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2024-08-20

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精选6篇)

1.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篇一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在认知方面具有单侧化 特征。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的特征;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思维,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特征。左右脑功能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 基础,一切创造毫无例外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效应。但过去囿 于对人脑功能认识的偏差,中学教育长期受到“左脑优势”理论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只强调利用左脑功能、鼓励左脑活动的单一化倾向。教学过程 大多偏重于学生的语言和逻辑训练,使左脑承受“过度的教育”,同时忽视或轻视对右脑的非语言化训练,使右脑功能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从而 使学生的左右脑不能得到平衡、协调的训练,妨碍了中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这一现象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 1.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核心,但“片追”的结果使中学教育一是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单纯抓智育而轻视学

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课程不受重视,有着丰富形象思维内容的语文、历史等课程,往往变成了单一的语言分析课。从脑功能的开发利用来看,都局限于对学生语言信息的加工贮存和进行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训练,缺乏非语言材料的加工和进行表象思维、发散思维的教育训练,偏重于利用左脑功能,而忽视对右脑功能的利用,不利于脑功能的整体开发和协调发展。

2.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相当多教师的观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猫画虎”的模式,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注入式、满堂灌等。学生只要不断重复别人的思想就可考及格甚至考高分,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都没有得到正常的培养。这对学生脑功能的开发利用依然是“重左轻右”,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窒息人的智能,阻

碍创造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

3.“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 中学考核内容中知识性、概念性题多,应用性、发挥性题少,学生考试缺乏复杂认知成分的参与。考核方式全是笔答形式,缺乏甚至没有情景性、模拟

性、实践

性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其结果只能考学生的语言、记忆、逻辑思维能力,很少考学生的表象、直觉、发散思维能力,亦即“考左不考

右”。

4.“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普遍偏重于考分,分数高则是“尖子生”、“优等生”,分数低则为“差等生”。教师所喜欢的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左脑思维,能在语言和计算机方面获

得高分的学生;而那些倾向于右脑思维,对绘画、音乐、舞蹈、操作技术、小发明表现出兴趣,但考试分数低一些的学生,则常常被认为是“不务

正业”。

因此,这种评价标准只能导致“左脑思维者”受到表扬激励,而压制了“右脑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从上述分析来看,“重左轻右”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因而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也就成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如今,我们已进入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时代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而选择人类思维的生理特点和机制作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右脑功能的训练、开发和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左脑与右脑协调发展,追求左右脑的整合效应,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消除上述消极因素,加强对学生右

脑的教育训练呢

(1)教育思想现代化 应试教育是一种脱离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纯知识型、纯左脑型的教育,它严重阻碍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

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完整结合,是一种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全脑教育”。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中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内部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也是提高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

才的必由之路。

(2)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中学教育必须改变以往一味以课堂、课本、教师、分

数为中心的现象,从发展学生创造力这一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要努力探索能促进学生左右脑平衡、协调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①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形成探索认识、发现结论的能力和学习探索方法、训练创造思维。②设置问题情境,置学生于新旧知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个人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冲突的旋涡中,真正在信息结构上变学生客体为主体。③重视诱导,培养探索动机和兴趣;注意引导,指引探索发现方法和途径;适时疏导,解决发散思维中的疑难;适当辅导,提供参考信息和材料,并示范如何以变式、发散思维分析问题。④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分析教材,质疑问难,发现、提出问题,以培养创造性想像力和批判意识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把独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原则引进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笼中之鸟是不能高飞的。

(3)考试模式综合化 在考核内容方面,突破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的限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把基本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测验相结合,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测

验相结

合。命题形式广泛多样,既有知识性、分析性题目,又有应用性、直觉形象性图解型题目。试题应多从现实材料入手,注重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激发学生左右脑并用。考核形式不拘泥于笔答,可采用口试、模拟、实际操作等形式。同时还要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这种考评模式将对中学教育发挥正确导向功能,有利于提高

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4)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应该看到,有些“差生”往往操作能力较强、想像丰富、思维发散而灵活,倾向于通过探索来学习和表达自己的认识。相反,不少被认为是学习尖子的学生,缺少创造性,思想

贫乏,思

路狭窄,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重新确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标准,注意对“右脑型”学生的评价激励,宽容顽皮淘气,欣赏学生的一得之见与特长表现,保护“现象差生”,重视发掘这类差生的创造天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任何一种创造性表现,都应多给予赞赏和鼓励;对于学生创造结果的评价,不必苛求十全十美;对于暂时性的失败,要给以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多次尝试;对

于学生探索活动中的“出格”、“离题”、“出错”也应耐心、巧妙地引导,多肯定其大胆假设的勇气。学生的创造力是一朵娇嫩的花,赞扬使它怒放,批评则可能使它未开先凋。全新的评价激励会为学生

