣泄不健康的心绪,作文缺少思想深度与审美情趣。

(二)写作序列教学的构想

为改变当今作文教学的滞后现状,推进写作教学的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让写作教学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形成系统,特作如下构想并付诸于实践。

1、建立一个写作序列教学指导体系 文体序列

依据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分年段、分册编排出写作常见的文体序列,主要是两类:记叙类和议论类。记叙类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以及新闻(报道、通讯)。议论类包括一般议论文,读后感,“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杂文,文艺评论(文学作品、影视剧)。并分别穿插到每册的单元中进行写作教学。

范文序列

七年级语文

罗康健 因教材中缺少写作教学可借鉴的经典范文,教师可结合教材,参照上述记叙类和议论类文体序列及每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选文分类排列,对选文作指导性评点,供学生阅读赏析仿效。

指导序列

指导序列指的是分阶段对记叙类和议论类的文章写作作序列指导。记叙类:

(1)写作知识:记叙的中心与材料、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记叙中的 描写、议论与抒情。

(2)写作要求:记叙完整、具体;中心明确、深刻、新颖,语言流畅、生动。(3)记叙类几种文体写法的指导方案 议论类:

(1)写作知识:论点、论据、论证。

(2)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观点与材料统一,论据新鲜充分,分析透彻,论证符合逻辑、有力,语言准确、严密。(3)议论类几种文体写法的指导方案 素材序列

素材序列指平时帮助学生渐进积累写作素材的学习活动安排。主要有以下活动:

观察 介绍观察途的方法和途径。(做卡片,作记事本,课前五分钟说事等)

阅读 推荐书目、推荐报刊、杂志,做读书笔记,举行读书鉴赏交流会等。

积累 介绍积累的方法(背记诗歌、名言等)。记录素材并作检测。

锤炼思想 通过平时说事与作文的评点,指导学生从平凡生活,深切感悟; 从小事中挖掘深意;逆向思维,推陈出新,创出新意。与综合性学习相机结合的指导序列

将综合性学习专题进行梳理、归类,并纳入记叙类、议论类作文指导序列。初中写作教学分段安排序列

初中六个学期分大作文、小作文两个系列,确定写作文体,训练重点、要求,写作内容与时间,并配有范文与相应的指导方案。

2、研究几类写作序列教学范式课型 指导课型

指导课型指的是作文指导课,一般包括明确作文范围与要求,赏析借鉴经典范文,写作知识与技巧的指导,构思打腹稿或拟写作文提纲,反馈、交流评点等几个环节。也可根据作文训练的侧重点,设计有独创性的指导课型。

活动课型

作文是语文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收集素材,旁征博

引,亲历亲为,有感而发。常见的活动型的作文课,如阅读赏析,参观访问,成果汇报,探究辩论,经验交流等等,活动设计科学合理,收到的效果就大。我们可根据作文训练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及本地资源设计好活动课型。

讲评课型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作文成功与否的一次检阅。学生抱有很大的心理期待,有成功被表扬的愉悦,有失当被评点醒悟;有个性再现的鲜活,有文章似曾相识的尴尬。讲评的精准与巧妙,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创作的欲望,并爱上写作文。讲评课一般分为三种:

教师讲评 根据作文的要求,将具有共性的作文分类分批讲评,分析作文的得失成败。其特点是顾及面广,话题集中,讲评全面,分析透彻,修改方向明确。

学生互评 根据作文要求,学生互评作文得失,其特点是参与面广,体悟深,评点能力得以提高。弱点是讲评不够准确,教师应参与其中进行调控与指导。

师生面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作面对面的评点。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重视,激励作用大。由于工作量大,可选择用之。升格课型

作文升格是指对不同类别的作文,通过教师或学生讲评后进行修改,使学生的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达到学生比较满意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是实践操作中最为行之有效的课型。

3、打造一批写作序列教学经典范例

1、优秀写作教学设计

2、优秀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3、优秀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4、优秀写作教学论文

(三)写作序列教学实施要则

在教学调研时发现,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作文教学的定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序列的设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安排,作文的指导与评改。如果处理不当,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的要则,供实际操作中借鉴。

1、作文教学要有指导序列,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为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研组、教师应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筹划,各年段,每册应有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个性

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再现,这是作文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依据生活有感而发,抒写心灵,再现思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思想观点,构思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与议论,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表达有此引发的思想与情感。最高境界是学生鲜活的个性跃上纸面,读其文而见其人。

3、作文教学要注重素材积累与思想锤炼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厝而就的,重在基础,重在积累,要两手抓,有素材可写、有观点可说。因此,功在平时,要按照上述“素材序列”中提到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积累素材;采用“平凡生活,深切感悟”、“以小见大,挖掘深意”、“逆向思维,创出新意 ” 等方式,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在作文讲评过程中,锤炼思想,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写出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文章来。

