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精选9篇)
1.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一
构建企业会计模式的探讨
请欣赏:《构建企业会计模式的探讨》
作者:周晓苏
一、引言
会计模式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其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有机整体。
会计模式的构成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会计模式导向――特定国家环境对会计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即会计模式所代表的价值取向。
・会计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若干层次。
・会计管理体制――特定国家组织和管理会计事务的方式、形式以及制度的总和。一个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该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直接关系。
・企业会计模式――企业在国家会计规范指导下,通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业务程序、选拔和聘用会计人员、确定和使用会计方法、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会计信息、开展会计管理而形成的企业会计工作体系。
・会计人才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会计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而建立的会计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培养体系。
在上述构成会计模式的各个要素中.会计模式导向是最基本的要素,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模式的基本运行走向。会计规范在会计模式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它应该在反映会计模式导向的前投下,对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会计模式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和相关性。会计管理体制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一般地说,会计模式导向对会计管理体制有总括的制约作用;会计规范对管理体制产生具体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各种环境因素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和运行方式也会有明显的影响。企业会计模式是会计模式中涉及实务最多的因素,它本身包含若干个子系统。而且由于这个因素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所以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会计入才管理体系是按照会计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和逐步发展的,人才体系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会受到前述诸要素的综合影响,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它要素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
企业会计模式必须服从于国家会计模式导向,必须在国家会计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制定本企业的会计规章制度、选择企业会计政策、并依据国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考核和评聘会计人员等。因此可以说,企业会计模式是国家会计模式在本企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
二、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影响
会计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社舍经济环境之中。一般地说,会计的社会环境是指对会计工作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这些因素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及经济体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外部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对企业会计模式产生影响。在这里,我们仅讨论与企业会计活动关系最密切的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1.经济制度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这个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l]”。这种经济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社会根本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 目的,技求企业会计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与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匹配,应该以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生产资科公有制为依据,在实现所有者权益保旺地化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所有权的代理机构。政府的这种双重身份对企业会计模式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作为宏观经济拥控者.需要来自基层企业的会计信息作为制订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力求通过去计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绩效衡量、引导和利益分配等管理职能;第三,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还需要对过企业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及其对会计的要求,中国只能实行以宏观利益导向为主的会计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制定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规定和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为宏观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支持。
2.经济模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因而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环境下运行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公有制的范围和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制度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得到企业会计模式的配合和支持。
首先,产权清晰的特征要求通过企业会计准确计量和报告企业产权,以保护各个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在公有制范围和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环境下,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就更贴要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了解企业产权中国家权益的存量和增量情况。其次,权责明确特征要求通过去计信息系统准确量化产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权利和责任,从而使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三,政企分开特征强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对企业的不同影响,作为前者只能通过有关法规和政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进行规范;作为后者,则要求与其它投资人一样通过会计得到利益上的保护。第四,管理科学特征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上,为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信息。
基于上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会计模式应该在宏观利益导向为主的前提下,注重对产权和债权的界定和保护,并通过会计信息模式的运行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与会计模式的关系非常明显。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一般与该国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中,不可能有发达的工商企业会计实务;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生产过程和经济业务相对比较复杂,相应地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包括各个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都还有待完善。在这种情
况下,企业的会计模式不必要、也不可能套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惯例,而是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管理水平,选择性地借鉴西方会计对企业微观活力的激励机制,塑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微观效益与宏观经济导向协调统一的企业会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除了需要突出上述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对会计的要求以外,还需考虑企业规模、水平,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等因素。同时还需要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和业务增加所产生的会计新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产权重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合并、债权转股权业务,就增加了产权的界定的内容和难度。可以预见,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规范企业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如前文所述,企业会计模式是国家会计模式在企业的具体体现。与一个国家相比,企业所处环境相对有限,因此,有些构建国家会计模式所涉及的要素在企业会计模式中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前提或基础,而不需要作为企业构建会计模式时考虑的问题。或者说,在构建国家会计模式过程中作为变量来考虑的要素,在设计企业会计模式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常量来对待。例如,企业必须根据国家会计模式导向来设计本企业的会计模式,而不必要另外制定其他的会计模式导向。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国家会计模式导向的要求与企业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应该“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 。”这条准则被称为相关性准则[3]。中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国家资本金在大多数企业中占统治地位。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大部分来源于代表国家资本的财政资金和国有银行贷款。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会计准则来要求会计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宏观调控需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是相适应的。它实际地反映了同时拥有企业最大投资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是,基本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为上述三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而这三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出发点不同,需要了解的信息从种类到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企业如何协调这几个不同方面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差异,这是建立企业会计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个准则中采用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为了向企业外部投资人提供信息而提出的。对于股票上市的大型企业来说,其所有者非常分散,通过财务报告向广大股东粮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就成为保护投资人权益的必要手段。而对那些投资人相对集中的企业来说,企业投资人有可能通过会计以外的其他途径和方式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将所有者作为财务报告的重点,则是这些企业建立会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
