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2024-09-22

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11篇)

1.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一

2011年法治XX建设工作意见

为深入推进法治XX建设,巩固提升法治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快依法治镇进程,努力提高全镇法治化水平,现根据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2011年法治建设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省、XX市政法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以培育公民社会为方向,以自觉守法和严格依法办事为基础,继续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为重点,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着力在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全镇法治化水平等方面抓落实、求实效,以法治建设的新成果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夯实社会稳定根基,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10年我镇法治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争优创先目标:在创成全市“法治建设活动先进集体”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法治建设工作成效。

2、工作绩效目标:确保我镇建成市县两级“法治建设先进镇(单位)”,确保95%的村(社区)建成全国、省、XX市“民主法治村(社区)”,确保实现“七个不发生”。

3、社会评价目标: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执法队伍及其执法工作满意度在95%以上,对法治建设工作综合测评满意度在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2011年我镇法治建设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着力增强依法执政能力。

1、深化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和完善集中培训、宣传报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等长效工作机制。党委中心组、干部培训班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计划组织在机关、基层开展法治专题报告会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的调研督查,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晋职晋级及评先评优挂钩。年内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法治专题报告会和述法考评活动。通过举办网上学法考试、竞赛、领导干部谈法治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宣法、用法、守法,营造崇尚法治、依法执政的思想氛围。

2、推进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将应公开的党务事项及时、全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公开,以便及时吸收合理化建议,纠正存在问题,保证各级党委(总支、支部)的权力公开透明依法有序运 -1-

行。

3、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增强组织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支持和保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切实保障人民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全力支持人大和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视察检查,强化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情况的监督,督促政府及其部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法治建设议案、提案、建议、建议案的办复工作,确保办复率和办复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二)不断规范公共权力行使,着力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1、依法科学决策。始终把严格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放在法治建设的核心地位,规范决策程序,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依法决策制度,做到行权有依据,用权受监督,侵权必问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执法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政问责、行政复议委员会建设、行政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行政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

2、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司法干警能进能出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作风和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执法人员违法乱纪、徇私枉法行为,不断塑造执法人员公正文明执法形象。

(三)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公民法律意识。

1、迅速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认真总结20多年来普法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深化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法律“六进”活动,依托各类法制教育基地平台,把宣传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自觉守法、依法办事习惯上,放在增强公民主动用法、理性诉求、依法维权能力上,努力使各类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喜闻乐见、富有成效。

2、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研究制定《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加强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法治文化研究、创作和表演人才,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队伍保障。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因地制宜地建设法治画廊、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农家法制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确保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在40%以上,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熏陶,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法制文艺活动,组织创作、征集、评选一批优秀法制文学艺术作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法治文艺的感染力。

(四)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建设中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针对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研究依法管理流动人口、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患者、涉毒人员、刑释解教和社会闲散等特殊人群的方法,重视提高依法管理网吧和特种行业场所的能力,不断深化综治工作,依靠法治保障、巩固和发展平安建设成果。加大政府投入,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努力实现由粗放型、防范型管理向法治型、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2、切实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自治能力建设,激发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大力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力。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动性社会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3、坚持以法治为指导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整合法治资源,加强镇、村(社区)法治服务中心、政法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法治工作站(室)等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支服务群众的法治工作志愿者队伍,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发展行业和专业调解组织,完善诉调、公调、检调、访调对接机制,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通过基层法治建设,使群众有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便捷高效解决争议的法治路径,使大量基层矛盾纠纷在合法、公正、宽容的基础上,及时化解,案结事了。

4、深入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充分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手段,重点解决好影响群众生命安全、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法治实事惠民工程,把依法拆迁、征用土地、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等列为重点项目,把促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点内容,推动民生权益的保障和改善。

(五)切实加快诚信市场建设,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1、加强“法企合作”。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增强法治意识,帮助企业依法完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帮助企业分析运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

2、开展星级“诚信守法企业”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星级“诚信守法企业”评选活动,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和意识,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民主法治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切实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打造诚信商圈、诚信市场。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领域征信管理工作。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征信管理工作,开展企业贷款资格认定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改善金融服务方式,落实信贷支持优惠政策,支持守信企业发展;加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经济主体电子档案,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增强农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

(六)全面开展法治系列创建,着力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1、积极参与法治城市创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苏法治办 [2010]64号)精神和扬州市《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考核办法》和《标准》要求,加强法治建设,打造特色亮点,为市率先创成全省首批法治城市打牢基础,争作贡献。

2、深入开展基层法治系列创建。深入推进法治镇(单位)、民主法治村(社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示范点、“法治扬州建设先进单位”、星级“诚信守法企业”、“民主法治示范单位”、星级“规范执法基层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依法治院示范医院”、星级“规范管理市场”等基层系列法治创建活动,努力建设覆盖全市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民主法治实践平台,修订完善基层法治创建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细则。全面推广建立镇、村、社区星级法治服务中心(法治工作站、室),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领导。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都要将法治创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法治创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工作落实。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制定创建计划,分析存在的不足,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把法治建设融入到工作大局之中,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法治创建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人大要把对法治建设的监督检查评议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视察、督查和评议。

