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2024-10-20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共10篇)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一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文张敬茹

摘 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开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高低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为此,很多语文教学同仁纷纷探索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大大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现将个人的感悟与体会总结、分享如下:

一、由精彩的描述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细致的描述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由课间活动中转移、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在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指引下,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上来。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描述了兰亭优美的自然风景:远处山峰高峻、树林茂盛,近处长有高大的竹子,清澈湍急的溪流则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兰亭的四周……王羲之同友人在兰亭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境界,揣摩东晋名人大家的意志情感与人生感慨。

二、由逸闻趣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熟,但他们仍对周围的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望,更对一些名人趣事有着极大的兴趣。鉴于高中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语文教材背后蕴含的丰富史料作为新知识、新内容讲解活动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于相关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在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就向学生讲解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故事:公园4,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一职的时候,()有人劝说陶渊明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上面派来了解情况的人。因看不惯官场上的歪风邪气,陶渊明发出“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的感慨,弃职而去。自此之后,陶渊明彻底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终老田园。

三、由相关诗词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利用同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诗词,还可以借助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初步对新内容形成大致的印象与感知,由于兼具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一方法同样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赤壁有关的诗词名句,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学生给予了我热烈的回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

古名。”

诗词的联想与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趁势,我向他们讲解到“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很多诗人词人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明以赤壁这一地名为题,实则是抒发内心感慨、怀古咏史之作,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苏轼的《赤壁赋》。”如此,通过相关诗词的回忆与联想,也巧妙而轻松地实现了这节语文课的课堂导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粗浅感悟,还望有志之士大方赐教,给予我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胡跃。丰富课堂 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二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 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 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作品脱离实际, 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 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而没有兴趣的音乐课, 则形同虚设。

2. 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 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 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 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师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 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 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 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 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 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 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 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 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一致, 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 轻素质, 不仅教学效率低下, 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 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 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 以纸笔测验为唯一评价方法等等。

二、素质教育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1. 立足实际, 强化高中生音乐体验。

开展音乐教学时, 应重视学生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体验, 并将体验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程中。音乐是集音响时间、情感为一体的一门艺术。音乐艺术, 换句话讲, 时间流动的音响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时间流动的缺失, 也即无法释放音乐情感, 基于音乐多种形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高中学生通过一定的聆听、鉴赏以及表现、律动、创造等实际体验, 碰触音乐旋律, 培养音乐情感的感悟能力, 领会音乐所蕴含的艺术之美的音乐学习过程, 也即体验音乐情感的全过程。对此, 在流动的音响内,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 直面音乐, 触碰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 进而使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在全身心感受、吸收下得到全部的升华释放, 达成音乐与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共鸣。

2. 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强调, 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 更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有情感体验、有心灵参与的学习中增加音乐素养, 才是成功的音乐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离开了一定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 以便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音响、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 创设一定的课题情境, 从而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 引起兴趣。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 兴趣被激发之后,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开展学习。

三、各学科间融会贯通

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如同空气一样,是每个人必需的。”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也是语文的核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源泉。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花费的精力最多,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建立全新的阅读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加习惯于将课文中隐藏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分层的分析解读,或者将语文知识表现为一张张试卷,进行着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不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更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解读,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这样就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更能创设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表情的和具体情境,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和谐、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观察并参与各类情境活动,多感官地感知和理解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建高效课堂,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语文教师要积极创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阅读教学,精心设计几个个能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中心提问,以强化学生深入思考,深入地领会课文的特点,分析课文的重难点,从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围绕一个中心提问可以牵动整个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体验式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兴趣需要,创设适合的情境,以体验为典型特征,以情绪推动学生的阅读,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巴金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对学生的人生都有很多的积极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如鼓励学生看一些经典的名著,分析文本的特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拓展课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四、让生学会主动阅读,体验多种阅读方法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容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力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偶尔也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是围绕着知识的灌输而进行的。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亲身的体会而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法感受到作品的精髓。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他们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能更加深刻的体会文本的精髓和人物的特点。倘若学生与文本之间没有产生一点共鸣,自然就不能理解文本的深意。

如在学习《红楼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行移情体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个性的形成原因,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讨论,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思路,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

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配角,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4.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篇四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研究;注意事项

