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共5篇)
1.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 篇一
我的妹妹活泼可爱,玩起来像一个男孩子一样,她尤其爱演戏。
那是在春节的一天,我带妹妹去听戏,来到现场,哪里人山人海,挤满了人,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这可急死我们了。“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妹妹垂头丧气地说。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可又被抢走了。幸好还有个地方可以站着看。节目开始了,我很认真地听戏,妹妹听着听着就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了。回到家,妹妹把学到了的动作表演给我们看,她有模有样可爱的样子把我们都逗笑了。有的微微一笑;有的捂着嘴巴咯咯直笑;还有的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你学得可真像啊!”阿姨一边,一边拍着妹妹的头。“妹妹什么时候学会的,我怎么不知道呀?”我疑惑不解地想。
还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妹妹冲进家门,说:“动画片开始了,该让我看了。”我无可奈何地把电视让给了她,谁让我是姐姐呢?因为妈妈说过,凡事要让着妹妹。妹妹看着看着就没意思了,于是叫我和她一起来演,她来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我呢?只好扮演妖怪金角大王了。妹妹拿扫帚当金箍棒,大喊一声:“妖怪,哪里走?老孙来也。”挥起“金箍棒”朝我打来,我没来得及逃,就被打倒了,我晕头转向地把手中的乒乓球朝她打去,没想到一个也没打到,她又一棒打在我身上,我只好倒地假装死去。妹妹高兴地一边跳,一边说:“耶,我赢了,我赢了!”
你们说,我的妹妹玩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像一个男孩子吧!
2.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 篇二
一、情境新颖,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注意到问题的存在
师:大家都知道1+1=2的道理, 那么将50m L酒精和50m L水混合, 体积是多少毫升?
生:理所当然是100m L!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用两只量筒分别取50m L水和50m L酒精在100m L容量瓶中混合。体积总数小于100m L。
生: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将50m L酒精和50m L水混合体积总数小于100m L?
二、多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历中寻找问题
探究学生经历中熟悉的问题, 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的价值,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水的净化、废旧电池对水源的污染、钢铁生锈条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等。这些内容源于生活, 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 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这样的学习情境利于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能,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效果。
三、探究的问题难度恰当
太简单的问题, 学生无需探究就能回答;太难的问题, 学生会认为问题高深莫测, 解决问题简直是望尘莫及, 从而彻底丧失探究问题的信心。要使探究的问题处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 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问题中的部分事实和现象, 并有一点思考的余地, 这使他们心中存在成功的希望, 这种希望会一直支持着学生去探究, 去思考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
3.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 篇三
一、立足儿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品德教学中的目标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犹如开门的钥匙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鲁洁教授将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分为“出发点”回归和“归宿点”回归。所谓出发点回归,是指品德教学应基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中来,实现课堂生活化。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到位,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顺利度,以及最终学习效果的牵制度。
1.目标确定的行为性。让谁来完成?是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行为解决“做什么”?该收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2.目标确定的多元性。《课标》明确规定了《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及知识技能等几方面的综合,都应落实到具体的一节课。
3.目标确定的差异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有差异,他们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也有差异,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风向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应以学情为基础,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
4.目标确定的延续性。品德课程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既有交叉,又有重复,还要螺旋上升,最终延续到课外,这样的设计学生易接受,学科更完整。
现实生活中,学生虽然跟汉字朝夕相处,但丝毫感受不到汉字的珍贵,作业中错别字、病句、字迹潦草等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此,教师将《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教学目标确定为: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汉字的特点、魅力和生命力,感受祖先的高度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立足儿童,选择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品德教材中,内容枯燥乏味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懂得教材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师创新地应用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1.谜语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简单说教。
本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四个字谜,让学生猜一猜,并要求说出理由,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谜底,学生们兴致盎然,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一是完成教材内容——四个字谜;二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引出课题,这就是“汉字”的魅力而引出“汉字”这个课题。
2.活动体验法
品德教师要善于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全身心参与,眼看——耳听——脑子想——心灵感受,每个学生都在模拟活动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在教学“古人记事”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记事”三种古人记事方式的特点,学生对三种古人记事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到汉字的工具性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请三名学生代表按小纸条上的要求,用规定的古人记事法来记录小纸条上的事件,其他学生倒计时,二十秒钟后,让全体学生猜一猜,这三种方法分别记录了什么事情。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你猜,他猜,大家猜,结果当然猜得都不对,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的另一个预期目标:古人记事很难表情达意,我们的祖先产生了要发明一种符号来表达清晰意思的强烈欲望,于是就有了汉字这种工具的出现。
这个体验活动的安排,使学生深深感到汉字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课堂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三、立足儿童,升华浓郁醇厚的教学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品德教学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没有学生情感参与的品德教学毫无生气,是一潭死水,没有教育作用,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情动”才带动“智动”和“思动”,最终到达“行动”。因此,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活动,是一堂品德课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1.榜样升华
在中国,书写保存了历史,延续了文化,创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存在。课上,老师搜集了一些古代较典型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再加上苏州、吴江这些我们家乡本土的知名书法家的作品,最后用班中小小书法家的作品现场展示,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亲切与发自肺腑的自豪,更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无限魅力与千年不衰。
2.思辨升华
由于当今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汉字书写也越来越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好多高校才子写出的汉字像一个个醉汉,东倒西歪,毫无美感而言。据此,教师安排一个思辨讨论题:“现在是信息时代了,电脑打字方便又整洁,不需要练字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否定,有的说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传承下去;有的说练字能修身养性,提升气质;有的说电脑打字缺乏个性和品味……课堂上情感飞扬,教师把教材中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激情点的迸发。
3.行为升华
课的结束阶段,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过渡语中:同学们,今后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都要时刻把这句话记在心间(屏幕出示: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学生全体起立,郑重宣读。
师: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一笔一画写好每一个汉字,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让我们共同努力,相信汉字的明天更灿烂!
