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共8篇)
1.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一
精选范文:“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我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发布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总务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定期更新卫生黑板报宣传内容;继续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正确的坐姿,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迎接县疾控中心本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督导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工作安排一月份:拟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联合教导处落实健康教育课课时和教学人员。二月份:
1、期始大扫除。
2、期始视力测试。
3、第二周开始各班进行个人卫生检查。
4、卫生委员例会。三月份:
1、卫生委员例会。
2、卫生讲座。四月份:
1、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2、春季预防接种工作。
3、配备春游活动各种常用药品。
4、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五月份:
1、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组织学生参加红十字宣传活动。
3、全校眼保健操比赛。
4、卫生委员例会。
5、卫生讲座。
6、大扫除。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测试视力、身高、体重各项测试。
2、学期卫生工作总结,卫生档案整理九月份:⒈卫生员培训:培训内容:新学期工作职责要求⒉强化眼保健操,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⒊开展“爱牙”日宣传活动,9月20日主题:预防牙齿损伤。中心口号:善待牙齿。要求:①各班办一份宣传板报②各年级收看口腔卫生保健录相带,并有测试题,时间另行通知。⒋做好一年一度体检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十月份:根据体检工作统计开展如下工作:①开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据体检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学生进行眼水治疗。②广播讲座:怎样预防沙眼③各班办一期板报:预防沙眼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一月份:⒈预防近视:眼操评比工作⒉营养膳食讲座:①发放宣传题:全校各班人手一份②组织初
一、初二年级看录相③各班办一期板报: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膳食十二月份:⒈卫生宣传: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时间另行通知。⒉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本学期工作总结。**中学**年9月
[“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篇一: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2012—2013学年碧头文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生理,强壮学生体质。本,学校要紧紧围绕健康教育目标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创建无烟学校规章制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心理、生理教育目标
解决中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强,人际关系不适、情感困惑、强迫症、贫困苦恼等等。
(2)体育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运动损伤及处理;促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体意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掌握科学的健康观念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知识、运动观赏能力,学习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迅、资源、产品等为健康服务的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铺开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1、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全体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关注,特别是学生。主要采取心理讲座、心理版报、心理征文、心理电影、心理信箱以及心理协会等的推广形式,强调趣味性和实用性。
2、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3、有条件则适时邀请专家到校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讲座。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1、加强对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
考核。
2、监督和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加强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完善监督体系。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3、继续防控禽流感,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对课室、宿舍消毒,为师生注射疫苗,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五)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迎接韶关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检查
1、成立“创卫”领导工作组,2、对校园环境、食品卫生、和灭“四害”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材料,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动员,包括动员大会、版报和宣传单。
(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七)上好心理、生理健康专业课
开设面向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周1节):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的识别和控制,以及应付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开设值周班生理健康教育课,每班每周2课时,由校医执教,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
(八)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1)精心布置心理咨询室。
为每位来访者营造舒适、安全、自由的咨询氛围;
(2)追求咨询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包括咨询预约,咨询室座位安排,一次咨询时间的控制,咨询记录的保存归档,咨询内容与过程的保密性,诊断评估的谨慎性以及与来访者关系各个阶段的把握等都做到规范有序。
(九)落实新课标,抓课堂质量促学生健康
以“健康
[“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 2、2011年9月:做好高一新生“环境、学习适应”的心理调节。启动无烟学校创建工作。
3、2011年10月:开设《注意睡眠卫生》《主动适应老师教法》等课程。开展吸烟、禁毒主题活动。4、2011年11月:做好中考前心理辅导、预防近视课程及相关活动。5、2011年12月:开设课程《青春期卫生保健》《认识自我》,搞好“5.25”心理活动日
特色活动。6、2012年1月:开设课程《预防艾滋病》《我的情绪我做主》、做好学期健康教育工作总
结。7、2012年2月:做好新学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设课程或活动帮助学生从放假心态调
整到上学心态。8、2012年3月:开设相应活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做好考前
体检工作。召开全体教师创建无烟学校实施方案及工作部
署。9、2012年5月:重点做好小学毕业考试、中考考前、考后心理辅导、高三学生高考前心
理辅导、“5.20”心理活动日特色活动。开展全校世界无烟日主题
活动11、2012年5月:重点做好高考期间学生心理辅导。
12、2012年12月:全校学生考试心理辅导及训练。
篇二: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本,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2.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二
1. 教育公平成为了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变得越来越关注生存状态, 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的作用居首位,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力。”[1]
自古以来, 我国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就将公平视作理想的追求, 视作美好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公”在《汉字源流字典》里的意思, “公”, 会意字, 甲骨文从口 (器皿) , 从八 (分) , , 会平分器皿中东西之意。[2]“平”, 会意字, 金文从亏 (即于, 表乐声婉转) , 从八 (表平分) , 本意为乐声平缓, 在社会的变迁中引申为“齐一, 均等”之意。[3]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这样定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三层内容:一是入学机会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4]具体表现为入学机会的均等, 教育设施投入的均等教育资源的均等, 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 等等。
2.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
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改革开放后,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实行, 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样的循环让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性发展, 甚至会出现优质资源过剩的状况, 而农村的地区的优良教师越来越缺乏, 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有效的办法留住优良的教师队伍, 农村落后区域的教育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城市中心的小学教师44.4%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相较之, 西部农村地区仅仅只有15.6%拥有同样的学历文凭。[5]
(2) 教育经费的问题
