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2024-09-17

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精选7篇)

1.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一

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奉贤区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奉贤美,奉贤强”的战略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需求增势稳中趋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就业持续向好,动能加快转换,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三次产业增加值稳健增长,可比增长7.3%(同比增长9.8%),为六年同期最高增幅;工业生产领域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达14.0%,增速郊区排名第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6.2%,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6%,全市排名第二;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0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投资总额190.2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实现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1元,同比增长9.1%。

表1: 2018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总量增势较好

上半年我区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可比增长7.3%(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可比下降3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5.4亿元,可比增长9.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07.0亿元,可比增长10.4%,比第二产业总体高出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4亿元,可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54.6:44.7,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增势迅猛

上半年我区工业生产强劲增长,1-6月份,全区9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35.8亿元,同比增长14.0%,比一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见图1)。

从生产基本面来看,32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1.9%,增幅两位数以上的有13个行业,反映我区工业经济走势向好。在全行业中产值占比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其工业产值增速分别为28.1%、-6.9%、3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7.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幅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其他占比较高的行业还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84.3亿元、71.1亿元和65,0亿元,同比增长45.3%、11.8%和27.8%。从产销情况来看,1-6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34.0亿元,同比增长14.7%,工业产销率为99.8%,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从百强企业情况来看,1-6月我区百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0.0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6%。百强企业中增幅排名前十的企业情况如下:

表2:2018年1-6月奉贤区工业产值增速前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总产值(万元)增长(%)

百强企业中产值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情况如下:

表3:2018年1-6月奉贤区工业产值规模前十企业情况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总体平稳,工业投资增幅明显扩大

1-6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190.2亿元,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其中,市属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区属项目完成投资182.4亿元。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03亿元,下降3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5.3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1亿元,同比增长4.3%。

主要投资领域中,工业投资增幅持续扩大。1-6月份,工业投资实现45.3亿元,增长19.8%,比一季度扩大了11.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2.2个百分点,较去年底提高了1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反映我区工业实体经济增长后劲有所增强。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15.6%,较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0%。已入库商品房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南桥镇D-01-13区域、奉城镇57一05区域地块、海湾碧桂园项目等20个项目投资均超过2亿元,合计拉动投资77.1亿元,而去年同期仅17个项目超过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减少。1-6月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为22.5亿元,同比下降25.6%。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奉贤交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上年同期有多条道路新建、改建工程,投资额达16.0亿元,抬高了基数。今年下半年,将有奉贤区新林公路(金山区界-浦卫公路)道路新建工程等6条道路建设项目纳入统计,合计计划总投资72.3亿元,预计今年投资6.8亿元,将为拉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助力。民间投资略有增长。1-6月份,民间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房地产民间投资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3.8%。

(四)消费市场增势稳中趋缓

1-6月,全区实现商品销售额767.2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0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0.7个百分点。主要商品类别中增幅较高的是汽车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和1.2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7%。中西药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7%和1.8%;降幅较高的是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粮油食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降幅分别为35.8%、23.3%、12.8%和10.9%。

(五)外贸出口增速放缓,结构优化

1-5月份,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63.0亿元,同比增长21.1%,较上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出口总额201.9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减少8.4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和内资企业出口占比持续提高,一般贸易出口额增长25.0%,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5%,比重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额增长35.9%,占比为47.8%,比重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

二、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一)新动能加快培育

1.美丽健康产业增势良好

1-6月份,东方美谷产业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增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28.0%,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4.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收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19.2%。

2.战略新兴产业增幅郊区排名第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增速明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郊区排名第二,仅次于嘉定区。1-6月完成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208.2亿元,可比增长8.6%,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4.9%。其中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分别实现产值87.4亿元、60.3亿元和19.6亿元,分别可比增长20.7%、14.9%和20.5%。

表4:2018年1-6月郊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情况

3.民营企业活力增强

新设私营企业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至6月末,我区私营企业注册企业数达到25.7万户,同比增长18.4%;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0158.5亿元,同比增长29.9%。1-6月,私营企业累计实现税收99.4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企业效益改善

1-5月份,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1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31.0亿元,增长16.6%,较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6.3%,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高速增长

1-6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08.6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实现税收总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35.7%。分行业来看,第二产业实现税收170.3亿元,同比增长45.0%,其中工业实现税收157.5亿元,同比增长47.1%;第三产业实现税收122.7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批发零售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分别实现税收39.7亿元和23.9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7.9%和37.9%。

(三)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1-6月份,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681元,同比增长9.1%,与全市增幅持平,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5月末,我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488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45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均为363080人,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8395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增加19189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人数分别减少2742和600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经济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一)工业能耗增长过快,需严密监控高耗能行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降耗工作不能放松,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能源消费也不断增多,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3.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产值增速快2.9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107吨标煤,同比增长1.9%。工业能耗虽然较一季度增幅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引起重视。

我区应当继续稳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降低能耗和产值能耗比;对重点行业进行总量控制,预防高载能企业能耗反弹;聚焦能源改革,去除过剩产能,通过能源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清洁能源,多方位发力降低能耗。

(二)战略新兴行业占比较低,行业间仍需均衡发展

1-6月完成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208.2亿元,可比增长8.6%,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9%,郊区排名第六,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8%)。分行业来看,七大战略新兴行业中有三大行业的产值较去年同期是下降的,分别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降幅分别为25.7%、5.0%和62.3%。从具体企业来看,新能源行业中下降较多的是上海艾力克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上海锦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下降92.8%和76.5%;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中降幅较高的是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同比下降21.1%;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下降较多的是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同比下降58.5%。

