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11-02

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12篇)

1.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鹿城区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实际,以开展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为载体,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开展隐患整治、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火灾自防自救能力,有效夯实了农村消防工作基础。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工作基础。在全区所有街道(镇)成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严格落实“网格化”工作机制,以社区、行政村为管理终端,在街道(镇)层面建立294个网格,配备684名网格管理员,在公安系统层面划分189个网格,21个公安派出所分管副所长牵头,由177名民警具体负责,确保了农村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村网格排查员全面摸清了网格内实有房屋的产权、使用权和使用性质等,完善实有房屋信息,加强“以房管火”;网格管理员重点掌握网格内的老弱病残寡幼、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动态,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全面摸排网格内的市政消防水源、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登记造册,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信息,消除消防部门统计“死角”。

二、实现群防群治。我区各村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指导下,有效整合保安、巡防等力量,配备相应灭火救援器材,制订完善火灾联合处置预案,每季度开展模拟演练,发生火灾坚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控制初起火灾,提升了快速2-

授消防知识,开展消防演练,组织官兵到岙底乡呈岸村,与该村结对,通过开展消防宣传的形式,提高农村群众消防意识。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区农村消防工作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农村消防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偏弱,人员流动大;农村消防宣传还存在一些盲区,农村群众消防意识和素质还在低水平徘徊。2012年,我区将针对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完善基础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责任捆绑制度,组织在农村地区开展消防安全整治、普及消防常识,加快农村志愿消防队建设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促其尽快生成战斗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2.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政策理解”方面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和内涵的理解程度不高。统计数据显示:77.5%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基本政策只了解一点, 20%的农民表示一点不了解。从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途径来看, 主要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可见当地政府对相应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方面

1) 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但相对河北省平均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 承德农民人均年收入900以下的占45%, 900~2800元的占37.5%, 2800元以上的占17.5%。从调查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看, 主要以农产品收入为主, 其次是养殖业, 其它收入所占比例较少。这说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 要想尽早脱贫致富, 还应该是走产业支撑的道路, 实现农产品、果品的规模经营, 联合发展。

2) 家庭支出项目以子女教育、医疗、家庭日常开支为主。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如升学、疾病等项目支出。农村的家庭日常开支比重也较大, 恩格尔系数较高。说明农民的生活品质相对较低。另外, 在人际交往花费较大, 个别受访者表示这方面的支出甚至超过了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

3) 农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少, 且培训满意度低。很多农民表示当地很少组织相应的技术指导或培训, 有些参加过的人员中一半以上表示对培训的结果不满意或一般。这说明当地政府提供的培训或者实用性差, 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 或者费用高, 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文章。

4) 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提高。调查资料显示, 农户几乎都有了电视及洗衣机, 七成农户家里开通了有线电视。农民大都享受了免征农业税及粮食直补优惠政策, 八成以上农户认为这一政策对改善生活有效果。农民几乎全部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 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度不高。

5) 农民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因为一些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的存在, 再加上农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又少, 使得打麻将成为农民在闲暇时间中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 影响恶劣。这说明宣传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工作非常重要。其实农民对什么是乡风文明有自己的见解, 如治安良好, 家庭和睦, 邻里友好, 尊老爱幼等。

6) 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较简单。调查数据显示, 67.5%的农民认为业余文化生活一般, 其中主要以串门聊天、看电视为主, 有组织的集体文化生活较少。

7) 村容整洁方面有待提高。农民的饮用水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大多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和自己井里的水, 饮用河湖水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较高, 32.5%的农户使用柴禾做饭, 用煤气的占40%, 用沼气做饭的家庭占27.5%%。这说明当前农村中清洁环保的新燃料正在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不高, 调查显示, 仅有10.5%的家庭用上了卫生厕所。

8) 农民对本村村庄规划九成以上认为一般。这说明对村庄合理规划、发挥地域优势是今后一项重要工作。当地农民对所在地的基础设施 (路、水、电) 等的建设速度较快, 农民对此的满意度也很高, 但表示居住地道路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9) 民主管理方面主要是形式上进步了, 内涵上有待提高。农户对村干部满意度较高, 50%的表示满意, 25%表示基本还行, 但是由于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 一些干部缺乏现代管理思维等, 15%的农民表示对本村村干部不满意。村干部选举尽管从形式比较规范, 但由于有拉选票现象的存在, 部分农户认为村民主选举不公平。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村的民主选举只是流于形式, 这是值得上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方面

1)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积极性较高。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的时候, 大多数农民表示无条件接受。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宣传,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知道什么是新农村建设、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

2) 农民非常关心村务管理工作, 如医疗卫生、村级财务收支、治安管理、村民选举等。这说明健全村民会议制度、党建工作制度等村级管理制度, 加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 是非常必要的。

3) 农民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困难较多, 其中最多的就是资金、科技及人才, 他们构成当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主要障碍。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如何提高资金投入和科技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4)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当前农民最希望政府在生产中给提供的帮助就是资金和技术, 除此之外就是组织农产品销售、劳动技能培训等。农民最希望政府为自己做什么呢?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农民最希望政府做的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 再有就是社会保障。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正在影响着我们农民生活的质量, 也构成今后工作的重点。

