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2024-08-06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精选14篇)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一

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从2013年7月15号开始我参加了历时6天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在这次优秀过程中,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3、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6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6天学习,培训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运用、完善和发展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我坚信短暂的六天时间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二

一、在培训教程开发方面,采用三维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搭建面向全国的分布式网络培训平台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即教材不再仅仅包含印刷材料,还包含配套光盘和分布式网络培训平台。其中印刷材料大约20万字,近200页,不仅是师生开展培训活动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体系的主要书籍。配套光盘分为两种:第一,包含若干个学科资源的综合性光盘,随书发行,包含案例(有文字、课堂实录、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用于不同教学需要)、活动模板、阅读资料、评价参考量表。第二,分学科的案例光盘,目前已经出版了1 4张光盘(这套光盘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电子出版社,名称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资料及素材选编》),涉及中小学1 4个学科,这些光盘将随着培训的开展分发到各个培训点。分学科案例光盘的内容包括综合课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所选课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分布式网络培训平台由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门户网站(www.chinaeta.com)和各个培训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chinaETA)构成,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服务,以保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顺利开展。这套网络培训系统既支持培训期间的教与学,也支持培训后教师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培训平台包含配套光盘中所有的资料、案例,还将有更多的阅读资料、案例和历届学员的学习成果。目前,《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高教版)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使用,得到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是三维立体化培训教程在我国大规模教师培训中首次应用。

二、在培训实施方面,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体现混合式学习理论的3C培训模式

培训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类教学过程。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教”要通过“学”发生作用。因此,我们要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首先要建立教师的学习模型,再依据教师的学习过程安排教学事件,并创设各种环境,最终形成所需的培训模式。

结合前人对学习过程相关理论的阐述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曹晓明在2006年提出一线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过程包括唤醒经验、感知学习、应用体验、分享交流、反思提高等五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环节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称为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简称ETLC模型,同时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3 C培训模式(图1)。

如图1所示,培训模式由学习圈、活动圈、环境圈三部分组成,称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3C培训模式”(简称3C培训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提高将教育技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环境应该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支持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3C培训模式中,物理学习环境基本是静态的,构成了培训环境的物理基础。技术支撑环境是活动圈中很多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对组织培训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此次开展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所采用的技术支撑环境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chinaETA),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全面支持3C培训模式“活动圈”中的各项活动。

三、在培训评价方面,构建基于学习过程分析的过程性评价模式,监控和保障培训质量

过程性评价以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可以充分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其个体差异,最大化促进教师的发展。过程性评价还有快速反馈、形成过程性档案袋、形成下一步计划等特点,这些对于保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个人成长资料、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和培训过程紧密相关的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果(过程性评价的分数)已经成为影响教师最终能否获取资格证的重要因素。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如何保证过程性评价数据的效度和信度,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人情分和弄虚作假的情况,成为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从评价主体来看,过程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评等多个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的分数一般主要由教师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给出,实际上也是一种主观分数,这就给过程性评价分数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如果要保证这些分数的有效性,除了对评分规则做限定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数据验证机制。其具体思路就是将学习过程分析中获取的学习者学习过程数据同最终的分数建立校验机制。当校验通过时,说明评价分数是有效的,否则评分就是无效的。研究表明,基于学习过程分析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在培训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强制各培训机构认真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对学员学习过程进行诊断、反馈,促进学员进一步学习,能够基本保证参与学员、参与培训过程的真实性。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兴未艾。通过吸收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培训理论,借鉴采纳信息技术支持的各类教学支撑平台和评价平台的体系结构,最终构建起了三维立体化培训教材模式、3C培训模式以及基于学习过程分析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形成了一个以“一个真实任务驱动为主线”、“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强调活动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为特征的培训方法体系,并在培训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时代在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但会始终本着追求卓越、追求培训过程最优化的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优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体系,完善技术支撑环境,为教师全员培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2]何克抗,刘雍潜.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志波,何克抗.建设三维立体化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1):15-17.

