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共8篇)
1.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 篇一
公司综合事务岗竞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您们好!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更要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竞聘机会。我叫,大专文化,于1988年12月份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8年在白鹤发电厂修配车间车工班工作,曾任车工班班长,1998年8月调到白鹤发电厂供应科工作(库房),从开州分流到重庆中电电力工程公司永川项目部综合部工作,工作岗位是薪酬劳动组织专责。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综合事务岗。之所以参加竞聘并不是因为看到有好的位置就盲目的参与,而是因为能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综合事务岗主要是负责一个部门的综合事务管理,肩负着综合管理、推动落实、联接上下、协调各方的重要职责,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不仅要负责绩效工资的发放、文件的收发、档案的管理,还要负责部门之间的联系,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文字处理能力。针对上述工作职责,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实际,此次参加综合事务岗位的竞聘,我以为自己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我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培养了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综合事务管理工作经验。我既注重抓好管理,又积极加强协调。为此,在管理上,我坚持按制度办事,做到规范、科学、严格;在协调上,我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当好领导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我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中,我时刻以大局为重,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在工作执行上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关怀员工、做员工之间紧密团结和配合的示范员和检查员,随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有奖有罚,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三是我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经过本人的刻苦钻研,在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本人经常起草会议通知、业务类公文等,并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多篇。由于自己在文字综合能力方面表现出思路敏捷、行文迅速、言简意赅等优势,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这对今后做好综合事务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深知能够参加这次竞聘是领导对我工作的检验,是同事们对我工作的又一次了解,我会倍加珍惜。我一定要把这次竞聘做为今后学习、工作的起点。坚定政治立场,努力做到诚诚恳恳待事、实实在在待人,力争成为领导放心和满意,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好干部。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如果我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将竭尽全力、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迎难而上。如果没有如愿,也是我人生经历中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极好机会,我将继续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和信任。
2.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 篇二
一、综合事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综合事务管理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 加强事务管理站的综合事务管理,能够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生产建设工作, 为企业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综合事务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员工学习兴趣不浓、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提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综合事务管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还会影响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影响企业生产。 因此,加强综合事务管理,切实提高各岗位人员业务素质,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一流的的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综合事务管理措施探讨
(一)加强物业管理,创造安全和谐办公环境
物业管理作为综合事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关系着员工的日常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 加强物业管理,首先要落实岗位职责,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考核标准,使保安、保洁、维修工作等保质保量完成,提高员工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其次,要坚持日常管理细致化的原则,通过 “听、看、查、评”等措施,对各班组服务进行总结评价,有效提高物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最后,加强办公区治安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加大办公区安全巡逻力度及频率,完善相关安全管理设备设施,提高办公区治安防控能力,从而有效防止意外事故及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加强采购管理,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采购管理包括全处自用料及机关办公用品的采购, 以最优的价格和上乘的物资质量保障全处的生产需求。 加强采购管理,首先要规范采购计划并严格遵守逐层逐级审批制度,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从需求、数量、规格型号、实用性等方面核实基层采购计划,避免虚报、窃取私利等行为的发生。 其次,在采购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对所需物资分类进行区别采购,不仅保证了生产急需用料,又确保了采购物资的质量,也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最后,要严格执行《基层办公室及员工宿舍配置标准》的规定,杜绝超标准配置,对已配置的物品进行登记、建账,责任到人,确保各单位、科室办公配置件件有登记,发放有凭证,查找有出处,报废有依据。
(三)加强员工健康管理,改善员工健康体质
员工健康管理一方面要坚持每年员工体检制度, 为职工制定科学详实的体检报告,并依据检查结果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另一方面,要注重健康知识的宣传,借助季节性、各种疾病日等展开宣传活动,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呼吁员工重视健康、加强锻炼。 同时,在离退休管理方面,加强家属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收集参保人资料,采取三人证明、公式方式以及聘请熟知当年家属劳动的人参与资格审核,从而保证参保资料的齐全、真实、有效,保证离退休及其他人群管理稳定和谐。
(四)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保证计生工作稳定
首先,在全处上下建立“目标明确、纵向到底、全员覆盖”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加强计划生育制度建设,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其次,要强化计划生育考核激励机制,开创全员监督体系,形成完整的计划生育管理系统,保障计划生育工作的稳定,如落实独生子女有待政策,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等,提高员工计划生育满意率;最后,要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 提高计生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计划生育重点人群的管理。
(五)细致房产管理,做好职工服务工作
房产管理肩负着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住房补贴发放、 住房公积金提取、福利房分配等重要工作,做好房产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房产管理岗工作人员要细致周到,认真做好房产管理工作:首先,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了解人员调动情况,为新增人员建立月住房补贴,并为全处职工发放月住房补贴;其次,要认真维护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依据相关文件指示调整全处住房公积金基数,认真审核员工住房公积金支取资料, 并为退休职工及时办理住房公积金销户主权业务;最后,要严格执行公平、公正选房购房制度,通过排查摸底、政策讲解、打分排序等稳妥完成住房分配任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综合事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经济效益。 因此,加强综合事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和谐、服务全面、保障到位”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领导、服务于机关、服务于基层,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建设秩序,促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摘要:综合事务管理一般包括员工健康、计划生育、物业管理、房产管理、离退休及自用料采购等重要任务,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企业的生产建设。本文通过对综合事务管理工作内容、重要性及目前所存在问题等的分析,重点提出了加强事务管理站综合事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综合事务管理,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湘.石油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
3.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 篇三
关键词:国有石油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当前,国有石油企业仍面临着后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临着资源、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必须坚持把人才管理摆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突出位置来抓,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战略管理,建立一支规模宏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保障。
