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2024-08-16

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通用9篇)

1.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篇一

乡城小学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学校自评报告

乡城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始建于1968年,1998年迁于现址。学校占地 144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清净幽雅,人文氛围浓郁,现代设施齐全,操场面积宽敞。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6余名,教职工10人,多年来,学校一直被定为体育项目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工作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始终以传统项目为训练重点,加强田径队的训练与管理,历年来在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简要汇报情况如下:

一、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普及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我校有完善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以乔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由一名教导主任分管体育工作。教务处下设体育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开展体育教学教研、项目训练等工作,明确田径各队教练,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及传统项目的发展规划,将体育传校工作推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两操一课”的管理,“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评选,努力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宗旨,十多年来我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再次,为普及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教育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即一至六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理念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增设了体育活动课。我校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即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深入各年级辅助,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为落实好这节课,我们还于去年10月份举行了一次“示范课”公开观摩活动,让全体老师参加。

三是通过体育活动推动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常规活动,每次运动会前各班都积极准备,开幕式上异彩纷呈,各种体育道具纷纷亮相,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顽强拼搏,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面达100%。

最后,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佼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还被评为全市文明单位。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并在每次上课之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养运动竞技新苗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近年来,学校一直将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训练做为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强势项目。

为搞好传项训练工作,学校尽力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教练),落实经费、落实训练场地、落实训练时间。

人员是保证。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二万元以上。

条件是基础。为完善体育设施,保证体育教学及传项训练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投资十几万元改造操场、运动场,购买体育器材。2011年,学校多方筹资10万余元实现操场硬化,建立了标准的篮球场,改变了以往开展体育活动灰尘大,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标准的篮球架、等设备。另外,还购买了1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设备。为解决体育常规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尽力挤出资金分批添臵常用器材,并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

训练是生命。学校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臵、有检查、有总结。由学校和体育组共同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学校田径队坚持早晚训练,几年如一日,赢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体育比赛硕果累累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近年在各级体育竞技比赛中硕果累累。2010年11月,我校田径队参加镇组织的全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四的好成绩,2名学生还打破了镇记录。

2011年5月,我校乒乓球队队再次参加镇组织的中小学乒乓球赛,再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教师紧缺。我校班体育教师专职相对不足,所以很难做到安排专职教师从事体育传项训练工作。

二是教练员队伍难以稳定。由于体育训练强度大,时间长,教练员比较辛苦,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在待遇上又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所以一般教师带了一段时间后,都不愿坚持带下去,造成训练不连续、不系统。

三是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学校现已全部免除学生各种费用,国拨经费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已是不易,所以要投入资金购买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就显得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体育传统项目一定能在乡城小学这所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硕果累累!

乡城小学 2012年12月

乡城小学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学校自评报告

乡城小学 2012年12月

2.铜鼓.扣饰.贮贝器 篇二

俞元(笔者注:今云南玉溪、江川、澄江一带)……怀山出铜。(《汉书·地理志》)

贲古(笔者注:今云南个旧、蒙自一带),采山出铜、锡。(《后汉书·郡国志》)

1987年,金正耀先生以铅同位素比值检测法,对著名的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中的部分青铜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原料与云南东川出产的铜矿的铅同位素比值最为接近,进一步证实了云南铜矿开采时间早、且输往内地的历史。丰富的铜矿资源是云南古代青铜文化辉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中原汉民族创造的青铜器艺术以外,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能与中原相媲美的除北方草原民族的外,还有云南古代民族创造的青铜器艺术”(李松、贺西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云南青铜时代存在的时间大致是始于商代晚期,终于西汉晚期,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滇池区域类型、洱海区域类型、滇西北区域类型和红河流域区域类型。其中尤其以滇池区域类型发现的青铜器最多,文化艺术性最强,影响力也最大。

滇池区域青铜文化分布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滇池为中心,东至路南、泸西一带,南到元江一带,西至安宁,并延伸到禄丰,北到曲靖、昭通一带。在这个范围内有大批反映滇青铜文化内容的墓葬出土,包括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曲靖八塔台、安宁太极山等重要的墓葬群。其中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了一枚“滇王之印”金印,印证了史籍中有关古滇王国存在的记载: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史记·西南夷列传》)

迄今为止,云南各地发现的滇国青铜器已逾万件,这些器物体型大小不一,装饰精美,许多器物身上都装饰有动物或人的图案,且写实性极强,对当时滇国境内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猎食、搏斗的场面进行了真实而细致的描写。其中,大件器物以铜鼓和贮贝器最具感染力,小件器物则以扣饰最为精彩。

铜 鼓

铜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青铜器,长期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铜鼓的体积不一,大者直径超过1米,重数百公斤,小者直径仅十余厘米,重数十公斤。关于铜鼓的起源问题,目前有皮鼓说、于说、象脚鼓说和铜釜说,其中以铜釜说的支持率最高。研究成果证明,铜鼓在古代是祭祀、庆典仪式中使用的乐器,此外还是上层统治阶级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明清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乐器。目前,我国已知的铜鼓有2200多面,中国铜鼓研究会把它们细分为8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

滇国铜鼓以石寨山型为主,因大量出土于晋宁石寨山而得名,是在万家坝型铜鼓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石寨山型铜鼓超过了150面,其中我国有56面,云南占39面。关于石寨山型铜鼓的形态特点,铜鼓研究专家李昆声先生已经作了精炼的阐明:“铸造精美,纹饰繁褥,器体上的装饰写实性强。”(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翔鹭干舞纹铜鼓(图1),高31厘米,面径41厘米,足径48厘米,1956年晋宁石寨山14号墓出土,断代为西汉时期。该鼓鼓面光体十芒,芒间饰三角纹,中区主晕饰四翔鹭,鼓胸的饰带下饰竞渡纹,腰分八格,格内饰羽冠执斧持干的舞人纹,造型规整,铸造精美,纹饰有趣,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这里所提到的翔鹭纹、竞渡纹和羽人纹,都是石寨山型铜鼓上较为常见的纹饰。翔鹭纹是鼓面主晕中最重要的纹饰,一般为四鹭呈逆时针方向围成一圈,绕着鼓面中心处的太阳纹飞翔,关于它的渊源,历来有“鹭为鼓精”和“鸿仪鹭序”的说法,莫衷一是。竞渡之风在我国古代南方较为流行,关于竞渡的意义,有祭屈原说,有祭伍子胥说,有祭江神、水神说,等等。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之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滇族的竞渡场面(图2),少者三、四人,多者十几人,头饰鸟羽,乘坐一舟,正在参加竞渡活动,其中有人在舟前指挥(也有的没有指挥之人),其他人则奋力划桨,场面十分壮观。羽人纹则多装饰于铜鼓的腰部,头部多蓄椎髻,其上饰羽翎,也有的戴各种形状的羽冠,似鸟头,半裸或全裸其身者居多,形象见于各种场合之中,在当时的滇族生活中扮演着类似于祭师、巫师或者是重要族人的角色。此外,椎牛纹(图3)也见于石寨山型铜鼓之腰部,一牛被缚于一柱之上,两旁各有一男子持斧之类的利器,做准备宰杀牛的动作,此乃椎牛祭祀的活动场面,是流行于古代西南民族中的一种习俗,与祈年求雨,保佑农业生产风调雨顺有关。