教育资金的缺乏成为阻碍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 有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准的农村, 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用来发展教育。地方财政在发达地区的投入远远高于西部农村地区, 据统计, 在1990年, 上海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最穷农村地区的5倍, 到十年以后已增长至10倍。[6]教育经费的缺乏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消极影响, 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紧缩的预算及不发达的交通, 农村地区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培训的课程、从事研究活动、观察同行在教学中运用的创新的教学法。
3. 在农村实施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 远程教育正以强劲的势头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蓬勃发展起来, 并在中国西部地区遍地“开花结果”。为了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发展农村教育,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 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 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 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要以地方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经费, 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The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Rural Schools简称DEPRS) 的指向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特别是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远程教育被看做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方案。美国学者希拉里·佩雷顿 (Hilary Perraton)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 远程教育能为那些不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提供教育的一种方式。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支持。
二、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计划实施概况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提出, 从2003年伊始,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从2003—2007年, 预计耗时5年时间, 使数千万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并使得农村中小学切实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能, 此项计划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初步构建一个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
2003年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 是在2001年教育部和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成立的基金会的一系列关于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此基金会在2003年年底时,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0多个贫困县中1000所乡村中小学的远程教学示范点。[8]此基金会的资助使得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第一次有了远程教育设备, 并为以后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是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的初步有效的探索。在此经验的基础上, 按差异分别给我国农村中小学设置三种不同的远程教育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 以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 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传递到这些边远的农村学校。从2003年开始, 截至2006年年底, 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已经覆盖农村小学教学点91230个, 农村小学186734所, 农村初中34527所;全国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349496套, 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1750套, 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4937套。[9]有了这些远程教育设备,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
2. 培训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实现了工程确定的培训目标。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 教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成为此计划的重要步骤。从2003年9月开始, 教育部实施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全国教师依托远程教育的平台, 实现了教师终身教育的体系。2006年暑假期间, 教育部实施了“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 2007年暑假期间又组织实施了“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参与培训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人数达20多万。在2010年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项目中, 有270万名中校区教师参与培训。
3. 建立了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有效支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转。
新设备的安装和教师的培训, 给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推进做了强有力的支持, 教育部又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地方地方电化教育馆, 为加强多种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做出努力, 学校可以从中央电化教育馆注册接受卫星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CEBsat) 能够覆盖全国, 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CEBsat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具有8套数字电视节目、3套IP流媒体节目、8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25套IP数据广播节目的传输能力, [10]国家层面的视频教育资源库, 都想农村中小学进行免费提供, 有力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一是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 都能在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得到一定的实现。
1. 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突破了在固定教室固定班级上课的模式, 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模式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 使得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时间、相对不固定的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没有所谓的重点班级、重点学校, 所有孩子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学习。
2. 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远程教育采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实施远程教学,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以及视听阅览室、多媒体联网计算机等先进的学习设施和其他学习支持服务。[11]学生不分成绩优差,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平等地利用学习资源, 并与其进行互动,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是在传统课堂中难以保证的公平, 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宣传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公平性, 但是很难保证传统课堂里的老师不会对学生抱有偏见, 既然有偏见, 那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控制主观因素对其教育教学的潜意识影响。
3. 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公正的不平等, 在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的基础上, 排除不可控制的因素, 所达到的结果的公平。并不是指每个孩子达到同样的学业成就, 而是“作为实质公平的教育结果公平可具体地理解为每个受教育者获得为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健康、全面发展和这种健康、全面发展的每个侧面都获得与其潜能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发展”。[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学生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 是每个个体获得的与其潜能相适应的发展, 这正是教育结果公平的一种外在体现。
四、结语
在远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持系统的持续使用、教学材料与农村学生的生活不是很适合, 但是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 农村远程教育是缩小地区差异和传递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不可小觑。实现教育公平须渐进,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并为其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让农村的教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农村的学生切实接受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10-7-1.