我区应当在抢占美丽健康产业高地的同时加快工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在高端前沿行业引进优质企业,尤其是要引入一些隐形冠军企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全方位高水平发展。

表5:2018年1-6月奉贤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总产值

注:因产业之间企业存在重复,所以产业相加数大于合计数。

2.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二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6-2008年卫生部年报表卫生机构调查表 (卫统1-1表) , 某中心城区卫生局各医院2006-2008年财务年报表;本课题卫生经济调查资料。

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家医院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情况

人力资源情况:至2008年底, 3家医院总编制数2 144人, 实有职工1 792名, 离退休人员1 696名。卫生技术人员为1 402人, 占在职职工比例78.2%, 其中执业医师485人, 注册护士510人。开放床位情况:2008年, 3家医院编制床位1 172张, 实际开放床位为1 095张。资产规模与固定资产情况:2008年, 3家医院年末资产总额为40 128.8万元, 比年初增加了15.11%, 固定资产总额为23 546.5万元, 比年初增加了7.56%。医疗服务情况:2008年, 3家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为1 013 681人次, 比上年增加11.27%;总门急诊人次为1 005 918人次, 比上年增加11.38%;总出院人数23 275, 比上年增加15.77%;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6 149, 比上年下降1.19%;实际占用床日为389 210, 比上年增加6.41%。

2.2 3家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

2.2.1 财政补助情况。

2006-2008年间, 政府下拨给3家医院的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8%~30%之间, 3年平均为16.47%, 其中综合性医院拨款比例约为10%, 专科医院略高;政府对3家医院的财政补助年平均增长率为21.8%。财政补助占医院人员总支出的比例:综合性医院年平均为25.0%, 传染病专科医院年平均为67.0%, 体现了传染病医院的公益性由政府承担。

2.2.2 医院收入及构成情况。

2008年3家医院总收入为53 936.37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31.19%。其中业务收入为44 499.10万元。2006-2008年的年业务收入逐年增长, 增长率在12.79%~21.68%之间, 年平均增长率为16.03%。在2006-2008年3年间, 3家医院总收入中, 年均收入构成比为财政拨款16.47%, 医疗收入30.32%, 药品收入51.95%, 其他收入1.26%。其中, 医疗收入、药品收入逐年增长, 药品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医疗收入。从3家医院3年的各类业务收入结构分析:⑴药品比例较高, 占业务收入比例达到58.94%~73.10%, 平均63.5%;⑵技术劳务费用收入比例不高, 护理费占业务收入的均值为1.03%, 手术费收入占业务收入的均值为4.63%, 诊疗费占业务收入的均值为2.71%, 治疗费占业务收入的均值为6.63%。

2.2.3 医院支出及构成情况。

2008年3家医院总支出为53 429.14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26.90%。在2006-2008年间, 3家医院的年总支出在逐年增加, 增长值在15.96%~28.64%之间, 增长率均值为21.17%。医疗占总支出比例平均为51.33%;药品平均为46.77%, 财政专项支出及其他支出分别为1.66%和1.90%。其中3年之间, 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均逐年增长, 但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药品支出。3家医院3年中各类支出情况及结构分析: (1)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的30.67%~39.05%, 平均为35.54%, 近年来, 医院职工工资增长较快, 3年间以平均15.22%的速度增长, 是医院经济运行的主要成本; (2) 管理费占总支出比例的25.22%~42.14%, 均值为31.86%, 且逐年增长速度较快。 (3) 医用耗材、水电费所占业务支出比例分别为5.62%和1.22%, 也有逐年增长趋势。

2.2.4 医院收支结余情况 (见表1) 。

从表1可见, 3家医院2008年末收支相抵有一定的结余, 帐面结余额为717.23万元, 但从3家医院2006-2008年3年的业务收入与支出比较分析看, 支出均大于业务收入, 剔除政府拨款因素, 3家医院均处于收不抵支状态, 仅2008年, 3家医院实际亏损9 152.27万元。其中, 药品总结余达1 744.52万元, 而医疗业务收入远远低于医疗支出, 亏损达10 896.80万元。

2.3 3家医院的经济运行能力分析

2.3.1 偿债能力。

医院的偿债能力, 具体表现为用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指标: (1) 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是用来衡量医院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大小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安全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在30%~50%之间[1], 过高或过低对医院和出资人都是不利的[2]。资产负债率过高, 偿债能力或财务风险加大, 医院易陷入财务困境;资产负债率过低, 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减弱, 不利于提高资本收益率。从这一指标分析, 3家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大多低于30%, 2008年为24.48%, 2006-2008年3年平均为22.14%, 有逐年增长趋势。 (2) 流动比率:该指标反映医院运用流动资产变成现金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为2时, 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较好, 比较安全。数值越高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收益也越大。但流动比率过高, 可能表明单位流动资产占用过多, 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低于2, 说明医院偿债后的剩余流动资产即营运资产, 有可能满足不了正常的周转需要。从3家医院的流动比率分析, 二家综合性医院流动比率较低, 平均为1.63, 而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为2.78, 2006-2008年3年来, 3家医院的流动比率呈下降趋势。 (3) 速动比率:该指标是衡量医院立即偿付债务的能力, 即用能迅速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资产偿付债务的能力, 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 能收回的债权等。一般情况下, 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 低于1则被认为单位短期偿债能力偏低。3家医院该指标值均大于1, 说明医院短期变现偿债能力较高, 但应收帐款较多。

