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学生心得体会

2024-07-22

经典诵读学生心得体会(共11篇)

1.经典诵读学生心得体会 篇一

浅谈低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体会

沈河区万莲小学时巍巍

内容摘要:

经典诵读,兴趣入手,坚持不懈。每天坚持“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

兴趣感染坚持

浅谈低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体会

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宝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纯净心灵的智慧宝藏,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倡导这一教育活动,我们旨在倾心倾力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升华国民的理想,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创造条件。这正是“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发起之初衷,它结合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记忆力黄金时期的特点,将精选编排的经典美文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在嬉戏娱乐中提高,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鉴于上述的知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步步的学习古典诗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的心得。

一、经典诵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如此,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关乎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

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就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周围的人都去上学了,他就吵着要上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他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也并不一定每个儿童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学的人多了,你想让某一个人不学都难。所以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教者的热忱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进行文化导读而没有热忱也是不太可能的,读书是有很多乐趣的,教书也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随机调动出“趣”来。我发现不同的导读内容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教者的感受会感染到孩子,你没兴趣,孩子难有“趣”可言。《三字经》就是良好的启蒙教材,句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特别喜爱。而谈《笠翁对韵》则又让孩子们兴致倍增,手舞足蹈。因此,《导读》教材将唐诗分散编排合理,优化搭配,通过调动老师的兴致来影响孩子,或表演或故事或说理或趣味诵读。经典本身就不是“板着脸”的,教学更不是靠“板着脸”能完成的。所以我在教孩子诵读时总是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融教于学,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教学时光。

3、赏识可以提高兴趣。经典导读教学中我们知道,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是对孩子们的忽略,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样,我觉得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收益,也是

错误的。学习不能拔苗助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习,看待努力,看待进步,看待成绩。想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鼓励赏识的心态,肯定赞扬孩子的进步。所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无论他们做的好与坏,我都致力去发现孩子们值得赏识的地方,对读的好的小学生,我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稍差的一些小学生,也对他们的进步表示充分肯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和老师对他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诵读的兴趣保持不减。

4、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在经典导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一些奖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孩子们会朗诵了一首古诗、一段古诗文、我总是给他们一份小小的奖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卡片等等。虽然礼物不起眼,但是是对孩子们的努力的肯定,在孩子们眼中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得到奖品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5、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在导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陈不变,对孩子来说是容易失去兴趣的,模仿的敏感来自于变化和新鲜感,所以在导读过程中我总是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就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一大乐趣,从而达到孩子们对兴趣保鲜的效果。

二、诵读经典,坚持不懈。

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易》曰:“靡不有始,鲜克有始”。不仅是经典诵读需要有恒心,需要坚持不懈,众多学业的进行都需要这种精神。家长有孩子才有,老师有小学生才能有。从开展导读活动以来,我们每天坚持进行二十分钟的“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小朋友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2.经典诵读学生心得体会 篇二

问题1:内容形式单一,诵读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不少老师在给学生选择背诵内容时,贪图省事方便,只着眼于操作简单方便,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接受能力,或者从一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每天一首古诗,或者每天一首儿歌,或者每天一句《弟子规》《道德经》,从形式上说,也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几遍,背给组长听,然后就算完事。这样的诵读只会让学生心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见“读”就怕的心理。这样的诵读不要也罢。

问题2:简单效仿他人,缺乏诵读热情的长效激励

也有一些老师,内容上采取拿来主义,把其他老师搜集整理的内容给自己的学生进行诵读,却没有注重诵读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或许刚开始,学生会因为内容的新奇有趣或形式的变化多样而让自己的诵读热情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们知道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的坚持更多要靠外部力量的激发,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即使诵读内容很丰富,如果得不到老师、家长或同伴的关注和肯定,学生的诵读热情也会大打折扣。

问题3:诵读时间不足,严重影响诵读质量

当然还有一些老师在诵读方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表现在老师放不下一本语文书,更放不下两本练习册,整天钻在作业堆里,批改、讲解、订正,于是诵读时间一再得不到保证,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经典诵读的质量。

面对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开拓出新的路子,给缓坡上升的经典诵读增加新的砝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以提高经典诵读的质量。笔者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