[2][3]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4) :74, 109.
[4]顾明远.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4) .
[5][6]Shiling Mc Quaide.Making Education Equitablein Rural Chinathrough Distanc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rachin Open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9 (2) .
[7]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http://www.edu.cn/20040325/3102277.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教育信息化建设, http://www.moe.gov.cn.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2006—2007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http://www.moe.gov.cn.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http://www.moe.gov.cn.
[11]戴军波.现代远程教育中教育公平的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8) .
3.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三
一、从课堂管理走向课堂引导
学讲计划倡导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解决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一核心问题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换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课堂管理走向课堂引导,由独裁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激发者、疏导者和提升者。
“学讲计划”指出:要让学生“学进去”,教师首先要掌握学情,充分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能力,初步确立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方面运筹帷幄。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站在思维高处,做好引领,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第三,把教学管理的时间充分腾出,留给学生充分的领悟知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或小组讨论来领悟新知。第四,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讲出来”,教师一是要在教学之前就考虑好让学生讲什么和如何讲,要明确“讲出来”的主题。二是要明确学生“讲出来”的内容和要求。三是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讲出来”的时间,教师要学会恰当的提问、用心的倾听和积极的点拨和回应。四是要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学生在“讲出来”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并注意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五是要可以采用“教别人”的方式让学生“讲出来”。六是要拓宽“讲出来”的含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进去”抑或是“讲出来”,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国家督学李希贵写道:“事实一再表明,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只有领导改变,一個组织才有可能改变。那种自我感觉良好、故步自封,不再改变自己的管理者,任何希望改变别人改变组织的期待必然落空。”
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CEO
在《学校转型》一书中,李希贵指出,要让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自己的CEO,大量的问题都在沟通、对话、协商中解决。我们实施的“学讲计划”教学改革何尝不是如此呢?
“学讲计划”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铸成良好的学习品格,解决“我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的学习要求上,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五学”的提出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讲计划实施以来,学生起初不适应分组学习,不会学,不会讲,不敢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讲计划理念不断刷新,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尝试,我们的学讲课堂日益精彩。
学讲课堂就是要打造这样的课堂,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正如李希贵所说的那样,“管理到底为了什么”也许可以有了一个答案:说得时髦一点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说得质朴一点,管理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让选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很多老教师都对以前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记忆犹新,教师为主,学生为次,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份教案,能够驰骋教海多年不变。学什么,怎么学,学生都没有选择,一味跟着老师的思维打转。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死教书,教死书”。李希贵在书中指出,我们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力量,把教育当作挥舞在自己手上的感化与惩治的大棒,一厢情愿地把相同的教育强加到不一样的孩子身上,在“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外衣下,我们已经不太在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千差万别的需求。我们的学校里太缺少选择。想想我们现如今推行的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会深刻地发现,实施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而这种选择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地理空间的拓展仅仅是一部分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内容空间的选择和改变。学讲计划倡导的学讲课堂五步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和小结反思”,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学生都有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和自由,他们会抛弃已知的、浅显的,追求深层次的知识,这是人类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驱使的,是人的内动力,是任何外在因素所实践的影响都无法比拟的。当然在这种选择的氛围下,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怎样,选择改变了课堂,改变了孩子们,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正如李希贵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当选择成为校园主题词的时候,思考便成为常态,每一位同学都无法回避对自己、对社会的追问,自我潜能、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像孪生兄弟般一并问世。
4.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四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二、主要任务
1.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普及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军、崇武思想和组织纪律性,从小树立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志向。2.完善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争取成为市国防教育书架工程试点。3.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国防教育水平。三、具体工作
1.营造国防教育氛围1组织师生学习《国防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加强和接受国防教育的认识和自觉性。把国防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2抓好国防教育环境布置,让国防教育气氛浓浓地布满学校、班级。2.上好国防知识课,让国防教育进入教材,进入课堂。5.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学校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以坚持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艺术教育全过程。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夯实艺术教学常规,丰富学生艺术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艺术教育工作,使我校的艺术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营造艺术的、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3、深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开齐开全艺术课程.三、具体措施:(一)、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提高学校环境艺术品味。