以上铜鼓上的纹饰内容丰富,刻画生动、形象,都属于平面纹饰。石寨山型铜鼓发展到后期,鼓面边沿出现了四只对称排列的蹲蛙,铜鼓的装饰纹样已经从平面纹饰发展到了立体纹饰,立体效果增强,空间感在扩展。而对于青蛙何以会“光临”鼓面之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有求雨止雨说,有消灾弭祸说,有图腾崇拜说,有系绳挂钮说等等,总之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细芒光体蹲蛙铜鼓(图4),高19厘米,面径21.2厘米,足径25.4厘米,1954年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断代为西汉时期。该鼓鼓面光体十芒,芒间装饰羽纹,六晕,主晕素地。与其他石寨山型铜鼓鼓面不同的是,该鼓鼓面的边沿处装饰了四只顺时针方向排列呈蹲状的青蛙,体态娇小,形象生动、可爱,青蛙腹下中空,为分别铸造以后,再焊接而上的。铜鼓鼓面之上出现蹲蛙的形象,这在后期的“冷水冲型”、“西盟型”等铜鼓上也有出现,但是在石寨山型铜鼓的“大家庭”中,这却是第一件,同时也是器型最小的一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扣 饰

扣饰被誉为滇国青铜器艺术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说铜鼓是以庄重肃穆的“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并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那么扣饰则是以其生动鲜活的“个性”令人赏心悦目,一见钟情。

关于扣饰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它是滇国时期人们的一种装饰用品。它的背部有一个钩扣,形状呈矩形,用于悬挂在人的身体或者某种器物之上,起装饰和点缀的作用。很显然,扣饰首先是一件实用物品,但是滇国艺术工匠们并不满足于泛泛的实用价值,而是在器物的题材内容方面力求更大的突破,因此,在古代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扣饰的实用价值逐渐隐没并退居“二线”,其艺术价值迅速凸现并闪亮登场,赢得了世人如潮般的惊叹与赞誉。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滇国青铜扣饰有两大特点:一是多采用浮雕的装饰技法,正面表现题材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摒弃了浮雕底板和规整的外廓所产生的静止感,采用动态线等手法加强了造型的运动感;二是多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题材内容,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既有表现自然界动物之间互相搏斗的镜头,又不乏滇国时期战争、狩猎、祭祀、乐舞、饲养、斗牛等社会纪实性的场面,就像一部缩编的滇国时期自然历史与社会历史的百科大全书。

豹猪搏斗鎏金铜扣饰(图5),高5.4厘米,宽14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断代为西汉时期,现珍藏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扣饰以大面积的曲线线条,并结合鎏金的装饰工艺,表现了两只猎豹对一头野猪展开攻击的场面,一豹跃上了猪背,并撕咬其肌肉,一豹趁机窜入野猪腹下,撕咬其肚皮,野猪也不甘心束手就擒,展开自卫反击,张口咬住了一豹的后肢,一场猎捕与反猎捕的战斗渐入胶着状态,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一时间还真是难以定论……

在已经发现的滇国青铜扣饰上的诸多兽斗题材中,像豹猪搏斗鎏金扣饰这样呈势均力敌之势的兽斗场面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弱肉强食一边倒的局面。如一虎噬牛铜扣饰(图6),高8.3厘米,宽15.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断代为西汉时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主体形象为一牛一虎,牛在前,虎在后,牛呈静立状态,虎作运动姿态,牛的表情平静,没有怨愤,更没有反抗,虎则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跃上牛背准备残噬这逆来顺受的猎物……又如二狼噬鹿铜扣饰(图7,为局部),长16.7厘米,高12.7厘米,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断代为西汉中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扣饰采用回旋构图的方式,表现了二狼猎食一鹿的场景,在这里鹿的耳部和腹部已经遭到重创,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反抗之意,惟有张口嘶鸣的求救本能。弱小者在暴力抑或说是强权的侵犯之下,绝大多数选择了逆来顺受,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真实再现。此外,笔者还在思考,滇国艺术工匠们以如此的笔触,是不是也想借此来寓意当时滇国社会的现实?

当然,并非所有的滇国青铜扣饰在表现主题时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反映滇国社会生活题材的器物,一分一寸都具有强烈的写实特点。

骑士猎鹿铜扣饰(图8),高14.4厘米,宽24.1厘米,江川李家山出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扣饰表现了一位盛装的滇国骑士正在骑马猎鹿的场面,马和鹿的嘴均张开作嘶鸣状,尾部飞扬,四足跨跃,运动感十足,加之流畅的线条,让人赏心悦目。滇国扣饰上狩猎人物大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奴隶主、贵族或者有身份地位的骑士,上述扣饰上的骑士便属于此例;另一类则是普通的猎户,如晋宁石寨山7号墓出土的猎鹿扣饰(图9),长8.2厘米,高8.4厘米断代为西汉中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前一类狩猎者衣饰华美,猎具先进,而且还有坐骑,狩猎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休闲;后一类狩猎者衣饰则较为简单,猎具简陋,多为徒步狩獵,狩猎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生活。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祭祀是滇国时期的重要事情,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此,扣饰上也有反映。