3.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消防安全 工作要点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关注。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问题谈几点看法。

2、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2.1农村火灾形势严峻

《中國火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表明,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和触目惊心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火灾四项指数均呈上升势态。且由于农村火调工作力量薄弱,农村火灾漏报现象突出,实际的火灾形势可能比统计情况更为严峻。

2.2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县、乡(镇)、村三级消防工作网络虽然得到加强,但由于责任机制和考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乡镇、行政村对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部署不能落实,应该建立的消防组织不能建立,应当开展的消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3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政。主要是靠消防部门的安排,乡(镇)、村临时“突击”应付式地进行,由于宣传不力,疏于教育与管理,防火制度不健全。

2.4村镇消防规划工作薄弱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大了火灾隐患。

2.5用电设备增多,电器线路潜伏火灾隐患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使用电器设备的过程中缺少一些基本的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极易酿成火灾。

2.6农村消防监督不到位

警力不足,对农村消防工作监管不力,使农村消防工作得不到系统化指导,消防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知少甚少、消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不强,督促整改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严重困扰了消防工作的宏观控制能力,使火灾多发的势头得不到控制。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的村消防工作,既有传统现实的薄弱,更有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建立新型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要全面贯彻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3.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完善由政府负责,派出所、综治、民政、农业、林业以及教育、文化等部门参加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要运用好乡镇(街道)成立综治办、村设立综治协管员的有利条件,推动乡镇专(兼)职防火员配备工作,努力构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不断落实农村消防工作措施,努力消除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空白点。

3.3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制度建设

要整合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落实有关政策和经费保障,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公安派出所、民兵组织、治保积极分子、义务消防队的骨干作用,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严格考核奖惩,着力构建农村社会消防管理网络体系。

3.4强化基层公安派出所对农村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公安部73号令要求,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和优势是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主力军作用,解决和弥补公安消防部队基层防火监督岗位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派出所消防三级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5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全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新机制

要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制定消防宣传进农村中长期规划,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联系教育部门,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从娃娃起就开始抓消防安全教育。

3.6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培植农村灭火救援好能手

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县城以下乡镇的农村因地制宜建立乡镇自办、政企联办或几个乡村联办的消防队。加强对农村专兼职消防队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

3.7强化宣传,重点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在推进农村消防工作中,应始终把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摆在首位。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以传播新农村消防平安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努力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普通百姓。要结合实际,采取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民防火公约等多种形式,营造新农村消防文化良好氛围。

4、结语

建立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勇于实践,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农民消防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懂消防、人人遵守消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安全保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2]卢启华.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J].科技咨询.2006

[3]郭铁男.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安全基础[N].人民日报.2006-.

4.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努力和广大群众参与下,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管理经验,但是管理水平较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还有待加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指导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如何科学地建设农村公路,是现在和将来都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就是要科学地发展农村公路交通事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农村公路建设必须用科学的设计、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到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听汇报、查看资料、看施工现场和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分析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作作了认真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

(一)工程建设情况

我镇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从2008年实施以来,在州、县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进展较为顺利,2008年完成农村道路交通建设29.85公里,总投资404.5529万元;其中:两条通达工程:阿左邑公路10.3公里,投资102.48万元,里阿公路10.6公里,投资87.2829万元;五条农村道路硬化:普架山、大龙树路塌方修整:全长1公里,投资8万;县大红塘公路:全长3.03公里,投资84万;小新哨路:全长1公里,投资17.78万;大平地路:全长1.46公里,投资33.33万元;杨柳冲路:全长2.46公里,投资71.68万元。2009年完成四条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共7.5公里,总投资127.737万元;其中:红石岩公路:全长3.5公里,投资21.607万;者左路:全长1.5公里,投资43万;下司宗渡路:全长1公里,投资30万元;朗才路:全长1.5公里,投资33.13万元。2010年完成四条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共5公里,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宿丫路:修建里程2公里,投资42万,;上司宗渡路:修建里程1公里,投资24.44万; 大路体路:修建里程1公里,投资24.12万;小红塘路:修建里程1公里,投资8.74万。2011年已经立项七条农村道路和一条通畅工程,总长16.3公里,预计总投资330万元。

(二)质量控制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严格按国家和省的要求控制施工质量,工作中层层把关。我镇在工程技术人员少、工程多、管理难度大的情况下,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工程设计阶段,我镇采取多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和路面结构形式,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对地形比较复杂的公路,县交通局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帮助设计,全镇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均由县交通局审批;工程施工阶段,积极配合县交通局做好工程材料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基本做到了以检测数据为依据,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打下了基础,施工中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基本做到了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工程验收阶段,我镇对已完工的工程先进行自检,自检资料报县交通局后,县交通局组织工程验收质量检测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通过验收,检测不合格的不验收,通过对农村道路工程的验收检测,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具备验收条件的工程全部通过了验收。