砝码一:创新整合,丰富诵读内容和形式,延长学生诵读“保鲜期”

笔者认为,内容和形式是经典诵读中的最重要两部分内容,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离不开内容,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诵读的内容和形式都丰富起来,那么学生诵读的热情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激发。

1.配乐诵读,吟唱乐无穷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说白了就是一部歌词总集,它按照音乐的不同类型分为“风”“雅”“颂”三个篇章。可惜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到如今,许许多多古代流传的曲谱早已失传,只剩下那些优美的文字在纸上沉寂。如何在古典与新曲中架起一座桥梁呢?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小学的江映晖老师就想到了新曲装古诗的妙招。所谓新曲装古诗,就是用当今比较流行的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曲调,然后配上内容与节奏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古诗唱出来。其实古诗新编曲有不少,比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月满西楼》……这些诗词配上乐曲后,学生唱着唱着就不知不觉把这些经典诗词背出来了,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学生喜唱、乐唱。

2.划分主题,闯关乐无穷

一学期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一般要横跨四个多月,我们不妨把整个一学期要诵读的内容划分成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诵读内容用一段时间

来进行诵读,并同时策划好闯关活动,如果在规定的时段内把这一主题的诵读内容都能熟读成诵了,那么就能顺利进入到下一关。

3.周周展示,表演乐无穷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把所积累的经典诗词在同伴面前进行展示,得到同伴的赞扬,也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促进的良好举措。

所以我把每周五中午的午读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展示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自选,可以是一个人单独展示,也可以是两人合作,当然还可以是小组齐上阵。我把全班50个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个人,在开学初就安排好展示的顺序,每节课由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展示的时间不规定,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展示,就是有10个展示节目,如果是自己分组进行合作表演的,那么展示节目数量就不一定,总之,要在这个时间段内保证每个人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的创造力应该说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让诵读展示更具有艺术性,他们有时会配着快板来一段晨读对韵,有时会配着音乐来一段抒情诗朗诵,有两人轮读,也有一小组学生一起上台,进行诵读接力……在一阵阵掌声中,学生的诵读热情在一次又一次展示活动中得到激发。

4.模仿迁移,创作乐无穷

经典诵读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诵诵、读读,但是如果整天诵诵、读读,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我们把诵读跟创作结合起来,学生的新鲜感又会再度被唤起。上学期,我在领着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读到梁小斌写的《我住的房子像一块蛋糕》:我住的房子像一块蛋糕,/我在里面甜甜地睡觉。/门口还拴着两只小羊羔,/像我写作业那样认真地吃青草。/星期天白云慢慢地飘,/我不用上学,/所以也不用奔跑。/太阳照耀着牛奶和蛋糕,/我对甜的早点有点腻了。/当我爸爸训我的时候,/我就希望客人快点来到。/爸爸对客人一点也不凶,/永远忘不了他的微笑。/我躲在像蛋糕一样的房间,/想了很多,/我什么时候才能长高……领着学生读过几遍之后,我灵光一闪,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或许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那是完完全全属于他的地方。何不让学生模仿这首诗,也来幻想一下自己的房间呢?其实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之后,对诗一样的语言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让他们进行模仿,难度不是很高。此作业一布置下去,大多数学生都欣然接受,开始自己的创作。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真是养眼。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自己想象中的房间:我住的房间像一座小城堡/我在里面开心地当公主/门上挂着我漂亮的照片/我在里面甜甜地微笑/粉嫩粉嫩的那是我的小床/米色的书桌像一位绅士/悠闲地靠在墙上……/上面放着精致的小台灯/和那有趣的魔方/哦,对了,/还有我那可爱的小流氓兔/我住的房间像一座城堡/我在里面开心地当公主……纵观整首诗,无论是诗的结构还是诗的语言,都是那么老道,那么有味儿,一点儿也不比诗人写得差呢!模仿迁移,将诵读跟创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乃一举两得!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保鲜期,诵读也是如此。在保鲜期内,做事的效率总是比较高。如果我们能多想办法,尽量延长诵读的保鲜期,未必不是提高诵读效果的良策。

