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经验交流(9篇)
1.学前教育经验交流 篇一
教育局“四个坚持” 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教育局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结合教育实际,以“四个坚持”为抓手,创新活动载体,深入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一、坚持领导带头,学习教育突出一个“深”字。该局领导班子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中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
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六个带头”,即带头开展调研、带头学习必读篇目、带头上辅导课、带头开展学习交流、带头谈学习体会、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形成局领导带头深入学、一级带动一级学的生动局面。至目前,该局领导班子已开展集中学习8场次,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学习5场次,局党组书记带头上党课3次,其他领导班子带头讲学5次。此外,该局还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局领导为基层学校党员上党课4次。
二、坚持聚焦“四风”,听取意见突出一个“真”字。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深入边远山区中、小学校和挂钩扶贫村与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点对点了解师生所思所想、背靠背征求群众意见,找准找实存在突出问题,听细听真家长群众反映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通过在大埔教育信息网站开设电子邮箱、设立征求意见箱及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提高基层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和建议。目前,该局已向县直各单位、基层学校和本局党员发放征求意见表300份,已收回征求意见表280多份, 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50多条。
三、坚持边查边改,整改落实突出一个“实”字。该局对查找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梳理分类,专门建立问题台账,并坚持从广大师生家长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实际问题入手,迅速研究制订整改方案和措施,做到边学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真正让干部群众和广大师生从活动一开始就能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局机关和学校公务接待、公车使用、政务公开、会议文件精简、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降低行政成本。据统计,该局今年第一季度公务接待同比下降了48%,会议、文件数量同比下降了15%和10%。特别是针对省消防总队暗访督查发现虎山中学和实验中学存在的消防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该局高度重视,立马行动,要求2 间中学立即整改,共投入1.3万元邀请县消防大队干警到现场指导,对教学楼灭火器材、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灯按要求进行了补充、更新和设置,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隐患。同时,举一反三,组织挂镇(校)领导、干部对全县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限期落实整改。
四、坚持真查实督,检查指导突出一个“严”字。该局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抓好机关作风和师德校风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成立2个以局党组成员为组长的指导组,对基层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督查,指导组在检查指导过程中坚持原则问题不变通、方法步骤不走样、活动标准不降低,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通过督查,对一些作风存在庸懒散软,遇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干事缺乏“精气神”的党员干部、教师,当场责令其整改。目前,全县教育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该局还主动邀请学生家长泛参与活动,让家长监督评价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努力增强做好家长群众工作的能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2.学前教育经验交流 篇二
1.有高昂的工作激情, 激情是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上灵感乐趣与精神面貌的源泉, 班主任工作看似都是琐碎繁杂又循规蹈矩的小事, 如果缺少激情很容易使工作平淡乏味、枯燥无趣、身心疲惫, 最后就逐渐厌倦了班主任工作!有工作激情的人永远会在工作当中不断创新方法、取得成绩、收获快乐、激发动力、激情不断!所以, 一开始当班主任一定要有高昂的工作激情去寻找工作乐趣, 提高工作态度, 否则班主任工作就会越做越没劲, 最后就碌碌无为!
2.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为师先做人, 育人先正己。每一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严于律己、爱护学生!在一个班里,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着学生, 对学生产生潜意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最有效的影响力在于内在的气质、学识、涵养等因素所形成的精神力量, 以人格创造人格, 一个有师德的班主任就是一面旗帜, 就是学生的表率,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也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班主任的崇高形象, 在实际工作当中赢得学生的理解和爱戴,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教不如身教”, 道德感化和人格魅力的力量胜过一切手段!因此, 班主任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3.有先进的思想理念,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班主任的思想理念如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很难在工作当中得心应手, 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首先, 班主任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 所谓“亲其师、信其言”, 没有师生平等, 班主任很难让学生亲近你, 也不会让学生信服你。当今还有很多的班主任工作当中仍抱着“师道尊严”, 属于权威性、专制型的班主任, 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老师唯我独尊, 缺乏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的青少年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对个人自由的发展充满渴望, 如果班主任以班级主宰者的观念去俯视学生, 在实际工作当中充满了对学生的训斥包办, 就很容易使工作简单粗暴, 引起学生的不满;其次, 班主任还应该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就是科学的学生观, 在实际工作中人性化管理, 因材施教, 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人, 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 也不可能没有闪光点,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学生优点和缺陷。同时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有鲜活个性的个体, 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 盲目的区别心中所谓的优生和差生, 更不能用一个模式方法去教育管理学生;最后, 班主任还要有严宽适度的理念, 对待学生要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 人性当中有善有恶, 所以我们的教育管理方法必须也是两面的, 不能是一味的善或一味的恶, 应该有善有恶, 以善导善、以恶制恶, 也就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用最真诚的爱心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同时又必须用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绳之以法、导之以行”, 最终使学生心服口服、心存戒律!
