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2024-09-11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精选10篇)

1.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篇一

初中语文从小就要爱科学测试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六课 从小就要爱科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编撰(zuàn) 曾经(cénɡ)

B.猕猴(mí) 图文并茂(mào) 受益匪浅(fěi)

C.如火如荼(tú) 羡慕(xiàn) 蓬勃(bó)

D.殷切希望(yīn) 提倡(chànɡ) 翅膀(chì)

【解析】选A。A项中的“撰”应读zh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新成就,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B.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

C.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

D.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利身之本。

【解析】选D。 D项中的“利身”应为“立身”。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

如火如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2)得到的益处很多。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今天_________(排除 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2)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_(提供 提倡)了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3)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_________(创作 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答案:(1)扫除 (2)提供 (3)创造

5.下列各句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C.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D.“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解析】选C。C项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其他三项表示引用。

6.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颠沛流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活艰难,四处流浪。(2)得志时不以为意,失意时心境平和。

7.作者为什么说这些文章的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文中第三段的第二句来概括即可。

答案:因为这些作者有坚定的信心、远大的理想、美好的希望。

8.文中“全心全意地做着‘护花’的工作”一句中,由“护花”可联想到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举例子。

10.在作者喜欢的警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试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语段中找出恰当语句,然后从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榕树,它显得魁伟、庄严、恬静、安详……我敬仰青松,但我更加喜欢榕树……”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榕树作为某种精神的象征,通过榕树“魁伟、庄严、恬静、安详”的形象特点,以及与青松的对比,表达了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11.作者苏步青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部书的价值,勉励青少年要爱科学、学科学。2010年4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科学生活大使”比赛更让我们深受启发,为了让大家从小爱科学,我们开展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实践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张贴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个为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崇尚科学 放飞理想

科技就在身边,智慧与你我相连

(2)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的新干线给出行带来便利。

新能源汽车“绿色”的出行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超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为老百姓把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口。

(3)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的全部过程。

玛丽居里,她发现了镭元素,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手段。

牛顿,他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并且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也是微积分的创始者之一。

2.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篇二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每次期末考试都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 对于很多简单的问题, 学生们都给做错了, 而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却有学生能够解答出来, 虽然并不完全正确, 但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基础功底, 可是为什么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却屡屡出错呢?教师就这个问题问了很多学生, 而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 都说是没看清题目或者没仔细阅读题目就做题造成的, 教师考察学生关于这些题目的知识点, 学生们都能够很熟练的回答出来, 那为什么在做题的时候却会出现错误呢?此外, 对于一些开放性试题, 很多学生的卷面都是空白, 即使第一个小问题非常简单也不愿意尝试, 也就更不用提创新了。面对这样考试情况, 教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很简单的基础题总是出现错误, 中等题基本不出错, 而创新题没人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开展了一次数学教学调查, 除了在自己课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外, 同时也积极听其他教师讲课。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发现, 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非常机械,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释完全按照课本方法讲解, 缺乏创新, 而学生们虽然认真听课, 但在教师提问时却都很沉默, 课堂气氛沉闷, 即使到下课的时候, 有一些学生也非常沉默, 要么趴在桌子上休息, 要么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 也显得无精打采, 对于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 而且错题较少, 由此使得教师认为学生都明白了、听懂了、学会了, 于是就不再进行其他教学拓展, 但在考试的时候却把学生的学习情况都真实地反应了出来。很多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虽然中等难度的题目做起来较为顺手, 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听讲过程中记录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 然后照葫芦画瓢做出来的, 只是简单地套用数学教学方法, 并没有从实质上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 由此导致学生最终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 难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策略

1. 课前练习设计。

课前练习设计在于促使学生快速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 教师对学生制定的任务表为:第一,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时尚的一些基本性质;第三, 去括号需要遵循的法则是什么;第四, 去括号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第五, 一元一次方程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衔接关系;第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学习重点,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便能够抓住重点, 认真听讲。这些任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预习方向, 同时也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 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可以温习旧知识, 从而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2. 课堂练习设计。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在上课之前, 学生们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预习了关于三角形的各项性质,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对此, 教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在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有些学生说道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是相等地方, 有的学生说道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是相等的, 教师又问道还有别的吗?这时学生们开始有些沉默了, 都陷入了思考, 教师明确了学生的预习水平, 虽然掌握了新知识, 但较为浅薄, 并未深入, 对此, 教师引导学生说道:“如果三角形的任意一点到对面边上做垂线,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确保垂线平分对面的一条边呢?学生们在得到启发后开始认真画起图形来, 很快便有学生回答道从两条等边组成的顶点向第三条边做垂线, 于是,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从而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所有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 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课后练习设计。

