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2024-06-19

担保能力评估报告(精选6篇)

1.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篇一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申请报告

企业名称: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

编制日期:二0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煤矿企业慨况„„„„„„„„„„„„„„„„„2页 第二章 结构和人员„„„„„„„„„„„„„„„„„„5页 第三章 系统设施„„„„„„„„„„„„„„„„„„„10页 第四章 瓦斯防治管理„„„„„„„„„„„„„„„„„13页 第五章 防治方案„„„„„„„„„„„„„„„„„„„40页 第六章 资金保障„„„„„„„„„„„„„„„„„„„41页

第一章 煤矿企业概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企业下属亿荷沟煤矿一处矿井。矿山位于在杉木树井田的南西翼,高县南东部,县城300°方向,行政区划属高县文江镇。由个拐点坐标圈闭,开采深度为+515m~285m。面积为0.0978km2。地理坐标:东经104°36′33″~140°42′00″,北纬:28°25′00″~28°29′00″。矿井主井井口坐标:x=3147173、y=3546249、z=+432。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现服务年限有25年,属生产矿井,“五证一照”齐全且有效,我矿为高瓦斯矿井。注册资本1000万元,现资产总额3058万元;主要经营项目为煤炭,上营业收入500万元。

二、企业从事煤炭开采及安全生产情况

1、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始建于1988年,1989年正式建成投产,开采深度为+515m--+285m,矿区面积0.0978 km2.在册员工110人,其中采掘技术人员7人(工程师5人),通风技术人员2人(工程师1人),地测技术人员1名(工程师1人),机电技术人员3名(工程师2人),采掘从业人员64名,综合管理人员28名。下设采煤队、掘进队、机电队、通风队、运输队等生产单位和生产技术科、安全管理科、通风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生产调度室等科室。

2、我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根据宜市安监批【2012】40号文件,我矿瓦斯等级属高瓦斯矿井(文件附后),首次评定时间

为2003年,2011年四川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技术中心对我矿进行了水患等级评估,我矿水患危险性分级为简单(Ⅳ级),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开采水平为+378m,B3+4煤层,有1个采区,下属1个采煤工作面E2114-3,2个掘进工作面E2121、+435m。实现了正规布局,采区后退式回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作面采用钻爆法施工,人工装车。

采煤工作面特征:E2114-3采煤工作面布置在B3+4煤层中,工作面走向150米,斜长70米,采高2.5米,可采储量4.2万吨。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掘进工作面采用矿工钢三节棚支护。

自建矿以来,连续实现安全近3年煤矿事故0起,死亡人数0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瓦斯事故0起,死亡人数0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0起,瓦斯超限次数详见附表一。

三、企业组织机构

1、亿荷沟煤矿安全管理结构图

2、亿荷沟煤矿生产经营情况

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始建于1988年,1989年建成投产。注册地为高县工商局,注册资本1000万元,后期投入安全生产资金2000余万元,现资产总额3058万元;主要经营项目为煤炭。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上原煤产量3.2万吨,上营业收入500万元。

3、亿荷沟煤矿基本情况详见附表二

四、管理人员从业经历

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法定代表人惠庆超,1988开始从事煤矿管理工作,2003年起从事高瓦斯矿井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

亿荷沟煤矿矿长胡树根。从1991年起在高县亿荷沟煤矿从事管理工作,主要管理岗是采掘,2005年至今担任亿荷沟煤矿的矿长,具有

多年的高瓦斯矿井管理经验,在亿荷沟煤矿担任矿长期间,煤矿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亿荷沟煤矿总工程师惠庆才。从1990年在亿荷沟煤矿管理工作,主要管理岗是安全技术,2008年至今担任亿荷沟煤矿安全的总工程师。一直从事于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多年的高瓦斯矿井管理工作经验,在亿荷沟煤矿担任总工期间,煤矿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亿荷沟煤矿通风副总工程师惠义川。从2008年起从事煤矿管理工作,主要从事通风管理,2010年至今担任亿荷沟煤矿通风副总工,具有多年的高瓦斯矿井管理工作经验。

亿荷沟煤矿地测副总工程师罗杨,从2000年起从事地质测量工作,2003年开始从事煤矿测量工作,2006年至今担任亿荷沟煤矿地测副总工,有多年高瓦斯矿井管理经验。

亿荷沟煤矿机电副总工程师胡云勇,从2000年起从事煤矿机电管理工作,2006年至今担任亿荷沟煤矿机电副总工,有多年高瓦斯矿井管理经验。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一、企业人员概况

在册员工110人,其中采掘技术人员7人(工程师5人),通风技术人员2人(工程师1人),地测技术人员1名(工程师1人),机电技术人员3名(工程师2人),采掘从业人员64名,综合管理人员28名。

二、企业(矿井)瓦斯防治机构(详见附表三)

1、矿成立瓦斯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时间自2012年3月起至2012年12月底止。

长:惠庆才(总

工)副组长:胡树根(矿

长)

成员:惠庆贵(安全副总)、杨朝永(采掘副总)、惠义川(通风副总)、罗

杨(地测副总)、胡云勇(机电副总)。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贯彻上级瓦斯治理的工作会议精神、安排检查瓦斯治理各项工作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

(2)负责组织编制我矿瓦斯治理工作计划及科技项目计划等。(3)定期召开全矿瓦斯治理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季度、月度工作例会,组织交流推广各单位的先进经验。(4)参与矿井重大事故的救灾与调查处理。(5)保障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所需人、财、物的投入。2.设置“一通三防”管理小组(通风科)

长:惠义川(通风副总)副组长:胡泽根

成员:罗朝根

胡泽刚

陈朝军

马浪 职责:

(1)在总工的领导下,负责全矿“一通三防”具体工作。(2)每年必须编制通风工作计划的安排意见,并负责督促安排

按计划实施。

(3)“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化,及时解决矿井存在的“一通三防”隐患。

(4)按《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四川省煤矿安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5)建立健全特殊工种培训制度、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送外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

(6)建立健全“一通三防”图纸、报表报送制度。健全通风系统图、防尘系统图、矿井监测系统图和通风、瓦斯、防尘等类报表,按上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

(7)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日报审阅制度、瓦斯排放制度、巷道贯通制度和盲巷管理制度、局部通风管理制度、安全装备及仪器仪表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综合防尘制度、矿用爆破材料及放炮管理制度、现场交接班制度。3.设置监测监控组

组 长:雷

波(技术员)

成 员:罗静

邓莉

吕代清

杨飞 职 责:

(1)实行监测监控和调度值班联合值守。

(2)必须掌握微机、接口及有关设备的开关及安全保护等基本知识,保持微机正常运行,不得随意停开。

(3)必须24小时值班,实时监视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

状态,发现瓦斯监控系统有故障时,必须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处理,并汇报总工(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矿长。

(4)负责中心站室内管理:中心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室内保持整洁卫生,除矿领导、片区管理人员以外其它人员严禁入室。

(5)督促瓦检员每班对管辖范围内甲烷传感器进行校对和记录,对瓦斯监控系统及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汇报调度室。必须对管辖范围内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在放炮前后及时搬移。

(6)爱护瓦斯监控设备,严禁损坏、破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调度室。

4、设置地测组(地测科)组 长:罗

杨(地测副总)

成 员:马学刚

杨玉兵

职 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矿井地测技术管理工作负责。

2、参与编制矿井年、季、月度的生产计划和灾防计划;编制地测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实现计划的技术方案。

3、根据生产需要,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矿井地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矿区测量控制网改造、矿井大型贯通等重大工程的实施。

4、组织好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使矿井地测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现代化;推广应用地测新技术、新工艺和地测先进经

验,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矿井地测工作水平。

5、负责组织、审查所有地测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提交矿井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地测资料,按规定时间及时组织修编矿井地质报告。

6、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地质、瓦斯地质水害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性并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掌握储量动态,加强储量管理;做好地表岩移观测工作,合理确定矿区岩移参数,为矿井各类保安煤柱提供技术依据;督促有关人员及时下发贯通危险距离通知单;确保安全生产。

7、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各头、面地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根据矿井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月、季、的地测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进行定期检查。

9、经常对地测技术干部和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地测人员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地测队伍的业务素质。

10、负责组织和落实矿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5、设置机电组

组长:胡云勇(机电副总)成员:杨显才

王本强

陈志平职责: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在分管范围内的贯彻落实。

3.参与煤矿瓦斯治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4.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

5.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6.负责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工作。

7.参与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并参与事故的抢险工作。8.参与煤矿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在机电装备上为瓦斯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9.及时解决和处理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问题和瓦斯事故隐患。

四、瓦斯防治专业队伍(详见附表四)