1、加大学校资金投入,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外部环境达到美化、绿化、香化,提高品味,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2、加强教室、办公室、其它各室的布置,体现艺术特色,充分展示教师学生风采特长,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道风景都育人。(二)、开足开全艺术教育课程,探索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艺术类课程被挤占他用。
2、抓好艺术教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学校艺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各校艺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本领。为了鼓励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的研究,学校也将努力创造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观摩活动,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念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艺术。(三)、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1、各校要成立一至二个艺术团队,如合唱队、舞蹈队等,培养学生兴趣,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特长的空间。
2、充实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加强培训辅导的力度,提高培训面。
3、定期举行艺术周及各类展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美术、书法、摄影、科技等比赛。
4、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艺术二加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一项特长活动。
5、加强中心小学艺术教育的引领作用。、四、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检查监督与指导。
开展校园艺术化检查评比活动,通过校园艺术化检查评比,督促各校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成特色,共同提高的作用。艺术教育工作检查将评比结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千分评比之中。
五、建设音乐室、艺术室
各校要充份挖掘本校资源,利用本校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音乐室,艺术室,购买简单乐器及美术教具,为艺术课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平场所,及展示的平台。月份活动计划 三月份:
1、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2、制定校园艺术化方案。四月份:
1、各校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环境。
2、启动校园体育艺术2+1活动。五月份:
1、开展红歌传唱活动。
2、开展校园艺术化大课间检查评比活动。六月份:
1、举行文艺汇演。
2、书法绘画展演。七月份
1、验收学校体育艺术2+1开展情况。九月份:
1、庆祝教师节活动。
2、教师书画作品展。十月份:
1、全乡运动团体操比赛。十一月份:
1、校园艺术化检查评比。
2、迎接局艺术化检查评比。十二月份:
6.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学校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以坚持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艺术教育全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展艺术学科的各项工作;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学科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的转化;以新课标精神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校本教研为切入口,强化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开拓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3、深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开齐开全艺术课程.
三、具体措施:
一、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提高学校环境艺术品味。
1、加大学校资金投入,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外部环境:墙壁美化、校园绿化,提高品味,增加艺术美、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2、加强教室、其它各室的布置,体现艺术特色,充分展示教师学生风采特长,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道风景都育人。
二、开足开全艺术教育课程,探索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艺术类课程被挤占他用。
2、抓好艺术教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学校艺术质量的基本保证,音乐、美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本领。
四、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检查监督与指导:
开展校园艺术化检查评比活动,通过校园艺术化检查评比,督促各位教师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行成特色,共同提高的作用。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比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之中。
月份活动计划
三月份
1、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2、制定校园艺术化方案。
3、古诗文诵读比赛。
4、小学生兵乓球比赛。
5启动综合实践大课堂。
四月份:
1、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环境。
2、 启动校园体育艺术2+1活动。
3、小学生课本剧比赛。
4、摄影、书法、绘画比赛。
5、小合唱比赛。
五月份:
1、开展红歌传唱活动。
2、开展校园艺术化大课间检查评比活动。
3、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
六月份:
1、 举行文艺汇演。
2、书法绘画展演。
3、秧歌腰鼓比赛。
七月份
验收学校体育艺术2+1开展情况。
7.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七
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 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 社会声誉卓著, 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凸显于这类高校。
在法国, 其现代高等教育包括大众化的综合性大学 (Université) 和精英型专业性大学校 (Les Grandes Ecoles) 两种。高中毕业生通过会考原则上都有资格上综合性大学, 但要想进入专业性大学校, 则需凭优异成绩挤进专门针对大学校的预科班, 学习两年并通过严格竞试后才能进入大学校。如法国教育部材料所说,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精英教育的场所, 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商界的领军人物, 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技术精英, 大多出自这个圈子, 尤其是名牌大学校。有数据显示, 大学校虽然数量多达500多所, 但多数在校生数都在100至500之间, 其在校学生一共占法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1]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 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的比率约为1%, 优越阶层和教师家庭子女的考取比率高达18%。[2]显然, 能够进入大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优越阶层, 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子弟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大学校日益被指责为“精英集团再生产的工具, 其招生考试是精英集团保护自己的手段, 蕴含了极大的不平等”。[3]大学校入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抨击, 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法国社会动荡的反思中, 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个阶层、群体、种族构成愈加复杂的社会, 这种‘精英再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 不利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法国政府的深切关注, 其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文件指出, “尽管三十余届政府都竭尽全力, 大学校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 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的儿童, 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会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 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5]