以上指标分析说明, 各医院的偿债能力尚可, 但如果债权50%不能快速收回的情况下, 靠现有的货币资金周转较困难。

2.3.2 竞争能力。

医院经营管理的指标分析: (1) 总资产周转次数—该指标反映医院整体经营水平, 周转得越快, 说明经营水平越高即医院能有效运用资产创造收入。反之, 周转率低, 则说明医院没有充分利用资产的效能。本文分析的3家医院资产周转次数, 3年间在0.22~0.34次之间波动, 平均为0.27次, 每年略有增加, 但周转次数在同级医院中偏低。 (2)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是衡量医院竞争力较敏感的指标, 在一定时期内, 该指标越高, 说明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 资产的管理越有效。3家医院3年来该指标值在0.54~0.88次之间, 综合性医院逐年有缓慢增加趋势, 而专科医院每年略有下降, 且综合性医院该指标略高于专科医院。 (3) 病床周转次数—3家医院中, 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为20.52次, 略低于全国医院病床平均周转23次的水平, 而专科医院偏低, 平均为4.21次, 这与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性质及季节性发病有关。 (4) 管理费占总支出比例—该指标是医院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重点, 二家综合性医院该指标平均为27.78%, 高于上海市综合性医院15%的平均水平, 而专科医院该指标偏高, 平均为40.02%, 提示了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尚存在可改进之处。

医院收益能力的指标分析:流动资产收益率和固定资产收益率是反映医院利用资产的获利能力, 应越高越好。3家医院该两项指标均偏低。流动资产收益率:最低为-3.64%、最高为2.26%, 固定资产收益率:最低为-2.00%、最高为1.87%。说明3家医院的赢利能力较弱,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较低。

从以上竞争能力各项指标分析来看, 3家医院的经济形势不乐观, 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强。

2.3.3 发展潜力:

经费支出自给率—该指标是反映医院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经费支出自给率大于1, 说明医院在资金供给上有发展潜力, 3家医院的经费支出自给率历年均小于1, 平均为0.85, 说明3家医院离开政府补贴将无法生存。净资产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医院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当该指标大于0时, 表明资产增值;等于0时, 表明资产保值;小于0时, 表明资产流失。调查数据显示, 3家医院净资产增长率逐年递增, 2008年该指标均大于10% (平均为12.17%) , 说明其净资产均为增值。

从以上指标分析, 3家医院靠自身发展的潜力不大, 2008年由于政府补贴增加, 经济存在上升发展的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3.1 结合新医改要求, 争取增加政府对医院的投入

目前医疗机构维持正常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是3个方面:医疗服务收费, 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贴。根据本调查资料显示政府财政拨款占综合性医院收入仅10%。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水平较低, 远没有达到“原则上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水平[3], 对社会的公益性和对患者的福利性难以体现, 而从供给中解决“看病贵”问题有较大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政府应在财力情况许可的范围内, 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以减轻医院及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医疗负担。

3.2 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完善医院的补偿机制

从医院的经济收入结构和运行情况分析, 医院的药品收入比重较高, 占医院的总收入比例均超过了50%, 平均为63.5%, 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医疗服务的供给体制主要依赖“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来运行, 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未能通过价格来体现。新医改将逐步取消医院的药价加成, 切断“以药养医”, 公立医院将如何补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卫生部最新对外公布的《2009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要点》显示:公立医院对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 将有望通过药事费、护理费、处方费等三费实现。

3.3医院要提高竞争力, 增强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 大多数医院主要依靠医疗收入来维持医院的经济运行, 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院要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增强经营管理能力, 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 才能实现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要加强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 有利于把医院管理中的未知因素转变为已知因素, 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减少医院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不断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体勋.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15.

[2]张诚.谈医院的负债管理与融资风险[J].中国卫生经济, 2001, 20 (9) :59.

3.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三

在此背景下,今年本市经济开局总体平稳,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结构调整升级态势进一步显现。一季度,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3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从产业发展看,工业开局好于预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扭转前两年持续低迷态势,三产总体保持平稳。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略有放缓,消费增幅稳中有升,外贸增速回升,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民营经济看,本市民营经济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结构调整效益日益显现。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表现良好、对外贸易领先全市、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新设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等四大亮点。同时,民营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五个基本特点:工业运行有所回升,制造业上升动力稍显不足;传统商贸业运行平稳,效益增长低于全市;税收情况有所好转,恢复速度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萎缩,结构有所改善;就业形势稳中趋紧。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总体平稳,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3025.44亿元,商品零售额39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1.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32.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2.1%;进出口总额18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口增长3.4%,进口增长19.2%;税收收入719.71亿元,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315.02亿元,同比下降7.1%;民营企业实际就业人数净减少1.01万人;新设民营企业48172户,同比增长23.2%,注册资本合计1548.26亿元,同比增长2.1倍。

一、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运行呈现四大亮点

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提高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1、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表现良好