第三章 系统设施

一、矿井生产系统 1.开拓情况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分水平布置。始建于1988年,于1989年建成投产,分三个水平开采,一水平已回采结束;二水平+378m~+438m正在准备,已构成E2114-3采煤工作面,正在施工E2121运输巷和+435m回风巷;准备开拓+285m~+378 m水平。2.生产系统

采煤方法选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充填顶板,采面采用刮板机运输。2.1采区及煤层开采顺序 2.1.1采区间的开采顺序

本井田划分为1个采区,现在开采的是1采区C5、B3+4煤层。2.1.2采区内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该矿可采煤层3层,分别是C5、B3+

4、B2煤层,开采顺序为:C5→B2。

2.1.3采区内区段间的开采顺序

采区内划分区段,区段内遵循煤层下行式的开采原则进行开采。

2.1.4区段内的开采方式 先开采 C5煤层,再开下部煤层。2.2运输系统 2.2.1运煤、矸

E2114-3工作面:煤从采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378m运输巷→+378m井底车场→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438m运输平硐→地面堆煤场。

E2121运输巷:煤从掘进工作面+412m运输巷(矿车)→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378m运输大巷→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438m运输平硐→地面堆煤场。

+435回风巷:煤从掘进工作面+425m回风巷(矿车)→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378m运输大巷→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438m运输平硐→地面堆煤场。

E2121运输巷:煤从掘进工作面+412m运输巷(矿车)→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378m运输大巷→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438m运输平硐→地面排矸场。

E435回风巷:煤从掘进工作面+425m回风巷(矿车)→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378m运输大巷→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438m运输平硐→地面排矸场。2.2.2运料

E2114-3工作面:地面材料库→+438m运输平硐→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 +378m运输巷→E2114-3+381运输巷→工作面。E2121运输巷:地面材料库→+438m运输平硐→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 +378m运输巷→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412m运输巷。

+435回风巷:地面材料库→+438m运输平硐→矿井主要运输上山(绞车提升)→+378m运输巷→边界回风上山(绞车提升)→+425m回风巷地面材料。

二、矿井生产布局(详见附表五)

三、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采用中央式,设有两个井筒,一个进风井,主井进风,设有专用回风井,断面8.6m2,回风斜井安装了两台型号为FBDCZ№13/2×45KW矿用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矿井总进风量为1350 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1396 m3/min;采煤工作面实行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JB751-2型局扇正压供风,实行“三专两闭锁”管理E2121掘进工作面风量200 m3/min,平均瓦斯浓度0.11%;+435m掘进工作面风量200 m3/min,平均瓦斯浓度0.16%实行三专两闭锁管理。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属于通风系统状态容易的矿井。(详见附表六)

五、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1、矿井安装了KJ90NA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安设了瓦斯传感器、开停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22个,并使用正常。井上、下分别设有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设备开停、负压、风门开关等各类传感器,能对所有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主要进、回风巷等地点相关参数实施实时有效监控。

2、安装KJ129NA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并与高县监控中心联网,数据实时传送。

3、煤矿监控系统(详见附表八)

第四章瓦斯防治管理

一、瓦斯等级管理

按宜市安监批【2012】

40号”文件批复,亿荷沟煤矿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矿井按高瓦斯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独立通风,设置有反向风门及压风自救系统,掘工作面进回风巷均安设了两组隔爆水棚。

二、瓦斯防治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工作部署,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煤矿瓦斯

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最终实现瓦斯彻底整治。

一、矿井概况

高县白庙乡得狼村亿荷沟联办煤矿位于四川省文江镇以东9公里,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矿山约有3公里简易公路与文江镇水泥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行政区划属高县文江镇得狼村。

矿井瓦斯基本情况

1、瓦斯

亿荷沟煤矿目前只在+378m水平标高以上采区

5、B3+4煤层布置生产系统。据宜市安监批【2012】40号文件批复,亿荷沟2012年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井下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独立通风,设置有防突反向风门。

2、煤层的自燃倾向

根据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我矿C5煤层B2、B3+4煤层不易自燃。

3、煤尘爆炸性

根据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我矿C5煤层不具爆炸危险性。B2、B3+4煤层有爆炸危险性。

三、我矿瓦斯综合治理建设情况

1、通风系统

亿荷沟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安安装了两台型号为FBDCZ№13/2×45KW矿用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风量为1396 m3/min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安全性能经检验为合格。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为压入式通风,使用JB751-2局部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5.5KW)供风,风量200 m3/min;风筒采用直径600mm的抗静电、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矿井各巷道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选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KJ90NA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主机、备用主机热启动,装备有UPS不间断电源。五个分站,井上、下分别设有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设备开停、负压、风门开关等各类传感器,能对所有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主要进、回风巷等地点相关参数实施实时有效监控。

矿井同时安装了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KJ129NA型人员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四、我矿瓦斯防治的三年规划

1、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体系

2、杜绝瓦斯事故。

3、控制瓦斯超限,每年瓦斯超限次数不超过 次。

4、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

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根据采区布置情况,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贯彻“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的原则,采取瓦斯治理措施,从而杜绝瓦斯超限,达到瓦斯治理标准矿井建设要求,保证亿荷

沟煤矿三年规划有效实施。

5、附瓦斯防治规划批复文件。

五、瓦斯防治基本要求

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管理,找出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瓦斯治理工作到位。力求达到生产布局优化、开拓开采正规、系统合理可靠、监测监控有效、现场管理到位,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瓦斯综合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工作方针、瓦斯综合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二十四字工作体系”,严格执行上级“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以通风设计和系统优化为主线,以完善安全装备为重点,突出瓦斯防治、综合防尘和放炮管理,对矿井通风系统、防尘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狠抓“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岗位作业标准化,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完善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企业要向前发展,要有好的管理,好的管理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超前的管理制度,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一通三防” 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通风、测风、防尘及防灭火等。只有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理念,付之以

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2)加强通风管理 坚持旬报,月报制,及时掌握井下通风情况,保证各作业地点的用风量;对井下掘进工作面及硐室要随时测风,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及时制定月矿井风量分配计划,对新开拓、掘进的工作面要及时配风,保证用风需要。并及时绘制通风系统图和避灾 路线图,对矿井风量、风向及通风设施及时上图,完善通风管理的基础性资料,为安全生产服务。

(3)加强瓦斯检查力度,严禁超限作业加强瓦斯检查基础性工作,要求瓦斯检查“三对口”,杜绝假、漏、空检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瓦斯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加大主扇,局扇停电、停风的管理力度,保证送电、送风前的瓦斯检查,严格按照瓦斯排放制度进行;加强盲巷及停工地点管理,对长期停工的巷道及时进行封闭,盲巷要及时设置栅栏,并悬挂警示牌,防止人员误入;保证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加强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管理。

(4)加强通风设施管理,通风设施的设计由技术负责进行设计,通风区按照设计施工,严格执行验收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保证通风设施的可靠性。

2、加强职工素质建设

要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状态,关键在于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改善煤炭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现状,必须坚持人才兴企、人才强煤战略,加快实施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科学、和谐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在培训教育方面,要继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脱产培训、函授教育、拜师学技、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成立学习小组、技术比武等一系列传统的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技能型科队、技能型班组建设,切实促进工作 学习化、工作技能化,形成持续改进的全员素质建设机制。使矿 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从而促进我矿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为保证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完成好治理瓦斯的远景规划,特成立瓦斯治理小组,具体对规划进行监督与落实,并保证瓦斯治理资金投入。

长:惠庆才(总

工)

副组长:胡树根(矿

长)

成员:惠庆贵(安全副总)、杨朝永(采掘副总)、惠义川(通风副总)、罗

杨(地测副总)、胡云勇(机电副总)。

(一)高起点

建立健全了以总工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组织有关职能专业部门对作业规程及措施进行会审,并对编制质量负责。经矿长审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二)高素质

(1)健全“一通三防”机构,加强和技术部门的结合。

(2)配齐配强“一通三防”和地质工程技术人员。

(3)加强了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三)严管理

(1)每年制定关于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决定。

(2)严格班前班后会制度。

(3)严格落实瓦斯浓度超限断电管理制度。

(4)严格落实“月底的最后一天”总结学习计划

(5)坚持月度“一通三防”例会制度。

(6)实行“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查制度。

(7)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 5 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8)瓦斯治理,地质、掘进工作先行。

(9)瓦斯治理工程做到“两同时、一超前”(瓦斯治理工程与采煤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严格管理人员跟班下井制度,保证各采掘面每班有区、队长以上管理人员跟班。

(11)所有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须经现场验收,“一通三防”具有一票否决权。

(四)加强技术

(1)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2)通风设施可靠,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维护,严格管理;主要巷道 的风门设有传感器。