一、国有石油企业人才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管理内涵模糊,管理理念落后。一是国有石油企业对人才管理内涵与业务范畴不够清晰,人才管理模块割裂。人才管理被定义为关键人才管理,而非一个系统,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核心员工和中层管理者身上,忽略了对基层主管、核心部门员工和储备管理人员的关注。二是人才管理实践偏重于眼前,缺少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考虑。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企业人才战略、绩效管理等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注程度不够。三是企业在招聘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人员评估手段及科学的招聘体系,尤其在人才定义与人才评估方面存在欠缺,影响招聘的人才与企业的适配性。四是绩效管理更像考核,缺乏合理的绩效目标、员工对绩效考核认识片面、形式主义成为阻碍绩效管理实施和发挥作用的三大障碍。使得绩效管理主要目的集中在为薪酬和晋升提供依据,没有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开发的手段。
第二,管理体制及政策不够配套完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国有石油企业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包括引才、育才、识才、用才的政策不够配套完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企业间存在人才壁垒,使得石油企业整体人才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一是招聘体系不健全、招聘形式单一、渠道狭窄,准备不充分,唯学历唯文凭招聘,存在人才招聘风险;二是培训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企业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成才环境尚未形成;三是缺少有效的评价衡量等识才手段,人的能力差别得不到有效的区分和识别,导致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重资历、轻能力,重职称、轻技能的问题,造成人才的收入与贡献不匹配,挫伤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存在人才资源的隐性浪费;四是尚未形成石油企业范围内人员流转机制,在人员流转过程中,地区差异、薪酬、住房、家属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企业内部人才正常流转机制的建立。
第三,人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产业上游领域聚集的人才相对较多,在某些业务领域“叫得响”的专家还不多,尤其是精通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炼油化工、国际金融,具有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复合型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在开展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承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拓海外市场时,人才不足,影响了国有石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国有石油企业人才管理对策
(一)深刻理解人才管理内涵,转变人才管理理念
人才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去招募、识别、发展、管理和留任关键人才,帮助企业和个人最佳地发挥其长期优势,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供应。一是把人力资源看做一个整体,更加强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将人才管理列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优先级中,从服务于企业战略转变成为构建企业战略,树立人才管理不仅仅是传递组织整体发展战略,而是组织整体发展战略一部分的观念。二是强化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意识,将人才规划服务于长期的企业运营目标,作为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才持续成长的重要保证,使人才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三是把核心员工稳定、人岗匹配、员工能获得持续的培训和指导,作为人才管理中最基本管理范畴,把员工继任、管理评估等作为人才管理的核心管理范畴。将人才管理对象从核心员工和中层管理者扩展到企业一般员工,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制定企业人才战略和绩效管理体系,给予不同类员工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二)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国有石油企业要从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项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体制机制优势。
第一,建立“引”、“识”、“用”、“育”和谐发展的育人机制。一是健全招聘体系,引入适合企业战略发展人才。要健全人才规划、预测分析科学,人才评估手段先进、招聘机构健全、招聘渠道多样、招聘方式灵活的招聘体系。成立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资深技术专家和企业优秀骨干组成的专门招聘机构,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为中心、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人才规划和预测分析,以员工素质模型或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科学人才评估手段,采取多种渠道,多方式引入适合企业战略发展人才。二是建立开放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竞争原则、能力原则、激励原则、内行原则识人用人。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评价标准,强化能力和业绩的导向作用,完善业绩考核、能力测评和同行评议、群众评判相结合的开放的人才评价方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能力、重实绩、重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创新成果,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选用工作中来,运用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化的人才配置,解决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尽其才。三是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选调与竞争相结合的培训对象选拔制度,坚持培训和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测评模型和平台,加快培训过程管理,完善培训后续调查与核验机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工作实际及职工愿望,合理确定培训需求。在培训方向上主动调研、主动适应、主动服务,在培训内容上强调实际、实用、实效,在培训教材上重视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注意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学历学位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转换培训为主要内容,构建贯穿员工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第二,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发挥石油企业整体调配的优势,突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界限,建立合理的正常交流机制,鼓励人才自由、合理流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疏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服务人才流动渠道,出台相应的薪酬福利保障政策,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促进人才合理互动,使人才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按岗位和职责制定各项具体考核目标,提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反映出不同职位特点和专业特征。考核体系要遵循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采取领导与员工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年度相结合等考核方法,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升降奖惩。要深入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对内体现充分激励的分配制度;积极研究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解决有效激励的问题。一是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多种奖励形式,完善福利和休假制度。把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开发高层次人才作为激励约束的重点。采取企业年度津贴或给予一次性奖励,实行项目成果奖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商品化后的新增利润提成,破格晋升、进修培训、出国考察,带薪休假等激励办法,对高层次人才、贡献突出的人才和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进行激励。二是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加大岗位要素在工资中的分配比重,引入市场劳动力价位,确定不同类型人员的工资关系,建立突出岗位、业绩挂钩、功能完整的基本工资制度。采取效益奖励、项目奖励、风险收入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构建以岗位职责、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三是建立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机制。制定各类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疏通各类人才晋升渠道,使人才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通过晋职、表彰、选拔进修等办法,让人才得到地位、名誉、责任等方面的尊重。大力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多样化分配制度,切实做到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使有能力、有业绩、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能够得到相应报酬。
(三)加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做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四大人才工程”,努力培养出满足企业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龙头,以石油企业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重大现场试验、重要产品生产为载体和抓手,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技术与工程相结合,组织科技人才开展重要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配备专家助手,选拔培养学历高、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人才,作为专家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储备人才,为专家队伍建设积蓄后劲。
参考文献:
1、朱芝洲.现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激励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邬伟娥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公司管理规定内外事务公文 篇四
第一条目的
为了使公司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是指公司内部以及和其它组织之间为处理组织内外事务而形成的各种来往和记录的文本。
第三条使用公文的种类
公司使用公文的种类有:决定、决议、公告、通知、通报、章程、制度、规定、条例、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工作志、工作简报、大事记、通启。
第四条公文格式
从格式上将公司目前的公文分为4类,即红头文件、内部通启、会议纪要、工作报告,各公文格式家具体见附件。
