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员联系群众(共10篇)
1.教师党员联系群众 篇一
新华书店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要求,特制订本店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普通党员每年至少要主动找1-2名职工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店领导每年每人找职工谈心不少于10人次,并利用重大节日走访离休老干部和年老体弱有困难的退休职工以及慰问住院员工等人员,了解民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联系1-2个销售经营部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督查指导,推动工作。
2、召开座谈会。党总支每年定期召开职工和八一建军节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及军嫂座谈会,主动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和店领导联系服务职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职工群众结对,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或一帮多,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困难。并根据支部分工要求担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季度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同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店领导每年至少为职工办1—2件实事好事。全店党员都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帮困扶贫、支教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向社会捐款1次,捐书不少于5册,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检查与考核
党总支要加强对党支部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鼓励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经验,不断完善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
2.教师党员联系群众 篇二
关键词: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据统计,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在75%左右,全国还有3 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乡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线以下,这些都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的基本国情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事业。没有解决落后地区困难农民、企业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工人、城乡低保线以下群众的小康生活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1 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揭示了人民群众真正伟大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史,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艰险而不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信任和支持。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促使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实践,积极投身于改革建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1998年汛期,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危难时刻,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严防死守,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2003年初春,在广东等地相继出现了SARS病疫,人民生命健康遭受极大威胁,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党与人民一道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最后取得抗击SARS斗争的胜利。此后,我国还取得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的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在历次与灾难的斗争中,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就很难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些抗灾救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这再一次说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语),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今天,我国各族人民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削弱。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那里获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样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2 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多次告诫全党、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的关系问题。所以,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2.1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尊重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一个人不管学历有多高,才华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他始终来自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党员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防止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人民群众的意志,用自己的观点去取代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有效渠道,让职工群众对发展问题积极献计献策,让群众提出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并虚心听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把自己喻为人民群众的“小学生”,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我们树立了尊重人民群众的好榜样。
2.2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深入人民群众
党中央确定“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等举措,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倾听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之声,弄清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同时,党员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在接触人民群众中得到实践锻炼,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生活,体验人民群众劳动状态,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得到增强,防止各类不良现象的发生。2010年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领导干部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跟班制度。对此,煤矿领导干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度,这是深入群众的最好方式,也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
2.3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在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各级党组织正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继续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使群众得到实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群众,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启发群众的觉悟,让群众不等不依赖,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和发展自己。二是给群众提供智力支持,引导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改变落后面貌。三是通过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培育党员中心户和技术能手,造就致富的骨干和领路人,带动群众走上共同致富路。四是在“抓基础,谋长远”工作上多下工夫,在为群众“送医送药”“冷天捐衣捐物”“节日送柴米油盐”等简单做法的基础上向深层次扩展,努力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把实事办在根本上。比如:广西百色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惠民工程,为群众造福,实施“公路大会战”,使全市村村通公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实施“人蓄引水工程”,解决山区地方人民群众的饮水难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建设百色老区人民幸福富裕生活;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制定保护民工利益的“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相关政策等。