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内驱力。

2.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篇二

1 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需求

1.1 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主要内容

生猪健康养殖推广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将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在一定区域内生猪养殖场 (户) 间传播, 被养殖场 (户) 所接受、学习和应用, 并在养殖场 (户) 间进行持续扩散、演进, 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养殖场 (户) 全面应用的目标, 进而建设生猪健康养殖产业的过程。生猪健康养殖体系推广的实质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 从少数养殖主体 (养殖场或养殖户) 采用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到大多数主体采用, 实现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在区域生猪养殖主体之间的渗透与覆盖, 从而构建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过程。

生猪健康养殖体系推广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宏观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猪健康养殖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制定、完善、落实、实施, 对养殖技术、工程、设施设备等各种创新的研发支持, 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与应用等;中观层面的推广内容主要包括产业链整体组织模式的优化、产业链的价值创新与整体竞争优势培育、各种相关产品市场的建设与完善等;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知识的传授、生产技术的应用、经营观念的培养、标准体系的实施、设施设备的应用、科学规范猪舍的建造、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等。

1.2 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需求

1.2.1 为生猪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生猪健康养殖是遵循生猪生长规律和生物习性的养殖模式。依据生猪的成长需求, 合理设定养殖规模, 科学配置饲料, 提供有助于生猪成长的设施设备, 减少生猪应激行为, 保证生猪健康快乐成长。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实施, 可以有效解决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违禁药物和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药物残留问题, 从源头控制猪肉不安全的隐患, 保证优质生猪的生产。

1.2.2 转变生猪养殖业的增收方式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是生猪养殖理念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以缩短生长周期为途径, 减少生猪生长的资源投入, 以获得高额利润。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则以提高生猪品质为核心, 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认可, 从而保证更高的投资收益。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 有利于突破传统增收方式所有的局限, 通过生猪养殖整体价值的提升, 来促进养殖主体收益的稳定增加。

1.2.3 降低生猪养殖的环境污染

生猪健康养殖是依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合理配置饲料, 并借助生物菌有效促进饲料中蛋白质的转化和吸收, 减少生猪粪便的臭气。杜绝化学添加剂使用, 降低各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破坏。利用生物技术, 将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结合, 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提高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有效杜绝养殖所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 促进生猪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1.2.4 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环境变化和疫病扩散是造成生猪养殖业非正常波动的主要原因。生猪养殖业大起大落, 影响了养殖主体的正常收益回报, 增加了养殖主体的投机行为, 制约了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推广实施不仅提高了生猪抗病能力, 降低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而且促进了产业链投入品环节、饲养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均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 强化了生猪产业链内各环节之间的生产联系, 稳定了合作关系, 有利于抑制市场波动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

2 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障碍

2.1 市场体系对推广的影响

2.1.1 生猪市场非正常波动抑制主体投资预期

近些年,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且波动幅度较大, 呈现出非正常波动。生猪价格的超常波动, 无形中加大了养殖主体对投资收益的担忧, 加剧了养殖主体的风险规避倾向。养殖主体投资收益的预期降低, 抑制了投资需求。养殖主体投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这加大了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难度。

2.1.2 较小的优质猪肉需求规模难以保证主体收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下所生产的猪肉, 属于优质猪肉, 不仅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完全, 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只有对优质猪肉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规模, 且相对稳定时, 市场需求才可能转变成产业链的收益。当前, 受消费者支付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 我国优质猪肉的市场需求规模较小。市场需求的不足, 难以保证养殖主体获得稳定收益, 制约了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推广扩散。

2.2 政府管理存在的不足

2.2.1 对生猪健康养殖推广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多数地区, 生猪养殖业仍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部分地方政府仍仅强调扩大养殖规模, 而对转变养殖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仍不足。对养殖规模和养殖数量的片面追求, 导致地方政府难以从战略高度认识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意义与作用。地方政府对生猪健康养殖推广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制约了生猪健康养殖的快速发展。

2.2.2 针对生猪健康养殖的政策措施缺失

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是生猪养殖方式的彻底改变, 需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向作用。各级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政策扶持,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养殖主体对健康养殖的正确认识, 而且可以促进养殖主体积极进行投资。但是现阶段, 我国多数地方政府针对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政策、制度、措施明显不足, 这难以有效推动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快速推广。

2.3 养殖主体自身存在的障碍

2.3.1 养殖主体的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

接受生猪健康养殖, 需要养殖主体经历从认识到认可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长短与养殖主体的素质直接相关。现阶段, 我国各类生猪养殖主体由于所受教育培训不足, 专业素质与能力相对较低, 这制约了养殖户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尝试和采用。养殖主体在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 更难以满足实施生猪健康养殖的需求。养殖主体素质与能力的不足, 降低了其参与生猪健康养殖业发展的可能性。

2.3.2 养殖主体的风险规避意识强烈

现阶段, 我国多数生猪养殖主体由于物资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有限, 同时对市场信息的获得和把握不足, 在生产经营决策中, 通常表现出风险规避倾向。养殖主体的风险规避意识降低了其对各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期望, 制约了其对生猪健康养殖的尝试与采用。