二、法国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文化资本的影响
尽管上述入学不公平问题由来已久, 但大学校的竞考制度使得该问题较为复杂, 尤富隐蔽性。因此,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和大众化潮流, 学者们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其中, 对大学校入学平等性问题的深刻分析, 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 的文化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 日常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行动者所占有的资本决定了他/她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 而这一位置又塑造了他/她的习性 (性情系统、判断图式和感知图式) 。习性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验, 并得到教育系统的强化或者调节。因此, 由于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趣味等内容的文化资本影响, 大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不平等的复制者和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工具。[6]
此后, 学者进一步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对大学校的负向社会功能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其中, 瓦里埃·艾尔鲍伊 (Valerie Albouy) 等人对1940年到1980年间考取大学校学生的社会家庭出身的细致考察表明, “文化资本”是导致大学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深层原因。[7]尤其是1995年, 米歇尔·奥里亚特 (Michel Euriat) 等人的研究, 使得对大学校入学不平等性的讨论, 一下子成了当时法国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的焦点问题。文化资本的有关影响主要如下。
其一, 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之一, 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学业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2002年大学校录取者中, 13%的学生的父亲具有大学校学历, 12%的学生的兄弟姐妹具有大学校学历, 34%的学生的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具有大学校学历。[8]法国教育部的有关调查也发现, 将来是否读预科班、备考大学校, 80%的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拿好了主意。[9]可见, 家庭文化资本对于个体学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其二,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取有关大学校教育信息的途径存在重要差异。2005年法国政府对预科班学生获取教育信息途径的统计表明, 干部家庭子女中有45%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教育相关信息, 而工人家庭子女中只有17%表示可以从家庭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论坛和沙龙、学业定向介绍会、亲友这三个信息渠道, 两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10]但是, 这很好地佐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即优越阶层的家长不但可以对子女进行直接的学业帮助,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和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三,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别, 而这些活动是学生积累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2005年法国政府对15岁以上青年人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统计发现, 干部家庭的学生中每年至少听一次音乐会的比例达到50%, 而工人家庭中这一比例只有22%;在看歌剧、参观博物馆、读书等方面, 二者也存在相似的显著差距。[11]
其四,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共和国精英主义”素养, 是进入这个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绝对原则。其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 而且考查学生的演说能力、思维方式、举止气质等。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才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于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普通职员, 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子女来说, 其文化资本是他们进入大学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各界不断的质疑和责难,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文化资本的制约性。因而, 许多大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些新的招生制度和采取一些措施, 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这种不平等现象。
三、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 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法国大学校招生制度开始出现实质的革新, 新近较为突出的举措, 就是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1. 总体进展
近些年来,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招生不平等问题, 并承认其在精英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上负有直接的责任, 因而开始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被称为法国“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校率先开始了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尝试。2001年以来, 为帮助工人、失业者和移民家庭等弱势家庭的子女也赢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 该校开始实施“优先教育公约计划” (Conventions Education Prioritaire) , 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采取特殊录取制度, 即高中的优等生可以不通过该校传统入学考试, 而只需通过一次“严格的口试”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 接收学生的数量取决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该校还委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业潜力的学生, 并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 并与一些赞助方合作, 为这些学生提供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等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 以帮助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孩子在课外才能获取的知识。
上述计划, 得使社会舆论对其从批评转变为赞赏。此后, 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和大学校预科班开始仿效。到2005年1月, 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 的57所大学校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宪章》。近几年, 已经有约40所大学校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