砝码二:多管齐下,注重诵读的有效激励,活跃学生诵读进行时

有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还远远不够,学生的诵读热情还必须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这个外部力量来自哪里?当然不外乎学生群体、教师、家长了。所以作为老师,经典诵读的组织者就有必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能坚持每日诵读的热情因素。

1.教师舍得表扬,让自信常伴学生

教师的表扬只是嘴巴动一动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口水,虽然老师只需嘴巴那么一动,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就不是听一听的事情了。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自己看到的好的情况及时在班内进行表扬。当然除了口头表扬,老师还可以进行书面表扬,可以在学生的诵读本上,根据学生背诵的时间、流利程度给学生画上相应的一些激励符号,如一颗星、一个笑脸、一个苹果、一颗蝴蝶星,每种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意思,如一颗星表示已经背出来了,笑脸表示老师听了学生熟练的背诵心情不错,蝴蝶星说明背得非常熟练。更多的时候,可以同时给学生画上几种符号,别看这区区小符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我常常看见学生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数啊,比啊,有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一颗蝴蝶星,就会在下面反复诵读,直到熟练了再上来背给老师听。

2.取得家长支持,让诵读滴水不漏

家长的支持也是保证经典诵读能成功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让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一些活动;二是如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老师能少费不少心思。在我们班上,不要求人人都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原因当然有很多,主要是不想让经典诵读这样一件美差成为一部分学生痛苦的负担,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开学之初我会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跟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说明我们将要在全班开展的这个活动,以及参与这个活动的好处。然后在班上找时间进行动员,并请学生把《告家长书》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决定是否参加这个活动。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就在回执上郑重地签上家长和孩子的姓名。一旦签上大名的,就是家长和学生都要尽力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负责给学生提供、布置诵读的内容,学生负责按老师要求进行经典诵读,家长要负责经常过问或者督促。家长要经常根据自己的过问和督促情况,给予孩子一定的评价,或表扬,或鼓励,或提醒。如此一来,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感觉到老师或是家长也非常关心诵读活动,从而自然地把它看成是自己学习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习惯一旦养成,一切都会越走越顺。

砝码三:争分夺秒,给予诵读的时间保证,避免诵读进入厌倦期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的话,诵读的时间就很难从繁杂的作业堆里挤出来。如何找出恰当的时间段,又不至于过重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呢?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不妨把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进行时段的划分,每个时段再进行争分夺秒的利用,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1.早间晨读,15分钟效果佳

早晨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一般可以在当天就把要诵读的内容布置在黑板上,第二天早上学生一进教室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诵读。一般来说,连续读15分钟,无论是诗词还是优美片段,都能大致背出来,即使背不出的,也能做到读得比较流利。自己计算好时间,15分钟后,就可以读其他内容。

2.课间赛读,课余活动更丰富

一天当中,仅仅靠晨间15分钟的诵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再利用零星时间进行诵读呢?课间10分钟,是个很好的机会。当然不是剥夺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而是让学生在休息或活动时,安排学生进行赛读活动。如几个好友聚在走廊上,休息闲聊之余,抽一点时间出来,进行一场小小的诵读比赛,看看谁在晨间15分钟时间里记得最多、最牢。这样的赛读有一个好处,手里不必捧书,就是大家凭着记忆来比,如背不出,就结束,然后听其他人背,最后看谁背得多。第一个课间来一次,第二个课间再来一次,几个课间背下来、听下来,大多数学生可能就牢牢记住了大部分诵读的内容。这样的微型赛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热情,更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

3.午间默读,静思默想再巩固

经过了早间15分钟的初读,又经历了几个课间的尝试背诵,那么如果再利用午间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静思默想的话,学生对经典诗词篇的诵读在理解和记忆上就会有新的突破。每个午间阅读时间前5分钟,老师一声令下,开始静思默记早晨的诵读内容,此时的教室鸦雀无声,只有时钟的滴答声陪伴脑子高速运转的学生。这时学生就会在特别难记处,或者在课间赛读的出错处加强记忆,这时候的记忆更多的是进行理解性记忆,会记得更牢,记得更快。5分钟结束后,让全体学生齐诵一遍,这时候,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涨,背得也很有节奏感,因为此时的他们都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最出色的表现。短短5分钟,却达到了高效巩固的目的。