(3)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大直径风筒。

(4)瓦斯易集聚地方增设传感器。

(5)井下局部通风实行双电源双风机,并能自动切换。

(6)井下局扇供电线路、设备实行强制性停电检修,局扇视同地面 主扇进行管理。

(五)重责任

(1)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人员“一通三防”责任制,制度牌板上墙上桌。

(2)凡瞒报“一通三防”非人身事故、瞒报瓦斯超限的,给予分管 领导行政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

(3)矿井发生“一通三防”死亡事故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七、矿井瓦斯防治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依据施工要求,合理分配风量,确保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杜绝不合理通风。

(2)井下工作人员对通风设施、设备(风门、密闭、风帘、风桥、风障、调节窗、局部通风机等)必须爱护,严禁乱动和损坏。

(3)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地点,严禁无计划停风。如因有计划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且停风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停电。

(4)加强独头盲巷管理,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

(5)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必须将工作面所有人员全部撤出,并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禁人员入内。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浓度。只有经过检查,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 1.0%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 0.5%时,方可送电开启局部通风机;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 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由救护队实施排放。

(6)风筒管理人员必须按质量标准接好风筒,风筒接头使用反压边,风筒口距迎头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严禁将风筒断开、撕裂或用矿车刮坏。

(7)风筒应与电缆分别挂于巷道的两侧,否则,相互之间应保持 0.3m 以上的距离。严防矿车掉道撞坏风筒或电缆。

(8)矿井所有掘进工作面应使用“双局扇、双电源、自动换机、自动分风”和“两闭锁”装置。

(9)通防部门对停风巷道要及时密闭,并按规定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并做好记录。

(10)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装置必须由专业人员维修,并定期标校,确保装置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符合规定,处于优质良好状态。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11)瓦斯检查员必须按规定进行瓦斯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三签字”、“三对口”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

(12)加强工作面断层管理,揭露断层前 20m,生产技术科通知通防科,加强观测汇报,瓦斯员蹲点检查瓦斯。

(13)加强采空区及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有害气体管理,揭露贯穿时,提前检查瓦斯,防止采空区有害气体涌出导致瓦斯积聚。

(14)矿长、总工程师、采掘、通风、工程技术人员、班长、爆破工、电机车司机及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15)井下放炮必须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爆破工在每次装药放炮时,必须落实“一炮三检”制度,放炮地点附近20m 范围内瓦斯浓度达到 1.0%时严禁爆破。

(16)井下使用的供电线路、电气设备必须完好,符合要求,各种电气检测装置等必须使用防爆型,杜绝失爆现象。通讯装置必须使用本质安全型。

(17)下井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

(18)必须保证矿灯完好、隔爆,下井人员必须保护好矿灯,不得在井下打开、拆卸、摔打。

(19)严格控制井下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报矿长批准。

三、2012瓦斯防治计划

为了有效推进我矿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发生,进一步巩固我矿瓦斯集中整治成果。我矿始终坚持以“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隐患排除、管理到位、综合利用”的瓦斯综合治理“二十四字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瓦斯综合治理相关措施,促进亿荷沟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的稳步推进。

1、本计划生产原煤5.5万吨,2、本计划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情况控制在三次以内。

3、计划提取安全费用165万元,其中瓦斯防治资金100万元,占安全费用总额60%。

六、岗位责任制

为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切实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落实好“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的区域防突工作,确保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瓦斯治理工作中树立“瓦斯不治,永无宁日” “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现制定《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管理责任》。

一.董事长瓦斯治理责任制

1.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煤矿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者。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责成煤矿各级部门依法管理、依法整治、依法追究失职者责任。

3.组织召开董事会议,审议煤矿斯治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事项。

4.负责建立健全瓦斯治理责任制。

5.定期检查煤矿,瓦斯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及重大瓦斯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6.参加煤矿重要的“一通三防”会议,并对“一通三防”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意见。

二.总经理瓦斯治理责任制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 依照煤矿董事会确定的“一通三防”工作目标,负责组织制定煤矿瓦斯治理规划及瓦斯治理奖惩办法,并组织实施。

3.负责瓦斯治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督查等重大事项。4.负责建立健全煤矿瓦斯治理组织机构,配齐专业人员,确保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瓦斯治理责任制。

5.把瓦斯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副副矿长。定期组织检查瓦斯治理责任制执行情况、瓦斯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瓦斯治理制度、指

令、规定、标准的落实情况。

6.负责涉及瓦斯治理重大安全技措工程的组织实施,优先解决瓦斯治理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问题。

7.定期召开煤矿安全办公会议,分析、研究瓦斯治理工作形势,提出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制定措施,促进瓦斯治理工作顺利开展,避免瓦斯重大事故发生。

8.组织煤矿重大瓦斯事故隐患的治理工作。三.矿长瓦斯治理责任制

1.在矿长领导下,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矿长对瓦斯治理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其他副总经理对分管范围内有关瓦斯治理的工作负责。

2.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在分管范围内的贯彻落实。

3.对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工作进行布置、监督、检查。4.掌握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情况,熟悉瓦斯治理的标准和规定要求。严格管理,遵章指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通防专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研究解决。

5.对分管范围内瓦斯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重大瓦斯事故隐患的治理工作。7.按分管范围组织实施瓦斯治理重大安全技措工程。8.按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在计划、财务、物资供应、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为瓦斯治理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四.总工程师瓦斯治理责任制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分管全公司瓦斯治理工作,对瓦斯治理负技术责任。

2.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3.组织制定煤矿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标准、细则和规定,并认真组织实施。

4.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组织审查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5.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的有关规定。6.组织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参与重大瓦斯事故的抢救工作。

7.负责组织审查瓦斯治理安全费用计划,协助总经理组织实施。8.负责组织瓦斯鉴定工作。

9.协调瓦斯治理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10.定期组织矿井通风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通风、瓦斯、煤尘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1.定期组织召开通风工作例会,分析研究瓦斯治理技术管理工作,制定改进措施。

12.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瓦斯治理的技术难题和事故隐患。

13.负责组织重大瓦斯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14.负责组织瓦斯治理技术和工艺的科研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经验。

五.通风副总工程师瓦斯治理责任制

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管理工作。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3.参与瓦斯治理政策、计划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落实。

4.负责组织审批按规定上报的各类“一通三防”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5.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6.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的有关规定。7.协助总工程师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参与重大瓦斯事故的抢救工作。

8.协调瓦斯治理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9.协助总工程师定期组织开展矿井通风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通风、瓦斯、煤尘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0.协助总工程师组织瓦斯鉴定工作。

11.参与审查瓦斯治理安全费用计划,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12.定期组织召开通风工作例会,分析研究瓦斯治理技术管理工作,制定改进措施。

13.协助总工程师搞好重大瓦斯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14.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瓦斯治理的技术难题和事故隐患。

15.负责组织瓦斯治理技术和工艺的科研攻关,积极推广应用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经验。

六.机电副总工程师瓦斯治理责任制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在分管范围内的贯彻落实。

3.参与煤矿瓦斯治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4.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

5.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6.负责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工作。

7.参与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并参与事故的抢险工作。8.参与煤矿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在机电装备上为瓦斯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9.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

问题和瓦斯事故隐患。

10.负责分管范围内瓦斯治理新技术、新装备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

七、地测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制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矿井地测技术管理工作负责。

2、参与编制矿井年、季、月度的生产计划和灾防计划;编制地测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实现计划的技术方案。

3、根据生产需要,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矿井地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矿区测量控制网改造、矿井大型贯通等重大工程的实施。

4、组织好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使矿井地测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现代化;推广应用地测新技术、新工艺和地测先进经验,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矿井地测工作水平。

5、负责组织、审查所有地测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提交矿井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地测资料,按规定时间及时组织修编矿井地质报告。

6、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地质、瓦斯地质水害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性并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掌握储量动态,加强储量管理;做好地表岩移观测工作,合理确定矿区岩移参数,为矿井各类保安煤柱提供技术依据;督促有关人员及时下发贯通危险距离通知单;确保安全生产。

7、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各头、面地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根据矿井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月、季、的地测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进行定期检查。

9、经常对地测技术干部和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地测人员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地测队伍的业务素质。

10、负责组织和落实矿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瓦斯分级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瓦斯防治工作,根据国能煤炭(2011)414 号文件 要求,特制定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制度。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建立机构,成立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效果评价领导小组:

长:惠庆才(总

工)

副组长:胡树根(矿

长)