剽牛祭祀铜扣饰(图10),长12厘米,高6厘米,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断代为春秋晚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扣饰着力表现了一个典型的滇族祭祀场面:一头犍牛被缚于一圆柱之上,即将被剽杀;不过比犍牛的命运更为可悲的是,牛角之上倒悬一幼童,背向诸位读者,作痛苦挣扎状。惊心动魄的祭祀仪式即将开始,幼童与犍牛即将成为滇族祭祀鬼神活动的祭品。滇族生活的年代,对大自然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与不同对象的宗教信仰,而这些信仰几乎都要通过一系列或简单或复杂的祭祀活动来达到目的。目前发现的万余件滇国青铜器上,有关滇人祭祀的场景不少,祭祀内容从农神到动物,从生育到祖先,祭祀的方式中以杀人祭祀最为残忍。在今天的云南少数民族中,杀人祭祀已不复存在,但是剽牛习俗却仍然存在,牛被剽杀之后,牛肉分给在场的诸位族人或乡邻,牛的内脏与牛头则由牛的主人带走,牛头收藏在家中,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贮贝器

滇国时期,人们使用贝作为货币。由于贝具有数量多,体积大的特点,因此滇国工匠们又创造性地制造了一种专门用来盛装贝的器物,这就是贮贝器。与扣饰一样,贮贝器的第一功能还是一种实用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贮贝器器盖上作提钮之用的一些小型的简单饰物,规模逐渐扩大,装饰逐渐复杂,艺术性逐渐增强,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实用功能逐渐退居“二线”。

纳贡场面贮贝器(图11),高39.5厘米,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器原来由两面铜鼓重叠而成,发现时上面一鼓已废,下面一鼓完好。精彩之处在于两鼓的相接部位,以顺时针方向雕铸一圈人物和动物形象,其中人物17个,牛3头,马1匹。人物中有盛装佩剑行走者,有抬扛物品者,有牵牛牵马者,有背负箩筐者等等。这些人物体貌各异,服饰不同,身份也有较大的区别,他们意欲何往?原来这些人是臣服滇国的周边部落或者族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去滇国进贡和朝觐。在这里,艺术工匠们通过对人物相貌、衣饰、举止等方面生动的描写,把千年之前云南人纳贡进贡的场面细腻地再现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战争场面贮贝器(图12,为局部),通高53.9厘米,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器也是用两个铜鼓叠摞而成,下面一鼓的鼓面为底,上面一鼓的鼓面废弃,另外再制作一盖,盖径为33厘米。战争场面贮贝器器盖上的雕像,反映的是滇族军队与昆明族军队交战的情况。在区区33厘米直径的盖面之上,共雕铸了缩小比例的人物22个,马5匹。战斗非常激烈,只见骑兵往来奔突,步兵奋力厮杀,有人受伤倒地,痛苦挣扎,有人跪地求饶,缴械投降,更有甚者业已身首异处,命丧黄泉……战事之残酷与激烈,生动地再现眼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本质。

3.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篇三

——洪山小学创建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自评报告

经典诗篇积淀人生底蕴,诗词诵读畅想美好童年。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以“让每个儿童在体验中快乐成长”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和谐施教;特色培养,个性发展;研培结合,共同提高”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抓好教学和德育等工作的基础之上,突出学校特色,以经典诵读推进师生素质的提升,我校还开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书香雅韵》。现将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亮点:

1.推进“书香雅韵”工程,营造书香校园 2.推进“亲子共读”工程,共建书香家庭 3.多彩节日,丰富课余生活 4.常规活动,提升师生素养

二、具体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文化熏陶,培植学习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我们致力于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块石头都育人,精心设计了学校文化。校园内主题雕塑“快乐成长”,双手呵护成长的幼苗,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着学校体验教育的真谛;“两小日辩日”“铁杵磨成针”的小品石雕用无声的语言熏陶师生:宇宙无限,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 1

刻有“善言敏行”的石头,不仅教会学生习文,更教会学生做人;木雕上古朴雅致的校赋,是学校六十年沧桑变幻的历史画卷,也是学习语言的经典之作。各层楼紧紧围绕学校校本 “体验成长之妙”、“体验艺术之美”、“体验运动之乐”“体验科技之光”几大模块,印制生动励志的名言和故事,让孩子们在闲暇活动中品读感悟,大厅内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摆放各类书籍,让学生随时随地就能阅读经典;班级文化——黑板报、走廊文化等则是学生动手动脑体验的乐园。

(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 “书香雅韵”,营造书香校园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2009年开始,语文教师们自编了简易的诵读校本教材,在各年级开设了诵读课。2012年,全体语文教师广泛查找资料,请专家培训、指导,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以及补充的一百多首古诗汇编到各年级中,同时根据年段特点,将《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名篇编纳入内,开发出我校的校本课程《书香雅韵》,每天早上安排了20分钟,让学生在古乐伴奏下诵读;每天进行诵读检测和记载,每期开展诵读比赛。一是积累,让学生通过诵读,为走向人生彻悟

积累知识、经验、语境、语感、情感;

二是激趣,将音乐、舞蹈引入诵读,让学生以熟悉的旋律唱经典,优美的舞姿演经典;三是感悟,强化自我感悟和教师点拨;四是转化,通过表演、写作等体验性活动,把经典内化为催生生命茁壮的经典元素。创造性实施经典诵读课程,我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多数孩子都能流畅背诵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名篇,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思辨能力、品行操守等悄然改变。2. “亲子共读”,共建书香家庭 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责任,家长也责无旁贷。我们鼓励父母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为使“亲子共读”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编印了“亲子共读记载册”,每生一本,内容涵盖“洪山小学推荐学生阅读各年级篇目”、每天亲子共读记录、每周孩子和父母的收获以及老师评价等。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真正使孩子爱上阅读。此项活动,得

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支持,正在有力的推进着。

3.多彩节日,丰富语文实践

每年10月份的文化节是我校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语文教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各班都设立了图书角,而且图书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每天午间或者其它课外时间,学生们就自觉的拿起书本读起来,校园里弥漫着书香气息,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