2、信息客观性与相关性的背离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一般将这条准则称为客观性原则[5]。这条原则与前述的相关性原则共同作为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能出现两条标准不能同时兼顾的局面。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是产权清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完全分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通过掌握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受托人、即企业经营者履行职责的情况,并对受托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企业经营者可凭借会计信息向委托人报告自身职责的完成情况,以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在这里,无论是委托人需耍了解的信息,还是受托人需要报告的信息,都是用于说明过去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务状况信息,因此必然是历史信息。从会计上讲,就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表述的信息。只有如此,才能符合可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动,随时制定和调整决策。在决策中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支持,会计信息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保证提供信息对所要进行的决策相关,这些信息应该能够反映各种制约因素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很明显,按照现行成本、公允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报告的信息较之历史成本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更能满足决策依据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就无法同时兼顾。
在可靠性和相关性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是坚持可靠性,还是倾向于相关性,这是设计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3.会计监督机制与内部人控制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6]。”由此可见,《会计法》将会计监督的职责赋予了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那么在设计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的时候,也必须考虑会计监督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正在逐步取消对企业的干预;作为企业投资者的主要代表,政府将企业经营的重大权利委托给企业经营者。但是国家作为所有者,其权益如何行使、如何依法得到必要的保护,还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因此,就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期间的国家权益缺位和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指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事实上而非法律上拥有了对企业投资、利润使用等重赛经济资源和决策的控制权。这些人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作为代理人,他们的利益与所有者往往不一致。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他们就可防利用这种控制权来谋取自身利益,从而导致对所有者利益的侵害”’。
由于改革中的一些配套政策尚未到位,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国有企业内部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实质上控制了企业的会计行为。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能服从内部人的控制,以内部人短期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导向。由此导致企业会计工作秩序紊乱、假帐真做、调节利润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代表以国家为主的所有者,去行使对企业会计事务的监督权是不现实的。在中、小型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人情关系比较密切,内部监督机制相对弱化,会计监督就更加困难。因此,在企业中如何确定会计监督的位置及作用,也是建立企业会计模式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根据环境要成和企业特点构建企业会计模式
根据经济环境对企业会计模式的要求和
目前存在于企业会计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企业会计模式。
l.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针对本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范围、管理要求和人员素质设计和实施的、用于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制度体系。
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应该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会计机构设置
会计机构是组织和实施会计工作的组织。在一个企业中,会计机构是否健全、各职能岗位之间的运行是否协调,将对会计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会计机构,是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环节。一个高质量的会计机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目标一致,在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围绕企业主要经营目标设置会计机构,避免因为工作目标的差异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其次,机构内各部门之间步骤协调,实现总体效率最高。第三,机构内部各个环节职责明确,实现业务分工在范围上的周延性和在极作步骤上的独立性。
(2)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需要保证会计信息输人、处理和输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引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绩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包含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上述内部控制方法和程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管理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3)会计人员管理
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人员的有效管理,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是会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会
计工作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
会计人员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会计业务和会计理论的继续教育。从目前情况看,会计人员的职称考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且成为企业聘任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所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应该将重点放在考试后的继续教育上。要通过有关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使会计人员感受到增强业务能力的紧迫性,同时又为其创造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
②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会计工作中带有规律性和共性的东西,是各行业会计所公认和遵守的。由于职业道德大多要通过会计人员自觉履行来体现,而很少靠强制规范来实现,所以为了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发扬和推广,应该在设置会计管理制度中,特别鼓励和提倡会计职业道德,并辅之以必要的奖励措施。
2.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可靠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和运行,就成为企业会计模式设计的主要任务。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会计信息流程等几个要素的设置和这几个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
所谓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8]。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确定通常决定于企业所在行业的惯例以及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影响经营业务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估计。会计信息指标体系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提供的一整套数据,其中包括说明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指标,也可以包括反映企业现行状态和预计未来发展趋势的指标。一般地说,企业的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越多,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中包括的信息种类和数量就越多。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9]。这些规定都是定性标准,而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将其加以量化,以便于执行和操作。会计信息流程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分类、汇总、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帐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日记帐、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步骤和方法。这个流程就是按照会计信息指标体系将原始会计信息分类拖入会计信息系统,按照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按照会计信息质量指标的要求进行报告的全过程。所以,信息流程的设置,实际上是将上述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指标融会贯通。付诸实践的过程。
如前文所述,会计信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差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容易同时兼顾。这些都是设置会计信息系统时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例如在设置会计信息指标体系时,需要了解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相应地需要设置什么会计指标。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该根据确定的会计指标体系来选择合计方法。例如,为了提供有关资产耗损情况的信息,需要提供按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信息;为了提供有关商品定价决策的信息,应该采用公允价格计量的成本信息。在确定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时,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要根据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对信息质量的价值取向来确定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3.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的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监督工作由谁来做,如何做,这是会计监督机制采要解决的问题。前文已经探讨过,由于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会计人员代表以国家为主的所有者行使对会计事务的监督陷入了困境。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分离的体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内部的会计仅负责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会计报告和其他信息,内部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则由外部独立审计机构来评价和确认。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将企业会计人员从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解脱出来。企业会计入员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经营者对所有者负责。用于说明受托人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其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是否歪曲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要由企业外部的社会中介机构认定。与此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对会计信息失真承担有关责任。
4.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
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监督机制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企业会计模式。在这三个要素中,会计管理制度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工作运行的客体,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条件。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高效率和
高水平运行而设置的,因此,应该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调整。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作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
[2][4]参见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十一条、第十条.
[3][5]参见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P41,P43.
[6]参见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1993年第八届人大修定的会计法.第三条.
[7]青木昌彦,钱颖一主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锻打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第三条.
[9]参见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十一条至十五条.
