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2024-11-12

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7篇)

1.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篇一

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

枣庄市辖五区一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即68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7。近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

文明、以绿化促富裕,加快了林业事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53.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比2000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4。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庄内、村庄外三位一体,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既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又让农民在创建绿化中切实得到实惠。庭院内以果树为主,适当配以四时花卉;院外村内的空隙,以用材林为主,有条件的村主要街道、健身园、文明广场等规划成园林绿化小景;村庄周围规划成围村林。滕州市坚持以生态创建特色化,立体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串成线、造成片、高标准、强带动”的样板,涌现出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模式的绿化示范村,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机制。搞好村庄绿化,资

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村民自己投资、投劳为主;“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用于镇村绿化的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市创建办联合市林业局对全市文明生态创建村进行绿化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有效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效果。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快林果专业村、林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以林业生产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枣庄品牌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石榴花是枣庄的市花,栽培面积占全国的1/9,产量约占全国的1/3,我市的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枣庄因枣得名,枣树是枣庄的市树,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石榴、大枣最具枣庄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是枣庄的名牌和王牌,同时,也是搞好村庄绿化的良好载体。我们把做大做强石榴、大枣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石榴、大枣两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全市石榴、大枣发展规划,努力把石榴、大枣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林果业发展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3年来,全市新发展石榴、大枣20.3万亩,有效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专业乡(镇)、专业村。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山岭薄地及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市把石榴、大枣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乡镇(街办)有29个,林果专业村已发展到360个,涌现出一大批石榴、枣、樱桃、桃、柿子、葡萄等专业村,2005年全市干鲜果品产量达到30.6万吨。山亭区水泉镇林果面积10.5万亩,冬春暖大棚果已发展到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全镇林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3。该镇一个400多人的倪庄村,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我们注重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重点培植木材加工业、果品保鲜加工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用材林资源的增加,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兴起,涌现出薛城捷利、东盛、天顺、台儿庄宏润、市中区韦伦嘉禾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500余家,年产值6.5亿元。重点扶持店子镇长红枣开发公司等10多家石榴、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7800吨,贮藏增值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带动了林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广大农民靠林果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以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加速绿色、生态枣庄建设

我市目前尚有3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荒山绿化已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覆盖率低,与建设绿色枣庄、生态枣庄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把可视山头绿化作为全市林业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荒山绿化的突破口,2005年召开了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暨雨季造林现场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完成市内九条主干道路可视山头绿化。一是建立可视山头绿化目标奖惩机制,切实把荒山绿化任务压在各级党政肩上。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枣庄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责任人。把该项绿化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具体奖惩办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荒山造林需要。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荒山成片造林市财政每亩补助50元,疏林地补植每亩补助25元,各区(市)、乡镇(街道)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应配套。三是普遍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造林工程队和专业队300多个,人数达20000余人。四是搞好检查验收,兑现奖惩。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核验收工作组,对2005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工程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了全市雨季造林会议,对各区(市)可视山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奖惩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政搞好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市迅速掀起了可视山头绿化高潮。

五、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农民是植树造林的主体,维护农民在林业方面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政策,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市大力开展林业权属年活动,认真抓好林地和林木的权属落实工作,做到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依法完善;对长期得不到绿化的林业用地,依法调整承包关系,限期绿化。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绿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峄城区古邵镇杨林村对村内外的绿化树坑进行公开拍卖,100余名村民争相竞拍,最高拍出了“50元一个树坑”的高价,4000余个树坑植树权拍卖了20余万元。杨林村的做法推广到周边12个村,带动这些村栽植各类树木6万余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建立市、区(市)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市已有60.85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省、市补偿范围,为生态公益林的营造、保护和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林农果农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绿化成果。

领导和同志们,我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以这次全省现场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2.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篇二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主要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方面讲, 主要作用在于实现能源、资源的使用率上, 增加人民收入;从生态方面讲, 主要包括还原生态能力、生态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资源的承受力。从社会方面讲, 主要包括提高人口素质, 改变人民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稳定发展。要想营林生产与林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就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讲,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辩证关系[2], 既是相辅相成的, 又是相互制约的。营业林生产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的生产活动, 需要良好的林业生态作为依托, 如果没有了良好的林业生态就会使营林生产处于停产的状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营林生产进行维护, 只有营林生产在不违背生态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时代发展要求, 扩大林业生态规模, 提高林业利用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营林生产能够提高自身认识度, 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可持续作业, 才能使林业生态不受到破坏, 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发展得到相应的保障, 也能为营林生产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 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只有进行良性的互动,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