2.4 生猪产业链存在的障碍

2.4.1 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平

生猪产业链中主导环节的控制力影响着各环节对产业链的依赖程度, 决定了产业链内的利益分配的公平程度。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链的主导环节通常为屠宰加工企业, 屠宰加工环节与饲料生产环节对养殖环节的双重挤压, 使养殖主体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生猪产业链内利益分配的不公平, 导致养殖主体积累不足, 制约养殖主体能力的提升, 也降低了养殖主体对新技术、新模式采用的意愿。

2.4.2 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生产经营协同困难

发展生猪健康养殖需要产业链内各环节均能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生产, 并相互协同。我国生猪产业链内各环节之间的经营观念和追求目标的差异化, 导致产业链关系不稳定。在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时, 产业链内各环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博弈, 难以从产业链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 保证生产经营上的协同。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行为失调, 不利于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实施。

2.5 农业推广体系的不适应

2.5.1 与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需求不匹配

现阶段,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指导为主, 主要承担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以及农业转发、农情收集, 以及农民培训、农民协会辅导等职能。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不仅涉及养殖技术, 更强调对养殖主体生产观念、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转变与提高, 具有公益和营利双重属性。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职能、运作模式与生猪健康推广的需求不匹配, 难以保障推广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2.5.2 对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的支撑不足

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内容丰富, 针对的接受主体属性不同, 面临的环境条件也较复杂, 对推广体系的支撑要求也较高。在现有农业推广体系中, 由于人员不足、素质较低、资金匮乏等原因, 导致推广体系“网破、人散”。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资源条件、组织体系、人员能力, 难以在提高农民素质、信息传递、巩固产业链内外主体关系等方面为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3 突破生猪健康养殖推广障碍的对策

3.1 构建基于产业链的生猪健康养殖推广模式

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内容的复杂性与目标的多元性, 决定了其所采用推广模式的特殊性。笔者结合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推广的实践, 借鉴国外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模式, 提出基于生猪产业链市场主体主导、政府辅助的生猪健康养殖推广模式。3.1.1推广主体的构成基于产业链的生猪健康养殖推广模式, 是市场主体推广与政府推广的有机结合。其中市场推广主体主要指产业链内的核心企业、养殖户合作组织、专业化的技术推广组织、科研院校等。市场推广主体的作用在于吸收民间资本与专业人才, 突破传统政府推广模式所面临的制度、资金、人员和机制等约束;强化产业链内各主体的自我组织性,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合作, 促进产业链主体的协同, 提高生猪养殖产业链整体能力和收益。政府推广主体指各级政府相关推广机构, 其主要作用为政策引导、激励扶持、技术培训、咨询辅导等无偿服务。通过政府机构的服务, 快速提高养殖主体的素质与能力,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有效协调养殖主体与技术、信息、金融等相关组织机构之间关系。市场推广主体与政府推广机构的有机结合, 为生猪健康养殖的快速推广提供了保障, 有利于推广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协同实现。

3.1.2 推广内容的划分

生猪健康养殖的推广扩散给养殖主体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也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据推广内容的经济外部性, 将这些内容分为以社会目标为主导的公益性推广内容和以经济目标为主导的营利性推广内容。其中社会目标主导的内容, 主要指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部分;以经济目标为主导的营利性推广内容, 主要指有助于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和各环节主体收益的部分。社会目标主导的公益性部分, 由“政府推广机构”负责;经济目标为主导的营利性部分, 由市场推广机构负责。通过政府推广机构和市场推广机构紧密合作, 来解决传统农业推广中的供需脱节问题, 促进信息流、物质流、技术流在生猪养殖产业链内的协调统一, 提升生猪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促进产业发展。

3.2 针对不同类型产业链采取不同的推广方法

3.2.1 一体化型产业链内基于资源禀赋特色的推广方法

一体化型生猪产业链, 通常以一体化企业 (集团) 形式运作, 融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及其制品销售等多环节于一个企业 (集团) 内。一体化型企业所需投资相对较高, 企业内价值链完整, 与产业链外主体之间的价值交互相对较少。一体化型产业链, 可以采用基于资源禀赋特色的一体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模式, 来推广实施生猪健康养殖。资源禀赋特色是指区域内所具有特色的生猪品种、特有的养殖环境、特有的饲料原料等资源。此类推广过程中, 政府推广侧重于市场信息的传递, 市场推广主体主要由产业链内的核心环节担任, 更强调经营理念、养殖技术的扩散, 促进环节协同。