这些都是为民办实事的最好事实。目前,我们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困难问题有待解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既关心群众的眼前利益和切身利益,又关心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2.4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依靠力量,但是在前进道路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人民群众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认识不同、精神状态不同,需要做好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启发和引导工作。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有一个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改革之初,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时,一些地方、一些农民在观望等待,一些人在评头论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些人不能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因而畏缩不前;有些地方进行移民扶贫、异地安置之初,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接受、想不通、不配合工作。凡此种种情况,各级党组织都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使各项改革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事实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引导其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
3 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目前,我们党内和国家政府机关中仍然存在腐败现象,这是人民群众最痛心和最不满意的事情,是党和人民之间一个最不和谐音,也是有可能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的最大隐患。所谓腐败,原意是指物质腐烂、变质。后来引申到政治领域,是指思想上、行为上堕落,组织、机构、制度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及蔓延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中央把腐败现象当作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看待,把反腐败斗争当作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来看待。党中央多次向全党重申: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反腐败问题,态度很坚决。
党员干部应正确认识腐败问题滋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腐败。发生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忘记人民,脱离群众。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二是监督和防范措施尚不完善,还有漏洞可钻。三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让极端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长。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不严,打击腐败现象力度尚未达到惩戒程度。
如何有效防止腐败现象,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打好基础、抓好基础工作很重要,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可以取得有效效果:一是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即专门安排时间、专门组织力量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封闭式集中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二是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模范人物事迹,比如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建设改革中的感动中国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人物以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事迹;三是组织签订廉政承诺活动;四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比如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反腐倡廉演讲比赛、廉政绘画书法比赛展览、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示活动,以及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社区、校园等活动。
党中央强调,防止和反对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按这样的基本思路开展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实际成果。据统计,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 318 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 828件,立案115 420件,结案101 893件,处分106 626人;严肃查处了王益、米凤君、陈少勇、朱志刚、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郑少东等大案要案,体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震慑了腐败分子。这是党和人民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果,顺乎民心,反映民意,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生活扫除了障碍,大大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 妥善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有针对性地说:“什么是群众路线,就是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不同的反映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人民群众中间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特征: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一部分人还比较贫困,而且贫富差距较大;一部分地区发展起来了,一部分地区还不发达;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一部分人拥有的利益也面临着冲击。贫富不均问题、先富与后富问题、利益得失问题,以及企业破产纠纷、拆迁补偿纠纷、城市管理纠纷、干群关系纠纷、社会经济纠纷等问题,都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反映。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客观存在而且呈现错综复杂趋势,理顺各种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内部出现的新矛盾,是关心群众的实际表现,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反之,不注重处理这些新矛盾或处理不妥当,就很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谈不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如何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键点或者焦点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因为所有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群众首先关注的也是利益问题。因此,一是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人民群众在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唯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收入,才能做大经济这块“蛋糕”,为解决群众矛盾问题提供经济基础。二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资源占有不平衡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对收入、分配方面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凡是合法的收入要予以保护,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对某些过高的收入,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进行调节。三是采取“统筹兼顾”“先富带动后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引导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支援和扶持帮助尚未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广西百色市得到广东省广州市的对口帮扶,就是这一措施得以落实的有效范例。此外,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到群众意见多、矛盾困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心声,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此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让人民群众的矛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全国人民向小康生活挺进。
3.教师党员联系群众 篇三