(三)农村道路交通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路面结构情况

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地方自筹资金以及车流量的情况,我镇对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形式,认真坚持“等级多标准、路面多样化、结构多形式、筹资多渠道、安保多样化”的原则,农村道路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度采用4米或4.5米,部分地段根据地形条件采用5.0米或其它尺寸,对于地形比较复杂、工程量大的地段,按交通部或省交通厅规定的受限指标进行设计和施工,力求做到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通达工程建设,我镇根据资金的情况分别采用单层或双层沙石等路面结构设计和施工,路面宽度根据资金来源和车流量的情况采用3.5米至5.7米不等的指标。基本做到了公路等级标准、路面的结构形式与投资来源相适应,避免了要求高标准、高指标、工程投资过大而造成过多历史欠账或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农村道路硬化县政府每公里补助15万元,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往往都是要求检查验收合格以后才下拨县级补助资金,造成资金必须先由镇政府和村委会现行筹集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较少致使养护难以开展

自2008年以来,县政府对各乡镇的已经立项修建的农村公路按每公里每年补助500元的标准作为养护经费;因近年来,物价飞涨,导致材料费、人工费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按每年每公里500元的养护标准难以维持农村公路养护。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工作途径和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村公路建设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农民群众修更多的路、更好的路,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为农民群众着想,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把农村公路建设得更好。

(一)多方筹措,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个人集资”的筹资方式,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确保各级资金足额到位;整合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一事一议等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发扬群众主动捐款、积极投工投劳的好做法,发挥农民在公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所有建设资金均单独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额、资金来源、支出渠道、项目负责人都要一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公路建设质量。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层层把关,分级负责。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要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

(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一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要制度到位,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要责任到位,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要资金到位,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管理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乡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主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队伍 农村公路建设由于点多面广、工程多、工作量大、路线长等特点,需要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进行管理,由于现有的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大,因此,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队伍,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十分重要。要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加强职工的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负责工程的主要人员要带头树立以筑路为业、以工地为家的思想,让建设、施工、监理各方的职工在得住工地,守得住岗位,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建立严格的工程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行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进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涉及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过去的公路建设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给我镇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只要全镇上下同心协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持续协调”的发展原则,必将推动我镇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修筑更多、更好的农村公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5.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自查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在县纪委的精心指导下,AA乡党委、政府、纪委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保证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乡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乡纪委委员为成员的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考核。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乡党委每年年初下发党风廉政任务

1分工,并与村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进行目标管理,狠抓责任目标的落实,在全乡形成了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纪委组织协调、各支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体系,营造了落实责任制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一是开展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精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等理论学习和有关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

二是开展廉政培训。组织召开了乡村干部廉政教育报告会,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电教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参会人员达178人。乡

党委、乡政府制作廉政宣传栏3块,横幅标语13条,形成浓厚的廉洁行政氛围。

三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村组干部观看了《落马贪官七笔账》等电教片。同时邀请县纪委工作人员,采取案例讲解、廉政法规知识培训教育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再培训,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狠抓制度建设,筑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工作防线一是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健全乡、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制定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行和完善决策事前调研制、决策过程议决制、决策事项公示制、决策实施跟踪制、决策失误追究制,落实包括重大事经济开支、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在内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目前全乡9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做到了“四有”,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有章子。并制定了工作职责,规定了工作程序,通过运行收到良好效果,得到群众好评。

二是坚持集体财产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特别是去年村级两委换届中,召开专题会议4次,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选派2名指导员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继续坚持村账乡管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坚持月报账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乡财政所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对全乡9个村的账务进行了集中审计,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纪律。

三是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深入推进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的事务公开。对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防止“两张皮”现象发生。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在县纪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全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纪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改革、创新、发展的精神,推动我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共AA乡委员会

6.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调查报告

根据‚市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我局结合‚三万‛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及管护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自2007年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尤其是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每年以500多公里的速度增长,从全省排名靠后一跃而位居全省前列,彻底改变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落后的面貌,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以来,全市已新建通村公路1903.54公里(沥青路458公里,水泥路1445.54公里),相应地,农村公路管护也得到了加强,特别是通村公路管护从过去的责任主体不明,基本上放任不管的状态,到现在的群众性管护、专业化管护,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管护运行机制。到目前为止,已有1828.01公里的通村公路被纳入管护范围,还有75.53公里因道路破损严重无管护价值未纳入管护范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农村公路是农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力度大,具体措施实,发展速度快,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乡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要致富、先修路、常管护、久使用‛的理念,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通过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以及社会捐助、农民投工投劳等有效形式,积极筹措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2、出台管理办法,落实专项经费。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护方式,于2008年6月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天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了乡镇(村)为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负责确定每条公路的管护责任人,落实管护工作、监督检查,负责养护维修的安排。确定了通村公路管护维修资金的筹措渠道: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市交通运输局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每公里补助1000元,由乡镇、村自筹100万元。维修资金由市交通运输局和乡镇各承担一半。管护资金由市交通运输局从省补资金中每公里补助500元,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开展及规范。

3、加大巡查力度,严格结账兑现。随着我市通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管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将通村公路管护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在燃油税改革后,从各分局抽