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一名优秀班主任不仅要有激情、有思想、更需要有能力, 班主任工作不是纸上谈兵才能做好, 是脚踏实地、正抓实干做出来的, 管理能力才是班主任的真功夫, 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善布局, 也就是统筹规划制定目标,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领者必须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学习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首先要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规律以及在高中三年里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 而且还要迅速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家庭背景、行为习惯等个人情况。班主任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有务实的精神, 切不可意气用事、急功近利, 只看重眼前的学习成绩或表面的常规稳定,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长远培养!其次是善决策,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常规管理制度上的决策设计, 更会经常遇到一些初发、渐发、或突发的问题或恶性事件, 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魄力,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善决策就是如何敢于迅速果断、成熟稳重地作出决定,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加以引导。再其次是善协调, 也就是班主任要有很好的资源整合力以及团队协作力, 把班主任的“独奏、独唱”变成“合奏、合唱”。
3.中俄教育交流研究 篇三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不仅在地缘、人文、经济互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优势,也为中俄两国的教育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优越的政治环境。近年来,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作用下,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交流日益频繁,两国紧密务实的合作造成了对汉语、俄语人才需求的迫切渴望,进一步加大中俄教育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成了两国首脑和各个学府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教育方式的不完善,教育水平不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两国应不断的寻求发展契机,促进中俄学术论坛的交流、提高办学层次、加快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俄教育交流人才培养合作一、引言
20世纪末,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伴随着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一路走来。从目前来看,中俄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已构成了中俄关系的主旋律,并成功地建立了健康、稳定、新型的国家关系。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已经步入了成熟之年,并获得了新的生机。近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文学年”为两国教育合作领域提供了颇为广阔的空间。
二、中俄教育交流发展
1.中苏期间教育交流
我国与苏联教育交流时间久远,可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到1949年之前,我国曾派一批留学生前往原苏联的红色首都莫斯科学习军事武器战术,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邓小平、董必武、林伯渠、聂荣臻、叶挺等人均先后在前苏联和共产国际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该高校积极承担了为中国革命培养理论干部的任务。
1949年~1960年,中俄的蜜月期扩大了两国教育交流的规模、层次和深度,从第一批的375人逐渐扩大到8163名留学人员,占派出留学人员总数的87.8%。据有关档案文献记载,1949年~1960年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至少应超过2万人。其中在教育领域,不仅聘请苏联专家担任政府教育部门顾问,参加部务会议,介绍苏联教育情况,解答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等。接下来,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至1977,中国与苏联的教育交流全部停止,1978年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我国与苏联的教育交流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使在苏联解体初期俄方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中断。
2.中俄时期教育交流合作
近年来,随着中俄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等教育交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国现在大概有2500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自愿自费来到俄罗斯上学,大约有500人是公费上学,这是俄罗斯政府出的钱。还有15000名俄罗斯留学生在中国各个大学就读。双方已经商定,近几年,将这个数字提高到10万人。俄罗斯成立的孔子学院逐年递增,对于俄罗斯汉教的报名学生们也是积极踊跃。
3.举办的活动与交流
目前,合作之久的当属中俄高校的留学生交留活动了,主要分为国内国外学习2+2和3+1形式,为了促进广大俄语汉语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各政府部门和地区间活动不断:近年来,中俄文化教育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语言不同,却音乐相通、心意相连。2013年4月25日,中俄青年教育文化友好交流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开放之门”活动日文艺演出在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中俄两国的教育文化在学生们的精彩表演中得到了融洽的交流。2015年,中俄教育论坛暨青少年艺术交流在莫斯科举办,5月黑河市教育局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黑河市第七届“春之声”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中俄两国青少年开展活动的纽带、桥梁,中俄友谊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北京市2015年举办了“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11月两国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中俄传统文化艺术体验等一系列专题的教育交流……
三、中俄教育交流存在弊端及应对措施
由于中俄文化习俗的差异,中俄教学方式,教育体系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和俄罗斯学生的学习习惯大有不同,各个院校之间对于俄罗斯留学生的培养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指导性文件也不构完善,国内外学校之间课程设置大不相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语教学方面缺少领头羊,导致了学生在国外学习的兴趣不太大,难以习惯彼此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在国外学习的效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对异国教育交流的错误理解和误读。