1、红头文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印发制度、规定,重要工作计划、机构和人事异动等公司或公司一级部门的重要文件。公司一级部门所有的红头文件须抄报公司领导及抄送公司行政人事部,公司二级及以下部门不得印发红头文件。
2、内部通启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内部日常事务性工作或内部工作联络的.公司或部门一般性文件。
3、会议纪要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记录公司或部门经营与重要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与决议的文本。
4、工作报告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下级机构向上级机构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提出工作建议的文件。公司工作报告分工作周报、工作月报、年度工作报告3种。
第五条处理公文的表格
公司处理公文的表格为《某公司公文审批表》(见附件),适用于处理各种公文。
第六条公文密级
公司公文的密级分为“普通”、“机密”、“绝密”三级,具体密级和保密期限由拟办部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提出。
第七条公文处理时限
除有专门规定外,公文的处理时限一般为2个工作日,公文每个分流环节的时限为0.5小时,每个审核、审批环节的时限为1个工作日,紧急公文需即时处理。
第八条公文处理程序
公文的处理程序一般分为公文签发、公文分送、公文阅处、公文反馈与跟踪、公文清理存档销毁等五个阶段。
1、公文签发
(1)签发权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在权限范围内可以签发以公司名义发出的红头文件、内部通启等公文;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规定权限内可以签发以本部门名义发出的公文。
(2)签发方式:以公司名义行文的公文,经审签后,盖本公司公章发出,但在公司内部行文也可采用签发人签名的方式发出。
2、公文分送
(1)公司主要采用签收、传真、电报、邮递、电子邮件等公文分送方式。一般情况下,分送公文应采取签收方式(对公司机密及以上级公文、人事资料等重要公文还需用信封封口专人专送)。采用其它方式分送公文,分送人应做好跟踪、记录工作。
(2)收件工作人员应对公文进行信封、文件、文号、秘字等的核定。如其中一项不对口,应立即通知发文机构,并登记出错文件。对封口被撕的公文应拒绝签收。
(3)各部门公文经行政人事部审核发现在格式或内容上存在较大错误的,退回原部门重新拟文。
(4)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准确、快捷地处理公文事务,并严格遵守公司保密制度,不泄露和透露公司秘密。
3、公文阅处
公司领导收到公文后,在公文上作出处理意见(签发或批复等)。
4、公文反馈与跟踪
行政人事部接到公司领导批示后,应尽快将批示件和原件反馈给拟办部门(同时保存批示件的复印件)。
5、公文清理、存档和销毁
各部门文员或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收发的公文每周进行一次整理,对有存档价值的公文应按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第九条附则
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5.公司行政事务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条总则
1.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第二条行政人事管理工作
1.负责公司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办理公司员工的招聘、录用、调动、辞退、离职等手续。
2.负责公司的考勤管理,监管公司劳动纪律。
3.负责公司内部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及公司文件的上报,归档工作。
4.负责技术资料及技术书籍的管理工作,包括建档、借阅、归还等。
5.处理日常行政对外事务,包括办理暂住证、户口、租赁收费、交费等。
6.负责安排、监管公司前台服务工作,树立良好公司形象。
7.协助生产部经理做好文明生产管理,检查落实生产卫生、安全、消防等。
8.打印、复印公司各类文件、资料,收发文件资料。
9.行政人事部经理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计划等),对相关泄密事件负责。
第三条档案管理
1.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2.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3.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案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4.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第四条印鉴管理
1.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2.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
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3.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
记,以备查询、存档。
4.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
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5.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第五条公文打印管理
1.公司公文的打印工作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
2.各部室打印的公文或其他资料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电脑部打印。
3.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必须一式三份,交总经理办公室留底存
档。
第六条办公及劳保用品的管理
1.办公用品的购发:
(4)每月月底前,各部、室负责人将该部门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制定计划提交
总经理办公室;
(5)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主管副总经理
审批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分发给各个部、室,由部、室主任签字领回
(6)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它用品的须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批准方可领用;
(7)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
用品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8)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品种对路、量足质优、库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
(9)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建立帐本,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一定
要由领取人员签字;
(10)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
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
2.劳保用品的购发:
劳保用品的配给,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各部、室的实际工作需要统一购买、统一发放。
第七条库房管理
1.库房物资的存放必须按分类、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建立帐卡。
2.采购人员购入的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入库单,收货时要当面点清数目,检
库单数量、规格不符时,库房保管员应向交货人提出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3.物资入库后,应当日填写帐卡。
4.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物资出库必须填写出库单,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
方可出库。
5.库房物资一般不可外借,特殊情况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外借手
续。
6.严格管理帐单资料,所有帐册、帐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准确,不得随
意涂改。
7.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
火、防盗、防潮。
第八条报刊及邮发管理
1.报刊管理人员每半年按照公司的要求作出订阅报刊计划及预算,负责办理有
关订阅手续。
2.报刊管理人员每日负责将报刊取回并进行处理、分类、登记,并分别送到有
关部门。有关部门处理后,一周内交回办公室由报刊管理人员统一保管、存档备查。
3.任何人不得随意将报刊挪作他用,若需处理,需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
第九条办公室制度
1.办公室员工上班应穿戴整洁,简单大方,尽量穿工装。
2.在上下班时间要时常保持办公桌面整洁,要分清要用的资料和不用的资料、急要处理的文件和待处理的文件;在下班时要整理好文件,把文件尽量放入办公抽屉,使办公室桌干净整齐。
3.在公司中任何时间任何人不得坐在办公桌上,也不能随便脱鞋或把脚放在办
公桌上影响公司的形象。
4.办公室人员在下班时应自觉关掉自己所用的办公设备,办公室每天值班人员
应负责电器和灯的关闭情况。
5.办公室人员需要丢掉的东西应丢进办公垃圾篮里,要时常保持办公室清洁干
净。
6.办公室内的厕所应时常保持清洁,上完厕所后应进行冲厕,时常保持良好的素养。
7.办公室人员应爱护一切办公设备,时常保持办公设备的清洁,不能有意损坏
办公设备,如发现有意损坏办公设备的应给予赔偿和处罚。
8.办公室提倡无烟办公环境,如果需要吸烟可以去办公室外面吸烟,以便给他
人造成影响。
9.办公室人员在接电话时应先问声好再报公司名,然后谈正题。如:来电话—
—接听后——您好!——正题
第十条附则
1.公司办公室负责为各部室邮发信件、邮件。
(1)私人信件,一律实行自费,贴足邮票,交办公室或自己送往邮局;
(2)所有公发信件、邮件一律不封口,由收发员登记,统一封口,负责寄发;
(3)控制各类挂号信。凡因公需挂号者,须经各部室主任批准,总经理办公
室登记后方可邮发。
2.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
6.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保障公司合法合规运营,防范和化解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建设,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应用指引、《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省国资委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关于进一步完善省属国有企业外聘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法律事务管理,包括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事务工作规章制度体系,重要决策、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包括双重法律审核),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管理,诉讼(仲裁)案件处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商标管理,外聘法律顾问管理,法治宣传教育,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收集及风险辩识、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管理等,法治建设的考核管理等。
本制度所称法律风险是指公司违反法律规定或运用法律不当而导致公司承担法律责任或处于其他不利状况而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本制度所称的法律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执行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培育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本制度所称的重要决策是指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重大决策事项和重大项目安排事项。
本制度所称的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包括公司及分支机构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
本制度所称的规章制度,是指公司出台的对内有普遍约束力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具体规章。