来源:《财务与会计》第5期
2.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二
关键词: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模式,构建,问题,措施
政府部门对会计行业有着监督的重要职能, 会计行业想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需要重视监督这项工作, 还要增加监管的力度, 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 这样才能维护公众的利益。政府会计监督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 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找出应对的措施, 才能提升会计监管的水平。笔者对如何构建政府会计监督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 希望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政府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监管的主体不够明确
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的领导者一定要负起责任, 要切实做好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针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要上报有关部门, 还要追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负责会计监督的部门很多, 比如国资委、证监会等等, 这些监督部门对会计工作有着监督的作用, 由于负责监督的部门比较多, 所以, 会计行业存在多头监督的局面, 这一形式难免会出现监督管理散乱的问题, 监督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 所以监督的制度并不健全, 很多信息的传递由于缺乏实效性, 所以, 经常会出现监督失灵或者管理力度低下等问题, 在会计行业中,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 容易导致会计行业运作混乱的问题。
(二) 政府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政府会计监督需要依靠法律与法规体系, 主要包括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以及法律责任体系两部分。我国政府会计监督体系中, 还需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控制,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所以,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会计制度与会计监督体系有时会出现混乱的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政府会计监督效果的发挥。在对会计监督体制进行完善时, 需要做好三项工作, 分别是行政、刑事以及民事监督, 对违规现象以及违规人员要给予一定处罚, 有的会计违规操作行为还会触犯法律,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健全, 而且缺乏法律效力的保障, 所以, 会计监督缺乏实际意义。我国《证券法》对民事赔偿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有的司法部门却没有履行相关职责, 对违法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进行必要的约束, 使得投资者受到的经济损失无法得到赔偿。
(三) 政府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会计监督是财政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做好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工作, 才能实现对政府监督部门正常运转的促进。政府部门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督, 可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性, 也可以做到对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我国政府会计监督的方式比较单一, 而且经常采取的是事后监督的方式, 无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规避, 在监督的过程中, 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 没有对会计工作机制能事前以及事中的检查, 这要使得会计工作潜在风险不易被发现。政府会计监督如果只是事后检查, 则无法使会计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会计监督不能只重视事后检查, 一定要做好事前分析以及事中监督等工作, 要构建健全的监督制度, 还要保证会计监督模式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构建政府会计监督模式的建议与措施
(一)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保证会计监督体系的层次感
我国会计行业在监督的过程中, 存在多头监督的问题, 这主要因素是富有会计监督职责的部门比较多, 而且在监督的过程中, 存在功能交叉、管理分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可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 还要对不同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行划分, 使会计监督体系的层次更加明确, 要做好监督职能的划分工作, 还要找出政府监督的重点。在公共信息平台中, 不同的监督部门可以形成互相制约、互相协作的工作模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监督部门需要制定相关准则以及规范, 财政部门一般处于核心位置, 在对需要重点监督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确立后, 财政部门需要与审计部门以及税务等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要统一安排与部署检查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效率。财政部门是会计监督的主体, 监督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负起责任, 还要建立监督数据库, 在完成检查工作后, 要将数据转交给其他部门进行统一的处理, 财政部门在建立完整的数据检查系统后, 可以保证监督的公开性以及透明性, 可以提高监督的质量以及效率, 利用数据库, 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 利用先进的技术, 可以实现数据的对接以及数据库的共享。
(二)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监督法规体系
在建立政府会计监督体系时, 一定要从大局出发, 要考虑公众的利益, 还要根据立法原则, 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划分, 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出现利益冲突, 从而降低监督的效率。各部门的监督法规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和明确, 确定各部门监督的执法责任和权限, 并以此促进各部门监督职能的明确。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奖惩制度的建立, 因此, 政府会计监督模式的建立不可缺少的就是建立明确而有力的法律法规的处罚及其的严格执行, 对于违法的单位和部门, 无论触犯的是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都应该一并重视, 对其的处罚也应该予以曝光, 从而加强政府会计监督的透明度。
(三) 建立节约监督资源的科学制度
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政府会计监督模式的建立亦是如此。但是, 我国的会计监督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监督制度, 受所谓的利益的驱动, 使得监督资源严重浪费, 缺乏实际意义, 只流于表面, 进而导致政府会计监督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会计监督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 将重要性、科学性和效益型进行全面有效结合, 以保证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按照财政部门的相关部署和安排, 结合有关人员的全面调查和研究, 以及各地方和区域的特色, 确定需要政府会计监督的行业范围和重点企业。加强对各行业和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于企业情况的调查要想达到准确的地步。
三、结语
政府会计监督对会计行业稳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政府会计监督是政府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过程, 监督人员不能只重视事后检查, 还要做好事前检查以及事中监督等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规避, 才能达到会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政府会计监督还要做好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与任务的划分, 要避免出现监督混乱等问题, 如果职责划分不清, 监督职能不够明确, 则会降低监督的效率。本文对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监督模式构建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从而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国生.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06) .
[2]王扬.浅论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2) .
[3]贝洪俊.关于建立我国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5 (02) .
3.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篇三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会计模式
一、前言
我国税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指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税务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客观的反映纳税款的形成、申报以及缴纳的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提供保障,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风险筹资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但是,当前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在纳税方式、纳税对象以及纳税额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会计内部机构混乱,会计工作效率低下。所以构建适合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
二、主要税务会计模式
(一)财税合一模式
财税合一模式主要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这种税务会计模式的主体是政府,它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规范化处理要与税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财务从属于税务的会计模式。在德法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更加追求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相关法律的建设也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主,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国有企业垄断国民支柱行业的社会体制,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政府会强制性干预市场经济结构,并起着主导的地位,政府机关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统一进行管理控制,确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财税分离模式
财税分离模式是以英国、美国为主要代表,这种税务会计模式的主体是投资者,它要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允许合理差异存在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独立,税法规定不会对财务会计的实施准则起到限制作用。纳税人的纳税业务是通过独立的税收会计进行处理,不再和财务会计相互交叉共同处理经济业务。在英美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对市场经济结构的干预有限,而且相关法律建设的逻辑性也不够严密。在追求人文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背景下,所构建的会计准则是以维护市场投资者利益为核心,而对国家政府、税务机关、公司管理人的需求保护意识较淡薄。英美国家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其会计行业发展也十分成熟,会计政策丰富具体,会计信息管理理念先进成熟,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独立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三)财税混合协调模式
财税混合协调模式是以日本为主要代表,它要求纳税人的财务会计规范操作要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协调控制,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在税法和会计准则的整体框架下混合协调管理。日本政府在保持市场经济自我调整的同时也会实施相关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其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在市场经济结构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就会计法律体系而言,日本政府主要制定了商法、税法、会计准则和证券交易法等,共同维护国家税收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综合协调的税务会计模式。
下面就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如表1):
表1 主要税务会计模式比较
三、影响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而市场经济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此,传统的税务会计模式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会计准则和税法无法同时满足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目标上出现分离。国家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提供全税务会计信息,便于纳税额征收的顺利完成,同时也便于国家进行宏观市场经济调控;而投资者则要求纳税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算和风险筹资决策。所以,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的分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只有将财税会计合理分离,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快速、高效的运行发展,从而优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二)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法律环境与现行的社会经济状况无法达到有效的统一。对于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某些方面的体制建设和计量标准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税收金额、税收比例、税收标准等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企业的会计准则。在财税高度合一的国家,其税收有完善的会计法律体系作为支撑,同时商法以及证券交易法等也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经济领域甚至无法可依,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存有一定的标准差异,所以要求我国当前税务会计模式采取合理的财税分离模式。
(三)其他方面
影响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体制和法律因素外,还有文化环境、企业融资渠道、会计行业影响力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我国比较崇尚集体主义,讲究中庸之道,也意味着规避不确定性意识较强,所以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稳定与确定性要求较高,也意味着要明确规划财务和税务两者的边界,不能交叉的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从而要采取合理的财税分离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国家、企业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趋势。