一季度,先进制造业表现良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3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速17.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3.9%和25.9%。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制品业等传统制造业的产值和利润均出现同比萎缩。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中小微先进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也好于传统制造业。营业收入、净利润、新增订单金额、用工人数同比增加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分别占53%、44%、36%和31%,较传统制造业高23、22、10和10个百分点,而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分别占44%、67%和33%,仅融资成本增加的企业占比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增加的企业占比均低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详见图1)。

一季度,本市中小微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好于传统服务业。问卷调查显示,营业收入、净利润、新增订单金额、用工人数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分别占61%、55%、48%和42%,较传统服务业高20、23、22和23个百分点,而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分别占53%、70%和38%,仅较传统服务业高3、5和13个百分点(详见图2)。

一季度,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如1号店销售额达37.7亿元,同比增长92%。3月18日1号店以52分25秒销售了30个集装箱,总计60万盒进口牛奶,创下“在24小时内单一平台内销售最多牛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外贸增长领先全市,进出口结构出现分化

一季度,本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8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领先全市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出口增长3.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而本地市场需求旺盛,进口增长19.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一季度,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全市占比为16.9%,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详见表1)。

一般贸易方式占主导地位。一季度,本市民营企业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占民营进出口总额的70.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民营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3.9%。

主要进出口市场分化明显。受益于美国市场持续温和复苏,对美贸易加速增长,同比增速为26.2%,其中出口金额增长10.8%,进口金额增长48.5%,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4.6和22.5个百分点。进出口形势较好的国家还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而对欧元区、日本、东盟和印度等出口市场均出现同比萎缩。

主要商品出口分化,进口普遍实现较快增长。机电、服装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4.0%和5.5%,高于全部商品的平均增速。汽车零件、家具、塑料制品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而受生物技术和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出口额大幅下滑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下降9.2%。进口方面,主要商品普遍实现较快增长,尤其是飞机、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额增长分别达1.75倍和1.35倍。

3、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

截至今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共新设各类企业7772户,其中私营企业为6096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78.4%。3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私营企业737户,占当月新设企业总数的63.1%;新设私营企业累计注册资本130.68亿元,占当月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45.3%。

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市工商联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建立了工作合作机制,促进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投资发展,目前意向投资总额达400多亿元。今年3月,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将在全国开展试点,其中一家由复星集团与均瑶集团联合主发起的民营银行即将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

4、新设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改革降低了投资兴业的门槛,促使新登记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工商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本市工商注册登记的新设民营企业共48172户,占本市全部新设企业的94.0%。新设民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23.2%,而上年同期为同比减少5.5%。

从新设企业资金投入情况看,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分别占全市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6.3%、18.4%和15.3%。其中,新设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合计1548.26亿元,同比增长2.1倍;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75.2%和99.7%(详见表2)。

二、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民营企业仍需面对资金压力大、成本高等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民营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工业运行有所回升,制造业上升动力稍显不足

一季度,本市民营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1.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的占比为13.5%。32个工业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较2013年增加3个。其中,机械、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而纺织服装、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

从效益情况看,一季度民营工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032.52亿元,同比增长2.1%,低于全市工业0.5个百分点。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体育娱乐制品等行业支撑下,实现规模以上利润总额31.75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工业0.9个百分点。

问卷调查显示,制造业景气上升动力稍显不足,营业收入、净利润、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的制造业企业分别占39%、31%和30%,分别较上季度下降14、10和19个百分点;表示国内需求减少的企业略有增加。

2、传统商业服务业运行平稳,效益增长低于全市

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3025.44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商品销售总额2.6个百分点。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452.9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个百分点。

从效益情况看,一季度民营大型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7.9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全市增速19.7个百分点。民营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13亿元,同比下降13.3%,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26.3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市同比增速为64.4%。

问卷调查显示,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同比增加的企业分别占56%和50%,分别较上季度提高8和10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同比增加的企业分别占52%和68%,分别较上季度下降8和7个百分点。

3、税收情况有所好转,恢复速度仍低于全市

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719.71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税收收入391.82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非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税收增速也较同期有所提高,而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税收增速则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一季度,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市各类所有制经济税收收入的26.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萎缩,结构有所改善

一季度,本市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02亿元,同比下降7.1%;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投资额占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6%,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详见表3)。

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上年各季度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一季度完成投资226.38亿元,同比下降8%。除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外,短期资金成本高企及对未来房价预期等因素可能是投资出现萎缩的主要原因。工业投资方面,今年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65.14亿元,同比增长1%(上年同期增速为-6.6%)。

5、就业形势稳中趋紧

从全市招退工登记备案情况看,受春节等因素影响,今年开局本市就业形势稳中趋紧。一季度,全市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就业人数净减少1.63万人,为近5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国企、外企、民企实际就业人数均出现负增长。

从民营企业情况看,一季度累计招工登记备案21万人,占全市招工登记备案人数的72%;累计退工登记备案22.01万人,占全市退工登记备案人数的71.5%;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就业人数净减少1.01万人,净减少人数较上年同期增加近2倍(详见表4)。

(上海市工商联调研部供稿)

注释:

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统计范围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民营主要商品进出口金额:统计范围为私营企业

民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统计范围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统计范围包括本市私营、集体、私营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

民营经济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统计范围包括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个体经营以及私营控股、集体控股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投资情况:统计范围包括私营、集体、私营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

4.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四

2008年上半年上海商业经济运行情况(上)

