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问题

2024-10-21

儿科常见问题(精选8篇)

1.儿科常见问题 篇一

中医儿科专业职称晋升有关问题浅析

中医儿科专业职称晋升有关问题浅析

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

每年一度的职称晋升对我们每一位从事医疗工作者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大事,亦是对医技人员在各个不同阶段业务技术能力的测评和认可。随着人事制度和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深化,卫技职称晋升工作不断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真正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自2001年至今,我已连续4次参加了中医综合职称高评工作,对历年有关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职称晋升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作以简要浅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参评论文存在问题与建议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论文,应在任职以来,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业性论文,期刊必须具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或CN(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号,内容包括“论文摘要,关键词、资料和方法、治疗结果、参考文献”六个部分,字数应不少于1500字(正高),提供2篇相关专业性论文。从历年晋升选送的评审论文,大部分申请人能按照有关具体要求报送,但亦有少数申报人论文不符合规定。

1、论文不符合规范,项目不全,字数不够,充其量只能算一般的专业性文章;

2、论文刊登在商业性杂志;

3、提供的论文非专业性论文,如有一申报者晋升中医儿科专业高级资格,但提交的论文而是内科成人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亦非第一作者。

4、少数论文质量不高。出现以上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申报者对职称晋升有关政策要求理解不准或是对论文撰写体例、内容、规范、技巧等方面知识欠缺,县级以下卫技人员,可能因工作忙,经费拮拘、出外参会学习难,掌握医药信息少,文献资料有限,撰写论文不易。这就要求大家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积累经验,善于总结,学习掌握撰写论文技巧,勤于笔耕,撰写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投搞应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建议把论文投寄到《陕西中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医儿科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等省级以上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其次强调晋升报送论文要提前准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一个计划、撰写几篇论文,什么内容,何时发表,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构思设计,搜集整理资料,认真撰写修订,提早投搞发表,不要等到临上阵前,才草草准备,托人找关系,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二、关于参评病历存在问题与建议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申报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要提供三份住院病历,而且要求病历能够反映出申报人在任现职期间,运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解决小儿疑难病症的实际能力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更要体现出上级医师(主治以上)在查房时指导下级医师诊治疾病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疑难危重病人的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疾病转归预后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所提供的病历资料要真实可靠,病历应为原件,但在实际评审中,报送的病历存在不少问题。

1、病历中反映不出申报人在查房时解决疑难病症诊断、治疗、预后及指导下级医师诊疗的能力;

2、有部分病历选报病种为常见及病情较轻的病例,如支气管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等,非疑难重症病例;

3、个别病历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如书写的病历,从入院至出院,其首次病程、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医嘱等均同出一人之手,笔迹一致,连墨水颜色亦一致,书面整洁,无一处阅改痕迹,给人一种不真实之感,出现这样病历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将原来病案重整重写;二是有造假之嫌。有文件规定,凡是伪造病历,一经核实,一票否决,取消资格。

4、有少数病历与申报人任职年限不符;

5、少数晋升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申报者,提供病历中无中医诊治内容。见于以上问题,主要是申请人在选送评审病历对有关规定要求理解不够准确,亦有少数申报人认为,只有亲自书写的病历,就能代表自己的技术水平,就能加分。其实并非一定要自己书写的病历来上报,其他医师书写病历亦可,而主要是在病历中能反映出你真正指导业务的能力,所以,希望今后申报人在选送评审病历时要吸取上述不足之处。书写病历要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来书写。

把真实的、原始的、质量较高的、病历记载有你上级医师查房内容的,能体现你本人业务能力的病历选送来,使你顺利通过病案评审这一关。

三、关于专业答辩存在问题与建议

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凡是晋升副高职以上资格者均需参加专业答辩,旨在考察答辩人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方法。审报人应全力应对,否则答辩不合格者,将被单项淘汰。答辩包括命题答辩和自选题答辩两部分。

命题答辩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两个方面,主要考察申请人胜任相应高级职务所应具备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本专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答辩的题目,由评委会统一命题。考生在抽到试题后,可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此时要认真审题,书面写出答题的提纲、要点,切勿紧张,从容面试。在实际答辩中,大部分考生因复习准备较充分,基础与临床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较顺利过关。但少部分考生答辩不够理想,不合格而淘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严,答非所问;如有一考生抽题为“小儿常见基本脉象有哪几种?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结果回答为“小儿望指纹”内容,显然回答与题不符。

2、答辩“怯场”,心情过于紧张,答题表述欠佳,影响评分;

