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共9篇)
1.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篇一
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初探
牛国芳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丰富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落实好高中音乐与戏剧课教学,使它在一定的时空内产生出最大的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教学内容就会平淡、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热爱、信任与尊重,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构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环境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提供保证。
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其次,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应提供学生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创设合作交往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合作创新。这样的合作交往过程,有助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开发与挖掘。激发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戏剧小品教学时,通过对小品台词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台词大意,再让学生谈谈小品故事的意境和内涵,师生共同探讨对作品的艺术处理,让学生谈谈如何塑造小品人物的语言、性格及人物的造型等问题,学生在各抒已见后,寻求共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艺术途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从而真正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三.提供交流合作艺术实践的舞台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教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表演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请同学即兴表演,体验表演、创编等活动,适时地请同学发表欣赏感言。在互相展示表演的同时,同学们之间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学到一些平常或以往学习不到的东西,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才艺表演热情,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如在《戏剧表演》单元教学中,因为“小品表演”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戏剧表演形式,所以,课堂教学中让学
生们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和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品的表演实践中,让学生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在排演实践中体会小品表演的内涵,感知音乐在小品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肢体动作、音乐等表现手段,揭示小品的主题内涵,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学习成就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此外,也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延伸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群体性活动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了解、多交流,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及长处,并及时地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逐步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表演美、形式美、艺术美的认知和感悟。
四.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教师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戏剧类别、不同风格流派之间的中外作品进行比较,使之在比较中感受,在比较中鉴赏,在比较中体验,在比较中理解,在动口、动脑、动手中,激起对戏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紧贴课本内容,吸纳贴近生活和富有时代感的优秀音乐佳作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也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选择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音乐剧、通俗音乐等。影视剧、小品、音乐剧等表演形式的多变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掺和一点通俗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影视音乐、通俗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这样的音乐课没有学生不喜欢。如在《走进音乐剧》单元引入课时,先师问:“你们知道最近上演的《雪狼湖》吗?” “主演是谁?”“情节如何?” “你知道它属于什么艺术表演形式?” “那你们了解音乐剧吗?什么是音乐剧呢?你们看过音乐剧吗?” “我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音乐剧《猫》,我们一起来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通过对学生平时就有所关心的音乐剧《雪狼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再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剧《猫》,从感性上了解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共同感受音乐剧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音乐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和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为学生聆听音乐,享受音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3.运用音乐语言展开多元化的评价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音乐语言描述音乐内涵和音乐情景,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鼓励他们对自我表演或他人表演多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如在《绣红旗》排演实践评价过程中,学生们用音乐语言对
剧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服装、道具的表演作出正确的评价。同学间客观、公正的相互评价,对演唱者的音准、节奏提出意见,还对表演者的表演、服装道具的使用等方面均做出评价。大家相互学习,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今高中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不仅体现了新课程内容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还体现了审美理论与音乐技能综合发展的原则;更体现了对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的关注,以及对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教学理念的重视。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我们应当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互敬互爱,把音乐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并把音乐教学活动变成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多元化的评价原则,高中音乐教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大放异彩,受到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喜爱,音乐教学才能更好地为每位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篇二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音乐基础薄弱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中学生大都偏爱流行音乐, 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音乐缺乏兴趣, 知之甚少。长此以往, 就逐渐形成“由于听不懂所以不爱听, 由于不爱听所以听不懂”的恶性循环。而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选编的作品, 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对当代流行音乐知识涉及不多。这在客观上导致许多高中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高中音乐课。