成员:惠庆贵(安全副总)、杨朝永(采掘副总)、惠义川(通风副总)、罗

杨(地测副总)、胡云勇(机电副总)。

瓦斯防治效果评价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审查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灾害安全评价情况;核实各采掘地点是否存瓦斯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对瓦斯防治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通报瓦斯防治综合评价结果;指定重点监控项目,并将监控项目落实到人;定期督促检查瓦斯灾害隐患处理情况。

二、预测评价范围

亿荷沟煤矿所有采、掘工作面,一律实行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先

评价后施工。

三、预测评价内容

矿井瓦斯防治规划执行效果,瓦斯防治方案执行效果。

四、预测评价的组织和实施

(一)矿井瓦斯防治安全评价分矿井自评、确认二个阶段。

每月26日前,根据亿荷沟煤矿下月生产计划安排,要以采、掘工作面为单元进行瓦斯防治安全评价,评价结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时,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小组要进行严格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督促落实执行。

(二)矿井瓦斯防治效果评价管理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各业务 部门分工如下:

1、通防科

①负责采掘工作面的施工进度及瓦斯防治工程质量管理。

②负责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预测预报、瓦斯防治等相关设计和措施的编制,提供技术指导。

2、机电科负责采掘工作面瓦斯防治工作中的供电、排水设施(电缆、水泵、管路)的选型和管理工作。

3、安全科负责对瓦斯防治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

4、调度室负责对采掘工作面瓦斯防治的通讯、信息调度进行管理。

5、地测科严格按照瓦斯防治方案、措施执行,瓦斯防治工程施

工全过程严格按设计执行,配合瓦斯防治工程效果评价工作。

(三)矿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收集采掘工作面和自己部门业务有 关的瓦斯防治信息,并填写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初评表,报通防科汇总。评价表包括以下内容:

1、预测判断可能揭露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

2、预测判断掘进工作面前方60米及两侧2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抽放空白带,并对抽放后煤层瓦斯含量及煤层瓦斯压力作出分析判断和危害评价。

3、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瓦斯灾害的位置,并作出危害评价。

4、根据预测可能发生瓦斯灾害的位置,对安全设施进行排查,评价安全设施是否满足要求。

5、针对采掘工作面可能发生的瓦斯灾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瓦斯防治措施。

(四)每月 26 日前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各生产业务部门参加,对当月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下月评价进行会审。

根据下月的采掘计划对各采、掘工作面逐头逐面进行瓦斯防 治效果预测安全评价。查出瓦斯灾害隐患和监控重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业务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矿长审核签字确认。

(五)瓦斯防治安全评价小组每月26日前对各采掘工作面瓦斯防治安全评价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每月26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通防科、技术科、生产科、机电科、安全科等部门对瓦斯防治效果预测安全评价进行审核,审 核施工地点是否存在瓦斯灾害可能性,并提出预测评价意见,做出防 范决策,落实到监管部门和责任人,会审人员签字后经业务部门负责 人、总工程师、矿长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五、预测评价的监督和考核

要把瓦斯防治预测评价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抓细、抓实、抓好,彻底解决矿井瓦斯地质资料不清,瓦斯防治措施不力,技术管理弱化,冒险蛮干的问题。瓦斯防治管理人员,要把瓦斯防治预测评价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去做,多深入现场,搜集第一手材料,认真分析,刻苦钻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把各采掘地点瓦斯情况分析透彻,预测准确,防范到位,措施得力,有效防止各类瓦斯事故发生。

针对国能煤炭(2011)414 号文件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制定完善 的管理制度,坚决做到先预测评价后施工,不预测评价不施工。要对 预测评价的操作流程、责任分工、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都要做出明 确细致的规定,保证预测评价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总工程师负责瓦斯防治效果预测安全评价工作,评价出隐患必须制定措施并落实到人。凡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掘进 工作面,生产技术部门不准发放施工通知单。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采煤工作面不准进行回采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因地质条件变化造成瓦斯防治措施未落实到位的,必须立即组织修订瓦斯防治方案措

施,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并及时调整瓦斯防治监控重点。

(二)安全部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和瓦斯防治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现场监督落实,发现没有评价或评价未通过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停止施工。

(三)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小组根据评价提出重点监控项目表,并将监控对象落实到人,及时对条件复杂、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重点采掘工作面进行督导,对技术方案及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隐患或条件变化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召开瓦斯灾害隐患处理会议,督促落实进展情况。

(四)安全部对瓦斯防治效果评价结果及安全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五)瓦斯防治效果评价要实行谁评价(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责任奖惩制度。

六、瓦斯防治工作考核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瓦斯防治工作、牢固树立瓦斯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开展我矿瓦斯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的发生。

二、范围

瓦斯防治相关科室和瓦斯防治机构中所有人员以及所属科室、区

队。

三、职责

1、全面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落实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强化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组织推动和综合协调。

2、严格落实我矿瓦斯防治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不断完善瓦斯防治责任制,细化落实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瓦斯防治责任。保障安全投入,完善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强化现场管理,加强职工培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组织生产,严防瓦斯事故发生。

3、严格监督瓦斯防治机构中的人员是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是否按照国家瓦斯防治相关政策标准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4、做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到监控有效。

5、认真解决瓦斯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难题。

四、考核内容

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

五、瓦斯办法

1、严禁井下任何地点无风、微风作业。出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2、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出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3、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出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35

造成局部地点瓦斯超限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

4、严禁风筒到迎头的距离符合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5、严禁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出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6、严禁局部通风机“一风吹” 排放瓦斯,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

7、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三专供电,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地点必须实行两闭锁,如发现供电不合理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不能实现两闭锁功能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

8、严禁采掘工作面瓦斯积聚,瓦斯积聚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9、严禁使用风帘等不规范设施调节风流,出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0、必须按照《规程》和《新法煤矿煤矿通风瓦斯管理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建立通风设施。不按规定建设的视具体情况扣相关责任人工资50~250元。

11、建立通风设施后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如因维护不当,造成设施损坏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2、在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的,造成风流紊乱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3、各个采掘工作面和硐室以及其他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充足,36

配风合理、风量充足,风流稳定,如出现配风不合理,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风量不足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风流不稳定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4、地面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 24 小时在岗,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必须立即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当天的值班矿长,并做好记录,如值班人员没有立即汇报情况的扣工资100元,没有做记录的扣工资100元。

15、井下各种传感器的安设位置必须符合《规程》中得规定,杜绝传感器的位置安设不当和不按规定安设,在检查 过程中发现传感器安设位置不当的扣相关人员工资100元,在规定地点没有安设传感器的扣相关人员工资150元。

16、井下安设的各种传感器每班必须有巡检员巡回检查各个地点传感器的完好情况,并定期维修、保护,不能巡回检查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不定期维护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7、巡检员必须每七天进行一次“瓦斯电、风电闭锁”测试,每次测试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不按规定进行测试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测试时间超过规定的扣工资100元,没有做好测试记录扣工资100元。

18、标校室必须七天井下所有的瓦斯传感器探头和便携式瓦斯检查仪进行一次标校或送标校,并做好相关记录,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标校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19、标校或送标校的时候必须使用规定的气体进行标校,不得使用浓度不符合规定的气体进行标校,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20、标校室在每班收、发光学瓦斯鉴定器前必须认真检查瓦斯鉴定器的光、电、气路,如发现不能按此要求做的,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

21、加强对通风、瓦斯防治业务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各自的职责。不能很好或不履行各自职责的扣相关人员工资100元。

22、采取得力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井下有瓦斯积聚时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排除积聚的瓦斯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50元。

23、搞好矿井隔爆设施的管理,如果不按规定安设隔爆设施的罚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该安设的地点没有安设的扣相关责任人工资100元。

24、年终进行一次考核第一名奖励 500 元。

七、事故追查处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质量标准化》要求,当井下各施工地点的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进行分析处理,结合亿荷沟煤矿实际情况,制定井下瓦斯超限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1.凡是瓦斯超限,必须按事故进行分析追查,制定防范措施,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进行处理,追查处理结果由事故单位负责以书面材料报安全科和通防科。

2.因管理不善,无计划停电停风,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计划外瓦

斯超限,其浓度达到1.5%以上(含1.5%)者,24小时之内由总工程师召集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采掘副总、安全科、通防科、通风科、机电科、技术科、施工班组负责人、现场瓦检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并追查处理。

3.生产过程中由于放炮造成的瓦斯超限,其浓度达到1.5%以上(含1.5%),24小时之内由总工程师召集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采掘副总、通风科、、安全科、通防科、机电科、技术科、施工班组负责人、现场瓦检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并追查处理。浓度在1.5%以下的,由通防副总召集安全科、通风科、通防科、机电科、技术科、施工班组负责人、现场瓦检员及有关人员进行追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