调精干人员,专门成立了近40人的农村公路管护巡查专班,做到了一镇一人。巡查人员每半月对所辖管护路段进行一次巡查上报,市通村办每月将全市管护情况进行通报。巡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督促各地是否设置管护责任公示牌、是否设置限载墩,是否进行道路清扫、除障、排水等管护工作。根据每月管护通报情况及平时管护检查情况综合对各地通村公路管护情况进行评分、考核,年底根据巡查情况严格进行考核、结账,并据此拨付管护补助资金。考核评分标准主要是看路肩土是否到位、限载墩是否设置、管护合同是否签订,路面清扫、除障等是否进行。

4、成立专业养护机构,启动专业化修养护。我们从2008年开始启动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先由各乡镇上报通村公路维修计划,然后根据各地上报维修计划的情况,派专人进行现场核实并拿出具体的维修方案、预算批复,再由乡镇根据批复组织实施。维修补助资金按预算的50%进行补助。由于通村公路维修工程量小,资金筹措困难,许多专业队伍因利润低,不愿意参与通村公路维修。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为了保证全市通村公路维修工作顺利进行,在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天门市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将原来从事交通行政管理的人员,转变为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人员,负责受各地委托对非列养农村公路进行维修养护。2009年以来,已完成111.9公里通村公路维修。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各乡镇办

场的反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建材价格上涨,农村公路建设成本猛增,水泥路每公里造价需 25 万元左右,国家每公里仅补助 10 万元,市财政补助1万元,资金缺口每公里达 14万元。许多乡镇、村因建设通村公路而形成新的债务。

2、通村公路附属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乡镇、村无专项资金,无力组织实施。在调查中见到大部分通村公路无警示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路肩土回填不到位,限载墩损坏没修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管护机制不完善。部分乡镇责任不明确,无专门管理机构,整体管养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乱堆杂物、垃圾、建筑材料,严重破坏了路面。农村公路管护虽然已明确由乡镇、村为责任主体,但存在着管护意识差、重建轻养的问题,认为通村公路建成后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村民理事会路修完了就解散了,没有把管护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没有落实管养资金,导致通村公路管养失控。

4、经费无保障,管养维修资金难筹措。这是影响通村路管护的最大瓶颈。按现行物价水平,要维持农村公路正常管护,每公里应每年有1000元左右的投入,而目前除市交通部门补助500元/公里外,需地方另筹500元左右,落实

较难。主要是相当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自筹资金部分得不到保障。村级‚一事一议‛政策难落实,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局面,很难筹到常年用于通村公路管护的自筹资金部分,造成少数管护人员不愿干。

5、超载管理手段欠缺。目前,全省只是在国、省道上设立专业检测站进行治超,对于农村公路县、乡、村道的治超,现在无法实施,完全靠村民自主管理。加之一些司机为逃避干线公路超载检查,人为损坏限载墩,而绕行农村公路,加之沿线村民缺乏爱路、护路的意识,任由超载车辆进入农村公路行驶,造成许多的道路严重损坏。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思想认识。各地应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积极引导和保护好农民群众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公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建设和管护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有效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的重大意义,宣传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

和典型,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市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合力。

2、建议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主体意识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做到建设与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加强对《湖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天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增强广大群众爱公路、管公路、护公路的意识。

3、加强筹措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一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管护资金可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一点、有识之士和受益车辆捐一点、乡镇挤一点等方式进行筹集,达到自筹100万元的要求;二是市级财政要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列入预算,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同时加大市财政补助比例,对维修工程由市补50%,提高到70%;三是管好、用好有关资金,使养护资金真正用在实处。

4、要强化责任,实行专人管护。按照《天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公路责任主体是乡镇、村的要求,督促各乡(镇)要切实担负起辖区村级公路的管护责任。由各

乡镇通村办,负责公路管护的日常工作,各交通分局协助各乡镇通村办督促各村落实好通村公路管护责任人。建议市政府将村级公路管护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管护规范、路况良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管护不到位、路况较差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并把奖惩情况与拨付市级管护资金挂钩,以此促进管护。各地应引入竞争机制,对日常管护工作可以乡镇为单位,打破行政村的界限,实行连片集中管护,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责任心强、相对年轻并具有管护经验的管护人员,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检查督导。同时督促镇、村从自筹资金中拿出500元/公里管护费,达到1000元/公里,保证管护经费到位。与此同时,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管路护路,投工投劳回填路肩、疏挖水沟、修复涵桥、管护路树。

5、采取限载措施,严禁超载车行驶。建议出台对农村公路超限车辆进行管理的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让群众人人都参与管理驶入通村公路的超限车辆。同时各地公安机关要对人为损坏限载墩的行为,按破坏公共财物罪给予坚决打击,严重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公路恶意超载行为。

7.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2008年5月6-7日,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张福麟处长一行2人, 在山东省建设厅科教处尹涛副处长、济南大学邹惟前教授、山东硅酸盐学会彭建秘书长的陪同下, 专程来临沂调研农村生态节能住房建设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刘彦祥, 市委副秘书长华洪, 市建设局副局长薛铸、鲁佃泰, 河东区副区长张廷强, 河东区建设局局长冯正新, 刘店子乡党委书记魏元涛, 乡长周荣等领导陪同调研。调研组现场考察了河东区刘店子乡沂自庄村农村生态节能住宅建设现场, 与市、区、乡领导和课题组的同志进行了座谈。