3、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基本要领不清:主要体现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工作的申报人,提问简单的问题,难以回答正确。

4、答辩条理性、概括性差,有些考生回答罗列了许多内容,但未谈到要点上,实质就是几句话即可说明。出现以上问题,一定要引起考生的充分注意。这里建议大家,答辩前一定要认真复习阅读专业教课书及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应试。

1、要注重本专业专科教材的学习。教材一般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专科书籍,它具有概念清楚、条理性强、临床实用,被大家所公认的重点。又是大家所熟知的专业书,尤其更要注重对新版专业教材的学习。申报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高级资格者,应对中医儿科学第四版、第五版教材为主。一般答辩命题范围大部分都在教科书范畴,所以要熟记书中相关内容。

2、注重专业书籍及有关期刊杂志的学习,以丰富和扩大知识面,不断掌握本专业在中西医方面新进展、新技术。可参阅《实用儿科学》、《现代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中医杂志》、《中医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3、面试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理顺回答顺序和条理,问及所答。

4、切忌心情紧张慌乱,按照答题要求,理顺思路陈述回答。否则思维混乱,影响正常发挥。

5、尽量用普通话表达,应用方言陈述,有时评委难易听懂,而影响判分。

6、要注意培养自己平时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丰富、更新业务知识。只要大家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临阵不惑,战之能胜,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方面:自由(自选题)答辩。这是考察申报人在从事本专业方面,对某一内容或某一病种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这一方面是申请人所熟知的内容,由自己选题,准备相对容易。答辩时由评委专家围绕你选定的范围进行提问。在实际答辩中,一些申请人考前未作充分准备,而是现场临时选题回答,收效欠佳;其次是选题范围过大,重点不突出,内容平淡;还有人自选题答辩,所述内容与教科书相差无几,没有新内容,缺少自己见解和治疗方法。所以申报人有自由选题答辩时,选题范围宜小,将你临床实践中最熟悉的某一方面、某一病种、某一治疗方法或自创的经验方以及临床诊治体会等展现给评委。这样答辩起来,你会感到轻松自如,内容充实,收效更佳,评委亦认可。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高级职称晋升当中易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归纳,旨在对申报人在职称晋升方面有所裨益,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中国医学论文服务网-中国最具实力的医学论文服务基地,中国最优秀的论文服务网。致力于医务工作者提供最专业的论文服务!

Email: zglw66@126.com网址:

2.儿科常见问题 篇二

1 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服务对象不断增多, 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 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 认为在工作中只要不打错针、不发错药, 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 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 就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合法权益, 自我保护意识差。

1.2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存在问题, 从而失去其作为法律证据的作用, 甚至起反作用。有病情变化, 出现护理问题, 也有护理措施, 但无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中, 护理措施无依据:如遵医嘱给退热药口服, 但无论长期还是临时医嘱都查无依据。同一时间, 护理记录和体温图的生命体征不符。入院评估不准确, 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 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 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 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

1.3 沟通不到位

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 日常工作中护士语言生硬、缺乏耐心和热情。操作过程中护士动作粗暴如输液时粗暴地移动病人肢体, 剃发时损伤头皮, 拔针时穿刺处按压不好出血等。

1.5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自律性差

1.5.1 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 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指导、监督机制, 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 护理行为有章不循, 导致纠纷发生。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力, 致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

1.5.2 巡视不及时睡眠中, 婴儿坠地;家长将衣物或手遮住婴儿口鼻而致使婴儿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输液渗漏等;输液速度过快致循环过重、过慢不能按时执行医生的用药计划。

1.5.3 宣教不到位病人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

1.5.4 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力用错药物剂量、打错针、输错液、医嘱单未执行即签名或执行后不签名。

1.6 护理业务知识及技术水平低下

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导致静脉用药延误, 或病人家属因着急、心疼而不满意;药物剂量计算不准确, 致药物过量或不足如氨茶碱针、山莨菪碱针、西地兰针等, 而小儿用药剂量准确至关重要;急救技能不熟练, 不能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 如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不能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致使用药过程中药物混浊;分不清轻重缓急而延误治疗。

1.7 医疗设备管理不善

设备性能不稳定如婴儿暖箱使用过程突然不制暖, 护士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导致婴儿体温下降;操作不当致使箱体导电。未定点放置, 使用时因寻找而延误。