各个大学校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侧重不同, 但都重视通过文化资本补偿方式, 解决大学校入学机会平等问题。据大学校联席会议的“社会开放”工作小组介绍, 各大学校的有关举措可以概括为: (1) 为有不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的同学提供住宿; (2) 为强化学生报考大学校的志向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心理辅导; (3) 与高中校方携手, 帮助学生报考大学校; (4) 评估并重视学生非学术方面的能力; (5) 努力使竞试与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实际经验”相适应。可见, 这些举措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 在高中三年中充分挖掘其潜力, 弥补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12]
2. 具体运作案例分析:“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2002年, 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类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 (E SSE C) 实施的“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Une Grande Ecole:Pourquoi pas moi?) ”项目。最初该项目的实施集中于较为贫困的Cergy地区及其周边, 现在已在法国各地不断得到扩展。因此, 下面以此为个案, 对文化资本补偿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该项目旨在为有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培训和影响, 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力, 产生报考大学校的动机和抱负, 从而“越过障碍而不是降低其高度。”[13]按照该项目的负责人蒂埃里 (Thierry Sibieude) 的说法, 该项目的目的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 (1) 发展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2) 培养学生的自信, 培养流利表达的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 (4) 使学生得到团队合作的经验, 培养团队精神; (5) 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成绩的方法和工具; (6)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7) 使大学校的招生更多样化, 更一般来讲就是使精英教育的受众更加大众化; (8) 使ESSEC的学生更了解法国社会的多样性。
该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中学生, 来自ESSEC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辅导员。也就是说, 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在该项目中, 高二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00小时, 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40小时。学生辅导员每周与高中生一起活动3个小时, 教师辅导员主要指导参加项目的高中生如何在原有的高中学习和ESSEC项目活动之间合理安排时间。项目计划具体从7个方面帮助他们 (见下图) 。[15]据该项目2008年1月的统计, 目前, 高中生参与人数为160名 (55名高一学生、55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学生) ,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8所中学;E SSE C有8名教师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各个方面运行, 24名教师担任该项目的教师辅导员;每年有大约40名ESSEC的在校学生担任该项目的学生辅导员, 另外每年还有大约10名非固定学生辅导员参与该项目。[16]
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在ESSEC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听取各种为他们准备的课程、与ESSEC的大学生们交流、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写作和口语训练课, 访问各类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他们中学课业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 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演讲的能力、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显然, 所有以上的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 尤其是大学校的考取, 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成就与影响
七年来的实践表明,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成效显著, 已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计划实施的规模不断扩大, 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精英教育机会
总的看来, 到2007年1月, 已经有30多所工程师大学校和管理类大学校启动了与ESSEC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巴黎、马赛、图卢兹、雷恩、斯特拉斯堡等许多地方。由于这类项目的帮助, 法国将有1万多年轻人得到迈入原先不敢企及的名校之门的机会。
例如, 在巴黎政治学校, 目前有约1 500名高中生参加了其特殊机制下组织的考试, 其中264名学生被正式录取, 且享受奖学金。这些学生中, 有99人来自移民集中的巴黎北郊塞纳圣德尼省, 56名来自倒闭工厂矿区和失业工人集中的莫塞尔省, 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失业者、工人或底层职员的子女。这些参与项目的学生即使没有被巴黎政治学校录取, 其中有80%最终也都进入了大学校预科班。[17]
又比如, 从2003年开始, 参与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项目的高中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 2004年不到30人, 2008年2月份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6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的个数量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8所。学生辅导员的人数从2003年的30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44人。另外, 到2007年底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据统计, 2002年到2005年参与该项目的大约100名高中生中已经有77人成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18]
2. 项目产生了后续的良性影响, 使弱势群体在精英教育机构学得好
有意思的是, 巴黎政治学校计划实施之初, 曾引起社会许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 这不符合大学校建校之本——“共和国精英主义原则”, 很多教师工会和学生团体甚至指责这种做法是在廉价出售文凭。但几年的实践表明, 前述特殊举措录取的学生成绩优秀, 竞争力强, 并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以“优先教育公约计划”首届学生为例, 每年能够通过各项考试顺利升学的比例高达90%, 其中不少人还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学校生活, 多名学生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 甚至创建新的学生组织。就是在就业市场上, 他们的竞争力与基于传统考试的其他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19]
3. 最根本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抱负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为何迅速产生上述成效?最根本的一点是,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 该计划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自信, 从而激发起去追求更有抱负的成才之路——读大学校之强大动力。而在这项计划开展之前, 进入大学校甚至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例如, 2004年参加“大学校, 为什么不是我?”项目的同学有23名。经过项目的帮助和指导, 这23名学生都选择了更有抱负的学业目标, 至少选择了比他们加入这个项目之初更有雄心理想的学业目标。在这23名学生之中, 18人将来准备申请大学校。[20]正如一个名叫玛丽·劳尔的同学所说, “三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每周都去上学的主要原因, 每个星期三我回到家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 有一种坚持、追求、赢得成功的冲动。我的梦想是能够进入Compiegne的UTC大学校。”[21]
4. 意外的收获: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指出,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还意外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们获得了自信, 由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从深层次上改变着在校表现:学生们抛弃了消极的价值观 (“在学校学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 认可了学习的价值。一股真正的、积极的动力已在教育优先区的所有高中启动。[22]