[4]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曹晓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支撑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

[6]张生,韩骏,王丽娜,齐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的评价方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 (4):5-8.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三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近10年多间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主题的96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能力现状、培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基于TPACK框架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TPACK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9-04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在教学应用中仍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相对不足,未能将技术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等问题。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能力,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培训的实施等方面问题受到了较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本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回顾,以期能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适当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提出的对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角色的一种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在国际上,也有国家将教育技术能力称作信息技术能力或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 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教师专业能力”为主题词,检索从2004年到 2014 年6月之间的核心期刊或 CSSCI 来源期刊,经过筛选最终得到 96条文献记录,并利用Note Express3.0和Excel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期刊数量年度分布

在2004年由教育部推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到2010年由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发布《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后,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同时关于TPACK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文献数量从2010年到2013年也快速增长。从文献的数量分析来看,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政策性强自主性差,教师培训的工作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今后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可持继开展下去是我们急需研究问题。

2.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

利用Note Express的题录统计功能对文献中频次在5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到如图 2 所示的主题词列表。从图2可看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出现频次最高,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高等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前期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TPACK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很少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

3.文献作者分析

根据发表文献的频次、下载频次及引用频次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代表作者有何克抗、沈书生、祝智庭、张一春、马宁、罗永平等人。他们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与建设、国外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理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等多个角度对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行研究。

4.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这 96 条文献记录进行筛选,选取文章数量发表在前7名的期刊,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相关主题的研究仍以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为主。对这 96 条期刊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分类发现,作者所在单位主要为师范院校、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机构工作人员。从作者单位分析来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大多由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来实施,这些作者分析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和对策。师范院校发挥在教育技术学科的优势,更多的参与了教育技术标准或指南的研制,并对国外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或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解读,为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二、结果述评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在标准研究方面,许多国家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通过文献分析可看出,国外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标准》(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ICT—CFT》),该标准包括技术素养、知识深化与知识创造三种教学方式,及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学法、课程与评估、组织与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师专业学习六大教育热点领域,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4]。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8年推出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T 2008),并将该标准作为教师培训考核认定的依据,该标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教师的示范表率与领导能力、数字化环境的创建等。新加坡于1997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规划第一期(1997-2002)”简称MP1,并于2002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第二期MP2(2003-2008)和第三期MP3(2009-2014),其中第一期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第二期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第三期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促进学生IT能力[5]。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推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高校教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特点,而且在教学内容、对象和方式上都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因此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由高教司指导,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于2000年推出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并委托该委员会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有关培训标准和政策,如2005年江苏省推出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广东省制定颁布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等。 2010年9月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推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简称NETG.THE),该标准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相关的能力标准,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并经过多次的调研修改和意见征询,适用于高校全体教师,旨在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6]。

在实施方面,美国的 NETS.T 标准依托“培养明日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简称PT3)教师培训项目,日本则依托 IT 改革策略下的“教师使用 ICT 实际情况”新项目,英国则依托 ICT 国家计划中的基金培训项目。我国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NETG·THE指南,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各国政府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很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部门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国都比较注重应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培训,如法国的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开展有关教师培训的远程服务,为教师教学和学习提供各种在线的学习环境和渠道[7]。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6月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随后55个省级分中心相继成立,来开展高校教师的网络培训工作,网络培训从不同角度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可[8]。

比较而言, 美国NETS-T2008标准要求教师要“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的《ICT—CFT》标准,明确教师的作用是模拟各种真实的学习过程,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应用认知技能,并协助学生加以掌握;新加坡的MP3计划侧重教师IT能力促进学生IT学习能力发展。我国的相关标准颁布已有多年,但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推出新的版本。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体系,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建立了职前到职后的培训体系[9],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重视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注重校本培训。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从文献综合分析来看,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相关的研究不少。综合这些研究者的调查来分析,在态度和意识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对教育技术和重要性有认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作用不大[9];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却认识不够。高校教师培训大多处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初级培训阶段,缺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等知识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理论与方法[10];在教学应用方面,高校教师经过培训对教育技术的作用及概念有所认识,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也很认可,但在实际教学时仍然以讲授式为主;在科研创新方面,高校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协助开展科研,如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等,但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处于简单使用状态。