1.8 环境管理不善地面潮湿, 病人跌倒。

瓶放在小儿能够触及的地方, 致小儿烫伤。

1.9 医疗护理费用的产生与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发生矛盾

当医疗护理费用的产生, 与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发生矛盾时, 极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怨愤。加上社会上长期以来, 对护士职业的误解与歧视, 认为护士不过是打针、发药, 是医生的腿, 医生才是救世主。把对医疗或其他环节上的不满, 以及对护理服务产生的费用的不理解, 统统发泄在护士身上, 常借故找护士的麻烦。来发泄对用药的不理解或不满。

2 防范风险管理

2.1.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各病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病区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并开展工作。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 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 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 及时上报, 采取对策。

2.1.2 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护理规章制度,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对照《侵权责任法》, 规范护理管理, 分析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 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风险的因素, 应采取相应对策。

2.1.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

根据《医疗故事处理条例》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上, 适应新要求。病人入院评估准确, 护理措施及相关因素均应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全面, 客观反应病人病情变化, 并与其它记录相一致;危重病人、一级护理使用重症护理记录单, 病情有变化要准确及时记录, 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2.2 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

针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 防范风险能力差, 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及时通报其它医院相关安全信息, 组织护理纠纷个案分析会等。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认识到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 增强责任感。

2.2.1 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风险紧急预案, 结合科室具体特点, 制定出儿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 要求人人掌握。

2.2.2 制定儿科常见重危疾病护理路径表, 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转归、健康教育等情况, 界定出单位时间内所需实施的护理措施和需与病人/家属互动的项目, 督导当班护士执行。设有执行护士签名、上级护士及病人/家属确认栏、护士长审查确认签名栏。规范儿科常见重危疾病的护理流程和护患沟通流程。

2.2.3 素质教育按护理人员的学历、毕业年限、职称和进院时间, 制定出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就核心制度等医院相关制度、护士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三基理论及技能等知识的掌握作了明确的指引。结合儿科特点及要求, 制定出儿科培训计划, 包括阶段性培训内容、方法、时间、考核办法等, 力求具体、可操作, 确保实效。力争经过培训, 科室每一个护理人员, 都能明确儿科特点, 掌握儿科理论及技能, 并能灵活应用于实践, 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保证病人安全。

2.3 环境及设备管理

2.3.1 履行告知义务, 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规范物品放置, 如水瓶一律放置在离开病床、小儿不能触及的地方。病室内设有"告家长书", 对相关安全事项进行温馨提示, 每个病人入院时, 由当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并在其理解的基础上, 由家长签名确认。

2.3.2 病区设有醒目的标志牌:如"注意防滑", 在插座盖上贴上:"请不要触摸"字样等, 提醒家长加强对小儿的监护。

2.3.3 督导清洁工, 保持环境整洁、干燥。清洁工具定点放置。

2.3.4 在无陪护病房, 对病儿加用标有其姓名、床号、母亲姓名的识别腕带, 以确认病儿的身份。

2.3.5 严格执行急救仪器及药品"五定一及时"的管理制度, 并尽量留有备用抢救床。及时向领导汇报, 淘汰不能保证性能的设备。

2.4 科学排班

按职称、年资、综合素质的高低, 搭配排班, 在病区病人≥35人或I级护理病人数≥病人总数的40%时, 避免单人值班, 合理安排休息, 避免疲劳工作。保证及时落实护理措施, 和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3 讨论

3.1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大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其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因此建立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 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3.2 我国医院及医护人员对医疗纠纷事前缺乏针对性的措施, 一旦出现纠纷难以拿出有力的法律证据, 以致许多一般的医疗缺陷成为医疗纠纷的起因。因此, 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3.3 护理风险防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 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3.4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确保护理安全。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及难点、疑点时, 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判断, 并能把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确保患者安全。

护士长必须牢记自己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效率, 即科学地应用你所掌握的有限的人力、物力, 监控好重点的人物 (组织内工作三年内、性格不稳定、理论水平差、态度欠佳的护理人员) 和重点时段 (中午班、晚夜班、节假日、休息日) , 做到用合适的人、物, 在合适的时间, 用合适的方法, 一次便把事情做对了。避免因一次做的"不对", 而给组织在人力、金钱及声誉上造成损失;和给组织内的员工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参考文献

[1]程红群, 陈国良, 蔡忠军, 等.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1) :94-95.

