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读后感

2024-10-0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读后感(共8篇)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读后感 篇一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纨袴:指专门好吃喝玩乐的富贵子弟;儒冠:指读书人;丈人:对韦济的尊称,因韦济比杜甫年长,古时尊称为丈或丈人;贱子:杜甫自称;扬雄:西汉辞赋家;敌:比美;子建:三国时魏著名诗人曹植字子建。

这几句诗的大意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一般纨袴子弟,游手好闲,偏偏不会挨饿。规矩的读书人反而常常没有前途。关于我的`事,还是向您详细地说说吧。我还年少的时候,就在故乡贡举上京。读书已经破万卷,作起诗文来就像有神助一样。我作的词赋,可以敌过西汉的扬雄,写的诗篇可以同三国时的曹植比美。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卜二韵》。

【释读】

后来,人们便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引申为成语,形容书读得多,知识渊博,文章才有可能写得好。多用来勉励人们寻求知识要广读多看,苦心钻研。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读后感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训练,应试技巧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意思是多读文章, 读懂、读透文章, 占有的东西多了, 你写文章的时候, 笔下就如有神助, 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对于英语写作来讲也是如此。但是, 对于我们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来说, 功课多, 时间紧, 任务重, 很难去读“万卷书”。那么, 学生怎样才能只需掌握课本有限的基础知识 (词汇、习语, 句型、语法等) 而无需“破万卷”就能达到“如有神”的程度呢?

一、基础年级阶段的训练

1. 复述课文。

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单词复述课文,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可以提高他们书面表达水平。当然, 为了兼顾复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老师可要求他们尽量用文中重点的单词和词组以及重要句型来复述;另外, 老师还可以让他们利用列关键词或设计一些提示性的问题等方法复述课文。

2. 积极创设情境, 多给学生提供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如每天上课前几分钟的daily English, 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写出自己读过的文章的大意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总之, 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法, 让学生每天都讲英语、用英语, 在实际使用中培养他们的语感,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进行多题材、多形式的作文训练。上面的各种训练只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辅助手段, 而要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必须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化的训练。因为现在高考写作的题型新颖, 体裁多变, 所以在平常训练中, 教师应选用各种不同体裁让学生进行练习。

二、高中阶段的强化训练

写作在高考中占的比例是举足轻重的。所以, 到了高中阶段对学生英语写作更不能有半点马虎。

1.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写作的重要性。

有很多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学生认为随便写写, 怎么也可以得个及格分, 所以在每次考试中, 他们可能只用不到十分钟时间完成写作, 根本不考虑什么谋篇布局或字斟句酌。其实他们不知道及格分在高考阅卷中是怎样的分量。另外, 还有的学生竟会因为试卷量大做不完而放弃写作, 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 这也体现他们对写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2. 高强度、高标准强化训练。

通过高一、二阶段的各项相关训练后, 高三学生的写作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了。但是,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系统的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1) 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信息积累。就像一台电脑, 如果要它有信息输出, 首先得有信息输入;要它有更多的输出, 则先要有更多的信息输入。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是这样, 要想让他们在考试时有话可说, 便要让他们在平时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所以, 老师应精选范文、典型段落等让学生朗读、背诵, 培养他们的语感, 保证足够的信息输入, 以求在考试中有话可说。

(2) 定时定量、高标准严要求地训练写作。到了高三, 老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训练的数量到写的质量, 都必须认真把握、严格要求。如果情况允许的话, 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英语日记, 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写作训练技巧

1. 师生共同浏览题目要求 (即审题) , 分析图表, 老师帮助学生找出一些关键词;

2. 找几个同学将所列的关键词连词成句, 然后连句成文, 并加上必要的连接词;

3. 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出作文, 其他同学同时在下面写;

4. 师生共同修改黑板上的作文。

四、写作的批改与点评

书面表达的批改是一项繁重的劳动, 因为学生的表达错误各式各样, 从单词的拼写, 选词措辞, 到句子表达以及篇章的布局都可能存在问题, 有的可改, 有的却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必须从繁重的书面表达批改中解放自己, 改变那种“重批改, 轻点评”的固定模式, 把精力花在写前指导和写后点评上来, 研究点评方法, 缩短讲评周期, 讲究点评的及时性, 防止错误加深和延续。

五、技巧训练

书面表达类似翻译, 但又不同于翻译, 因为考生必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挥, 因而, 它同时又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在做这种题目时, 要掌握四个原则即“不漏、不错、不俗、不散”。