山东省农村生态节能住宅示范工程是由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先生主持, 联合山东省内五所大学、四个学会、三个大型企业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由临沂市建设局参与研究并承担建设任务。示范工程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刘店子乡沂自庄村, 先期建设3栋样板房, 其中2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栋为钢结构, 每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工程预计于5月底竣工。

调研组在察看完现场, 听取课题组及有关人员的情况汇报后, 就沂自庄村生态节能住宅示范工程谈了自己的看法。

张福麟处长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 尽管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 但还要有几个亿的农民居住在农村, 农村还需要建设大量的住宅。沂自庄村生态节能住宅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技术方向, 是好事, 代表了今后农村建房的方向。尽管在研究试验阶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如板缝裂纹、成本偏高等, 这不是主要问题, 任何问题都会逐步完善解决的。草土坯要有标准, 有检测报告, 要考虑由生产线来生产。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要有规程。设计还可再进一步优化, 内墙板可考虑其它板材, 成本还有降低的空间, 要经过严格的成本核算确定成本价格。推广模式要研究, 谁是推广主体要考虑。推广应用不是全靠政府, 主要靠市场。推广主要是市场行为、企业行为。

尹涛副处长提出:沂自庄村生态节能住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既代表了今后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又为今后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生态环保提供了例证。草土坯是很好的设想, 外墙板是发展方向, 符合住房建筑“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舒适”的要求。同时也为完善农村住房功能, 改善农村居住质量,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出了榜样, 是值得学习研究的一件大好事。尹处长强调, 生态节能住宅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对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草土坯等填充物要有一个标准配比;墙体板缝连接要刚性、柔性连接并举。房屋竣工后检测要靠具有有效资质的中介检测机构进行。要抓紧研究制定检测标准和施工规程等, 如:各种材料尤其是板材的标准, 设计标准、施工规范、竣工验收标准等, 为下步的推广工作奠定基础。省建设厅将大力支持这个项目, 共同努力, 全力推广。

8.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张爱林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北京市委领导汇报了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的整体状况以及科技创新与服务北京的多项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的总体情况。

围绕北京工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的课题——北京新农村社会建设规划研究方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陆学艺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重点,人文社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钱伟量教授详细汇报了规划研究的意义、社会建设规划目标、规划的可行性等内容,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帮助课题组与北京周边县乡搭建桥梁,更好地深入一线调研并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课题组成员还汇报了苏家坨镇的实地调研情况。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农工委副书记高华分别对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给予了肯定,并就北京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课题组和部门负责人一起座谈。

9.农村消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九

一、基本镇情

镇位于县南部边缘,距县城45公里,西南与越南新马街、猛康两县隔河相望,国境线长38.6公里,北靠仁和镇及河口县的桥头乡,全镇

属土石交错的山区河谷地形。全镇辖4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3044户14302人,共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6%。全镇国土面积127.5平方公里,有耕地20874亩。我镇属于全省扶贫乡镇之一,由于历史、地域、战争等因素,我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人均有粮325公斤,人均纯收入2141元,极大部份人仍处于温饱线下。

截止末,全镇50户以上的村寨共有21个,居民住房大部分为土木结构,抗火能力较弱,加之由于持续干旱,农村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农村消防工作思路,稳控重点区域和时期,切实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调整充实了由杨友平副镇长为组长,各相关站所负责人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各村委会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制和24小时值班制,确保火情监测上报及时准确。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我镇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村委会班子成员及各村小组干部召开农村防火工作会议,宣传近期防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充分利用板报、标语、街天上街摆摊设点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将防火工作宣传到户、到人,力争使全镇广大群众人人知晓,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防火教育警钟长鸣。

(三)突出消防重点,做好消防安全隐患点排查,狠抓野外火源管理

以村组为单位划分了森林防火责任区,在每块责任区均落实了责任领导及包干责任人。加大对责任区的巡逻力度,在进山路口,最少落实一名守山人员严防死守,发现携带火种进山的坚决制止。同时,切实加大了对痴、呆、傻、精神病患者和未成年人群体的监管力度,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登记建档,并与监护人鉴订责任书,有效预防了因“五类人”而引发的森林火灾。

(四)强化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火灾扑救水平

我镇成立了森林防火救援队,由各村优秀人员组成,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培训。配发了专业扑火机具,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制定完善了《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对森林火灾的扑救原则、组织机构、扑救方法和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扑救。

三、存在的问题

受地理环境及其它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镇的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资金短缺,制约森林防火工作;

2、地势陡峭,消防设施无法运送;

3、消防器具不足,影响火灾扑救;

4、消防人员不足,组织扑救困难;

5、群众防火意识不强,对痴、呆、傻、精神病患者和未成年人群体的监管难度大;

6、土木结构房屋较多,抗火能力较弱。

四、下步工作重点

10.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十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防患意识。

我社成立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各承租户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要求各承租户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全社广大员工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供销环境。