3.2.2 战略联盟型产业链内基于农业园区的推广方法

战略联盟型生猪产业链是以共同目标追求为基础, 在相互关联的各企业之间形成战略型合作, 企业之间在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方面实现共享, 以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联盟型产业链内各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价值传递也相对较低。在战略联盟型生猪产业链内, 选择依托农业园区的模式发展生猪健康养殖业。以园区内的种猪繁育企业为核心, 将科研机构、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屠宰加工企业打造成战略联盟型生猪产业链。发挥农业园区资源要素聚集和多元化主体集中的优势, 为生猪生产的规模效应获得、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功能的延伸提供了支撑。依托农业园区的推广方式, 对政府推广机构的依赖程度较低, 政府主要在信息传递、标准贯彻、生产监控等方面发挥作用。园区内的核心组织, 则扮演市场推广机构的角色, 主要负责技术流程、物资信息、生产服务、管理理念、生产标准等内容在联盟内各主体之间的推行。

3.2.3 订单型产业链内基于标准化养殖小区的推广方法

订单型生猪产业链是以契约为联结, 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借助产业链整体收益的增加, 来实现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各自目标。订单型产业链中, 龙头企业期望获得稳定的、符合要求的生猪供应;养殖户则期望通过订单, 保障稳定的生猪销售, 保证较高的经济收益。在订单型产业链内, 可以采用依托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发展生猪健康养殖业。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 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生态型养殖小区。通过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的合作, 促进生猪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其中, 政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给予养殖户必要的政策扶持, 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 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关系等方面;龙头企业作为市场推广机构, 主要侧重于养殖技术和生产标准的传递、投入品供应、生猪的收购、生产与管理服务等。

3.3 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推广效果

3.3.1 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

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扶持、引导和监督职能, 以维护推广的有效运作。在推广中, 地方政府要结合地方区域的实际情况, 做好统一规划、组织协调, 对生猪健康养殖推广各类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规范职能, 协调好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大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 对符合标准的主体积极开展信贷服务支持, 解决各类主体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强化地方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 为推广主体与接受主体牵线搭桥, 帮助产业链各主体之间建立广泛联系。

3.3.2完善配套支撑服务体系

规范、完善的市场环境是保证生猪健康养殖有效推广的基础。以各级政府为主导, 积极引导各企业、科研院校、组织协会和农户来共同参与建设生猪生产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产业链内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体系的完善, 构建生猪健康养殖推广体系的硬件条件, 为推广体系的运作提供了良好平台支撑。构建主体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合作组织基金、政府政策资金等多元化的资金体系, 解决生猪健康养殖推广实施的资金问题。组建包括政府培训、龙头企业培训、科研机构培训等多元化的人员培训体系, 为生猪健康养殖推广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3.3 强化市场推广组织的作用

各级政府制定专项政策措施, 引导和扶持多元化市场推广组织体系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建设推广中心、技术咨询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专业化的生猪健康养殖推广组织;培育提升科研机构、养殖大户、经纪人等主体的推广服务功能;鼓励产业链内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建设专业的健康养殖推广部门。通过多元化市场推广组织体系的建设, 促进健康养殖产业内的全方位的推广扩散。

3.3.4 构建产业链的信用体系

以各级政府为主导, 建设基于产业链的信用监管体系和奖惩体系。打造产业链内的信用通道, 将生猪产业链内的企业、行业组织、养殖农户、科研院校、金融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等组织、个体纳入到本地区的信用体系, 将产业链内各主体的动态信息转化为信用评价结果, 形成信用等级。将各主体的信用结果与政策扶持、税收、融资等奖惩挂接, 促进产业链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 为健康养殖的推广提供支撑。

4 结语

3.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语篇理解 听力障碍 对策

一、引言

听力技能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它是交际的基础,能帮听者获取信息,而且还能创造语言环境,提供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者培养口语能力以及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部分比重占到了35%,从2016年6月起该考试听力题型发生了调整,取消短对话和复合式听写,各新增3篇短篇新闻和3篇讲座/讲话,再加上保留原有的3篇短文听力理解,我们发现语篇听力理解成为大学英语听力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听力教学中,语篇听力理解是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语篇听力理解水平以及有何解决办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英语语篇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

1.研究设计。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学院的大一2015级两个职教本科实验班共9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方法,通过3次听力任务来检测学生的听力情况,每次听力测试由3篇短文和10个问题组成,均按四六级考试要求只播放一次,在每次任务完成后立即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计涉及语言基础、记忆能力、背景知识、语篇知识、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内容。每题均用Likert五级量表描述学生的赞同程度,用1-5表示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的5个等级。研究分析依据两部分实验数据:受试学生的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的形式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语言基础。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反映语音、词汇、句子、语法、语速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的听力水平(平均值在3.72),例如bill与beer分不清楚,识别不出Hadnt-you better tell-him yourself?中的同化和弱化现象,造成听力困难。另一个原因词汇量不够,并且对于知道但又不常用的词汇如destructive,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反应不过来。听懂句意是语篇理解的根本,但对于复杂句或长句如“A high divorce rate and a declining remarriage rate are sending economically pressed and emotionally battered survivors back to parental shelters”学生只能抓住几个单词,并且容易走神。