中俄面对这些问题应积极有效的解决,无论是一等高校还是二等高校,就留学生教育问题尽量举行定期交流,交换各个院校一段时间内所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意见,大力推广俄语教学和俄罗斯留学,教育建设上要大力加强教育水平、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环境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及改进,倡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加国情文化知识的切实课程,鼓励举办两国短期交流研讨会,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中俄教育交流展望
从教育合作分委会成立以来,双方除了常规的互换留学人员等合作内容外,还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项目,如轮流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城市举办中俄两国大学展,研究建立中俄联合大学的可行性,建立联合研究生院,鼓励和扩大
(上接第21页)高校间的科研合作以及组织中俄高校大学生文艺体育团体交流互访,用来拓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可以说,近年来中俄教育合作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的领域宽广,合作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21世纪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新发展,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俄罗斯人民更好的学习汉语,更加的了解中国文化,跟随汉语老师学习原汁原味的汉语、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太极拳,通过中俄“文学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两国人民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交流的友谊,自2002年大学校长论坛的创办,研究并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比起以往单一的学生交流互换,新时期中俄的教育交流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逐渐变得多元化。不仅有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教育高层访问等,还增加了大学生艺术节、夏令营、建立孔子学院、建立联合教育信息服务网站、发展远程合作项目和筹建教育基金会等其他合作项目。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下,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各国加大力度对人才的培养,中俄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上达成了共识,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将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俄罗斯在2008年也颁布了《2020年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的报告中反复强调:由于教育结构与人才需求的不平衡,高校在创新方面综合实力不够强,目前俄罗斯的教育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在保持俄罗斯固有的优良教育基础之上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借鉴各国成功的教育模式,为知识经济和创新型人才服务。
五、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但教育也离不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影响到文化的国际化和教育的国际化。文化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文化教育的全球一体化,它不同于经济的全球化,而是文化教育也必然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英丽.中俄教育合作前景展望\[M\].2012.
[2]顾金玲.当代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研究\[M\].2012.
4.子女教育经验交流 篇四
子女教育经验交流
儿子SAT考了满分2400以后,很多朋友要来交流子女教育的经验。其实,我和这些朋友以往鲜少谈及子女教育,所谓交流,也就是活力侦查一下。关于天才,很多人对这个词很敏感,或很反感。其实,老鼠也有打洞的天才。所有人,包括动物,包括老鼠,他们的天才都有,但不一样,天才就像一个个筐,有的人的天才筐可以装10磅,有的可以装15磅,有的可以装20磅,老鼠可以装1磅。珠宝的重量有1磅的,也有5磅的,8磅的,10磅的,12磅的,15磅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珠宝放进孩子的筐里。最理想的`状况是,1磅的老鼠正好装了1磅的珠宝,10磅的天才正好装了10磅的珠宝,20磅的天才正好装了20磅的珠宝。把20磅的珠宝装进老鼠的筐里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不教育,20磅的筐里没有一颗珠宝,或者20磅的天才,只装了8磅的珠宝,那么,20磅的天才,最后不如装了10磅的10磅地才。但是如果你教育过度,20磅的筐,你硬要放30磅的珠宝,因为放不进去,最后20磅的筐里什么都没有,还不如1磅的老鼠。所以,一个人的能力的培养,就是把珠宝装进筐,能装的极限是由筐的能力决定的,但实际上装的多少取决于装了多少,理论上讲,很难正好装满的,通常,不是不足,就是过度。我的小孩比较多,儿子女儿都有好几个,所以我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装筐,我是要求他们自己装。每个小孩都给他们学两种乐器,以及他们乐意的所有体育活动,还有夏令营多多益善。其他就不管了,从来不上补习班,什么kumon之类的以前根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我的小孩都特别喜欢玩游戏和看电视,我是随便他们玩的家长。但是难道我就不管他们的学习了吗?其实我有个绝招,就是自己教。我非常不喜欢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分科教育,中国人特地学日本人,把西方的science翻译成科学,既“分科之学”,实际上所有的科学都是一路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基本粒子,中到化学的分子原子,大到星系宇宙,都必须满足物理定律。但是因为分科,造成教历史的老师不懂物理,教地理的老师不懂化学。小孩子学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我教小孩子,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都合在一起教,其实我不是教,而是讲故事,我从来不教,每次都是说,给你讲故事了,听不听,愿意听的话,我就讲了。我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讲能量物质的转化,讲基本粒子,基本元素的形成,到重元素的形成,到星系的形成,到太阳系的形成,到地球的形成,到原子分子的形成,到有机物的形成,到细菌的形成,到微生物的形成,到鱼类,爬行物,哺乳类的形成,恐龙的形成到灭绝,人类的形成,能人,智人,到现代人,从非洲人类起源,到第一波迁徙印度,到人类第二个起点高加索,到四大文明,到希腊哲学,几何学,地心说到日心说。到伽利略,牛顿(力学),到哥伦布,到工业革命,到亚当斯米的政治经济学,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到计算机的兴起。。。这一路以说故事的形式讲下来,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以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国家,人,细胞,分子,原子,离子,基本粒子的尺度,就把所有的科学领域,从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到数理化,全都概括了。小孩本来对物理化学分不清,这下一下子就清了,对历史年代背不住,这一下就全记住了,对地理位置模模糊糊,这一下就全门清了。早年我小学的时候,读政治也读不懂,后来找来马克思原著一读,全清了。原因就是传道的和尚把经念歪了。我领会到,读书一定要读原著,就像听歌,一定要听原唱的一样。高中的时候,教课书中的牛顿水桶实验,我看了一百遍也没有看懂,后来把牛顿原著拿来一看,马上就懂了。小孩子教育也是这样,你让他读教材,肯定学不懂,因为教材把人类完整的知识体系隔裂了,肢解了。带孩子按历史的轨迹,把人类知识重新亲自的走一遍,教几何,不是死记硬教,而是把几何学的公理,原理,推理,习题融合在古希腊的故事里面,小孩子没有不会的道理。
5.教育偏差生经验交流 篇五
?