1. 不漏。

读题审题, 明确要求。高考的书面表达, 题材较多, 有给文字背景材料的, 有看图作文的, 还有两者皆而有之的。对于文字背景材料, 考生要仔细阅读, 做到要点全面, 没有疏漏。对于看图作文, 考生更应首先要读题, 要看懂图中的主题, 不应被图中其他次要的内容所缠住而裹足不前。

2. 不错。

进行必要的语言准备。读题工作结束后, 考生要就提供的信息或画面进行语言上的组织和加工。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对“书面表达”的流畅和符合逻辑是举足轻重。使所要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明显错误, 包括时态、语法、句法、拼写等。

3. 不俗。尽量使用高级词汇和丰富句型, 不能出现汉式英语 (Chinglish) 。

4. 不散。

句子连贯, 语言畅通, 逻辑严密, 一气呵成。使用恰当连接词, 对写一篇有“英语味”的文章很重要, 能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紧凑、有整体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篇三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说只要大量阅读,写作就会像有神帮助似的,十分轻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作文材料,就做不出好文章。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积词习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谋篇布局之法,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读好书,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储备写作能源;读好书,能滋育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初中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好书好文章。我认为阅读可以从两方面开展:课内和课外。

课内阅读教学就是挖掘课本思想资源。学生最熟悉的,了解得最深透的文字读本可能还是课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本中学习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这样说,课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范文教好每一节课,启示学生学会“怎么写”。

《背影》就是一篇极好的范文。选材,线索,详略,是《背影》一文中很突出的写作特色,课文教学中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作文是种情感的需要,它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展现内心,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背影》的选材是指导学生学习选择写作素材的极好的的范例,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背影》的选材是十分贴近生活的:送别,许多人都曾有过体验;父亲给孩子买东西,那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而父亲衣着动作,父亲那一句句朴素而亲切的话语,仿佛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发生。虽然时代相隔久远,但这平凡的一幕依然可以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呀!原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其实就这么简单。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背影》的围绕线索写作也很值得学生学习。《背影》中的“背影”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四次提到背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高潮部分,望父买桔,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而在结尾,眼前出现的依然是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整个文章,也到此戛然而止。学生初学写作,也应该学习本文选择写作素材中的最动人的关键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背影》的详略安排同样值得学习。《背影》中最精彩动人之处,莫过于,在车站送别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的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作者对别的事情一笔带过,只选择了父亲买桔子两次爬月台这一镜头特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而略写部分,也不是作者随意安置的。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再进行课堂练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它蕴涵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去用心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但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从父子的服装的对比中,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并“暗笑他的迂”,到数次泪流满面,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深情。相信同学们会被这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打动,觉得原来自己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一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说,有真情可抒。

我在教学中在讲析课文时还注重把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就有意识地分散到具体课文的评析中去解决。例如,用《春》训练学生修辞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讲析《济南的冬天》、《散步》的选材,解决学生选材上的缺陷;学习《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顺序的记事写景抒情;学习《背影》、《孙权劝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等等,并请一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和收获。这样,学生从优秀课文中学习了文法,解决了作文中“怎么写”的难题。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阅读的内容与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在阅读中不断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最后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写作材料,并学会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在作文时,便能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 篇四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名人名言和名人的故事。在名人名言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读的书多了,自然就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自己就能灵活运用了,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像有神仙的帮助了,想象力也丰富了,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能发挥自己本能的潜力,对事物的理解会更深一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匡衡凿壁偷光》。故事中主要讲了: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穷得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可光亮找不到他家,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了烛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书,匡衡就这样刻苦的学习,后来就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我要学习匡衡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 篇五

一次,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谈到学习,妈妈说:孩子,你一定要多读书啊,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在妈妈说这话时,奶奶好像若有所思,可当时我们谁也没往心里去,却万万没想到,这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让奶奶格外上心,并由此引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奶奶神神秘秘地走来走去,似乎在找什么东西,我便问奶奶:奶奶,您在找什么呀?需要我帮忙吗?奶奶说:没事的,不需要。可是我不放心奶奶,便偷偷地跟随奶奶来到阳台。天啊,阳台的厨子里居然有一大摞卷子,我翻开看看,都是我以前写过的卷子。我惊讶地问奶奶:奶奶,您怎么攒了这么多卷子呀?奶奶一边抹平卷子的卷角一边笑着说:你妈妈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我就把你以前的卷子都攒起来了,争取攒到一万卷,那样,你的学习成绩是不是就会提高了?听了奶奶的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给奶奶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奶奶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原来是这样啊!我这个理解能力你可别笑我啊,哈哈话音刚落,我还没笑呢,她自己倒先笑出声来了。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读后感 篇六

有神

在我的记忆里,对我有最大的启发的是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老师突然接到了校长的一条消息,然后在全班宣布:“同学们,我刚刚接到了一条消息,上面说全国冰心文学大赛又开始了!