3.儿科门诊常见意外损伤因素及对策 篇三

1常见意外损伤因素

1.1非医疗性损伤

1.1.1患儿因素: 患儿在一起追跑、推搡,易发生与桌椅门墙碰撞。患儿未及时清理的排泄物、呕吐物造成地面湿滑,走路不小心容易跌倒受伤。

输液室患儿碰倒热水,抓翻水杯,很容易造成孩子烫伤;孩子伸手可触摸到发热的电器、墙壁电源插座等,易发生烧伤甚至触电事故。

废弃的针头、安剖瓶等尖锐物保管不当,儿童拿起玩,易发生划伤、刺伤。

儿童活泼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完成整个输液过程,针头被牵拉出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导致局部肿胀的现象。

在儿科门诊,常备有各类玩具,如果玩具破损、或带有易拆卸尖锐零件,易造成意外伤害。

1.1.2环境因素: 儿科门诊室布局固定,空间有限。在患儿就诊时往往有多名陪护,造成人群密度过大,无法严格按病种分诊和隔离治疗,易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

儿科输液室人员密集,空闻相对狭窄,空气污浊,情绪易急躁,在输液结束需要拔针时,特别是有多名患者同时需要拔针对,护士操作一旦不小心,易扎伤自己或患儿,造成针刺伤。

1.2医疗性损伤: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疾病最直接、最快捷方式之一。儿科门诊工作量大,工作繁忙时,未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造成患儿与患儿之间交叉感染,如注射多名患儿间未洗手。医疗器械污染,检查仪器、医疗用品消毒不全或未能按规定更换,亦造成交叉感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药大量快速的推出和更新,导致同种药物有多个商品名或多种规格、制剂;加之临床用药种类繁多,个别医生开医嘱时,缺乏对新药的规格、儿童药物剂量及配伍禁忌的正确认识,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某些输液高峰的时间段,排班不科学,护士人数不够,缺乏及时的巡视及记录。儿童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复杂,一旦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护士若缺乏及时的巡视及处理,将延误最佳的抢救时间,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2对策

2.1非医疗性损伤对策: 加强就诊环境管理,保证诊室、输液室整洁,有专人随时保洁。桌椅的边角做成圆弧形,门把手改用无锐角的圆形把手,地面用防滑塑胶地板,墙上安全标识醒目,减少可能造成损伤因素发生。

儿科门诊的所有墙用插座、接线板等必须使用具有自锁保护功能的插座。热水桶上锁并有醒目标识,提醒家长以防烫伤。

废弃的针头、安剖瓶等尖锐医疗废弃物及时处理,定点加盖收集。宣教输液过程中不要带患儿在走廊内输液;不同患儿不要把输液袋挂在同一个输液钩上。

合理布置输液室,保持良好输液环境。由于患儿对输液的恐惧心理,输液时本能哭声,家属陪客多,往往造成儿童输液室环境嘈杂,对此,提供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相当重要。除了座椅外,还配备了小床,以满足各种患儿的需求。利用环绕音响设备,播放儿歌等患儿喜听的 CD;向患儿及家长宣教尽量保持安静及良好的秩序。要教会家长合理有效的看护,头皮静脉穿刺患儿要求临睡前穿刺,以喂乳姿势抱住小孩,尽量分散患儿注意力[1]。

放置的玩具以软体和木质为主,避免带尖锐部件或易折毁玩具,定期进行检修和消毒。

由于意外损伤危险因素的多样性,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面对这种状况,仅靠干预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只有使家长建立起有效识别危险因素的思维模式.才能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使家长有意识地发现和去除儿童身边的危险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伤害的发生[2]。

2.2医疗性损伤对策: 儿科门诊制定专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输液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采光通风,在无人员情况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依据不同病种按区域进行治疗,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隔离区单间与普通输液室分开。各区域固定清扫工具,避免交叉感染,清洁消毒质量应达到相关标准规定。更新洗手设施,安装非触摸式水龙头和干手机,使用快速手消毒剂[3]。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立即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非一次性医疗护理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每日用75%酒精溶液擦拭1次。测体温用耳温仪,耳温套一用一更换。固定手板采用一次性医用固定板,一人一板,用完后带回家,不交叉使用。压舌板亦采用一次性产品。

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药及急救药品的药物性能、药理性质、配伍禁忌等,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急救处理的方法,如过敏性休克的快速急救、急性肺水肿的判断及处理等。

合理排班,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加强主动巡视的次数,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心理素质良好,遇到突发事件,处理及时,灵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 庄小蓉.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分析与防范.医学信息,2013,7(26):542.

[2] 梁业,彭利军.儿童门诊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效果评价.当代护士,2010,9:142-143.