写字比赛中,孩子们工工整整地书写,不错字,不漏字,不增字,写出来的字漂漂亮亮,贴在墙壁上进行展示,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诗词诵读是我校一项传统的活动。老师们选取《书香雅韵》中的小诗文,串编成各种表演形式。不拘一格的形式让诵读活动进行得有滋有味。从学生稚嫩的表情和摇头晃脑的朗诵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对语文的热爱。

四月份的趣味语文节,我们分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二年级绘声绘色讲故事比赛、三年级课本剧表演和五年级“我是演说家”比赛精彩纷呈,小选手们清晰流畅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显然他们是各班过五关斩六将的精英,这项活动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六年级“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使学生将广泛阅读的收获充分展示,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审美能力。

四月份的读书节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庭”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创新、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在创意COSPLAY日,学生把自己打扮成书本里最喜欢的人物,在校园里亮一亮,与身边的同学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服装最精致、谁的造型最传神。同时,利用休息时间与喜欢的其他人物一起合影留念、邀请老师们一起加入COSPLAY的行列中来。同学们奇思妙想,亲手制作了独特的衣服,再现了蜘蛛侠、岳飞、孙悟空、屈原等人物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在校园飞舞。

校园图书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引导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籍拿到跳蚤市场展示、交流,现场气氛异常火爆。大家不仅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书,还锻炼了自己的交际口才,让同学们领略到爱读

书、会读书的优秀成果,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4.常规活动,提升师生素养。

教师素养大赛活动: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针对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竞赛项目。如语文学科涵盖“说课、汉字听写、诗文朗诵、课堂教学、才艺展示”五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个性风采。

教师“三笔字”比赛活动,教师们圆润的笔划之中透着笔法的刚劲,流畅的线条之中显现汉字的柔美,精美的布局之中散溢着书法的芳香,校园内掀起了基本功训练的高潮,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我们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每一个孩子上台演讲或者诵读古诗文、推荐书籍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学习培训,夯实语文课堂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来自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与教师一点一滴的训练密不可分。我们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四十分钟教学质量。

1.培训促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不断加大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教师们的语文素养。老师们学习培训的脚印遍布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成都等地。通过培

训,老师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一方小小的教材,而是向更广阔的大语文观努力了。

2.研修促发展。学校常年聘请了语文学科教学专家,扎根于语文课堂,通过听、评、议、专题培训。引领老师们较好地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建设资源,打造精神乐园

我校藏书达三万多册,电子图书一万多册,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为每位学生办理了电子借书卡,每天中午,学生分年级到图书室看书。开放式的布置让学生随手取书,席坐看书,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学生还能将图书借回家中阅读,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各班还分别成立了图书角,存放学生个人书籍,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确保必读、必备篇目内容的落实。教师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用零花钱、压岁钱购置图书,放在图书角中。每班配备图书管理员,确保图书能及时借阅。

三、校本课程实施后取得的成绩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多名学生在市、区语文类竞赛中获奖。李立轩、路宛真等同学荣获武汉市楚才作文竞赛一、二等奖;章志薇等多名同学荣获武汉市读书知识竞赛二等奖;

毕瑞媛、周明涵等多名同学荣获市、区艺术小人才比赛朗诵类一等奖;冯伟滔等多名同学在“大江杯”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曾荣获开发区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二等奖。2013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代表过去,那是对我们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肯定,成绩又代表希望,我们将立足于今天的起点,一如既往向前迈进。今后,我们将始终围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这一目标,继续推进校本课程,扎扎实实开展课程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不懈努力。

4.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篇四

——灌南县实验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建于 1960 年 2 月,1986 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占地 83 亩,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净幽雅,人文氛围浓郁,现代设施齐全。现有 80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00 余名,教职工230 余人,学校设立小学部、附属幼儿园、寄宿服务部,拥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4个。在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同时,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作为市田径传统校,一直注重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县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在探索体育 传统特色学校的道路上,以创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奋斗目标,围绕这一中心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 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市模范学校、市体艺教育窗口学校、市首批名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这是我校师生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对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特色教育最丰厚的回报。下面按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标准,就我校在进行体育传统项目教学教研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机构完善 管理到位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 节体育健康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3 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开发大课间游戏中找到了结合点,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我校坚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 1 小时,上午35 分钟课间操,下午40 分钟大课间。两操一课一活动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 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学生参与面达 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2007 年11 月,我校孙建梅老师获市、县体育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二、条件保障 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面积大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力,近几年不断加大田径器材和经费的投入。目前学校拥有400M×6 环形塑胶跑道(含100M 直道8 条)、标准100 M×70 M 足球场、3 个篮球场,1个室内乒乓球训练馆,1 个学生体能训练室。体育教学器材和田径训练器材分室摆放,按省级器材配备标准配齐所有体育器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各项训练,确保教学需求。我们还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在乡镇一所中学的原址上创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第一期投入100 万元兴建学生军训场、攀岩墙等一系列身体拓展训练设施。校篮球馆正在筹备中。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 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多次参加了市、县的教练员培训班学习。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学校每年补助训练经费2 一3 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放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学习等费用达8 万元以上。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个人工作计划,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玮校长和分管领导王建华主任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及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平时经常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 5 次,晨练每次 40 分钟,下午体育活动每次 90 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级运动队。此外,我们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 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 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体育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做到三有五固定即:有计划,有备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个别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专门建立了田径队员档案,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结果、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系列体育竞赛活动。体育节和校田径运动会每年一届,已成为我校传统。

5.铜鼓小学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篇五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工程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1、说明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在该项目管理中的职能。

2、项目立项、资金申报的依据。

3、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情况,资金支持具体项目的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概况。

4、资金分配的原则及考虑因素。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主要内容。

2、项目应实现的具体绩效目标,包括目标的量化、细化情况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等。

3、分析评价申报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申报目标是否合理可行。

(三)项目自评步骤及方法。

说明项目绩效自评采用的组织实施步骤及方法。

二、项目资金申报及使用情况

(一)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说明项目资金申报、批复及预算调整等程序的相关情况。-1

(二)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可用表格形式反映)。

1、资金计划。在说明该项目全省资金计划的基础上,分项目大类或市(州)分别说明各类资金计划情况,包括中央、省、市(州)、县(市、区)财政资金、项目单位自筹、其他渠道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等)。