(2)记忆能力。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英语听力与短时记忆能力有关。62%学生表示很难将一个较长的完整句子复述出来,即使学过速记技巧(缩写、数字、符号等),但因为觉得速记会影响后面的听力,实际训练中并不经常运用,但是听完后又发现听到的信息会迅速忘掉。其次,较长的短文语篇会加大记忆和理解的难度,听者更容易走神,因为听力过程中信息只是单向传播、缺少互动、缺乏视觉图像的补充。

(3)背景知识。测试的9篇短文理解话题涉及科技、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话题,68%学生反映有关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健康、学校生活、社会热点之类的听力内容较容易理解,而金融经济、西方国家历史、人物等题材较为陌生的内容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当材料涉及语言的文化内容时,背景知识方面的欠缺便成为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

(4)语篇分析。73%学生反映在听力中他们比较关注的是音素、词汇、语法、句子,根据这些来辨认和理解语篇材料,就是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但是发现听懂词句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整段语料。只有12%学生从篇章层次来引导理解。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语篇分析知识知之甚少,通贯全篇的能力较弱,没有注意到语篇的功能、结构模式、信息组织、以及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与逻辑的连贯。

(5)情感因素。70%学生表示对听力有畏难情绪,在听力过程中感觉到紧张焦虑,对听力效果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平时听力训练较少,花在听力训练上的时间只占英语学习时间的16.7%,而听力又常以课堂测试形式出现,一旦发挥不好失败了,学生就很容易对英语听力产生负面的排斥情绪。

三、克服障碍的对策

1.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听力的基本功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语感等,它们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准确接收和处理听力信息的关键。让学生多接触和练习正确发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另外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学生在连读、爆破、重音、弱读、英美音特征等方面需要加强训练,并且打好语言基本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自信心。

2.利用语篇特点提高理解。“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学生常用的听力模式,它是指听者从音、词、句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有助于听者抓住细节内容,但这种理解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片面、肤浅。要提高短文语篇的听力效果,学生还需要结合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即“自上而下”的听力模式。听者要有语篇意识,不要纠结于个别没有听到的细节,对短文要有整体把握,关注语篇的结构、字词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不同体裁的文章组织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议论文开头往往是指出问题,表明观点,再加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词句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连接词体现出来,如因果(so, as a result)、转折(but, however)、列举(first, next, then)。这样听力就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变成了积极主动的交流过程。

3.扩大知识面,熟悉文化背景。根据图式理论,图式是指听者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背景、生活常识等,而听力理解过程就是听者利用已有图式对新察觉的信息进行引导、思维、组合的过程。是否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网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听者对新输入信息的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仅要训练语言基本功,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选择题材广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材料,尽可能让学生了解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相关已有知识,根据选择项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推断和理解。

4.培养英语思维。跟不上说话者语速或者还在思考上一句话就错过了下一句,其实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听者没有用英语去思维。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总是用汉语去翻译每个单词和句子,在有限的几秒钟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判断,确实很难跟上,培养用英语去思考和理解,能有效提高听力速度。

5.加强短期记忆力训练。听得懂却记不住导致不少学生在听力测试上丢失,加强记忆是关键。首先通过审题找出选项中两或三个词概括的关键信息,预测要听的内容和需要抓住的重要信息,减少非重要信息的干扰。其次,梳理文章结构关系,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思维处理,减少碎片化思维,这样能加强记忆,比如按时间顺序、分类、举例、因果关系等逻辑整理信息。然后,提高快速听写的能力,听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合理的笔记,经过长期的练习就能熟练掌握和使用速记方法。

6.克服焦虑情绪。每次听力测试学生都如临大敌,精神紧张,产生焦虑,部分原因是因为平时听的太少,导致信心不足,出现听力自卑心理。在训练听力时,要把课堂精听和课后泛听结合起来,精听就是要把材料听懂、听透,泛听就是听各种不同说话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声音材料。通过多听多练,提高听力的质和量,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能得到大大提升,焦虑情绪也能适当得到缓解。

四、结语

学生英语语篇听力理解的障碍有语言知识因素和非语言知识因素,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障碍,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玲.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徐锦芬,李斑斑.大学生英语听力风格及其对短文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

[3]康立新.课堂环境下基于任务支持的语篇听力理解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1.