2、进一步完善机制。认真落实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制度,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高统筹协调推进工作的水平。加强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组织、推动、督导和示范作用,强化对条线法治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加大法治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构建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3、进一步狠抓落实。通过各种活动和载体推动工作落实,年内至少组织一次工作现场会、一场专题报告、一次专项执法评议、一次述法考评、一次卷宗评查、一次法治文化活动、一次党务政务(事务)公开检查、一次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本地、本系统法治建设工作,确保我镇法治建设重点项目工作得到落实。

4、进一步创新举措。要按照省、市法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在抓好规定工作的同时,要突出创新主旋律,进一步创新工作措施,继续实施“一镇一品”、“一行一特”工程,打造特色亮点,推动法治建设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丁沟特色的法治建设新品牌。

2.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二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改变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 把促进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农村社区要求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 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区内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城乡互动良好, 人民生活富裕。

对于法治的含义, 在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但法治的目标是有共识的:法治要以保护自由人权、维护公平正义为目标;法治是规则与程序治理的事业;法治的核心意义是限制权力。二者的目标不谋而合。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对接,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或体现为具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方法。

2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审视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中的问题

2.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法治意识淡薄

良好法律秩序的建构必须以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为支撑, 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与主体力量对法治的意义与功能。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识也符合“知、信、行”的普遍认知规律。当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就会从一种知识发展为内心的认同与自觉的接受,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生活观, 依据法律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 使法治演进为一种常态化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 使法治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最有效手段。

现阶段, 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 是传统法律文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违背法治主体构建理念的问题造成的:首先,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 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思想观念深深地渗透于中国农民的法律意识之中, 缺少权利意识。老百姓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 “冤死不告状”, 有冤情不寻求法律救济, 而去找领导, 找“关系”。其次, 几千年以来我国的人治传统的影响, 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命令几乎主宰了一切社会生活, 使“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和左右着广大农民。另外,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人们对政党、政府、法院等的不信任, 阻碍了法治主体意识的构建。

2.2 新型农村社区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部分, 法治的理念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 才能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近年来, 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立法部门制定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农业立法仍显得十分滞后, 完整的农业法律体系至今尚未形成, 现已颁布的涉及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有许多缺陷。一部分涉农法律法规缺乏规范性和农村的可操作性, 并且得不到切实执行。

新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尚属起步阶段, 没有经验可循, 也没有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因而迫切需要从制度上为农村社区建设这一新事物提供科学的法律保障, 使社区管理有法可依, 以法律的方法解决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 比如, 农户拆迁、土地流转、农保医保、拆迁小区管理、办公经费落实等等。

2.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

2.3.1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对设施建设投资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由于历史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太多, 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相比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 农村地区还相当落后。

2.3.2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大大低于城市水平

从2009年起, 全国10%左右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可谓是历史性的突破, 对我国农民的养老问题意义重大, 但是保障水平仍然较低。

2.3.3 污染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

近年来, 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环境正遭受较大程度的破坏。主要体现在空气、土地、水污染。这些污染企业正在快速的向农村地区转移。

3 加强新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政策思路

3.1 推动社区民主法治建设, 增强主体民主法治意识

人民在法治建设中主体力量的发挥, 要以主体的法治意识为基础, 因此, 在新农村社区法治建设中, 要加强民主意识的宣传, 使民主法治的意识深入人心, 通过成立高效而专业的普法机构, 加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教育, 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培养正确的民主政治观念。

3.2 重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 推动农民权益保护

3.2.1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让新生代农民扎根农村新社区, 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国家用在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注意向农村倾斜。最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村人享受和城里人同等的公共服务。

3.2.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 中国农民在千百年来都处于“并无所养, 老无所依”的状态。新农村建设中,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无可否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看,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远远不够。要实现真正的公平, 就需要建立城乡并轨的社会保障制度。

3.2.3 加强资源和环境的立法保护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 出现了很多因政府引进污染项目而产生的抗议事件。这些事件促使我们反思, 保护环境终究要靠法律而不是人民的抗议, 如果有着良好的法律, 如果法治政府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人民对政府行为是满意的, 那么, 就能在法治建设中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

3.3 健全权力制约法律机制, 促进新农村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首先,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 有步骤、有计划, 适时制定有关社区建设方面的、能保持前后一致、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 将政策、决策提升到立法层面上。其次, 切实推动农村社区民主决策落实, 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保证社区建设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 使农村社区管理人员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 提升广大农民对社区领导的认可度, 对违法违纪的社区领导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惩戒甚至更换。要使社区领导依法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 定期报告工作, 接受群众评议, 健全社区公务公开制度。

摘要:本文试图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 阐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贯彻法治理念的重要性, 审视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问题, 对新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政策取向提出建议, 以期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实现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目标。