文化补偿计划还对高中教师, 尤其是相对困难地区的高中教师也起到了促其稳定的作用。教育优先区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很强, 但是随着文化补偿项目的进行, 随着学生们学习状态的改善,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了起来, 他们愿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稳定。[23]这一点对于处境不利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 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 长期以来, 多数国家在促进精英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上的措施和改革多集中于经济支持和有差别的政策倾斜, 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考虑和帮助还较少。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实践, 有其新意, 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借鉴。
法国大学校案例表明, 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文化资本, 特别是通过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习性, 从而影响其获取精英型教育机会的所需文化资本。同时, 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参与度, 例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和观看歌剧的频率,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资本。尤其隐蔽的是, 学生报考精英型高校大学校除了考查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 还需要信心和抱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谓“精英社会”行动准则的把握等等。显然, 相比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显性影响,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则是隐性的, 但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对我国分析和解决教育尤其是精英机会平等问题, 有独特的启示。如前所述, 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也是十分突出的, [24]其影响甚至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25]因此, 从文化资本角度对我国精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看到法国大学校采取的文化资本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 培养了弱势家庭子女的自信, 使他们有了更高的学业抱负, 参加项目的学生最终大多走上了精英教育的轨道。该举措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该计划可以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精英教育机会公正问题提供智力参考。
8.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 篇八
摘要:美国的家庭学校是以家庭为教育基地,以子女为教育对象,以家长为教育者,以塑造孩子的宗教、道德、智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对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模式。本文分析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并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论述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关键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传统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62-02
作为美国诸多教育选择形式的一种,进人21世纪以来,家庭学校(homeschoo1)愈发引人瞩目。据美国家庭学校协会统计,2005年至2006年,约有190万儿童在家上学,2007年增至240万人。据美国教育部预计,到2016年前,学龄人口将增加9%,家庭学校的增长率仍将维持下去。由于其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家庭学校甚至被一些美国教育研究者视为“当今美国的主流教育方式之一”。
一、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
有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的定义形形色色。但核心的意思都一样,就是“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追溯家庭学校教育的历史,直到19世纪中叶,它一直是美国教育的支柱,但随着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学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伴随着家庭学校运动重新出现,它的重新兴起既有理论上的背景,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般认为家庭学校运动直接起源于两个思想流派,一是由雷蒙德·穆尔及其妻子多萝西发起的宗教右翼思潮,另一个是由约翰·霍尔特发起的反文化左翼思潮。两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作品来宣传它们的思想,同时它们的追随者也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并努力为家庭学校争取法律上的认可。这些努力逐渐使家庭学校在美国各州全面解除法律限制,成为合法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在家上学现象的兴起反映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对公立教育的不满。公立学校培养了大量文盲学生和没有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的学生,同时其中的犯罪问题相当严重,贩卖毒品、侵犯老师、校园枪击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改革方案不断出台,比如实施教育券计划和建立特许学校。尽管如此,美国教育仍旧陷入困境,于是很多家长失去了等待改革的耐心,开始把孩子的教育事务和权力收归自己。于是,很多孩子开始在家上学,家庭学校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而且越来越被公众接受。
二、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的蓬勃发展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不是研究这种现象的本质如何,也不是要非此即彼,而应该是从家庭学校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一)传统学校教育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学业竞争焦虑,扼杀了他们爱学习的天性
爱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人天生愚笨,只需仔细观察那些婴孩,认真思考他们的所学和所做,你就会明白:除了极端的智能迟缓者,他们所展示出的生活风格、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如果是出现在年长一些的人身上,这些人会因此被我们称之为天才。”然而,学校成为“社会的压力锅”“社会的筛选机”。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直接表现在学校里,学生们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攀比分数的高低。孩子们厌烦学习,许多孩子被贴上了“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弱智”等标签。
约翰·霍尔特认为:传统学校教育中,儿童的学业水平有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充满竞争和评价的学校环境,而儿童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切。“学习的能力不是被其他,而是被我们误称为教育的过程中所破坏……是我们成人对儿童的所作所为以及指派儿童所做的事情,破坏了他们大部分的智能和创造力。确切地说,是由此产生的恐惧感破坏了儿童的这些能力。他们害怕有负他人所望,害怕发生不愉快,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
(二)传统学校教育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正规学校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倾向于对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平均化、“一刀切”的教育,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此外,“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局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校成为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而不是提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约翰·霍尔特认为,如果学校认为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就是告诉儿童哪些东西必须学习,那么学校里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学习。只有儿童自己才真正了解哪些学习内容是他最需要的。成人的任务仅仅是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帮助,让儿童了解学习的线索和途径。但实际上学校只使学生整天重复乏味的作业,忙于应付机械操作似的功课,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真正的思考。