在完成课堂知识教学后, 教师应当为学生留下空余时间进行知识巩固,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布置课后练习, 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 在讲课过程中已经强调了学习重点, 学生们也都有所了解, 在剩余的课堂时间里,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练习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步骤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出的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 如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两个根、无实数根, 对于解题方法主要包括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和韦达定理, 每一种情况布置一个习题, 对于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则布置两个, 以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课后练习的布置, 虽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督促,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但对于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却有重要作用, 应当进行教学强化,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4. 练习设计总结。

教师应当深刻剖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情况采取有效督促措施, 如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彻所致, 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课后为学生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习题, 题目在于精而不在多, 以免导致学生最后失去动力, 敷衍了事, 这样就更难达到教学目的。有的学生因为粗心大意, 由此使得会的题也变成了不会, 对此教师应当专门为这类学生布置一些障碍性较强的习题, 在学生屡做屡错的情况下进行反思, 实现屡错屡做, 最终做对题目, 并学会认真观察, 细心阅读的状态, 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避免出错。对于学习过的知识, 教师还应当督促学生及时进行总结, 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或者记录本, 对于容易错、不理解、掌握不熟练的定理、公式、题型等都可以记录上, 然后要求学生经常翻看, 不能记录后就只当摆设, 一定要不断复习, 以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对于总结出的重点知识, 也可以记录在本子上, 通过累积, 充分了解教材上所有的重点知识,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通过课堂练习设计, 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对此, 教师应当给予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练习设计教学措施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进行分析, 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绍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新课程 (中学) , 2010, (12) .

[2]潘存秀.浅谈初中数学理想课堂中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0) .

[3]谭本周.应对初中数学课堂变革的“六性”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6) .

[4]易秀珍.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 (6) .

[5]郑剑领.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 2011, (33) .

3.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篇三

【关键词】 课堂练习 初中数学 多样性 层次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30-01

0

1.确保课堂练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课堂练习时必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对现学的新知识、新数学思想加于运用并进一步感悟。如果留给学生的时间过于短促,既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充分的思考进去、参与进来,更不能做到深思熟虑了,那么课堂练习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了,直接影响本节的教学效果,就很难实现高效课堂了。本人认为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为宜。

2.控制课堂练习量

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练习的量就决定着练习的效果了。教师要依托课标、教材,根据预定的练习时间对练习进行精简设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原有教材配套练习或依学生知识水平现状进行自我编写,所选的题目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能体现出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尽量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3.安排课堂练习时间段

课堂练习时间段的安排通常分为集中安排练习和分散安排练习两种。集中安排练习就是在授完一节课的新知识新内容后留最后一段时间用于课堂练习;而分散安排练习则把练习穿插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每教学一个新知识点就及时安排相应专题训练,学生学到哪里就训练到哪里。若新知识点间衔接性比较弱的,专题练习可选择分散进行;若新知识点衔接性较强的,专题练习可选择集中进行。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教师可灵活选用。

4.课堂练习要层次化

由于受区域文化环境、家庭文化背景、学校文化氛围及学生自身等诸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校的学生也不例处(我校地处工业区,生源70%以上是外地生)。课堂练习若采用“一刀切”,提出同样的标准,做同样的题目,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也违背了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原则。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课堂练习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更好发展,实现课堂效果最大化。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练习,以模仿为主,旨在巩固新知识及其简单运用;二是提高性练习,在原知识上进行变式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是拓展性练习,旨在考查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这样安排课堂练习,由浅入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易于激发并引向学习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自主向较高层次的练习挑战欲望和信心,实现课堂练习的最大弹性和实效性。