3.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从文献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二是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本质与内涵认识不足,教育技术培训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层面,不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理念理论方面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11];三是在培训模式上仍以集中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的多元学习需求;四是培训实施后,效果评价与后期管理缺失,较少关注教师将标准充分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指导,能力建设始于培训、止于培训,未能将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五是学习资源不足,培训课程资源是培训实施的重要保障和途径[12]。

在培训策略方面,①完善培训标准、管理和保障体系。培训标准要与时俱进,随着发展来修订和完善;高校应该兼顾科研和教学,必要时应用行政政策干预,如将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的条件之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案例和精品课程评审大赛等方式,并结合培训切实推动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提高。②要激发高校教师成长的动力,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和终身化[7]。③要选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内容要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的层面,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面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④积极建设网上培训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训实施的基础和保证,有效应用现有开放的培训资源,包括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中有许多课程都可应用到教师培训之中,对国外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译及技术应用的本地化,这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12]。⑤改革培训形式,健全培训组织。根据高校教师特点,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培训。同时,高校教师培训应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建教师学习社区,形成实践共同体[13]。

三、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时代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并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须具有信息技术与工具支持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要达到有效技术整合,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学科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关联的,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TPACK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各个国家能力标准版本的演变来看,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基本都指向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从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看,培训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培训模式。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出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基于MOOCs的教师培训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培训平台、师资和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2012-03-30.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0-21.

[3]朱书慧.2002-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研究回顾[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4-7.

[4]马宁,崔京菁.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57-64.

[5]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6.

[6]马宁.《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7]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8]王欣瑜.我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模式之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6).

[9]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吴方,杜学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96-99.

[11]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139-143.

[12]赵俊,闫寒冰,祝智庭.让标准照进现实——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相关标准实施的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51-59.

[13]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6.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四

本次培训很实用,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八个模块终于学完了,虽然这里很少有专门的名词解释,也没有硬性的思维灌输,甚至练习也没有参考答案,但却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分析中、在一项项愉悦的活动中、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使我逐渐领会明白了需要我们去掌握了解的东西。这次培训、我们的老师就是把需要掌握利用的教育技术能力整合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中,展示出了高超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教学的设计、资源的获取和加工整理、教案的编写、电子讲稿的制作、教学实施计划的设计及评价量规的制定等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每个环节在这里都进行了精心讲解。我心中似乎也出现了一条比较清晰的主线。这一堂堂讲课虽然听起来还略显生涩,但已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五

罗中山(2013/3/12)

这次教育技术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一个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知识,得到的很好的提高和锻炼,对我的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现将这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教育思想有了更大的解放。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育技术不再是一种书面存在的概念,而是当前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教育技术不再是公开课、教研课的技术点缀,而应在常规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教育技术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完善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

二、我学会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各种教案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主要要素之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科学、恰当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审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合,结合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并创造性的设计教案、利用资源制作课件,支持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能够较好地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杜绝作媒体秀,偏离教学目标,让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

6.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六

这次培训学习,本校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是在信息技术操作上,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安排 组织有序

1、精心安排此次培训在暑假期间,既保证教育教学不受影响,又保证每一个教师都不漏掉培训学习。

2、反复补差参加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微机操作基础教差,特别是对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上网等操作不很熟悉。为此,指导教师对我进行了专门的反复的辅导,直至这部分教师操作熟练为止。

三、教师认真学习刻苦

1、提前预习为了在培训中能更好的理解讲课教师的内容,刚开始时,发觉自己跟不上进度,不是很懂听课的内容,而对上课的有些内容则明显比较熟悉。通过与其他教师交谈与查看笔记,教师提前预习等的努力,上课时轻松多了。预习,成了我听课前的必须项目。有了预习,也使培训听课时,心里有底了。