经过不断创新和改善,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很大差别,新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这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些出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掌握着主动权,学生只能相对被动地跟随老师的节奏学习,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新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地向教师提问,打破了以往那种学生只听不思考的上课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还可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应被推广采用,以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英语课采用哪些有效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现今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即便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用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英语的现象仍存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教师作为引导者,鞭策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对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中,不少英语课堂因为这种引导式教学使学生收获良多。除了这一目标之外,强化高教学效果也一直是高中英语课堂的另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追求在自己高中教学中每一天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有效体现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有效强化英语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教学规定的目标。

2.制订明确的教学方案。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前行的方向和勇往直前的动力,有了目标才会减少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可执行的方案,使得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果。教育家叶澜曾经评价课堂教育是蕴含巨大生命力的,这句话也在告诫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明确目标,使得自己的教学热情更高,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优秀地展现自己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热情,用自己的活力活化课堂中的学生,使得学生也能充分展现出充满阳光和充满朝气的生命力,为英语课堂营造一种有活力、有动力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

3.转变学生旧的理念,培养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交际用语,所以从交际能力上来论,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可更加合理,但是从这方面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尽管学生花费了大多数时间学习英语,但是他们仍不能有效地把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沟通和交际中。经过分析得知,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一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培养加以重视,而是注重学习内容,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反思与总结,使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点得不到及时发现,没有及时给予学生补充,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达到预想效果。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不经过自己的认真研读和思考,如何能给学生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呢?就像两个走在沙滩边的人一样,走在后面的那一个永远照着前面那个人留下的脚印行走,即使走的再远,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怎么也发现不了有自己留下的脚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在沙滩上行走是一样的,只有不按照前人留下的脚步前行,在走过的路中才会留下自己熟悉的脚印。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之后,才能举一反三,主动吸收课堂上的知识,也才能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所应注意的影响因素

1.少一些对学生的批评,多一些对学生的鼓励。鼓励与赞扬能够增强学者学习的自信心,而批评则会大大降低学者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来说,批评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即使学生犯错了,也不要用批评的话语,而是要为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要再犯同样性的错误,这样既可使错误得到有效改正,又能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一种欣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多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才能使得彼此间相互了解,学习过程中师生的相互沟通必不可少,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迷惑得到及时的讲解,还可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只有师生间建立了良好关系,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乐趣,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与教师互动。

三、结语

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会使得教师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冬雷.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高晓娜.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

5.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篇五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童津川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验证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常规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可归纳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二步为教师示范操作一遍;第三步才是学生仿照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思考,自主性活动受到限制。有的老师对实验更是不重视,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实验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简单,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实验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这两种方法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实验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五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抓住这五个教学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的五个环节:是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准备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结论与评价

其指导思想还是把学生放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是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步在时间上要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设计实验方案为准,一个实验从最初的准备到最终完成,往往不是一两节课,一两次实验就能成功的,法拉第用10年的时间完成磁生电的实验,爱迪生为了发现耐用的灯丝材料,进行了上千次实验……。科学家们的毅力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每册物理教材中都安排了大量实验内容,每个实验在做之前,首先,把要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动手创新,问题尽可能具体一些,但是又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例如:高一第一学期要用实验研究的问题有(1)用实验总结求合力的一般法则;(2)提出至少两种测滑动摩擦因数的方案;(3)设计实验测瞬时速度;(4)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5)设

--57--

6.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六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或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被动,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从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起组织者,帮助者和建议者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在通过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出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都积极主动发言,并且思维更加广阔,能联想到了生活中生物都在不断地消耗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能维持相对的平衡,就是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缘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在这些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想要了解的某一事件或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或Internet等,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懂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某些事件。

(2)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以课文的“资料分析”为基础,开展“关注艾滋病”专题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发表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原理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而且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例如在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在学习了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溶液培养法来研究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首先设计实验小组:(1)完全营养液培养某种植物(三个实验小组均使用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2)缺N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3)缺P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营养液;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让学生理解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让学生自己管理及观察实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实验小组。经过此实验,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实验方法去研究问题,并了解到科学地设计实验的重要性,并从中理解什么叫无土栽培。学生还能从此实验中,总结出:时间长了要更换营养液,并且营养液浓度高植物容易出现失水现象。为以后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提供了经验。有了实验操作经验后,在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中,要求学生自行拟题、进行实验设计、选取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并自己观察及总结实验。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使学生懂得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应具有的科研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专题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研究性活动课题的选择,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生命科学的各种技术,或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实验问题。选择课题后,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实验研究。如学习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提醒学生定期观察小蝌蚪外形变化,四肢等各种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完后,做出实验报告。学生对一些生物学上的先进技术都十分感兴趣,例如克隆技术。这样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去理解克隆技术。指导学生分组研究收集资料:(1)克隆技术是一项怎样的技术。(2)克隆技术已应用于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例子。(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社会上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通过专题性实践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新课标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一些方法的尝试,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起到为知识拓路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毅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落实了素质教育。但探究性学习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没可能每节课都实施,所以本人多数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或演示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学习。