4.傍晚路读,朗朗乾坤诵中别

每天傍晚,学生排着队离开校园,从教室到校门口,学生大概要走两分钟的路程,这两分钟也是进行诵读的好机会。每天组织学生放学,学生排好队伍后,就有领队的学生起头,其他学生紧跟而上,诵读开始,队伍也开始走动。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个一天累计起来,真正用于诵读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半个小时,把半个小时分散到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学生既感受不到很大的压力,又提高了诵读的效率,所以如此划分时段进行诵读,还是可取的。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学好我们的母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每一位老师在领着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能够多用一点心,多想一点办法,真诚地鼓励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更加亲近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也会随之越来越高涨。

3.诵读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篇三

一、吟诵经典,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经过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经典,无论在文学还是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作的《诗经》以赋、比、兴作为基本创作手法,歌咏美好,鞭挞丑恶,审视着不同情况下的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愿景和追求。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堪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唐诗宋词更是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灿烂、最富有魅力的篇章,无论是李白的瑰丽雄奇、杜甫的沉郁顿挫,还是苏轼的豁达高远、稼轩的慷慨激昂都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正如朱自清所说:“用文学经典濡染出来的学子不仅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而且对现实会有深度的体察。……他们不但会是民族文化忠诚的守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而且将是我们时代精神最活跃的创造者。”学生通过诵读涵咏这些传统经典,与作品碰撞、对话、交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这样,自然会增加他们的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理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汲取民族精神,获得深厚底蕴。

二、领悟经典,启迪学生的美好心灵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灵最纯净的时期,利用这个时期大量诵读经典,在含英咀华中可以锻造心灵,汲取滋养,完善自我。我国久经流传的先哲经典和传统文化读物如《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古代学子启蒙养正的必备读物,其中有关人们读书求学、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等论断,其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朗读、唱读、默读等方法积累这些经典,自然可以耳濡目染,达到修养身心,塑造美好灵魂的目的。

前段时间,笔者在城关初中参加新教育开放日活动时,翻看了一些学生的暮醒笔记,虽寥寥数语,却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感慨不已。一学生这样写道:“我读了《孟子》中‘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无耻,无耻矣之后明白了,做一个人应有羞耻之心,对自己的错误言行要知耻,然后再去改正,力争做一个受同学欢迎的人。”另一学生写到:“读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到了自己平日的种种不好的行为。我喜欢给人取绰号,嘲弄欺负比我小的同学,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啊。”还有一个女生写到:“经典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我要多读、多背,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证明给那些嘲笑我的男生们看。”……是啊,正如孩子们所写,传统经典文化如春雨、阳光,滋润着他们,温暖着他们,启迪他们的美好心灵趋向本真和善良,使他们在信息万变、文化潮涌、思想碰撞的时代获得一份民族自信,拥有一种人文情怀,永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积淀经典,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我国传统经典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道家文化的代表作《道德经》以自然法则立论,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真谛,特别是其中的和谐思想、乐天精神、惜时意识等对当代中小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有深刻的启迪意义。《论语》、《孟子》等儒家文化重视立德、立言,提倡“性善说”,其核心是一个“仁”字,倡导人们之间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等。诵读儒家经典可以使学生承继中华民族传统的“仁者爱人”、“言必信,行必果”等优秀品质。中学课本所选的传统经典诗文中,也有许多关于人生观内涵的反映。如《陋室铭》中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高雅情操,《爱莲说》里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和高风亮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国忧民和旷达胸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让学生熟诵并积累诸如此类的经典,濡染人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修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坚持晨诵午读暮省,让经典时时不经意地穿行于语文课堂,播下读书的种子,守护精神家园。请相信,在经典中徜徉的孩子他们的语文生活也定如一弯涓涓溪流,会一路奔流,一路欢歌。他们的人生也会因为拥有经典这个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而清明、幸福。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四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有名的教师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如果我们天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从此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大学》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时,我真高兴,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原因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利些,我定会带女儿继续把经典学下去。