4.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篇四

2011年*****组织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聚团结之力,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的主基调,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积极为“威宁试点”提速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围绕上述2011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提升2011年全县组织工作满意度。

一、抓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个核心,在配强班子、选好干部上下功夫

一是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牢固树立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三重”用人导向,着力提高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支持干事、鼓励创业的良好风气,教育惩处和坚决不用那些不干事、吹吹拍拍、跑官要官的人。

二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采取“平级竞职”、“公开选拔”、“公推竞选”、“两公开、四差额”(即“公开选任职位、公开选任信息”,“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提名、差额票决”)和“多轮推荐”等方式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着力选配能为群众 1

说话、办事的领头人。

三是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用权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促使他们依法用权、公正用权。

四是增强领导班子发展合力。把推进发展、提速发展作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共同基础和目标要求,用发展统一班子,用事业凝聚班子,切实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五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换届工作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把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同乡镇换届工作统筹考虑,为换届储备一批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抓住激发活力这个重点,在强化激励保障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完善完善乡镇党政正职岗位津贴补助和其他班子成员综合绩效考核津贴制度

二是探索、并建立乡镇机关普通干部绩效考核津贴制度。三是建立、并完善中心工作奖优罚劣长效机制,根据价段目标任务推进或完成情况,大力倡导奖优罚劣,严格奖罚分明,拉大奖惩距差。

四是建立和完善推荐优秀干部定期挂职培养锻炼长效机制,不断充实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

五是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满10年,且目前仍在乡镇工作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经考察批准可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

六是建立党员干部谈心室,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走访、慰问制度。

七是完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并切实增加检查的项目和人员范围,对病情严重的基层干部在精神上给予宽慰、经济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

八是大力改善镇、村干部生活和工作条件。

三、抓住两年提速这个目标,在提高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中心组学习督查制度,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落实。

二是优化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空间,着力强化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加强实践锻炼。

三是采取挂职锻炼、内部轮岗、交流任职、跟班学习等途径,加强乡镇干部实践锻炼。

四是组织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对乡镇干部实施全员培训。

五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采取集中讲、分散讲、巡回讲、现场讲等形式,充分利用重要会议、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人员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讲党课活动。

六是加强引才进才平台建设。营造“重才惜才”良好氛围,建立有效沟通交流的人才渠道,健全“爱才助才”服务体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使用人才的“亲才留才”人文环境。

四、用好实绩考核这个抓手,在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

一是科学设置指标。对不同的乡镇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剥离不该由乡镇政府包揽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使乡镇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办实事上。

二是加强考核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核体系;

强化乡镇党建办职能,加强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考核管理,严格兑现“双挂钩”,形成了以考核促干事、以考核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促进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和“正党风、清政风、淳民风、浓学风、转作风、优行风”“六风”建设,掀起“责任风暴”,强化责任落实,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和查处。

四是培育执行文化。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不断丰富执行文化内涵和载体,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执行文化氛围。

五、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在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加大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添置和优化先进办公设备。

二是使用短信回复、网站开通民调模块、热线电话等信息化手段,收集民意,配合做好组工满意度调查工作。

三是借助“威宁党建先锋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县的党建动态,加大组织工作宣传力度。

四是加强各类信息库建设,使各类信息库信息更准确,使用更快捷、更方便。强化干部测评系统、选举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建立干部在线培训系统,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业务水平。六是通过党建论坛、网站留言等方式广纳民意、进言献策。七是充分运用数据库、干部测评系统为换届准确提拱各类人员表册和设计、统计各类测评表、选票;利用移动MAS系统和会

议信息查询系统为参会人员及时提供各类会议文件和会务信息。

八是通过内外网网站、网络版威宁报党建版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指导。

九是开通电话、短信、网站等全方位的监督举报途径,强化监督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六、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成长、激励和退出机制,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二是建立村“两委”廉政激励金制度,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离职离任时,在任职期间评议合格、工作称职,且经离任审计未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经乡镇认定,可申请提取廉政激励金。

三是积极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制度。

五是建立健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按县财政承担12%、村干部个人承担8%的缴费比例为符合条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全部办理养老保险。

六是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设立村干部扶助基金,对有特殊困难的村干部酌情给予扶助。

七是鼓励村支部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自学、函授等学历教育,对在任期内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者,凭毕业证由县

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获得大专学历者每人奖励1000元,获得本科以上学历者,每人奖励2000元。

七、抓住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这个关键,在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提升能力,以更强的本领让群众信得过。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组工干部经常性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学习培训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方式,强化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提升组工干部政策运用、知人善任、创新创优等能力。

二是坚持从严治部,以更好的形象让群众信得过。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要求,落实经常性交心谈心、民主评议、考核等各项制度规定,使组工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树立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改革创新、创先争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形象。

5.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篇五

1 IT环境下财务审计特点

1.1 企业跨时空审计成为可能

信息的高度集成,使企业的数据达到了数出一门,信息共享。在这种环境下,借助网络、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从企业网的中心数据库读取审计所需的大量原始数据和其他各种证据,突破传统审计在空间上的限制,使得远程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当前审计与以前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成为可能。这样的变化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综合调用管理机构内外的资源完成审计项目,将原本复杂繁重的审计任务改变成简单、快捷的审计作业。

1.2 准确性较高

借助计算机系统高速准确的特点及相关审计软件的专业优势,可以改变传统手工环境下的信息收集、处理方式,实现对企业数据库内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追踪、抽样、比较、统计等处理,从而为其准确高效的完成审计报告提供巨大帮助。