4.儿科常见问题 篇四

1.定义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哮指喉间哮鸣,喘指呼吸气促。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2.发病情况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尤好发于春秋两季,秉承遗传或为过敏体质。遇气候骤变,寒温失常而引发。鱼腥发物、花粉、绒毛及特殊气味也可诱发。

3.小儿哮喘较之成人哮喘有其特点

本病在小儿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发病,婴幼儿及学龄前期最为多见。重视预防,治疗及时,年长后能够痊愈;发作频繁,长期不愈者,则可成为终身痼疾。

【病因病机】

病因

1. 内因:伏痰内蕴。与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2.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嗜食甜、咸、腥、辣等。

病机

小儿时期,肺脾肾三脏常虚。肺虚失于气化,脾虚失于运化,肾虚失于摄纳,水液代谢失常,伏痰留饮内蓄;外邪乘虚而入,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逆痰动而为哮喘。

【诊 断】

1. 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鼻痒、喷嚏、流涕、咳嗽等先兆症状。发时气急、

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2. 有诱发因素,如气候骤变,感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 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延长。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性啰音。

4. 可有婴儿时期湿疹病史或者家族哮喘史。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寒热辨虚实

治疗原则 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攻邪为先;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则以扶正为要。攻邪有散寒、清热、涤痰、降气之分;扶正有养肺、健脾、益肾之别。临证需审证择之。

分型论治

1.发作期

⑴寒性哮喘

【症状】 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无汗,鼻流清涕,面色晦滞,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5.儿科常见问题 篇五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通过长期临床护理工作研究与观察,结合工作中发生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为儿科引起护患纠纷常见原因:护理技术不过硬;护患沟通不良,健康宣教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精力不集中;工作随意行大,惯性思维;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服务意识不强,粗心大意;未严格执行医嘱,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或不规范,和医生描述不一致;青年护士经验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等,因此根据各级护理人员层次差异,加强“三基三严“及”法律知识“培训,“核心制度考核,”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护患纠纷发生。

【关键词】 儿科护理 ; 护患纠纷; 诱发因素; 原因分析;近几年来,医疗事故纠纷案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密切相

【1】关。医疗市场已成为高风险行业,儿科护理风险更大,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技能是根本,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处理纠纷的保障。防范医疗差错发生,妥善解决护患矛盾,这事在必行,下面就儿科护理工作中常常引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如下:

1、护理技术不过硬

【2】1.1穿刺技术不熟练。部分家长不懂儿童血管特点及个别孩子的特

殊性,如穿刺不成功,部分家属行为就不理智。

1.2缺乏责任心,不主动巡回病房,更换液体不及时,未及时观察输液部位引起局部液体外渗、肿胀。

2、护患沟通不良,健康宣教不到位

2.1缺乏沟通:儿科患儿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多,如不及时通知医生导致家属不理解,治疗不明显,情急之中很容易发生冲突。

2.2护士每天承担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如下午发放清单,催费,费用咨询等由于解释不清,沟通不良,许多纠纷由此而引发。笔者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发现患儿家长对安全告知、疾病的了解、检查结果的回报、饮食的护理、用药后的效果评价、住院环境、消毒隔离等极为重视。由此可见,健康宣教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3适时健康指导:护士要适时主动进行不同形式健康指导,不但能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而且有助于患者分散注意力,消除护患矛盾。

3、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

3.1对儿科护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被动,机械的为患者服务,上班精力不集中,丢三落四,遗忘重要护理内容。带教学生不认真,对学生放眼而又放手,导致差错事故发生。观察患儿不仔细易造成严重后果,如夜间值班不及时巡回病房,发生液体外渗,甚至皮下坏死未能及时发现、新生儿呛咳窒息等严重后果,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3.2交接班不清,未向本班护士交代特殊患儿病情及特殊用药,输液条打钩签字不及时,字迹潦草不规范,引起家长怀疑,对护理工作失去信任感。

3.3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封管消毒不严,造成患儿感染发热;封管未按要求执行,小夹离留置针颈部距离远,导致管道回血过多而发生阻塞、滑出或脱落等,均引起护患纠纷。

4、工作随意性大,惯性思维,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4.1患儿姓名、床号查对失误或抄错医嘱:如两张输液条药物剂量不相符;患儿甲的液体输给乙(一名护士挂液体,排气,另一名护士扎液体,均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少输一组液体;未按医嘱正确控制脱水药物(20%甘露醇)速度,达不到利尿,降低脑压等目的,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药物剂量换算不准确,影响患儿治疗。

