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精选8篇)
1.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 篇一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1
共有14条。
0.1 制订本标准的意义:统一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建设一流客运专线的目标(1.0.1)。0.2 本标准适用范围: 1.本暂行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时速200~350km/h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2.无碴轨道铁路的路基工程尚应执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定(1.0.2)。
3.对本暂行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1.0.2)。
0.3 质量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满足设计寿命期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1.0.3);同时还应符合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14)。
0.4 总则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分工负责(1.0.4)。
0.5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保证工程质量(1.0.6)。
0.6 对检测手段和检测人人员的要求: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应采用先进、成 熟、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质量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规定的资格。(1.0.8)
0.7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的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它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及时填写,并且严格履行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其中,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应长期保存;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应永久保存,施工单位应长期保存;其他资料按相关规定保存(1.0.9)。
0.8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1.0.11)。
0.9 路基填料有条件时应作为结构物建筑材料采用集中供应方式(1.0.12)。
0.10 对参加施工及验收的各方人员要求:参加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有验收的各方技术、质量、监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应经过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1.0.13)。术 语
共有23条术语。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按表3.1.1的规定填写,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涉及试验方面:
1、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2、关键技术工种上岗证书;
3、地质勘察资料;
4、计量器具设备;
5、工程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3.1.2路基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路基基工程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现场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验。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1.3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暂行标准规定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
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验;
6、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7、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8、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9、单位工程的综合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检查共同确认。
3.2验收单元的划分 3.3验收单元的划分
3.3.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
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
2)对砼性能指标的检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暂行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
3)对地基处理效果、路基填筑压实质量,应按本暂行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抽样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 4 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验报告等。3.3.2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的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3.3.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 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完整.3.3.4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垫;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3.3.5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4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3.6 当检验批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经反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 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损坏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3.3.7 通过反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作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检验批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对一般项目的检查内容和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 篇二
近年来, 随着铁路施工市场的不断发展, 竞争不断加剧, 施工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利益分配等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就增加了铁路施工生产安全的复杂性, 故标准化建设已成为铁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2009年6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上海铁路局编制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丛书》, 将铁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分为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工地及标准化作业五项内容, 此书可以作为铁路项目施工很好的参考资料。下面主要探讨施工单位标准化工地的创建及其意义。
1 铁路施工标准化概念
所谓标准化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为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工地是各种建设要素的集合, 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载体。工地管理标准化就是工地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 把现场布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转化为工作标准, 实现现场“规范化”、布局“科学化”、培训“经常化”、生活“秩序化”。
2 铁路施工标准化工地主要内容
标准化工地创建主要是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以及“过程控制”四个方面进行。
2.1 管理制度标准化
要求施工现场建立健全各项生产规章制度, 落实定期学习、检查、分析制度, 确保各项制度建设严密、完整、有序。
工地标准化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安全防护、质量控制、临时用电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消防保卫管理、料具管理、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八个部分, 要求内容齐全、职责分明、具体可靠。各部分项制度主要包含施工现场管理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登记制度、施工现场教育与培训制度、施工现场交底制度、施工现场检查制度等。本篇所涉及的内容应根据工地的现场实际进行适当地调整, 确保操作可行、执行有利。
2.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的根本。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全面实行架子队施工管理模式, 架子队主要人员按照“管理有效, 监控有力, 运作高效”的原则, 实行“1152”基本要求配置, 即配备一个专职队长和一个技术负责人, 设置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五大关键人员, 具备领工员和工班长两个领班负责人等主要人员 (即九大员) 。架子队主要人员岗位要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涉及铁路营业线施工的, 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配备专职安全员、防护员等人员。
2.3 现场管理标准化
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建设是现场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现场管理要确保做到防护设施搭设标准、人员行为规范、现场施工有序、环境卫生整洁。工地总体规划布局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视觉形象。施工现场的视觉形象主要通过施工总平面规划及规范临建搭设、机械设备、装置型设备、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标志、标识牌等样式、标准, 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美观的整体效果。
(2) 模块化管理。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模块, 分为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设备材料存放等区域。模块区主要由混凝土道路、砖砌围墙、彩钢瓦、钢管栏杆分隔而成。
(3) 施工区域化管理。施工工地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管理, 如:钢筋加工厂、拌和站等, 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主要由彩钢瓦围挡或砖砌围墙围护、封闭, 实行定置管理。
(4) 场区围墙。工程正式开工前, 应限期修筑围墙, 便于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围墙采用砖砌或彩钢瓦围挡两种形式, 围墙外侧按要求进行粉刷和装修。
(5) 施工场地。施工工地应自始自终保持平整。1) 布置“五牌一图”, 各类标示牌、警示牌齐全。现场材料设备堆放实行分区堆放, 定置化管理。各种物资摆放有序, 标识清楚, 材料码放整齐成型, 安全可靠。2) 生活区、办公区和现场工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混凝土路面, 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道路两侧应形成排水坡度, 并用砂浆抹面;道路应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基本完成。3) 道路两侧修筑砖石排水沟, 场内排水系统必须保持畅通。4) 桩基施工、基坑、沟道开挖出的土方, 必须立即清理运走, 并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场;若开挖量较大, 无法立即清理, 弃土渣必须定点堆放, 土堆应该保持平整梯形。
(6) 机具。进入施工工地的机械设备、工器具、工具房等, 必须经过整修、油漆, 标识清楚, 确保完好、美观;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牌悬挂应美观、规范、醒目;中小机具应保持清洁、润滑和表面油漆完好, 并悬挂美观、规范的操作规程标牌;中、小型机具在现场露天使用的, 应设置牢固、美观、适用的防雨设施。
(7) 标准化建设设施。分为四大类, 一类为宣传类, 含宣传栏、标语、彩旗、灯箱等;二类为区域维护类, 含钢管围挡等;三类为废料垃圾回收类, 含各类废品分类回收设施、危险品存放点等, 废料回收设施可用蓝色垃圾桶;四类为标识类, 含设备、材料、物件、场地标识, 规程、规范、职责等。现场的标识牌、警示牌应采用美观规范的标牌与喷绘文字, 采用可靠的悬挂和摆设装置, 做到规范、美观, 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要求。
(8) 绿化。有条件时应在现场设置绿化带, 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宿舍门前、场边种植花草树木。
2.4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通过各种检查进行, 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月度标准化工地检查计划, 拟定的检查计划分专业 (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大临设施等) , 包括检查工点、检查项目、检查人员, 同时结合每月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对次月度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1) 检查小组对工地完成检查后, 形成书面的检查记录, 经工地负责人签认后存档。