二、严格排查要求,认真排查隐患。

1、把供销社消防安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严格我社防火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我社全面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如:饭店、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对电器、电线、灭火器材、消防水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迅速进行了整改。做到了排患务尽、不留死角。发现不安全苗头和现象迅速整改。

2、我社组织各承租户人员进行消防演练两次。

三、认真落实隐患整改工作

通过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经常不断地组织各承租户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按有关要求加以整改。同时要保证整改工作做到责任、措施、经费和时间四个落实,不留死角。在整改工作和预防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改促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创新意识,对易于引发事故的环节给予定期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进行整改。

11.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问题研究 篇十一

1 农村消防现状与特点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条件差别大,发展不平衡,各地农村的消防安全状况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农村消防具有以下特点:

(1)农村消防公共品严重不足,火灾防控基础条件差。 由于多年来农村消防安全建设没有列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农村必要的消防公共产品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致使农村消防力量严重缺乏。据统计, 2006年以前,全国97%的村庄消防安全经费投入是“空白”,90%以上的村庄缺乏消防水源及简单而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39%的自然村没有通讯设施,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报警。全国3.7万多个乡镇90%以上没有专业消防力量,65万个行政村、257万多个自然村95%以上没有消防力量。

(2)农村建设缺乏规划,消防基础设施薄弱。2006年以前全国95%的乡镇未编制消防规划,导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同步。由于多年来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绝大多数乡村无消防车道,部分乡镇、村庄不通公路,已通公路的村庄中砂石路占70%,消防车通行困难。

(3)农村地域广阔,城市消防力量无法满足农村消防安全的需要。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以农业为主,是我国农作物的主产区,农村地域所占比例超过60%。农村地域辽阔,村镇之间距离远,城市消防力量对于农村而言远水难解近渴,根本无法惠及众多乡镇及农村。

2 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的实践与现状

以东北地区农村为例,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模式主要是立足于农村消防的自防自救,依靠政府,依托农村现有农用机械,建立乡镇、村屯两级消防力量。

2.1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启动,新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被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要是将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装备、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了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在制定村庄整治实施方案时具体落实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结合村容村貌改造及能源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消防规划内容纳入乡镇建设规划及中心村建设规划中,并同步推进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通乡、通村消防车道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36.1%,全部试点乡镇和81%的试点村建成消防车道。建设消防取水口、取水点2 000余处。各家各户深水井加装潜水泵,实现每村至少有一个消防管网接口和多处可快速取水的深水井。全省村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0%的同时,同步规划落实了农户室内消火栓接口。全省村屯消防水源拥有率达到80%。

2.2 农村消防队伍构成及消防装备建设情况

2.2.1 消防队伍的构成

东北地区农村消防队伍的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政企联办专(兼)职消防队;农村志愿消防队。其中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农村较大火灾扑救的主要力量,即以建制镇专(兼)职消防队为中心、乡村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构成模式。从实际情况看,这样的农村消防力量布局对于东北地域比较广的农村非常适用。

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由政府专门出资建站(队),购买消防装备、招募消防人员。这类专职消防站(队)主要建在人口多、GDP值较大的建制镇,基本由乡镇公安派出所代管。黑龙江省内人口超过10万人、GDP超过5亿的建制镇均由政府出资建立专职消防站(队)。

政企联办专(兼)职消防站(队)指政府依托企业建立企业与政府联办的消防站(队)。这类政企联办消防队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与企业(在黑龙江省主要是粮库)签订合同,由企业提供营房、水源,其余装备等由政府提供,消防员工资由政府负责;二是政府将原有的企业消防队进行整合重组建立企业专职消防站(队),由其担负乡镇消防任务,政府给予其一定经济补偿,政府、企业、百姓三方受益。其管理方式是由企业代管,消防部门指导,政府监督。这两类消防站(队)在东北地区的乡镇覆盖率达到了50%。

农村志愿消防队主要以村委会成员为主体,由村屯中身体条件好、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的村民组成,队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即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或企业经营,接到火警后迅速赶到消防队参加灭火战斗。其职责是负责村屯火灾扑救,遇到较大灾害事故,协助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队维持秩序,开展物资和人员疏散等工作。其管理方式主要是由村屯负责人或选举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志愿消防队消防装备等相关事宜的管理与人员的组织联络,组长直接接受乡镇领导。志愿消防队的装备购置经费主要由各乡镇下拨资金予以保障,有企业的村屯也有企业出资捐助志愿消防队的情况,也有的村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募集资金用于村屯消防经费,但这样的资金所占比例非常小。由于东北地域辽阔,镇与镇、村和村之间距离比较远,有些镇的边远村距镇专职消防队需要2~3 h车程,等待镇和县的消防队前往扑救火灾远水难解近渴,因此,农村志愿消防队成为火灾自防自救的第一力量。

2.2.2 消防装备情况

乡镇消防站(队)的装备情况受政府投入资金和乡镇经济情况的影响,差别较大。绝大多数站(队)只有一辆消防车,这些消防车很多是消防部队淘汰后又重新修整的。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消防车基本可满足周边地域救火的需要。经济情况好的中心乡镇的消防站能够拥有2~3辆消防车。比较突出的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政府投资300万元,专职消防站(队)达到二级消防站标准,有3辆消防车。