针对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比如, 在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 可以先让学生听根据此曲旋律创编的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 使学生追根求源, 拉近与交响乐的距离。又如, 在学习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 (革命练习曲) 时, 可以通过播放网络资源——克罗地亚青年流行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视听结合, 增强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 教师要重视视觉和听觉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曾通过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得的, 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 有3.5%的信息是通过嗅觉获得的, 有1.5%的信息是通过触觉获得的, 有1%的信息是通过味觉获得的。也就是说, 人们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形象直观的优势, 创设教学情景,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其审美能力。如, 在学习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时, 教材选编了蒙古族呼麦形式的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尽管教材对呼麦做了专门解释:“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 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但由于教师不能现场示范这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形式, 因此, 学生们对这种演唱形式深感抽象, 摸不着头脑。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呼麦这种艺术形式, 可以让学生观看蒙古族歌手表演呼麦的视频,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原汁原味的呼麦。这样做, 不仅使学生对呼麦这种唱法有了深入了解, 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的崇敬之情,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扩大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与课程相适应的网络资源浩如烟海, 可以信手拈来, 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 对音乐教育的方法、途径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通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 使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制作精美的课件融入课堂教学, 使形式多样、美不胜收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这种教学手段对于惜时如金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最高效的。当然, 这也要求当代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四、加强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和形式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简单的电脑作曲软件, 把自己制作的乐曲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共享;还可以引领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国内外不同演奏家或演唱家的教学视频, 足不出户就可以使学生利用丰富的音乐资源。
3.高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高中音乐被改革成为高中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一些学校也适当地增加了音乐课学时,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素质与才能的培养,在这样的形势下,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对应做出改革,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音乐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艺术感受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制订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盲目开展教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从音乐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国内的很多高中没有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学习内容单调、乏味,单纯以课本为蓝本,枯燥地讲述,没有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待更新,很多课堂依然采用以教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没有从实际出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毫无兴趣,听课热情不高,授课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浓重,仍然将学生置于一个被动位置,缺乏对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引导。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情形大同小异,因为长时间被压制在应试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评价也采用应试教育评价模
式,采取期末考试、试卷定成绩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音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学必须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将音乐当成一种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旋律,支持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得到艺术的熏陶。
例如,每一节课前,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曲目,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这首曲目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用词汇去形容。
学生通过欣赏曲目不仅能够愉悦疲惫的身心,也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2.关注学生兴趣,展开音乐教学
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非枯燥的灌输与讲述就能做到的,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性格与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些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地投入到对音乐的探究中。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以及对音符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将时下流行的流行音乐搬上课堂,将凤凰传奇或者周杰伦的代表性曲目拿来分析,学生本身就对这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定会自觉地投入精力深入探究。
3.注重个性培养,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讲求个性美,教师要明白音乐的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才能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为他们营造一个公平的舞台,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快乐。
高中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臧升温.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4.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初探 篇四
荫田衡头学校雷琼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纵观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现状,要么仅教少量流行歌曲,要么就被其它科目占用或自习。由于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师资也没有条件完成教育部所制定的音乐目标。不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们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本文从实际出发,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勤于动脑,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主性,创造力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怀着心中的理想和热情,我走进了乡村小学的课堂。由于老师的缺乏,我在教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后又兼了五六年级共四个班的音乐课。虽然课有点重,但以我对音乐的热爱,还是欣然地接受了。由于没有音乐方面的教学经验,我去请教其它班的音乐老师,发现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老师,也没有专业的音乐器材。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把录音机放上让他们自己听就行了,或让他们自习,我们又不会专业知识也教不来。稍微负责点的老师就教点流行乐,把歌词先抄在黑板上,再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一节课不停地重复直到学会。我听到后反思了一下,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太落后了,这会给孩子们与外面有条件的学校的孩子们造成多么大的不平等啊。以下是自己总结出四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