(一)一视同仁
没有天生的行为偏差生,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学生,他们差异的出现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去对行为偏差生的偏见,要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去尊重和引导他们。
(二)情感关怀
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行为偏差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行为偏差生多一份关爱,多一分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份斥责,把更多的爱心倾注在他们身上,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就能感化他们。我们爱得真诚,必然会得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
(三)捕捉亮点
6.安全教育整顿经验交流 篇六
一、抓安全离不开强而有力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工作不是哪一级、哪一个人的事,安全稳定事关全局,影响中心,必须人人参与,齐抓共管。一是扎实抓好思想引导,解决好根源问题。营组织了安全教育整顿的问卷调查,弄清大家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态度和认识,结合各连队实际,细化教育整顿方案计划;开展《安全工作在抓训练、抓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教育,从官兵思想上端正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大力纠治事不关己的错误思想;从官兵切身利益入手,不单纯就安全讲安全,结合鲜活的案例和安全视频,讲清事故案件对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努力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掌握安全管理上的主动权,提高官兵的担当作为意识;在群策群力上下功夫,开展了“我为单位安全建言献策”活动,利用集体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健全安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营着力在健全各类安全组织、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上使长劲。突出对营连两级安全队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重新选定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安全骨干,提高抓安全工作的能力水平。整理规范各类安全组织的职责要求,将安全组织作用发挥和安全工作作为每周营连务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讲评部署,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浓厚安全教育氛围。搞好安全工作,领导带头是关键,全员参与是保障,文化引领是根本。营积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发挥以文化人、以文导航功效。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大力营造“对生命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单位负责”的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其引领力、凝聚力、约束力。通过时时讲安全、处处提安全,将安全文化融入到班排、事故警示教育展示到面前,让“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我尽责”的理念入脑入心、见诸行动。
二、抓安全离不开全面细致的掌控力
单位安全方方面面,工作中必须做到严、细、实才能保证始终安全。一是抓住重点环节和重要点位。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分查软件和查硬件两个方面,对全营存在的安全问题隐患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排查。硬件方面:重点对营区内所有营房、设备、设施、电气线路、办公信息保密及全营所属武器装备、车辆等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隐患的部位分类标记、登记建册;软件方面:开展了大谈心活动,一人不漏的进行谈心谈话,多渠道了解官兵思想状况,建立重点人员、个别人员名册。通过对全营各类底数的摸排掌握,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二是完善预案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季节变化特点,结合营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类事故防范措施,重点突出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火灾、触电、违规饮酒等生活性事故和信息安全、装备车辆、训练等工作性事故。在制定过程中,为避免预案流于形式,营多次组织了预案修订讨论,使预案在操作上有明确的程序步骤,明确每一步操作由谁来做,具体的操作内容怎么做,运用的应急资源存放的地点位置,各个时间节点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力争做到每一步无缝衔接,让预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经常组织预案演练,通过不断演练,使官兵对预案的操作步骤和要求烂熟于心,实现对预案内容的本能化反应。三是常态化开展检查督导活动。营成立了由营主官担任组长,各连队派人参加的安全检查督导小组,以月为单位科学制定常态化督导检查的工作计划,深入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每周对重点部位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排查,对个别人和重点人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每月完成一次对营区的全面检查,随时掌控全营安全动态。
三、抓安全离不开不打折扣的执行力
7.学前教育经验交流 篇七
当然,一点儿也不厌倦,反而,每次走进陈列室,望着四周的展板以及这300多件记载着二中人十多年外事交流的“宝贝”时,我就为自己是衢州二中国际文化交流的见证人、亲历者感到自豪、骄傲,有时甚至忍不住就心潮澎湃起来。
一、教育国际交流的有心人
这个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可以说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小学界首屈一指,或许衢州二中不是开展教育国际交流最早的学校,也不是开展交流规模最大的学校,但是,有心的二中人记录了十余年来教育国际交流的点点滴滴,收集了300多件二中外事交流史上难忘片段的实物、文件、图片、视频,每件物品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还得说说1995年。那一年,基于二战时期的一段情缘,衢州市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雷德温市建立了姐妹城市关系,并决定率先开展教育交流教师互派工作。当时我正在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工作,负责起草一份关于两市教育交流的协议。这份协议需要被翻译成英文传往大洋彼岸,因此,我找到了当时任衢州二中英语教研组长的潘志强老师帮忙。
如今,潘志强老师已经是衢州二中的校长了,而且现在我们竟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当创办陈列室需要征集教师和国际友人互赠的物品时,潘校长拿出了当时我起笔书写的协议复印件。我心中的感动可想而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然还完好地保存着这份材料。事实上,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潘校长和所有二中的老师早已用爱心建立起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