今年上半年上海商业努力克服罕见冰雪天气和消费物价快速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努力组织应急商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抓住节庆消费新商机,加快商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保持了市场繁荣活跃、销售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下半年超额完成全年4360亿元销售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特点是:

一、消费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消费增速保持领先,拉动经济增势明显,呈现 “四高两低”:四高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03.17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以来累计增速新高;同比增幅分别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GDP均为现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2.1个、1.8个、14.4个百分点, 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大主力中,消费规模和增速均超过了投资(见表一)。两低是:上半年全国实现零售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上海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由于上半年上海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使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为9.9%,增速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

(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服务全国作用发挥,呈现“三大三快”:一是进出口商品贸易规模扩大、增速加快,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实现296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增速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二是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保持快速增长,1-6月份,本市商品购进和销售总额均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分别完成10012.12亿元和12681.08亿元,同比增长29.2%和29.7%,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三是市外商品流通规模和网点扩大、销售增速加快,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上半年本市实现市外购进和市外批发销售891.58亿元、796.82亿元,同比均增长29.9%;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1.8个和6.1个百分点;主要连锁企业的市外零售网点突破5100家,同比增长6%;市外销售总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1.1%。

(三)经济运行“稳、快、好”,顺利实现“双过半”。一是实现了市场销售平稳、快速增长,1-6月份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4、6月份因季节因素略有回落外,增幅在19.7%-15.5%区间波动上升,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最为平稳的指标。其中:第一、第二季度分别实现零售额1092.25亿元、1111.92亿元,同比增长16.9%、16.5%。零售额峰值出现在5月份,在“五一”节庆消费推动下,创本市月度零售额历史新高(见表二)。二是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按照今年4360亿元、同比增长13.5%的销售目标,上半年实际完成计划进度50.5%,超额完成零售额23亿元。三是商业经济效益完成较好。全市4800余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5.45亿元、利润总额19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20.5%。

二、商业成为推动上海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一)商业GDP保持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商业完成增加值728.25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市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1.1%、20.9%。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616.37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和增速均保持第三产业行业第二,规模仅次于金融业,增速仅次于信息服务业。中心区商业实现增加值约占区域增加值的80%。

(二)商业税收成为上海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上半年上海全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税收3880.79亿元、1505.82亿元、237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17.3%、36.5%,二、三产业分别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8.8%、61.2%,其中:商业税收总额突破600亿元,达到621.60亿元,同比增长23.7%,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16%、26.2%;商业税收规模在全市所有行业中仅次于金融业,远高出房地产业税收达286.4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税收596.51亿元、2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11.6%。批发业完成税收占批发零售业税收总额的82.3%。

(三)商业对社会就业贡献增加。2007年上海商业从业人数达156.82万人,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17.3%和30.6%,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分别达132.01万人和24.81万人。商业从业人数在全市仅次于制造业,是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今年上半年本市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 商业岗位逾三分之一。

三、各类经济和区县商业发展加快,节庆消费扩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形成,各种所有制商业销售全面上升。1-6月份,国有、集体经济商业实现零售额140.8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零售总额的6.4%;非公、混合经济商业实现零售额2062.32亿元,同比增长17.1%。一是非公、混合经济商业成为推动销售的主力军。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93.6%,其中:港澳台商、外商投资、私营商业、股份公司、个体商业销售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港澳台商、外商投资商业销售增速领先。实现零售额333.20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居各类经济商业第一,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5.1%,占比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领先。上半年各类内资企业实现零售额1868.97亿元, 同比增长16.3%;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4.9%。四是私营商业销售规模居各类经济商业首位。上半年实现零售额915.53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到41.6%。

(二)节庆消费旺盛。一是上海春节市场销售增幅高于全国和北京。今年元旦和春节黄金周,上海360家商业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42.2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5.6%、20.5%,均创调查户数、营业收入、销售增幅三项指标历史新高。据商务部和北京商务局监测,春节7天全国实现零售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长16%;北京133家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33.3亿元,同比增长19.4%。上海春节市场销售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北京4.5个和1.1个百分点。二是“五一”节平均日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全市354家商业企业节日3天(5月1日~3日)共实现零售额21.92亿元,同比增长22.02%。今年由于假期缩短,市民在沪过节和周边游客来沪增多,逛街消费集中,创下“五一”节平均日销历史新高,日均销售达到7.31亿元,比2000年“五一”节平均日零售额增长了4.3倍。上海“五一”节日销售增幅高于北京。据北京市商务局对124家商业企业抽样调查,全市节日3天实现零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6.6%;本市在调查户数、销售规模和销售增幅三个方面分别高于北京230户、10.32亿元、5.4个百分点。

(三)区县商业繁荣活跃。经过近年来区县商业布局和经营结构调整,中心区时尚消费集聚效应突出,上半年实现销售1203.09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零售额57.9%;郊区县的大型商业设施和旅游新景点建设加快,出行交通便捷,人口迁移增加,上半年实现销售875.58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市零售额的42.1%,郊区零售额增幅超过中心区6.6个百分点。(未完待续)

(撰稿:陈宇先)