2、听课认真不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微机知识,我都专心听讲,既在书上勾画,也还要在笔记本认真记录。

3、积极发言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微机学习,该讨论发言时,本人踊跃参与,发言积极。

5、课后探索在整个培训期间,无能在家里、在办公室还是在路上,谈论的中心就是教育技术。这些话题涵盖书上的内容,讲课教师讲授的内容,辅助资料上的内容,自己在网上搜索的内容等。这些内容有的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出这次对初级人员的要求。

6、作业仔细我除了登陆完成要求的作业之外,还把书上的全部作业都做了。对无标准的答案,教师们经常展开争论,各抒己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7、废寝忘食 由于基础较差,对word 比较生疏,对excel较为陌生,对PowerPoint只了解一点,因此对于这次全方位的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感到压力很大,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时间已不多。因此,除上课的时间外,一门心思研究培训内容。由于白天要上课,只好晚上学习,直到到深夜还在学习,特别考试前在网上做模拟题时,上午在机房上机后,下午、晚上还在家里做。不少教师从下午开始,做了所在学科之外,还做其他学科的练习。并针对出错的地方反复练习,直至满意为止。

8、成果永存为了这次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为了真正使自己在理论和微机操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为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我除了保存有《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教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备考指

南》,培训时所做的笔记,讲课教师的课件,还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打印的,有的是手抄的。

四、务实培训 成效显著

7.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七

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教师仅仅是恪尽职守、传道授业已经不够了, 时代呼唤着具有更多的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人格健全、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型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是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明确教育技术能力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2007年1月, 广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 2007年6月, 正式启动了试验区的建设。试验区的其个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通过实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深入研究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促进, 是非常必要的, 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本次调查对广州市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类型的109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能力的现状调查, 有效调查问卷为98份, 其中, 学历达到专科的教师为15人, 达到本科的教师为78人, 达到硕士以上的教师为5人, 分别占总人数的15.3%、79.6%和5.1%。

(一) 能力水平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总体水平大约为中等发展程度, 各子能力的发展情况程度各异, 由低到高排列为:教学环境的设计 (M=2.80, Std=1.099) 、教学策略设计 (M=3.12, Std=1.049) 、教学评价设计 (M=3.15, Std=1.078)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M=3.17, Std=1.029) 、学习者特征分析 (M=3.24, Std=1.006) 、学习目标设计 (M=3.28, Std=1.147) 、学习内容分析 (M=3.53, Std=0.997) 、学习需要分析 (M=3.83, Std=0.800) 。

(二) 能力特点

在“教龄”、“学历”、“任教学科”、“学校类型”和“学校位置”各项教师和学校的基本信息中, 教师的“教龄”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影响显著, 具体表现为:教龄为1~5年的教师、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和11年以上的教师发展程度差异较大, 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和教龄为20年以上的教师发展差异不明显。

(三) 发展途径

培训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最常见的形式, 培训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同伴指导、评课、培训等途径是经常采用的发展方式;培训内容侧重于教学资源的使用, 涉及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 影响因素

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因素有:时间、师资、内容、方式、教师的起点水平、培训的设备条件等方面。

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 自主协作学习策略

自主协作学习是教育技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建立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相关学习资源库, 让教育技术教师自主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内容, 通过多种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 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

实施步骤一般为:

一是培训对象分析, 通过网络对教育技术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并结合《标准》及当前区域信息化发展确定培训内容与目标, 建设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相关学习资源库。

二是教育技术教师系统内注册, 并根据培训内容与目标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 包括学习进程和时间安排。

三是提供课程内各知识单元的链接导航, 相关网络学习资源的导航以及下载工具。提示学习者对重要资源的访问, 通过对在线学习时间和访问站点时间和频率的跟踪统计, 考察培训对象获取和管理有效资源的能力, 并在不同难度级别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评价的测查中考察相关资源的扩展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提供交互帮助系统, 为培训对象在线答疑。并通过讨论区进行在线专题研讨, 通过互动交流激活培训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对新的知识技能产生同化作用, 达到发展的目的。