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双重法律审核是指对关系出资人权益和企业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实行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双重法律审核,并取得一致意见,提交公司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表决的一项工作机制。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及其他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子企业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
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实行决策层为主导、全体员工为主体、总法律顾问和法务机构为主力的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指董事长、总经理)是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依法治企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落实上级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六条
公司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对董事长和总经理负责。董事长和总经理可以授权公司有关领导具体分管法律工作。
第七条
公司律师事务部是法律事务管理的归口管理主责部门,履行以下法律事务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规章制度;
(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暨普法宣传工作,增强新入职员工、经营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与维权意识;
(三)对公司重要经济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及公司重要决策等进行法律审核;
(四)对公司授权委托书进行审查管理;
(五)对公司外聘法律顾问及备选执业律师信息库进行管理;
(六)对公司诉讼(仲裁)法律纠纷案件进行管理;
(七)对公司非诉讼(仲裁)法律事务进行管理;
(八)对公司商标事务进行管理;
(九)收集公司内外部法律环境信息,并根据公司的法律风险状况变化及管理需要进行补充或更新调整;
(十)根据公司法律风险状况变化以及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调整,持续开展法律风险的辩识、分析、评估工作;
(十一)根据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变化对此前所制定的措施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措施的实时有效性;
(十二)其他法律事务管理事务。
第八条
公司其他各单位是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配合协办单位,其职责包括:
(一)为公司律师事务部工作提供支持,保障公司律师事务部依法开展工作;
(二)涉及诉讼(仲裁)案件的单位应当根据律师事务部及外聘法律顾问要求及时提供案情说明及相关证据材料;
(三)负责本单位内部法律事务与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四)其他应履行的职责。
第三章
总法律顾问制度
第九条
公司建立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重要决策、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
第十条
公司设立法务机构,聘请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律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在总法律顾问的领导下开展法律事务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制定《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总法律顾问与法律顾问的具体工作职责。
第四章
规章制度制定的法律审核
第十二条
公司各单位起草的规章制度征求意见稿,应在征求各单位意见后形成送审稿,由律师事务部、总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核(属于基本管理制度的,还需要外聘法律顾问进行双重法律审核),再按照《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后,按照审批权限办理发文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
公司各单位起草的规章制度送审稿涉及员工(劳动者)切身利益,应当事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再由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审议或决策。
第十四条
公司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环节,嵌入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与发文审批流程。
第十五条
公司应当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管理制度》中明确制定和发布规章制度必须事前通过法律审核。
第五章
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的法律审核
第十六条
合同承办单位要求签订的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应当在签约前由合同承办单位组织公司财务部及相关单位共同评审,并由律师事务部进行法律审核(属于双重法律审核清单事项的,还应由外聘法律顾问进行同步法律审核);评审通过的,根据《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规定需要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已履行相关程序的,或不需要履行集体决策程序的,按《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合同审批签发手续。
第十七条
公司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环节,嵌入合同评审与签发流程。
第十八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制定《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合同管理的具体事务性工作。
第六章
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
第十九条
公司涉及章程修改、投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事项或重大投资安排事项,应当由有关部门组织公司财务部及相关单位共同进行评审,并由律师事务部进行法律审核。
第二十条
按照《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履行集体决策程序时,应在法律审核后(属于双重法律审核清单事项的,还需要外聘法律顾问进行双重法律审核),报公司领导审批前,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公司董事会决策。
集体决策通过后,需要向省国资委履行报批程序的,由有关部门办理报批程序。
第七章
授权委托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对非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公司开展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行为,实行委托授权管理。
受托人在授权委托书载明的权利范围内诚实行使该权利。
第二十二条
授权委托书只在载明的代理期间内有效。
授权委托书文本有修改或涂改痕迹的,一律无效。
第二十三条
授权委托书应载明以下事项:接受委托书的单位名称,受托人姓名、性别、职务、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及代理期间,委托人名称等内容(《授权委托书》格式详见附件1)。
接受授权委托书的外部单位对授权委托书的格式有特别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第二十四条
办理授权委托书的,应当由受托人或其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办理授权委托管理审批流程(详见附件2)。
第二十五条
公司各单位办理业务工作需要授权的,根据工作性质,以一事一办的方式为主,以授权为辅。
第二十六条
一事一办授权委托的代理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代理期间届满后仍未完成委托事项的,需要重新办理授权委托手续。
下列法律事务的代理期限可实行授权或按事项完成期限授权,不受一个月期间的限制:
(一)代表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二)代理公司诉讼或仲裁案件;
(三)代表公司多次前往业务单位收款;
(四)代表公司参与具体项目的投标、合同谈判、签约等;
(五)承包项目中需要多次对外签订承揽合同、买卖合同或施工分包合同等相关合同的代理。
第八章
外聘法律顾问的管理
第一节
外聘法律顾问的选择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可以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担任法律顾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有社会法律中介机构介入的。
(二)办理有关法律事务需要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提供法律事务的。
(三)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需要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担任企业外聘法律顾问的。
第二十八条
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坚持能力优先、效益优先、服务优先的原则,选择社会信誉良好、报价公平的机构。
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担任法律顾问的,须签订《外聘法律顾问服务合同》。
第二十九条
公司外聘法律顾问的,公司律师事务部负责与其进行日常工作联系,并负责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定。
第三十条
公司可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也可聘请社会法律中介机构担任专项法律顾问,为本单位特定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十一条
公司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或专项法律顾问,应当从《公司备选执业律师信息库》中选聘。
第三十二条
常年法律顾问合同一般应一年一签,专项法律顾问合同按照具体事项一事一签。法律顾问合同聘期届满双方均没有通知对方续签合同或一方不同意续签的,合同自然终止。
第三十三条
外聘法律顾问对公司委托审核和征求意见、建议的重大事项涉及较为复杂法律问题的,应按时限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
第三十四条
外聘法律顾问代理诉讼或仲裁的,公司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是否给予代理律师变更、放弃、承认诉讼请求和进行和解、提起反诉和上诉、转委托等特别授权。
第三十五条
担任外聘法律顾问的律师事务所每年末应当向公司总法律顾问书面报告相关工作。
公司总法律顾问应定期听取外聘法律顾问的工作汇报,并组织律师事务部就受聘社会律师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
第三十六条
外聘法律顾问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严重失职或严重侵害公司利益的,依程序解除聘用合同,直至追究相关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根据本章规定的原则,制定《外聘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要求。
第二节
重大事项双重法律审核
第三十八条
公司对关系出资人权益和企业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实行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双重法律审核。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双重法律审核重大事项清单》,对列入清单的重大事项由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分别行进行审核。
第三十九条
公司双重法律审核重大事项清单可以动态调整,由总法律顾问提出并按程序报总经理办公会审定。
第四十条
公司双重法律审核重大事项清单应当及时抄送省国资委。
第四十一条
对双重法律审核的重大事项,公司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应当分别提交书面法律意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提交公司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表决;双方意见有分歧的,如属于一般分歧,最终法律审核意见由总法律顾问确定;如属于重大分歧,总法律顾问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决策层和省国资委。