2.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由于农村教师师资不足,就是一般的主科老师都缺乏,更别说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了,一般都是由课稍少的老师来兼顾。
3.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只简单教一些流行歌曲,或干脆不上音乐课。
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大家热切的眼神都表明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算是没有条件,没有乐器,只是简单地教他们一些歌曲也会让他们激动,喜悦。可见音乐对于孩子们的魅力有多么大。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我只有利用有限的资源想办法让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感受。由此我自己把一学期的音乐课分成了四大部分:欣赏,唱歌,编舞,游戏。由于音乐课上没有压力,我就利用这种自由的优势在音乐课上出现了很多让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的内容,虽然没有科学的体系,可总算是让孩子们开心快乐,热爱上音乐课了。以下是我在音乐课堂上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
1,利用有限的资源:学校配了一台录音机,有录音的功能,还有一个话筒,可
以扩音。我自家有一台电脑,可以在周末把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在网上下载下
来,再用录音机录到磁带上,就可以放给孩子们听了。自己再从市场上买回
一些各种类型的磁带。教给孩子们的歌曲以儿歌,校园民谣为主,也会让孩
子们自己提供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第一节音乐课我就对我的学生们讲了我的要求。如果不喜欢
当前的活动,可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但不能扰乱课堂纪律。以一节最
简单的教唱歌的课为例:除了传统的一句句教唱,还加入了分组比赛,分组
轮唱,两个声部二重唱,三个声部三重唱的一些练习。孩子们见音乐课有点
不同有点好玩,兴趣就都提起来了。特别是比赛的环节深受孩子们喜欢,有
分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择优比赛。大家的荣誉感特别强,都积极争第一。
3,游戏活动抓住孩子们的心:有时课堂不容易控制时就做一些集中注集力的游
戏如“大西瓜,小西瓜”,“西蒙说”,“倾听游戏”。大部分是以乐曲中的内容
来做游戏。如针对孩子们唱歌总是一个调调,没有高低起伏,我设计了一个
听指挥变化声音大小的游戏。四个标志代表四种指令: 小声地唱,声音由小
变大,由大变小,大声地唱。我点到哪个标志大家就要按规定来唱。这样唱
出来的歌就非常好听了,抑扬顿挫,十分有味道,而不是平时老一个调调了。
大家兴趣极高,有人也想来指挥,有人想挑战他心中的对手,有人还想出了
搞怪指挥,大家唱的笑成一片。在音乐课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让孩子们有自己做主的感受,当然乐意上音乐课啦。
4,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给歌曲配上乐器来演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环节。
由于没有音乐乐器,只能想办法做一些乐器。大家动手用水瓶做了很多沙锤,把饭盆当鼓敲,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乐器,如嘴巴发出的各
种声音,拍手,踏脚等。在上古典音乐欣赏课时,课堂效果连我自己都很惊
讶。有一节欣赏课是欣赏我从网上找来的一首特别好听的夏日田园交响曲。
首先要求他们在听古典乐时一定要安静,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联想你脑海
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没想到音乐一响大家都轻轻
闭上眼睛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听完后还意犹未尽。讨论的时候发言的人
很多,说听到了什么什么的叫声,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壮美。特别是我让他
们为这首乐曲配乐器时,他们分组合作开动脑筋,商量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每一组的配乐都不同,但都有他们的主见和侧重。最后是表演部分,大家把
自己配好的乐器和着放着的曲子敲打出来,真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
课后好多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下次还想玩这种音乐游戏。看着他们如此感
兴趣,我想为备好课付出的准备和努力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了。
5,把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特性,特别是女孩子对跳舞有
着执着的爱好。音乐课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内容,每次教到适合编舞的歌曲时
都会让孩子们过过自己编舞的瘾。一个学期下来大概有十首左右的歌曲被编
成为优美的舞蹈。本身我自己并不会跳舞,但教孩子们根据歌曲本身所要表
达的意思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还是可以的。当孩子们领会了我的意思后,他
们便大量的,别出心裁的为歌曲编舞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为《樱花草》
编的舞蹈。教完这首歌之后,大家便向我提意见说想编动作进去。我欣然答
应。依旧给他们分成几个组到外面去商量,练习。大家都各有特色,我都很
欣赏。但有一组跳的特别好,却引起了其它组的不满。很多同学向我告状说
她们几个早就编好了的。我听了一惊,原来在课下她们也在延续着她们的创
造力吗?我不但没有批评她们几个,反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她们的积极性
更高了,而其他的很多同学也参与到自己编舞的活动中来。有时她们还来我的房间跳给我看,让我指点,我都是夸她们比我能干多了。真的很多的动作
我不一定能比她们编的好。孩子们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那就一发不可收
拾了啊,真替她们高兴。
5.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策略初探 篇五
【摘 要】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实践意在让学生运用基本的乐器进行音乐演奏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电子琴
利用乐器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的热情。在乐器中电子琴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电子琴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识谱、演奏的基本技能也可以启发学生大脑中的音乐细胞,开启学生的音乐之路。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电子琴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音乐,从而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一、以琴引导,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音乐实践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小学音乐教育专家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对开启学生的音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音乐教室的乐器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小学音乐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电子琴,齐全的音乐设备可以为教师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充足的音乐设备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指法进行弹奏,增加音乐实践的机会。随着学生对电子琴学习的不断深入,对电子琴的了解也会越来越细致。电子琴可以看作是全能型的乐器,它既可以弹奏出钢琴、小提琴、二胡以及一些管弦乐器的声音,又可以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例如:汽车鸣笛声、小猪吃饭声、小雨拍击地面的声音等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对这些奇特的声音会充满好奇,从而会主动探索这些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音乐的音色和节奏。
二、丰富模式,突出多样课堂构建