五是通过对教育技术教师在线学习时间的统计和学习进度提交报告, 为他们提供时间管理的反馈建议或警示, 加强他们对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 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按照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的观点, 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 更正确些说, 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 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 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案例教学可以把理念和方法整合起来, 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还可以架起培训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

实施步骤:

一是案例引入。教师将自己编写的案例或者收集的案例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讲解这个案例, 同样也可以介绍一下接下去如何进行讨论、大致的要求有哪些等等。

二是案例讨论。最主要的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作出具体的决定, 所以案例讨论可分成4个不同的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

三是概括总结。在这个阶段, 往往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 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 提示后续的案例, 给参与者以鼓舞。

(三) 反思策略

反思是指教师在发展实践活动中, 把自我和教学设计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设计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

在广州试验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 建立了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的校本培训创新模式, 运用这种模式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一是充分利用其网络独特的功能, 来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个人电子档案栏目的内容和需求, 可以对校本培训进行全程管理, 既方便对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态度、出勤、效果进行评价, 又可以方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历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果进行反思, 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 组织实施

以上三种策略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如下:

1. 通过“自主协作学习”策略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通过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途径, 自主学习基本知识或者通过协作协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利用Internet与他们的学习伙伴进行信息交流, 进一步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2. 通过“案例教学”策略掌握专业能力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经历作为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在网络教学交流区中进行案例讨论, 如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等, 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 强化学习效果。

3. 通过“反思”策略提高情感态度

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 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经历作为反思的内容;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 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 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重新审视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活动时所依据的思想, 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 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 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 验证其合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一轮反思。

四、教育技术培训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施效果以及实验教师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程度, 我们编制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效果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专业基础 (基础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 (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和态度情感, 共3个维度, 我们分别对这三部分进行了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 所得分析结果和结论具体如下:

(一) 专业能力的发展

关于实验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发展程度的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如表1) 。

因此, 拒绝零假设, 认为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可见, 实验教师在经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 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教学设计技能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 专业基础的发展

教师在专业基础 (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 方面的发展程度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如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题中Z的统计量分别为-4.373、-3.720、-3.904、-3.745, 相伴概率都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拒绝零假设, 认为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 实验教师在经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 专业基础 (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 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 情感态度的发展

关于实验教师在情感态度方面发展程度的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如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题中Z的统计量分别为-3.493、-3.792、-3.800、-3.774、-3.895, 相伴概率都为0.000, 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拒绝零假设, 认为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 实验教师在经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 对于发展教学设计技能的看法、态度等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研究结论

通过培训实践和调查分析证明,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采取的“自主协作学习”策略、“案例学习”策略和“反思”策略在培训实践中分别对应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是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 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5-10.

[2]丛春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之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 2005, (2) :32-35.

[3]王铟, 朱京曦, 刘莉, 乌美娜.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3) :19-24.

[4]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1) .

[5]严成林.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探析[J].中小学电教, 2006, (7) :8-12.

[6]魏雄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要领[J].信息技术教育, 2004, (5) :33-35.

8.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社会生产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各阶段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小学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育技术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之下,对教育教学的高要求已经体现在各个年级。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当中,而是拓展和延伸到了培养学生本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当中。因此,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養和锻炼出来的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古老的口述和板书的方式,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都是一种遏制。

小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充当了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和引导者,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能否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其进行教学,开展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执行者,如果教师本身的教育素质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不能有效地运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新的教育时代来临之际,在小学这个至关重要的教学阶段,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必须对自身进行教育技术和能力的培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实地进行教学技术和能力的培训

在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当中,首先需要注意开展培训的软硬件设施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并且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活动,根据当地的硬件条件,针对性地创造培训教材,设计和当地环境或者实际情况相关联的培训活动。

2.培训活动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对小学教师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要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在现阶段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当中,有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小学教师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3.有层次地进行培训工作