1.3 审计的隐秘性较好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由于网络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可以在审计机构接受委托或授权后直接进入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这样,被审计人员来不及也不可能对其舞弊行为加以修饰以应付审计检查,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减少了审计工作的阻力,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这种审计的隐秘性使得突击审计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

1.4 审计报告时效性强

传统的审计报告一般是在被审计单位编制完会计报表后,由CPA经过外勤工作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得出审计结论后编制完成的。从企业会计报表报送到审计报告完稿,往往间隔很长。IT环境下财务审计,一旦企业的经济业务产生,会计记录和凭证产生,审计就可以利用实时跟踪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公允性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从而克服以往审计滞后性的缺陷,使审计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审计,加快了审计报告速度,为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使审计报告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2 IT环境下财务审计面临的主要障碍

2.1 财务审计风险难以控制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ERP系统的大规模实施,企业的数据越来越集中,容易引发新的风险。比如系统中许多不相容职责相对集中,加大了舞弊的风险;可能导致机密的数据被不法分子拷贝,甚至被非法分子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传输和存储故障或软件的不完善,有使数据出现异常错误的可能性等等。上述因素都可能使得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增大。

2.2 财务审计的实时性难以解决

IT环境下,审计有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网络系统是持续运行的,所以停下来接受大规模的测试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任务应与系统的运行同时进行。但目前我国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在设计或购买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的难度。而审计接口的不统一主要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纷繁复杂,采用的数据库系统种类繁多,开发面向不同对象信息系统的审计接口成为一个十分繁重的任务,审计单位还不能独立开发出一个内嵌的审计模块来进行审计的实时跟踪。

2.3 审计难度增大

审计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收集、鉴定和综合运用审计证据的过程,而审计人员正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经济业务和收集审计证据的。在传统的业务活动中,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办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IT环境中,缺乏交易轨迹如销售环节发货过帐,虚拟销售发票的生成,虚拟销售发票的过帐都是由程序自动完成,传统的凭证、帐簿没有了,纸质的文字记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有电子数据处理信息的硬盘、U盘等,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计算机可读的,肉眼可见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消失了,这无形中增大了审计的难度。

2.4 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都不完善

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但从我国审计软件发展的现状来看,审计软件的市场还不够完善,审计软件基本上还没有适应IT环境下的财务审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审计软件的开发模型不像财务软件那样清晰,使得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大于财务软件,软件开发商热衷于通用性高、维护成本低的财务软件,而不轻易涉足审计软件,造成审计软件开发发展缓慢。同时,审计人员对当前已开发出的审计软件的使用认识不够,错误的认为审计软件能完成所有的审计工作,忽略了自己专业的判断,有依赖心理,不能做审计软件的主人。

2.5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新要求

传统审计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等重要的审计工作,必须由有丰富的经验财会知识的审计人员完成,而这些工作在网络化条件下将失去意义,因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只是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库,甚至是同一个数据表的数据按不同方式的输出,这些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首先决定于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因此,IT环境下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的更新和扩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审计人员常常因为IT环境下审计线索的改变等感到不适,常常因为不懂得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的特点、风险及其应用的安全控制而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控制。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IT环境下审计数据采集技术

3.1.1 利用网络管理系统的自身功能进行审计数据采集

电算化系统中,帐务处理是实时进行的。对重要业务的处理、关键的处理程序、业务人员的上机操作记录等数据的动态采集尤为重要。而网络化系统一般本身都提供了一定的实时审计和审计线索保存功能,一旦发现非法的或有超越网络授权的操作行为,就会记录入侵者的登录用户名、IP地址、登录日期、时间等信息,监视并记录下了整个非法的操作过程。同时寻找到非法用户曾经潜入系统内部的痕迹,审计人员可以实时检查系统存放这些信息的审计踪迹表,充分利用这些线索,查看相应的这些管理文件,收集相关的审计信息。

3.1.2 利用系统软件本身提供的管理功能进行审计数据采集

IT环境下,保存完整的审计轨迹,能提高会计师检验业务的正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电子数据交换业务中,原始凭证的缺失会破坏审计轨迹,如何恢复审计轨迹是关键。商品化系统软件本身也对各个业务系统的访问情况如对每个用户登陆时间、用户名、所在的工作站、登陆的账套、访问的会计年度、使用的模块、执行的功能、退出的时间,是否正常退出等做实时的监控和记录。这些信息存放在系统的操作日志文件中,处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一条相应的记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该上机操作日志,掌握每个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情况,及时发现非法用户和不正常的操作所留下的操作痕迹。

3.1.3 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数据采集

审计软件是以审计作业为主的审计工具,针对财务审计而言,它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程序自动检测财务软件的运行,遇到错误或模糊之处自动提示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软件采集审计对象的信息,因而可以大大简化审计信息的采集过程,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将审计软件的接口、嵌入程序等与财务软件达到一致,整个社会的会计、审计工作就会相互协调,形成更好的审计环境。