第九章
诉讼(仲裁)案件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公司发生诉讼(仲裁)案件的,案发单位应当按照公司诉讼(仲裁)案件管理流程填报案由、对方当事人、涉案标的额、受理案件的机构、案发原因等案件基本情况并提交,经律师事务部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属于双重法律审核清单事项的,还应由外聘法律顾问同步出具法律意见),报公司分管相关业务的领导、分管法务的领导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由律师事务部组织应对与处理。
涉案标的超过1000万元或者涉及出资人和公司重大权益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律师事务部应当自法律纠纷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及时将包括公司律师事务部法律意见书、主要案情、分析预测、处理方案内容的专项报告经由总法律顾问签字、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发后,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四十三条
公司发生的诉讼(仲裁)案件,应当在公司律师事务部的统一组织下,与案发单位(必要时聘请外聘法律顾问)共同策划应对。
第四十四条
律师事务部应当加强案件策划管理工作,编制《案件策划书》,《案件策划书》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能涉及:诉讼(仲裁)目的(意图)分析;诉讼请求(仲裁申请)的研究;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的梳理;合同等法律文件和证据清单准备;法律依据、裁判规则、类似案件审判实务研究;诉讼(仲裁)风险、反诉风险的评估和应对;管辖策略、财产保全及执行效果评估;内部相关部门(单位)和外部法律资源的协同;案件调解、和解的可能性和选择;预期目标及实现概率等。
外聘法律顾问编制的《案件策划书》应当提交公司律师事务部。
第四十五条
外聘法律顾问作为案件代理人收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应当将原件交给律师事务部保管,律师事务部应当在2日内,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案件处理结果。
第四十六条
案件审理结束后30日内,律师事务部应当形成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字数一般不超过2000字。
第十章
非诉讼(仲裁)法律纠纷的处理
第四十七条
外来法律函件的应对处理,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公司各单位收到外来法律函件,应当立即提交公司行政事务部,由行政事务部转律师事务部统一审查。
(二)律师事务部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交事发单位进行处理并给予指导。
(三)事发单位经办人根据律师事务部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并及时向律师事务部反馈处理结果。
第四十八条
公司发生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纠纷事件时,公司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公司律师事务部提出;公司律师事务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等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并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妥善处理,将风险与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四十九条
公司各单位或个人发现其他外部单位可能有侵犯公司知识权产权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司研发中心进行报告;
公司研发中心进行评估后,认为需要采取法律措施维权的,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应及时向律师事务部进行报告,由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条
以公司名义启动非诉讼(仲裁)法律事务处理程序的,由公司有关单位通过请示(报告)审批流程向律师事务部提出,经公司分管律师事务部的领导同意,由律师事务部负责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后指导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商标的管理
第五十一条
律师事务部对下列商标相关事项进行管理:
(一)负责商标的申请、注册、续展、转让、评估、使用许可的审核工作;
(二)指导、监督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商标管理工作;
(三)负责商标的档案管理、信息处理;
(四)负责处理公司商标被侵权纠纷案工作,组织应对侵害他人商标权的纠纷案件;
(五)负责有关商标的其它事项。
第五十二条
律师事务部应当在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总结中对商标被侵权及纠纷案工作情况进行报告。
第十二章
日常法律风险的综合管理
第五十三条
律师事务部按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的要求,分别收集内外部法律环境信息,编制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信息库》。
第五十四条
律师事务部按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的要求,进行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分析、法律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公司法律风险清单。
第五十五条
律师事务部指导各相关单位针对不同的法律风险制定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或降低、风险转移或分担、风险承受和其他策略等)、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或解决方案),使法律风险处于可控制的状态。
第五十六条
律师事务部应当实时跟踪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及时监督和检查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状况和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执行,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防止法律纠纷的出现,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五十七条
公司对法律风险管理实行动态监控和报告制度。律师事务部应当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总经理和董事长报告以下法律风险管理信息:
(一)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事项;
(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专项检查情况与全面自查情况;
(三)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四)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五)与法律风险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
第五十八条
公司在法律事务决策过程和法律事务管理执行中应当利用信息化办公系统、实名电子邮箱、EMS快递等多种可追溯的方式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沟通,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三章
法治宣传教育与普法工作
第五十九条
公司律师事务部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暨普法工作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律师事务部组织实施。
第六十条
公司律师事务部在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通过知识竞赛、法治征文、培训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新进员工、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公司全体员工自觉主动学法、守法、用法。
第十四章
法律事务管理的考评与奖罚
第六十一条
公司律师事务部负责对各单位法律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评。
第六十二条
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应当作为依法治企的重要方面,纳入公司绩效考核奖惩体系。
第六十三条
公司相关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公司重大损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权限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一)应当听取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
(二)应当交由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核而未落实的;
(三)应当采纳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的法律意见而未采纳的。
第六十四条
法律风险事项因法律顾问审查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的,应当追究法律顾问失职责任。
第六十五条
公司对在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和外聘法律顾问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七条
7.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 篇七
独立审计作为市场活动的一种,其审计收费必然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但审计报告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又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审计费用作为一项委托代理成本,反映审计客户和审计主体双方在博弈中的力量和利益权衡。审计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经济实体,有自身的正常利益追求,必然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但其“经济警察”的身份,决定其又要必须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的基本规范。而被审计单位特别是上市公司出于各种目的,盈余管理变得愈发普遍。在此背景下,作为双方博弈结果的审计费用,是否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应有的独立性,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出具审计报告?审计费用的透明就变得愈来愈重要,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也更具现实意义。
审计费用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审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80%以上,可见审计收费对会计事务所的重要性。实践中,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很多,但企业的盈余管理无疑成为近年来审计市场关注的一个重点。盈余管理的存在,会使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就成为买卖双方博弈的“交点”。出于“经济人”的本性,博弈双方有可能达成共识找到“平衡点”,于是本不存在必然关系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就有可能存在关联,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竞争环境下。鉴于此,本文试图用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研究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同时引进其它一些相关变量,探讨其相关性,为各市场参与主体增进对审计市场的认识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浙地区的上市公司,共收集232个有效样本。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江浙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相似性,且两地的审计市场都有被本地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瓜分的现象,将两个地区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不仅有利于剔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影响因素(因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存在较大差异,势必会影响审计收费的高低,刘斌等(2003)在关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中证实这一点。),而且有利于比较分析在相对垄断的审计市场中独特的地方(因为大多文献都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内资所不存在品牌溢价,那么选取江浙两地的内资所,将便于找寻分析两地与全国范围内审计市场的共性、个性)。