农村志愿消防队的装备主要是一台小型消防泵(基本由政府出资购买),至少一台农用灌溉车改装的水罐车,结合新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设置取水点,由村民志愿消防队负责保管改装的车辆和消防泵,由公安消防部门或当地派出所对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2.2.3 消防人员的构成情况

乡镇消防站(队)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的乡镇消防站(队)人员全部是专职人员,有的消防队是专兼职混编的,既有专职的人员,主要是消防车司机和队长,也有兼职的人员,主要是队员。队员的身份有合同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的,还有公益岗位的。一般一个专职队有4~6名消防队员,中心镇的消防队队员较多,如吉林范家屯镇消防队有15人。队员的工资为400~800元不等。除个别经济较好地区,大多数消防队员的社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还不能按照规定落实。

农村志愿消防队员由村民构成,一般大村的志愿消防队队员有10人左右,小村的志愿消防队队员有5人左右。队员不拿工资,有相应的补助,但补助很少,费用由政府支付。除个别县外,绝大多数志愿消防队员没有购买保险。

3 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模式的讨论与反思

从东北地区来看,新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模式是:结合村容村貌改造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抓农村消防规划落实同步推进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农用机械,立足农村自防自救,以政府为出资主体,建立乡镇、村两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从实践来看,这种模式是符合东北地区农村实际的消防安全需求的,对于改善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保障成效显著。但是,我国地域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模式也不宜统一要求,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实地,探索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消防力量建设模式。

农村消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理应由政府供给,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完全由政府供给不能满足农村消防的现实需要。由于乡镇政府财政紧张,对于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及消防队伍的投入资金往往不足,致使消防力量的建设落后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东北地区农村消防力量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应遵循立足实际、资源节约、注重实效、坚持多元化供给的策略:即政府在农村消防力量建设中居主导地

位,同时充分发挥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的作用。具体而言: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财力充足,考虑农村消防任务繁重、消防安全需求强烈,可以适当增加乡镇政府专职消防站(队)的数量。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应加大对民营消防站(队)、企业消防站(队)、政企联办消防站(队)、志愿消防队的财政支持力度。由于这些消防队(站)是弥补政府由于财力不足而对农村消防力量建设供给的缺失,因此政府有义务提供这些消防站(队)资金不足的部分。这样做,既能够保证农村消防力量的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政府部门节约资金。各类消防队伍在消防装备的配备上应避免贪大求全,本着经济、实用、好用的原则,结合地区火灾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配备。三是国家应当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各类农村组织即第三部门参与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利用社会资金弥补政府对农村消防供给的不足对于改善农村消防力量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除了考虑乡镇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外,还要考虑当地农村地域特点对消防力量合理布局。对类似东北地区农村幅员辽阔、村镇之间距离大的农村地区,村级消防力量是建设的重点,应当强化;对于乡镇与村比较密集的地区,应当考虑是否有必要每个乡镇都配备一个消防站(队),以避免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可以考虑由县政府统筹建立中心镇消防站(队),辐射周边地区。

4 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经费保障制度缺陷制约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发展

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社会公共事业,配备和维护消防设施、器材、车辆,修建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队员的工资、补助、伤亡保障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以东北地区为例,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经费主要由村民集资、企业赞助、政府拨付三部分构成,其中政府拨付是资金的主要构成,是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的主体经费。虽然新农村建设国家投入资金可观,但是没有消防专项资金。农村消防事务属于乡镇政府的事权范围,这些投入是乡镇政府的义务所在,但是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是财政收入层层向上级政府集中,而事权却层层向下转移,乡镇政府在财权缺少的情况下却承担了过多的事权。例如乡镇政府对于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经费并无直接财权,经费需要上级政府层层下拨。拨付多少,国家也无相关的规定,基本取决于政府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因而各县下拨乡镇一级的消防经费款项数额差异较大。同样乡镇下拨村委会一级的资金也面临同样情况,这也是导致各地农村消防力量实力不一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长效而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已建的消防站以及各项消防装备将难以正常运行。经费保障问题是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消防工作难以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一是应当在配套措施方面完善现行财政体制,使农村消防获得稳定的财力保障,即完善现行的财政体制,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重新考虑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尤其是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同时,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中考虑农村消防的需求,将农村消防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反映在政府预算支出科目中,使乡镇政府获得稳定的消防专项经费。二是结合实际,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建设消防力量、养护消防设施和队伍,建成的消防力量优先服务于出资方。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保险的作用,推广农村村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将部分保险经费投入到农村消防力量的维护中。

4.2 工资待遇低影响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消防队员的待遇包括工资和各种保险制度等。除公安消防队员外,国家还没有对于专兼职消防队队员工资待遇的统一标准,各地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制定了工资待遇标准。从全国范围来看,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一般在400~800元。东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镇消防队员工资不足1 000元。农村志愿消防队员没有工资,基本上是按参加火灾救助情况领取一定的补助,补助的金额没有标准,各地视财政情况而定,补助标准按每次每队50~100元不等。消防作为一个高风险职业,消防队员参加火灾扑救或各类事故抢险救援时可能受伤且有生命危险,很多乡镇由于财力有限,不能按规定为队员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队员在执行任务时有后顾之忧。