5.课堂练习形式要多样性

(1)课堂练习题型一般可分为: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而相当部分数学老师一直以来都是直接照搬教科书上每节后面的练习,而书本上提供的题量和题型只是供老师参考,多数以计算题和解答题为主。若长期的使用一两种题型是容易阻碍学生对课堂练习积极情感的调动和开发。因此课堂练习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可以有快速口答的选择题,可以有抢答的是非题,可以有直接语言表述的填空题,可以有让学生发问的开放题等等,这样可以长期保持学生对课堂练习的不同期待和积极响应。

(2)课堂练习的评价。在课堂练习时,数学都会要求学生要用数学术语回答问题,书面练习或板演练习时,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格式和步骤进行,同时加强巡回观察,了解下面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点拔,然后再集体重点,其实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这对多数学生的激励是不够的、不明显的。因此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个环节就是——手中带着一根红笔,在巡回、辅导过程中及时对他们的练习给出适当的评价,不采用简单的“遇对必钩”,“有错必叉”,而激励肯定字眼,如“棒”、“好”、“A++”等。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和肯定,从而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膨胀,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6.课堂练习趣味性的设计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而趣味从生活中生,从生活中感受,因此设计课堂练习时,我们平时可以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多设计些具有亲近性的、趣味性的题目,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上的设计,其实工作是很复杂的、很重要的,行之有效方法也是很多的,只要教师能立足于本班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之时,更应关注个体的健康高效发展,我深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更多行之有效方式方法出现,只要时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本着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有效的发展初衷。

[ 参 考 文 献 ]

[1]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浅谈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中的体会 篇四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设计对照实验,设计诸多因素一致只有某一因素差异,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学会怎样探究。

1、教师提出学习建议(创设探究活动情境)学生的探究活动毕竟不同于科学家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探究活动主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客观效果。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准备了部分资料供作参考,使学生对有关的研究中需要的实验用具、实验方法、资料来源等有所了解,也使教师的教学建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学生选择学习方案(引导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爱好选择学习的方法,他们首先需要初步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提出他们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能够更好地理解、表达学习手段。有的学生选择制作电脑动画,有的选择制作电脑幻灯片,有的选择查阅收集资料,大多数学生选择实验探究。这一阶段,实际就是探究活动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准备检验假设的阶段。

3、师生议论学习方案(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并制定计划)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对选择的学习方法进行可行性讨论,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时,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商讨确定学习方案。对于如何实施,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进行探究实验,需要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对实验的结果的预测、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查阅资料的,不能仅仅拥有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反映自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电脑动画和幻灯片,都是对文字资料的形象表现,只有真正理解文字信息,才能正确反映学习内容的本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4、学生实施学习方案(多种途径收集证据)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获得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讨论,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资料,学生肯定会模仿,教师要说明提倡创造性的模仿和参照,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变化。对占有的各种资料要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从中发现问题的要点。

5、课堂教学过程(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就开始了,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展示、检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1)展示学生制作知识结构的提纲

展示学生制作知识结构的提纲,使学生对内容有概括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2)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

在学生展示、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表达: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怎么做的—实验方法、材料、条件;发现了什么—结果怎样?其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注意体验:知道—怎么知道—知道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等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学生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各实验的特点,分别说明哪些问题。同时,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能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作出的假设。

(3)展示学生查阅的有关资料

展示学生查阅收集的有关资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是在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前人长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4)联系课本知识深入探究

课堂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学生在学会应用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5)展示幻灯片讨论并小结

最后,留下思考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运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6.表达和交流

5.初中生物教学探究论文 篇五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事物的意思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成分。就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说,好奇这一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让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这一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浸在盐水中的萝卜条软缩了,而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这样直观教学就把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通过萝卜条形状的变化直观的显现出来。又如讲授“原生动物”时,用“草履虫”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直接看到所显示的生物特点。由于它比真正的草履虫要大出几万倍,像倒转的草鞋底,它的纤毛、口沟,内部的大核、小核、收集管和伸缩炮等都显示得十分清楚,学生直观可感,觉得生物趣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

二、直观教学能使抽象为具体,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不满足于观察学习获得的感受,不断渴求亲身体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并产生热情。正因为直观教学,使得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例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把课前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实物叶片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接受和理解叶的形态知识,并能比较出各种叶序的区别,总结出叶的排列方式。讲“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直观教学,把“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演示给学生。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在课堂里面就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抽象的知识,觉得容易学,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直观教学能化复杂为简单,强化学习的动力