小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会有厌倦心理,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喜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因此,教师在利用教学学具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跟随音乐舞动并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教师在每教完学生弹奏一首曲子时,便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所学曲子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表演时可以自由结组,教师要强调结组时每个小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以求团队合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学生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课下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成立一个小乐队,乐队内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例如:两个同学负责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伴奏,另外两个同学负责舞蹈部分和演唱。在乐队表演中学生对电子琴的熟练程度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更深入。经过课下努力训练,学生便可以正式登台演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音乐才华。乐队式的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音乐演奏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改善。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上台演奏的平台,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坚持锻炼音乐曲目,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在每次音乐演奏中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例如:舞台心态、音高掌握不恰当等问题。
三、以琴辅导,优化音乐教学效率
电子琴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学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并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听觉训练是训练学生对音色、音高、旋律等的掌握,它是音乐学习的关键。听觉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色和音高的感悟,因而教师应利用电子琴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对音色和音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当学生的听觉能力提高,对音乐有了良好的感知时,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得以提升。听觉训练需要借助于电子琴的乐谱,乐谱是书面音乐,它将音乐的发音、音高、旋律节奏等都直观地呈现在音乐学习者的眼前,学生对乐谱的掌握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听觉分析,更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律动以及对音乐的感知。因此训练学生的听觉,加快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就要求学生熟练读谱和识谱。教师在锻炼学生的听觉时先要让学生进行电子琴辅助视唱练习。视唱的过程就是准确阐述音乐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看着乐谱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乐谱的音高和音色以及旋律变化在电子琴上不断更换自己的弹奏指法并调整自己的弹奏速度。通过让电子琴跟随着自己的演奏速度,从而实现电子琴与学生本人演唱的高度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会增强,听觉反应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另外,学生在进行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想象以及自我创作的能力也会提高。例如:小学二年级的电子琴入门曲目《两只老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边弹电子琴边唱《两只老虎》,当学生对两只老虎的乐谱以及节奏熟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两只老虎》的节奏自己编一首相同风格,但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的欢快小调,由此便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6.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初探论文 篇六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分地注重节奏训练。在音乐的教学中,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让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有助于使其提高音乐的领悟和歌唱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过分地注重音乐节奏的训练,对于音乐教学的进度影响十分严重。音乐节奏训练占用的时间多,并且反复的节奏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严重地影响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继续。另外,节奏的训练缺乏正确的方法。
2、音乐的教学中,体验和模仿的内容过多。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因为受到了年纪、文化、经验的影响十分的狭窄。因此,音乐教师的任务是拓展学生的审美以及音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传授课堂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舞蹈和音乐都是老师根据教学任务自编的,没有注意学生的特点,因此,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完全无法体会音乐和舞蹈的乐趣。
3、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各种乐器都接触,但是如果各种音乐形式都教给学生,到最后,学生将可能什么都没学会。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现在的音乐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必然没兴趣配合,学生也就学不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可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的音乐课堂教育在策略和方法上存在许多的不当。因此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的技巧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只有教学策略正确方法运用得当,才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校园里的不断开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时候。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体应该回归到学生身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走近音乐。在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以及表现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音乐兴趣方向,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细胞”的产生和发展。
3、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美好的音乐环境中真正地去领悟音乐并且喜欢、热爱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满感情,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地展现抽象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音乐的真实内涵以及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4、运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发现感悟音乐的魅力。分组教学还可以促使学习伙伴相互激励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中,伙伴的相互交流和轻松的氛围可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体验学习音乐的真正乐趣。
5、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
6、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十分的重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偏好和兴趣点。只有集合小学生的内心需求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和领悟音乐的热情。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真正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完成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7.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篇七
一、高中音乐对高中生人文培养的作用
1. 生活乐趣的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音乐可以通过强有力的艺术表演形式, 带给人们心灵的感染。所以,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将音乐视为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良药。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音乐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先天优势, 才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它。列宁说“不懂音乐的人就不会生活”;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喜爱拉小提琴;托尔斯泰每天在写作之余, 都要弹琴两到三个小时。
