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复习计划

2024-09-16

高二文科复习计划(精选5篇)

1.高二文科复习计划 篇一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1、2013年8月31日,香港著名演员成龙低调前往安徽省芜湖市探望其同父异母的大哥房仕德,并到房桥村家族祠堂查看家谱认祖归宗。与这种追根溯源、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中央集权制 4.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科举选官制度 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考试选拔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中央任命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以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7.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

C.宋代设立通判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设中书省代替三省致相权最弱

8.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才学──孝廉──门第 B.孝廉──门第──才学 C.血缘──门第──才学 D.军功──门第──才学

9.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巨变,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其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D.提出《资政新篇》,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改造方案 10.世界文豪雨果感叹: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巅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扭曲了价值观而且丧失了道德的____________却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和平的最为严重的践踏。请填空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1.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地域位置差别 C.经济形式不同 D.人口数量不同 12.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民主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明文公示,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14.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公民法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②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人的法律 ③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④《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6.“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有

A.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B.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C.内阁和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7.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D.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18.下列阶级或阶层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A.新兴工业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C.封建贵族地主阶级 D.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19.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 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分)

20.(20分)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与法王路易十四不同,英国的专制君主虽然渴望绝对的权威,却都尊重臣民的‘自由’,尊重议会的传统”。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在近代分别建立了何种政体?确立两国政体的法律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的民主政体中,政府与议会的关系?(6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答案

1——10 ACACD CBBAB

11——18 CABDB ACD 19.(15分)(1)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4分)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2分)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分)20.(20分)(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每点各1分。)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4分,每点各2分。)(2)英:君主立宪制、英国《权利法案》;美: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共4分,每点1分)(3)英: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分)

美:政府与议会分别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分权制衡。(2分)

(4)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任答2点

2.高二文科复习计划 篇二

【关键词】化学会考;小高考;高二文科班;复习指导方法

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会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文科班学生分科后,化学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对这些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化学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文科学生难以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对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一、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题目

会考之前教育部门会组织专家、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编写高中各科会考大纲,称作《会考说明》。《会考说明》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题型示例和样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时有所遵循。同时,也作为统一命制会考试题的依据。

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说明》,明确高中化学的会考要求和命题范围,了解化学会考的知识层次要求和对各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要求,以便在指导文科班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复习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分析近几年化学会考试题,研究化学会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卷难度比例、内容比例等,让学生对化学会考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会考结构的化学题目训练,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化学知识,熟悉化学答题方法,总结化学会考思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文科班学生提起化学很头大,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汇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树桩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帮助文科班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先分为哪几类?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纯净物、混合物。然后教师再引导:纯净物又分为哪些大类呢?学生会在纯净物的结构下写上:单质、化合物。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在化合物中,又分为哪些呢?学生会在化合物的后面列举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按照这种树桩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先绘制出大的结构,然后再在每个结构下面细分思考,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边想边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这时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例如,在复习CO2与SO2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用图表列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先比较它们物理性质的异同点,CO2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无毒性,但是过量则产生温室效应,而SO2也是无色气体、密度也比空气大、比CO2易溶于水、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列出它们化学性质的异同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CO2与SO2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个的区分和记忆。

另外,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谐音或者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比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顺口溜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押韵句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这些有趣的记忆技巧,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化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要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通过多种举措,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宗仁,刘益良. 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复习指导策略[J]. 考试周刊,2015,99:2+118.

[2]朱晨霞. 高中文科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高二文科复习计划 篇三

1.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这对学校的启示有

A.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B.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文化素养

C.发挥思想理论的舆论导向作用D.全面弘扬和培育祖国的传统文化

12.2013年清明,借助借还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联动和报警系统让嘉兴图书馆拥有了更多的现代化与科技化气息,同时市民可以享受24小时开放空间。这表明科技进步

A.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6.“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7.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1、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6、“浙学”是浙江学术思想传统的总称,它深深扎根于浙江土壤,又对当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上述事实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也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比如韩国、越南也同中国一样在同一天过春节,但三个国家的春节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在成都有一种赞美叫巴适,有一种舒服叫安逸……”近日这种新兴的“方言微博体”在全国网友间蔓延。“方言微博体”在客观上能促进方言的传播,有利于传承文化多样性,避免语言多样化的消失。“方言微博体”在网络上蹿红,从语言多样化、文化多样性的传承角度看是由于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网友在寻找地域内的熟悉感、认同感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22、2012年我国很多居民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8.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历史+政治)11.余秋雨写的《寻觅中华》一书,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宋明理学B.秦的统一C.春秋百家争鸣D.汉代儒学独尊