虽然2011年我才调入衢州二中工作,但在教育局时一直从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许多国际交流项目,像姐妹城市的教师互派、“盖普”项目、新加坡留学计划等等,我都是具体经办人,学校聘请外教专家的许多事宜我也从中穿针引线,极力争取。通过友城互派交流、中英盖普项目、海外游学活动、国际孔子学院、教育考察等平台,学校让百余名教师、千余名学生拥有了在国外接受国际理解教育的经历。学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事业也因此蒸蒸日上。
二、难忘的美国姑娘
细数一下,先后已有50多位外教来衢州二中任教。由于工作关系,我和不少外教成了好朋友,其中有两位美国姑娘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戴茜·霍夫是第一位来衢州二中任教的美国教师。短短一年的交流时间,中国的文化习俗、悠久厚重的历史、热情好客的市民给她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在衢州任教一年后,她通过民政部门到江苏省江阴市领养了一名女孩,取名为朱丽叶·明·霍夫。回国后,她频频受邀介绍在中国的感受,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
另一位是27岁的莉莎·迪尔。那是15年前的事了,她第一次来中国,我被安排去上海接机。莉莎高挑白皙,典型的美国白人装束。热情的她一见到我就兴奋不已。因为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不行,两人间的交流常常需要比手画脚,可乐趣不少。由于要在中国待上一年,莉莎带来了两本厚厚的影集。一入住酒店,她就不顾旅途的劳顿,迫不及待地拿出相册,把自己家人一一介绍给我,当介绍到她姐姐的两个漂亮女儿时,喜形于色,溢于言表,我一下子就被这个开朗、热情的美国女孩给吸引住了。之后,我们有过多次接触,陪她过中国年,陪她购物,和她一起享用衢州风味小吃、打保龄球、溜旱冰。莉莎精力旺盛,特别喜欢运动,曾参加衢州二中的运动会,跑步、排球都是她的专长。学生们也都很喜欢她。莉莎教育交流结束启程回国前,我特地送给她一对青田石章,上面刻着她的中文名字———王桂花。据不久前访美归来的潘校长说,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真心祝福这位美丽的姑娘!
三、温馨的往事
走进衢州二中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十多年的教育国际交流故事在我眼前淌过。
书信、挂毯、图片、鞋子、玩偶……对于这些熟悉不过的异国物品,许多老师和我一样,每次看后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关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故事有很多,每一个都是学校致力于教育国际交流中不起眼却又温暖的小片段。
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外教与学生们时常聚在一起,互相介绍自己的祖国,讲述各自国家鲜为人知的风俗文化,共同了解世界各地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奉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学校不但通过课堂和讲座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而且还经常接待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鼓励学生和外教在课外继续开展交流,一起学习、一同出游。有时学校还组织学生为国际友人画肖像,在交流的同时,彼此的友谊也与日俱增。
一位名叫阿莉莎的女教师曾作为美国雷德温市派驻在衢州的第7任交流教师,在衢州二中任教6个月期满后就回国了。她和本校师生、当地居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后仍一直与中国朋友保持联系。一年后,她申请重返中国,成为雷德温市派驻衢州的第8任交流教师。第二次回到我校任教时,她心潮澎湃,写下了《衢州二中,我魂牵梦萦的家》及《重返衢州,我再次生活在中国的腹地》等文章。
我还曾听说过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个英国小伙子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了衢州二中担任外教。一年后,他恋上了衢州这座山清水秀的古城,恋上了美丽大方的衢州姑娘,回国不久他再次来到衢州,现在已在衢州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自衢州二中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揭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接待了52批700多人次的参观。来宾们在感受跨国真情的同时,也感叹于一所中学的国际交流竟有这样丰厚的成果,然而这一切,正像陈列室的前言所写的那样:“……是为了铭记、为了怀念,更是为了传承,为了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手拉手,肩并肩,搭起一座理解、沟通与互信的新桥。”
8.教育是爱的交流 篇八
我们如何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爱学习、爱生活、爱生命、爱人生之心呢?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老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学生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即使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应该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让他们昂起头来做人。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防患未然。有的学生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把工作做在前面。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做错事有各种原因,教师不能生硬粗暴地批评学生。简单的、过多的责备只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通过讲道理,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我们不能把眼光锁定在个别学困生身上,这样会使他产生心理压力;留些余地让学生放松。对于学生轻微的影响不大的错误行为,不予追究,给予其适当的误解和宽容,留给学生自我改正的余地。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个学生,内心都怀着当个“好孩子”的真诚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肯定。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要慎重,不要武断。尤其是对缺点比较突出的学生,更不能凭印象作出判断。