4.有计划的停电、停风或采取释放瓦斯措施等造成的瓦斯超限和矿井规定的有关监测系统的瓦斯异常信息及瓦斯浓度值不超过1.0%,持续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均不作为瓦斯超限事故进行处理,计划停电停风工作必须提前指定安全措施和瓦斯排放措施。

5.凡计划外停风造成瓦斯超限,或生产过程中瓦斯浓度在1.5%(含1.5%)的,在超限24小时内,由总工程师召集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采掘副总、安全科、通防科、通风科、机电科、技术科、施工班组负责人、现场瓦检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每次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并对责任者按责任大小处于罚款。生产过程中瓦斯超限浓度在1.5%以下的,由通防副总召集安全科、通风科、通防科、机电科、技术科、施工班组负责人、现场瓦检员及有关人员进行追查处

理,制定防范措施。

6.为避免因风量不足导致的瓦斯超限,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以风定产原则,结合风量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个数和产量。

7.加强瓦斯超限统计分析和重点瓦斯工作面的排查工作。

8.凡发现瓦斯超限、积聚和涌出时,应立即向矿调度室和总工程师汇报,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组织分析,制定治理措施进行处理。

9.凡发现瓦斯超限、积聚和涌出,应在12小时内向矿井通防科汇报,并在事故处理完10日内,写出书面总结材料,报矿井通防科备案。

第五章

防治方案

一、瓦斯防治方案及相关方案

2011年4月,亿荷沟煤矿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编制了《亿荷沟煤矿瓦斯防治方案》。

2011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停电、停风瓦斯排放措施》 2011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检测、评估、监控措施》 2011年编制了《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项目管理制度》 2011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水灾应急救援预案》

2012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201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应急预案》

2012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2012事故抢险救援应急预案》 2012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矿井应急救援预案》 2012年编制了《亿荷沟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二、高瓦斯矿井治理技术方案

1、亿荷沟煤矿编制的瓦斯防治方案已报高县安监局、经商局备案存档。

三、瓦斯防治基础资料 1、2003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对亿荷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影响级别为三级影响矿山。2、2011年四川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技术中心对我矿进行了水患等级评估,我矿水患危险性分级为简单(Ⅳ级),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亿荷沟煤矿2012的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涌出量:5.913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39.8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4.389m3/min;矿井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29.57m3/t;采煤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677m3/min;掘进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23m3/min。矿井瓦斯等级:高瓦斯矿井。

第六章 资金保障

一、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

本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及瓦斯防治资金计划一览表详见附表十一。

政府部门批准煤矿企业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的文件详见附件五。

二、瓦斯防治资金投入

本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及瓦斯防治资金计划一览表

详见附表十一。

2.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篇二

【关键词】担保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担保企业在开展贷款担保业务时,需要按照担保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交存反担保保证金,这个比例就是担保放大倍数,由于担保资金的数倍放大作用,使得担保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加强担保企业财务管理,是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提高担保企业应对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担保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一)法律政策环境风险

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风险。同时信用担保机构没有稳定的资金补充来源,信用担保机构持续经营风险度加大。

二是担保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风险。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中介组织,其设立程序、法人地位以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都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三是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没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小企业难以健康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也就难以实现良性动作。

(二)经济环境风险

一是贷款协作银行的风险。贷款银行对贷款对象选择是否准确、贷款流程操作规范性、保证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性,加重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二是受保中小企业的风险。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会信用不受重视,不良的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环境,给信用担保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信用担保机构本身产生的风险

一是规划能力低,效益与成本无法均衡,过高的企业费用率,风险防范能力过低等,增加了代偿损失的可能;二是操作失误产生的风险,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担保条件把握不严或违规操作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三是犯罪风险,表现为内部人员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及其他犯罪行为,使担保企业蒙受损失。

二、担保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我国担保企业经营中主要采取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有:

一是将担保基金业务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二是根据风险程度,按照浮动费率收取担保费。

三是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四是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五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按照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银行专户,用于代偿债务。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

三、财务管理对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担保基金流量分析制度。通过担保基金的总量变动及流入流出的流量分析制度,全面反映担保项目的风险状况变动,实时掌控在保项目、到期解除项目和潜在风险项目,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控制风险。

二是充分利用投资渠道,发挥担保基金的最大收益。将货币形态的担保基金投资各种债券、股票、短期定期存款、基金等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分散担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担保基金最大效益。

三是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单个担保项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依据申报的中小企业资信情况、风险大小及担保数额等确定担保金额的审批权限。

四是建立担保业务报告和内部稽核制度。管理层动态掌握担保业务整体开展情况,并通过内部稽核,进行风险分析和规避。

(二)建立保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由于担保企业和受保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担保企业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流动资产是企业经营实力的表现,通过资产的周转率、变现率等流动性分析,判断企业信用和到期解除担保责任的能力。

二是负债:重点分析流动比率尤其是速动比率与行业或同类企业平均值的差距,或有负债的规模等。

三是收益分析:分析受保企业最近年份的收益应不低于同类企业平均值,分析成本费用的异常变化情况及原因。

四是现金流量的预警分析:对受保企业净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五是反担保资产的管理:在反担保资产选择上,要选择一些贬值率低、变现能力强、易于管理的不动产作为反担保措施,建立对反担保资产的动态管理制度。

(三)加强保后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

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预警信号。重点关注存货的突然增加;应收帐款账期;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利润下降;销售额连续下降或大幅度上升;以短期融资作长期投资;应付帐款出现异常的增加、延长支付。

二是银行帐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存款余额不断下降;不能支付到期的贷款本息、应付票据;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欠款;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厂房和设备陈旧、维修不善,运转率低;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缩小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存货大量积压;与主要供货商关系紧张;生产规模过度扩张。

四是管理层方面的预警信号。对银行、担保机构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管理层对市场需求及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强;经营体制重大变化,机构重大调整。

五是或有事项方面的预警信号。出现税务方面的强制措施;出现重大诉讼情况;出现重大质量、设备、安全事故。

(四)建立企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档案、定期资信等级评定等,以资信等级确定是否为中小企业提高贷款担保。

二是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帐、坏帐损失。建立良好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反担保措施,降低风险度。

三是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在贷款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合理分担风险。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责任,如强制要求业主或法人代表以个人财产提供反担保措施,以约束其经济行为。

受保企业的经营、市场风险的状况和程度对担保企业风险起决定作用,担保企业只有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可操作的风险控制手段,才能实现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篇三

“十一五”时期,是鹤峰县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最好最快的时期。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监察执法队伍明显壮大,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明显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装备明显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质量明显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环境明显改善。

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情况

(一)机构与人员

环境监察大队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11人、在岗11人,均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在职监察员每5年接受一次环境监察培训,并取得了业务培训合格证书,执证上岗率达100%。

(二)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获取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监察应急能力建设资金2万元、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

(三)装备投入

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在十一五间有很大的改善,现拥有办公用房500平米,环境监察执法车2辆,取证设备,固定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逐步向标准化靠齐,开通了12369环保热线,建立了排污费管理系统。

(四)“软环境”改善

我县抓住了“十一五”国家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投入的大好时机,狠抓队伍建设,更新观念,依法行政,理顺了管理的职能和体制,严格按照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装备配置,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的举措,力争打造一支高效、精干、廉洁、文明的执法队伍。

二、环境执法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执法工作面和执法工作量

按照环境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现场执法监督,做好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规范排污口的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等现场检查监督;积极开展环境信访举报查处工作,2010年处理信访投诉 38 起;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卫生机构按规定进行了现场监察;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的规定和自选动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政府依法取缔了十五小企业5家;对全县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申报登记,2010年依法全面的征收排污费110万元,征收户数40 家,2010年出动监察人员千余人次,监管企业58 家,查处违法案件 11 件。

(二)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监察大队于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了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2万元、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满足了执法

工作的基本需求,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力度显著增强,执法行为和程序逐步完善,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明显改善,执法效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三)执法成效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不断投入,环境监管的措施不断的完善,监察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工作取也得较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环境监察执法与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乡镇创建、与全局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投诉,为我县的总量减排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环节分析

(一)当前环境监察工作形势分析

当前我们基层环境监察机构面临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环境监察人员的自身素质于当前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要开辟各种渠道向监察人员灌输新政策、新法律,考察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适应环境监察形势的需要。新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引进的项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艺复杂,监察人员沿袭传统模式、惯性思维,以至于有些不法业主千方百计逃避环境监管;要从改善环境质量状况入手,把好项目审批关,抬高环境质量门槛,对未批先建、批而乱建、批建不符的项目严肃查处;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实施专项监察,用高压手段验证减排的有效性;对重点排污企业、限期治理项目、建设项目要有实效性的开展监察工作,从机构和人员编制性质的改变来改变监察员“不敢查、不能查”的心态。