听了这句话,我便激动起来了,下着决心:我一定要拿到金奖让妈妈高兴高兴。想完我就苦恼了,作文一直都是我的弱项,怎么能拿到金奖呢?想着想着,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以前学过的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要读好书,写作仿佛有神仙相助一般。我就开始发奋读书了,读了好多书,终于定下一个题目来,就是写我家乡的景色——《美丽的楠溪江》,我写了大约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那篇《美丽的楠溪江》我加了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和各种成语。写了楠溪江神秘莫测的云、清澈见底的水、在空中飞翔的鸟儿……

写完了,我就认真的阅读了一遍,看看有什么漏的地方或有什么地方加好词、好句、成语,补完了我就交上讲台,等待结果。

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的心越来越紧张……

大约过了五六个星期,成绩出来了,老师拿着获奖名单走进教室,当老师念到“黄”的时候,我的心就砰砰的跳着!“黄凯乐,《美丽的楠溪江》,金奖!”“太好了!”我高兴地一蹦千尺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其他同学都用无比羡慕的眼神看着我,老师也贺喜道……

到了星期五,我把我的奖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兴奋地拥抱了我一下:“宝贝儿,你太棒了,我为你骄傲!”看着妈妈那激动的心情,我也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还要谢谢那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篇七

关键词:高效阅读;选择文本;个性化阅读;读书札记

一、学生写作现状剖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同时,家长也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这样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

深究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是:(1)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可谓“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2)作文材料或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使学生的思维呆滞、凝固,无法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缺少迸发写作灵感的契机。

二、阅读对写作能力的作用

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有文化的人都应该具备的。词汇丰富,进行口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写作中遣词造句也就不会贫乏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就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高效阅读是运用多种机能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达到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层次,而这些技能训练颇似小游戏般深受学生喜爱,从而达到了训练目的。我在进行高效阅读课程时,时常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与此同时,“高效”二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就意味着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够读更多的书,而这也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思考的沃土上,孕育创新之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高效阅读的快速阅读法作为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阅读取得高效的方法

1.选择阅读文本,是阅读取得高效的基础

当前,由于电脑的普及,电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学生已不喜欢阅读文字性的长篇作品,而是喜欢阅读言情小说,观赏武侠影片。有的学生也看文字性的作品,但看的是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或武侠小说……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这样的阅读文本怎能带来好的阅读效果?

2.开展个性化阅读,是阅读取得高效的条件

个性化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过程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信息与作者对话从而产生共鸣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再创造的过程。个性化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求异,推陈出新,勇于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地找到作文的材料,才会在品读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联系现实,受益匪浅。

当然,读书和写作一样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没有长期的积累是不可能有大的提升的,读书也需要兴趣培养,如果一开始就读大量的、难以理解的书籍,会让孩子陷入对书的畏难情绪中,从而丧失读书兴趣。

一位哲人说:“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写作能力也就越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的年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就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有益的阅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什么意思 篇八

首先,从诗句的出处来看。诗句出自杜诗《南陵别儿重入京》补全上下句应是: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场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从这几句诗来看,诗篇是在描述读破自己的才学。也就是说,老杜是在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描述自己的才学之高。这两联之间,应当是并列关系,而不应该是因果关系。

第二,从诗歌创作的规则来看,也是如此。诗歌,特别是律诗,是讲究对仗的,而对仗本身就是一种语义的并列。杜甫不但深通律诗写作法则,而且在对仗工整方面,往往更加用心,。从这两句诗后面的诗句的对仗工整,我们也不难推断出“读/破”二句是并列关系。

第三,从诗作内容和写作背景看。该诗属杜甫早期作品,是诗人为跻身仕途而努力之时,对自己怀抱经纶之志的描述。诗作是描述自己,而非劝勉他人。

第四,从后代诗人、词人对该诗的化用看。宋代文毫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中化用杜诗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且词作也是对自身才华与壮志的书写。可见,这两句杜诗在宋人的理解中,仍是对自身才华的描述,仍是并列关系。

可见,从杜甫的本意出发,结合全诗内容,不难看出:“读书破万卷”,与“下笔如有神”之间本没有什么因果的逻辑关系,即使到了苏轼那里,前者也没有成为后者的条件。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起这两句诗被套上了新鲜的含义呢?材料所限,不得而知。还望大家指教。

上一篇:2食品营养学答案二下一篇:安全文明施工联合督查行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