二、文献综述
(一)客户规模
客户规模越大、经济业务越复杂,相应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越大,即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越大。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要有更多的审计证据,因而工作量将加大,实质性程序测试的范围也将扩大;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调整事项也越多。因此,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收费就越高。Simunic(1980)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行业、存货、应收账款等衡量业务复杂程度的因素。因为不同的行业资产构成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别,而且各个行业的系统风险有所不同,因而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固有风险领域有较大差异。而存货和应收账款本身具有较大的可操纵性,是高固有风险项目。Francis(1984)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和上市公司交易复杂程度(控股子公司数量)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国内方面,几乎所有有关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中均表明,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已经成为本研究领域一个公认的原则,同时应收账款也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二)盈余管理强度
客户盈余管理强度影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影响着审计成本也就影响着审计收费。Bell的研究表明,审计收费随着项目合伙人对审计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提高而提高,即注册会计师感知到风险,会增多审计程序,增加审计投入,从而提高审计收费。伍利娜(2003)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配”区间,与年度审计费用正相关,而当处于“保牌”区间时,与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审计市场是买方市场,上市公司只要没有被退市威胁,便不会为此多支付审计费用。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2006)以非经常性损益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且进一步发现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说明注册会计师对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朱小平、郭志英(2006)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上市公司流动性操控利润越大,以及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越强烈时,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定价的幅度也就越大。张丽华(2011)利用可操纵应计利润,发现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显著相关,说明盈余管理已引起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关注。但唐妤、郑婷婷(2010)以广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二者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盈余管理计量方式,得出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三)会计师事务所品牌
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影响着审计收费,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高信誉好,能较好的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从而使公司愿意为其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Craswell,Francis,Taylor(1995)对1484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八大”比非“八大”获得30%的品牌溢价。Mark De Fond(2000)通过对为香港348家上市公司提供审计的“六大”与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研究发现,“六大”在事务所声誉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方面较高,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而香港本地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六大”的审计费用要低很多。国内方面,伍利娜(2003)、郭葆春(2009)都发现国际“四大”审计收费明显高于国内所的收费标准。但未有文献针对内资所进行单独研究,因而没有证据表明内资所存在一定的品牌溢价。
文献可见,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国外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样本进行的研究,由于审计环境的差别,其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审计市场。国内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但较少考虑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同时对内资所是否存在品牌溢价也较少涉及。根据以往的经验分析,内资所由于受发展程度的限制,不会像“国际四大”那样存在明显的品牌溢价,但如果立足于一个相对垄断的审计市场,内资所的品牌溢价是否就会较为明显?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江浙两地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分析各户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同时考察内资所的规模、公司规模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资本市场,会计盈余是企业制定各种契约的重要参数。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不仅要兑现承诺达到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以保持公司股票的价格,还有再融资的需求、“保牌”的风险以及被收购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以及投资者专业的限制,在进行相关选择时,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投机冲动。基于上述情况,上市公司完全有动机利用会计政策与估计的弹性、关联方交易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从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不同的盈余管理衡量标准,得出的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大有不同,但总体看来,不外乎通过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进行。因为这些项目几乎不影响现金流,是良好的“藏污纳垢”之地,因而操纵空间较大,风险随之加大。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为使净利润达到相关指标要求,主要是通过线下项目即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但作为非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损益,如果某一年的数据较为突出,会引起注册会计师高度注意,伍利娜[1]的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只要没有退市危险,便不愿支付额外的审计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因而只要公司相关指标达到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也会转移到高固有风险的项目中,如应收账款、关联方交易等;此外如果非经常性损益过多,甚至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将极大影响投资者投资的信心,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1:通过非经常损益操作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不显著
在权责发生制下,公司通过现金流操纵利润的空间较小。但应计项目不同,它既可以通过会计程序实现,也可以采用契约的方式。在实务中,通过应收账款、存货项目等管理盈余的行为比较普遍。为提高收入,企业惯常通过大量的关联方往来,由应收账款来粉饰利润,使之达到相关指标要求,因而如果企业存在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或进行频繁的关联方交易,将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检查风险,尽可能多的挤出水分,注册会计师将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函证和分析程序,完成相应的替代测试,并将全部的关联交易金额都进行披露;为降低成本,企业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如存货的计价方式的变更来修饰企业利润,提高业绩。因而如果企业存有较多的存货,不仅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盘点和监盘的工作量,而且也影响资产的质量,因为存货占用大量流动资产,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怀疑其之后的变现能力。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2: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量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即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广大投资者对其报表质量的信任程度,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来聘请声誉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因而很多研究都表明,国际“四大”的收费普遍较高,存在较大的品牌溢价。那么就内资所而言,会不会也能凭借较好的声誉取得较高的审计收费呢?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就目前来讲没有内资所能达到国际“四大”的标准,根据以往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与国际“四大”相比,内资所不存在明显的品牌溢价,但就江浙地区而言,市场相对垄断,根据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分析,因为供需双方的需求不等,会存在一定的垄断溢价。