3.1 优化产业结构

要想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要任务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繁荣的经济是使林业生态得到长期发展的基础, 这是由于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铺垫,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乐观, 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但值得我们骄傲的是, 在改革开放以后, 国民经济得到了质的飞跃,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使得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条件, 积极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 对不完善的结构进行调整。

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 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选择适宜当地土质的品种进行栽种, 此外, 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科学的培植方法, 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品种改良工作, 使其适应当地的土质, 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在进行以上工作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选择最优质的种子进行播种与培植;注意新产品的研制。营林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 为了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营林生产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 杜绝劣质产品出现在人民生活中。如一次性筷子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林业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3]。

3.2 加强技术投入

科技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林业产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 一定要加强技术的投入。在林业科技的理论投入上,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印证。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含量上要引进先进的科技,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为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元素。

3.3 完善法律制度

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 关于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标注的十分明确, 但是也要看到, 并没有单独的法律制度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行为进行规范,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使保护林业生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营林生产工作经常钻法律的空子, 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 破坏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针对这种情况, 一定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 实现有法可依的目标, 对林业生态和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论

综上所述, 只有做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有机结合, 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真正实现, 2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为前提的, 相关工作人员要看到这一点, 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国家正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奋斗, 全国人民也正为之努力着。营林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怎样处理与林业生态之间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本文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成.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刍议[J].才智, 2011 (34) .

[2]刘建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J]吉林农业, 2010 (08) .

3.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篇三

关键词: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生态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56

1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于林业发展来讲,主要是指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都要具备可持续性,每个环节的发展,都会为下个环节提供基础或保障,不会因为此环节的发展而成为下个环节的阻碍。经济方面:主要是指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具备可持续使用的资源、能源以及资金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备长期投入的能力,同时林业经营具备一定的效益产出,能够补充到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经济的有序循环;在生态方面:通过科学的营林生产,调整林业布局,达到林业生态的自我还原、修复、调节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环境资源的承栽能力;在社会方面:协调各部门,通过林业生产的不断进行,使环境极大程度改善,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发展,并非孤立进行的,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要通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营林及生态的长足进步。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依靠林业生态的良好发展,只有良好的生态,营林生产才可以正常进行,而营林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能促进林业生态的良性化转变,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进行有序的营林生产,才能确保营林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行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林业生态的改变,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营林生产的效益提高。两者只有相互实现了良性互动循环,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获得可持续发展。

2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自身要不断进行转变,发挥资源优势,创造经济效益。要借助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生产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变,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不断优化林业生产布局,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生态及社会三方面的利益,不断探索,改革优化,找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

2.1 调整林业产品结构

营林生产中,要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对林业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认真学习先进的营林生产技术,特别是一些先进的营林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在林木品种上进行调整,引进易培植、成活率高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以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大林产品的开发力度

目前我国的林产品加工仍处在相对落后的层面,仅限于初级产品的加工阶段,许多林产品生产企业在林产品开发、加工方面缺乏开发力度,多以提供原材料为主。产品进入市场的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不了市场日益丰富的林产品需求,对林产品开发的落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竞争力也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加大开发力度,生产加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2.3 增加营林生产的附加值,加快特色林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求日益增长,这给营林生产带来了巨大商机。林业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在营林生产过程中注重林业附加值的开发,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开发特色的林业旅游资源,科学优化林木产品的配置,同时结合花卉园艺的培育,大力开发营林生产的旅游市场。在营林生产的同时,不但对环境做了美化,同时也进行了保护,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林业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协调发展。

2.4 提高林木产品科技含量,完善林业生产制度

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进步,林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作为林业生产企业,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大林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生产的科学发展。要加快林业生产的科技理论研究,结合当地的林业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用科学生产技术指导林业发展。同时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培育新的林产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基础,不断培育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以及综合生态效益的林产品,不断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认真落实林业法规,完善林业生产制度,健全林业生态的评价机制,协调好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多方的关系,促进林业生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林业的发展事关环境生态,必须要努力抓好。在林业的发展中,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一方面要搞好营林生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林业生态,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通过优化林业产品结构,调整经济构成,不断加大林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完善林业制度,才可以确保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生态乡镇建设美好家园 篇四