主编:陈宇先联系电话:23112674传真:63580062

5.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五

一、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借力各项开发政策,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结合旅游产业扶贫政策,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乡村文旅项目。东昌府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远见咨询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创景天下旅游规划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__—2025)》两个规划。依照规划布局,逐步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如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项目、澄浆玉郭庄田园综合体文创基地项目、__葫芦小镇项目、繁森干部学院建设项目、__黄西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近几年乡村振兴加快实施。通过实施厕所革命,在公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镇域广场甚至很多村内都已经建设了新型公共厕所,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客人带来了很大方便。结合小城镇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贫困村开展道路亮化、美化、给排水、电线铺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精品民宿,高标准建成以路庄、刘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__镇、__街道、闫寺街道、黄西村、路庄村等旅游强镇、特色村等道路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为自驾游游客提供明确、清晰的道路指引。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

三是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近几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企业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产品开发和旅游经营。如__街道、__镇等,一些农户利用现有农房、院落、场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目前,我区已成规模的农家乐经营业户达1000余家。__镇也开始启动“运河人家”农家乐。黄西村鸭鹅坡旅游有限公司、聚源专业种植合作社、聊城市东昌府区民益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把松散的农民经营者聚集起来统一管理,共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加快设施改造,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旅游内涵,为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打造旅游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不够完善。从目前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来看,缺少规模化的旅游场所,乡村旅游地类型较为单一,趋同性太强,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游、食、住、行基本旅游需求,文化娱乐场所缺乏。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扩大规模、开创高端、特色产品,以__镇云朵庄园及__镇盛庙村的桑椹采摘园为例,规模都比较小,游客服务配套设施缺少,仅限于鲜葡萄、桑葚的采摘,如葡萄酒、葡萄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及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还远未形成。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全域旅游没有充分开发。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__镇,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较多,旅游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但仍有许多乡镇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发掘和开发。比如__镇的卧龙岗林场区域的资源、__毡张村木梳文化遗产、__镇侯家新农村建设典型、__镇绳家村的绳文化资源等,均为较好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没有项目规划开发。

(三)乡村与城区连接的公交线路较少。我区作为全国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大部分农村实现了户户通,村村公路非常完善,但缺乏乡村到城区的公交线路。村村通公交由于受到运营成本、停车场地等因素影响,至今远未达到当地居民需求,这种现状同样也严重限制了农村进城休闲消费和城区居民下乡休闲的双向交流。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__是京杭大运河聊城段重要节点,葫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东昌府区又是中国葫芦雕刻艺术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雕刻葫芦技艺的传习基地。就地理位置而言,__镇北临马颊河、南靠聊城市新北环,东侧为古京杭运河会通河段、西侧为聊(城)临(清)路,是中华水上古城和临清中州古城之间的重要文旅节点。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着手打造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有着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地理位置优势。这是以古老的京杭运河为创意文境,以葫芦产业为创意场境、以文旅风情为创意情境,融合文创新理念、互联网新载体,在城镇与农村交汇处打造一个新农业经济发展融合平台,以产业带动人文、休闲、旅游的特色文旅小镇项目,将葫芦种植、葫芦创意、工艺葫芦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等资源集聚起来,融为一体,推动葫芦产业升级。

(二)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在__镇叶屯村,土地流转之后,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葫芦、发展葫芦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如今,土地流转涉及130户村民,仅土地流转费,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计算,每年收入76万。此外,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到葫芦种植和加工基地打工,领一份工资,每人每天大约70—100元。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设和运营之后,来这里旅游的人自然而然增多,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仅发展了乡村文化旅游,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把乡村文化旅游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在生产、生活和生态领域单一的、局部的试点探索,而是在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的视角下,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性变革。目前,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有:葫芦风情种植园、葫芦文化体验园、福禄演艺剧场、“好停车”福禄绵长广场、宝葫芦开发空间、葫芦工艺互动街巷,还有创意苹果园、梨园、有机蔬菜大棚、果蔬加工厂、生态养殖场、万福居民宿村、葫芦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工艺葫芦。这种规划建设是新型乡村创业者和艺术创业者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是一个集产、人、文、商、旅、居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它把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民俗体验、文旅开发、文化创意融为一体,唤醒传统乡村记忆,建设现代特色小镇,是未来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因此,建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要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相结合。

6.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六

2014年2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存款止跌回升,储蓄存款持续分流,各项贷款增速趋缓,信贷结构有所变化。2月末,上海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9459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新增907.5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625.3亿元和1170.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5629亿元,同比增长8.9%,当月新增423.5亿元,环比少增290.8亿元,同比多增56.3亿元。

一、各项存款止跌回升,储蓄存款持续分流

2014年2月,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新增830.5亿元,同比多增1174.6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新增77亿元,同比少增4.4亿元。上海市存款变化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人民币存款止跌回升,外汇存款增加明显。2月份全市人民币存款增加761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497.5亿元和1075.7亿元。当月全市外汇存款新增22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9.9亿美元和13.6亿美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新增21.4亿美元,主要为保证金存款新增19.2亿美元所致。

(二)单位存款大幅回升,财政性存款增幅放缓。2月份,全市本外币单位存款新增71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2188.9亿元和1496.8亿元。按存款品种分,2月份本外币单位活期存款和单位协定存款分别新增603.2亿元和499.9亿元,环比分别多增1911.8亿元和2506.1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119.9亿元和853.2亿元。收益较高的本外币单位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及结构性存款当月分别增加118.2亿元、11亿元和30.4亿元,环比分别少增483.2亿元、18.4亿元和889.6亿元,本外币单位通知存款减少622.4亿元,环比多减897.2亿元。当月全市财政性存款新增340.8亿元,环比少增362.5亿元,同比多增124.8亿元。