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观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觉学习的动力,并主动了解知识的其然及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手势、形象语言等表述性的直观化(可能语言高洁,生动形象,语调的高低急缓、语速的快慢、停顿,再配之以简明的动作手势),都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如讲授神经系统有关“神经元”的内容时,教师伸出整个手臂、掌心面向学生,五指张开,表示一个神经元。手指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手臂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手掌则为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用粉笔在掌心上画一白点表示神经元的细胞核,这样直观而教,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形象而生动,意趣盎然,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产生了动力。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通过语言的直观和形象教学,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点归纳成:“前期一变丝一现,核膜核仁看不见;中期形态最易辩,且有细丝两端牵;一分为二两极排,末期丝失膜仁现。”讲“菊科植物的特征”时,可以比拟成:“菊科植物有个头,颈部总苞像个瘤;花部互数手推手,结的果实像瘦猴。”这样直观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学生记忆得到强化、牢而不忘,兴趣大增,充满了想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直观教学能变枯燥为生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往往不满足于对知识简单的了解,而常常会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他们渴求将已知的知识与规律加以应用,创造出符合规律。生物知识,本来就有着比较枯燥的一面,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复杂难以区别清楚,如果不借助直观教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难以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变枯燥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枯燥的知识着上味与色,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述“植物界的进化”时,通过《植物界的进化》录像片,直观而生动地把古往今来的地壳变化和不同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植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又如学习了“遗传基本规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能否卷舌、是否色盲),要求他们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有关性状的遗传关系。这样把知识学习与观察生活及调查结合起来,直观而有趣,充满着探索性,不断地养成实践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生物教学中坚持使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直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五、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因势利导,结合实际,恰当而灵活地使用直观教学,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优异的成绩。

6.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如何设计导入 篇六

【导读】2016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学员考生在笔试面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2017明尚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初心,为每一位安徽考编同仁准备最新考编面试培训资讯资料。欢迎添加明尚教育官网微信(msexam)订阅最新考编资讯。2016安徽教师考编交流QQ群:344510161。小编咨询QQ:2378375301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后大力倡行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旋律——探究学习的体现。教师考试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涉及到教学设计的题目,导入的设计都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如何设计出探究式导入。小编在此整理了探究式导入设计方法,助你设计亮眼导入。1.直观演示导入

生物教学中,挂图、模型、事物、标本等教具的合理使用对于课堂推进大有裨益:一则直观演示形成感官刺激,直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奋、思考积极性,有助于课堂节奏的调节;二则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加深认识与理解;三则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直观演示的课堂高潮可以顺势提问或引导进入课堂主题。

【例】学习“骨的结构”时,教师先发给学生“长骨纵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强调观察要点,同时提出思考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哪些物质?” 2.实验操作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写也是强调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在新课程中更为重要。利用实验操作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能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能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时,课前布置学生实验:同一块萝卜上切下两块大小形状一致且质地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置于清水和30%的浓盐水中,观察放置一晚后的实验现象。课堂开始之初,请学生代表讲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解释说明为什么。从而引入课堂主题。

3.生物科学史导入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新课改之后新增中学生生物教学内容之一。在生物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史或科学家的奇闻轶事,能使教学效果明显优化。

【例】学习“细胞”时,教师先简单介绍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于是将“小室”命名为“细胞”。其实,“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一部分。教师提问: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学习。4.设疑解惑导入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写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在每课的篇首都有“想一想、议一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的素材,其中不乏直切主题的问题设置。通过设疑解惑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是柯昂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导入中使用设疑解惑的方法,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和重点内容的引导,事半功倍。

【例】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时,教师初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我们家里的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生长素的作用”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