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但肩负着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并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实现文化创新、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高校能否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决定着高校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同时,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密切高校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对高校党建和其他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机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有效形式,也是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要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需要党员的自觉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就是将一些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转化为经常之举, 用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 坚持下去, 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源泉,在党的工作和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要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搞好,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就要求高校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把握他们的需求,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由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愿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也要在建立了解群众的动态机制上下功夫,以免一知半解,造成工作的盲目甚至失误。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保持高校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不仅是一系列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今后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的立足点、着眼点。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深谋远虑,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有可能。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长效教育机制。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2)要健全学习制度。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管理的规章制度,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培训方式、教育手段,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参学参训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党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定期组织干部培训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政策方针,提高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記党员标准,践行党的宗旨。
(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长效联络机制。(1)构建意见收集平台。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党员干部中推行“领导接待日”、“党员接待日”等制度,通过面对面交流,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多层次搜集民意。(2)建立健全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校领导接待日,不断拓宽汇聚师生智慧、反映师生意愿的途径。接待形式包括:结合不同专题与师生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网上“校长信箱”、“书记信箱”,个别谈心谈话等。(3)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学校党委和行政定期召开全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就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听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谈心、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换看法。(4)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交友联谊和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沟通、交流和了解,进一步调动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定期就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向民主党派、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加深友谊。
(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深入联系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级领导干部确定若干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服务推动工作要以办实事、搞服务、解难题、化矛盾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党政工作要点以及本人实际工作,真正扑下身子搞帮扶,贴紧基层解难题,坚持做到时间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广泛化和内容具体化,把调研服务推动工作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2)建立健全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1个基层党支部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参加联系点的组织生活或党日活动,为联系点建设解决实际问题。(3)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共建制度。实行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着眼于以党建带教学、以党建带科研、以党建促学生发展,围绕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思想工作等主题,通过学术讲座、科技创新、专项辅导助学等方式,扩宽学生党员的知识面,并通过他们的种子作用去影响其他学生勤学、好学,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与沟通,达到科学知识传递、研究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塑造的和谐统一,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四)建立健全多途径帮扶群众的长效机制。(1)开展多层次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教育师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意识;在机关党员中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服务教学一线”的主题实践活动,各机关支部与教学单位结成服务对子,并制定、修订一系列岗位职责规范,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在管理干部党员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到每一名教师党员至少为一名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2)多途径帮扶困难学生。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党员教师、机关干部与学生结对子活动,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成才方向指导为主,以经济帮扶为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成才目标,坚定成才信念。
4.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篇四
1、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由党支部具体组织落实,每个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数量,由党支部决定,鼓励“双带”能力强的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致富。鼓励入党积极分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2、党员要经常与群众谈心,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党支部反馈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5.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篇五
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指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觉自愿、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党组织要根据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等情况,采取组织安排和本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联系1—2名联系对象。联系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困难群众和重点帮扶对象。
四、党员要经常与联系对象谈心,及时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法制和形势教育等,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传授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6.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篇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党群团结,促进学校全体党员要主动关心、密切联系群众,为此,校党支部特制定本制度。内容如下: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方针,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挥以教代会为主的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教职工了解和参与学校的改革建设,实现教职工群众对学校党政负责人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各自章程,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每个党员应成为党支部联系教职工的纽带和桥梁。经常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3名群众的基本情况,并采取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心活动一般每月每人1次,并建立联系群众档案和谈心活动记录。