(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加大,监察机构的装备不断的投入,基层监察机构虽然配备了部分常规监察设备,但这些设备使用频率不高、适用范围不广,难以适应现场取证、证据保存等查处案件的需要。环境监察专业知识的培训要针对区域实际情况来开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保证在对本地重点企业监督管理时发挥实效,切实提高监察员的综合水平。

(三)制度与机制需求

监察大队是在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排污单位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标准执行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处理的机构,承担着现场环境管理执法的任务,业务上受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指导。对当前的环境监察人员工作原则、现场环境监察制度、征收排污费工作制度、污染事故和纠纷查处工作制度、环境监察档案管理制度、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环境监察人员培训制度、现场取证设备管理制度等要实行上级稽查,要使监察员从思想觉悟上提高认识,工作态度上认识到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在工作机制上要加强创新与完善,作为山区的基层环保薄弱环节是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核、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要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着方面的认识和环境监察执法的水平,这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四、“十二五”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是履行环境监察执法职责的根本保障,是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县现阶段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重,队伍规模小、硬件装备部分不实用,工作任务与队伍能力不相匹配。在十二五期间,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格局,提升环境监察队伍的“软实力”。要针对各地不同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五、结论

(一)、2005年我县环保局(含监察队、监测站)仅 21 人,局机关6人、监察队8人、监测站5人,一站一队人员全部是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没有收入来源,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办公经费、执法经费得不到保障,十一五以前排污费的收缴还停留在协商收费,讲好话收费的层面上,2005年排污费征收仅 49 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省环保厅的指导下,根据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队于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了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2万元、150万元、中西部地区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县环境监察队的执法硬件装备,现拥有办公用房500平米,环境监察执法车2辆,取证设备,通讯设备也逐步齐全,有力加强了现场执法和污染源监察的取证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省环境监察总队每年都举办了环境监察人员岗位培训班,截止目前我局监察人员至少都参加了一次业务知识岗位培训,有效的扭转我们基

层监察人员“不会管、“不会查”的局面到会拟定各类环境执法文书,会排污申报核定,会使用日常环境监测仪器,会调查处理环境污染纠纷与事故,切实提高我县环境监察队伍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也不断的改进了环境执法工作的机制,从原来的征收不到位到现在的严格执法程序和建立规范的排污核定、收费公示、信息通报和检查考核工作的机制和较为健全的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我县环境监察机构从成立到现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初成立的环境监理站到现在的环境监察大队,不仅机构、职责、业务范围、排污费征收、执法力度、污染投诉的处理等等都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工作职责上,在十一五前只停留在排污费征收上,2005年收缴排污费 49 万元,对排污企业缺乏监管,公民对环保的意识也淡薄,在近五年期间环境执法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起来了,规范了排污费征收的程序,十一五期间排污费的征收呈上升趋势,2010年我县排污费110万元,征收户数40 家,出色的完成排污费征收任务;监察执法的体系逐渐的趋于完善,严格执法程序,监察人员通过轮训人人执证上岗,对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污染源的动态管理、重点企业的日常监察、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投诉查处的环境监察工作建立了目标责任工作方案,检查的频次从原来的收费才去企业到现在的按月按季按程序依法监管,2010年出动监察人员千于人次,监管企业50多 家,查处违法案件十多件,处理信访投诉 38 起,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

得我们的执法效率大大的提高,公民对环保的认知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废水、废气、油烟、噪声的环境污染投诉也逐渐的多了起来,仅2009年投诉件达到了100多起。在十一五期间我局监察人员配合政府依法取缔了十五小企业5家,对改造升级的企业加强了重点监管,为我县的总量减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投诉,2010年接到投诉 38 起,群众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大大的改善了城区的环境质量。

(三)、通过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环境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环境执法工作的势头逐年上升,但是执法的薄弱环节存在较多;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多样化,使得监察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必须懂得企业的工艺、排污节点、污染因子等,特别是化工、药品等行业,监察人员学习的模式固定化,使得监察工作只能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基层监察队的现场监察缺乏简单便捷的直读式仪器,很多污染因子的监测还要借助于上一级的监测机构,比如说:震动、辐射、含毒废水废气、重金属监测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执法效果和排污核定的失误。对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外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例如:畜禽养殖要达到规模化以后才纳入环境监察管理的范围,然而小规模的涉及面广泛、污染严重的现象日趋严重,管理拿不上来、收费、处罚没有依据,受到污染的区域怨声载道,执法人员的形象受损。

(四)、面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环境执法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很难满足,监察机构属环保局委托执法,地方

4.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篇四

中期评估报告

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并以文载道,在习作教学中求创新,求发展,使兴趣与能力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互补。《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通过实践、观察、调查、对比等方法,取得了具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简介 1、课题背景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非得说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习作成了蒙蔽老师和自己的帷幕,而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生对习作自然兴味索然了。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这些问题有所缓和。但许多学生仍然存在着习作畏难情绪,依然视习作为“苦事”。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也激发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索和研究。、课题的界定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了。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

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倡导自改

一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集》,其中一段关于改作文的论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繁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就学生能力的锻

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因此,叶老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老师要做的事是转变习作评改观念,切忌大包大缆,不应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应该是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因此,提倡让学生自改作文,自主参与作文的全程训练,既可减轻老师沉重的改作负担,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激发兴趣,乐于自改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导师,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种潜在力量。但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有的懒于修改,有的想改,但无从下手;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敷衍了事;有的是“奉命修改”,“师命难违”。总的来说,多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缺乏正确的认识,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多此一举”,这自然收效甚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调动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常常背诵修改文章的名句“文成于改”“千修百改成华章”“文章不厌反复改”,了解名人名家修改作文的故事,如《欧阳修追字》《推敲的由来》,鲁迅创作的严谨风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经过反复酝酿才确定,使得该句成为千古名句,从而激发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找一些原稿以及修改稿印发给每一位同学,组织他们读原稿和修改稿,并且组织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谈谈读后的感想,体会修改后的好处,让习作修改“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三)、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1、以学定教,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先学后教”“作后讲评”。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在批改时,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 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

2、示范引路,由扶到放

下水示范。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

具体做法:(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诸如学生作文中“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光芒普照大地。比尔·盖茨说:我要有钱。于是微软垄断全球。老妈说:我要更漂亮。于是她就把大冬瓜做成了面膜”之类的话,不仅本身精彩,还能使课堂上产生欢快的笑声,笑声里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有魅力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如:“我跑到了一个墙角,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一滴,两滴„„我想:我也想为班级增光„„”句中的“我想”完全不需要,有了,反而阻碍语言的流畅。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貌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

另外也要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一般步骤:如中年级的“三读三改法”:

(1)、一读,通读,改正错别字和用得不当的词语及不正确的标点。

(2)、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改正不通顺的句子。(3)、三读,默读习作,对照习作要求,发现成功精彩之处,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进行自主修改。

这样,学生清楚整个评改过程,使得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评改时可以效仿。

3、集体合作,共同提高

因自改后,习作明显完美多了,但难免还有许多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因此,就进一步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精神,即进行互改。互改是建立在自改的基础上的。互改时,首先把每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了解重要内容,接着一人读三人听,在评价别人的文章时多看别人的闪光之处,哪怕有一个好词、有一个好句都要给予肯定,多看他有进步的地方,每个人都要善意地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换读,讨论修改之处,找出修改作文的方法,在

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其次,是在上述训练一段时间后,改四人一组为二人一组进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可设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前后交叉互改。改后换回自己作文,再次进行自改。此时,自改不仅可对照同学的改文学习到好的修改方法,得到好的修改结果,而且也再次锻炼了自己修改的能力。

4、面批面改,呵护心灵。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在面批学生的作文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就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了如指掌,也就是面批做好“备课”。例如,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作文,和学生一起寻找习作中的亮点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改完以后让他读一读,并适当加以鼓励。这既是对孩子的呵护,也是对孩子所写的习作的高度关注。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有时还会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你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冲出火花。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四)、展示成果,善于自改

通过“佳作欣赏”、“经验推广”、“得到启示”等多个角度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体验自改习作的喜悦。“佳作欣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优秀作文中得到启发;“经验推广”优秀习作作者从自己写作体会或构思方面把经验介绍给大家;“得到启示”谈谈自己通过在作文修改上得到的启示和收获,“你认为本次习作中,你最满意的修改在哪里?”可以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等展示自己的修改“成果”,“你学会了哪些修改方法?”如怎样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怎样把细节写具体等。老师评定等级时,习作等级可设为“习作等级+修改得分”,习作等级在学生第一次完成习作后就评定,修改得分在学生自改后评定,老师针对学生的修改,采用加分的方法,而且不封顶,可超过百分,让学生看到到自改习作的成绩。哪怕他们只改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也应该得到肯