四、构建适合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税务会计制度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的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税法制定标准相对于会计制定标准有所滞后,这也使得在运用会计准则和税法标准解决经济业务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交叉,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从而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加强我国税务会计制度的建设是构建我国完善税务会计模式的首要工作,明确定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实施标准和实施范围,让企业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标准进行实施。
(二)加强税务会计理论建设
我国的税务会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相较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税务会计模式的完善受到我国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约束,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不能彻底的分离,应该在允许合理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管理。所以,我国在构建税务会计模式时,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综合考虑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建设,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适合我国发展的会计管理理念,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三)加强税务会计人员培养
由于我国财税会计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许多税务会计人员只拥有良好的会计信息核算和管理的能力,而对于税法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而在财税会计逐渐分离的背景下,加强专业税务会计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让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又可以完善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构建。
五、结语
当前主要的税务会计模式有财税合一、财税分离和财税混合协调三种模式,而想要构建适合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就要结合实际国情,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理念,加强理论、文化、经济、法律等会计环境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将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的分离开来。
参考文献
[1]于洋.浅议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基于全球视角的探索研究[J].现代商业,2015,(17):223-223,224.
[2]钟国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6,(1):278-279.
[3]胡小凤.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
4.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四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我国于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部分地充当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色,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并以此取代《企业会计准则》,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由来及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西方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原因是:(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这样,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严厉批评。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 70年代中期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发布。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先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实践证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2?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
3?可用来评估已发布的会计准则,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而且还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会计准则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来看,它是由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9起陆续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构成。前者又称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就其功能来说,
5.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财务的转型,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管理会计能力和业务水平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需考虑的因素、构建过程和构建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企业财务
一、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都处于一个探索研究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外关于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研究相对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会计组织就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能力进行了规定。估计会计组织也在上世纪末对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进行了规范。后来,国外对会计师的职能范围的规范也就越来越具体。而我国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框架研究则比较晚,,我国财政部才开水组织相关学者就会计人才能力相关的课题展开研究。随后我国学者就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
二、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考虑要素
(一)提高会计人才能力
二十一世纪,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在会计行业,知识的重要性也同等重要,会计人才需要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会计人才的作用。在会计人才评价过程中,能力是最核心的考虑因素,所以在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时候,应当把会计人才的能力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来考虑。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计人才比较注重财务管理,而会计人能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注重会计人才能力,才能让会计人才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
(二)构建方法
常见的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三类,即能力要素法、功能分析法以及胜任能力法。要素法是按照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三个要素来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会计人才的能力。功能分析法主要是根据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果来进行能力评估。而胜任能力法是将要素法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从业人员的层次分类来评价其职能的。
(三)环境因素
构架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时,既需要考虑到微观环境也需要考虑到宏观环境。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经济、社会、法律以及会计行业发展状况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上世纪末会计行业就有责任会计体系和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等评价体系,到本世纪平衡记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会计工具也相继出现。不同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宏观因素只管重要。微观方面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政策和财务状况。例如,不同的企业财务目标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四)国际经验
由于国外对于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相关的研究比较早,而且研究内容也相对全面。而且国外的政府机关,会计组织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我过可以参考甚至用过国外已构建的框架。
三、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文研究的会计人才主要是指企业和行政单位的管理会计人才。选此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我国整体管理会计人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代表性强。其次是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在不同企业中的能力和职称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二)构建流程
本文的构建步骤大致如下:首先是对会计人才的进行层次分类。将会计人才分成三个层次并分别定位为助理型管理会计人才、实务型管理会计人才以及管理型管理会计人才。其次是分别对三类会计人才的之恩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工作效果和职能履行效果进行评价。
(三)贯穿四大能力
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财务活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涉及到企业的划分、决策、控制、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构架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时应该注意贯穿会计的四种能力,分别是信息分析能力、决策支撑能力、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以及统筹协同能力。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各种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可以由计算机系统迅速完成,而会计不再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人工计算,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已有财务信息的分析方面。会计人员通过对已有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企业在财务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而会计将分析的结果上交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供决策参考,为企业的决策起到支撑的作用。此外,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也企业才能健康发展。最后,为了提高企业不同部门和子机构之间的协同能力,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统筹和协同工作中去,这也企业才可以高效运行,管理会计人才也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
四、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内容
(一)建立管理会计师职业准入制度
西方发到国家推行的是管理会计师的等级考试认证制度,不得不承认这种认证制度为选择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也对推动管理会计的实践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为例,它不仅实行公开管理会计师认证,而且也对管理会计师进行监督和挂你了。目前该机构在全世界超过170国家和地区拥有20多万的学员和会员。我国的注会协会也和该公会进行了合作,该公会为我国注会申请CIMA管理会计开通了快速通道,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通过借鉴国外现金的管理会计经验,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管理会计考试认证制度,对管理会计师的`培训、认证等环节做好准备工作,以便我国选拔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二)完善我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这项制度在我国国内运行多年,为我国评价会计人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同时这项制度对提高我国会计人才的能力以及素质也提供了机制保障。但是,我国会计专业技术的资格考试认证也存在这一些缺陷,其中最明显的是考试内容偏重于财务会计内容,缺乏管理会计的内容。这种现象陷入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致使我国的管理会计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在会计认证考试中应当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的知识。由于在管理会计人才分类时,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会计,所以在考试中也应当增加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计知识点。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它同时具有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目前我国高校的开设的会计理论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会计人才之间存在这明显的脱节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缺乏与企业合作交流,而且校内的社会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因此高校应当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另外,高校还可以开设会计管理专业,专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四)完善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对更新会计从业者的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知识会不断得到创新,所以继续教育也是管理会计非常必要的学习过程。在会计的继续教育内容中应该增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如会计相关政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企业要强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企业中的管理会计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让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够的到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会君.浅议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36).