【3】4.2药品剂量查对失误:如给硬肿患儿采用较大剂量肝素钙,超出

耐受性可致注射部位产生血肿,出血,甚至皮下坏死;

4.3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患儿用药安全得不到保障,如儿科常用【4】痰热清注射液的PH为7.0-8.0,由于所含中药成分复杂,不得与含酸性成分注射液混合使用,应注意避免药物在配伍时由于PH改变导致药物发生浑浊沉淀。输入另组药物时需冲洗输液管,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5、服务意识不强,粗心大意

5.1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些患儿年幼无知,恐惧医院陌生环境,表现为哭闹、忧郁、不合作,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有些护理人员易产生不耐烦情绪,在护理操作中,采取强制性手段,导致家长不满,引发纠纷。

5.2给患儿家长告知不详,解答生硬,护理措施不到位,如新生儿辐

射台传感器受压,持续加热,致患儿体温升高发热,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对高热惊厥、小儿癫痫、昏迷等患儿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打起防护栏,使用约束带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对重点患者必须严格的安全监护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未严格执行医嘱,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或不规范,和医生描述不

【5】一致;医嘱是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患者饮食,用药检验,脱水等方面的指示,是医生的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能否安全有效地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得重要保证。少数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医嘱导致医疗纠纷原因如下:

6.1错误执行医嘱:(1)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疏忽,将医嘱中的药物名称弄错或者将药物剂量抄错,或擅自更改医嘱。(2)执行错误医嘱。由于医生工作疏忽开出错误医嘱时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或与医生沟通而盲目执行;另外护士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执行后未及时督促医生补充医嘱。(3)不准确执行医嘱。未能将贵重药品及强心利尿药物及时输入。或需要冷藏的药物仍在常温下放置等。特殊药物需严格控制滴速未准确执行医嘱。(4)临时医嘱出现补签、漏签的情况。

6.2执行医嘱不及时,导致患者治疗延误。

6.3给药差错药物的治疗和患儿的生命密切相关。儿科药物的种类与规格较多,护理工作繁重,在给药过程中容易发生差错,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护士缺乏新药物的用药知识,药物外型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药物配制错误等。

7、青年护士经验不足,工作压力过大

7.1病房经常听到患儿哭声不断,零乱、嘈杂的声音,加之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位老人、2位父母、1位小孩)往往一个孩子

【6】住院几个家属陪同,护士经常在劝退陪员时与家属发生冲突。另外,儿科护士工作在家属的监督之下,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7.2儿科护理工作相对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高出几倍,易造成情绪激动和不良的心理状态。

7.3青年护士临床知识灵活应用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欠缺,技术水

【7】平不高,操作不规范,护士的成长速度跟不上患者的需求,对患者

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释不合理,不能有效降低或避免因护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

小结:

为了妥善处理儿科护理纠纷,护士长要定期召开护士会议,对每一起纠纷进行及时、客观、深入的讨论。既要分析客观原因,也要查找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纠正薄弱环节,严格奖惩措施。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和强化应对纠纷的措施与程序。用实例教育护理人员防微杜渐,前人的过错是用诸多患者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教训。护士长应随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护理失误的案例分析和如何做一名合格儿科护士等方面的资料,严防护理失误的发生。工作中可充分发挥质量督查小组长的作用,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杜绝;出现失误

苗头及时反馈;在缺陷事故发生频率高的时段,重点环节,如输液高峰、危重患儿多,护理人员过于疲惫时,应加强人力投入,合理调整人力结构,弹性排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宽松、融合的工作氛围,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应对和防范能力,降低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有效规避职业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德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护

理管理杂志、2005(2)、45

【2】 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6.、20(8A)、2043-2044

【3】 主编:周自永新编常用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

【4】 郑瑜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2012、第40 卷、10期

【5】赵杨秋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7,22

(4):39-40

【6】英冯桂、周勇霞等 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

2003,7,57

【7】梁茂贤、彭晓林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2012、08、第28卷、第24期

6.儿科常见问题 篇六

张文喜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黄岩 318020)摘 要

受“循证医学”和“PBL教学模式”这两种教育新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并将该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实践。实践表明,该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等等,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空间。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问题驱动 儿科教学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trowsand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也叫做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1-2]。1992年,加拿大流行病学专家David Sackett教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发展中获取最新、论证度最高的论据,从而不断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3]。

受这两种教育新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将该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实践。实践表明:该教学法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协作能力,是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空间。1 本教学法的提出与特点

传统的医学教育一直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以培养知识经验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因此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远不够。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需要,“循证医学”和“问题驱动”这些教育新观念的引入将是必然趋势。