关键词:法治,公平,正义,新农村社区

参考文献

[1]刘杨.法治的概念策[J].法学研究, 2012 (6) .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3.小议社区矫正工作的法治践行 篇三

关键词:社区矫正;制度化;法治践行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4-02

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社区矫正是一种现代化且更加人性化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使罪犯不脱离社会并利用社区资源对其教育改造。社区矫正的对象有5种人,分别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这几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易于进行社区矫正实现刑罚的目的[1]近几年来,国内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法治轨道,行政处罚中劳教制度因涉及限制人身自由被广受诟病,亦因其的确缺乏现代法治的科学和严谨性而被全面废止。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成效亦是指日可待。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法治现状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确定在京、津等6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式启动。2005年河北等12个省(区、市)被列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规定,同时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矫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这对于我国的司法改革的推进有了明确的指引。[2]2009年7月底,为进一步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中央政法委同意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2009年10月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正式纳入社会治理轨道。社区服刑人员一直保持着比较低的再犯罪率,表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实践证明,开展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因一时失足而留终生恨的犯罪人员早日回归社会,亦有利于降低刑罚执行成本。这样,可以形成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相辅相成的刑罚执行体系,推动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完善,更充分地实现刑法的社会效应。

然而,社区矫正工作几年来虽然成效十分显著,在法治践行方面确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在社会矫正工作的实践中,我国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更也没有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散见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监狱法》里,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为促进和规范试点工作而联合发布的用以具体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2003年7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比较详细地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概念、性质、适用范围、任务、工作分工等;2005年1月《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内涵、性质、主要任务和要求,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两个通知明确将社区矫正的实际监督、矫正和服务职权交给司法行政部门,对刑事(罚)执行权或司法权作出了重大调整。

2004年司法部出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比较详细地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目的、原则、适用对象、工作机构、人员及职责、具体接收与终止工作内容、程序以及各种社区矫正的措施及要求,是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依据。

二、现存困难与主要问题

社区矫正的立法依据不充分、不具体,导致法治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工作内容、矫正程序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欠缺,亦是在法治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愈发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执法主体不够明确。根据我国现行刑诉法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对象是公安机关。如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等。而按照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和考察。该规定符合行刑权统一行使原则,但司法行政部门缺乏刑罚执行的法律授权,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对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肯定无从深入,权力资源供应缺乏,行刑权力资源无法产生最佳效益。这种立法与实践工作的脱节造成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繁琐,难以顺利开展。因缺乏应有的强制力,一些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效率低下,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对部分矫正对象的脱管,这对犯罪分子所在社区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胁。不利于对非监禁性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内容不健全。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不仅要有行刑,同时还要有教育和服务。然而我国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较为迟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规定不够完善,监督考察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可操作性差。例如仅注意了执法主体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考察的有关程序的规定,缺乏社区矫正所需要的教育矫正与帮助服务等项目内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义务不明确;也明显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应有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再如增加和健全社区矫正的激励机制是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一些限制性规定却制约了社区矫正激励机制的建全和作用发挥,导致社区服刑人员亦缺乏足够热情来积级改造自身。

(三)矫正程序不完善。目前由于对于社区矫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与职责衔接均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社区矫正工作程序上、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上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衔接不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法院、检察院、监狱系统在对社区矫正的配合、制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工作人员及经费配备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在矫正资源和矫正力量的利用上社会化程度也不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从全国社区矫正试点中工作人员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思想观念亟待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亟待进一步改进,专业化程度亟待加强,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待遇需提高。高素质、专业化、相对稳定条件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配备明显不足。近来,虽有一些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也加入到社区矫正这一行列,一方面强化了自身专业架构的搭建,同时对社区发展、改造罪犯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各地的志愿者的组成成分要依赖于各个地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公民接受程度等。[3]另外,社区矫正工作从公安部门往司法部门的转接亦造成了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矫正工作中特别是教育、服务等活动的开展。经费配备不足,没有保障,与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法律依据有着直接的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区矫正的效果。

三、法治践行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最终应当采取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法典,当下可以以出台相关立、司法解释或者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法律法规的方式,用以指导现行工作。

社区矫正立法内容的重点都集中在四个方面,即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主体地位、健全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完善社区矫正的工作程序,以及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等。

首先,要明确法律主体。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执行机关。这是解决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最大法律障碍,即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问题。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中,一旦被矫正对象拒绝接受社区矫正,不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甚至出现违反监管规定及脱管失控、违法犯罪情形的,应当由执行机关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治安处罚或者进行通缉、执行逮捕。同时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帮困扶助方面,还需要得到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工商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基层组织、罪犯所在单位、学校的积级配合。

其次,要健全工作内容。要完善社区矫正的具体激励机制,对缓刑罪犯的减刑作出具体规定,对有期徒刑罪犯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作出规定,对主刑执行完毕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残余期限仍可酌减,建立缓刑的“延长考验期”制度等。同时,不能只停留在监管层面,还要体现在教育和矫正层面,建议增加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人员的法定义务的考察内容等。