2012年新规划城区建设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1万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

镇委镇政府着手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在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许家湖地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118米。境内沂河水流充沛,沂河横穿全境,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沂河,在沂河上拦河修了几道橡胶坝,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广空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有机蔬菜、有机林果、水产养殖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修建了污水排泄管网体系,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百分百。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久力燃气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及塑料加工点,使城区大气及水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菊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沂河两带(2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沂河运动广场、滨河沿岸湿地公园等多处街头绿地,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5%。

5.林业经营与林业生态发展对策 篇五

1.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在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人均拥有量方面还是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量的急剧增加,国民对于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防不胜防的乱砍滥伐和频繁的病虫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的发生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日益退化。

尤其是在我国的深山地区还存在着古老的部族与珍稀的`野生动物种群。

森林工作者们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我国虽然森林覆盖率低,但是森林分布极为散乱,每一块森林的管辖地域范围较广,从事该管理职业的人员也较少,这便给大部分在业的森林管理者造成了巨大的管理负担。

目前我国森林生态发展呈现出技术人员少,设备老旧,经费跟不上研究进度的尴尬局面。

对森林生态发展的进度造成了不小阻碍。

2.尚未形成系统的林业管理经营体系

我国原来从木材出口大国转变为现如今的木材进口大国,森林资源短缺,林业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系统目前出现着发展方式过为粗放的问题。

现今我国林业分布较为不均衡,多喜欢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山区。

尚未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仅仅只是简单的将林业发展转移到山区而没有具体的系统的知识指导。

林业方面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利用率较低下,设备跟不上,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我国林业方面的产业贡献仅为20%。

大大低于其他产业。

我国在林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局面。

林业生产结构单一而且经济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够长,仅重视木材的种植培养,采伐加工。

忽视了与林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且在销售时候中介组织服务不完善,导致商品优势降低,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

3.没有硬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

我国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的概念尚存在许多的争议,国内外目前共有三种学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综合指数评估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与将前两种方法结合为一体的新的评估方法。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提出了不少建议,但大部分良莠不齐,各有优缺点。

少数优秀的评估指标体系之间的分歧较大导致直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硬性要求指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

二.解决对策

1.加大森林管理力度

首先,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形土壤栽培适宜生长的作物,同时严打乱砍滥伐行为,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森林资源。

其次,在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管理方面,在原有基础之上应该更为严格细分濒危,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做到能够实时更新野生动植物信息,做好物种管理工作。

同时加大对于违法狩猎的惩罚力度。

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森林工作者的各方面支持力度。

2.建立系统的林业管理经营实现创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指出,林业要发展,前提是科技。

我国新型林业经营体系要做到时常更新相关产业技术,积极学习新型林业相关知识。

以市场走向为基准,以综合利益为最终目的。

在提升生产水平的同时,不忘保护赖以发展的林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完善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

全方位,协调的带动林业产业高速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单一的发展模式注定走不长,只有积极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以市场指向为发展方向,调整自身生产力配置,自身发展同时带动相关其他产业发展。

优化自身配置,解决不合理的结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完成自身的产业优化升级。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3.建立新型的森林生态发展评估监测体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保护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一致”。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有专业化的精密仪器以及针对性的高端技术,将模糊评估与层次分析法的经典指数结合起来,将存在于模糊评估中的隶属度与经典指数的综合评估标准结合,从而能够更为精准的完成对于森林生态体系健康的系统评估。

4.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旅游带动林业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在如今森林旅游日趋火热的趋势下,要加强与周边省份旅游资源的联络,形成大的生态的森林旅游圈,加大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要能够以市场为风向标,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以旅游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维护保养森林生态资源,以保持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森林资源较为匮乏的我国,森林生态发展的好坏与我们息息相关。

唯有认识到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全面推动技术革新,创立系统的林业经营体系才为上策。

在现今社会,营造一个协调,稳定发展的森林生态环境才是解决一切环境压力的核心,也是新型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6.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篇六

上述这一幕,作为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的您一定经历过吧?笔者曾经历过多次,每次都是笑笑而过,只觉得这不过是学生的惯性使然:在家做作业时经常求援“,妈”左“妈” 右的惯了,在学校做作业一入迷,一入境,就喊上了而已。 几次之后,不免多想了想“:仅仅是惯性吗?“”这种在家的惯性延伸到了课堂利大?弊大?“”课堂如家一般,好吗?”……