4、作文教学不是作文讲座,要有到位的训练

教师的作文指导要讲求实际效果,我们应端正作文教学的认识,作文需要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方法的运用与有效性,只讲不练,只说不写,不是最佳的写作教学。说实在的又有哪个学生听了教师的写作讲座就写出好文章的。所以,作文前的指导要简明,而根据写作要求进行到位的写作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将写作知识转化为作文能力,尤其在课堂教学的训练中,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或讨论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可通过反馈及时纠正,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5、作文教学要有整文意识

作文课难施教,在于作文教学涉及面太广。于是教师就选点突破,但问题又凸现出来,如“审题立意”仅训练立意,如“精彩的开头”仅写开头,没有整文意识。如果有了立意,那么怎么选材,怎么拟题,写什么文体,总要考虑吧,有此才可能写成文章。又如精彩的开头写好了,又怎样?文章表述的内容不同开头就不一样,学生的文风不同开头也不一样,即使是不精彩的开头,如平实的、直截了当的,又何不可呢?各写作要素的教学,各作文重点的训练要与整篇的作文写作相联系,与相关的主要写作要素相融合,不能单打独斗,相互割裂。否则,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6、作文教学要注重写文显魂。

写作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成文,而是要让学生亮出观点,表达思想情感,做到文中有魂。一是所选材料要为表达观点服务,二是语言表述要传情达意。尤其是片段、短文训练,或语言的训练时,操作中往往侧重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内涵的表达。如“语言表达的生动传神”专题教学中的扩句训练:“一个硬币落在地上”。学生给这个主干句加上了许多修饰语,很是具体形象,语言形式上的训练目的达到了,可它的魂呢?不同的人对待“一个硬币落在地上”的心态是不同的,如生活奢侈的大款,如生活节俭的老农,如天真无邪的孩子,如穷困潦倒的乞丐……如果提供这样的背景,写出来的文字才有内涵,才可能写文显魂。

7、作文教学要注重讲评与修改

学生作文写完了并不是写作教学结束了,要进行批改与评点,要组织课堂的讲评。因为学生经过写作实践,有体悟,有感触。教师又不像先期指导时那样的“纸上谈兵”,可选择作文实例,按作文要求分类评述,学生容易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要注重作文后的精准评点,讲究讲评方式,通过分析本次作文的得失,以深化对本次作文要求的认识,让学生明晰修改的方向,严格按作文要求及讲评的要点修改作文或重写,以实现本次作文的目标。

8、注重文字的书写与语言的表达

这实际是对学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文的基本态度。电脑的推广与普遍使用,文字的书写被忽视,遗忘写错别字,所以,要倡导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文字。由于学生的作文态度不端正,语言的表达很随意,因此,也要作为作文的基本功加以训练,做到文通字顺,准确地表情达意。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者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拟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加以辅助,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思想引领,以第一课堂作为研究基地,进行区域性的写作序列教学研究,凭借我区各层面学校原有的教研基础与教学经验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在多向维度,不同层次初中学校通过实践和探索,建立科学的写作序列教学体系,探求实施写作序列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

3、课题研究的总体操作措施

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在教研室的统筹规划、主持下,组织集体讨论确定有关主课题与子课题及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并开展研究工作。并根据阶段性的实践结果对课题设计作适当调整,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更务实,更具有实践与借鉴意义。

4、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1、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及论证

2、课题方案制定与修改完善

3、组建课题组

4、课题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6月)

5、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

6、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总结与反思

7、根据中期反思与总结调整方案,并进一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7月

8、搜集与整理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初稿

9、约请专家进行书面评议,修改课题报告

10、修改定稿,组织鉴定

四、课题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两种:课题成果报告与资料汇编

1、课题成果报告:(1)总课题报告(2)子课题报告

2、教案、案例研究汇编

5.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篇五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宁县铁王初级中学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困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两大因素:其一,受语文界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理解、轻阅读感悟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多数学生家庭读书环境差,缺少读书必需的物质条件。其二,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老师一命题,学生扯头皮”现在的学生最怕的可能并不是高难度的试题,而是看起来容易,提起笔来却叫苦连天的作文吧!就现状来看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在阅卷场上就已经很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法眼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之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集《雏鹰》,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能够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

3、全体语文组教师能够得到专业引领、在语文教学上能够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4、我校学生作文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课题领导小组

行政主持:陆鹏程

专家指导:李建荣(陇东学院副教授)组长:周立锋

组员:郭 龙 刘富海 豆海斌 郑会霞 冯永奇 王刚宁

五、具体分工:

陆鹏程:负责课题管理,专业引领及工作协调。

周立锋:负责课题前测、后测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雏鹰》的组织;档案管理。

郭 龙: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开展全校性作文比赛活动;

刘富海:主持一至三年级各项具体实验工作,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资料整理;

各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资料整理工作。

其它实验教师:负责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所任教班级的实验工作,与组长一起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

2、独立写用与平台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法

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摸清现实状况,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

2、行动研究法

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3、比较法。学生作文水平前后的比较。

4、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写作,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写作。

八、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学生、老师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主要计划及预期成果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前测)

2、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

3、申报课题,制定符合实际的年级组实施方案。

4、聘请专家李建荣老师专业指导、开题可行性论证。

5、开办我校作文集《雏鹰》。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二)研究阶段(一)(2011年9月——2012年1月)

1、学校建立《我行我秀》校园网上作文展。

2、努力办好作文集《雏鹰》争取上一个档次。

3、组织全校学生假期写成果展评活动。

4、借助网络开展“每周美文”评比活动。

5、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6、班级周记活动检查。

7、向各大杂志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8、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研究阶段(二)(2012年1月——2012年7月)

1、表彰读书活动优秀作品、各类积极分子。

2、制定新学期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3、邀请专家指导研究课题工作。

4、争取能够采用这种模式在我校上一节县级公开课。

5、优秀家长经验介绍。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三)结题研究阶段(2012年8月——结题)

1、实验后测工作准备;

2、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4、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5、进行后测。

6、形成校本教材。

7、申请结题。

6.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六

前言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的学科,并且也是一门强调专业性的学科。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除了要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和数学相近的计算、空间、归纳演绎以及推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这些专业能力,将数学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手段已经难以说符合时代所需。同时在新课标的规定中,课堂教学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教学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怎样保障教学质量,甚至是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并且已对目前诸多学科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数学课程对学生整体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内容体系中的几何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诞生的几何画板,其在几何教学中的充分使用,对帮助学生形象化、具体化地理解数学几何的相关知识点,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因此值得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

几何画板具有作图精准、演示交互以及计算精准等诸多优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几何画板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同时很多教师对几何画板的教学意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为此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很多教师对几何画板的制作能力和运用水平存在不足,但是使用几何画板的教师在教学质量上却有很大提升[1]。因此,需要展开对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途径研究,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几何画板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基于此,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单分析,继而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几何画板的方法,希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以启迪和参考。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针对某一中学的12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为依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份,收回12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2],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对12位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情况以及几何画板的制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对多媒体有所涉及,但是能够熟练制作几何画板的只有三人。这一方面说明了几何画板在该学校的使用率很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在几何画板的认知上存在严重不足。

在简单地向教师演示了几何画板,并且指导他们在教学中使用一段时间的几何画板后,针对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后的教学变化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清晰地表明,近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使用几何画板能够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有一半的教师认为,通过运用几何画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五分之四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的使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效果;有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的使用对教学难点的讲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几何画板具有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3]。

将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从上文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教师都认为使用几何画板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几何画板的现象。为此,针对如何把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讨论。

对于初中的数学学科而言,其属于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不足的学生,在理解上难度很大,因此,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

将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极其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将其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具有十分明显的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4]。

有理数的认识 有理数的认识一课是有较大难度的初一基础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该课时的教学时就可以引进几何画板,进而让学生逐渐接受几何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坐标系,具体而言是一个横坐标,通过在横坐标上标记数字,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对横坐标上的数进行观察,就可以让学生把坐标和数进行联系,这也就能直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知识。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三角形也是在初中数学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之一,同时是几何知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的大多数教材而言,在对问题进行研究的一开始,就将结论或者概念给出,这对学生而言十分突兀。此外,教师通过口头的阐述也难以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有一个清楚的描述,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上存在诸多问题[5]。教师在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的教学上可以充分使用几何画板,来消除这方面教学的弊端。如在三角形中位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的功能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教学,学生对知识理解很深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割线到切线 使用几何画板除了可以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描述之外,也可以对初中数学几何中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进而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和清晰地判别两个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如目前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对圆的割线和切线有一个十分清楚明白的区分,但是在考试中又会经常涉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内容,而且到高中阶段,割线和切线又是重点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将两者进行联合教学是有必要的[6]。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几何画板中的移动功能,将切线和割线之间的差别进行形象化的描述[7]。通过几何画板的移动动画功能,学生可以清晰地对割线和切线有一个极其清晰的认知,对切

线以及割线的概念和本质也有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认知,则为后面的教学乃至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础[8]。