(2) 工地负责人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并限期整改完成。
(3) 工地问题整改完成, 检查小组成员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签认书面的检查意见, 形成闭合环。
3 标准化工地创建意义
(1) “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以及“过程控制”四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和谐统一, 规范管理, 服务生产”的标准化工地建设方针。
(2) 通过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的现场管理制度;通过人员配备标准化,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 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现场管理要求, 人员素质满足作业岗位要求;通过现场管理标准化, 实现规章管理制度化, 人员配备规范化, 施工过程程序化, 生活设施、施工设施、安全生产防护各项设施统一化, 文明施工可控化, 确保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通过过程控制标准化, 进一步明确评价评估体系和基本要求, 细分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检查控制要点, 深化过程检查的内容和频率, 确保过程控制的有序可控, 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3) 铁路建设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 对于保证建设工程安全、提高实体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是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4 结束语
3.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篇三
关键词: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
1 概述
铁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人们出行,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铁路工程建设线路较长,在建过程中需要穿越大跨度的河流,因此就需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大跨径桥梁结构。为提高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控制,从而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斜拉桥中的应用。斜拉桥桥梁施工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混凝土主梁、长拉锁、索塔、钢主梁、合拢梁段以及大跨径主梁等。混凝土主梁施工方式为挂篮悬浇,并定期对挂篮进行试拼、检验、预压,以保证对其相关性能的有效控制;同时还应通过一定措施控制温度变形的影响。长拉锁施工过程中,应对抗振能力和抗风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解决措施为固定一方后,检验校正振动的影响。索塔施工方法有多种,如爬模法、劲性骨架挂模提升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索塔的材料、结构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钢主梁施工时应重点关注材料的选择,如材料的设计标准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安装时应考虑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对材料尺寸及形状的影响,避免材料因温度变形而造成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合拢梁段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防止裂缝现象的发生,一般采取的措施为防止施工荷载超平衡变化或者预埋临时的连接钢构件。
2.2 悬索桥中的应用。悬索桥的桥梁施工主要包括锚道面架设、吊装、索力调整、锚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各项内容。锚道面架设过程中应对承重索的垂度和塔的偏移量进行实时监测;吊装时应根据塔顶位移的实测值及设计要求安排施工顺序,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合拢段长度及节段时间的预留间隙进行及时修正,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索力调整应以设计参数为主要调整依据,以工程的实际测量值为参考依据;锚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重点为温度的控制,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过大产生裂缝现象。一般保温措施为通水冷却、添加外掺剂、选择低水化热的材料、分层施工等。
2.3 拱桥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支架施工建桥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拱桥,然后在城市大跨径桥梁中,拱桥仍是主要的桥型之一。拱桥是在竖直压力作用下,并承受结构拱肋压力的拱式桥梁,支座可同时承受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压力,对地基的要求较高。拱桥按承受部位和分为下承式、中承式以及上承式;若按照施工材料分,可分为石拱桥、混凝土拱桥、钢桁架拱桥及钢管混凝土拱桥。
3 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3.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①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是大跨径桥梁工程的基础,对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涉及到清底、钻孔成槽、接头工程、钢筋笼施工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及噪音,保证墙体的刚性和防渗漏能力。②承台施工技术。承台由于受水流、水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时,可用整体吊装施工方式,在水下完成封顶之后进行后续施工,从而可有效提高箱梁安装的精准度。在建设深水大型钻孔平台时,承台底部土质比较松软,加之水流急,不利于施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一定深度的地下设置护筒,在筒顶部安装顶板,然后对钻柱进行固定,以提高施工效果。③沉井施工技术。沉井施工常采用的施工方式为钢混结合,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沉井尺寸大小,确保其定位的精准度。沉井施工环节主要包括钢壳沉井加工和基础处理的准备环节、接高-下沉-安装-浇筑-封顶的施工关节,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2 索塔工程施工技术。①混凝土索塔施工技术。索塔施工需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施工设备,如电梯、塔吊等。塔吊主要作用是为塔柱模板爬升,进行逐段施工提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主动支力,避免塔柱受力变形的情况发生。混凝土索塔横梁施工时,可使用落地钢管为支撑,实现横梁的分块、分层施工,保障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②钢索塔施工技术。钢索塔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选择负载合适的塔吊。首先,应在加工阶段控制钢索塔的质量,经检验合理后方可分批运往施工现场投入使用。其次,在现场进行安装时,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标准完成吊装、接高、螺栓等工序,进而完成整个钢索塔施工程序。
3.3 上部结构施工技术。①梁段施工技术。梁段施工过程需要用到混凝土浇筑技术,如悬臂施工技术、就地浇筑技术、定推施工技术、逐孔施工技术。根据大跨径桥梁施工的实际要求,在梁段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箱梁法是主要的施工方法,钢管支架法为辅助方法。箱梁施工时采用分块浇注的方式提升施工质量,避免裂缝出现;特殊情況下,可采用整体箱梁浇注方式;顶推辅助合拢工艺法可用于中跨合拢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满足工程的受力需求。②斜拉索施工技术。斜拉锁在桥梁运行过程中将承受较大的牵引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梁段牵引技术或张拉施工技术,以保障斜拉索的承受力。施工时,为减小悬臂前端荷载,可用桥面吊机与梁段牵引导向装置一体化方案。该方案能保证斜拉索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效果。另外,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斜拉索钢丝的稳定性,使其长度及受力状况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从而保证斜拉索整体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铁路工程是关系国民出行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为提高工程质量,解决铁路跨越大河流的问题,应广泛采用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根据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秦元帅.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2(33):353-354.
[2]董军谊.浅析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4(7):279.
[3]任枫.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1:212.
[4]曹西才.浅谈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9:202.
4.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 篇四
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
铁建设[2009]23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铁建函〔1991〕202号)、《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铁建函〔1992〕276号)、《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铁建函〔1997〕58号)、《铁路隧道施工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南》(建技〔2006〕21)、《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铁建函〔1996〕221号)、《铁路通信施工规范》(铁建设函〔1999〕69号)、《铁路光缆通信同步数字系列(SDH)工程施工规范》(铁建设函〔1999〕69号)、《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施工规范》(铁建设函〔2000〕172号)、《铁路光缆PDH通信工程施工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信号施工规范》(铁建设函〔1999〕69号)、《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技术规程》(铁建函〔1994〕286号)、《铁路电力施工规范》(铁建设函〔1999〕69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铁建函〔1998〕253号)、《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旅客车站防火防爆设计补充标准》(铁建设〔2003〕43号)、《铁路旅客车站消防给水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函〔2006〕517号)、《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铁建函〔1997〕58号)、《铁路房屋填土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84〕基设字第180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共26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经复审,自即日起废止。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有关规定,结合铁道部经规院发布的施工技术指南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具体更系统的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5.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 篇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也在迅速扩张,原来粗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项目部成立之初,上海铁路局已经提出了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和公司也多次发文,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项目部深刻认识到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立足市场争取生存空间的不二选择,已经成为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项目部决定紧紧抓住开展标准化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加强领导,注重协调;大力宣传,逐步深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以标准化建设活动作平台,认真查漏补缺,寻找差距,全面提升项目部工作整体水平。现将项目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标准化推进活动的日常化制度化。
为保证项目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项目部成立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有项目经理担任,项目总工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各部室负责人和各架子队队长,领导小组活动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
第二,重视宣传学习,实现标准化推动工作深入人心。为了大力推动项目部标准化管理工作,项目部印制了标准化学习材料和宣传材料,标准化学习材料下发到了各个部门和架子队,宣传牌、标语、条幅安放张挂到项目部的各个驻地和工点,项目部还组织编写了标准化管理手册,制作了电子文件和图片,通过互联网传播学习。为保证学习落到实效,项目部每周坚持集中学习标准化知识一次,每两周进行学习考核一次,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形成到了人人学标准人人讲标准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大家的标准化意识,使大家掌握了本岗位标准化的要求,并努力做到使标准成为习惯,使习惯符合标准。