7.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篇七

一、制订并开设初中生物实验课程

提起初中生物实验, 恐怕绝大多数人认为初中生会做什么实验?与其在实验室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呆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基于这种传统生物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重理论知识、轻实验, 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而不是自己动手做实验, 这种传统的生物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大多数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1]。随着生物教学的新一轮改革, 生物教学对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新教材内容在实验设计中, 以各种形式突出更多与实验相关的内容, 从而, 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并动手操作实验。每一学期至少安排5次实验操作课程,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去体验生物实验带来的喜悦, 并让学生大胆去探索生物学实验的奥妙。比如学生最早接触显微镜的应用, 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显微镜, 让他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应用理论知识后, 自己亲手观察样本载玻片, 分别调节从4×、10×、20×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逐渐到40×、100× (油镜) 高倍镜细准焦螺旋, 更清楚地观察样本载玻片中细胞微观结构。如何调适光学显微镜, 在课本上讲解起来非常抽象并且内容繁琐, 学生往往听得含糊不清, 也记不住, 但是通过实体观察, 自己很快便能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 并能培养学生对植物或者动物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微观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大师达尔文就针对实验的观察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在生物实验中, 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思维敏锐, 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才能善于抓住生物学现象的变化,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2,3]。在实验中, 我们要发挥“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的古训, 实验观察时一定要做到用眼认真看、用手认真干、用脑认真记, 如实、及时并精确地记录整个实验结果, 实验后仔细回忆实验过程, 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推测分析, 对得到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或者实验中出现的偏差问题都加以讨论,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例如,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 从就近市场买回洋葱, 用作实验材料, 教学生用尖镊子撕取洋葱表皮,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表皮细胞的观察, 让学生认识一个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细胞结构。在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中细胞器之前, 先给学生复习相关实验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知道细胞膜、细胞壁以及细胞核等的大致形状与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用镊子小心撕取洋葱表皮薄层, 放在事先滴有一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 展开洋葱表皮, 再用盖玻片压片, 制片后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器结构。调好光圈, 合理控制光线强弱, 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细胞结构并绘制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器结构, 边观察边画下细胞结构。观察的结果好坏, 可由教师检查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 解答学生在制片中或者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目的。

三、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多媒体课件, 通过制作模拟图像、Flash动画或者制作实验视频等方法, 就初中学生没有条件亲手操作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观看真人操作实验的视频或者一些模型, 掌握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比如DNA超螺旋模型、动植物DNA、RNA和蛋白质的提取、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可以观察到每一个时期的分裂状态) 、减数分裂过程、动物解剖示意图知识等, 通过视觉冲击, 给学生以启迪思维, 增强想象力, 突破难点,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4]。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感觉陌生的生物实验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有关视频或者图片做成链接课件, 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提出的实验问题观看视频,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实验知识, 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并设计开放性实验问题, 有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大胆去自己设计实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通过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资源, 促进教师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使多媒体资源更好地成为解决学生抽象与疑难问题的工具,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

参考文献

[1]刘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科技世界, 2013 (28) .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庆华.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J].宜宾学院学报, 2005 (6) .

8.初中生物兴趣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最好工具。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求知识、努力的去学习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能力、发展自身的智力,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导课、鲜活的生活事例、先进教学设备的利用和科学实验的等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利用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应该利用导入语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也可以是一个谚语,当然还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等。例如: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时,我利用谚语“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既需要水,也需要肥(无机盐),缺少哪一种无机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生物课堂一般就分为两部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学设计相对单一,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时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针对课堂组织思路展开。比如开展开放式教学,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利用开放式教学开展生物课堂,就是要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原则为指导设计课堂,这对于改变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有重大的意义。如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花儿颜色的奥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区别、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之间生长习性的差别等等。通过学生自主观察、记录整理、查阅资料,有效地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也感觉学习的东西有意义,学习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三、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活动

经过多年的教学分析,学生对生物的活体或者是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对幻灯和投影以及电视等方面的现代教学手段更加感兴趣。为此,要想实现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步转向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等一些影视作品,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并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动植物标本,讲述其形态和生理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生物教师的讲述下逐渐明白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逐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四、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

生物的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参观、环境的调查,农业的生产实践、养花种草、饲养小动物、教具制作、校园绿化、智力竞赛等,都是学生喜爱的项目。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可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同时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走进生物科学领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物科学奥秘的志趣和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陶冶情操,树立祟高理想。开辟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利用实验,巧设铺垫,增加课堂有效性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些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同学们很难直观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课的过程中巧设铺垫。譬如在讲授《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时,我给同学们说每一种反射都要靠反射弧来完成。当我们突然抓住一个烫手的馒头,我们会来不及考虑迅速松手,把馒头扔掉,立即把手缩回来。这就是缩手反射。它就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什么是反射弧呢?它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同学们都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我。于是我就说,现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来互相配合做膝跳反射这个实验。一位同学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然后让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外侧叩击这位同学膝盖下面的韧带而引起小腿突然踢起来。这位同学惊讶的叫起来。全班同学也都惊奇的看着我。我就趁机提出问题“为什么叩击膝盖下的韧带会引起小腿突然踢起呢?……”。有了这个实验做铺垫,进一步分析反射弧的知识就会直观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浓烈。下课之后,两人随意组合还亲自做膝跳反射这个实验。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以初中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使初中生物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吴瑞仙.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

[2] 胡玉汉 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

[3] 付尊英,潘紫千.生物教学研究引论[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8.