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在修改后的进步,尝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还可把学生修改后的原稿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把自改后的习作发布到“班刊”“博客”“班级网站”、推荐到报刊发表等,体验到自改习作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自改习作。

“文从改中出”,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我们必须给学生充裕的修改作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学生才会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相信孩子的语言会在一次次修改中亮起来的。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一个班(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我们首先对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问卷,然后进行归类统计和细致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将我们了解到的学生写作水平、评改能力等情况,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生自我写作与评改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出新的写作与评改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充分发挥潜能的课题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平时在学生语文写作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其他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并挖掘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教师撰写案例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各种写作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效果,进一步提炼出教学途径。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的步骤

⑴启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计划,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了解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学情调查。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规定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征文比赛;每班每学期至少有2篇习作在网站上交流。

调查、了解、分析习作有效教学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反思或叙事或论文在网站上交流

⑶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2月)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六、具体措施

本课题从2012年9月申报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一年半,虽然研究时间比较短暂,但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课题实践力度较大,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夯实管理,健全研究机构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课题组为了确保研究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内容、步骤,为课题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如:每学期要制定具体的短期研究计划,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一般每四周一次),交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研究困惑与困难,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或内容;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

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个研究阶段至少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两篇;每次专题活动或研究课有记录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理论引领,创设研究氛围

自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每学期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计划,探讨在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课题组先后组织大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的相关专题,鼓励大家撰写学习心得与反思,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题沙龙活动,这一个个举措逐渐转变了课题组成员的习作教学观念,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也使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等活动,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积极开展公开教学,定期安排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共营互惠。这些学习有效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办活动最能得到显性的表现、锻炼和检验,活动不仅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能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课题组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校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中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消防演练、学雷锋活动、庆六一征文、读书笔记评比、小组流动日记竞赛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提高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作文兴趣有明显提高,作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理念与素养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1、学生的转变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兴趣培养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

(2)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这一个多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社会活动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写作兴趣逐步增长,写作能力日渐提高,并养成了随手记笔记,随时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更好地进行兴趣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阅读教学。

(3)提升了学生习作水平。学生在习作兴趣提高以后,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让此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且致力于习作锻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虞快同学的作文《小章鱼脱险记》发表在《新作文》周刊上。《请为我送上祝福的掌声》发表在《常州晚报 小记者》等。蒋妍、蒋依辰同学在溧阳市作文选拔赛中,获二等奖。

(4)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作文写作和评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首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大量的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等,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师的转变

实验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1)全新的习作教学观。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写出佳作。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而习作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张驰有度,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个性色彩,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

(2)生成了习作教学的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教给学生写作与评改的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写作教学中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陈丽娟老师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陈学秀老师的《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效指导小练笔》,戴惠仙老师的《想象作文设计举要》《探究作文教学之“三源”》,黄爱红老师的《培养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等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教学科研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半,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作文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几点思考需在这里提出:

1.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虽在提高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缩短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更好地、真正地让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呢?

2.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需要研究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繁忙,如何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担保能力评估报告 篇五

【中文摘要】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认定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公司与被担保人、债权人之间订立的担保合同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相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及法律责任的归属。与1993年《公司法》对担保的规定相比较,2005年《公司法》有关担保的条文更具理性和科学性,但与《担保法》及《合同法》依然存在冲突之处。而这些冲突使得同类案件在不同地域的裁判机构甚至同一裁判机构的不同裁判者会做出截然相反的法律评价。从2005年《公司法》第16条第1款可以明确看出,公司在遵循相应程序的前提下可以对外提供担保。毋庸置疑,该规定对于鼓励交易、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虽然公司的担保能力在立法层面上得到肯定,但其有效与否将受到公司章程、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以及担保数额等条件的限制;且在实践中,大多数公司在设立时对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出现章程对担保程序的规定存在瑕疵、决议机构错误以及董事、经理超越职权提供担保等行为。对于这些不规范行为所引发的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2005年的《公司法》并没有明确界定。本文从公司的担保能力问题出发,在肯定公司具有对外担保能力的前提下,剖析了公司担保规则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部门法所保护的利益主体有所不同:《公司法》侧重于保护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而《担保法》及《合同法》则侧重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本文也关注到了公司章程对担保效力的影响,论证并肯定了在特定情形下公司章程对第三

人的对抗性。公司的不同形态及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对担保合同的效力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别论述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资合性的特征。然后结合不同特性的公司形态,详细分析论证了常见担保问题的效力认定:在有限责任公司背景下,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不分离的,公司的股东在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在紧密参与公司管理事务。对于公司的重大经营事项,股东是决策的积极参与者,即便在少数不参与决策的情况下,也是出于信任关系委托其他股东或由其他决议机构进行决策。故此,当出现担保瑕疵问题时,应当强调的是股东基于信任关系产生的责任担当,在担保合同效力认定上应倾向于选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背景下,股东身份的取得以缴纳股款、购买股票为基础,而不取决于其与其他股东的人身关系。由于股东之间缺乏合作及信任基础,在资本多数决的制度下,中小股东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从保护价值的角度出发,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商品交易市场。就担保瑕疵问题而言,当投资者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加大债权人的交易风险来换取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及投资信心,从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繁荣,即更应倾向于保护投资者股东的利益。在分析论证不同公司形态下常见担保问题的效力认定时,上述利益保护主体的选择是判断担保合同效力的主要依据。最后,本文从立法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完善担保法律制度以及规范担保行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英文摘要】The identification to legal validity of

external guarantee by company is one of the most debated issue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legal force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concluded by the company, the guaranteed party and the creditor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and the legal liabilities of the parties.Compared to the provisions to the guarantee in the of 1993, the provisions of the of 2005 are mor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however, yet it is conflicted with the and the .Due to such conflicts, the courts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even the individual judger of the same court would give total contrary judgments against the cases in the same nature.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rticle 1 Provision 16 of the of 2005 that the company should provide the external guarantee only by the due process.It is no doublets that such provision is positive to encouraging the transitions and assuring the safety of business.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guarantee of the company is confirmed by legislation, however, the validity is limited by 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resolutions of the shareholder’s party and the director’s party and moreover in practice, most companies are not able to learn the full importance of 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when first established, which causes such acts as the defect provisions

in 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regarding the guarantee and the wrong doing from the body of decision-making and the unauthorized guarantee from the directors and the manager.Regarding the issues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identification those are caused by those non-normative acts, the of 2005 keeps silent.From the issues of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guarantee by the company, this paper firstly confirms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guarantee by the company and then analyses that the source of the conflicts of the rules to the guarantee by the company lies in that the individual law protects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parties.The company law protects the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i.e.the shareholders, meanwhile, the and the focus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creditors.On the same hand,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effect of 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of the company to the legal force of the guarantee and demonstrates and confirms the defence of 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against the third parties in certain cases.The different forms and administration structures of the compan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legal force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s.This paper analyses both the human joining nature of the limited liabilities companies and the capital joining nature of the

share limited companies, especially the public listed companies.Hereafter, based on the variety of the company form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dentification to common issues of the validity of guarantee in details.In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he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re inseparable which means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company both afford the risks of the investment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The shareholders are the positive decision makers of the major business issues of the company and even in very rare cases that absent from making the decisions, the shareholders by trust authorize other shareholders or other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to make the decision.Therefore, in the case of the defect of the guarantee, it should be taken in to account that the liabilities of the shareholders are generated by trust and in terms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guarantee, the creditor’s interests shall be protected.In a share limited company especially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is acquired by paying the share price and buying the shares, but not by the pers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ther shareholders.Due to the lack of corporation and trust, under the capital majority rules,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are in vulnerable position.Therefore, from the

value protection point of view,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boom and stability of the capital market to the general economy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rade market.In terms of the defects of the guarantee, when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are in conflict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oom and stability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safety and confidence of investors shall be gained by increasing the risks of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creditors, which means that the investor’s and shareholder’s interests shall be protected.During the course of deb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guarantee under the variety forms of companies,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should be mainly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choices of interests protected.Eventually, this paper comments and advises on how to both improve the legal rules on guarantee and regulate the acts of guarantee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关键词】公司担保能力 章程对外约束力 担保合同效力

【英文关键词】Validity of Company Guarantee External Force of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Legal Force

of Guarantee Contract 【目录】论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4-6Abstract6-8

12-19

摘要

第一章 公司对外

导言11-12担保制度的立法简述

一、中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

二、境外《公司法》有关对外担保的规担保制度的变迁14-16定16-1919-28第二章 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则冲突及法理分析

一、公司对外担保规则的立法冲突19-

21(一)