一番思索,不免让我陷入了对“家”的遐思中,家是什么?在孩子心中,家又是什么?在与同事、家人和孩子们的多次交谈与争辩中,家的概念渐渐明晰……

一、爱,孩子幸福生活的港湾

特别喜欢十五岁男孩王鑫平的那首《送给家的诗》:

一缕阳光/一点清凉/一阵喧闹过后/温馨交替出现有哭/有笑/有悲/有喜/让远离她的人思念/让拥有她的人安全/这就是家/一个平凡的家/有枝/有叶/有花的家/充满神韵/有笔/有纸/也有画/充满诗情画意

是啊,无论贫富贵贱,家都是人世间幸福的代名词, 用爱搭建的家,是孩子们最安全、最舒适、最快乐的港湾。有数据表明: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人士小时候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家。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发现,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造成了大量的孩子的性格缺陷:由于家庭气氛的宽松自由和多位长辈之爱集于一身,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活泼开朗、聪明伶俐……;但由于学校班级的生额较多,学生受关注的机会和程度与家里不能同日而语,结果有部分不是那么突出的学生就显得有点木讷、内秀,导致在家、在校判若两人。班级中学生个体的不均衡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而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如何避免这种个体不均衡所带来的教育不均衡呢?为此,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我想: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孩子在家、在校判若两人的直接原因。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否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另一个快乐的家园呢?……

带着思虑,我走进课堂,试着去寻找家的感觉。

二、课堂,孩子快乐学习的家园

要让学生走进教室就如走进了自己的家,首先得让学生们身处课堂却有置身家中的感觉。怎么做?

(一)营造家的温馨

每位教师都是家的一分子,营造家的温馨方法各有千秋,六十多人的大家庭众口难调,更需要我们多动脑筋了。接手一个新班级,我开始了我的“家园”计划。

1.擦亮眼睛,捧起朵朵蓓蕾

以往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课堂上,我总爱让大家做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几次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兴味索然,大概是其他老师也曾这样吧。今年我得改改了,要让他们有不一样的感觉。于是,走进教室,我先静静地观察了学生5分钟,孩子们坐不住了,以前都是他们悄悄地观看新老师,现在新老师静静地看他们,怎么回事? 迎着孩子们质疑的目光,我开始了我的“扫描”心得: “咦?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是谁呀?”大家顺着我的目光找到了我说的朱莉,开心地喊着她的名字,羡慕极了。 朱莉呢?有点害羞有点得意地笑了。“哟,这个胖小伙让我猜猜他的名字!”“朱天奇!朱天奇!”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喊起来了。一个一个辨认下去,整个教室都沸腾了,有的学生干脆帮我说特点找学生……看着孩子们如花的笑脸,我知道,我用心捧起的这朵朵蓓蕾开心地飘进了这如花的课堂。

2.袒露真诚,融入张张笑脸

孩子得到重视,心满意足,开始把目光投向我这位如此关注他们的老师。

“老师,您教我们什么的?”“猜猜?”

“语文!”“为什么这样认为?”

“因为……因为……”“因为,你的普通话很标准!”

“有道理,猜对了!”“嘢!”

“您最喜欢干什么?”“读书、逛街、看电视……”

“哈,跟我妈妈一样!”“我妈妈也喜欢逛街!”

“您有孩子吗?”“他多大了?”……

我的坦诚让孩子们分外激动,他们笑着、嚷着、快乐着,我的笑脸融入了他们的张张笑脸,我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更喜欢。

3.敞开心扉,走进颗颗童心

如果说,第一次见面让我与孩子们共同走进了我心中理想的课堂,那么,接下来的365天,我就该努力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温馨的家一般的课堂了。如何让孩子保持持久的热情与我进行温馨可爱的对话呢?我决定让孩子们写周记。我是这样想的:日记天天写,太辛苦,学生的热情可能要减退。而周记一周一次,劳动强度不大,再加上,孩子们一个星期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事,要让他们学会找出“输出口”。