[2]蔡蕾.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品牌,2015(09).
[3]郑娟.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4]卫强.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5]江楠.关于管理会计定位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6]熊威.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5(30).
6.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六
1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法,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正向效应得到许多研究者和教学实施者的认可。国内许多研究学者和老师也纷纷将这一模式引入课堂,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徐妲认为翻转课堂应当注重学习资源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活动和反馈与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突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教学理念。刘锐、王海燕研究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微课资源的建设,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载体的作用。刘军、祝雪珂等学者创新性地构建了“双主”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证深入研究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国内外许多关于翻转课堂地研究,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施过程高度依赖具有学习情境体验、过程记录、效果反馈等智能教学平台;二是注重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者的作用;三是现阶段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会计电算化”作为理实一体的课程,技能训练为主要特色,关于这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将训练更好融入到“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构建“三主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水平。
7.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七
一、黑龙江省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化技术基础薄弱
由于各地市在资金, 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同, 决定了黑龙江省各地市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 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会计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和审核。而对信息的利用与分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也是阻碍黑龙江省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
2.会计人员信息采集难度大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要整理会计人员信息, 包括会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用数据、绩效信息、待办信息等, 而由于这些信息的来源不同, 分布在企业、银行、税务、工商、法院以及纪检监察等地方, 信息的采集难度较大。各机构在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上没有统一标准, 使取得的会计人员信息在进行评价时, 权重值的设置、重要性的衡量上都没有统一标准, 因而也就无法给出最适当的会计人员信用评价信息。
3.缺乏系统构建的指导性策略
我国对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的建立没有统一规划, 各地分别建立地方性的网站来实现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 而很多地方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时以失败告终。即使有的地方建立起系统, 但是由于没有专职机构对会计人员信息进行采集、跟踪与控制, 因而系统内容更新速度慢, 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人员的现实状态。
4.建设缺乏系统性、前瞻性
会计人员信息共享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然而, 由于企业建设缺乏预见性, 思路不清晰, 以及软硬件系统不完善的实施环境, 使得信息化过程中欠缺总体规划、统一设计, 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控、未来系统的扩展设计和持续优化策略。设备冗余、数据冗余、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加之会计人员所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必然使得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标准以及各种标准与应用的集成和扩展等一大堆难以解决但又必须应对的问题。
二、政府的5W1H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构建模式
黑龙江省政府可以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 又能为宏观调控提供手段, 以政策性方针为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与服务提供指导, 使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 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实施的效率, 实现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效率提高的目标。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 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指导工作
1. 网络结构的选择
基础设施中重要的是网络系统。而网络系统按其构成与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三种主要的结构。政府应指导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Intranet:企业内部网, 一般的企业在信息化初期, 企业内部进行业务处理时, 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局域网, 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速, 适合企业内各管理及职能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办公效率、办事结果等进行评价, 从而使企业收集到企业内会计人员的相关信息, 便于统一上传, 进行会计人员相关信息的更新。
Extranet:企业外部网, 企业在信息化程度较高时, 需要企业开放部分通道, 使网络外部的用户能够进入系统, 查询会计信息和提供反馈意见, 进行数据交流。企业则可以应用EXTRANET网络结构来实现这项功能。当然, 为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企业应设立相应的防火墙。
Internet:国际互联网, 随着企业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发展, Internet的使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省内外及国内外建立信息共享通道, 使得会计人员信息能够方便查询, 并能使得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会计人员可以使用Internet完成相关的继续教育, 职业培训等。
2.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平台
在此平台中, 主要应该包含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信息查询系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从业资格、初中级及高级考试报名、在线考试及成绩查询等功能。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 从2011年起统一采用身份证号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信息的唯一档案号, 因此, 在会计人员信息采集时就制定统一格式与要求, 使输入系统的会计人员信息都能拥有统一的格式, 方便与省内外其他系统间的数据传递与共享。
实现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方便那些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 参加网上学习、集中培训或通过自学等形式完成继续教育, 方便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会计人员或用人单位可登录查询平台, 根据不同操作权限进行查询, 系统将根据查询结果为查询人员提供会计人员的相关信息资料。
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会计人员信息上网、调动企业及个人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性, 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 查询会计人员的供求信息, 输入本企业会计人员的相关业绩信息, 形成互动模式, 从而使会计人员信息得到及时更新, 并为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方便。
(二)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5W1H方法
针对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落后性的特点, 黑龙江省政府可以提供指导性的信息化实施方法。针对黑龙江省特点, 可以借鉴Zachman结构体系来实施会计人员管理信息化。参照Zachman结构体系中包含的信息化实施的阶段及信息化各阶段应收集的信息类型。会计人员信息化规划结构可如图1。
1. 考虑系统目标是什么, 即“Why”。明确目标, 系统的建立才是可行的, 防止因目标设立不当而导致系统实施的失败。
2. 根据系统目标确定如何实施信息化的内容, 即: (How) 功能。根据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同阶段, 确定实施的主体功能, 按照逐步细化的原则, 由低到高确定可以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信息化的实现内容。
3. 合理安排信息化的实现时间 (When) , 系统的实施是分阶段, 逐步完成的, 因此应合理安排各信息化阶段的实施时间。
4. 确定信息化中的数据对象, 即 (What) , 信息化的处理对象, 是根据系统的功能确定。
5. 确定不同阶段的参与人员 (Who) , 可以确定实施信息化的参与人员。如:在系统研发阶段的系统分析员、设计员、程序员等;在系统转换阶段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系统操作员等。
6. 最后确定实现的场所, 即 (Where) , 可以决定实现信息化的物理结构, 即:单机结构还是网络结构。
(三) 制定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1. 短期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利用。如建立统一格式的会计人员信息采集表, 由各会计人员自行填写并上传, 由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后, 存入中央数据库。
2. 中期目标:
进行会计人员相关社会信息的采集, 从银行、证监会、法院等相关部门采集会计人员的个人信用信息等, 存入中央数据库。
3. 长期目标:
将会计人员各种考试实现一体化管理, 将报名、考试、成绩查询统一在网上进行, 并将通过考试人员的相关信息直接转入数据库, 无需进行信息的二次采集, 从而使会计人员信息得到及时更新。
(四) 建立硬件、软件及数据管理制度
加强对管理系统的硬件管理, 防止因硬件故障而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运行, 对软件管理主要包括适时的增加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 使系统更加完善, 利用更加方便。最后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主要指会计人员信息的共享特性, 系统不仅可以管理省内会计人员信息, 还要与省外会计人员信息网络联接, 当会计人员所在区域变动时, 也可以对调出人员进行外网查询。