五、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模范。当群众遇到急难
1事件时,党员都应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教职工生病、住院要主动关心、慰问及时,切实做教职工的贴心人。
六、坚持群众对校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监督,每学年末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班子的意见,每年六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对党员的意见。
七、坚持教职工对党员、干部的评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八、在发展党员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党外教职工的意见。联系群众的内容:
1.积极宣传并带领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教职工的正当权益;
2.妥善处理教职工中的矛盾,做好教职工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
3.经常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教职工对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4.引导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教职工完成经济指标和教育教学质量任务,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5.关心和改善教职工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联系群众的范围:
1、党员联系群众范围重点是责任区范围内的教职工群众;
2.无党员班组和岗位由党组织统一安排党员、干部负责联
系。
联系群众的途径:
1.支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座谈会,听取教职工对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民主评议,听取教职工对办学目标、综合管理、经济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及改善教职工生活的意见和要求。
2.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和教师、学生中,参加师生常规活动,定期交心谈心,和教职工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党员应经常找责任区内教职工谈心,了解群众的反映,关心并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汇报、检查和指导:
1.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每季度应将联系教职工的情况和教职工反映出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党总支应将教职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协调总支委员一同尽快解决或向上级基地党组织反映;
2.党员联系群众要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定期检查。
海伦市第四中学党支部
7.教师党员联系群众 篇七
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途径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 徐振光
党代表是各级党代会活动的主体,是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本文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就当前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现状以及进一步扩大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作些探索和思考。
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途径方式
党代表是各级党代会活动的主体,是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员群众与各级党代会、党的委员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本文以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为例,就当前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现状以及进一步扩大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作些探索和思考。
一、闸北区积极拓宽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党代表作用
近年来,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市委的部署,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宽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途径和方式,推动了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以深化党员责任区制度为抓手,依托“百分百行动”,广泛联系党员群众。闸北区委坚持以深化党员责任区制度为抓手,拓展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渠道,为经常性发挥党代表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在探索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过程中,闸北区委把党代表工作制度纳入党员责任区制度的工作格局和为民服务的工作体系,依托“十、百、千、万”联系网,强化了党代表的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的职责;着力完善区党代会代表“接访”制度、“结对”制度,发挥了党代表在联系、接待、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全区350余名党代表按照党员责任区“十、百、千、万”工作制度的要求,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密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党代表积极向党员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主张,及时向党员和群众传达区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引导党员和群众投身到和谐新闸北各项事业建设中去。对于党员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党代表按照党员责任区“十、百、千、万”工作制度的问题处理流程,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切实帮助党员和群众解决困难。
依托“支部联系服务社区百分百行动”,发挥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作用。“支部联系服务社区百分百行动”,要求基层党组织在组团走访中切实做到联系服务社区“百分百”,走访群众家庭“百分百”,回应群众诉求“百分百”。通过科学划分块区、合理组建团队、建立联系网络入手,明确责任主体,创新走访形式,领导示范带头,党员发挥作用,群众骨干积极参与,使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为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百分百行动畅通了诉求回应渠道,彰显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成效。
(二)设计活动载体,为党代表搭建履行责任、发挥作用的平台。代表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活动载体。闸北区委按照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的要求,依托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搭建了党代表履行责任、发挥作用的平台。全区350名区八次党代会代表积极参加“党代表接待日”活动,定期深入所联系的社区开展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代表积极发挥所在部门的资源优势或个人专长,在各自开展接访工作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富有个性化的“党代表工作室”,创建了各具特色“接访”工作品牌,切实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服务。
(三)探索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为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提供制度化渠道。闸北区委在探索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过程中,制定了《中共闸北区委关于实行区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了本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组织机构、时间和经费保障、工作联系、代表履职培训、代表履职监督、尊重和保障代表权利等内容,为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提供制度化渠道。在机构设置方面,对党代表联络办公室的筹备事宜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初步制定了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工作制度;在党代表分组和开展活动方面,细化了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分组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了区党代会代表提议回复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代表工作流程,规范党代表的活动,