再次,要完善矫正程序。社区矫正的立法要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刑罚执行活动,必须要保证它的严肃性。因此社区矫正的适用、接收、解除等都需要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衔接程序。通过这方面的规定,为社区矫正的具体操作提供依据。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实体内容的同时完善社区矫正的程序内容,既赋予社区矫正机构在程序上的一定强制权力,作为做好矫正工作的保障,又对其矫正行为进行程序的制约,保证矫正工作中的公正执法,防止滥用权力、保护人权。因此,需要对试点中工作程序的好的做法予以研究和借鉴,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予以明确规定,以在宏观上更好地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设立法院判决与司法部门的社区矫正相对接的工作站,以完善矫正程序。

最后,要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并确保足够的矫正经费。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人员配备机制。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应当由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以及一定的警力组成。社会工作者可以被聘为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可以作为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体现行刑的严肃性和强制性,除了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力量以外,还要配备一定的警力。对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要有必要的教育背景、品质和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专业业务素质,还要有创新能力。国家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社区矫正的经费监督与考核机制,设立专门经费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合理使用,并对该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考核。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配备问题上升为法律的规范,会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内容的可操作性。

对社区矫正制度予以进一步全面而具体的规范。根据实际制定社区矫正法的专门立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方面的具体问题,可以在社区矫正专门立法时作出明确规定,以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制度的可操作性。最终建立起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为社区矫正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确保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仲书.北京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情况[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1):15-16.

[2]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88.

[3]王饪.中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概述[J].法律适用,2005(10):24.

4.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四

各位领导: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和实施法治建设的重要之年。今年来,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综治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乡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乡工作,一以贯之地实施 “依法行政、依法治乡”基本方略,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以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的,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全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乡的三个文明建设。现将我乡“法治XX”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法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XX”建设工作,及时贯彻上级精神,研究部署法治创建工作,提出了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XX”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 1

督促检查。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乡党委、政府将普法教育经费列入乡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划拨,足额到位,为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XX”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职能发挥到位。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创建,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职能作用的发挥。制定了“法治XX”建设工作规划,出台了《2011年“法治XX”建设工作意见》,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和单位,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的创建氛围。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制定“法治XX”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具体宣传内容、序时进度和具体责任人。全乡8个村分别刷写2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集镇显著位置悬挂横幅、布置法治宣传栏。今年3月乡司法所联合乡文化站在我乡为广大村民送出了二场“法治文艺演出”活动,乡司法所联合乡劳动保障所组织了一次《劳动法》宣传活动。为了配合区司法局“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确保广大村民对地沟油的认识,司法所联合农业办工作人员通过广泛宣传发放传单,使广大村民远离地沟油的危害。通过各种法治宣传,使“法治XX”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依法执政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治XX建设的关键和着力点,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执政理念。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乡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对党委的重点问题、政府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重大事项,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杜绝长官意志、个人意愿专武独断。今年来,无一起因决策失误或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

二是坚持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建立了干部任前公示、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等,除涉及党的机密不适宜公开和党员持有较大异议暂缓公开外,一律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坚持督察整改,提升创建水平。在“法治XX”创建中,对于群众们所敏感的问题如拆迁、土地征收以及村里的道路建设,积极疏导为他们解释当前的政策文件,对于无法解决的则是立刻上报,请有关领导调查解决。此外,对于区政府公开电话交办的事项,想方设法及时办理,积极主动地与当事人联系,迅速形成办理回复意见。

四是强化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执政。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是推进村居创建,强化创建效果。深入开展“民主法

治村(居)”创建活动,按照“村(居)自治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监督机制运行良好、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深入、村(居)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居)基层社会安定稳定、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标准,逐步把村(居)委会建设成村(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一)有效落实“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乡“六五”普法规划以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在巩固“五五”普法成果的基础上,对启动、实施到验收都进行了细化分解,对经费保障作了严格的要求,以此提升我乡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运行质态。

(二)狠抓重点对象的学法。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做到每人有一份学习计划,有一套学习资料,有一本学法笔记本,每年不少于两篇学法心得体会。二是狠抓青少年在校生学法。全乡四所中心学校、都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确保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近400人次接受法制教育。三是狠抓社区服刑和刑事解教人员,确保乡安全稳定的发展。积极对照我乡重点人员的情况,实施专项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

不错的结果。四是狠抓流动人口学法。乡派出所克服这部分人员流动性大、难以集中的不利因素,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五是抓好村(居)民学法活动。继续推行村(居)学法骨干制度和学法中心户制度,大张旗鼓地进行“法治XX”宣传活动,坚持送法到村组田头。