在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当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开展培训工作。小学教师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当中,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层次来选择和进入到不同的培训班级当中。打牢自身的教育技术和能力基础,不好高骛远,要切实地掌握每一项现代教育技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培训方式

在开展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时,也要注意使用小组合作培训方式。在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的传授当中,让教师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完成技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师在其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将其转化为团队的力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所有人对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理解。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是为了保持教师队伍高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把对小学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建设性工作完成。不但要制定相关制度对训练项目进行保障,还要在其中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教学素质情况安排到不同的教学训练组当中进行培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

9.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九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完成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按照培训内容、质量标准等要求,我们严格对我校参培老师进行培训,使参培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意识到信息时代应该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学会了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自身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效果上。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进步。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参培教师懂得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那就是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有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教育技术必须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服务,它不仅局限在音像技术上,还应充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育技术不能只关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更应该重视教育过程的研究与开发,重视教学设计和评价。同时也懂得了信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处理素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过程智能化。教师确立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懂得了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通过一些活动,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培训,让我们受培训的教师得到了终生的受益。相信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今后都会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用于课堂教学,用于个性化学习,用于课外活动,用于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在教学中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材观念,改革教育理论。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索教改规律。当然培训也让我们所有老师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快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师们将学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效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会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如虎添翼,让全体教师都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真正的魅力!

枝江市七星台二中

10.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篇十

余杰 宣汉县芭蕉镇中心校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接班人,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通过这次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这段时间来的所学所思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

这次培训一共有八个模块的内容,分别是准备模块、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媒体选择与教学方法选择、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加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二、学习收获

1、在初识教育技术的案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作用与魅力所在。在小学语文《比尾巴》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讨论“松鼠的尾巴像什么”,和在小学数学课《快乐的星期六》上课片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课堂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就掌握了知识,这确实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正在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 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认知加工和情感交流的工具。

3、学习中我还了解了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的概念、特性及新特点,知道了今后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要注意的四条原则,我觉得,科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其实也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主要体现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观察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配合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而在这其中,更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要进行有效地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大提高外,还需要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总之,这次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内容翔实,时间安排合理。自己通过培训树立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际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1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十一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基〔2005〕 5号),我国启动了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首先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州市以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工作为契机,面向全市各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全员培训。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培训任务,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优化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远程培训模式,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一)番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概况

番禺区自2007年底开始进行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广州试验区的网络培训工作以来,按照上级要求,在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结合番禺区实际情况,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任务学习为核心,以助学教师为引领,以督学教师为督导,分层分片地进行培训,提出了“任务驱动,技术推动,助学带动,督学联动”的培训模式,经过60名助学教师和3名督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全区1万多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报名参加了网络学习和考核。

(二)“任务驱动—技术推动—助学带动—督学联动”的培训模式

1. 任务驱动

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初级全员培训,立足于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以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来组织培训内容和学习活动,突出了任务驱动,以实践应用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以分解的子任务来组织各个模块和活动——以任务为支架,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为支持,突出培训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應用的方法和技能。具体通过下述八个模块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详见图{1}。

通过培训,学习者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能够为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资源和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评价方案等。在培训过程中,在具体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者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系统地学习如何撰写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的主要特征、分析并选择常见的教学方法、学习媒体选择的理论基础、教学组织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方法等内容。

2. 技术推动

教育技术能力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在有相应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完成广州试验区提出的“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训目标,网络培训学习是快速、有效的途径,而技术是支持网络学习的有力的推动工具。

在培训实践当中,技术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教育技术、互动技术和网络技术,具体以下面的图2说明。

3. 助学带动

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分为两种模式:自学式和引领式。后者有指导教师(主讲教师或助学教师,下简称为助学)全程参与课程的引领和评价,学习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学习者之间有共同讨论的基础。

由于番禺区大部分教师是初次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而且作为中小学教师,他们都有繁忙的日常工作。因此,需要助学不断地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带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网络学习中去。