第三,制定标准化管理的推进目标。
项目部根据自身情况和上级要求,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目标。2009年第三季度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目标是让参建员工理解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让大家掌握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2009年的第四季度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试行阶段,主要目标是将标准化管理工作在项目部全面铺开,并努力建成标准化项目部、试验室和标准化工地。2010年为标准化基本实现阶段。2010年第一季度,对2009年取得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2010年第二季度,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2010年
第三季度,为深化细化标准化管理,并进行自我评定和整改,2010年第四季度为准备迎接上级检查,实现全面达标阶段。后来因为资金原因,全线大范围停工,在2011年零星工地的施工管理中,延续了2010年四个季度的循环。项目部每个阶段都围绕本阶段制定的阶段目标开展工作,确保实现每一个阶段目标。
第四、注重落实,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在项目部各部门、各架子队和各领域全面推开。
项目部从一开始的机构组建和驻地建设按照铁道部的要求对标执行,项目部按照铁道部有关标准的要求设置了“五部一室”,并按有关资格要求配齐了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项目部在日常管理中,着力推行制度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
1、项目部在整章建制工作中,始终坚持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如制度编写的目录、条目内容、格式、文字符号使用、印刷装订及文件的编写、复核、批准、发放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其掌控重点为制度的全面性、详细程度、针对性及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2、项目部始终如一推行人员配备标准化。项目部不禁按要求为项目部配备了各岗位的合格人员,还在架子队建设、特种工种队伍建设及工班建设上大力推进人员配备标准化。项目部实行了架子队管理模式,架子队实行“9521“管理模式,落实了9大员基本配置、建立了5项基本管理制度、严肃了2项纪律、明确了1张架子队管理模式方针目标展开表。
我项目部各架子队九大员即:一个专职队长、一个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员,领工员、工班长已全部到位,5项基本管理制度即培训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分配考核制度等已经制定并颁布执行,2项纪律即正式职工跟班作业纪律和工资直接发放到劳务人员的纪律已落实,1张架子队管理模式方针目标展开表已经上墙明确并颁布施行。
项目部针对特种作业人员不足和工班建设薄弱的情况,采取劳务市场聘请、对外委托培训、内部自我培训等模式,加强特种作业人员队伍建设和工班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达到了持证上岗的要求,满足了施工现场的需要。
3、项目部高度重视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对于每一个工点,项目部都组织专业人员搞好平面规划和设计,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突出安全用电管理、防火防洪防盗管理、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杜绝“六乱”现象的出现,严格控制铁路建设“八大质量通病”的发生,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
4、项目部牢牢抓住过程控制标准化这一关键环节,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了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在施工
现场,项目部制作了施工工艺流程流程图,下发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检查监督,确保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做到了每道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执行到位,并落实了实名签认。在每个工点,甚至每个涵洞、每个桥台桥墩,项目部都悬挂或张贴了实名签认牌。不但隐蔽工程,诸如模板、脚手架的搭设也设专人验收,实名签认。
第五、突出标准化工作重点,落实了对标检查,严格考核奖惩,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标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研究确定,要优先建设好标准化项目部和一个标准化工地,努力建设标准化试验室。项目部在这些标准化优先项目的建设中,提供了资金、物资和人员保障。
在项目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按照标准化项目部建设要求选址建设,通过专人设计,集体评估,达到了规划合理科学,办公生活区分离,环境优美舒适,功能齐全先进,用电用水通讯等办公生活设施齐全,排水设施通畅,安全用电、消防等安全措施到位,用房和设施按“三室五小”标准化配置建设。
项目部在工地建设中严格执行标准化工地的建设要求,按标准进行规划和投入,高标准搞好了环境卫生、场
地布置、临时道路、安全提示警示牌设置、质量进度宣传设置、“五牌一图”设置、材料机具放置,按照”665”要求,控制了泥浆乱流等不良现象,大部分工地达到了标准化工地的要求。
中心试验室建设情况:我项目部试验室在组织结构设置、人员配置、资质持证、仪器设备配置、试验用房和试验环境、资料整理等方面均按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置,并通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目前我项目部中心试验室各项工作开展正常。
项目部每个季度都对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点标准化管理开展的情况进行对标检查,评估打分,进行奖励或惩罚,以此推动了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深入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同志们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
2010年底,徐州枢纽指挥部将项目部评为上海铁路局标准化项目部,将大沙河工地评为上海铁路局标准化工地。
第五、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持续改进,永不懈怠,不断提高。
结合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项目部进一步落实了精细化管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项目部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对施工现场的调查研究,开展对施工、设计规范的学习,对设计图纸的研究,加深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优化和细化施工方案,让施工方案简洁、实用,符合要求。如在大沙河和复新河深水墩施工中,采取了草袋围堰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而没有采取钢围堰施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周期。
2、细化物资供应计划,采取限额领料。采取这一措施,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资金占用,减少了材料损耗。
3、推行了工序管理标准化。工序管理标准化的推行,对于落实管理责任和操作责任,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成本。
4、推行领导包保制和岗位责任制。对于标准化推进和其他各项工作,项目部按部门和单位推行领导包保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既人人有责,又各负起责;既分工明确,有通力协作的格局。避免人人负责,又无人负责现象的出现,实现管理全覆盖高效率。
5、及时修订各项各项管理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工程的进展,国家有颁布了新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有些制度需要重新编写、修订和废止。项目部都根据国家具体要求和项目部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技术修订,力求做到符合国家要求和现实情况,保证质量,节约成本。
第六、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理解认识差别大。总体上看,领导重视的部室、单位,专业人员认识到位,理解正确,基础工作的梳理有质量、有深度,工作有保证。推动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进方法,指导督导缺位。一部分的部室、单位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也不到位在落实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中依然存在表面应付,工作不深入的现象。
2、由于相关部门对标准化管理梳理的内容和标准要求一知半解,培训方法不当,导致对劳务工人的培训效果有时不好,个别劳务工对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尚未熟悉和掌握;
3、新分配过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与实际结合不足;个别老同志对理论学习不足,往往犯经验主义。第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及措施
为了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推动我项目部标准体化建设按计划推进实施,我项目部将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和具体环节的工作指导和辅导,积极协助、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落实、评估与考核,并按时间节点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逐步提高标准化建设质量。1、2011年12月30日前,对项目部现有标准化管理文件进行整理修订,使之更加全面、清晰、详细、使用,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2011年12月30前,制定好2012年标准化工作实施计划和阶段目标。
2、在2012年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和广度,8
创造条件组织专业人员分批分期对全体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交流,同时对学员进行考核,加以鼓励,努力做到不留死角、深入人心。
3、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加密具体指导,使工作方式适合不同群体的“口味”和层次,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4、提倡老员工和新员工结合,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相结合,分组面对面学习讨论,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要求的掌握。
5、加大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力度,加大对标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加大考核的力度,做到奖优罚劣,明年项目部实现所有在建工程标准化达标率力争达到60%。
6.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 篇六
1.0.1 为满足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工作。
1.0.3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应根据项目规模、特点和工程内容设置,做到配置合理、管理有序,满足工程质量控制要求,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
1.0.4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准确。
1.0.5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管理除满足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基本规定
2.0.1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工作应在建设单位统一组织下实施。
2.0.2 建设单位可不设试验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根据项目规模分别建立试验室。设计单位必要时进行独立的试验检测工作。
2.0.3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应是通过资质认定的母体试验室派出机构,其试验检测工作应在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的范围内。
2.0.4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不得相互共用同一试验室。
2.0.5 试验室应配齐与从事试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人员应稳定。试验人员不得在不同建设项目或同一建设项目的不同试验室兼职。
2.0.6 试验检测报告批准人应是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的授权签字人。
2.0.7 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
2.0.8试验室应严格按现行标准或设计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试验检测,把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实体质量的试验检测关。
2.0.9 试验室应经工作条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0.10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的程序、申报格式、项目应分别符合附录A、附录B、附录C的要求。建设单位试验管理
3.0.1 建设单位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按以下要求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试验检测管理和检查等制度。检查施工和监理单位试验室工作。
负责对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监理单位试验室工作条件的确认,并应在收到书面申请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贯彻执行国家或行业的现行标准,并负责宣贯、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试验室贯彻执行有关新标准。