12.为了追求广告的轰动效应,一些企业、广告经营者竞相采用篡改成语的方式,如“一箭如故”(某口香糖广告语)、“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器广告语)、“随心所浴”(某热水器广告语)。这些做法()

①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妨碍了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③容易误导观众,特别是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④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D.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34、读图做题:

(1)上图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4分)

(2)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8分)

34、答案:(1)说明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2)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的成长。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7.《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应温家宝总理的提议,中国商业联合会、富阳市人民政府与鸿茂控股有限公司将在富阳共同打造一幅现代版《新富春山居图》。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是创作团队的领衔主笔,他认为:“要找出一种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笔墨,在创作中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要画出新的《富春山居图》,那必须有新的面貌,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文化。一个时代产生一个时代的作品,所以我们不可能去重复古人,重复古人也不是我们艺术家要创作《新富春山居图》的初衷。一定要在古人的肩膀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

2012年,山东省政府认真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加快现代农业人才培育,提升科教兴农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年内全面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加大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6分)

(2)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应该坚持什么方向?(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山东省政府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举措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6分)

37[答案](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

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之一。刘大为认为《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时代气息”,“在古人的肩膀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体现了这一基本途径。

(2)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文化创新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3)①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年内全面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启示我们要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立足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③加快现代农业人才培育,提升科教兴农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启示我们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发挥教育的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8、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评审委员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消息让中国的网友兴奋不已,以下是网络上网友对莫言获奖原因的分析:

“莫言的获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今后会让中国文坛拥有更多的憧憬和遐想。”

“了解国外大众的需求,让作品被国外读者理解并被需要,也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写作要站在人性的高度,放手去写人,超越地域,种族等界限。”

“中国元素是制胜之宝,莫言的作品就是以表现家乡人民的生活、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来征服了诺奖评委。”

“必须向西方学习,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洋为中用。”

“作品必须被翻译,必须在西方群众中具有认知度。”

网友对莫言获奖原因分析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①“莫言的获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文化是经济的反映。(2分)(用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基础也可给分)

②“了解国外大众的需求”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创作出符合外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2分)

③“写作要站在人性的高度,放手去写人,超越地域,种族等界限。”体现世界文化存在着共性。(2分)

④“中国元素是制胜之宝”体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会刺激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2分)⑤“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洋为中用”(1分)体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样的文化产品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2分)

⑥“作品必须被翻译”(1分)体现要借助多种传媒宣传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2分)

4.高二文科数学新学期计划 篇四

报告人:徐彩华

文科数学组成员:徐彩华穆振伟宋卓玉李丽杰柳兆波。这是二中文科数学组多年来师资最雄厚的组合,然今年的学生也是多年来数学素质最差的一届,管理的难度很大。教学任务:选修1---2,选修数学史,选修不等式,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4对称与群

会考时间:6月12号。

会考内容:必修1-2-3-4-5

一.内容的调整和计划

今年文科生的状况:10:1(以往3:1)。由于学生总体素质差,数学底子薄弱的特点,选修1-2中除复数之外的知识和必修1----5的联系较密切,高考要考,并且它本身没什么基础性需要夯实,它的基础就是必修1----5,目前学生在生疏了必修科内容且数学水平和能力不具备的情况下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同时,6月份的毕业会考对文科学生提出了很严峻的考研,乐观的估计该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过不了关,悲观的估计可能就是4分之三的不及格了,所以问题很严重,于是,通过和组内老师以及窦主任的商议,借鉴了上年文科组课程调整方案,也征求了谭主任的意见,我们决定选修1---2剩下的内容在会考后学习。将教学内容和计划做如下调整:

1.第一周开选修1-2的复数部分内容。一方面这是高考的内容,必须学好,另一方面这部

分内容文科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会,更是完善了数系,完成了对整个数系的认知。

2.第2---5共计4个周的时间复习必修一。必修1的函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无论基本概

念基本技巧还是基本能力都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一是,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衔接上安排不好,这是教材方面的,二是历来高一进度安排的很紧张,整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速度像百米冲刺一样一冲到底,没有歇息,没有反思,导致了这部分内容最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好。我们复习的时候,本着讲解新课的态度,抓概念,抓基础,同时心里装着高考,将高考的精髓贯彻进来,让学生明确这部分知识在以往的高考中是怎么被检测的,也让学生在做高考题目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斗志。必修一的复习需要4周时间。

3.第6---10共计5周时间复习必修四。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继必修一的集合函