3.1.4 安装审计黑匣子

审计黑匣子指审计人员通过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中安置具有记录功能的程序模块,从而对被审计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动态地、实时地采集,以获得相关审计证据。审计黑匣子除了为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提供支持之外,还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薄弱环节,以便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包含改进意见的管理建议书。

3.2 与内部审计良好结合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实现内审的服务职能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如利用ERP信息系统可直接产生审计所需要的分析数据,然后从分析数据中找出漏洞或薄弱环节所在,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根问源,最后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改善办法,并以此来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外部审计通过与内部审计的有效结合可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3.3 提高审计的实时审计技术

IT环境下,财务审计需要经常性和实时监督,保证审计任务与系统运行同时进行。在已经建立好统一的审计软件的接口前提下,关键是要保持嵌入的审计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CPA不能看保持嵌入的审计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到这些审计程序自动生成的数据。这就需要设计一个程序块嵌入被审计单位的系统中,内嵌的审计模块能够对交易处理流程实行不间断的监控与分析,这在一个交易量巨大的实时性系统中特别有效,因为这种系统对交易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有效性有较高的要求。内嵌审计模块经常用于审计那些具有高风险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当有些交易文档会消失或改变而无法用来事后分析的情况。这些模块能使审计人员在任何时候采集样本,并且是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意见。

3.4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审计人员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特别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没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知识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进行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的特点、风险及其应有的安全控制而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控制;会因为不懂得信息系统及其开发而无法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开发进行审计;会因为不懂得计算机和Internet的使用而无法利用计算机审计。为了在IT环境下能更好地执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任务,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Internet和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现代知识技能。

摘要:本文在论述了IT环境下财务审计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IT环境下财务审计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财务审计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IT,财务审计,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婉玲.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辅助技术[J].财务月刊,2006,(1).

[2]王悦.浅谈审计管理创新[J].审计研究,2004(,5).

[3]刘剑民,周咏梅.网络审计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财会通讯,2005(,5).

[4]姜玉泉.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J].中国审计,2002(,8).

6.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用户的满意度 篇六

那么, 我们说, 提高档案用户的满意度, 首先应抓好档案机构管理的道德文化建设和人本文化建设。一是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可以认为是一切约束档案机构管理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制度的总和。它包括政策性道德, 即档案机构管理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包括市场性道德, 即指按照信息服务市场竞争规则和竞争秩序, 以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包括公益性道德, 即不破坏公共环境, 不违背社会公序规则;包括自我性道德, 即指工作人员的自身思想、品质不违背职业道德和公民规范。在道德文化的约束下, 我们才能使档案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 进而不断提高档案用户的满意度。二是人本文化建设。人本文化建设就是说, 要把人本文化建设融入到档案机构管理工作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 激励人、凝聚人, 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此我们应该是从“打铁需得自身硬”的角度出发, 加强档案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 建立初具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以形成档案机构管理工作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 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 为下步提高档案用户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其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 重新思考并再造作业流程, 选择目标集聚战略,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从中, 把档案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主体与档案利用的客体的根本利益作为提高档案用户满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用户为中心, 要求我们对档案机构管理工作者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为达到这一目标, 要求我们在管理中, 体现出相信人、理解人、了解人, 体现出爱心、关心、耐心, 形成档案机构管理内部互相信赖、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形成档案机构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用户为中心, 要求我们在实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 在对档案利用者的人性关怀中, 以及在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过程中, 改变过去的冷漠的服务态度, 改变过去的坐等用户上门有求于你的陈旧服务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档案机构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注重于人文关怀, 处处在体现出以人为中心。那么, 如何去做才算作是以人为中心呢?笔者觉得一是在服务内容上, 应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 开展好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工作;二是在服务方式上, 兼顾不同群体用户的需要而提供服务, 并营造好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 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用户的需要;让广大群众、档案利用用户感受到以人为本所带来的温暖。关于这一点, 在有关资料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此事能够成为上述观点的有力论据:说是有一天该档案机构管理工作部门迎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老人双手捧着一面锦旗, 锦旗上绣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字样。老人声泪俱下地对档案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原来, 这位老人在去年代老伴办理退休手续时, 由于档案中的一份招工表的两个印章颜色不同, 其真假难以辨别, 于是被工作人员告诉说是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为这事, 这位老人多次到相关部门去询问, 都被告知没有办法。就在这一天, 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该档案机构管理工作部门, 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其工作人员按照老人的招工时间, 帮助老人反复地进行了查找, 可是翻遍了当年的所有档案, 也没有找到这一招工手续。这使老人彻底地失望了, 于是老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就在老人不想活下去的时候, 传来了好消息—老伴的招工档案找一以了!原来, 就在老人大失所望之时,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 再一次地于档案卷宗往前进行查找。一页一页地、一本一本地, 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招工档案终于被工作人员找到了。

上一篇:在市政协一届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烟草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