闸北区委把党代表列席区委全会作为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2008年7月22日,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31名区八次党代会代表首次应邀列席全会。列席区委全会,是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使代表能够有机会直接向区委反映基层的情况,反映党员和群众的诉求,并能直接参与区委的决策过程,了解区委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如何就基层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代表们在会后积极向党员和群众宣传某些重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向区委更客观、充分、深入地反映基层的情况和问题,为区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当前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在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总体来看,仍面临几个突出问题:
(一)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职责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前《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对代表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组织保障均没有明确的细化规定。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们往往以党员领导干部或普通党员的身份发挥作用,而不是以党代表的身份和角色去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造成一定程度的党代表代表意识模糊。
(二)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党代表选举机制不完善,党代表对下负责意识不强,加之对党代表的考核、管理、评估、激励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机制,致使党代表履职的内在动力不足,党代表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未得到充分调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敷衍应付等现象。
(三)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形式尚显得比较单一,在服务党员群众上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停留于诸如法律咨询、看病、作报告等传统方式上,而活动经费不充足、活动阵地不完善也制约了党代表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工作的长期开展,党代表的示范作用、参与作用、监督作用、桥梁作用、纽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权威效应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目前党代表通常只能以普通党员身份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其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有限,在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上不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那样直接、有效果,影响了群众对党代表的认同,致使有些党代表在代表接访日接不到群众,影响了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扩大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途径和方式的思考
要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需要积极探索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机制、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宽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党代表尽职履责。
(一)制定《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制度》,提高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制度化。过去,党代表五年才参加一次党代会,并且职责简单明了,审议通过报告、决议以及按照组织意图完成选举任务,由此普遍缺乏当好代表的自觉意识和实践经验,不少代表对自身的职责定位仅停留于“举手划圈”,更多体现的是荣誉而不是职责。因此,“代表代表,完会即了”,党代会闭幕即意味着代表作用的终止。现在延伸党代表的权利,发挥其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一些党代表囿于原来的思维定势,代表意识不强,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很高。而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制度,造成部分党代表对自己身份的模糊认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党员,不利于党代表作用发挥。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制度和办法。因此,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专门的《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制度》,明确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组织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把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完全纳入到制度化。
(二)开展“党代表进选区”活动,促进党代表真正联系服务选区党员群众。党代表是由党员分选区选出来的,因此首先要对选他的选区党员群众负责,切实发挥党代表作为选区党员代言人的作用。现在,开展的一些联系活动没有按照选区进行,不利于强化党代表的代表意识和职责。要以“党代表进选区”为载体,强化党代表“对选民负责”的意识,促进党代表真正联系选区党员群众,反映党员群众诉求。要明确规定党代表每年进选区开展工作或活动的次数,明确党代表进选区的主要职责,即向选区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选区党组织结合实际贯彻区党代会精神;积极参加选区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了解选区党组织的建设情况,为党组织建设出谋划策;经常深入选区党员群众中倾听呼声,反映党员群众的意愿,维护党员群众的正当权益;提高选区党员群众政治素质和文明素质,为选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围绕本职工作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联系选区党员群众,每年向选区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为调动党代表的积极性,可要求党代表每年签订“党代表进选区服务承诺书”,承诺书的内容作为党代表向选区述职的主要参考依据,承诺书由党代表、党代表团和选区党组织分别保留。通过承诺,以党代表“当选不是单纯的荣誉而是政治责任”,使党代表的身份亮出来、旗帜飘起来、形象树起来,突出党代表的主体作用。
(三)组织党代表开展提交议案,拓宽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渠道。组织党代表提交议案,是推进党内民主、发挥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可促使党代表们深入社区、企业,联系党员、探访居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反映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党代会例会前一个月,可集中开展党代表提案提议征集活动,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动拆迁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通过组织党代表集中开展大规模专题视察调研活动,收集党员群众对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党代会例会上提出提案或提议。提案提议经整理审定后,及时落实承办单位,加大督办视察和情况通报力度。建立代表提案提议办理回访机制,对代表反馈不满意的提案提议进行再交办,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创新党代表小组活动形式,提高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实效。对代表进行科学编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仿照人大各专业工委形式,在党代表中设立代表专业小组。在全体党代表中开展代表专业意愿申报,由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应专业。按照代表申报情况,可将代表划分为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经济事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依法治区等专业小组。可结合代表申报的专业意向,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载体,不定期组织临时代表小组,参加单一性、临时性的代表活动。可制定出台《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办法》,使以代表专业小组形式组织代表开展活动规范化。要积极鼓励代表采取二人以上联合的方式履行代表职责。出台《代表证制度》,对代表证的使用作出规定,为代表持证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强化激励约束,增强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动力。要建立培训机制,将党代表教育培训纳入党校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组织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党代表的党性修养、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建立考评机制,出台党代表考评细则,实行百分制管理;推行党代表活动公示制。在每名党代表所在的选区醒目位置,制作代表公示牌,公示代表的姓名、年龄、职务、电话号码以及代表的职责,张贴代表的照片。通过实行公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对党代表了解得更详细、更具体,既方便群众与党代表的联系,而且把党代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对党代表履行职责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每年可开展党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记入履职考核档案,纳入所在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检查内容。建立奖惩机制,定期开展优秀党代表评选表彰工作,对工作业绩突出、干部群众公认的授予荣誉称号,对无故不参加代表活动和长期不起作用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启动罢免机制,取消其代表资格。