7.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篇七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教师应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了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关键。

1. 通过实验性的直观教学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自然界无穷奥秘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做实验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教学,借此让学生产生物理悬念和解决悬念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为了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物理教师要努力做到风趣幽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学会用丰富的情感来烘托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心情,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动之以情”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3. 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来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的教学实际就是通过动动手来使学生动动脑,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校外科技活动,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想方设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会产生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进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努力做好新旧物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工作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搞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工作非常重要。教师只要把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起来了,学生就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也就渡过了学习难关。

1. 通过做好同化与顺应工作来完成新旧物理知识的衔接。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之中,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被原有认知结构所容纳,因此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并牢固掌握新知识。例如: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路程和时间,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进行分辨,掌握建立坐标系要选正方向,再列运动方程,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替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

2. 加强物理学科的直观教学。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常常认为物理模型很抽象,无法想象模型的原理。

3.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解答物理习题的方法和技巧。

“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出错”,这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后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理解的还不够深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严格做到解答物理习题过程的规范化

解答物理习题过程的规范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解题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解答用语规范化和书写方式的规范化。详细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具体工作。

1. 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画好“完整”、“规范”地受力分析图,这是正确解答力学问题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在解答习题过程中要书写“规范”的字母和符号。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书写物理字母和符号,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母,

3. 解答习题过程中,必要的文字说明部分也要做到“规范化”。这部分文字表述内容在解答习题过程中必不可少,它可以把我们的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准确,使之流畅完美、有根有据。

4. 在解答习题过程中,要“规范”书写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方程式必须是反映物理定律的基本方程式,不能用变形方程式、结果方程式来代替。同时,方程式必须是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的,不能出现混合。另外,解答习题所做的演算过程要简洁明了,不能把大量的运算过程都写到卷面上。最后,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并印证这是掌握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8.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篇八

一、改变学生观念。正确认识历史学科

“历史是副科”应该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的概念,我们教师应重视“导言课”的设计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上好第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这节课是需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通过这节课力求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如下初步认识:

1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卓有成效学习的前提,对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高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可通过搜集各种详尽的历史资料,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直观的历史图片,播放有声有色的视频,编演历史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媚”、“博大精深”,从而愿意学习历史。

2鲜活性: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实以及人们对过去事情所作的客观的记录,但历史不是死的,是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在第一节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历史是有趣的,它离我们很遥远吗?请你谈谈自己生活中和身边的历史”。引导学生从“穿在身上的历史”、“吃在口中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文字的演化史”、“社会的变迁史”等方面,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感受“活”的历史,从而理解什么是真实的历史。

3实用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偏见是“历史无用论”。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有用是“考试”,其次是现实中用得着的技术和知识。历史学科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那么,历史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实用性”学科价值,历史教育蕴藏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给予我们的是看不见的智慧和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和天地间的根本的“道”与“理”,历史学科所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更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人类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成长的,所以任何漠视历史学科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肤浅和偏面的。历史教师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启迪心智、沐浴灵魂、塑造人格的一门聪明学、智慧学和人文学。

4基础性:在“大文科”观念和“大文科”考试要求日益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政治等文科类知识时,涉及哪些历史知识?这些学科与历史有何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会认识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兼容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师生第一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新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从新的层面上认识了历史,感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的重任,从而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平时胄勺历史教学中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渗透这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趣、有用、有生命力的重要学科”的思维定式。

二、寓教于乐

9.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九

【摘要】新课标规定高中物理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加深对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物理的始终,并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地影响,本文结合生动的,详尽的教学案例从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法和关注演示实验三个方面探究高中物理中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物理 现状