高中音乐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的。音乐教学则是以音乐为纽带, 将生活体验与音乐经验联系起来的。同样, 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 将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 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来, 从而将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 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2. 审美乐趣与情感体验。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体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都是特定的、有感而发的。学生可以用音乐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将自己的情感生活连接起来, 从而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乐趣的目的。
有的人将音乐审美乐趣和情感体验理解为单纯的音乐欣赏, 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音乐产生的源泉、音乐所处的历史阶段、作曲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与音乐有关的知识等, 都是单纯的音乐欣赏以外所包含的东西。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提高审美乐趣, 是广大音乐教育者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 促进综合智能的提高。
音乐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是相互关联、渗透的。同样, 音乐本身的发展演变, 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 音乐的演绎和表达, 也是很多智能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 听音乐时, 各身心智能器官, 都会得到熏陶和享受;作曲时, 作曲家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演奏音乐时, 演奏家要尽最大可能调节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 以求乐曲得到和谐的体现。同样, 学生在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和熏陶, 促进自身整体智能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那些对音乐兴趣强烈的学生, 更可以通过音乐促使自身审美素质和综合智能的提高。
二、高中音乐培养学生人为素养的方法
作为高中生重要审美教育课程的音乐教育, 目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审美体验所带来的情感和乐趣。音乐教育中, 如何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 激发高中生对音乐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营造和谐欢快的音乐教学气氛。
中国教育界很早就把音乐列为素质教育的必备学科之一,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音乐教育发展得并不是十分顺利。在很多地方, 音乐课不是被忽视, 就是被填鸭式的硬性模式化, 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作用受到严重限制。
生硬的教学模式, 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感受到压力和乏味。音乐教学要想避免这样的局面, 只有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学, 让学生打破约束, 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欢乐和激情。要想营造这种欢乐和谐的课堂气氛, 音乐教师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入手。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 鼓舞和热爱他们对美好情感的想法, 帮助学生树立起对生活的美好信念, 这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的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旦课堂成为学习、享受音乐的乐园, 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会被点燃。
2. 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很多音乐家都将古典音乐与传统音乐视为音乐领域里的两大精髓, 但是, 很多高中生都很喜爱流行音乐, 讨厌传统音乐。所以, 在教学中, 为了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 激发他们的热情, 音乐老师应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现实教学中, 很多音乐老师都坚信古典音乐的价值, 对其很是偏爱, 课堂教学内容也都是以它们为主。但是, 如果学生有消极乃至抵触情绪, 教学效果不会令人满意, 所以, 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 可以使音乐的审美体验和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既如此, 何乐而不为呢?
3. 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自从多媒体教学应用在高中课堂上后, 其优势和功能有目共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拓展了学生对实践和空间的认知感。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 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还可以提供各种具体可感的讯息, 让学生更直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审美熏陶和情感愉悦。
此外, 音乐与文学、美术、历史、民族、地理、环境等人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大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教学中, 可以把音乐与这些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从而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领域, 从而使得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得到质的丰富和提高。
总之, 高中音乐课程在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勇于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更好地运用音乐教学, 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在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勇于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更好地运用音乐教学, 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8.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初探 篇八
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感觉与启发教学;发声训练;着力点
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学习声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曲那么简单,声乐教师担负着学生声乐启蒙的重任,是为学生奠定事业基础的开拓者和引路人。科学的声乐理论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和已取得的一些成绩,我想就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问题与同行们共讨。
一、感觉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人的声带是内置的,看不见、摸不着。针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特点,我采用感觉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声乐训练的效果。《论语·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费牵,强而费抑,开而费达。”意思是说,君子教授知识,引导而不强牵着走,督促而不斥责,解开疑问而不直接讲透,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是古代教育家提倡的教育原则,即通过启发诱导来教学。教师将两者相结合,利用具体的感觉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启发,使声乐中原本难以捕捉的抽象感觉具体化,变为学生可感知、可调控的感觉。如:用在肚子里“拍皮球”来感受横膈膜的位置及训练气息的弹性;用“头上有针眼”来比喻声音的颗粒感与高位,用“丝线”穿过“针眼”来形容气息要集中和运动方向;用“大马路”来比喻声音的通道要打开等等。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以巧妙地运用,在解决学生歌唱的问题时,见效快、效果好。如:“拍皮球”的提法,很好地解决了气息僵硬的问题。“针眼”的提出也便于母音和字的转换,达到字与声的统一等要求。这些提法把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消化、吸收、记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科学、有效的发声训练贯穿始终