有的教师可能要说了,我会布置周记呀,可是如何让学生激动到非跟你说不可的境地呢?一开始,我就非常认真地批阅他们的周记,并在他们的周记里写下我的想法,在张张白纸上与他们悄悄地对话,往往一个班的周记改下来,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但辛勤的工作总会有收获,我发现,当我郑重其事地发下他们的周记并让他们好好看时,他们有点疑惑,翻开周记后,他们安静下来,几分钟后,他们捧着周记静静地笑了。下一次,再写周记,急切的不得了,交上周记就开始问:“老师,什么时候发回来?”发下本子后,个个神采奕奕!“因为,老师跟我说……嘿嘿,保密!”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大明白该如何与人交谈,于是,在征得部分同学的同意后,每周五,我便抽出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并美其名曰“心灵有约”。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恋上了我那心灵家园般的语文课堂。

(二)增加家的温情

走进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拥有课堂,拥有一个快快乐乐自由的课堂,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情。

1.抢占孩子的亲近领地

爱上老师,爱上老师的课,作为教师,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总是特别注意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学《陶校长的演讲》,我带孩子们去领略演讲的魅力;学《二泉映月》,我带孩子们去感受音乐的博大;学《清平乐·村居》, 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感悟古诗词那独特的韵味……每天都给孩子带去一份惊喜,是我努力的方向。孩子们跟随着我一起在充满温情的课堂里徜徉,我想,我该是他们学习语文时最亲密的伙伴。

2.走近孩子的语言天地

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听不懂他们的“行话”,就走不进他们的心。为此,课后,我常与他们聊天, 什么“酷毙了,帅呆了,88啦”,学会了,还要时不时在课堂上来两句,他们非把你当成他们最铁的哥们不可。我想,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大行其道,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吧。

3.贴近孩子的生活空间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脱离孩子的生活空间空谈语文是枯燥无味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兴趣所在,并引导他们的趣味。比如,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鼓励孩子们观看比赛,并和他们聊聊比赛的情况;亚运会来了,每天课前聊聊金牌得主……共同的爱好让我与孩子们心心相通。

(三)让课堂成为孩子永恒的家

孩子是课堂的主人,当他依恋课堂就像依恋他的家一样时,当他不经意地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喊出亲人的名字时,我想,他已经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尊、自信,享受了快乐、幸福,释放了郁闷、不满……

最记得那篇作文——《最难忘的一堂课》,让我倍感付出的欣慰:班上同学难忘的课文或许是不一样的,但课堂却几乎都是语文课堂。

(四)希望老师能成为孩子时时牵挂的亲人

一次,我要出差一星期。出差前,我就把这事告诉了班上每一位同学,一个星期之后,出差回来,从孩子们欣喜的眼光中,我看到了思念与牵挂,当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围在我身边问长问短时,我心花怒放,他们多像我的孩子呀!我又何尝不是他们心中的最特别的“妈妈”?

7.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家园 篇七

建设生态家园,充分利用当地山区自然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养猪、果园养鸡、小山湾砌塘养鱼、水面养鸭等综合立体种养模式,是发展家庭经济的新途径。其主要特点是:小区域、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开发;科学布局、立体种养、良性循环;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

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生态家园,前期投资仅需4.5万元,一般投资回收期为4年,4年后其净收益可达5万~6万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采取以短养长、种养相结合、分年度投资的做法,一般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劳动力的农户都可以发展。

具体地点以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地势平缓,坡度在30度以下,山脚或附近有充足水源的低矮丘小山湾为宜。在开发布局上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山顶戴“帽”,即自峰顶顺山坡而下,纵向10~30米范围内保留一定规模的自然植被,加以管护,用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 在坡度30度以下山腰开发种植果树。果树幼龄期可套种花生、西瓜、菜、豆、绿肥等经济作物,果树成林后可在果园养鸡等。

3. 在山脚根据当地水源状况围堰筑堤,建立一定面积的鱼塘养鱼、养鸭。塘岸建畜禽养殖栏舍和建造沼气池。利用畜粪作为沼气原料,鸭粪喂鱼,沼液做果树肥料。

4. 在山口选择地势平坦的地点建造农家住房式管理房,从管理房至山上、田间、畜禽栏舍要建立机耕便道,便于管理。

5. 整个园区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园区周围种植绿竹等,以保持良好的气候环境和优质的水源条件,减少畜禽、果树等病虫发生。

6. 在经营规模上,根据当地条件和农户的劳力资源、经济状况而定,可建立大、中、小不同规模的生态家园。具体经营模式要因地制宜,园区内的种养结构要力求合理。

上一篇:初中数学50页下一篇:缅怀先烈,缅怀先人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