负责对施工、监理单位委外检验的试验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对工程的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3.0.2 建设单位应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提前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沿线料源调查,对填料、道砟、混凝土骨料等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并提出混凝土配合比。
3.0.3 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室的设置进行指导和审核。
3.0.4 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工程的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母体试验室资质证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查工程试验室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书、仪器设备鉴定证书及校准报告、设施环境条件、安全环保措施、记录及报告格式等。
3.0.5 建设单位应根据现场检查和工程质量控制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施工、记录及报告格式等。
查验母体试验室资质证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项目试验室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书、仪器设备检定证书及校准报告、设施环境条件、安全环保措施、记录及报告格式等。
3.0.6 有以下情况时,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或监理单位按确定的抽样数量将样品送至指定的试验室检测:
施工、监理单位的试验检测结果有争议。
建设单位对原材料试验结果及工程实体质量有疑义。
4、施工单位试验室
4.1 试验室设置
4.1.1 施工单位试验室应按中心试验室和试验分室两级设置。对规模较小的项目也可只设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试验分室应是有资质的母体试验室派出机构。预制梁(板)场应单独设置试验分室;混凝土拌合站应设专职试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开展检测工作。
4.1.2中心试验室宜设在管段的中部且交通便利;试验分室的管理跨度一般在25km以内。
4.1.3 各级试验室应经工作条件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4.2工作职责及管理要求
4.2.1 中心试验室工作职责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照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过程控制等计划。
按母体试验室程序文件的要求,制定试验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试验检测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制定试验室组织机构图、检测流程图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图。对试验分室进行管理、检查并提供业务指导。建立试验检测用标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形成台帐。试验检测项目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参与管段内试桩、路基试验段等工程试验方案的编制,并实施过程监控和确认。做好地基原位测试工作。
确定委外试验项目,做好委外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的选择工作。
对原材料、混凝土、路基压实质量等进行抽样检测,对混凝土拌合站施工配合比及称量记录等进行抽查,形成台帐。
负责本室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管理。组织本项目试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按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资料。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
4.2.2试验分室工作职责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受中心试验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按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3 建立试验检测用标准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
试验检测项目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分室试验检测项目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
按照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相应规范的规定,对需要送检的项目进行取样和送检,并做好记录。
负责本管段范围内全部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管理。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
4.2.3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工作职责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受中心试验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按照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制定本试验室详细的试验、检测、过程控制等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作业指导书等。
3按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
4建立试验检测用标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5试验检测项目应附录F的规定。
6负责本场全部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管理。
7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
4.2.4混凝土拌和站试验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接受中心试验室和试验分室的管理,按试验分室的要求开展工作。
根据混凝土拌合站的工作特点,制定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等试验检测工作流程。按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工作。
拌合站现场试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粗骨料的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含水率及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出机温度等。
做好拌合站计量系统的周期校准工作。负责本站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管理。
4.3试验检测人员
4.3.1中心试验室人员资格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心试验室由主任、技术主管、试验人员等组成。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宜少于8人,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不应少于2人。
中心试验室技术主管应具备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
人员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主要试验人员变更应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4.3.2试验分室人员资格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分室由主任、技术主管、试验人员等组成。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应少于5人。
试验分室主管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人员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技术主管变更应向监理单位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4.3.3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人员资格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由主任、技术主管、试验人员等组成。预制箱梁场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应少于8人,预制T梁场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应少于6人,预制板场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应少于5人。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不应少于1人。2 梁(板)场试验分室技术主管应具备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
人员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主要试验人员变更应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4.3.4 混凝土拌合站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少于2人。
4.4仪器设备配置及设施环境条件
4.4.1仪器设备配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承担的工作内容、投标承诺配备仪器设备,且满足规定试验检测项目的要求;对部分频次低、设备价格昂贵的试验检测项目可进**外检测。试验分室根据管段内的工作内容以及分工要求配备仪器设备。
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仪器设备应结合生产和产品认证需要配备。
混凝土拌合站的试验仪器设备配备应满足混凝土用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拌和物性能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状态、量程及精度(分辨率)应满足标准要求。仪器设备按附录H的要求进行选配。
试验室应配备办公、劳保、防护用品及安全设备(施),配备专用交通和通讯工具。
4.4.2设施环境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操作间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环境、温湿度等应满足标准要求。每个操作间的面积不宜小于12m2,标准养护室不宜小于30 m2。混凝土室、胶凝材料室、化学分析室、力学室等应配备空调,标准养护室应配备自动养护系统。
各级试验室仪器设备应合理安置,相互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仪器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统一格式并贴于墙上醒目位置。
4.5管理制度
4.5.1各级试验室应建立以下主要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审核及发放制度、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等。
4.5.2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含仪器设备购置(调拨)、验收、建档、安置、标识、溯源、日常使用、流转与维护保养、周期检定等主要内容。
4.5.3 样品管理制度应包含样品的接受、标识、流转、储存、留样及处置等内容。样品应设专人管理。
4.5.4 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应包含记录格式、信息、数据及数据处理、记录的更改原则、复核以及标识、查阅、归档等内容。
4.5.5 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应包含报告格式、信息、审核签发程序及检测报告发放、标识、查阅、归档等内容。
4.5.6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应包含试样制作、样品储存、各操作间在试验过程中的温湿度要求等内容。
4.5.7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应包含特殊设备的操作细则、安全措施及设施,做好防盗、防火以及废弃物处置等内容。
4.5.8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应包含资料收发、标识、保管、查阅、修订和废止等内容,档案资料应设专人动态管理。
4.5.9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审核及发放制度应包含审核人员资格、审核内容以及各方签字等内容,并建立施工配合比发放台帐。
4.5.10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应包含试验检测事故发生时的处置及现场保护措施,检测事故责任界定、原因分析、事故处理及应急预案制定等内容。
4.5.1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应包含不合格品的复检、留样、反馈、建立不合格品台帐以及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等内容。监理单位试验室
5.1 试验室设置
5.1.1监理单位必须独立设置试验室。当监理标段不超过60km时,可只设中心试验室。当标段超过80km时,除应设中心试验室外,还应增设试验分室,每个试验分室管理跨度一般为60km;中心试验室宜设在管段的中部且交通便利。
5.1.2 监理单位试验室应按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合同要求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5.1.3监理单位试验室应是有资质母体试验室的派出机构,其试验检测工作应在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的范围内进行。
5.1.4各级工程试验室应经工作条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2工作职责及管理要求
5.2.1中心试验室工作职责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和过程控制等计划。
负责对施工单位试验分室工作条件的确认,并应在收到书面申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按母体试验室程序文件的要求,制定试验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试验检测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制定试验室组织机构图、检测流程图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图。
5对试验分室以及施工单位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试验检测用标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检定和校准工作。
按照标准的规定,结合工程项目的进展,对进场各种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实体质量等进行见证检验、平行检验等;审核配合比设计资料,及时做好记录。