(三)个人存款回落明显,储蓄存款持续分流。当月全市本外币个人存款减少317.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减525.7亿元和604.9亿元。从存款品种看,当月本外币个人活期存款和个人结构性存款分别减少206.4亿元和167.9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57.3亿元和134.9亿元;当月本外币个人定期存款增加64.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少增59.7亿元和315.1亿元。

二、贷款增速放缓,信贷结构有所变化

2014年2月,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423.6亿元,同比多增65.9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减少0.1亿元,同比多减9.6亿元。2月份上海市信贷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一)人民币贷款季节性缓增,外汇贷款增加较多。当月全市人民币贷款增加295.3亿元,环比少增377.5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外汇贷款增加18.9亿美元,环比多增13.1亿美元,同比少增1.4亿美元,其中短期贸易融资新增

9.5亿美元,环比多增13.7亿美元,同比少增12.3亿美元。

(二)单位贷款和个人贷款增势回落,票据融资持续减少。2月份全市新增本外币单位贷款251.9亿元,环比少增180亿元,同比多增96.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新增73.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少增132.5亿元和11.3亿元。当月全市新增本外币个人贷款40.8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少增170.2亿元和12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57亿元,环比少增159.3亿元,同比多增5.4亿元。2月份本外币票据融资减少74.4亿元,环比少减22.1亿元,同比多减1.2亿元。

(三)新增贷款向第三产业倾斜,小微型企业贷款回落。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投向第三产业的本外币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增加281.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6.4%,环比提高19.5个百分点。贷款投放前五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租赁商务业、房地产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分别增加110.8亿元、91.5亿元、54.2亿元、54.1亿元和48.1亿元。从借款企业规模看,当月全市中外资银行发放的本外币贷款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分别增加186.9亿元和139.3亿元,同比分别多增33.6亿元和114.5亿元。当月小型企业本外币贷款增加11.5亿元,同比少增66亿元,当月微型企业本外币贷款减少9亿元,同比多减36.8亿元。

7.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篇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①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减缓0.4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 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5月份比上月增长0.71%。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

制造业生产基本平稳。分三大门类看,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减缓0.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9.9%,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加快1.2个百分点。1—5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3.8%、9.9%和4.3%。

工业产品出口仍显低迷。5月份,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轻工、纺织行业出口增速比上月略有加快;机械、电子行业出口增速减缓。1—5月,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5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加快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1.6%,降幅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1—5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2%,增速同比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0.4%(去年同期为增长13.5%),进口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生产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5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8.7%,减缓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0.8%,减缓0.2个百分点。1—5月,东、中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2%和8.9%,增速同比回落0.6个和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0.6%,加快0.3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总体正常。5月份,全国工业品产销率为97.8%,同比持平;1—5月,产销率为97.5%,同比持平。

工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1—5月,工业投资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及与1—4月相比分别回落2.4个和0.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5.3万亿元,增长14.2%,增速同比及与1—4月相比分别回落3.6个和1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4018亿元,增长7.4%,增速比1—4月加快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437亿元,增长17%,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有所加快。1—5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比1—4月减缓1个百分点。1—5月,技术改造投资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高4.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0.1%。

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27个月负增长,近两个月降幅有所收窄。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分类别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9%,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4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2%。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1—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降幅同比收窄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同比收窄0.2个百分点。

原材料工业

5月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减缓1.5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1—5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缓0.1个百分点。

冶金:5月份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缓0.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粗钢产量7043万吨,同比增长2.6%。1—5月,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和7.2%,同比分别回落7.9个和2.9个百分点。粗钢产量3.4亿吨,同比增长2.7%。

钢材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5月份,出口钢材807万吨,同比增长48.9%,增速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月度出口量创历史新高,自2013年12月份以来钢材出口已连续5个月回升;当月进口钢材122万吨,同比下降3.2%(上月为同比增长3.2%)。价格方面,出口均价790美元/吨,同比下跌12.5%;进口均价1263美元/吨,同比上涨4.3%。1—5月,全国累计出口钢材3394万吨,同比增长33.6%。

铁矿砂进口量增速回落,价格连续四个月下跌。5月份,铁矿砂进口7738万吨,同比增长13.1%,增速较上月回落11.3个百分点;进口均价110美元/吨,每吨较上月下跌4.2美元,连续4个月下跌。1—5月,进口铁矿砂38266万吨,同比增长19%;进口均价121美元/吨,同比下跌10.4%。

钢材价格再现下跌。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5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4.27,环比回落1.7点,继上月回升后再现下跌。其中,长材、板材价格指数分别为95.8和95.2,环比分别回落2.4点和1点。

社会库存继续回落。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5月末,全国主要市场5种主要钢材社会库存量降至1424万吨,环比减少247万吨,同比下降21.8%。自今年2月末以来,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有色:5月份,有色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3.6%,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6.8%和5.6%。铜材、铝材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9.9%。1—5月,有色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715万吨,同比增长4.9%。

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小幅回升。5月末,上海市场铜、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收于48640元/吨、13530元/吨和15150元/吨,比上月末分别提高990元、200元和80元。5月份,上海长江市场铜、铝、铅、锌现货月度均价为50038元/吨、13106元/吨、13978元/吨和15722元/吨,比上月末分别提高1845元、102元、173元和221元。