△全体学生端端正正地在教师事先下发的红色心形卡片上写下屏幕上的两行汉字。
此情此景,无声之中胜有声,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教学,教师已在学生心田中植入了一株文化的根,把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对汉字的情感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中。
立足儿童,让情感飞扬;走进历史,让品德升华。体验入手,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解决品德知行脱节问题。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与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有了历史的支撑,相信学生们长大后都能带着一颗“中国心”走向世界!
4.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 篇四
我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金丝雀。它也叫芙蓉鸟,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它一身橘黄色羽毛,身长约有12至14厘米,身体比麻雀瘦一点,有一双又黑又圆的大眼睛,非常美。
它非常爱清洁。妈妈在鸟笼里放了一只小“浴缸”,它常在“浴缸”里滚动着身子,用它那尖尖的.小嘴,梳理着羽毛,把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它最喜欢吃青菜,我常常塞一根青菜给它吃。它叼起青菜,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完了。平时妈妈给我吃鸡蛋,我总是省下半个蛋黄给它吃。听说吃了蛋黄,它的羽毛会更有光泽。
它很乖,早上6点醒来,开始在笼里跳跃,非常活泼。它还十分聪明,学会了唱歌。它的那副金嗓子唱出的歌声,有时响,有时轻:有时长,有时短,就像一名著名的歌唱家的歌唱。它那优美的歌声常常使过路的人停下来,听上一曲。天一黑,它就停在树枝上睡了。
5.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数学 篇五
【关键词】欣赏;兴趣;信心
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顿时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会有很大帮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曾记得那难忘的“桂林”山水之行,或许是出于数学教师的职业敏感,当一路同行之人都接连慨叹于“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的漓江之水、怪异如“骆驼”、似“老人”的桂林之石时,我却于无意间被桂林山石因为水的倒影而形成的那一幅幅鬼斧神工般的天然“轴对称图形”而深深打动和折服。
在随后的《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其实,对于“对称美”的热爱,人类如此,大自然更是钟爱有加。前些天,老师去了桂林,并给大家带回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示遮去倒影后的桂林山石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你们发现什么?边看图片,边有学生嘀咕开了:“美是很美,可它们并不对称呀!”“今天我们学习轴对称图形,干嘛给我们看这些图片?”……正当同学们为此颇感疑惑时,我不失时机将遮去的倒影重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几乎在一瞬间,所有同学都呆住了。因为,此时此刻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那一幅幅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奇异的山、水中的倒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那份没有雕饰、不着痕迹的轴对称图形。不难想像,就像我当初一样,他们一个个都被眼前这一幅幅美妙的轴对称图形所深深打动,并惊叹于大自然所创造的这一奇特的对称美的意境。就这样,一种惊异感和强烈的审美体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油然而生,并不断激荡、扩散、生成……有人说,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片叶子,让学生欣赏,学生看到了也不感觉到它有多么美,当我画上对称轴,形成一个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就发现那就变成了一个心形图案,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美,再画一条对称轴,立刻变出了两个心,再画一条对称轴,变出了四叶草,学生感受到了对称的神奇力量,再画一条对称轴,出现了更多四叶草排列的花边……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建立和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学生自己分享和体会成功的愉悦,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让他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好的心情专注于课堂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面积是多少》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分一分,数一数。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首先让学生数出一共有几格。学生有横着数,还可以竖着数。虽然数起来比较繁,但这是一种有序的思维方式,所以我鼓励他们用这种方法来数。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启发学生用更简便的方法来数,即先分一分,然后再数,于是学生想着用各种方法来分,先把图形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用算式来表示出小方格的多少。有画横线分的:①1×13+2×4+10×5。有画竖线分的:②4×8+2×9+6×4。学生能够按照这种有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已经很好了。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可以对着老师笑一笑了。然而老师并不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通过思考画出了与众不同的竖线,得到了更多的方法,用算式表示:③10×10+1×3-2×6 ④13×8-3×7-2×6。这是一种奇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他用到了补充分割的方法,思维的角度转换了方向,如果学生能经常用这种转换了方向的思维,那么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哈哈大笑一下了,同学们要想向他们学习的也可以哈哈大笑一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具备敏锐的数学视角,以捕捉现实生活中所内涵着的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为数学教学所用,并真正转化为学生数学成长的有效资源与动力。一次难忘的桂林之行,在丰富和拓宽我视野的同时,更给我数学的心灵形成并积蓄了一种美妙冲击,而我更愿意与孩子们分享这一深刻的数学发现与情感体验,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数学力量,以促成他们数学涵养的不断成长,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神奇魅力。
【学生活泼的管理方法】推荐阅读:
活泼可爱的我小学生作文06-21
活泼热情的我的作文06-29
活泼可爱的搞笑个性签名有哪些11-14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07-16
17《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08-07
学生校卫队管理方法07-10
让学生和家长推荐学生的方法与技巧08-28
小学生读书的方法07-02
让学生乐学语文的方法10-1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