(三)传统学校的安全性遭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怀疑
在美国,学校教育的看守环境日益恶化,低俗文化泛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揭露,有相当多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成为校园威吓事件的受害者,他们受到嘲骂,被塞进衣帽柜,被罚不许与大家一起吃午饭,而老师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调解。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所以,他们拒绝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进行学习。
(四)传统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化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学校成了反向社会化的机构。学校生活并不是为了孩子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管理、安全、秩序的需要,甚至是教师的需要。学校经历对于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社会化经验,他们没有感受到团结、友爱、宽容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多感受到强势者的欺凌弱小,少数人的优越感,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过早体验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三、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与传统学校教育的种种缺失相比,家庭学校具有传统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取得成功,因而成为父母们的合理选择。
(一)家庭学校的学生不存在学业竞争,因而可以更好地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
家庭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内所有的孩子,3-4名甚至更多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为年龄不同,导致学习内容也不同,因而根本不存在竞争的问题。家庭氛围也是温馨、轻松的,家长允许自己的孩子以他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强制也不压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与学校不同,家庭信仰和价值观处于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中心地位;家庭生活服从于孩子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屈从于学校的要求;孩子学习的天性得到培养而不是压抑;孩子可以享有无限的教育资源,世界就是他们的课堂,资源存在于社区。
(二)家庭学校能克服传统学校教育“一刀切”的现象。满足了儿童个性化的需要
家庭学校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他们真正用小规模的个体教学代替了大规模的班级授课,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更容易得到重视和培养。由于教学对象很少,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认识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并用合适的方法对之加以培养。来自芝加哥一个家庭学校的母亲兼教师鲁思·克雷比尔说到:“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个班级通常都有二三十来人,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对一个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照。而在家里,教学是一对一的,效率很高。懂了,我们就往前学,不用等别人的进度;遇到困难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集中解决。”家庭学校的非正规化教育是一种灵活、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由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基于孩子习惯、爱好、兴趣、特长等个体因素而设计的,而且因为家长们更熟悉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比教师更能与孩子达成心理和感情上的亲密和信任感,所以这种培养势必是以孩子学习需要的满足为结果的。
(三)家庭学校完全避免了儿童遭受侵犯,安全得到保障
家庭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习场地,家庭氛围轻松、温馨,当然也更安全。孩子们不必担心被其他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因为他的同伴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避免了来自同辈团体的压力,他们将其他人视作自身世界的一部分,看作自然的学习伙伴。家长们则不必担心学校暴力的发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孩子当中。
(四)在社会化方面。家庭学校更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家庭学校有积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学校并不是如人们想像的那样,把儿童单独关在家里,每天接触的仅仅是作为教师的父母。事实上,很多家庭学校的儿童比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年龄、种族和信仰的人。研究证明,家庭教育的父母比政府更加担心孩子被孤单地封闭在家里,很热心让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向不同年龄的人群展示自己。由于经常和各种年龄的成年人、儿童进行社会互动,在家受教育的孩子比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显得更加成熟。而在传统学校里,儿童反而会感到孤单和封闭,因而也较幼稚。莱恩斯的研究表明,家庭学校的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包括下午或周末与公立学校学生在一起的活动(体育活动、童子军组织、教会活动、芭蕾舞表演、志愿者工作、钟点零活)、白天的野外旅游以及与其他家庭学校学生的团体合作项目。还有研究显示,有98%的家庭学校学生每周会参加两次或更多的社会活动。
四、结语
在评价家庭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儿童的品德、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美国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研究机构通过学术性测验、成绩水平考试、基本技能考试等国家级标准测试,都认为在家接受教育的儿童的成绩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有资料显示,1998年春,39607名家庭学校的学生参加了依荷华州K-8年级基本技能考试和9-12年级的成绩水平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学校。2000年全美中学生单词比赛的前三名均来自家庭学校。可见,家庭学校的儿童在学业的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家庭学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在家上学,而是一种自由学习、选择学习、轻松学习和愉快学习的体现。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它也有其不足,如“家长老师”管理不当。导致儿童过分依赖网络,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等。但这些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随时为儿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学习工具,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满足儿童个性化需要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Patrick Bashan.Home Schooling:From theExteme to the Mainstream[J].(http://www.fraserinsfitute.ca/admin/books/files/homesehoo1.pdf)
[2] Lyman Isabel.Home Schooling:Back to theFuture?[M].Cato Institute Policy Analysis,Jan7,1998
[3]John Holt.How Children Fail[M],New York:Dell,1964
[4]陈竹,蓬勃兴起的美国家庭学校[J],中国新闻周刊,2006,9
【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培养艺术人才工作计划和规划07-23
艺术学校章程08-21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07-05
广州艺术培训学校07-05
学校艺术教育自评报告07-23
学校艺术节串词07-15
艺术培训学校管理制度08-03
学校艺术节校长讲话稿06-28
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门艺术09-04
大学学校艺术节开幕词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