铜材进口增速高位回落,铝材出口量低速增长。5月份,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38万吨,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月回落49.6个百分点;进口均价7401美元/吨,同比下跌5.4%。同期,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34万吨,同比增长3%,增速较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出口均价2998美元/吨,同比下跌6.8%。

建材:5月份,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1.4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主要产品中,水泥产量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增长6.4%,同比减缓9.1个百分点。1—5月,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1.4个百分点;水泥产量9.1亿吨,同比增长4.1%;平板玻璃产量3.3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4.3%。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呈现不同程度下跌。据建材联合会统计,5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54.44元/吨,比上月下跌3.3元/吨。受新增产能释放影响,平板玻璃价格下跌明显。5月份,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61.06元/重量箱,环比下跌1.13元/重量箱。5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量1823万吨,同比上升0.87%,环比小幅下降;平板玻璃库存为5593万重量箱,增长25%,环比下降。

化工: 5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1.2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去年同期下降7.8%);烧碱产量同比增长8.7%,加快3.9个百分点;化肥产量同比由上月下降4.9%转为增长2.7%。1—5月,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0.8个百分点。

尿素等主要化肥价格继续下跌,降幅有所放缓;天然橡胶价格继续走低。5月份尿素价格为1490元/吨,环比下跌2%,同比下跌29.7%;磷酸二铵价格为2550元/吨,环比上涨0.8%,同比下跌20.6%。天然橡胶价格波动下行,当月天然橡胶(SCR10)均价为14300元/吨,环比下跌8.3%,同比下跌36.2%。

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生产在汽车行业拉动下,总体保持平稳。5月份,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增速与上月持平。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0%,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和1.2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加快2.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放缓。1—5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出口波动下行。5月份,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1%(去年同期为下降4.6%),比上月减缓1.2个百分点。1—5月,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3%(去年同期为下降2.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部分产品生产再现负增长。5月份,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5.5%和22.7%,降幅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20.7%,金属成形机床下降10.3%。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4.3%、32.5%和21.2%。发电机组产量同比由上月增长9.6%转为下降7.3%。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42.9%(去年同期为下降50%)。

汽车产销情况良好。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8万辆和19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1%和8.5%。1—5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93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增长9.4%和9%,增速同比回落4.1个和3.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增长明显。5月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65万辆和1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9%;商用车产销量回落。5月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2.6万辆和32.1万辆,同比下降9.6%和12%,降幅有所扩大。汽车出口继续下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5月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7.6万辆,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12%。1—5月,累计出口汽车36.3万辆,同比下降9.8%。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1倍。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3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3%,降幅同比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9.5%;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473万载重吨,增长107.9%,增速同比加快6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4.7%。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5047万载重吨,增长41.4%(上年同期为下降23%),比2013年底手持订单增长14.9%,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4%。1—5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4%、56.5%和47.9%,同比分别提高1.4个、19.3个和5.2个百分点。

消费品工业

消费品工业生产、出口增速比上月略有加快。5月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同比及比上月分别加快0.6个和0.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及比上月分别加快0.9个和0.4个百分点。1—5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轻工:5月份,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缓0.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8.3%,比上月分别加快1个和0.4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比上月减缓1个百分点。1—5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轻工产品出口出现分化。5月份,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6%,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1—5月,轻工出口交货值增长5.2%,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5月份,鞋类和灯具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家具和箱包出口同比下降。塑料制品和鞋类出口额分别为32.4亿美元和4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8%和15.7%,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8.3个和5.6个百分点;灯具出口23.9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增速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家具出口44亿美元,同比下降4.4%,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箱包出口24.1亿美元,同比下降5.2%,降幅较上月扩大4.4个百分点。

纺织:5月份,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产量分别增长9%和0.9%,服装产量增长8.7%。1—5月,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去年同期减缓1.6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增速提高,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5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服装出口145亿美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月提高4.9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

棉花价格继续下跌。5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价为17392元/吨,比上月末下降126元;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4985元/吨,比上月下跌365元/吨;涤纶短纤价格为8800元/吨,比上月上涨50元/吨;涤纶长丝(DTY)价格为10800元/吨,下跌100元/吨。

医药:5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及比上月分别加快3.7个和2.9个百分点。生产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9.1%;中成药同比由上月下降8.1%转为增长3.1%。1—5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烟草:5月份,烟草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同比、比上月分别加快10.3个和3个百分点。生产卷烟产量同比增长4.8%。1—5月,烟草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

能源保障

煤炭:5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标准煤中间价为535元/吨,连续7周保持稳定。据海关统计,5月份,煤炭进口2401万吨,同比下降12.9%,降幅比上月有所扩大。

电力:发、用电增速均有所加快。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分别增长3.9%和9.2%。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1—5月工业用电累计增长5%,比一季度回落0.24个百分点。

石油:5月份,全国原油产量同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增长0.2%;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减缓0.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月减缓5.2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同比由上月增长1.1%转为下降0.7%。

原油进口均价跌至近9个月以来最低水平。5月份,进口原油2608万吨,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月回落11.1个百分点;进口均价769美元/吨,每吨较上月下跌6.6美元,跌至近9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国际油价有所上涨。5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109.6美元/桶,比上月上涨2美元/桶。5月末,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收于109.49美元/桶,比上月末提高1.42美元。

注:

①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从2012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工业大类由原来的39个调整为41个。

上一篇:《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下一篇:沪科版物理常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