(五)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的综合评价机构
为保证会计人员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效率与效果,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评价机构。可以在国家制定的信息化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黑龙江省实施的会计人员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具体说, 可以从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信息化评价, 并为每类评价建立相应的评价因素体系和评价模型。两类评价的重要区别在于, 深度评价是对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力度的评价。而广度主要评价信息化的普及程度。
8.浅谈我国法务会计的法律制度构建 篇八
【关键词】法律;会计;法务会计;法律制度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
法务会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处理经济业务纠纷时,出现了许多令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难以判断的会计事实,单凭其所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已难以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求助专业的会计技术人员,法务会计正是适应这一需求而出现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会计工作,也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工作,因其主要涉及会计和法律的特殊领域,因而被称之为“法务会计”。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凭据,处理涉及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或者以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知识审查、监察、判定、裁定、审计受理案件、受托业务。从学科角度看,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和法学于一体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二、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法务会计发展的必然性。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创新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法制观念的强化要求加强会计领域和法律领域的沟通。在经济纠纷中,需要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的完美结合,来满足社会对法务会计的需求。(2)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现状。一是法务会计理论尚不完善。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相比,法务会计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理论的偏差,使得法务会计学者们的研究方向有很大不同,现有的理论研究也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造成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法务会计实践的需求。二是法务会计人才缺乏,据报道,在美国前100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近60%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了法务会计服务。法务会计已跻身国外最热门的行业之列,在美国的人才需求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然而我国法务会计制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法务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三、法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建
法务会计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是规范法务会计行为的前提。目前我国关于法务会计的法律规范仅限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且这些司法解释只侧重规范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活动,对来自其他司法机关或被指派、聘请的法务会计人员则无约束力。因此应当对法务会计的法律制度作出新的构建,解决法务会计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1)明确法务会计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法务会计服务直接表现为调查、仲裁和诉讼等与法律密切相关的活动,其活动结果直接影响到案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甚至对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影响,因此不应由政府、司法机关的公务人员或某个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来担任,而应该由具有较高独立性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聘任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人才或会计人才。为了便于法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当赋予法务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调查取证权、质证权。同时,从法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出发,应当保证法务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与独立性,法务会计人员应当与当事人双方或待证事实无任何利害关系,并根据自己对待证客体的专业判断出具检验结论。(2)明确法务会计中相关的业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法务会计实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但目前主要还是体现在司法会计服务方面,检察院在对各种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时,聘请国家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或具备一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收集有关的证据,以便为起诉提供帮助。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法务会计将会有越来越大的业务发展空间,我国应当扩大法务会计的业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支持政府或司法机关的法律诉讼;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为个人提供法律服务。(3)建立法务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法务会计的法律责任制度,是指法务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提出了错误的意见或有其他违法行为而应依法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务会计工作的业务内容和服务范围表明这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其结论的正确与否对当事人的经济事务影响极大。因此,明确法务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对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工作纪律,保证鉴定结论的正确、公正和合法,具有重要意义。(4)建立法务会计执业准则。法务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有一套公认的执业准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行业标准和鉴定技术标准等。
参 考 文 献
[1]盖地,张敬峰.法务会计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3(5)
9.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 篇九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思考--以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学员姓名 樊肖军 学号:1232001267953 入学时间 2012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马骅 职称 讲师 试点学校 宿迁开放大学
目 录
一、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1
(一)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2
(二)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及作用………………………2
(三)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3
二、亿泰公司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3
(一)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片面认识………………4
(二)对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项目重视程度不够…………4
(三)新旧系统切换问题……………………………………………5
(四)偏重账务处理功能而非管理功能……………………………5
三、解决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6
(一)充分认知并实践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构建…6
(二)解决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的对策 …………………………6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7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8
四、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思考
--以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企业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ERP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已经很普及,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效,但在会计方面应用却受到很多限制。由于会计理念及中西方会计制度的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引进的ERP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从而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ERP环境的特征,阐述了ERP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项目构建 企业资源计划 会计信息系统一、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在 20世纪末曾风靡一时。主要在于ERP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最新成就,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的相互操作,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各种需要。共有信息技术和信息高度集成日新月异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推动着企业资源信息系统在会计领域的实际应用则是这场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目前ERP已成为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是企业在信息时代发展、生存的基石,ERP 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导致了传统会计作业模式向新模式的改变。探讨两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供应商共同组成一个闭环流程)与另一个企业商业流程的比拼。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整个流程环节的过程管理。另一方面,ERP系统中的筹划体系包括:成本计划、采购计划、设计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费用计划、人工成本预算和利润分配等,这些筹划体系与绩效管理完全统一到整个企业所有管理环节中。在现金为王的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定义与事务处理相关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核算科目,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物流与资金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能够找到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并进一步推算与企业相关的销售业务状况,转变了现金流滞后于物资管理的现象,方便企业对