定期对施工单位进场的原材料、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等进行抽样检验,做好抽查记录。
组织管段内监理试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负责对管段内监理委外检验的试验检测机构资质选择,报建设单位确认;对施工单位委外试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确认。
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资料。
13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完成建设单位等的委托试验。
5.2.2试验分室工作职责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受中心试验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按照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检定和校准工作。监督本管段内施工单位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
按照标准的规定,结合工程项目的进展,对进场各种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实体质量等进行见证检验、平行检验等,做好记录。
5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
5.3试验检测人员 5.3.1中心试验室人员资质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心试验室由主任、技术主管、试验人员等组成。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宜应少于6人,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应少于2人。
中心试验室技术主管应具备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
人员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主要试验人员变更应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5.3.2试验分室人员资质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分室由主任、技术主管、试验人员等组成。试验分室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宜少于4人。
试验分室技术主管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
人员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试验分室主管变更应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5.4 仪器设备配置及设施环境条件
5.4.1仪器设备配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监理单位根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合同规定配备仪器设备,且满足规定试验检测项目要求;对部分检测频次低的检测项目可进**外检测。
2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状态、量程及精度(分辨率)应满足标准要求。仪器设备按附录H的要求选配。
配备办公、劳保、防护用品及安全设备(施),配备专用交通和通讯工具。
5.4.2设施环境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操作间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环境、温湿度等满足标准要求。
每个操作间的面积不宜少于12m2,标准养护室不宜小于20 m2。混凝土室、胶凝材料室、化学分析室、力学室等应配置空调,标准养护室应配备自动养护系统。
各级试验室仪器设备应合理安置,相互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仪器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统一格式并贴于墙上醒目位置。
5.5管理制度
5.5.1各级试验室应建立以下主要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审核及发放制度、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等。
5.5.2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含仪器设备购置(调拨)、验收、建档、安置、标识、溯源、日常使用、流转与维护保养、周期检定等主要内容。
5.5.3 样品管理制度应包含样品的接受、标识、流转、储存、留样及处置等内容。样品应设专人管理。
5.5.4 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应包含记录格式、信息、数据及数据处理、记录的更改原则、复核以及标识、查阅、归档等内容。
5.5.5 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应包含报告格式、信息、审核签发程序及检测报告发放、标识、查阅、归档等内容。
5.5.6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应包含试样制作、样品储存、各操作间在试验过程中的温湿度要求等内容。
5.5.7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应包含特殊设备的操作细则、安全措施及设施,做好防盗、防火以及废弃物处置等内容。5.5.8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应包含资料收发、标识、保管、查阅、修订和废止等内容,档案资料应设专人动态管理。
5.5.9 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审批制度应包含混凝土配合比先审批后使用,混凝土拌和工作性能、力学及耐久性能见证检验或平行检验,建立审批台帐等内容。
5.5.10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应包含试验检测事故发生时的处置及现场保护措施,检测事故责任界定、原因分析、事故处理及应急预案制定等内容。
5.5.1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应包含不合格品的复检、留样、反馈、建立不合格品台帐以及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等内容。
附录A 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程序
A.0.1 试验室经母体试验室检查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A.0.2 申请文件的内容包括:机构成立文件
母体试验室资质及参数表
人员台帐、职称证书、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证、身份证、毕业证等设备台帐、设备档案、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等环境条件、平面布置图管理制度及办法检测能力
外委试验机构的资质能力申请表
A.0.3 考核验收申请表格式见附录B。
A.0.4 考核单位在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先对申请书的内容进行审核,满足要求后,再进行现场工作条件确认;考核验收单位应在收到申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作条件确认工作。
A.0.5各级试验室在通过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附录B 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申请表格式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
工作条件确认申请表
申请单位:
试验室名称:
年 月 日
试验室基本情况
试验室所在标段名称
所属项目管理机构名称
所承担工程项目检测区段
母体试验室名称
母体试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编号
有效期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试验室主任(管)
职称
电话
试验室技术主管
职称
电话
授权签字人
职称
电话
申请试验自检项目:
委外试验检测机构有关信息
机构名称
地点
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编号
有效期
委外试验试验项目:
附录C 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项目表 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项目和结论
序号
评价项目及标准
工作条件 确认情况
主 控 项 目
是否有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组建的批文
母体试验室资质(有效期、参数等)是否符合要求
要
主任、技术主管资格是否满足要求 人员数量、资格、证书等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或工作需 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检测参数要求,是否在标定(自校)的有效期内 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被委外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主要试验和管理人员现场考核是否合格
一 般 项 目
试验室布局是否合理和满足工作需要
本试验室职责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
试验室人员分工及其岗位职责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
试验室管理制度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是否具有操作性
使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程目录清单是否全面、是否有效
试验室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投标文件和现场检测工作需要。
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是否齐全
试验室工作环境、试验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供电、排水、消防、环保设施是否齐全和有效
办公座椅、电脑等设施是否满足工作和信息化管理需要
各种记录用表是否准备齐全和符合要求
各种岗位人员是否进行专业培训并掌握基本知识
试验设备标识是否正确、一致,管理是否规范
审
定
意
见
工作条件确认结论:
成员签字: 单位(章)
注:工作条件确认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相关评价项目。
附录D 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主要试验检测项目
试验检测项目分类
试验检测项目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钙、氯离子含量、游离CaO含量、碱含量、胶材抗蚀系数、熟料中C3A含量。
粉煤灰
细度、需水量比、活性指数、烧失量、含水率、安定性、CaO含量、游离CaO含量、三氧化硫、氯离子、氧化镁、碱含量。
磨细矿渣粉
比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含水率、密度、活性指数、烧失量、三氧化硫、氯离子、氧化镁、氧化钙、碱含量。
细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值、石粉含量、坚固性、硫酸盐及硫化物、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砂浆棒法)、抑制碱-骨料有效性。
粗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紧密空隙率、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有机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含水率、吸水率、坚固性、硫酸盐及硫化物、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砂浆棒法)、抑制碱-骨料有效性。
外加剂
减水剂:减水率、压力泌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之差、抗压强度比、固体含量、水泥净浆流动度、坍落度保留值、密度、相对耐久性指标、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对钢筋锈蚀作用、收缩率比、pH值及匀质性。
速凝剂:固体含量、凝结时间、细度、含水率、抗压强度(比)、含水率、PH值、氯离子含量、总碱量。
膨胀剂: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含水率、限制膨胀率、氧化镁、氯离子、总碱量。
工程用水
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游离二氧化碳、侵蚀性二氧化碳、酸度、碱度、钙镁离子浓度、硫化物、碱含量。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常压泌水率、压力泌水率、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裂性能、抗渗性、电通量、入模温度、抗冻性。
砂浆
配合比设计、稠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流动度、分层度、表观密度、保水性、含气量、弹性模量、收缩率、膨胀率、拉伸粘结强度、抗冻性。
水泥浆体材料
凝结时间、流动度、自由泌水率、毛细泌水率、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4h自由膨胀率、含气量、充盈度、对钢筋锈蚀。
建筑石材
天然密度、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饱和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软化系数、耐冻系数、冻融损失率L或Q。
石灰
细度、有效氧化钙、氧化镁、未消化残渣含量
砌体
外观尺寸、吸水率、抗压、抗折强度、容重
金属材料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裂伸长度、冷弯、弹性模量、硬度、涂层厚度、涂层连续性、涂层可弯性。
道砟、底砟与级配碎石
粒径级配、针状指数、片状指数、粒径0.1mm以下粉末含量、风化颗粒及其他杂石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小于22.4mm带有破碎颗粒含量、综合颗粒密度、小于0.5mm细颗粒的液限、小于0.5mm细颗粒塑限、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抗磨耗、抗冲击性能、抗压碎性能、渗水性能、抗大气腐蚀性能、稳定性能、大于1.7mm颗粒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洛杉矶磨耗率、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土工及原位测试
含水率、密度、颗粒密度、颗粒级配(分析)、界限含水率、相对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抗压回弹模量、改良土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压实系数、孔隙率、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静态变形模量、自由膨胀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固结试验、抗剪强度、自由膨胀率、基桩低应变及取芯、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土工织物