结语

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已经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必要措施。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最大化地将数学中的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规避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动态属性难以切实生动地描述以及变量关系难以深入浅出地介绍的薄弱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几何画板均可以充分应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依托于几何画板的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几何关系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对于教师提升进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应对几何画板的应用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要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几何画板应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7.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篇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性学科, 在初中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分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和对实验的操作能力。那么, 如何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组实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理分组受到实验器材、实验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设施、实验场所等情况来选择授课与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开展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进行合理分组主要从以下两种情况出发:一是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而, 让学生进行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识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也许会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很多步骤各方面的错误,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分组实验来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如:在做电路连接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单独进行连接线路, 通过将点灯亮和电等不亮的学生分为一组, 进而让他们自己讨论和探究自己的问题, 有利于增强学生友谊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究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二是复习课上进行合理分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组要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 通过合理的分组讨论, 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物理实验加深印象。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 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分组实验教学的器材

分组实验教学不仅仅只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规定的实验, 尽可能的使学生在一定的范围里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来改进完成实验, 同时, 学生可以利用不同不同的实验器材来创新实验的方式和方法, 进而得到意外的收获。通过对分组实验教学器材的创新, 教师可以不断的鼓励学生自行创新实验,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实操能力。如:在讲授光这一章节时, 有一个关于研究“光的三原色”的实验, 教师可以先通过自己对实验进行演示, 即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玻璃纸, 再利用一个由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的窗口固定玻璃纸, 最后利用手电筒照射玻璃纸, 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最后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并以小组的形式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讲授压强的一实验的时候,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创新实验器材, 利用饮料瓶打开瓶盖套上小气球, 通过观察气球的变化来记录和发现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等。

三、加强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内容就是:“实事求是, 加强实验教学的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 应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进而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教师应该从开展分组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如:在讲授汽化与液化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在完成水沸腾的分组实验教学后, 对开展的这次分组实验教学的开展、完成、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学方案的设计等等进行反思: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教师是否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实验价值观, 即在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时候, 不仅要观察水的温度和水中出现的气泡, 还需要细心观察水温和气泡数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记录的结论来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而积极纠正和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总结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模式。

总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分组实验教学是新课标为背景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分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学生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追求物理的热情,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分组实验的开展,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更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环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剑峰.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策略方法探析[J].中学物理, 2015, 08:1-2.

[2]张玉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 2014, 20:5.

8.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人文的教学,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所以语文主题教学给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文化、领略思想,同时对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的学习也起到奠基作用。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主题代表性,教师给学生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主题的代表性预先知道课文讲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语文主题的梳理和解释也给自己的教学指引了一条方向,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来准备更多课堂环节,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为《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就可以给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课文讲述的是哪些内容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比如他们会说到:节日、思乡等内容,此时教师在肯定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更加概括性地去总结这些节日、思乡内容代表的主题。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标题,教师不难发现这些就是“民俗风情”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民俗风情”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意识到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应该涉及的观点。这种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课文主题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人文了解、课题归纳等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轻松地深入课文内涵,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主题

语文学习要注重归纳和分析,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也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总结和分析。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充分将语文主题对应到各种文章中去,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有以下课文:《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学生在学习过这些课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来做一次主题归纳训练。根据这些课文题目,学生可以总结出:童年、往事、岁月等主题词眼,根据这些主题词再来进行具体归纳,把同类的课文标题纳入对应的主题词中。比如“童年”这个词就可以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根据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归纳主题的方法把语文教学目体现出来,即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文学认知意识,能够认识到具体文章所代表的含义。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文学学习不仅仅关系着人文作品的发展,在教材课文中也有着一定篇幅的说明、科技文章,这也是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所必须认识到的文章体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讲到“动物”这个主题,这些文章更加体现着逻辑性、论述性,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归纳。每篇文章也不仅仅是体现着“动物”这个主题,比如《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还涉及到“生态保护”这个主题。所以主题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三、课文主题对人文思想的培养

主题教学除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外,更促进了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课文来进行主题归纳外,也可以采用一些课外散文、短篇小说、记述文等文章来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外文章,感触更多人文气息。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这个主题,所以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亲情”有关主题的文章。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品,学生通过对《背影》的学习以及对《我与地坛》的阅读,能够理解到“亲情”这个主题所富含的价值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来说则是一个有效的培养方式。在“亲情”这个主题的笼罩下,学生也一定进行自我感触,去想象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从而更加珍惜家人、朋友,所以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方法。

又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表示作者借物抒情、有感而发的主题。所以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也利用这种方式来自己创作小文章、小诗歌,以“借物抒情“的主题形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才能,把语文主题学习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沉淀。

总而言之,语文主题教学包括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环节。教师利用教材文章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猜想与归纳,同时利用课外材料促使学生自己根据主题来去创作,这个过程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更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创新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雅楠.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韦沙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上一篇:商品营业员资料下一篇: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