(三)多措并举,普法阵地建设到位。各村(社区)均设立了法制宣传栏,刷固定性宣传标语,乡镇街道采取悬挂横幅、播放法制专题片等形式,积极营造浓烈的法治创建舆论氛围。

五、齐头并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我乡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结合自身部门、岗位特点,多形式地开展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权力,促进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申报创建,并于9月15日接受了市司法局考核组的验收,获得好评。二是乡工会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全乡能够组建工会的企业全部建会,建会率100%,建会企业都健全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乡工会还与乡劳动保障所一道,对企业工资兑现、福利待遇、五类保险等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

权益。三是出台了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优待政策,明确规定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在劳动保险、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就业培训、子女入学方面与本地人享有平等权利。四是建立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工作长抓不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今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五是加强市场管理,保护合法权益。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今年全乡境内未发生一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销售伪劣商品案件。

各位领导!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法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力度,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推动我乡法治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新XX,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XX乡法治办

5.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五

2011年上半年以来,我村“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镇政法委、综治委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的要求,全面部署,认真落实,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村成立了党支部吴增荣任组长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配备了专职综治副主任,同时,组织了村夜巡队。对我村的一些主要交通要口进行夜间巡逻,有效地预防了一些偷盗案件的发生。

二、科学规划,广泛发动,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和实施意见。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订立了《村干部学法制度》、《组干部学法制度》等3个重点对象的学法制度。

按照仪征市确定的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从“六五”普法启动到现在,我村召开了由村组干部参加的三次普法工作动员部署落实会,请了镇司法所的领导就“六五”普法宣传启动、全面铺开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要求全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加大力度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村公民的法律素质。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村购置了近100册相关教材、辅导书籍

和宣传画册,存放在村图书室,供广大村民学习。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讲《宪法》、《选举法》、《合同法》等重点法律,为完成好阶段性普法任务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利用群众赶集时机,通过广播、横幅、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向普法对象宣传《劳动保障法》、《土地承包法》、《计划生育法》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突出重点、克服难点,确保普法工作全面落实

重点加强对村组干部、在外打工人员、青少年、农民、企业职工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

(一)村组干部学法用法积极性不断提高。为使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和学法用法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村综治办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除了村组干部自学以外,组织了三期以上的法制培训讲座。党员民主生活会始终坚持“每月一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记好学法笔记。

(二)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日趋规范。今年以来,为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村综治办与镇普法办密切配合,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和推进依治教的意见》,不断加强村综治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制度建设,努力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渠道,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预防违法犯罪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自觉性不断增强。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WTO规则,各村办企业通过以会代训、学历教育和参加培训班的形式,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力度,使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定期组织各层

次的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我们组织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宣讲,并通过了大仪食品安全放心村的检查验收。

(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为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宣传载体,坚持把传统宣传形式和现代媒体宣传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利用村学法中心户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各种形式让群众了解到最新最重要最关切的法律知识。

(五)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全面铺开。随着流动人口增多,村综治办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全年工作重要目标,认真抓好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学法力度,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了劳动法、合同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现有的成绩,并继续最求更大的进步。现计划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点:

1、技防工作将继续加强,更好地保障百姓居家安全,住的放心。

2、继续加强白天和夜间巡逻工作,不让不法份子有机可乘。

3、继续加大力度搞好法制、平安社会创建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4、争取开拓视野,多向其他村乃至其他乡镇的优秀典型学习,进一步做好我们村的法制、平安创建工作更上新台阶。

6.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六

河东社区地处姜堰城北,东至振兴路,西至姜溱河,南至姜堰大道,北至通扬河。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9280人。分为7个居民小区,9个平房区和零散居住点。辖区内有繁华的农贸交易中心——河东街和大鱼池菜市场。有商业网点200多个,紧邻有4所中小学学校,3个驻会单位,1所医疗服务站。曾先后获得泰州市文明社区、泰州市商业示范社区。荣获省民主法制社区、省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在创建和谐社区建设中,我们在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综合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

总结如下:

一、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民主自治

1、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这种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已经基本实现,社区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问,样样有人顶。条条块块、方方面面都有专人负责,做到运转正常,工作应心得手。

2、社区党建进一步做到改进和加强,在工作实践中做到司令部、火车头、先锋队的作用。为了创新党建工作,我们构筑平台,展现党员形象上做了一点尝试。如展示党员专长,委以重任,展示党员兴趣,投其所好,展示党员愿望,推向前沿。使广大离退休党员有一个发展余热的机会,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3、把民主自治落到实处。为了增加社区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做到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并及时有公开专栏上进行公示。使广大居民对社区的党政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把社区各项工和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根据问卷测评,我们社区对开展“四个民主”满意率达95%以上。广大居民在遵守民主自治制度、自我管理、综合各个小区楼组长的统计,居民对民主自治制度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在90%以上。

二、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1、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下,我社区两房(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建设及装修工程已接近完成,总建筑面积达到710m处于姜堰镇社区拥有两房面积的前例。建立了“一站(集民政、计生、卫生、环卫、劳动保障、居家养老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五室(调解室、社区警务室、居民议事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一栏(居务公开室专栏)一场(社区健身场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优化社区服务。我们社区建有管理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项目近30多个,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社区困难居民实现社保尽保。家居养老、计生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正常开展,协助再就业、助残活动、开展对流动人口的关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家政服务方面建立居民自助互助都落实到户到人,为了使扶贫帮困落到实处,建立了爱心超市,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和应急灾祸。在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我们搞了一次问卷调 2,查,群众满意率答到90%以上。