财务和购销的实时管理和及时决策。这样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就可以得到总体监控制。另外,计划事项、生产事项、解决与评价体系都在整个管理流程下得到管理人员完全掌控。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必然在每个业务流程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环节与环节之间特别重视在每位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实现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的改变,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文化,从而更加提高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杀出自我的天地,提高企业在同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一)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分为管理、财务会计两部分。管理会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财务会计开展的是最基础会计流程核算,包括往来账木管理、存货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利润分配预算等模块。在ERP中,财务相关核算功能基本在ERP会计信息系统中均有包括,而管理系统功能则不一定会位于会计系统当中,ERP是一个以财务为核心的集成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许多功能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功能都集成到了各个作业模块当中。
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在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大体可分为客户端表现层、中间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其中中间业务逻辑层可分为财务模块和其它业务模块,业务人员将业务会计信息从客户端表现层传送到中间业务逻辑层,经过有关的业务模块处理,不需要经过财务模块处理的,直接存入数据库当中,需要由财务模块处理的会计信息传入财务模块后由财务模块处理,最后将会计信息存入数据库。
(二)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ERP之所以被称之为企业资源计划,是因为它融合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信息,集成于一个系统当中,因需而用,而要融合这些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财务信息,无论是采购、生产、销售,还是企业的日常工作、员工管理等各类工作,只要发生资金的流动就必然会与ERP产生联系。有一种观点认为ERP的核心是MRP,本文认为不妥。以MRP为核心,或许是因为ERP是从MRP发展过来的。第一、ERP的使用范围已不单单是制造业,也已经应用在如医疗、出版、咨询等非制造行业,这些行业无MRP可言。第二、通过MRP可能会连接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但是其他部门难以与其联动,很难合成企业有效资源。
会计从业人员的有效帮手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其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最为重要的系统 2
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各种财务信息:对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披露。在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表(资产、利润、现金流量),对外财务信息披露,这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同样也是管理会计的根基,管理系统主要依据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财务信息来运作的,再参考其他信息模块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为财务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提供参考决策信息。在企业运营层面,比如年度生产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指标、总体利润水平、销售目标等等。
(三)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企业管理系统,伴随着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交换技术、机械智能、大数据库、终端解决方案等系统的快速进步,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将是会计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快捷、便利、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的信息资源越宽广, 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所以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技术发展将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打造一个坚强的技术后盾。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智能化结合将为企业管理运营提供重要决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与电子云平台相结合的必将向着实时交易, 实时财务业务处理反馈等方向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的能力。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只能利用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的财务决策,但他的重点只是为决策提供最为基础的信息,而不能支持决策的全过程。ERP的环境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与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合成,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智能分析财务数据并有效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智能预测经营风险,并提出适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的财务方案。将来理想的效果是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智能分析企业财务漏洞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亿泰公司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高科技自动化制造厂商,专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设备以及高端的测试、制成设备。公司占地32亩,建立标准厂房
14000平方米,洁净车间3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20人。公司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称号,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公司的上游行业为电子元器件行业(传感器、光电、光栅)、电气行业(PLC、变频器、人机界面)、机电行业(电机、伺服电机、气缸、气动元器件)和金属行业(精密FA组件、铝型材)。公司自动化设备的动力部件、控制部件向国际品牌企业采购,传动部件和型材向国内企业采购。核心部件的高质量控制制程设备精度、速度、压力控等性能的基础,辅以好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才能够实现性能指标。公司选购的上游部件在品牌和性能上要求较高,与普通国内设备企业相比质量较高。上游行业生产厂家较多,市场供应较为充分。公司主要依据生产计划和市场价格采购原材料。公司的采购也较为分散,单个零部件供应商占比较低,总体企业原材料采购较为复杂而专业。
公司的下游行业为平板显示行业、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家电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平板显示行业和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下游客户。平板显示行业和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的下游是消费电子领域,包括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有京东方科技集团、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泰州)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科技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等等。
(一)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片面认识
宿迁亿泰自动化 工程有限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引入了国内先进的ERP会计信息办公系统,会计部门认为ERP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运用是相对简单的,与常用的财务软件的使用基本差不多,但事实上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软件,ERP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运用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ERP涉及到了整个企业的资源信息,当涉及到生产部门的资料信息时需要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涉及到财务部门时需要财务部门的人员配合,涉及到管理部门时需要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合。
(二)对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项目重视程度不够
亿泰公司在ERP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初期公司上下各部门总体重视不足,或者说有点排斥的,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难。首先是会计部门对ERP项目的实施抱有抵触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再者许多会计人员观念不改,恋旧认为这次实施与以往一样只是个账务系统,或者因新系统刚实施,不完善,便认为新系统不可靠,不 4