2、资金到位。汇总统计截止评价时点该项目全省资金到位情况。在此基础上分项目大类或市(州)统计各类资金到位情况,包括中央、省、市(州)、县(市、区)财政资金、项目单位自筹及其他渠道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等)。将资金到位情况与资金计划进行比对,并重点围绕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性及配套资金筹措能力等进行评价,对未到位或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作出分析说明。

3、资金使用。汇总统计截止评价时点该项目全省资金支出情况。在此基础上分项目大类或市(州)统计资金支出情况,并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及有效性进行重点分析,包括资金支付范围、支付标准、支付进度、支付依据等是否合规合法、是否与预算相符,并对自评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三)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总体评价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账务处理是否及时,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等。

三、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结合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办法,重点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分析说明。

(一)项目组织架构及实施流程。

(二)项目管理情况。结合项目特点,总体评价各项目实施单位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管理制度等情况,如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公示制等相关规定。

(三)项目监管情况。说明项目主管部门为加强项目管理所采取的监管手段、监管程序、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实现的效果等。

四、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任务量。

对照项目计划完成目标,对截止评价时点的实际投资完成和任务量完成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未完成目标任务,应分析说明原因。

(二)项目完成质量。

对照预定绩效目标,评价项目完成质量。如未完成质量目标,应分析说明原因。

(三)项目完成进度。

对照预定计划进度说明项目实际完成进度。如未完成进度目标,应分析说明原因。

五、项目效果情况

结合《指标表》中该项目所属行业类别所列示的项目效果指标,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各类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如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功能实现情况、运行保障效果、受益群体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评价重点及管理办法等要求,围绕项目决

策、项目管理、项目完成、项目效果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项目建成不久,原水水质和设计水质还有一定的差别,导致暂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相关建议。

为保证本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能正常稳定运行,建议对车间生产废水水质进行一段时间连续监测,尽可能使设计进水水质与原水水质相符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夜郎人与铜鼓 篇六

相传,从前布依族的老人死后总是上不到十二层天上去成仙,而是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里去。天上的太白金星是个慈祥的老人,有一天托夢给布依族的祖先布杰说,凡间的老人死后要上到十二层天上去,需要他们上天去向天神要一面鼓,在老人死后敲三声铜鼓,铜鼓的声音大传得远,天神听到铜鼓声才晓得凡间死了人,就会派人来把死者接引到天上去。布杰醒来后按照大白金星的支点,从青龙山顶那棵齐天的马桑树爬上天去,向天神要到了铜鼓,可是在回来的路上由于过于高兴,被南天门的门槛绊倒,掉回地下跌死了。从此,人间有了铜鼓,人们敲起铜鼓把布杰送上了天。从那以后,布依族的老人死了,人们就敲三声铜鼓,天神就知道人间死了人。在“开路”超度死者上天时,再敲九声铜鼓,天神就派人把死者接到十二层天上去成仙。过了很久,每逢过大年,腊月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一些布依族就要敲三声铜鼓,邀请天上的祖宗下凡来过年,因为铜鼓是天神所造送,又是布杰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很金贵,又神圣庄严,平时不轻易乱敲,都要恭恭敬敬地藏着,严禁任何人从它上面跨过,只有到死了老人超度和过大年供请老祖宗时,才能启用。(《贵州布依族民间故事选》第65页)

从这个传说的神话色彩中可以看出,铜鼓在夜郎民族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可通神灵的祭器使用的,因此受到特别的尊重而轻易不动用。《宋史·蛮夷传》西南诸蛮条记云:“西南诸夷,汉戕舸郡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沙锣以祀神。”情形亦类此。铜鼓来历的神化方式,正好强化了对铜鼓的这一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水族与铜鼓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他们“把铜鼓看作宝贝。哪一寨有铜鼓,全寨人都感到高兴,认为很吉祥。”(《石马宝》第44页)正因为如此,铜鼓在水族地区之普遍,据三都水族自治县统计,1958年“大跃进”时期因大放钢铁卫星而被收缴、毁掉的铜鼓就多达2790面!(转引自黄海《瑶山研究》第323页)他们不仅在祭祀时使用,水族过端节及卯节等重大节日时也使用。此时先由老人将鼓请出,以酒祭鼓,然后击之。平时则精心收藏,轻易不肯示人。关于铜鼓的来历,水族中的传说也很不一致:有说是从天上带下来的,有说是水王模仿秦始皇的宝物造的,后来则又经过了诸葛亮的加工改造。在《九仙和铜鼓》中,传说月亮山区一水家很有本事的青年与天上九仙女相爱,上天成亲时,天王高兴,将天上的传令鼓——铜鼓送给他们作为结婚礼物。并告诉他们:“到了人间,你们丰收或遇到灾难,就敲响这面铜鼓。是喜,我来跟你们喝喜酒;是忧,我来帮你们战胜困难。”(《水族民间故事选》第102页)这个传说里透露出铜鼓的第二个功能:“传令”。在夜郎人的生活中,凡聚众议事、战争等,都有击鼓传令的习俗。在水族的另一些传说中还将铜鼓分为公、母两类,有了性别的差异,成为有灵的神器。有的甚至认为铜鼓还有降龙伏虎的功能。如《铜鼓的传说》中的记载。“端节降龙”中写铜鼓砸死孽龙;在“斗犀”中写铜鼓勇斗犀牛、解除洪水之患,保一方平安,“虎鼓伏虎”则记述了铜鼓伏虎:当老虎经常出来害人时,水家寨上借来“能吃虎”的铜鼓,安放在粮仓里,“这天,寨老带大家打开粮仓,看看铜鼓,才发现铜鼓下面有一堆老虎骨头,鼓身上粘有老虎毛,原来,铜鼓真的把老虎吃了!”这类传说都表明铜鼓已经成为夜郎人心目中的图腾,因而受到特别的敬仰与崇拜。

仡佬族使用铜鼓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宴聚则击铜鼓,吹大角,歌舞为乐。”使用铜鼓的习俗,如清末民初,安顺县湾子寨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家人要将老人扶坐在铜鼓上落气后方行沐浴。平坝大狗场老人咽气时,除扶其坐在铜鼓上,还要用两面铜鼓垫脚。”(翁家烈《仡佬族》)而在镇宁县茅草寨的仡佬族中,流行着在吃新节时唱《泡筒歌》的习俗,唱时要以吹泡木筒和击铜鼓伴奏:

……泡筒、铜鼓哪个先?仙女在前造泡筒,古老(仡佬)后把铜鼓造,泡筒铜鼓来相配,结成一对传人间。泡筒腰间两个孔,铜鼓周身古老钱。泡筒下端削偏口,铜鼓周身有盘龙。仙女低头吹泡筒,古老围着铜鼓擂。吹起泡筒擂铜鼓,吹吹打打乐融融。泡筒吹响庄稼好,铜鼓打响庆丰收。炮筒吹响万物生,铜鼓擂响世太平。泡筒铜鼓配成对,忍勒(仡佬人自称)世代万年传。”(《仡佬族古歌》第47、48页)

在这支古歌里,除了写出夜郎人铜鼓的形制与纹饰,还记载着铜鼓的第三个功能——娱乐功能,成为夜郎人欢庆场面上不可缺少的为歌舞伴奏的乐器。

彝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学术界一些论者认为是没有铜鼓的民族。但是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战国时期古墓中5面铜鼓的出土,结束了这种观点。而近年在贵州赫章可乐汉墓中出土的铜鼓,“与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所出‘石寨山式’铜鼓相比较,不管其质地、铸造技术,或是形制、花纹均相雷同。”(宋世坤《贵州考古论文集》第316页)即属于滇系铜鼓,是典型的夜郎铜鼓文化。在彝族传说里,铜鼓同样富有神灵:“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彝族传说铜鼓是天上居住的神人铸造的,它有公鼓、母鼓之分。有时天上下雨,公鼓应母鼓的呼唤,会飞向母鼓,互相匹配。又传说铜鼓是掌握风雨的,雨水多了,要杀白鸡祭鼓;如雨水不止,要杀白羊祭献,就能将雨止住;如天旱不雨,杀牲祭礼后,用木棒打击铜鼓天上就会下雨。……”(余宏模《彝族历史文化论丛》第440页)彝文文献里,有关于夜郎王宫中使用铜鼓的记载:“在这一幢以后,还有一幢屋子。里面放着德家的九个鼓,其中以雁形的樊子为首,丈量的尺为其次,开穴刀为末,都陈列在这幢房子里。”“以下的一幢房子,也有德家的九个鼓。……他们把铜和铁化合在一起,造成天鼓,安置在宽广的城里,造成地鼓,放在辽阔的地上,另外还有实杓造的阔口鼓,以及仙鼓,也安置在地上。……后来有一天,仙界的五个鼓,被狂风从树梢上刮下来,飘飘荡荡的,吹到笃慕俄的跟前,笃慕俄用布帛把鼓包好,传给儿媳德来保存。是这样的呀,德家虽有九十个鼓,但名贵的只有这五个鼓。成千的人都轰轰议论,上万的人也热烈地赞扬,都说这鼓出名,能放射出月亮般的光辉,就把它陈列在一幢房子里。”(《西南夷志》第15卷)从中不难看出早在六祖之前的笃慕俄时代,彝族先民就已有了铜鼓。事实上在尼能和实杓时代,他们就已知道熔铸铜鼓,用以祭祀祖先。他们还能铸造各种用途的铜鼓:“铸锅所余的材料,又用来铸鼓。铸九个有节的鼓给青人,铸八道箍的鼓给红人,铸给实杓的鼓响声震天,铸给实杓的地响声震地,天鼓响震天,地鼓响声好,额索的鼓声响天宫,实杓的鼓声回地府。铸一种藤缠形的鼓,箐鼓响云霄,箐鼓响星宿,舍鼓响牛睡,姑鼓响熊奔逃。嫩鼓传达权令,师人鼓诵经,铸造天界鼓,传说是这样。”(《西南彝志》第13卷)

这段记述中不仅表明夜郎人铸的铜鼓有天鼓、地鼓、藤缠形的鼓、箐鼓、舍鼓、姑鼓及嫩鼓等等多样区别,也暗示了铸铜鼓与铸“锅”——铜釜的关系。而在云、贵两省考古实物中,鼓、釜关系也十分密切,赫章可乐套头葬式中的青铜器即有釜有鼓。铜鼓由铜釜演变而来,铜釜又是对陶釜仿制的结果。与陶器演变的过程相似,铜鼓也经历了一个由生产、生活用具演变为祭祀、娱神、号令之乐器或礼器的过程。

最能集中地反映夜郎铜鼓文化的是流传在滇桂交界地区的彝族史诗《铜鼓王》。

《铜鼓王》分梦鼓、铸鼓、争鼓、迁鼓、赞鼓,传鼓、祭鼓、卜鼓,诈鼓,祈鼓、卫鼓、赠鼓、借鼓、追鼓、分鼓、哭鼓、换鼓及承鼓等部份,记载了彝族先民从事原始农业,由制石斧到学会制造铜斧,由泥锅联想到造铜釜的过程。这里清楚地表明,铜鼓的铸造显然由仿铜釜而来,而铜釜又明显地来自于对“泥锅”的仿造。铜鼓创始人为波罗夫妇,被罗在梦中见到铜鼓形状,醒后受到启示,决心铸鼓。夫妇二人经过多次浇铸,多次改进,终于造成公鼓母鼓:“公鼓鼓声小,敲起发清音;母鼓鼓声大,敲起发浊音。清浊相应和,听起更迷人。公鼓波罗铸,众人记得清。母鼓谁人铸?就是罗里芬。两个‘铜鼓王’,都是彝家人。同铸夫妻鼓,从此出大名。”

接下来《铜鼓王》叙述了铜鼓当炊具及乐器的功能。作炊具,这是铜鼓的第四个——其实应当是铜鼓最起始的功能。接下来,史诗写了铜鼓的形制与装饰:

“鼓身和鼓面,精心绘花纹。鼓面正中央,有个五角形。金木水火土,分明是‘五行’。又有三大圈,代表日月星。三个圈圈旁,画着两个人。一男和一女,相爱又相亲。男的是波罗,女是罗里芬,再看鼓身上,画着许多人,有男又有女,老少一大群。个个手牵手,歌舞庆升平,鼓上多图案,走兽与飞禽。代表我彝家,六畜多旺盛,旁边画谷穗,象征粮丰登。”