[4] 张鸿亮.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生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9.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篇九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文/赵爱莉

摘 要: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实际学习的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使课程结构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及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和培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精心保持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让学生具备初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运用悬念诱导学生的兴趣

悬念就是对于实际的一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出现的一种焦虑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来源,在初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结合科学的课程特点,运用恰当的悬念设置,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酸的性质――硫酸”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并演示硫酸脱水炭化性质方面的实验,在小的烧杯之中加入六分之一的白糖,在中间放置一根玻璃棒。把浓硫酸顺着玻璃棒倒入烧杯之中,一会儿白糖会出现变黑的情况,并且会不断地变大,最后会以玻璃板为中心构建一个黑色的蘑菇。

二、运用探究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能力,都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探究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些环节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实际的思维作为导线,实现视听并用,思考和动手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之中。

比如,教师在讲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为了实际弄清楚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液体出现蒸发,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液体的蒸发实际快慢和液体的表面积相关,液体的蒸发快慢和其上方的空气流动有关系,还和其液体的温度和性质有关。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推论,然后依据不同的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最后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实际的蒸发快慢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而且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和上方空气的流动有关,流动快蒸发快,液体的蒸发快慢还和液体的温度相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蒸发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方面、多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学习,这样教学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安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J]。中学物理:初中版,(01)。

[2]刘羽。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成才之路,(02)。

10.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 篇十

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中学 黄丽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究欲望

1、做好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初三伊始,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她是即渴望又害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科学,克服畏惧心理,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个个新奇的实验现象看得学生目瞪口呆,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在其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实验结论中去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那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激发学生探讨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装置展示会”,并由各组代表介绍其装置的优点,再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最后选出一套最合理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和磨炼,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喜悦。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合理安排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和实验层面上。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查阅收集资料、讨论、制作设计、数据处理、小组学习竞赛等都是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场所。而在处理教材的相关栏目时,我们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例如:在“家庭小实验”中,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塑料保鲜膜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等,必须完成;对“调查与研究”中的内容,我们重点放在“我们周围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使用化肥的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写出了“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等调查报告,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

报告一: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

我们学校所处的金星镇位于女儿河畔、乌金塘水库的下游。作为葫芦岛市部分居民饮用水源的乌金塘水库,位于市区东北35公里,建于1971年,位于山地峡谷之中,拦蓄女儿河,水面面积12万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有“塞外小洞庭”之称。然而,现在的乌金塘水库已风光不再,接连的干旱和污染使水库水位下降,水质不达标,生物锐减。目前环保部门已经向葫芦岛市政府提出建议,将乌金塘水库由饮用水改为工业用水。是谁在让他们哭泣?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是钼矿弄胀饮用水源!据环保部门分析,水库的水中金属钼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3.7倍。水库中的钼是从哪来的呢?据了解,乌金塘水库上游十多公里处,是全国著名的钼生产基地---兰家沟钼矿,而流入乌金塘水库的最大河流---女儿河的支流流经这些钼矿。据环保部门分析,乌金塘水库里的钼,大多数来自钼选场。„„

报告二: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地!

连山区金星镇地处女儿河下游冲积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是连山区乃至葫芦岛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由政府出资30多万元进行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和环境检测。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万多亩,其中棚菜面积达5000亩。„„

所谓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农药、肥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达标标准。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各种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等:农药主要选用多菌灵、白菌清等药效高、污染小的品种。不仅使人们吃上放心的蔬菜,也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最低限度。蔬菜大棚协会成立以来,对今后棚菜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依靠科技致富,全力打造绿色品牌。我们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将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如果没有“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限度”的意识,金星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也成为我们的污染源呢?

三、对“活动与探究”的进行处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上一篇:回顾暑假六年级700字作文素材下一篇: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