单位面积质量、幅宽、网孔尺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厚度。
混凝土结构及非破损检测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钻芯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基桩完整性
防水材料
拉伸强度、伸长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抗穿孔、热老化处理、耐化学侵蚀、保护层混凝土与防水卷材粘结强度、拉伸强度保持率、耐碱性、固体含量、撕裂强度。
注:1.中心试验室开展的具体试验项目可根据承担工程任务情况及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定。
2.黑体字表达试验检测项目为中心试验室必做项目,全项试验检测项目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确定,本室所缺试验检测项目应委外具有资质(含母体试验室)的试验检测机构检测。
附录E 试验分室主要试验检测项目
试验检测项目分类
试验检测项目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
粉煤灰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含水率、安定性。
磨细矿渣粉
比表面积、烧失量、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含水率、密度、活性指数。
细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值、石粉含量。
粗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紧密空隙率、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有机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含水率、吸水率。
外加剂
1、减水剂:减水率、压力泌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之差、抗压强度比、固体含量、水泥净浆流动度、坍落度保留值、密度、pH值。
2、速凝剂:固体含量、凝结时间、细度、含水率、抗压强度(比)、含水率、PH值。
3、膨胀剂: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含水率。
工程用水
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pH值。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常压泌水率、压力泌水率、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入模温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裂性能、抗渗性、电通量。
砂浆
配合比设计、稠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流动度、分层度、表观密度、保水性、含气量、弹性模量、收缩率、膨胀率。
水泥浆体材料
凝结时间、流动度、自由泌水率、毛细泌水率、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自由膨胀率、含气量、充盈度。
建筑石材
天然密度、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饱和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软化系数。
金属材料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裂伸长度、冷弯。
道砟、底砟与级配碎石
粒径级配、针状指数、片状指数、粒径0.1mm以下粉末含量、风化颗粒及其他杂石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小于22.4mm带有破碎颗粒含量、综合颗粒密度、小于0.5mm细颗粒的液限、小于0.5mm细颗粒塑限、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大于1.7mm颗粒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土工及原位测试
含水率、密度、颗粒密度、颗粒级配(分析)、界限含水率、相对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抗压回弹模量、改良土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压实系数、孔隙率、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静态变形模量、自由膨胀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
泥浆
粘度、密度、含砂率、胶体率。
混凝土结构及非破损检测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钻芯法、回弹法)。
防水材料
尺寸偏差、外观、面积、卷重、厚度、卷重、含水量、细度、凝结时间、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减水率、泌水率比、抗压强度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
注:1.试验分室开展的具体试验项目可根据承担工程任务情况及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定。
2.黑体字表达试验检测项目为试验分室必做项目,全项试验检测项目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确定,本室所缺试验检测项目应委外具有资质(含母体试验室)的试验检测机构检测。
3.不出具正式试验检测报告的分室可结合项目特点和中心试验室的要求确定试验检测项目。
附录F 预制梁(板)场试验分室试验检测项目
试验检测项目分类
试验检测项目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烧失量。
粉煤灰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含水率、安定性。
磨细矿渣粉
比表面积、烧失量、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含水率、密度、活性指数。
细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值、石粉含量。
粗集料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紧密空隙率、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有机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含水率、吸水率。
外加剂
1、减水剂:减水率、压力泌水率、常压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之差、抗压强度比、固体含量、水泥净浆流动度、坍落度保留值、密度、pH值。
2、膨胀剂: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含水率。
工程用水
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pH值。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常压泌水率、压力泌水率、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入模温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裂性能、抗渗性、电通量。
水泥浆体材料
浆体配合比、凝结时间、流动度、自由泌水率、毛细泌水率、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自由膨胀率、含气量、充盈度。
金属材料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裂伸长度、冷弯、硬度、反复弯曲、涂层厚度、外观尺寸、锚板强度、锚具锚固性能静载试验。
混凝土结构及非破损检测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钻芯法、回弹法)。
注:1.预制梁(板)场试验室开展的具体试验项目应根据承担工程任务情况及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技术条件确定。
2.黑体字表达检测项目为梁(板)场试验分室必做项目,全项试验检测项目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确定,本室所缺试验检测项目应委外具有资质(含其母体试验室)的试验检测机构检测。
附录G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分室试验检测项目
板型
材料
试验检测项目
CRTS I型
乳化沥青
外观、颗粒极性、恩氏粘度、筛上剩余量、贮存稳定性、低温贮存稳定性、水泥混合性、残留物含量、针入度、溶解度、延度。
聚合物乳液
密度、不挥发物、水泥混合性。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烧失量、不溶物、三氧化硫、氧化镁、氯离子。
砂
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吸水率、泥块含量、含泥量、有机物、颗粒级配、氯化物含量。
膨胀剂
含水率、细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限制膨胀率、氧化镁、总碱量、氯离子。
铝粉
松装密度、质量分数、粒度分布
乳化沥青砂浆
砂浆温度、流动度、可工作时间、含气量、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膨胀率、泛浆率、抗冻性、耐候性
CRTSⅡ型
乳化沥青
筛上剩余物、颗粒极性、粒径、贮存稳定性、低温贮存稳定性、残留物含量、针入度、软化点(环球法)、溶解度、延度、水泥混合性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烧失量。
干料
级配、扩展度、抗压强度、膨胀率
减水剂
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钢筋锈蚀
工程用水
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pH值。
乳化沥青砂浆
拌合物温度、扩展度、流动度、分离度、含气量、单位容积质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膨胀率、抗冻性、抗疲劳性
注:1.水泥乳化沥青试验分室开展的具体试验项目应根据承担工程任务情况及相应验收标准和技术条件确定。
2.黑体字表达检测项目为水泥乳化沥青试验分室必做项目,全项试验检测项目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确定,本室所缺试验检测项目应委外具有资质(含其母体试验室)的试验检测机构检测。
附录H 各级试验室主要试验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量程
精度(分辨率)
中心
试验室
试验
分室
梁场试验分室
板场试验分室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分室
万能材料试验机
1000kN ±1% √ × × × ×
万能材料试验机
600kN ±1% √ √ √ × ×
万能材料试验机
300kN ±1% √ ×
× √ ×
压力试验机
2000kN ±1% √ √ √ √ ×
恒压力试验机
300kN ±1% √ √ √ √ √
拉力试验机
2.5kN ±1% √ × ×
× ×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
100kN ±1% √ × × × ×
电动抗折机
5000或6000N 5N √ √ √ √ √
电动抗折机
300N 3N √ × ×
× ×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仪
200~1000m2/kg ±1% √ √ √ √ ×
负压筛析仪
4000~6000Pa-√ √ √ √ ×
雷氏沸煮箱
210min ±5min √ √ √
√ ×
胶砂流动度仪
100~260mm 1.0mm √ √ √ √ √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40s
±1s √ √ √ √ √
水泥净浆搅拌机
120s ±1s √ √ √ √
×
水泥胶砂振实台
14.7~15.3mm 0.1mm √ √ √ √ √
水泥标准稠度仪
0~75mm
1mm √ √ √ √ ×
水泥恒温恒湿养护箱
10~20℃
±1℃
√ √ √ √
√
强制式砼搅拌机
60~100 L,55r转/min ±1R/min √ √ √ √ ×
砼渗透仪
4MPa
0.05MPa √ √ × × ×
砼含气量测定仪
10% 0.5% √ √ √ √
×
压力泌水仪
100ml 0.1ml √ √ √ √ ×
贯入阻力仪
1200N ±5N
√ √ √ √ ×
砼冻融循环试验机(快冻)-20~10℃
±1℃
7.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 篇七
前言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总体方案, 铁路BIM联盟组织理事会员单位, 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依照ISO 12006-2体系框架, 引用国家标准和《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由5部分组成, 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信息模型分类、信息模型编码、附录。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
(2)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的编码。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BIM联盟负责解释。在使用本标准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BIM联盟。
本标准主编单位及人员: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孙树礼、李华良、杨绪坤、苏林、朱纯瑶、范登科、王长进、齐春雨、魏英洪、韩祖杰、艾山丁、毛宁、张晨、闫东旭、冯沛、王乐明、冯山群、王浩、马永昌、赵耀、孙瑶、张陶、邓伟龙、张文利、刘航、王蓓、邵明、邢晓乾、郭焕晓、王洪松、常亮、杜萍、闻方宇、刁亮、闫红亮、李荣华、陈则连、柳忠杰、苏伟、孟庆余、李怀鉴、贾利生、关胜、徐凯、赵欣、王国梁、吕波、陈兴强、张涛、陈为民、马敏杰、朱正清
本标准参编单位及人员: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盛黎明、沈东升、刘延宏、王万齐、陈亮、王江、索宁、李慧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魏州泉、许兴旺、沙培洲、徐博、魏方华、王鹏、张延生、韩佳栋、金光、刘会明、赵乐、王继来、郝帅、杨长辉、王朝存、闫鹏、朱铁栓、杜蓓、丁子全、周海波、刘增民、陈晖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雪才、周建、董凤翔、杨咏漪、李俊松、王毅敏、刘厚强、徐骏、陈刚、易峰峰、刘大园、王健、文菓、许晓荣、陈纪纲、邵岩、李朝阳、张波、廖宇、袁蕾、梁莹、刘翔、郑毅、胡水友、金永乐、吉阳、刘建明、王益平、陈锋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朱丹、张协崇、谢百义、全顺喜、周兵和、刘奥、史义雄、袁敏、黄亚洲、周辉宇、张爱明、余兴胜、戴林发宝、周洁云、卫旭初、张亮、代焱、刘畅、吴华丹、张颋、许永宏、操锋、詹志雄、王森荣、郑洪、邱绍峰、王松林、雷彬、文望青、邓朝辉、刘正自、沈志凌、庄炜茜、郭旭晖、李红梅、秦岭、孙建明、温建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史天运、卢文龙、郝蕊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伍军、汪清河、周伟、陈根宝、周双强、胡修玉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王永义、冉道平、刘歆泽、刘伟、张景楠
清华大学
顾明、梁进、刘玉身、高歌
目录
1总则.............................................................................................................................12