愿意放弃手工会计方式。然而ERP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会计部门将是重要的主力之一,企业的会计部门往往是企业的信息中心,记录着企业的各类业务的数据信息。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企业原来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作为初始数据,会计部门不仅需要配合完成财务部门的实施,也需要配合完成其他业务部门业务的实施,重视程度不足,那ERP会计信息系统也将与以往一样仅仅是个账务系统。其次是生产、管理等部门也重视不足,认为只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和本部门的关联不大。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整合了企业当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所以ERP的实施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与帮助,需要各部门负责人从中协调,最重要的是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有最高领导直接负责和高度重视。
(三)新旧系统切换问题
亿泰公司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因为ERP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管理系统的切换的一个重要的流程就是原始财务数据向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由于ERP系统的特殊性,新老系统有很多差异,比如会计数据的归类方式、原始凭证的处理方法等等,由于新系统的导入,会计管理工作相比以前更为有效,处理方式也有许多变化。但是,与新会计系统相比,旧系统比较来看没有新系统处理程序准确有效,所以新旧系统的切换尤其是财务原始数据的处理很容易出现错误,许多新系统需要的原始电子信息在旧系统中体现不出,或者不符合新信息系统的业务规范,比如很多财务数据在ERP环境下是统一设置分类的,但由于原系统可能多系统相互交叉,相同的实物在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识别。新旧系统切换中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ERP会计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四)偏重账务处理功能而非管理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原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事后核算的方式进行,亿泰公司前期主要工作是通过会计电算化代理手工帐,这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总体流程未变,仍然重视报表功能,忽略了管理环节。企业就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过程当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核算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的功能。
三、解决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
通过上文对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
(一)充分认知并实践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构建
1.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选择
亿泰公司ERP会计信息系统选型是企业后期项目实施中的头等大事,企业ERP实施的状况基本受制于选型,选型好比战略,实施则是战术,在错误的战略指导下,再好的战术都无法实现目标,所以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选型,是整个项目建设成功的一半,是亿泰公司ERP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项目的成败,千万不能轻率。ERP产品选型重点考察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应当注意是否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处理特点相适应,特别是在实施国外的软件产品时,更应当注意是否与我国的会计制度相适应。其次,应当注意软件是否与本企业的业务处理方式相适应,例如:ERP软件中的成本核算、存货管理方式是否与本企业相适应。
2.一把手领导高度重视,各项目部门协调合作
一把手需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配合,根据亿泰公司自身业务模块的需要,应及时开发使用成本控制系统、物料采购与生产控制系统、销售综合模块与财务模块。设立应用这四大模块主要基于亿泰公司亟需解决当前业务拓展需要。亿泰公司原先的业务流程与ERP下会计信息系统都有一些不同。在实施ERP之前就应当尽量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使之尽量能与ERP的相适应。对于会计部门来说,ERP有许多会计的功能被挪到了其他部门,不再由会计人员处理,例如许多业绩分析、成本管理的功能被放到了业务处理模块;有一些以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实施ERP之后不再重要了,例如:记账,有许多功能又被增加进来,例如:许多管理会计的内容及财务管理等以前较少涉及的工作重要了起来。要适应这种变化在实施ERP的时候再处理是来不及的,需要在实施前就准备好。
(二)解决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的对策
亿泰公司成立初始大部分的数据都在会计部门记录,所以会计人员在系统切换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但是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重点是由原来简单的财务系统切换到ERP系统,要想做好新旧系统切换主要是原始数据的采集,以适应ERP中的资源调配。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比如产品方案规划确定后,由设计、生产、采购部门共同讨论,并利用ERP系统中物料采购与生产控制系统,把研发硬件设计单元的机械设计负责人整合流程,分配任务给软件工程师和视觉工程师进行开发,各自出图。生产部门配合 6
选型(零部件精度对设备精度来说至关重要),采购部门采购,然后进行组装、整合、调试直至产品最后定型。公司采取多措并举的市场策略,利用ERP综合销售模块,积极做好老客户的新产品导入、老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以及新客户的开发工作。通过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渗入相应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最终通过各部门数据的有效采集从而达到亿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利用。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
ERP环境下,由于制造与供应链能够充分集成。管理活动的起点是业务而非凭证。但帐务处理本身的流程和操作习惯相对来说考虑较少 而更注重业务内财务的影响及财务对业务的控制。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从其他系统获取有助于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其系统的定义与流程的定义,利用会计信息实现对制造、供应链的有效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为亿泰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整台、集成,确保了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统一,这样,管理层通过把握财务信息,便可动态监控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并根据上述管理活动生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于实务中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有效统一。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
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财务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安全性不佳会损害亿泰公司的对外形象,影响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决策,使实际使用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和安全,对帮助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1.重视人才的培训
人才是企业的发展根本,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安全的保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会计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这从客观上要求当代的财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更要会使用计算机,要精通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程序和原理。所以,当前亿泰公司应对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从业操作人员和电算化财务管理人员经常地进行业务培训及信息安技术方面在培训,使他们在实际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积极进取, 掌握更多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技能。
2.健全数据控制结构
应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管理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质量的根 7
本保障,更是会计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只有基础工作完善,业务流程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创造效益。加强系统备份、恢复的管理, 满足系统业务连续不间断的要求,避免由于自然灾难、事故、设备的损坏和恶意的破坏行为带来的系统停顿使服务功能丧失。
四、结束语
ERP是现在最为流行业管理系统,也体现了现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ERP系统在我国实施也已经过了炒作、恶性竞争的阶段,各个厂家都成熟了许多。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它进行单独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文根据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结构、地位及作用,发展,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实际企业的具体实施都存在许多问题。对于ERP软件的错误认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限制,本文建议重视ERP软件的选择及业务流程重组。对于新旧系统的切换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健全系统初始化,使其能够适应ERP的要求。对于系统缺乏管理功能及存在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ERP仍属于比较新的理论思想,其中不成熟的地方可以理解。应当肯定,随着ERP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普及,ERP软件厂商的成熟与信息技术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ERP将是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我国会计模式系统的构建】推荐阅读: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08-05
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我国会计的影响10-12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9-04
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探讨09-12
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9-28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10-09
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07-05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浅探论文08-14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求论文参考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