我们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首先,教师的爱能慰藉受伤的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在上任班主任那里得到重视,换班主任后,由于老师的宠爱、重视,教师无意的批评成了该生在心理失衡状态下的利剑,致使其服毒自尽。试想,新班主任在接手时能对学生情况多作些了解,对学生多些关爱鼓励,多些宽容,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也有这样的学生,品质恶劣、道德败坏、无可救药,在教师一点一滴的关爱帮助下改正缺点,扬起自信的风帆,浪子回头金不换。其次教师的爱能激励学生努力进步。曾为白宫负责出版事务的首席秘书查理·罗斯,由于在毕业典礼上受到教师布朗小姐的偏爱——当众吻了他,使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出色的人,为此异常的努力勤奋工作。由此可见,教师热爱学生,并能通过语言、神情、态度、动作行为等各种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到教师是最喜欢他的,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在这种温暖的情感包围中,冰雪也融化,学生会时常想着老师的爱,恋着如何回报老师的爱,不仅对老师“言听计从”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他们努力进取。再次教师的爱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最终要独立走向社会、生活,他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情感对待祖国、人民、集体、亲人,这对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正确的态度、高尚的情操不会自己产生,而是爱的培养。其中,教师的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在家里,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父母是第一任启蒙教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师生关系便成了他们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热情关爱他们,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和生活,又能让学生在他的生活中不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公正、信任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
9.学前教育经验交流 篇九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篇一】
为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xx 县教育局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坚持三项“精准”,抓实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精准摸排补短板。落实“双线五包+六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深入学校、村(组)调研,拉网式摸排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将学籍系统数据与公安户籍系统、国扶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掌握我县学生在县内外就读情况,锁定未入学学生和有辍学倾向学生情况,完成全县 30 个乡镇 45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义务教育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完成 24307 名适龄儿童在校生、3641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台账的建立,完成 10 余名学生劝返复学工作。
二是精准帮扶推助学。执行义务教育“三免”机制,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等418.96 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 150.3 万元,教育扶贫教育基金救助
4821 人次,发放资金 510.9 万元,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培训 3 次,落实 187 名联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编印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手册 6100 份。抓好“三残”儿童特殊教育,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方案和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投入资金 150 余万元,提升改造学校设施设备,铺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新建康复训练室、律动教室等功能室,购置 30 套特殊儿童专用课桌凳,安装电子白板 2 台,统筹人员配置,核定教师编制人数 10 人,派出 10 名工作人员深入残疾儿童家庭家访,顺利招收聋教班、培智班学生共 22 人,并顺利开学上课。
三是精准疏导促教学。联合公、检、法、文体等部门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五失”青少年等开展爱心助学、助困、助孤等“五助”活动。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围棋、象棋、绘画等兴趣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采取家长会、主题班会、微信平台和告家长书等方式宣传政策,组织教师与学生“结对子、送温暖”上门家访“一对一”宣讲,并对有厌学、逃学或辍学倾向的学生进行谈心。全县各学校利用心理咨询室持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和心理疏导工作。2020 年春季学期教师走访 1000余人次,疏导厌学、逃学或辍学倾向学生 10 余名。
【篇二】
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役,确保贫困户问题整改清零,xx 州利用今年暑假,在普格、布拖、昭觉、美姑、金阳、越西、喜德 7 个未摘帽县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万师入户”专项行动。
明确行动目标。组织教师查找当前贫困户脱贫存在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逐个整改销号,提升脱贫质量;按比例抽查核实边缘户“补短”、全覆盖核查“七类”重点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清零”。
明确核查内容。组织 7 个未摘帽县 1.2 万名小学和初中教师,对照贫困户脱贫标准,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边缘户的基本信息“五个一致”、“两不愁三保障”达标、脱贫攻坚到户政策落实、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满意度、“感恩袋”资料规范上墙等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
严格业务培训。州、县、校三级共组织 1.2 万人分别集中开展脱贫攻坚验收标准及政策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闭卷测试、补测补试的办法,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掌握人均纯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等方面达标标准及相关政策,成为入户核查的“行家”。
开展入户核查。按照“属地就近、调配城区、2 人一组、向导带路”办法,共分 5900 个小组开展进村入户核查工作,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挂账整改,限时销号。8 月 1 至 4 日,累计核查出涉及贫困户脱贫问题 2.4 万条,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将问题台账逐级报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乡镇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整改,边查边改 5800 余条。
开展整改“回头看”。8 月下旬,将再次组织教师队伍进村入户,对前期核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复核、复验,促进户户问题整改清零、户户脱贫验收达标,全面提高脱贫攻坚成色质量。
加强组织保障。实行州牵头、县负责、乡(镇)实施、校组织、师入户,教师对问题核查及整改结果复核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把完成入户核查、整改核实工作质量纳入师德师风整体评价,与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年终考核、内外送训等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投身专项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入户教师的食宿、交通、差旅、保险费用,落实兑现奖补政策。