本教学法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以我学习为主和大家讲座为重要形式。该教学法以问题为先导,与近年推崇的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理论教学、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相吻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本教学法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多种学习资源中寻找线索和依据.因此,学生需要大量课前阅读,积极讨论是该教学法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读,积极讨论是无法进行的。显然,学生在有知识准备的前提下,讨论的积极性也大为增强,教学效果得以大幅提高。2 本教学法的四个转变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二级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儿童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而且儿童的病情变化快.同时对疾病造成损伤的修复能力强。

因此,儿科学要求临床医生与医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准确、更确切的临床证据指导儿科医疗和教学,是临床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循证医学的出现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本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引入,使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四个转变:①从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②从死学转变为巧学。③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④从终结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3 本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将“循证医学”与“问题驱动”紧密结合的本教学法,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讲课,查房,病例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如何科学地解决临床问题,重视在思想方法上给学生以启示和指导,克服了传统儿科教学中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问题。

以临床实习中的小组实习讨论课为例。将事先准备好的病案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①分析研究病人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提出有关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证据。③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来评价文献,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文献信息的可行性、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提出具体结论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

④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评价内容包括资料的设计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最后提出临床资料方案。4 本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受应试教育、资源状况、教师观念和素质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缺乏主动、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影响到以后学习、工作、生活和事业的发展。而本教学法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具体细节如下:

⑴语调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要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⑵注意倾听,对错都要认真倾听,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中肯的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⑷如学生因着急慌回答错误时,应该鼓励学生下次回答正确。⑸给每一位学生机会,尽可能给大多数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掌握好课程进度,防止跑题。5 结束语

总之,本教学法来源于“循证医学”与“PBL教学模式”,而这两个教育新观念对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本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方洁,叶盛,杨子浩.“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1): 64-66.[2].赵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6(12): 1161-1162.[3].赵琳,廖文君.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8): 777-778.张文喜:主治医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7.儿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我科临床实习的86名护生和8名带教老师在护生出科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根据儿科病房特点, 在护理部指导下, 由教学组对张海燕等[2]制定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修改后发放。 评价表分为6个维度 (第1维度~第5维度由护生填写, 第6维度由老师填写) , 37个条目, 6个维度分别为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落实、带教老师能力、群体教学意识、实习环境、护生素质及学习能力。每个条目得分从4分递减至1分;调查表平均得分越低, 表示越需改进。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护理工作繁忙, 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差

患儿多, 带教老师忙于治疗护理, 主动教学意识差, 很少有时间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病案讨论;不能及时收集护生意见, 不能注意护生的思想变化, 导致教学计划的落实应流于形式。

2.2 带教老师害怕紧张的医患关系

患儿家属要求高, 老师怕护生操作不熟练, 发生差错、纠纷、投诉, 所以给护生操作的机会少。

2.3 教学方法单一

带教老师未根据不同层次 (本科、大专、中专) 护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知识水平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而统一采用一个教学模式。

2.4 护士长对教学管理不够重视

护士长忙于临床护理管理, 忽略教学管理。

2.5 护生实习时间不能保证

护生忙于选择就业单位, 频繁耽误实习时间, 精力不集中。

2.6 护生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

护生多为独生子女, 对繁杂的临床护理工作、家属高标准的要求及嘈杂的环境感到厌烦, 不能很快适应突然改变的实习环境, 对学习不积极、主动, 在儿科病房工作的愿望和兴趣不大。

2.7 带教老师缺乏耐心

因儿科药物使用剂量常需由整分零, 且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要求轻、柔、稳、准, 对护生要求高;而相当一部分护生为初中毕业后就读职校, 接受能力差, 动手能力差, 带教老师觉得护生笨, 不愿多说、多讲、多示范, 缺乏耐心。

3 措施

3.1 加强教学管理

护士长根据科室实际床位使用率新增加护士2名, 以缓解繁忙的临床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学历水平、接受能力、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并经科室教学组修改认可后执行。对护生在实习初、实习中、实习末进行意见征求, 将需改进的教学方法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整改。科室每位老师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出科时由护士长对护生进行教学质量调查, 将结果纳入护士考评中, 作为能否担任教学任务的重要评价指标, 培养科室群体教学意识, 调动带教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带教教学的责任意识。