(1)学前准备。在培训开始之前,助学除了完成分组、开放模块学习、设置讨论区和阅读测验、作业等常规工作之外,还需要在班级通知栏专门发布开班通知,介绍助学个人信息、通讯方式等,及关于培训、助学在培训中的作用等说明。在助学开班前的带动下,让学习者虽然面对网络,但能感受到亲切、热情的助学的指引和帮助,有众多学友的陪伴和鼓励,一开始就满怀信心走进网络学习。

(2)在线引领。助学在每个模块学习开放前一两天发布“模块学习引言”通知,对该模块的学习内容、重点、要点进行说明,提醒注意事项,强调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提高效率。对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助学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在线答疑,及时回复学习者发来的在线消息(小纸条),这样,学习者的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

(3)学习评价。助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提供学习评价。在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中,助学主要对学习者发表的讨论帖与上传的作业给出评价或评语。评价的时限非常重要,因为学习者总是盼望尽快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是符合要求或是否正确。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学习者可以很快获得助学的肯定评价,有满足感的同时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或是得到助学的修改建议的反馈,对于改进其学习中的不足是非常有帮助的。

(4)学习反馈。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活动的同时,都希望得到助学的关注、鼓励和肯定。助学经常在讨论区发表观点,推荐优秀精华帖,或对学习者的讨论进行恰当的评价,以及通过邮件给学习者反馈,这将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另外,助学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对全班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表扬优秀,指出不足,既发挥了激励作用,又找出了努力方向。

1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十二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让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益,已是各类各级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培训实践中却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认识误区和实际问题。

1. 缺乏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在对中小学教师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不学现代教育技术不行,但他们或是学而不用,或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深刻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 对教育技术新概念、新理论、新观念的认识不彻底

另有一些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课堂应用中优化作用的可能性绝对化,而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出现了“电子版板书”、“B B S交流替代面对面交流”“过分偏重素材性资源”等现象。又比如有些中小学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就是制作各学科的课件,只要把技术应用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课程整合。

3. 培训人员的水平偏低,培训形式单一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人员,更应对教育技术有较深刻的认识和较高的

应用水平,而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并且存在授课形式单一,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4. 接受培训的人员数量多,而他们自身教学任务多

本次培训的任务重、时间短,而接受培训的人员大多属于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多,那么,如何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教育技术,从培训中得到实效,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5. 被培训的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他们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二、应对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的体验和反思,现就对如何改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出几点意见:

1、通过办讲座、开展教育技术优秀师范课、研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彻底转变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走进越来越多的课堂,导致课堂教学的深入变革,引发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而许多教师却是被动学习教育技术或是学而不用,或是为了“过关”而学,这就违背了我们这次培训的初衷。因此,在各地区学校中进行新理念、新思想的教育及引导是做好我们这次培训的前提。具体来讲:

其一,各地区、各学校可结合当地情况聘请对教育技术理论发展有深刻认识的学科专家或业务能手进行学术讲座、做报告,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其二,可继续鼓励本地区、本校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录像观摩课等方式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建立合理、恰当使用教育技术的观念。并激励他们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敢实践,勇于创新。

其三,各地区师范院校应以培训为契机,调整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大纲及内容,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开展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教学工作,使教育技术进步迎合教育实践的需求,更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通过出外进修及专业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培训人员的水平

在每一个培训组中需分出技术人员、主讲人员,每个培训人员对自己的培训任务应是熟练掌握的,能组织好本模块的教学策略,并且应具备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这对培训者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内容体系,同时也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能力的基础,才能胜任培训的工作。因此,教育技术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取分头培养或引进相关人才的方式确保培训顺利的开展,并有效落实。

3、针对地区差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培训方案

其一,就我们包头市来说,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就大约有人,培训人员只有人,而且被培训者大多数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较多,集中培训难度很大,只有分散教学时间,如每周六、日两天上课,周一至周五消化本周内容,完成本周作业。这样既不耽误教学任务,也不会那么紧张了。