三、强化综合治理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强化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稳定是为建设和谐社区保驾护航的重点工作。

1、社区明确一名专职调解员、负责调查、处理、化解居民中发生的矛盾。在解决一般矛盾纠纷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发扬风格,礼让在先使双方皆大欢喜,全年处理居民纠纷有100多件,没有发生一例处理不当造成上访恶性后果,调解率和成功率达接近98%。

2、社区建立了一支群防群治巡逻志愿者队伍,每天特别在夜间深入小区和里街背巷进行巡逻,有效地防止歹徒作案,使居民有一种安全感。

3、社区努力构建人防、技防和物防“三位一体”架构,较好的小区都配备了警铃、监控录像设施。社区安全防范、登记备案制度,综合治理档案具体、齐全受到司职能部门的肯定。

4、强化法制教育。社区以市民法制“学校为平台,聘请司法工作者,每季度开设一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社区还利用橱窗、黑板报、文艺表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法制教育。普法教育达到100%,着重对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灭害事故等应急反应机制的落实。

5、对两劳、吸毒、邪教、涉黑人员都落实了专人对他们进行监控,并随时与驻区民警保持密切联系,把他们的一举一动列入掌控之中。

四、开展环境整治 美化绿化

优美的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下了重锤。

1、建立了一支肯吃苦认真负责的保洁队伍并制订严格的保洁制度,分别签订了责任协议实行奖罚考评制度,对公共场所加强管理确保保洁到位,同时对沿街店铺,街面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共了60多份,大多数商家都能执行。

2、坚持开展大扫除和除鼠、灭蝇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公共卫生习惯,消除脏、乱、差的现象。

3、及时对毁坏的路、灯、下水道进行修理。我们协助职能部门修建道路850平米,疏通下水道270米,维修化粪池2座,新装路灯6盏,维修23盏,组织志愿者对23栋楼道杂物进行了清理,铲除乱裁乱种200多平米,并且跟踪清除墙面牛皮癣、小广告。

4、加强环保监管、突击治理区域内小餐饮、小旅馆、网吧、灰气、噪音污染我们有一支环保监管队伍,对乱排乱放实施有效监控。

五、开展和谐创建 实现文明祥和

1、提高公民思想品质是实现和谐社区的重中之重,我们抓住不放,我们首先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制度,充分发挥阵地宣传作用,社区有教育基地——市民学校。各小区有专栏、橱窗、黑板报。定期正常对公民开展“三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对青少年教育。这方面,今 年我们社区开设了三次专题讲座,出了五期专栏,宣传覆盖达100%。

2、打造学习型社区。依托市民学校以及居民家中藏图书,开展读书评书活动。老党员黄稳成阅读泰州市文史资料,写了一篇学习心得登上了《泰州日报》,在社区内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3、社区搭建了居民互动平台。报名参加“一家人”活动近千人,参加“邻里情”的有200多对居民户。申请参加“景级家庭”、“和谐家庭”的有300多户。邻里互相照应,夫妻互相关爱,下辈对长辈孝敬的典型事例很多。居民王素芹的公公跌伤瘫痪,王素芹十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的进行照顾,公公激动的热泪盈眶对媳妇说:“儿呀,你这样对待我,我死也闭眼”。

4、为了创建和谐社区,我们除了做到组织机制健全、目标方案明确以外,还发动各类组织以及群团参加共建活动。参与和谐社区创建率达90%以上。我们还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评选活动。年初申请,年中测评,年末进行总结。社区文化蓬勃开展。我们已经建立了大鱼池、汇丰广场两处文化广场,每天早晨或傍晚都有爱好文艺的居民在广场进行歌舞活动。我们还组建了一支居民文艺宣传演出队,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他们编创的《和谐社区实在美》、《社区就是我的家》、《亲帮亲、邻里帮邻和谐赛黄金》的文艺节目,深入小区演出,受到居民的普遍赞美。回顾一年来的和谐创建工作,对照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先进社区相比,也存在差距。我们充分认识到社区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社区工作者深知责任重大,一定要绷紧工作之弦,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今后我们将在四个方面加强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两委会成员一定要挑选精兵强将,每个成员都要成为拉得出,打得响,战必胜的近排兵,二是落实管理责任。两委成员要负起领导责任,协调社区各项工作,要做车头,不做车尾,三是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制。两委会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具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四是健全奖惩机制。做到奖优罚劣,并与年终考评挂钩。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人人有责,个个负责。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我们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河东社区

7.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七

2011年,油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等精神,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思路、丰富载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区工委及蜀麓中心的总体思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构铸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社会议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各项具体活动之中。要以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为载体,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深入研究和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推动社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借助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和各类节日庆典、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要通过长期有效、载体丰富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当中。