就江苏省而言,其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主要被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即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江苏省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占据;浙江省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几乎全部被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就此种情况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3:审计费用与内资所的规模呈相关性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是审计收费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美国,公司规模对审计收费达到50%以上的解释力度,在我国,公司规模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企业规模较大,其重大错报风险会较高,盈余管理的空间也越大,相应的实质性程序也会增多。但不同行业,其企业规模大小与资产的规模并不对应,资产结构也会有较大差异,如不同行业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间比重,实物资产之间的比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对各个相关账户的固有风险的大小也有较大不同,因此,在分析时应该注意行业对资产规模及相关业务复杂程度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4:不同行业,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相关性存在差异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江浙地区2014年已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审计费用及相关财务数据全部手工摘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根据研究目的,进行了样本筛选:(1)剔除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因为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有较大的差别,具有其特殊性。(2)将2014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删除,因为初次审计与连续审计的收费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3)将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剔除,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内资所,立足于沪深两市,且在江浙所有的上市公司中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占比很少,过少的特殊样本的存在会影响整体的相关性。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筛选后,共获取232个有效样本。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Simunic在1980年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创造了经典审计费用模型———Simunic模型。模型选取了十大影响因素,分别为:公司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涉及的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借鉴Simunic的审计收费模型进行分析,但对模型中的因素变量进行了一定的选择调整,最终确定为6个变量,具体如下:
其中,Y表示审计费用取对数;X1表示总资产取对数;X2表示存货数量;X3表示应收账款数量;X4表示非经常性损益数量;X5表示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C表示所属行业。考虑到在Simunic模型中,资产、所属行业是决定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一定的品牌溢价,因而本文引进公司总资产、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和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在测试变量的选择中,因本文已引进总资产作为控制变量,因而直接把存货、应收账款、非经常性损益作为测试变量,而不再除以总资产以其相对值作为变量。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部分对各主要研究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平均值为65万,中位数是45万,取值区间为11万-258万,审计费用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分布正趋于合理化,说明江浙地区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较为集中。其可能原因:一方面是审计市场较为垄断,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都集中于几个会计师事务所;另一方面也说明审计收费越来越规范,费用逐渐受到市场调整影响。总资产的均值是32亿,中位数是36亿,说明上市公司总体规模较大。在事务所的规模上,因为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有相关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有证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有50多家,且在江浙地区,市场几乎已经被瓜分,因而在事务所的规模上相差不大。
(二)单变量分析
表2列出了5个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5个变量都与审计费用高度相关。说明在不考虑5个变量之间相互干扰情况下,5个变量与审计费用都具有同向性,即正相关的关系,这也印证了预期的假设。
(三)回归分析
本部分同时考虑了5个变量和所处行业,在不排除各个变量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对整个模型中各个变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总资产和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明显正相关,总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与预期分析完全一致。另外,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内资所也存在有较明显的品牌溢价,这与李东平(2001)等的实证结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是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审计行业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尤其在江浙地区,市场相对垄断,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较少,因而呈现较明显的品牌溢价。其次,盈余管理相关指标的影响。就非经常性损益和应收账款看,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性不大,应收账款表则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这与预期的假设相一致。但存货的数量与审计费用是负相关的,这与预期的情况不符,可能的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了“监而不盘”的审计程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存货的实质性检查程序。根据我们的审计实践经验:对于大型上市公司,存货盘点确实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重点大额的抽盘会减轻盘点的工作量,且负责存货盘点工作的人员多为项目组内职业经验较少的助理人员,按各个人员的成本分析,助理人员的小时收费较低。而且注册会计师一般不会深究存货的质量及其变现能力,因而只要其存在性和准确性满足,一般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过多的关注,因而评估存货存在的风险不高。最后,是行业的影响。从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处于不同行业的公司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高风险行业审计费用较高。如信息行业,实体资产相对传统的第二产业较少,同时无形资产等虚拟的资产所占比重会较大,因而其审计费用相对其他行业,在一定水平上会较高。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浙地区232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等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而且是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上。这说明相关风险领域已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相应的增加了审计成本的投入。但同时也说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对风险因素关注不足,更多的是依据公司的规模开展相应的实质性程序。因此在我国的审计行业发展过程中,风险评估程序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其审计质量,减少预期损失,促进事务所的健康发展。同时,本文也证明,审计市场的相对垄断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国际“四大”的发展模式值得内资所借鉴与学习,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改革的深入,内资所应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形成自身的特色,提高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程度。
(二)建议
首先,相关监管部门应放松对审计收费的监管,让市场起主导作用。虽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规模还不大,但如果在合伙制改革的背景下,放松对审计收费的相关监管,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但不会激化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而有利于各个内资所的强强联合。因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投资者会更加依赖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了达到投资者的期望,上市公司愿意为之付出较高审计费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只有规模扩大了,才能更好的规范完善相关程序,提高其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才能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能很好的促进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披露力度。关于审计费用披露,相关制度虽有明确规定,但执行力并不好。譬如审计差旅费,是另外支付?还是包括在审计费用中?这就为审计潜在收费提供了可操作空间。只有加强披露力度,使其透明化,才能更好地规范审计收费,这样不仅能增强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信任程度,并且能很好的改善审计环境。最后,应深度推进合伙制改革,并给予相关政策激励。国际事务所的发展历程表明:特殊合伙模式结合了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两者的优点,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联合和发展壮大,增强自身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摘要: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修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比较普遍。盈余管理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大小,也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2014年江浙地区披露了审计费用的23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衡量标准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相关性不大,但应计项目与审计费用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加入了公司资产规模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审计费用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审计费用,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2]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3]唐妤、郑婷婷:《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广西的数据》,《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4]朱小平、郭志英:《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条件下审计费用增加的信息含量研究》,《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5]郭葆春:《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期。