开展督导指导。组建 5 个州级专项行动督查督导工作组,下沉 7县一线了解、协调、督促、指导教师入户工作,督导检查每县不少于3 所中心校、3 个教师入户小组、3 个乡镇党委政府、3 个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对工作不落地不落实、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给予及时纠正和通报,确保 8 月底“万师入户”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篇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xx 县教育和体育局着力志智双扶,多举措实施教育扶贫。
一、夯实基础,精准发力有保障 一是落实入学保障责任。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明确控辍保学县政府主体责任,县教体局、乡镇和村社直接责任,学校管理责任,家长法定监护人责任,压实“双线”控辍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
二是精准摸清家底。xx 县教体局牵头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时,组织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全县建档立卡学龄人口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入户核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县、乡、村、校四级学龄人口教育保障工作台帐、建档立卡学龄人口入学保障台帐、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台帐,摸清入学保障基础情况。
三是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对学校报送数据、学籍平台数据、残联反馈数据以及县脱贫办反馈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将入学保障问题数据及时反馈相关单位进一步实地核实并完善,保障数据上下一致、部门一致、跨平台一致。
四是强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状态动态监控。全县按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落实了入学保障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对责任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对重点易辍学生采取“人盯人”方式高密度监控,随时掌控就读情况,对出现辍学苗头学生及时启动控辍工作程序,严防辍学发生。
二、保障到位,措施细致重成效 一是保障残疾学生入学。每学期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人口及入学情况进行专项摸底,建立入学保障台账。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建立“一人一案”入学保障安置方案,安排轻、中度残疾学生
随班就读或县特校就读,重度残疾无到学校学习能力的学生由责任学校或县特校定期“送教上门”。
二是优先保障建档立卡初中毕业生升学。对 xx 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开通省一级示范高中 xx 中学入学通道,建立专项志愿档案,提前批次收录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县内实验中学等其他三所高中学校按志愿和条件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根据本人志愿录取到县中职校就读,并享受中职学生相关资助政策。有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全员升学。
三、励志关爱,树立志向阻代传 一是对学困学生强化帮扶关爱。对就读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学业辅导、资金资助等必要帮助,保障其继续学业。达到各学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特别关爱行动。在全县学校开展师生结对工作,贫困家庭学生与老师建立“一帮一”结对。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平台,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特别辅导、励志帮扶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自立。
三是实施“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向建档立卡贫困家长、学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摆脱思想贫困,树立认真学习、主动脱贫意识。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篇一】
“这次区教体局送给我的 2 头羊仔、5 只鸡苗,让我就有发展养殖业的本钱了。”xx 区 xx 镇 xx 村扶贫低保户纪金河说起自己受惠于精准扶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xx 区教体局为挂点的 xx 镇各自然村贫困户送去了 19 只羊羔、206 只鸡苗、9 只鹅苗及部分马家柚树苗总价值 1 万余元。今年,像纪金河一样打算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来拔掉“穷根”的精准扶贫户共有 22 户。为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xx 区教体局按照“四个精准”要求,走产业脱贫之路,改“输血”为“造血”,为贫困人群早日脱贫带来更多曙光。
摸清底数精准扶贫有的放矢走进区教体局扶贫办公室,一排整齐的橱柜里中摆满了贫困户的档案资料,随机打开一份贫困户的档案盒,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就能一目了然,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及家庭发展种植、养殖意愿、脱贫计划等情况都详细记载在册。“对每个贫困户,局机关干部都要逐一实地与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的了解核实,并将了解到的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主动与 xx 镇各村干部对接,做到精准帮扶。”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荣敏在局扶贫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同时,xx 区教体局机关扶贫干部还根据村
里提供的信息和个人所掌握的情况为每一户精准扶贫户建立台帐,制定脱贫计划,明确帮扶措施,实现了实名制动态化管理,为精准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饲养这些羊仔,增加家庭收入,早日摆脱贫困……”xx村扶贫低保户饶燕华从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来福手中领到羊仔后,激动无比。据悉,xx 区教体局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对脱贫项目选择范围,确定了走教育扶贫和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之路的新思维,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高级学校并帮助农户发展种植和养殖等优势产业。为确保所有精准扶贫户如期脱贫,xx 区教体局将帮扶人力资源集中向贫困户聚焦,集中解决联系村、联系户的贫困问题,以“输血式”帮扶变“造血式”帮扶。为保障村民养殖、种植顺利成功,区教体局还与贫困户签订《畜禽养殖协议》,全程提供跟踪服务、技术支持,并承诺帮助贫困户进行后续销售,做到对贫困户“扶上马”又“送一程”,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增收,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活。