数之后复习必修四的三角函数,数列,这既是对必修一的巩固也是函数内容的连贯与提升。

4.第11---12两周复习必修5的解三角形和不等式。

5.第13---14两周复习必修三

6.第15周会考周。会考综合训练在之前的周末作业中实施

7.第16----选修1---2第一,二,四章的内容。

8.准备期末考试。

9.关于1---3等的选修内容,会考和高考都不考,而改革需要贯彻的内容,怎么办?研究

性学习研究什么?可否研究这些东西?投入一个专人的精力,视频教学,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或者饭后课前以及其他课间可供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视频播放,供学生选学,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重点基应对了高考的内容。

计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不为计划而计划,是为了切合学生的实际而计划,所以我们的计划肯定只是一个参照,变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二.复习资料的问题

高考题能不能每人手里一套?图书馆能不能完整的保存一套?好的刊物,好的报纸能不能图书馆里订购几套?能不能有数学专业的人保管和经受这些资料,以期资料的分类清晰、完整并有可持续性。比如,需要会考题的时候需要哪年的就调集哪年的,需要高考题的时候需要哪年的就调集哪年的。

如果有好资料,学生该人手一本。有些知识点,有些例题,有些练习题需要学生看看做做。在没有好资料的或者好资料还未出来的情况下,该多给老师准备资料,多多益善,人手一本,而不是只有备课组长才有,这样便于集体备课,便于集思广益筛选题目,老师是用来组题的而不是来造题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复习资料尤为重要,实乃当务之急!

三.集体备课方面

团结是精髓。一个学科组是一个统一的团体,融入了集体的热忱和智慧,大家共同担负着教育的使命,共同担负起一个级部的数学教学工作。

今年的组合师资雄厚,大家也很合得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解题和备课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探究一个周教学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调整不够科学合理方式和方法,制定下周的教学计划,备题人员安排如下:

徐彩华和李丽杰一组,穆振伟和宋卓玉一组,轮流准备课时复习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周末作业以及章节综合测试题目。

柳兆波准备提高班的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

文科数学组的成员偏老,新人亟待出现,希望能给柳兆波这样的新人更多挑重担的机会,也希望学校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教育需要由老到新的传承。

四.学生管理的问题

今年的文科组比之往年,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之前也不止一次有信箱事件放生,基于此,我们文科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的深刻的反思,之后要求大家互相提醒,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切忌“恨铁不成钢”心理,切忌用“讽刺挖苦”的手法激励他们,投以足够的热情,分析了解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差的原因,有的放矢,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鼓舞干劲,以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不厌其烦的做好“照葫芦画葫芦”到“照葫芦画瓢”的基本迁移能力的培养工作。做

好示范,注重例题教学,重视解题步骤的板演,重视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重视提高学生一板一眼的模仿操练能力。

3.扬长避短,借文科学生记忆优势的特点,提炼“半成品”的数学结论让学生记忆,使

得学生做题中能够借这些“半成品”的结论作为垫脚石,踏跳着石头过河。

4.课堂教学中少讲多练,留有足够的咨询答疑时间,切忌贪多嚼不烂,教一个会一个,教两个会两个,若能举一反三,那是最大的收获。

5.踏踏实实的做好反馈教学,针对作业和课堂练习的问题,究其原因,精选习题,“对

症下药”,解决遗留问题。

6.重视单元小结,力求单元提升,从知识的汇总到题型的掌握,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7.学习是一种品质。数学学习的品质是勤奋持久,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持之以恒,这样的习惯,这样的毅力不仅利于学好数学,也利于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好的态度好的品格成功好的人生,继而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

五.考核的问题:

期望学校对于考核方案尽量做到合理公正,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但希望尽量减少人为的差异,尽量不要在考核的问题上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5.高二文科班阅读积累计划 篇五

高二文科班阅读积累计划

名著阅读:

《呐喊》(第6、7周:3月23日——4月5日)

《子夜》(第8、9周:4月6日——4月19日)

《家》(第10、11周:4月20日——5月3日)

《边城》(第12周:5月4日——5月10日)

《老人与海》(第13周:5月11日——5月17日)《飞鸟集》第14周:5月18日——5月20日)

《茶馆》(第14周:5月21日——5月24日)

《哈姆莱特》(第15、16周:5月25日——6月7日)

《欧也妮.葛朗台》(第17、18周:6月15日——6月21日)个性阅读:《寂寞圣哲》(鲍鹏山)

《山居笔记》(余秋雨)

具体计划:

名著每周2节课阅读,周四下午和周五下午。(未读完规定内容的同学可利用周五晚放学和周六上午继续阅读)

个性阅读内容利用晚上休息前时间,每晚读20-30分钟。一节课做读书笔记,周六下午。

基础知识积累:用好《小题狂做》和积累本

每天做一篇,及时订正,把需要积累的字词句及总结的答题技巧步骤积累在积累本上。周一至周五早读课利用5分钟记忆背诵复习。

上一篇:预测功能下一篇:体育测试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