其二,在被培训者中还可分学科组成一个培训班,如小学语文一年级组教师可安排在一个培训班内,这样,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培训,且教师之间更易合作、交流和探讨,还可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位语文学科教师选择一年级语文课本的某一节课作为作业,培训人员在最终的作业中挑选出每一篇语文课文的优秀案例,整理成册,以便今后学科教师教学共享。

其三,在培训前,培训人员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精心建设好资源库,精选案例,因为案例基本上就是一个被培训者参照的模式,因此案例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其配套的课件作品都应是科学、规范、应用性强的优秀范例,切不可忽视案例的榜样作用。

其四,在大规模培训前,可通过办实验班的方法,先在小范围内试行拟订方案,分别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开展教学评价,找到不足,并进一步修改方案。

其五,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向前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而这项工作也同时是一项新的需要进步探讨、完善的新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教育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摘要: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然而, 在实践中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际问题。为充分有效地发挥培训在教育教学的作用, 本文提出了几点如“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培训人员水平及制定地区特色培训方案”等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培训人员,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晓城.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思考

[2]刘志东.基于校园网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结 篇十三

昭阳区1127班培训工作总结

本期培训是今年我区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 ”的第二期,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发展,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任务,乐居乡中心校利用暑假时间,集中了乐居示范小学和乐居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将我班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概况

我班自7月19日开班,7月20日至31日进行培训,为期12天,培训由昭阳区教育教育局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的。全班共有63位教师参加了为期12天的培训,其中有62位学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兼学员)各1位。地点设在乐居示范小学,由于计算机有限,我班采取集中培训分时段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了“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授导型教案及课堂电子讲稿、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信息处理、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等内容。经审核,参加培训学员全部完成了学习任务,培训成绩合格,合格率100%。

二、培训过程方面

(一)领导重视,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自我区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提高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区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同时拨出专项经费,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为保证培训任务落实,区电教中心部署安排培训工作,将培训名额分配中心校,中心校将参加培训教师安排下属学校,并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培训。责任层层落实;同时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进行具体安排;加强了培训的教学管理和纪律管理,抽选工作负责、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培训班辅导教师。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责任层层落实,班主任和辅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本期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强化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本期我班培训的教师年龄结构相差比较大,有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也有部分年龄在50至56岁的老教师,这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差。针对这一实际,辅导教师在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等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一是突出了基础性和理论性,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在教学中融入了Windows基础、word和excel操作等;加强了理论学习,让参训教师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系统深入地学习媒体选择、资源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相关理论内容;二是实行分类编组,因材施教。按照学员年龄和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分类编组,设快组、普通组、慢组三个层次,由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选组学习,实行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与辅导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制定相关的课件和讲义,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三)完善培训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合格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做到跟班管理,学员上课签到,每天公布学员出勤情况,有效地杜绝了学员缺勤、旷课现象。为了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使每位学员真正学有所获,我班按照培训管理平台的有关项目、内容,加强了过程性评价,从学员培训学时、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和作业、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提高了学员的自觉性,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四)积极参训勤学苦练,培训期间,正是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加上培训任务重,每天上午、下午、都安排了培训,学员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每次上课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虽然学员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劲头却是相同的,都做到了认真听讲、作好笔记、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刻苦操练,学习劲头足。这种学习精神感染了辅导教师,促使辅导教师更加用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使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所有参训教师经过努力都顺利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本期的培训工作虽然顺利结束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家住农村的教师基本都没有电脑、更无法联网,老教师基础差,完成培训比较困难;

2、部分学员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观念。

3、年龄稍大的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本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结束,得益于中心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得益于辅导教师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得益于全体学员的大力配合和认真投入。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发扬严谨的培训作风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完成我区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全员培训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14.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篇十四

史子新

2012年6月19日至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由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承接,邀请甘肃省教育技术能力专家组成员魏友松承担授课任务。经过几天的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 1

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上一篇:中交见习期个人总结下一篇:领取赔款授权委托书及权益转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