消防队员职业风险大,身体素质要求高,训练苦,在工资待遇方面没有优势会使消防行业缺少吸引力。已经成为消防队员的,思想也会有波动,导致部分队员流失。这个问题的解决与解决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一是在完善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政府获得稳定的消防专项经费的同时,在经费列支中结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消防队伍养护经费中消防队员工资等各项待遇经费的投入,按规定落实人员社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使之逐渐与消防的行业性质相匹配。二是给予消防队员享受政治待遇的机会,提高其社会地位,政府和消防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合同制消防队员,让人们认识到合同制消防队员与现役消防队员平等的职业荣誉。三是走消防职业技能化道路,专职合同制消防队员获得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是其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不同等级的队员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既有利于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利于从业人员的个人发展和消防队伍的稳定。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消防力量的建设是建设新农村消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以东北地区农村为例,对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的实践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新农村消防力量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消防,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李冰.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江苏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68-372.

[2]徐勇.中国农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39-245.

[3]段应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94-397.

[4]马凤鸣,冯海波.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农村消防事业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2):1-5.

[5]李文勇.新时期农村消防问题的几点思考及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3):115-117.

[6]徐洋.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0):79-81.

[7]翟虎渠,梅方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2-126.

12.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二

5月14日,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调研我市城区消防安全工作。委员们先后视察了天x城、xx国际小区、xx医用器材公司、消防大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公安局、消防大队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我市消防工作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难题,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火灾隐患检查和整治力度,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XX年,我市消防工作在xx市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市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内容。市公安、民政、教育、商务、市场监管、安监、住建、文化等部门明确责任,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各镇街、开发区积极发挥属地管辖职能,扎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确保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市消防大队联合教育、安监、住建、商务、文化等部门多次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守护平安—春季防火行动”以及“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联合执法,深入推进消防监督管理“网格化”、“户籍化”工作,大力排查火灾隐患,指导隐患整改,社会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公共消防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市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保障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四是消防安全培训宣传常年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敬老院、进歌舞娱乐场所”活动。去年,利用移动终端发送手机短信宣传消防知识3000多条,提升了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源头管控不到位,消防安全隐患难以根治。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作为xx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各类企业集中建设,一些企业未取得规划、建设部门手续直接开工建设、投入生产。一些企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达不到消防审核验收标准。有的企业先开工生产,后办理消防手续,“先上车、后补票”现象突出,造成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难度较大,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二是责任意识不到位,消防安全合力没有形成。消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有些部门、镇街和企业尚未树立责任主体意识,认为消防工作仅仅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没有承担起消防工作的职责,对消防工作不重视。消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合力没有形成,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法不治众。有的企业、商场老板轻安全、重效益,消防投入不足,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

三是宣传教育不到位,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公众防火意识普遍不强,许多市民和企业员工对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知之甚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麻痹大意,大部分人上岗前未经必要的培训,缺乏消防知识,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占用消防通道、关闭消防设施等违反操作规程的事时有发生。

四是公共建设不到位,火灾救援还有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有所加强,但欠账仍然较多。一些老旧小区消防设施不足,消火栓缺乏,消防水源不足,影响灭火救援;有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消防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不同步,导致消防配套工程脱节和滞后;有的已建成的消防设施陈旧,管理维护没跟上,破损严重,年久失修,成为摆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不断出 现,50米以XX层建筑已有48栋,最高近100米,我市现有的22米登高平台车已不能满足救援需求,消防装备建设急需提升。

五是监督检查不到位,疏忽侥幸心理依然存在。市相关职能部门尽管多次开展专项整改、联合执法工作,但一些商场、企业和小区对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有的当面整改,但时间一长依旧恢复原样,特别是存在占用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内部监督检查不正常,一味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对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有的没有配备专兼职消防人员,熟悉消防业务的人员变动后,消防管理跟不上。

三、意见和建议

1、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政府要强化领导,加强协调,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督促职能部门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无小事”观念,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推进业主法律责任、管理部门监管责任、消防机关执法责任的“三落实”。强化消防责任主体意识,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齐抓共管,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要建立透明的消防责任认定制度规范,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倒查制度,加强检查督办,强化跟踪问效,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2、严格管理,着力消除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 城市建设的发展,消防安全设施要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管理,对现有设施要管护好、用得上,发挥作用。对大型商场、工矿企业、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单位,要强化消防管理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要保证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畅通。消防部门要认真执行消防前置审批及工程验收规定,依法对企业、在建商业网点和楼堂馆所进行审查监督,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消防设计、施工质量档案,切实增强火灾预防能力。

3、加强检查,确保消防安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消防监督检查要实行常态化,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运行机制,发挥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作用,严格执行监督执法程序。要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活动,狠抓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要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通报,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消除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消防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对消防建设的资金投入,尽快配备50米以上的登高消防车,使消防事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新建厂房、商场、小区以及老旧小区改造,要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消防车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在居民住宅楼配备相关灭火救援设备。

上一篇:自然环境调查报告下一篇:《电子商务》2011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