冲突的表象——法律层面的冲突19-21—保护主体的冲突21-2

421

(二)冲突的实质—

二、公司具有对外担保的能力

(二)《担保

(三)实务界对公

(一)法人具有财产处分权22法》肯定了公司具有对外担保能力22-23司担保能力的认同23-2

3(四)否定公司担保能力的弊病

(一)三、公司章程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24-28

24-25公司章程的一般原理25-27

(二)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

第一、有

(三)第三人对公司章程的注意义务27-28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背景下对外担保的效力认定28-35限责任公司的形态及治理结构特点28-29保瑕疵问题的利益保护主体选择29保问题及效力认定

29-3

3二、有限责任公司担

三、有限责任公司常见担

(一)公司章程对担保有详尽规定,(二)公司章程对担保决

(三)公司章程对担但决议机构或程序存在瑕疵29-30议机构及程序规定不明或无规定30-31保有最高限额规定

32(四)公司章程对担保有禁止性规

定32-33

四、国有独资公司对外担保的特殊规定33-3

5一、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背景下对外担保的效力认定35-43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形态及治理结构特点35-36公司担保瑕疵问题的利益保护主体选择东对担保损失的无能为力36-37市场保护价值的取舍

36-38

二、股份有限

(一)中小股

(二)资本市场与商品交易

(三)2005 年《公司法》加大对投

三、上市公司常见担保问题及效力认定资者利益的保护37-3838-

43(一)上市公司章程对担保有详尽规定,但决议机构

(二)公司章程对担保决议机构及程

(三)公司章程对担保有禁止性或程序存在瑕疵39-40序规定不明或无规定规定4

140-41

(四)决议数额违反了章程规定的限额41-4

242-43

第五章 公司担

(五)董事、经理对外担保的法律效力保制度完善之建议43-4

543-47

一、关于立法层面的建议

(一)严格区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担保法

(二)严格区分内部章程和外部章程,二、关于实践领域的建议律规则的不同43-44强化外部章程的公示效力44-4545-47

(一)重视章程的作用,完善章程规定,发挥章程的(二)认真细化担保合同,加强监督管理职47-48

参考文献48-50

6.企业资源能力评估研究综述 篇六

[关键词]企业资源理论价值链理论企业能力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资源和能力评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企业资源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企业能力评估。“资源基础理论”(RBT)以“资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思考逻辑中心和出发点,以“资源”连结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成长决策。RBT基于两个假设作为分析前提:(1)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2)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非完全流动性”。RBT的实质是以企业为分析单位,着眼于分析公司拥有的各项资源,以企业内部资源为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探讨独特的资源与特异能力,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超额利润(supemormal Returns)的目的。RBT的提出对战略思考有很大的转变,资源变成企业重要的分析单位,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资源基础理论学派

资源基础理论学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开创人物Barney(巴尼),他在1991年发表的论文“企业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标志着资源管理学派的诞生。除了Barney之外,还有Grant(格兰特)等著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展。

1、企业资源有形论

Barney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对企业资源进行了界定,“企业资源包括为公司所提空的各种资产、能力、组织过程、公司特性、信息、知识等,这些事公司实现和运用其战略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他把企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三类。

Barney认为竞争优势之所以能持久,是因为企业拥有异质性以及不可流动性的资源中,有部分的资源尚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与不可替代等特性。Barney把企业竞争地位的差别归结为企业所拥有资源形态的差别,竞争优势是构建在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上的。企业间的竞争就可以看作是异质性资源层面的竞争,如何独占某些资源或打破竞争对手对资源的独占成为竞争的焦点。

2、企业资源多元论

Barney在研究企业资源的时候仅仅把企业资源限定在企业已有的有形资源上,之后的Grant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无形资源引入了企业资源之中。

Grant认为,公司资源和能力是企业长期战略计划的基础,有两点原因:一是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为企业战略提供了基本方向。二是企业资源与能力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Grant认为有六大种类的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商誉资源、组织资源。Grant突破了从投入要素分析资源的角度,扩大了资源的范围,把商誉等无形的东西也纳入资源的范围,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企业资源的新角度。

二、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ner)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它提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个职能之间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对企业产生影响,应该将企业的各个职能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企业的资源能力。

它描述了顾客价值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可以形成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Activity)而形成的。波特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作业。他将企业的作业分为两大类:基础作业和支持作业。基础作业由投入到产出的转化、交货和售后服务直接构成,是产品或服务在实质上的创造,并把它传给买主和一些售后服务。而支持作业支持基本作业和其它辅助作业,由企业员工来完成,如图1所示。

三、企业能力理论

“资源基础观”是基于静态性分析,强调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来自特定的“企业资源”。而“能力基础观”是基于动态性分析,他们认为“能力”是在完成任务或活动过程时对资源组合、配置与利用中体现的特殊方式或技能,集中反应在资源相互作用中的知识和能力上,强调适应顾客的“价值性”和“差异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1959年《企业增长理论》。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则是理查德森(1972)。此后,不同学者从静态、动态、组织和学习的角度对企业能力进行了研究。

1、企业能力静态论

C.K.Prabalad和Gray Hamel(1990)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谈到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开辟了认识企业能力的先河。他们把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组成比喻成~棵大树,形象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和其业务单元、企业产品的关系。C.K.Prahalad和Gray Hamel认为,评价企业是否具有核心能力,要根据三个标准进行评判: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

Mansour Javidan(1998)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发展,认为企业能力是横跨战略业务单元的。“对企业资源、能力、竞争力的详细分析有助于较好地理解竞争优势的来源。这种深刻的理解可以使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更好地匹配,因为企业一旦知道其力量存在的领域,就能够在外部环境中寻找可能的方法以更好地开发这些能力”。Mansour Javidan没有给核心竞争力精确的界定,但它指出了核心竞争力复杂性和群体性,“核心竞争力是横跨战略业务单元的。他们来源于不同战略业务单元里的企业能力的相互关系。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战略业务单元共享的技术和知识领域,起源于战略业务单元里企业能力的整合和协调”。

2、企业能力动态论

动态能力概念和理论于1990年提斯、匹斯安欧、舒恩在《公司能力、资源和战略概念》中首次提出,并经过1994年提斯、匹斯安欧的《静态规则与动态能力》、1997年提斯、匹斯安欧、舒恩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斯、匹斯安欧、舒恩将演化经济学的企业行为和能力模型引入能力理论,建立并发展了动态能力理论。所谓“动态”即强调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应具备适时学习、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技巧与意向;而所谓“能力”,即强调在企业整合、重组内外部资源,构建自身竞争力,以满足市场需要时将能发挥战略性管理效用。动态企业能力理论框架中包含三个关键性要素:组织过程、位置和路径。(1)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在企业运行中有三个作用:协调与整合、学习和重构与转变。(2)位置。企业在行业竞争与对外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根本性差异”,使得企业追逐特定的战略定位,并界于市场的特定位次。企业的战略“位置”不仅取决于组织过程,还取决于“特定”资源。(3)路径。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动态企业能力理论将重点集中于知识、资源和能力的内生创造上,强调企业战略选择在静态时点的有限性,坚持竞争优势来源于嵌入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由组织过程和位置决定、演进路径塑造的高绩效的惯例中。

3、企业能力组织论

Eisenhardt和Martin(2000)指出所谓企业动态能力就是“企业为适应甚至创造市场变化,整合、重构、获取并释放资源的一系列过程。动态能力是组织和战略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当市场开始出现、碰撞、分裂、变革和最终消失时,企业可以重新构建资源。”他们认为企业资源与动态能力密切相关,资源是培养动态能力的基础,而动态能力又促进资源的构建和有效利用。动态能力的功能是可以在企业间进行复制的,它们对于竞争优势的价值主要在于构建资源而不是能力本身(Win—ter,2000),一旦被复制就可能失去它的价值。但由于一个企业的动态能力依赖于过程、地位和路径,这也给复制造成相当难度。随着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要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动态能力以有效整合资源。

4、动态能力学习论

关于动态能力的形成问题,Zollo和Winter(1999)认为,动态能力是三个相关的学习机制的结果。这三个学习机制是隐性经验的积累过程、知识外在化和知识编码活动,后两者是学习的认知行为,通过它们企业形成动态能力。

组织与管理者的因素也决定着企业的动态能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双向学习型组织,较一个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更能够适应动荡的环境。企业将自身的能力与外部可利用的能力结合一起的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企业可以运用虚拟组织、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构建企业外部网络,从而利用外部资源与能力超越自身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成长摆脱过去的阴影。隐藏在动态能力理论后面的战略态势,是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扮演了领先者的角色。

上一篇:酒店三周年的庆典主持词参考下一篇:以书为话题作文: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