二、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积极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以“庆党的生日、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推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

1、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重点内容,把“一日三文明”教育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之中。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知识为主要内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2、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按照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各方面的具体行为规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居民自觉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要倡导“八个

不”活动,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横穿马路、不损坏公物、不说脏话粗话、不传播小道消息、不发送不文明的短信、不铺张浪费,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结合关注民生、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助学助残、扶贫济困、无偿献血、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弘扬和树立道德新风尚。各服务行业、窗口单位要县挂宣传标语,并充分运用座谈会、演讲、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墙报、板报等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同时,要求各单位、个体经营户依据自己行业特点以各种形式上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要以争创文明小区为载体组织辖区单位、邻里之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五手互动”活动,即:“邻里相见招招手;谁有困难帮帮手;美化环境动动手;社区安全联联手;文体活动牵牵手”。使人们在参与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3、认真做好树典型模范工作。将树典型与学英模宣讲活动结合起来,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道德模范,进行道德实践的载体,为近期区文明办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做好准备。要认真做好道德模范的发现、培养和推荐工作,使推出的道德模范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道德模范的高尚思想和文明行为逐步转化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4、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组织辖区各单位积极开展“诚信经营,从我做起”的活动

三、深入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要继续发挥老干部的作用,组织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知识为内容的宣讲活动,社区要加大对社区书店、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力度,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触先进信息技术的愿望的同时避免有害思想的侵入,为青少年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加强与文明单位的联系,扎实提高辖区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

1、为进一步加强与文明单位日常联系工作,对新申报的单位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对届满复验的文明单位做好指导工作。对创建工作滑坡的、长时间停止不前的、不按规定标准开展创建工作的文明单位予以限期整改,确保文明单位质量,进一步优化文明单位结构,力促一批团结奋进、成效突出、质量过硬的文明单位再上新台阶。

2、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各社区要以“绿、亮、净、美、优”为目标,治理和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继续推进“六进”社区活动,创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夯实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基础。要把“五手互动”、“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比等文明创建活动与抓治安、促稳定“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在助人中感到快乐,在生活上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美德蔚然成风。

五、抓好信息工作,提升精神文明工作水平

抓好信息工作对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引导创建活动的开展,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社区要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把自觉订阅精神文明报,文明导刊做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来抓,要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等各大媒体信息资源,及时了解文明创建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广泛搜集,借鉴文明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好做法、新亮点,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创建内容,提升精神文明工作水平。

油墩社居委

8.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八

2011年,我社区按照区委、管理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2011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1.重视程度高,狠抓目标的落实。今年,我社区为了抓好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做到时间、任务、人员、奖惩四落实,把规范化服务的宗旨形象化、具体化,保证优质服务有效落实。

2.以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区文明办的安排部署,我社区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省、市、区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全社区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职业道德和思想觉悟,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一)纵深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11年,我社区从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起,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区委、区

政府重大决策中心)、“两个基本点”(立足于“三个文明”建设基本点、服务于人民群众大局基本点、健全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点),认真抓好全体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

2.深化作风,提高效能。今年,我社区以规范化服务型建设为基础,开展“三抓三转变”(即:抓学习,转变学风;抓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抓纪律,转变思想作风)作风建设活动。以作风整顿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以构建“阳光、规范、服务、满意”规范型服务机关为标准,提供高效服务和人性化服务,全面提升了民政系统行政效能。我社区的行风、作风建设效果明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加强社会共公事务管理,促进文明社会健康发展

1.深化殡葬改革工作。今年,我社区组织人力深入社区大力开展“摒弃陋习、弘扬文明、绿色殡葬”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宣传覆盖面达100%,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大力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今年,在辖区民办非企业中广泛开展以“诚信服务、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自律与诚实建设活动,通过开展真诚服务、合法经营、诚信为本、协调发展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公信力。

3.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今年,我社区在全区扎实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积极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为扎实推进我辖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我社区切实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牵头单位职责,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细化方案,通过在社区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竞赛,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选活动,进行禁毒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5.切实搞好“和谐社区”建设和“邻居节”活动试点。为深入开展和谐社会群众性创建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加强公民理想信念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净化新一代人思想。我社区充分发挥秋收起义纪念碑教育基地的作用,激发全区居民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2.在今年创建城市活动中,我社区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共青团员200余人次,深入街面、广场、学校和居民生活区广泛开展法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9.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九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我社区党员干部的人民群众参与社区风气的监督、监测、监控的积极性,加大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惩治体系的评估和预警机制,为廉政教育、制度防范和强化监督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确保惩治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并把党风廉正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社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构建和谐社区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继续发挥好社区监督网络的作用,和居民零距离接触,接受广大居民监督。

二、加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廉政自律的自觉性

根据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要求,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活动。坚持社区每月的班子学习制度,社区党政班子专题学习不少于四次,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管理和监