D267.7
B
1009-928X(2012)09-0048-03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党校
8.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篇八
为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特制定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建立党员领导联系点制度,定点联系乡、镇、村、企业弱势群众、重点项目,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党员与1-2名群众或部门建立联系。
2、定期了解被联系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做到知其家庭住址、人口、经济情况、技术特长、思想状况及主要社会关系。
3、对来信来访的群众以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待,能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对其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4、及时向被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谈工作,交流思想,增进团结,广开言路,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所想,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
5、通过被联系对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向组织汇报有价值的情况。
9.党员、党政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篇九
第一款工作制度
一、为了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党总支在党员、党政干部中实行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
二、联系群众工作由党总支领导下的各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年级组和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
三、各党支部负责将党员的“三联系”工作分解、落实,并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四、学校党政干部除做好“三联系”工作之外,还要联系一个支部,指导该支部开展工作。
五、为更好地凝聚人心,加强人文关怀,学校党政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必须做到“必访”、“必谈”、“必做”等“三坚持”。
六、学校党总支把党员、党政干部联系群众方面的情况作为对党员、党政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款操作规程
一、各党支部具体负责的党员“三联系”工作。
1、每学年初(9月),各党支部下发制定的联系表格,将本支部党员“三联系”工作分解,规定每个党员必须联系一名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每个党员必须联系一个班级,每个党员至少联系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
2、党员填报联系表格,将准备联系的一名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准备联系的一个班级名单,准备联系的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名单,报各党支部。党支部在党员填报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在班级和学科的分布状况,调整“三联系”名单。
3、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自己联系的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指导联系班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对困难学生,或在思想上帮进,或在学习上帮难,或在生活上帮困。
4、党支部对“三联系”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每学年底(6月)对“三联系”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在支部内通报情况,并将情况报学校党总支。
二、学校党政干部联系一个支部(或年级)的工作。
1、每学年初(9月),学校党总支根据学校党政干部的任课情况及力量平衡情况,将其指派到一个支部。
2、学校党政干部指导所在支部(或年级)开展工作,代表学校热情接待本年级师生,积极向本年级师生宣传学校的办学方略,遇事及时同本年级师生商量,及时向党总支和学校反映本年级师生的意见和要求。
三、学校党政干部必须做的“三坚持”:“必访”、“必谈”、“必做”。
1、“必访”:教职工本人及爱人生病住院时;教职工父母、公公、婆婆、岳父母病逝时;教职工子女举行婚庆等大事时;教职工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时;教职工本人思想矛盾尖锐突出时;骨干教师欲辞职离校时;教职工获重大荣誉时。
2、“必谈”:教职工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时;教职工之间有矛盾时;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有意见时;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为规范出现问题时。
3、“必做”:对骨干教师给予津贴;对骨干老师优先考虑外出进修,深造;组织教职工每年体检一次;组织教职员工每年暑假旅游休养一次;对工作业绩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对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实行年终慰问;对校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子女来校就读给予适当照顾。
10.学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篇十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党群团结,促进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关心、密切联系群众。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的方针,建立党联系群众制度。发挥民主管理、民主语言、民主监督作用,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群众了解和参与改革发,实现群众对党政负责人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对工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各自章程,围绕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每个党员应成为党支部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经常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2名群众的基本情况,并采取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心活动一般每季度1次以上,并建立群众档案和谈心活动记录。
五、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模范。当群众遇到急难事时,党员都应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职工生病、住院要主动关心慰问。切实做职工的贴心人。
六、坚持群众对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监督,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班子的意见,每年六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或民主生活会,征求对党员的意见。
七、坚持群众对干部的评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八、在发展党员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
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密切联系群众十大措施
1、坚持行政值周,领导班子时时掌握师生的情况,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2、积极宣传并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教职工的正当权益。
3、妥善处理职工中的矛盾,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
4、经常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对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5、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6、党支部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党员干部和党员的意见,听取群众对本单位发展目标、综合管理、经济效益及改善职工生活的意见和要求。
7、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基层,参加单位常规活动,定期与群众交心谈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8、党员应经常找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反映,关心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9、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每季度应将联系群众的情况和群众反映出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党支部应将党员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尽快解决或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教师党员联系群众】推荐阅读:
开鲁二小党员教师联系群众工作制度10-27
党员联系退休教师制度07-09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10-13
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08-02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总结06-28
党员教师先进事迹:以身示范的党员教师09-11
党员联系学生记录08-04
党员教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09-12
党员联系宿舍心得总结08-04
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