5.经典诵读个人心得体会 篇五

-------------张娜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以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6.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六

阳逻高中

汪群英

这次有幸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听了华农的教授上了一节精彩国学经典诵读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一本道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7.经典诵读学生心得体会 篇七

一、多读精背, 汲取古人之精髓, 培养学生明理修身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些传承下来的汉字韵文, 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的百科全书, 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由荒蛮通向文明的桥梁, 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背诵中, 明理、励志、修身, 从而终身受用。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 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 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 从古至今,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满江红》的悲壮、《虞美人》的凄美等许多词曲篇可以让学生深深为之着迷。学生可以在诗文中欣赏美, 在词曲中感受爱。学习诗歌, 是对文学知识的一种积累, 因此, 对优秀的诗篇, 要加强背诵。背诵诗歌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除了对背景知识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意境的体会, 还要加强对朗读的理解, 即对诗歌反复的朗读。朗读本身就是感受诗歌情怀最直接的途径。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最易感知也是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情绪的表达。在背诵诗歌的同时, 应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师要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不仅体现要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 更要对诗歌进行吟诵。事实上, 我们并不难发现, 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 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 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在古代散文中树目标, 立志向。传统文化中, 有许多古代名文, 学生通过学习, 可以了解古人立志奋进的决心, 明白古人积极进取的斗志, 汲取体会古人思想的精髓, 于是就有了“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智者、对社会的热诚奉献或作理性的探究;就有了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士君子的高风亮节;就有了“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于是艰难困苦中用“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的古人语言来激励自己的斗志;失败沮丧时用“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理想, 努力奋斗则表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中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建功立业, 报效祖国则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学生学会了做人, 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重持久, 感悟真善美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是潜移的、渐进的, 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在经典的诵读时, 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 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吟诵经典, 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 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 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 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培养了完美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 “从思想到行为, 从行为到习惯, 从习惯到命运。”我们深信, 随着学生思想认识的逐步加深, 他们自然会把思想认识转化落实到行动上, 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应该说,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典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载体, 大量、自主、长期地吟诵之, 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三、开展活动, 提供过程保障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 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经典学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更应当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课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 以期在课内习得的基础上, 指导自己的课外实践,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去积累和表达。只要学生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 他们的经典素养定能得到期很大程度的提高, 他们的健康人格也能得以养成。我们经常组织的课外活动有:

1. 组织赛诗会。

分别以班级、年级和学校为单位组织朗诵比赛, 如:指定内容背诵、接龙比赛、抢答背诵、自由发挥等形式。

2. 诗文表演。

可以诗配乐表演, 也可以将诗文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

3. 背诗接力。

学生或背题目、朝代、作者, 另一学生背全文;或一学生背诗文前一部分, 另一学生背下一部分。

4. 开展诗配画, 诗文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8.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八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50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学习、读书、做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种教育是和学校、教师的说教有着很大差异的,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诵读国学经典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一、确定初步的理想信念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外,还能够感受作品的特色以及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也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

事实上,当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名句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在诵读文章感受文章词句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收获词句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认知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诵读孔子《论语》这部著作时,在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要向周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其长处;在读到“温故而知新”时,又会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在收获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而且,在诵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时,学生可以在这些名篇名句中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如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我们可以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以知晓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个人理想和信念;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可以明白应该怎样合理地与人交往……

因此,通过学生的诵读,不仅能够很好地锤炼学生的品质,塑造学生的性格,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理想、有信念,能够不断学习和努力完善自己,来完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现在的学生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关心和爱护,甚至是溺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差,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进行调整和引导,而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在诵读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几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得都会有艰苦的付出,都要经历一定的艰难困苦,所以大家要敢于迎面困难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勇于担当,坚信经历风雨才能够看到彩虹。又如,在学生读《孟母三迁》的文章时,教师要结合孟母三迁的例子,给学生谈父母的关爱,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进而珍惜生活,而不是放纵任性。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调查反馈,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变迁的纷繁复杂。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家长相信,“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会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出必告,返必面”,这是《弟子规》孝篇中的一句,说的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牵挂。如五(2)班一位家长有一次很高兴地给班主任教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以前每次用车送孩子上学时,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校门,从不和父母说声‘再见’,有时候连说句话他也等不及听。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很慎重地说学了‘出必告,返必面’,知道以前自己都没有做到,很不对。现在,每次下车后,他都会回头说‘再见’。”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诵读学习后纷纷从家长处得到了反馈。有的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起来,不回嘴了;有的家长说很少听孩子骂脏话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懂得有好东西要分给大人了……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家长认为诵读《弟子规》的好处有三:一是促进了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三是家长认为教育有了依据,原来解释不清楚的道理现在书中三个字就表达出了。