3.2 鼓励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是有效的临床教学策略之一, 已成为当代护理教育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实习中鼓励老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训练护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进行质疑、推理、反思、探究、总结, 挖掘了护生潜在的智慧和能力。根据老师反馈, 护生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培养了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规范临床教学, 重视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部支持下, 护生进入病房前先在动物 (兔子) 、人体模型上对基本的技能操作进行训练, 具有一定能力后再入科进行临床实习。入科后首先告知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当遵守规章制度, 可能要面对的困难及压力, 让其有心理准备, 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实习第1周要求护生查找本科室常见病和多发病, 了解科室主要的技能操作, 根据护生的学习愿望和能力拟定对老师的教学要求。老师根据护生的要求和教学目的制订教学计划, 并按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很好地体现自身的职业素质, 在关爱病人、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方面要得到护生认可, 起到榜样的作用。各项治疗护理的操作, 先由护生复述过程, 得到认可后, 由老师陪同下进行, 做到放手不放眼。对于护生重视技能操作, 忽视基础护理、护患沟通这一特点, 要求护生每天参与危重症的护理1例或2例, 进行入院宣教、疾病健康教育2例或3例, 病种选择由轻症到急危重症, 并有老师评价后签字认可。

3.4 培养护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

现在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 且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护生对儿科病房嘈杂的环境和繁忙的护理工作不适应, 怕累、怕苦, 缺乏责任心。因此应将责任心不够所造成的差错、事故、纠纷对护生进行讲述, 向其灌输护士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应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逐渐的培养护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5 培养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

临床教学中, 老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护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要求老师以温和的笑容、充满自信的讲解, 标准的操作规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对护生。对护生的不足之处反复训练, 不断鼓励, 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和学习兴趣。每周与护生进行交流1次, 并有交流记录, 了解护生的心理变化, 给予适当的引导, 逐渐让护生学会多方面了解患儿的疾苦, 探索患儿及家属的需求, 进而提升护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 结果 (见表1)

5 体会

临床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延续, 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始;既是用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必由之路, 也是护生走向独立工作的前奏。临床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 因此临床实习的教与学是关键。根据护生的不同情况、老师和护生反应的问题及护理部反馈的意见, 针对性地制订实习计划, 并按计划如实实施, 会得到学校老师和护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魏彦姝, 周锦.重视细节管理持续改进实习教学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2) :75.

8.儿科常见问题 篇八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6-02

在每一个科室的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护理工作能为医生的诊疗过程提供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护理的最终效果,甚至会影响医生的诊疗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进程,进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且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手术科室、儿科以及妇产科室中,护理安全就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1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服务意识不强,护患沟通不到位,导致护患冲突加剧。在使用贵重药品及器材时未事先告知家长,特殊检查没有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健康宣教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面对家长的提问回答生硬简单引起反感。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无法更多的沟通,无暇顾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导致不满引起投诉或纠纷。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前提。护士若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或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极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而患者维权意识强,只要护理工作有一点不到位,家属会马上投诉护士。因为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

儿科护士技能水平有限,主要表现在静脉穿刺水平低,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家属感到不满意,对患儿病情观察不到位,不能及时汇报给医师,使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延误患儿病情或错失良机。另外由于个别護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操作规程办事,也可导致护理缺陷。

儿科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思想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差。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忙,还要面对家属的种种不理解、质疑、挑剔、高要求,使护士感到思想压力大,身心疲惫。

1.2管理方面因素

儿科护士严重缺编,门急诊输液人数剧增,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护士引入,也给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护士长工作比较繁琐,除正常业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忙于奖金核算及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因而疏于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存在偏差。某些客观因素造成护理服务流程不尽合理。

2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2.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因此,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细节,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说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

2.2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技能水平

首先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求专业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并要求护理人员在职期间积极参加科内院内院外相关培训让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尽量让那些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参与,培训回来后要组织科内传达以并带动其他的护理人员提高本身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科内及院内的一些活动上举办一些知识问答,内容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也可以有关安全、法律上的一些问题。但这样做只能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表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护理安全意识的提高,从意识形态上纠正专业和安全上的不足。在此期间,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大护理安全的宣传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儿科护理安全的隐患。

3 总结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谨、谨慎,谨言、慎行”,即使自己有把握、有经验、做事也要慎重,不但年轻护士要谨慎,年长护士也同样需要谨小慎微,因为护理工作是不断在变化的。许多的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更新,光凭经验只会是有害而无益。

综上所述,针对现今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我们有必要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建立完善的护理监查系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护患沟通,从各个方面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干预,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江玲,何小芳.门诊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3(18):233.

[2]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08):2043-2044.

上一篇:医药公司年会活动方案下一篇:肝脏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