铜鼓的功能逐渐有了“卜鼓”选首领的作用,并用在战争中发号令。彝族先民将铜鼓视为民族的希望;“保鼓又保人,鼓在人丁旺。”创造铜鼓的昆明族人在长途迁徙中,为了保鼓,东下滇国:“大小九百面,不多也不少。有公又有母,全部背着跑。……铜鼓是命根,比命还重要。只要铜鼓在,心中乐陶陶。”可见在古夷人那里,铜鼓同样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命根“,甚至“比命还重要”的图腾。

《铜鼓王》还写到昆明人在进入滇国后,定居下来,与滇民族之间彼此学习,使铸鼓技艺又大有改进。以后部族首领波涛去世,两族击铜鼓,经过七天七夜的祭祀,然后以铜鼓陪葬:“为了表哀思,铜鼓做葬品。昆明鼓两个,垫着上半身,滇鼓又一对,衬在下半身。公鼓和母鼓,陪葬送首领。”……这虽然写的是六祖别的支系的事,但因为同属古夷人,同创建了夜郎国的武部族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有同源关系,特别是可乐出土的铜鼓与滇鼓属同一系列,而铜鼓的套头葬式,也印证了《铜鼓王》中彝族先民用铜鼓陪葬的记述,故将《铜鼓王》所记视为夜郎文化亦无不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其反映的内容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夜郎铜鼓文化。

苗、瑶两族虽是迁徙而来,但也受到夜郎铜鼓文化的浸染,并与本民族铜鼓文化相融合。流传在榕江一带的苗族铜鼓传说中,邱老同得到的铜鼓也是龙王赠送的:“以后每逢寨子里有节日庆典、红自喜事,邱老同就抬出龙王送他的铜鼓敲打庆祝。此鼓声音洪亮悦耳,百里之外都能清楚地听到。“(唐文元等《夜郎文化寻踪》第12页)在苗族叙事歌《娥娇与金丹》里,还这样唱道:“用牛来祭祖,分鼓再开亲。只要他俩赔了礼,也算服了老规矩。”所谓“分鼓”,就因为鼓是氏族或家支的象征。即同家共鼓或同支共鼓。分鼓即是把氏族和家支分开,意味着不再是同宗共支,可以开亲。这是铜鼓的另一种功能,可视为夜郎铜鼓文化的一个变异。瑶族与苗族有着近缘关系,因此在文化特征及其民族心理上都有相近之处,有着相近的习俗。笔者上个世纪60年代曾在贵州瑶山、瑶麓两地见过当地瑶胞踩芦笙跳铜鼓,凡老人去世,即砍牛跳碓。凡砍牛时都要敲铜鼓,跳舂碓舞。如同黄海《瑶山研究》所载,“一时间唢呐同时高奏,芦笙欢笑,锣鼓震天,铁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为女婿深沉的孝心表示衷心的感激和热烈的欢呼。”

7.重点发展项目自评报告 篇七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养成教育”为我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我校坚持“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的办学育人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县教育局要求,我校对2011至2012学两个重点发展项目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金堤小学始建于1952年,经历半个多世纪风雨,现有在编教师63人,其中35岁以下14人,36~45岁10人,45岁以上39人。支教教师7人,其中县级骨干教师3人,教学能手7人。专科以上学历 13人,学历合格率100%。现在校生1320人,今后三年在校生将维持在1300左右。经过合理布局调整,现有1——2年级教学点1个(万全),1——5年级教学点2个(二小、九华),完小一所(本部)。全学区六年级集中于本部,3——5年级按辐射半径集中于本部、二小、九华三所学校。中心幼儿园1所,学前班5个。

二、自评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一)统一思想:召开校务会,明确学校重点发展项目自评的重要性,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二)组织队伍:召开教师及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学校三年规划目标,指标体系,确定学校重点发展项目自评小组负责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自评小组(曹兵);养成教育工作自评小组(江勤苟),再一次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公布自评工作方案。

(三)项目组自评:各项目组根据目标和评估指标,分别收

集信息资料,作出理性思考,写出自评报告。

(四)自评总结: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汇总各小组自评报告及相关资料,撰写学校自评报告并公布,接受教师审议。

(五)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迎接督导室评估。

三、自评内容。

金堤中心学校2012重点发展项目(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

(一)、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1、制度保障,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一日常规》等等,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和校务委员成员,时刻倾听教师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对师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2、强化校园文化管理,统一思想认识(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何节兵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檀吉德为副组长,工会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2)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常抓不懈。

(3)统一思想认识。

正是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使全校师生形成“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符

合学校实际的绿色校园文化,才能办好学校”的共识,3、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精心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又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校结合校安工程对校园合理布局,对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食堂、厕所、花坛、操场等修建,从根本上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为了达到最好的环境育人效果,使校园突出“绿”字,强化“美”字,讲究“香”字,保持“静”字。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文化育人于无形

我校坐落于望江县赛口镇金堤开发区,校园环境清幽秀美,是安庆市的后花园。我们着眼校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让每处细节都体现出文化,让人有美的享受。

一是处室标志清晰美观。多媒体室、电脑室、班级教室、学生寝室等,学校规模虽小,处室齐全,标牌雅致、美观。

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校园大门金灿灿的铜字校牌,进入大门看到两块明显的宣传栏,《少先队章程》和《办学目标》及学校发展图片展。进入校园,看到提醒牌教育牌。如:上下楼梯请勿拥挤,语言文明

礼貌待人,教室走廊张挂名人名言。在食堂张挂珍惜粮食

节约用水,讲究卫生等标语,在花坛边树立“红花喜人

手下留情”温馨提醒牌。

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突出。校园干净、整洁,师生卫生习惯好,绿化有整体规划与设计,树绿、花红、厕所不臭,在这两个学期教育局对学校开学初工作检查中我校校园环境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5、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而且对他们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十分有益。所以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开学典礼、期末表彰等均以庄重的气氛,深深影响学生,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我们还抓住凝聚着悠久历史的每一个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如三月份植树节活动,我校推出“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黑板报,种一棵树,写一句护绿标语,制一块护绿牌,做一项护绿活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想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标语,制作出造型不一的标语牌,让校园春意盎然。四月份清明节扫墓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举办了庆六一文娱汇演活动,同学们认真准备,精心排练,把自己的才艺充分的展示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6、需要改进的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学校内涵发展离不开学校本土的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是个很好的载体,现在我们有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我们要植根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和本片区的人文地理,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觉得亲近、自然,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人格塑造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2)、学校缺乏自己的特色,还没有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潜力与优势。