督,认真落实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执行“五个不许”规定。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完善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认真做好在职党员的社区联系制度;社区干部述职述廉的评议制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进一步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做到居务公开、对困难居民补助、低保名单上墙公示;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决定集体讨论。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四、推进社区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大课堂,以黑板报、歌舞队等宣传形式,以讲课、座谈等方式,每季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并积极制定有关勤政廉政方面内容的宣传工作,开展党风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突出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党员的廉政意识,定期向居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歌颂廉政模范事迹,推动家庭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

五、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机制,对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大对居代会提出意见的调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居务公开

制度,将公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纪检工作台帐。

六、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十个一”工程

为了不断探索和拓展廉政监督空间,将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我们将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十个一”工程活动,即一队:社区党风廉政宣传队,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监督网络;一岗: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岗,接受群众监督;一栏:社区公示、公开栏,把社区的职能、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承诺,廉政规定、监督办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向居民公布。一箱:社区廉政建设监督箱;一簿;社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登记簿;一卡:社区党员和社区干部双向联系卡;一会:社区居民代表、监督员座谈会;一访:廉政暗访、走访;一评:各种形式的典型评选活动。“廉政监督箱”,由专人管理,每月开启一次,以方便群众监督、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登记、处理、反馈;建立党支部和领导干部双向联系卡,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开展“十个一”工程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七、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在居民中的认可度、信赖度也随之提高,找社区办事的人越来越多,加强信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要把信访工作,做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设置信访接待室,确立专人承办,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登记、办理等工作,畅通信访渠道。

八、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九、全面完成本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年终按计划进行总结。

10.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十

本溪县2011年上半年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局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整体安排与部暑,在2011年上半年主要是落实“创建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有关方面工作。

一、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为认真落实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按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本政办发

[2009]103号)和《关于推进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工作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本政办发[2010]108号)的文件要求,我们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从2010年11月份起对全县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当时调研情况看,全县98个行政村有90个村不论是从硬件和软件建设按《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达到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但是与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的具体要求还有距离,结合实际情况,为实现农村社区工作全覆盖我们对达不到标准的8个村进行全面指导与帮助,不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其它方面予以全面的支持,通过多方面工作,在 1

2011年上半年有4个村完善了建设标准,截止日前,已95%的村达到农村社区标准,并已通过国家省、市验收。

2、全县农村社区达标状况

全县共98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的村为94个村,尚有4个村在350平方米以下未达标,在94个行政村中350平方米--700平方米的为85个村;701平方米—1000平方米为8个村;1000平方米以上的为1个村;计划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底将未达标的4个村进行改造将其达标,实现农村社区全部达标计划。

3、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为更快更好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2011年1月份我们邀请县电视台,录制了农村社区建设专题片,并在县电视台进行播放宣传,营造了氛围,让广大村干部和村民提高对农村社区建设意义的认识,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一是探索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三是与城市社区开展结对互帮活动。

2、进一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培育农村社区精品亮点。精心培育农村社区精品亮点,推出2—3个典型作为本溪县的农村社区“样板社区”全面推荐推广,使全县的农村社区建设按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3、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组织全县农村社区负责人培训、座谈交流、外出参观等形式,增强他们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信心和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活动,提供各类群众需求的服务,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11.社区法治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篇十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按照省、市、街道办事处的部署,围绕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关爱孩子、关注未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使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此项工作列入对各单位、学校、村(社区)的年终目标考核,制定相关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并定期对此项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做到人员保障、经费落实、制度健全、常抓不懈。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我社区按照上级部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贯

彻落实中央、省、市、街道办事处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建设。同时,把该项工作与民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确保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年初,充实和完善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机制,制定了相配套的工作措施,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各部门在抓好落实低保、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和帮困助医、帮困助学工程以及社会行政事务等项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的保护,把握重点,找准亮点,解决难点,着力为未成年人做好事、办实事,把未成年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作第一工作标准,从关心、爱护未成成年人身心健康入手,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巩固和陶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操,为构建和谐、文明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宣传,整合资源,动员各界力量形成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各类宣传栏、标语、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设专栏,出专题,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凝心聚力,鼓劲造势。

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发挥优势,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键。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是发挥了政治资源

优势,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形成联动,如派出所、卫生院等组织相关干部成立课外辅导员队伍,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辅导相关知识,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强化生活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丰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主要途径是以活动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取得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实效。因此,镇党委和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同时还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全面掌握心理状态,通过做好家访、建立档案、爱心奉献、扶贫济困、心灵沟通等办法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做好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方法。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

加强法制教育,创设了和谐社区。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中,我社区组织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同时利用课堂教育形式,对社区的未成年人进行法律知识教育,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利用报告,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辅导,分析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创

设了一个和谐的社区。

利用“植树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九.一八”、“一二.九”、“教师节”、“母亲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渗透作用。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我社区在街道、辖区单位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和成绩,但也存在着如主题教育开展不够丰富等问题,我们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我社区的努力下,红西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商业计划书要点下一篇:信用社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