2术语.............................................................................................................................12
3信息模型分类...............................................................................................................14
4信息模型编码...............................................................................................................18
5附录.............................................................................................................................19
1总则
1.1本标准为中国铁路BIM联盟推荐标准。
1.2为规范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编码, 实现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交换、共享, 推动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发展, 制定本标准。
1.3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编码。
2术语
2.1单项工程 (individual project)
铁路工程项目中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总称。
条文说明:铁路工程项目中的单项工程指在一个工程项目中,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一组配套齐全的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是指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按专业性质或建筑部位划分的组成部分。
2.2构件 (element)
又称元素。工程主体中独立或与其他部分结合, 满足工程主体至少一项主要功能的部分。
条文说明:来自ISO 12006-2:2001, 构件是工程主体的组成部分, 或独立, 或与其他部分结合, 来完成至少一项工程主体的主要功能。构件应用的最广泛的时期是项目早期, 以确定项目的物理特征、运营特征和美学特征。构件按功能特征定义, 不考虑它的技术实现方案、施工方法和材料组成。
2.3工项 (work result)
又称工作成果。是指在工程施工、改造、维修、拆除活动中得到的建设成果。
条文说明:来自ISO 12006-2:2001, 工项 (工作成果) 是工程主体的组成部分, 指在施工、改造、维修、拆除等工程实施活动中, 通过使用一定的建设资源 (人工、材料、机械) , 应用一定的技术和技能, 经历一定的建设过程, 而形成的工作结果。工项 (工作成果) 按工作类型定义。
2.4空间 (space)
指由物理或抽象的边界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用途的三维区域。
条文说明:来自ISO 12006-2:2001, 指由物理或抽象的边界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用途的三维区域。空间是建筑环境的一部分, 依某种特征进行标识。空间通过物理或抽象的边界划定。一部分空间通常具有物理边界, 如:房间、走廊、货场、机务段、工区等。其它空间具有抽象边界, 如到发场、调车场等。铁路工程空间暂时只按功能特性定义, 建筑工程空间可以按功能定义, 也可以按围合形式定义。
2.5建筑产品 (building products)
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用到永久结合到工程实体中的材料、设备以及它们的组合。
条文说明:建筑产品是用于建造的基本单元, 是工程实体的一个永久性组成部分。建筑产品是可以直接采购到的物品。一个建筑产品可以是单一产品个体、工厂生产的多个产品组合体、也可以是工厂生产的可独立运行的系统。当材料以原本的形态作为一个组件进入到工程实体中时, 它们也被视为产品。例如:砂, 可作为独立产品在工程中使用, 同时砂也是其他产品的构成材料, 如预制混凝土制品。因此, 基本材料 (如砂) 在材料表中和产品表中都出现。
2.6项目阶段 (project phase)
是按时间划分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一个阶段, 每个项目阶段应有显著的里程碑成果。
2.7行为 (action)
工程相关方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工作与活动。
2.8人员角色 (pepole roles)
人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担任的角色。
2.9组织角色 (organizational roles)
组织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担任的角色。
2.10专业领域 (disciplines)
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2.11工具 (tool)
指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使用的软件、设备、物品等。
条文说明:工具与产品的区别是使用的产品会永久性的成为工程实体的一部分, 而工具不会永久性的成为工程实体的一部分。
2.12信息 (information)
在建设和维护工程的过程中供参考和利用的数据。
条文说明:信息是在建设和维护工程的过程中供参考和利用的数据, 是建设全生命周期内各方交流、沟通的依据, 以印刷品或数字化形式归档、存储、记录在多种媒介中。信息包括一般的参考信息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例如: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图书资料、设计图、设计文件等。
2.13材料 (material)
用于工程建设或制造建筑产品的基本物质。
条文说明:材料是用于工程建设或制造建筑产品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物质, 通常具有化学成分, 而与其形态无关。如:金属化合物、岩石、土壤、木材、玻璃、塑料、橡胶等。
2.14属性 (property)
工程实体可以测量和检测的物理或理论上的特征。
条文说明:如:颜色、宽度、长度、厚度、深度、直径、面积、重量、强度、防火性能、防潮性能等, 属性只对特指的工程实体有实际意义。
2.15地理信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与地球上的地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现象的信息。
条文说明:来自GB/T 17694—2009, 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是描述处于地理空间中的实体要素时可以采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属性信息、语义信息。如空间坐标、图元/模型 (几何信息) ;规模、流量、区域面积/人口 (属性信息) ;对属性信息的解释 (语义信息) 。
2.16《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10113—2003) 中确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信息模型分类
3.1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划分依据图3.1所示的简单过程模型, 将信息模型分为建设资源、建设过程、建设成果、其他四大类。
建设资源包括:产品、工具、人员、组织、信息。
建设过程包括:行为、项目阶段。
建设成果包括:建筑物、单项工程、空间、构件、工项。
其他包括:专业领域、材料、属性、地理信息。
条文说明: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体系依照ISO 12006-2框架。
ISO12006-2分类体系框架的分类对象是建设活动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数据, 分类原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过程模型, 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历特定的建设过程形成特定的建设成果 (见图3.2) 。
ISO12006-2分类框架中对各类别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 形成了17张按照不同类别组织的推荐分类表 (见表3.1) , 并给出了每张推荐表的条目示例。在该框架的指导下,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管理流程等组织自己的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编码体系。
3.2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结构、暖通、室内给排水工程引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以下简称国家标准) 。
条文说明:2012—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列为国家标准编制计划。其中《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建筑工程信息的分类、编码。
本标准中有关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结构、暖通、室内给排水工程不再单独编制, 采用国家标准。
3.3地理信息相关内容引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并在适当类目下扩展铁路工程地理信息和地质信息。
条文说明:铁路工程是典型的线路工程, 特点之一是区域跨度大, 与地理信息和工程地质信息关联紧密。因此本标准考虑将地理信息和工程地质信息纳入本标准。
地理信息采用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的“铁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类目下扩展铁路工程地理要素的方法编制。
工程地质信息采用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的“地层单元”、“含水层”、“地质灾害分布区划地质灾害类型”类目下扩展铁路工程地质信息的方法编制。
3.4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采用面分类法, 并按照表3.2《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表》进行分类。分类表的内容见附录。
(1) 表10-按功能分建筑物, 用于按照功能或用户活动特征分类建筑物。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适当的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建筑物。
(2) 表11-按形态分建筑物, 用于按照形态特征分类建筑物。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3) 表12-按功能分建筑空间, 用于按照功能或用户活动特征分类建筑空间。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适当的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功能空间。
(4) 表13-按形态分建筑空间, 用于按照封闭程度特征分类建筑空间。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5) 表14-元素, 用于按功能特征分类建筑元素。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6) 表15-工作成果, 用于按照工作类型特征分类建筑工程工作成果。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7) 表21-行为, 用于分类行为。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8) 表22-专业领域, 用于分类专业领域。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适当的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专业领域。
(9) 表32-工具, 用于按照功能特征分类工具。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10) 表33-信息, 用于分类信息。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11) 表40-材料, 用于分类材料。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12) 表41-属性, 用于分类属性。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13) 表51-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 用于按照功能特征分类铁路单项工程。
(14) 表52-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 用于按照形式特征分类铁路单项工程。
(15) 表53-铁路工程构件, 用于按照功能特征分类铁路工程构件。
(16) 表54-铁路工程工项, 用于按照工作类型特征分类铁路工程工项。
(17) 表55-铁路工程项目阶段,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项目阶段。
(18) 表56-铁路工程人员角色,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人员角色。
(19) 表57-铁路工程组织角色,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组织角色。
(20) 表58-铁路工程产品, 用于按照功能和材料特征分类铁路工程产品。
(21) 表59-铁路工程特性,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实体特性。
(22) 表60-地理信息,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地理信息和工程地质信息。该表引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 并在“铁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地理要素, 在“地层单元”、“含水层”、“地质灾害分布区划地质灾害类型”类目下扩展铁路工程地质信息。
条文说明:本标准按照尽量引用已有的国家标准的原则编制。当已有的国家标准不能满足铁路工程需要时, 采用在已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扩充或铁路工程信息单独分类两种方法编制。当需要扩充的内容较少时, 一般采用在国家标准分类表适当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信息的方法编制。当需要扩充的内容较多时, 采用单独设置铁路工程分类表的方法编制。各分类表的编制方法如下:
“表11-按形态分建筑物、表13-按形态分建筑空间、表14-元素、表15-工作成果、表21-行为、表32-工具、表33-信息、表40-材料、表41-属性”直接引用国家标准, 不做扩充或修改。
“表10-按功能分建筑物、表12-按功能分建筑空间、表22-专业领域”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适当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信息。
“表51-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表52-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表53-铁路工程构件、表54-铁路工程工项、表55-铁路工程项目阶段、表56-铁路工程人员角色、表57-铁路工程组织角色、表58-铁路工程产品、表59-铁路工程特性”按照铁路工程特点单独编制。