总之,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二)、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1、学校重视、规范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促发展”的理念,以德育促进教学,树立学生为振兴祖国而奋发学习的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和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建立德育领导小组,完善了机制。学校为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成立了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学校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何节兵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教导处和大队部负责开展具体工作。这样从机制上得到了保障。

(2)、制订德育工作规划,目标明确。学校的三年工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对德育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教导处根据学校的规划每学期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为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保证。

(3)、全员教育,形成网络。学校始终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形成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齐抓共育的德育管理网络。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思想内容,积极渗透德育因素。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等,提高全体教师理论水平。

2、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落脚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德育工作成效的最好体现。

(1)、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一是目标明确。我校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计划,出台了

小学生一日常规,并全面实施。二是制度健全。我校为了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 了升降国旗、考勤、值日保洁、后进生转化管理和文明班、先进班集体的评比等制度。同时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建立了三级检查评估网络:班级检查——学校值日师生检查—— 学校行政检查评估,对检查成绩按月汇总,每学年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2)、在“实”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目标提出以后,我校围绕目标,有计划全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认知水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校通过晨会、以及班队活动等阵地,有计划地加以训练。通过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橱窗等加以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 20 条要求变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我校始终抓好讲授、示范、训练、评价这四个教育环节,并且以训练为中心,配合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切实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抓讲授。正确的道德动机来源于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阵地课,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明理,懂得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从感性上产生道德行为的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

2、抓示范。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即使明确了行为要求后,并不等于就能去做了。因此,通过正确示范让学生有榜样可学。

3、抓训练。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况且由于年龄特征,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我校采用有效方法,加以反复训练。我校在具体训练中,做到了“四化” :具体化、规范化、系列化、经常化。

4、抓评价。我校通过“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形成了激励机制。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班主任及时给予指出和

教育,以便及时矫治不规范行为。由于我校以训练为中心,指导到位,反复训练,使小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学生案发率始终保持零。

3、积极开展少先队创新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思想品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活的体验、得到锻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始终把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不放松。结合本校实际,多年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学雷锋系列活动等一系列德育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行动”,实践“我是父母好帮手”,使少年儿童敬重父母、关爱别人,能够常怀感恩之心。例如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大队部号召各中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在家里为妈妈做一件事或做一件让妈妈感到惊喜的事。让队员充分体验自理、孝敬、付出的快乐。开展“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有意 义的儿童节,我校每年“六一”节都开展了大型文艺汇演活动。

(2)、抓好德育队伍与队干部的队伍建设。

1、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选派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参加上级的培训班。

2、做好少先队队干部队伍建设。我校始终把抓少先队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好少先队建设的重点。每学期,我校大队部都对大、中、小队干部和各级管理队伍干部进行培训工作,让绝大多数队员都有参与自主管理,当家作主的机会。值日工作中每天都把红领巾的佩戴作为一项常规考核内容。

(3)、搞好少先队阵地建设

1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德育宣传栏、黑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对○各中队的板报进行检查并列入先进中队考核。

2抓好红领巾值日监督、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3规范教室的布置,营造和谐、有个性、有活力的中队。○

4、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个学期,我校都会聘请交警同志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活动。

(2)、每个学期我校都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同学们通过实战训练获得了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

5、积极探索,多方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基本建立,为探求学校教育的延伸,拓宽德育教育的内容,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们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相配合的教育网络已始见雏形。

(1)、以密切家校联系为纽带。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强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家访联系制度。

(2)、以指导家庭教育为手段。我校高度重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掌握必需的家教知识,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3)、以校外教育资源为依托。学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积极协调社区、派出所、敬老院等德育基地,通过校外教育的一系列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6、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德育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破解德育难题存在较大的

困难,德育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课题研究还未开展,需要不断地摸索、完善和提高。往后,我们将以德育评估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及时整改,狠抓落实,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

8.项目单位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篇八

项目单位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况

在项目概况中,需要介绍说明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的人、财、物、管理体制等状况);项目的实施依据(项目的主要建设经过、运行状况等);项目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二、项目拟实现的绩效目标

在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中,需要说明项目主要建设任务;项目预期投入情况;项目的绩效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预期的主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在项目执行基本情况中,需要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果目标、计划做出了调整,还需说明调整的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措施;项目投入情况、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项目财务管理状况;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四、绩效目标实现的评价

9.来,跟我到铜鼓走走 篇九

我们铜鼓历史悠久。这儿是一个革命老区。当年,毛主席还在铜鼓发动过秋收起义呢!在这里,毛主席亲自点燃秋收起义的圣火。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哩!

铜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遍及全县。千百年来,铜鼓人民世代相传,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更为丰富的风光名胜。铜鼓的县城有八景,即“真人试剑”、“柳林系马”、“万笏朝天”、“棉仑夕照”、“落地金钱”、“黄蘖晚霞”、“温泉夜月”、“仙羊胜迹”。

首先请游客们到铜鼓著名景点“天柱峰”一游。天柱峰又名灵石庵,素称“修江第一峰”。海拔359米,孤峰突兀、直插云霄,犹如擎天之柱,故名天柱峰。相传为“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失落的仙螺幻化而成。山腰天掘一洞,后来便成为观音的云霄宝殿——灵石庵。还有九龙瀑布、水上一线天、观音晒鞋、万笏朝天……都是非常值得观赏的!

啊!游了一天,你们一定会感到浑身疲乏、腰酸腿疼吧!没关系,到我们的温泉度假村里泡一泡温泉浴。哇,那感觉真是棒极了,它能让你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让你顿觉精神抖擞,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游客们,你们回去时,可千万别忘了捎些铜鼓的特产哟!铜鼓的特产可多了,有让你回味无穷的海辉包圆,味道鲜美的香菇、木耳,清爽可口的竹笋,醇香四溢的米酒……

上一篇:关于小时候的故事作文:童年趣事下一篇:政治本安体系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