金铁霖教授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在这七字标准中,“声”占居第一位。“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如何训练和发展自己的声音?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歌唱中呢?其主要来源于发声训练,它是建立良好声音的前提和关键。可是高中生往往只喜欢唱歌,却不喜欢练声,认为练声太枯燥,没有意义。这些错误认识必须加以纠正。首先,良好的声音基础来自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训练。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声母音和旋律练习,意大利元音“A、E、I、O、U、”五个元音中,母音最宽,唱“U”时往往喉咙开得比较大,有利于喉咙和腔体的打开,容易在通道里唱响。当然,元音的练习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人而异,如:有的学生唱“U”的声音发空,就选择其他如“i”“ei”母音进行矫正。“i”“ei”母音发音位置较高,声音容易集中,明亮,有助于声带的闭合,并且声音相对灵活,对于那些声音本身有重、压、暗、虚、空等毛病的学生,容易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有的学生唱歌时容易漏气,可以用“又”(you)来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声带闭合的能力。练习哼鸣,有助于歌唱时位置偏低的学生找到头声、高位置。以这种歌唱位置的感觉将其他字和声音都以哼鸣的位置来唱,增强歌唱位置的同一性和音色的统一性,使气息、声带振动以及共鸣腔三者处于比较合理的平衡关系中。教师应加强科学的发声训练,塑造学生自身美好的声音,达到声音圆润、通畅,音色统一,音域宽广,穿透力强,弱而不虚,强而不炸,具有很强的持久力和表现力。
三、利用“着力点”因材施教
古希腊阿基米德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由此可见,运用合适的支点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为了使学生找到最适合的身体平衡点,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佳的歌唱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各种不同的“着力点”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歌唱过程中,通过感觉和想象将嘴移到胸口第一或第二个纽扣处(位置的高低可以视学生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歌唱时所有的声音和字的转换都在这个小“着力点”上放松叹响。使用这种方法歌唱时,产生的声音效果有较鲜明的特征:首先,音色统一、明亮、纯净,特别是对于平时由于字的转换而导致声音里出外进而影响了声音统一性的学习者,效果尤为突出;其次,声音真假声混合的比例适度,平衡性强,从而使声音更稳定;再次,声音灵活,支配起来比较容易、轻松,特别适合唱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歌与花腔作品。又如,针对气息浅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脚后跟的办法,将嘴移到人体最低位,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获得深呼吸的状态。运用这种方法歌唱时,音色统一、纯净,声音真假声混合的比例适度,平衡性很强,声音稳定性强,音域更宽,厚度增加,更适合演唱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歌剧等作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对“着力点”的位置做适当的调整,使学生用最舒服的感觉唱出自己最好的音色。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声乐教学更是难于阐述的极其复杂的工程。它的感性强于理性,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但它也并不是无章可循、无法可施。声乐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应该有它的内在规律。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把专业教学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既能采取共性教学,又能辅以个性突破,才能将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工作抓好,也只有这样的专业老师才能把课上好。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9.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初探 篇九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必须把学生引领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各种形式及风格。因此,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自我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从而大幅度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前提
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的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例如上课前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出上课,学生立即用手打出上课使用的固定节奏的形式很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抚慰和放松,这样不仅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而且为上好每节课创造一个美好的开端,教学效果良好。
三、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把学生带到艺术的境界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要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四、引导学生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于中,故形于扬。声从情发,一个好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会给学生传递情感的信息。
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经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营造了锣鼓经的喧闹气氛,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锣鼓经的学读,用杨子荣的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经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京剧锣鼓经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对京剧音乐有初步的识识,并使学生得到直观的艺术享受,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这一瑰宝,同时提高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五、引导学生聆听,让学生享受审美的意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曲、乐曲是艺术家情感的结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情”与“感”,创设富有音乐美、情感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投入音乐活动中,使音乐的审美教育自始至终富有情感色彩,真正做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
唱歌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形式。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富有情感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产生更真切的情趣。
六、多媒体资源共享在中职音乐教学中
书本知识毕竟极为有限,而中职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音乐教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甚至还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如在《从古典走向浪漫》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极为有限,因而教师就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知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翻开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新篇章的韦伯,介绍将古典音乐过渡到浪漫主义音乐的贝多芬等等。这样,在达到共享资源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了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教学手段09-19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版06-21
高中音乐教师工作教学总结08-27
高中音乐课教学案例09-17
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07-12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09-23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的论文09-29
高中音乐鉴赏课件09-11
高中音乐鉴赏测试题06-19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湖南文艺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