一、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模式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高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教师被动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未真正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暴露出了片面追求物理原理,公式和现象的介绍,而忽视了得出这些物理理论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记住公式,理解了物理定理,准则,掌握了必备的物理方法就算真正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也能完成相关的章节题目。他们往往对于实验不是特别重视,只为了物理考试中出现实验题的作答而把实验过程记忆下来,在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探索发现的激情。教师也只是把物理实验课流于形式,没有提升到教学战略的高度,只一味地按部就班地为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因大家本来就知道要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而缺乏做实验的激情与兴趣,即使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教师也不会一一点拨,学生也没有做到主动发问,个别情况下为了赶进度,教师干脆只在课堂上口述实验内容,失去了去实验室操作的机会。

(二)转变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就是一门以实验作为根基和载体的学科,只有实验做好了,学生们才会更有劲头去探索物理奥秘,教师必须紧密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改善自己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实验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高中物理长度与测量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讲述测量的方法和误差的概念时,要想到让学生们亲自实验来证明物理教材上面的结论非常简单,可行,快捷的实验是让几位学生分别拿卷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教师必须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到自主地开展实验操作,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让大家理解物理原理。几位学生把卷尺给捋平,用工具把卷尺固定住黑板的一端或者找另外一人帮忙,再边走边牵引卷尺,一直达到黑板的另一侧,这样就测得了黑板的长度,连续找几位学生上讲台来测量,分别得出相应的数据,最后予以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次数值均不相同,这其中的差值实质就是误差,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讲台做实验,就会更牢固地记住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少,在实际生活中要想得到更加准确的长度信息,可以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解决#由课堂现场实验定会使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加高涨,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采用科学,严谨的物理实验方法搞好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方法,教师需要提前选取最合理地实验方法,并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予以使用,才会得到实验的预期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目的与方向,明确要验证什么,在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要准备哪些实验器具才会实现目标,这些是师生共同考虑的;其次,也要按照设计程序的概括与解释,并把实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这期间,还需采用最巧妙的办法去设计实验,依托于正确的,合适的科学方法,在每个实验环节中促进目标的实现。

三、关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

演示实验虽然看起来不像实验室里的大实验那样正式一些,但仍然属于物理实验的范畴,而且完全可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凭借演示实验,把生活场景或平时碰到的现象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公式,原理前获得有趣的物理教学情境,有助于让大家更快地认知教材中的所有物理理论是怎样得出来的,为学生更扎实地消化物理学常识提供了充足的,必要的技术支撑。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只小皮球,并将它举到高于头顶的位置,再往下抛,让学生们能真切地看出整个自由落体的过程,即在没有阻力的情形下,只是在重力作用之下而下降的运动,教师在演示这个小实验的同时,还要采用发问式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下疑问,激发其探索物理未知世界的激情,为何物体能够完成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教师为了让大家更实际地感受,可以请一些学生到讲台来自我动手演示一遍,学生们由加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等储备知识便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用手紧握每个物体时,在不额外增加外力的理想状态下轻轻松手便会出现的情景,从而深化了对本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为学生多创造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

学生们会否动手设计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都关乎物理教学的成败,个别学生由于不拘泥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总是希望能有个动手的窗口把个人的物理思想付诸于实践,来探明是否可行。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自身对物理公式或规律理解欠透彻,而表现出害怕做实验或者只想着单纯提高物理成绩而不愿意亲自去实验,担心出错会打击个人学物理的自信力。基于此,教师就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协商好,完全开放实验室,给不同物理层次的学生都营造出一个良性互动的实验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从实验中不单单能学到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严谨的,踏实的物理学习态度,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基础。这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理念和初衷

【参考文献】

[1]李晓芬,侯占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10.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十

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数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数学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数学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受到数学教学理论、教学手段、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经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常见课型有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下面就这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1.新授课中概念课常用的教学模式:导入→探究→归纳→形成结构→巩固练习。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知识结构网络化。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归纳,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设疑式导入等。例如:在讲《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这一节时,运用新旧知识类比导入,依次引导如下:

(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会是怎样的情形?

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内在的驱动力下,就会积极思考、探索,教师再通过画图和学生共同探究归纳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并确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最后举例练习,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会不自觉地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2.新授课中性质、定理课常用的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归纳猜想→理论证明→知识应用→练习反馈。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常用教学模式: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习题应以变式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

(1)一题多问式,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2)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3)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尝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这种训练,紧扣教材、适当变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4)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常用教学模式: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传统数学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新的教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前几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己学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上一篇:兼职驾驶员奖励办法下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