【篇二】
xx 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立足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围绕“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育人理念,借助“互联网+资助”工作手段,依托“资助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成效显著。据统计,xx 市 2016 年资助总金额达 3630.0755 万元,资助学生 24942 人次。
汇集大数据,趋势尽呈现。xx 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分析各类数据达到整合全市资助信息的目的,剖析问题、把握方向。一是从性别、民族、培养方式和户籍性质等角度分析在校学生基本概况。二是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城乡分布、生源区域等方面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三是通过对比 2013-2016 年资助数据,反映“奖、助、贷、补、勤、免、捐”七大资助项目的发展趋势,2016 年学校资助金总量、资助学生规模、生均资助金额均持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四是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个层面,从学生培养方式、资助覆盖面、生均资助金额等方面具体分析 2016 年各类资助项目执行情况。
依托大思路,实施重举措。一是完善资助体系,全市形成了“奖、助、贷、补、勤、免、捐”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创新资助方式,全市针对困难生设立了“微爱•基金”“微爱•远行”“微爱•助跑”等系列帮扶项目,解决困难生实际问题,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梦想,努力实现“精准资助”。三是借力“互联网+资助”,近两年来,全市着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将资助信息数据化、资助反馈实时化、资助成效显著化。
四方齐发力,彰显新特色。一是制度有力,全市不断完善资助管理制度,制定“专项困补基金”等新制度新方法,严格评审 10 大环节,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性。二是监督得力,实施奖助学金师生评审
团,实地走访慰问困难生家庭,深入各县级、学校资助管理机构调研交流,开发设计网络班级评议、困难生认定直通车等,保证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三是育人效力,通过实施勤助科研和实践项目、市场兼职、志愿者服务项目,深入落实各中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计划”,拓展资助育人功能,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四是网络助力,通过开发建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成立“微爱新媒体工作室”,打造资助工作“一网两微”媒介平台,培养资助工作宣传队伍,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传播资助“好声音”,提升资助工作的主动性。
【篇三】
今年以来,xx 市教育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扶贫,坚决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凝心聚力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工作开局喜人。
下好开局谋篇“先手棋”。2 月份以来,市教育局通过召开党工委会和教育扶贫专题会等形式,先后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xx 市决战脱贫攻坚暨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动员大会等精神,做到理论业务学习两不误、两促进。超前谋划教育扶贫,重点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义务教育阶段、聚焦建档立卡对象、聚焦国家资助政策、聚焦信息服务平台,印发了《xx市 2020 年教育扶贫工作方案》,坚决落实“两尽两保”(应学尽学、应助尽助、条件保障、师资保障),深入推进“六化建设”(应学尽
学责任化、应助尽助精准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师资结构合理化、日常管理信息化、教育扶贫优质化)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措施。
搭建空中课堂“学习桥”。xx 市各中小学校学生开启线上学习模式。不少学校举行了“云升旗”、新学期第一“云”课、教师网络直播等,通过防疫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等寓教于乐方面学习课程,探索多样且有效的“停课不停学”。同时,为解决网络教学给网络上课条件不具备的学生带来的困难,xx 市全面摸排特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提供教育服务。对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学生,采取“一生一案”机制,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点播回看、个别沟通辅导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必要的网络教学,做好教学服务和及时指导,为全市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实现线上教育教学覆盖广大师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应学尽学”。xx 市“停课不停学”的做法还以“xxxx 市延期开学不延期成长”为题,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
跑出资金发放“加速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中“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度过疫情难关,xx 市各区县认真执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 2020 年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准利用中央、省级提前下达的 2020 年资助资金7400 万元,迅速启动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计划于 3 月底
前将普高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按规定途径提前发放到位。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优先纳入国家资助范围。
送上疫情慰问“及时雨”。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全市 5 例确诊病例的家庭经济和学生就读情况进行了摸排,并落实了学生资助工作专项信息周报制度。同时,积极帮助其中 1 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申报了 xx 省温暖工程基金会“急人所急,疫中送炭”公益众筹项目。
【学前教育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自荐书】 学前教育自荐书09-15
华师学前教育在线作业《中外学前教育史》07-19
学前教育专刊07-25
南京学前教育08-10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观09-26
第二章__古代学前教育思想_《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07-21
比较学前教育案例06-29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07-02
学前教育活动教案08-04
学前教育会议通知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