[6]Dan A.Simunic.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7]Bell,T.B.,W.R.Landsman,and D.A.Shackelfo rd.Auditors Perceived Business Risk and Audit Fees:Analysis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
[8]Allen T.Craswell,Jere R.Francis,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
8.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 篇八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原因分析;监管建议
一、引言
从中注协发布的2014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五期)中看出,截至2016年4月30日,共有37家事务所向中注协报备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信息,共涉及上市公司222家。从事务所报备的变更原因看,有81家是因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有31家是因客户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但有的前后任事务所披露的原因不一致,致使披露原因的可信度令人质疑。那么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原因或者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另有隐情呢?这是接下来要分析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原因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复杂多样,通过查阅中注协相关信息,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等相关资料,将事务所变更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上市公司方面、事务所方面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方面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损害公司形象和利益而从主观上采取某些手段,比如强行更换事务所。当然,有时更换事务所并非上市公司意愿,而是由于控股股东要求、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前任事务所失去执业资格等客观原因所致。下面着重介绍从主观上来说,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意图。
1、购买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审计报告向市场传递乐观积极的信息。然而,当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处于财务困境和面临破产时,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并不一定能迎合公司的需求。当与前任事务所沟通无果,为了实现掩盖或推迟传递不利信息的目的,上市公司选择更换事务所,寻找那些能满足管理层需求的“更好的”合作伙伴。
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ST水井)2015年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随着事务所的变更,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由14年的保留意见变更为15年的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ST水井通过更换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
2、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事务所的声誉、行业专长及特殊技术、地域分布、规模以及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影响着事务所审计服务质量。当上市公司认为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时,通常会选择更换大型事务所。延华智能2015年因业务规模扩大由普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满足公司长期的发展要求。
(二)事务所方面
1、主动请辞。诉讼风险是事务所主动辞聘的一个因素。诉讼风险主要是由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事务所自身及社会方面的原因。
2、审计成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复杂性等原因使得审计业务难度增加,事务所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当审计成本大于审计收益时致使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委托关系的终结,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
(三)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政府的影响。一方面,国家监管部门规定,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承担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不应该超过5年,达到规定年限的上市公司必须强制轮换。另一方面,在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作用下,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主管部门为了保护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要求上市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
三、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监管建议
从数据来看,近些年变更事务所行为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证监会等部门颁布的监管措施起了作用。但是与国际成熟市场3%~4%的平均标准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审计市场仍然需要不断约束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行为。
(一)完善事务所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使之得到执行
虽然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要予以披露,部分上市公司也执行了披露要求,但披露的原因要么过于含糊不清,要么明显不合理。因此,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使之得到有效执行仍是首要任务。
1、完善事务所变更事项的披露制度
一方面,完善变更事务所披露的内容且采取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披露方式。例如上市公司陈述变更原因。另外,为了防止购买审计意见行为,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还应要求上市公司就变更前后的审计意见一并披露。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事务所变更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及时就变更事务所事项通知前任事务所并向证监会和中注协报送备案。
2、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披露制度得到执行
证监会和中注协等监管机构,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事务所变更的相关披露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比如对严格执行披露制度的上市公司进行相应奖励,而对违反披露制度的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做出实质性的处罚。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几乎是管理层掌握着主审事务所的聘请权,公司管理层就有动机利用对事务所的聘请选择权来满足管理层的某种利益需求。当管理层与事务所出现意见分歧时,还能以更换事务所相威胁。为了避免这种行为,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引入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由其聘任和辞聘事务所。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使得管理层不能随便变更事务所,这就从需求角度防止了管理层通过变更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的违法行为。
(三)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1、扩大事务所的经营规模,提高事务所的服务质量
扩大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提高事务所的服务质量,使其不仅拥有更大的声誉利益和更小的寻找成本,还拥有因声誉利益带来的竞价优势。因此,上市公司不能以依靠更具实力事务所实现长远发展为由而更换大型事务所。
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事务所应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制度,更新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并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不断对其进行考察。此外,事务所还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业务心得,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使得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工作时,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等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秉持公正客观等职业道德要求.
(四)增强社会公众的监督
应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来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过程,一旦发现上市公司或事务所有弄虚作假的行为,社会公众应负担起举报并揭露违法行为的责任,使上市公司与事务所利用虚假财务信息欺瞒利益相关者的合谋行为无处可藏。(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曹曼.2015.真实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交通大学
[2]兰凤云,苏梦,葛书.2014.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现状浅析.会计之友
[3]赵保卿,温韶丹,黄译贤.2013.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谢盛纹,闫焕民.2012.随签字注册会计师流动而发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问题研究.会计研究
【公司综合事务部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公司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基本工作思路07-15
保险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08-01
机关事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07-05
公司安全事故综合预案10-07
xx公司综合应急预案07-23
保险公司综合内勤年度工作总结07-03
公司民工(聘用工)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07-16
综合事务岗位竞聘报告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