让学生在接受国学经典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从中汲取德育养分,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远大的理念和人生追求,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而且,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寻根,寻找民族精神之根,寻找现代文明之根,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从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洁.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小学,2012(9).

[2] 徐国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J].学园,2013(15).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s contains excellent poetries handed dow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enriched the Chinese prosody, beauty of diction, symbolizing the pursu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 and the ideal of aestheticism, glistering the glory of patriotism, demonstrating the noble sentiments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unity ahead. Sinology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revitaliza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but also improves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hinese accomplishment

9.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九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10.二年级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十

仁和镇五楼明德小学

2012年

二年级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经典诵读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增强了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11.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途径 篇十一

一、讲故事与培养诵读兴趣相结合

如何让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当中呢?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和阅读量不足,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并不浓厚。为了提高他们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开学之初,我首先精心挑选十首经典诗文并向学生作介绍,坚持每周讲一则古代诗人的轶事并介绍一首相关的古诗文,让学生在课间、课后、家里练习背诵,还要求他们把故事转述给父母听,让家长加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诵读兴趣渐渐提高了。在上古诗文时,我还适时地引入某段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或个人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之前,我给学生讲述张继当时夜泊枫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诗人独在异乡,孤独寂寞之感,从而倍增对亲情的依恋和珍惜。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把自己在枫桥的留影拿到教室和学生共赏,从而拉近了学生对诗中人和景的距离。

二、日常学习不忘诵读经典诗文

平时,我们常常把诵读经典诗文融会到日常学习之中,每天坚持诵读。

1??课前诵读3分钟。该活动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积累,同时还能使班级的课前准备更有序。

2??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小朋友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推荐给学生,还列出明确而详细的背诵一览表,督促学生背诵,并根据背诵情况给予奖励。在早晚读的时间或者自习课里,我经常对推荐的古诗文进行穿插介绍、组织吟诵。

3??每周,我都会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背诵。

4??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优美诗词后,我都会叫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通过书写摘抄,提高审美情趣和积累语文知识。

5??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适时而巧妙地运用经典诗文名句,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引用经典名句,对引用恰当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练习书法和诵读经典相结合

在上书法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经典诗文临摹本》,让学生先诵读临摹本中的经典诗文,然后讲一讲作者的经典故事,最后才指导书法练习。通过练汉字、写书法,学生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到古诗文的精彩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日常生活与诵读经典紧密联系

我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某个节日或节气到来时,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会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到来时,吟诵《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部分;在春意盎然、杨柳依依的春天,介绍学生诵读贺知章的《咏柳》和朱熹的《春日》;清明时节,师生一起学习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让学生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旦前后,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等。组织学生外出游玩时,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分析所见所闻、吟诵相关诗词。

五、诵读经典与绘画有机结合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好诗就像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我每次上完古诗,一般都会依据诗歌内容画一幅画,或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配上合适的古诗,或让学生为古诗词配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诵读方法

1??对于课文中的古诗教学,我认真渗透“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习惯、重迁移”的教学思想,创设具体的情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注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如教学写景的古诗时,我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而在教学叙事诗时,采用“自读自悟,再现延伸”“质疑问难,推敲赏析”,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重现古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运用现代化技术,营造诵读氛围,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3??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诗词时通过接龙、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领略诗趣。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对学生接触的一些古诗,我只要求学生对古诗的大意有粗略的了解,对古诗的意境能有大体的感受,初步领略古诗文所独具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

上一篇:迎接州检查组汇报材料下一篇:夏天小学五年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