“表60-地理信息”引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 并在“铁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地理要素;在“地层单元”、“含水层”、“地质灾害分布区划地质灾害类型”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地质信息。
3.5单个分类表内的分类层级不应超过6级。同位类目的数量不应大于99个。
4信息模型编码
4.1本标准采用全数字编码方式。编码长度不应大于15位。
4.2分类表代码采用两位数字表示。
4.3“表60-地理信息”中的分类对象编码遵照《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中的有关规定。
4.4除“表60-地理信息”外, 其他分类表内各层级代码采用两位数字表示, 层级代码值小于10时用前导零补齐。“00”不用于层级代码。
4.5表内分类对象代码由分类表代码和各层级代码组成, 分类表代码与层级代码之间用“-”连接。各层级代码位数不足6位时用“00”补齐。
4.6分类对象代码可借助代码标记符号联合使用。代码标记符号有“+”、“/”、“>”、“<”。
(1) “+”用于将同一表或不同表中的代码联合在一起。
条文说明:“+”表示多个概念的交集, 可以用“+”将一个或多个表内不同概念的编码合并在一起。例如, 51-032000+52-034010+59-070500表示“特大单塔斜拉铁路桥”;51-041000+52-041000+59-073000表示“特长圆形铁路隧道”。
(2) “/”用于表示单个表中由“/”前的代码开始, 直至“/”后的代码结束的连续的分类对象代码。
条文说明:使用“/”划定一张表中连续的分类对象, 例如:54-161000/54-163000表示与“铺轨、铺设道岔和铺有砟道床”相关的所有工项。
(3) “<”“>”用于表示分类对象间的从属或主次关系。“<”前的对象是“<”后对象的一部分, “>”后的对象是“>”前对象的一部分。
条文说明:“<”、“>”用于将同一表中或不同表中的编码联合使用, 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对象的从属或主次关系。例如:52-052010>12-302409表示“横列式区段站到发场”, 在概念上强调到发场从属于横列式区段站, 横列式区段站为主要概念。
5附录
表10-按功能分建筑物 (仅扩充的铁路工程信息)
表12-按功能分建筑空间 (仅扩充的铁路工程信息)
表22-专业领域 (仅扩充的铁路工程信息)
表51-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
表52-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
表53-铁路工程构件
表54-铁路工程工项
表55-铁路工程项目阶段
表56-铁路工程人员角色
表57-铁路工程组织角色
表58-铁路工程产品
表59-铁路工程特性
表60-地理信息 (仅扩充的铁路工程信息)
本指南用词说明
执行本标准条文时, 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 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采用“可”。
说明:表10-按功能分建筑物, 用于按照功能或用户活动特征分类建筑物。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交通建筑”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建筑物。编码暂时自行编制, 待国家标准发布后, 再根据国家标准对本表的编码进行调整。
说明:表12-按功能分建筑空间, 用于按照功能或用户活动特征分类建筑空间。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国家标准一级类目最后扩充铁路工程功能空间。编码暂时自行编制, 待国家标准发布后, 再根据国家标准中相应节点编码对本表的编码进行调整。
说明:表22-专业领域, 用于分类专业领域。该表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规划专业和设计专业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规划和设计专业。编码暂时自行编制, 待国家标准发布后, 再按国标中相应节点编码对本表编码进行调整。
说明:表51-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 用于按照功能特征分类铁路单项工程。
说明:表52-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 用于按照形式特征分类铁路单项工程。
说明:表53-铁路工程构件, 用于按照功能特征分类铁路工程构件。
说明:表54-铁路工程工项, 用于按照工作类型特征分类铁路工程工项。
说明:表55-铁路工程项目阶段,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项目阶段。
说明:表56-铁路工程人员角色,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人员角色。
说明:表57-铁路工程组织角色,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组织角色。
说明:表58-铁路工程产品, 用于按照功能和材料特征分类铁路工程产品。
说明:表59-铁路工程特性, 用于分类铁路工程实体特性。
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篇八
关键词:高速铁路 隧道 质量
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时度超过200km,高速鐵路与普通的铁路相比具有节约能源、土地、安全性能较高以及污染小的优势,现在时速200-250km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铁路的隧道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程,具有着技术要求高、工期紧以及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并且其施工质量直接的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研究高速铁路的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
高速铁路的隧道工程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工程结构物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其表现为:①隧道工程处于应力场已经长期存在的介质内的建筑结构;②由于高速铁路的隧道施工是一工程的类比为主要的手段,计算只是辅助工具,因此具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在施工中可能要做出动态的调整。③结构的受力要受到支护结构刚度、支护时间以及开挖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在结构受力不均匀的地段更为复杂;④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即活动的空间狭小,各个工序之间的扰动较大,因此造成了施工过程环境的恶化,例如空气差、温度高、噪音大以及可见度低等,这直接影响工人的情绪,长期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不利于身心的健康;⑤由于隧道只有一个可视面,其它大部分为隐蔽工程,因此很难对于整个工程作出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增加了施工的隐患,即使发现了问题,要返工也具有很大的危险系数。
2 铁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2.1 洞口施工的质量控制。洞口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隧道洞门的质量控制、模板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1.1 隧道洞门的质量控制。隧道洞门结构物一般包括挡土墙、翼墙以及端墙等,主要控制地基的承载力。在基础工程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严格检测及验收,保证后续工程在合格的基地上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2.2.2 模板质量控制。模板的质量控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工程开始之前要对于洞口的具体情况调研,根据工程的特点着手对于模板的设计加工及安装;其次,对模板的材料、结构形式严格检查,是否满足工艺的要求。同时对检测模板的结构尺寸是否符合混凝土设计所需的尺寸以及预留孔的位置大小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检测安装的牢固程度以及严密程度。
2.1.3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由于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的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尤为严格。首先对混凝土原材料进场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试验;其次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最后对混凝土浇注进行过程控制,保证隧道的质量。
2.2 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洞身开挖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于隧道的爆破以及隧底的开挖施工进行控制。隧道在开挖时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一是控制装药用量,减少爆炸对于隧道对围岩的扰动;二是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周边眼间距及外插角;三是隧道的开挖尺寸、高程以及中线符合设计的要求。隧道底部开挖的质量控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边墙基础以及隧道底部的开挖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其深度达到设计要求,防止因深度不够而带来的隧道整体结构受力问题;另外就是对边墙的基础要事先清扫,除去积水及浮渣,保证混凝土与岩壁的紧密结合。
2.3 初期支护的质量控制 初期支护的质量控制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钢架的质量控制、钢筋和钢筋网的质量控制、锚杆的质量控制以及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3.1 钢架的质量控制。钢架的质量控制首先是对于使用的钢材的型号及钢筋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的规范施工:不使用异物或者碎石填充超挖空间、不允许安装的钢架侵入二次衬砌断面、不允许虚渣留于脚底,同时在钢架的外围每2米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或者钢楔与围岩咬合紧密。
2.3.2 钢筋和钢筋网的质量控制。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钢筋的表面有裂纹、颗粒状的锈迹或者弯折损伤时要及时的处理,不可作为受力钢筋。
2.3.3 锚杆的质量控制。使用到的成品锚杆必须进行规格、类型以及质量的检测,对于自制的锚杆主要关注其原材的质量。锚杆在施工中的具体数量要符合要求,并且在使用砂浆锚杆时要增加垫板,同时保证锚杆的方向与岩面垂直,以确保垫板紧密的贴近岩面,然后拧紧尾部的螺母。
2.3.4 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于隧道工程使用到的原材料,例如粗细骨料、水泥、外加剂等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检测,杜绝不合格原材的进场。喷射混凝土之前要对开挖的断面尺寸、待喷面有无松动的岩块、墙角处有无杂物等检查,然后采取从下到上的分段、分层作业方式进行混凝土的喷射。
2.4 二次衬砌的质量控制 二次衬砌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衬砌台车的就位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艺两个方面。
2.4.1 衬砌台车的就位。衬砌台车要使用平整度较高的钢模板,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留下气泡或者孔洞;衬砌台车的拼装要保持各板块之间的圆滑的衔接,其尺寸要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使用中如果遇到衬砌台车变形的情况要及时的做出调整;针对衬砌台车支撑刚度不够的问题要通过增加支撑丝杠来增强台车的支撑;台车就位前要检查模板是否打磨干净以及脱模漆的涂量是否合适,防止混凝土麻面以及油渍的产生。
2.4.2 混凝土施工工艺。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比,并且要随着机具、气候以及原材料的变化调整配比;泵送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保持落差在1米左右,采用对称式的全断面的连续的输送或者轮流两侧浇注;振捣的过程中要保持振捣棒深入混凝土不小于50cm,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不得超过90分钟的间歇允许时间,否则按施工缝处理。最后要控制脱模及养护的时间,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方可进行脱模。
2.5 隧道内部轮廓的构成以及缓冲段设计 隧道的断面在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空气动力学效应,还要满足后期列车的运营过程中其它设备的配设,例如避难路、检查道、照明、通风以及通讯设备等。而且隧道的出口端的微气压波及空气噪音问题也要通过缓冲段的设计而消除,例如通过不同的结构的入口缓冲段:一种缓冲段的设计是断面积不变,侧面有开口;另一种是段面积扩大,一定长度的侧面有开口的缓冲段。
2.6 隧道结构的考虑 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的速度较高,在通过隧道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震动,因此对于轨道、道床以及隧道壁的抗震能力的要求较高,西欧国家在此方面采用封闭式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隧道底部的承载力较拱顶的厚度大的多。
2.7 管棚的质量控制 管棚的质量控制要求在检查原材料的质量的基础之上,重点监测管棚的搭接长度、外插角、孔深允许偏差、钻孔孔位以及管棚的注浆液强度以及配合比等。
3 结束语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隧道甚至特长隧道必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的施工工程。目前研究较多的技术问题集中于隧道的施工速度、安全以及通风等,但是面临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带来的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以及洞口的缓冲装置等与土建工程密切相关的工程问题都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验收暂行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推荐阅读: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标准材料08-17
铁路工程施工与维护技术11-15
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总结06-18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09-23
铁路机车车辆工程10-12
铁路工程试验与检测10-14
铁路工程技术总结报告09-20
铁路工程危险源辨识11-13
铁路工程(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申报条件10-07
某铁路桥梁工程监理员实习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