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个案工作案例

2024-10-08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精选7篇)

1.老年个案工作案例 篇一

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一、请编写一个老年人社区照顾或老年个案管理的案例,并设计出

服务方案

要求:1.其案例内容具有该类型案例的要素和特征

2.上交一份纸质答卷和电子版答卷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经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了,她有两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子在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完成学业后便在美国定居,女儿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另外的城市任职,后与当地的人结婚后便在另外的城市定居。两个子女都很少回来看望她,自从李先生去年去世之后,老房子里便只剩下李奶奶一个人生活着,前几年李奶奶还觉得身体很硬朗,可自从老伴去世后,李奶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经还一个人昏倒在老房子里,邻居发现后将她送往医院治疗。以前在李先生的陪同下李奶奶还经常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活动,可今年李奶奶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外,几乎没有出过门,特别是现在身体不好,更是不出门了,与社区之前要好的老人们都断了联系。李奶奶的情绪也很低落,没了老伴,李奶奶很悲观,认为自己也快要不行了。

李奶奶问题的初期评估

个人层面: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后,身体情况日趋下降;两个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没有人照顾;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家庭层面:子女远在他乡,工作又忙,很少回来看望李奶奶,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社区网络层面:李奶奶不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寂寞的感情。

制定服务计划

(1)人的情绪除了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外,更是人们对事件的错误看法的结果。当人们处在不良环境中,就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当这种非理性情绪与人们的需求相违背时,人们就会产生心理失调。理想情绪行为治疗模式就是帮助人们辨识这种非理性情绪。

在这个案例中,李奶奶因为老伴去世,加上自己身体不佳,所以产生“自己不行了”的想法,产生的非理性情绪就是悲观、消极。针对李奶奶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帮助李奶奶对其情绪进行调理,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上门陪聊得活动,转变李奶奶的生活态度。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其中安全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李奶奶从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良好的治疗,加上亲人不在身边,李奶奶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长期缺乏亲人的关怀,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帮助李奶奶调理好身体,增加李奶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使老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心理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使李奶奶的身心愉悦。

(3)处于不良环境的人类容易采取错误的行为方式,行为修正模式就是通过教导、训练案主的社会技巧,使其适应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减轻案主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就不再与社会进行互动,这样的环境严重影响了案主的生活热忱,使李奶奶的社会角色模糊,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帮助李奶奶增加社会的互动,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社会网络。

计划的执行

(1)与案主交谈。了解案主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与邻居的关系是否和谐、案主平时有什么爱好、对于老伴去世的看法、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看法、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注意与案主的谈话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

(2)社区访谈。从李奶奶曾经的社区活动伙伴那了解到李奶奶的社区生活情况,平时的爱好等等。通过沟通得到社区各种资源的支持,了解老奶奶的情况,增加社区老年人与李奶奶的互动,帮助李奶奶走出目前的生活困境,恢复社会互动的功能。

(3)家庭访谈。通过电话联系案主的子女了解他们简要的工作情况,案主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他们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要清楚地了解子女的工作和回家看望老奶奶的频率、对李奶奶的关心程度。让他们了解到案主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来自于家庭的,希望子女们多关心案主,多抽时间回来看望案主,让案主觉得原来子女仍是很关心、重视自己的。通过沟通让老奶奶的子女认识到自己对李奶奶的关心对李奶奶的意义,同时让他们了解除了物质上的需求,老奶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

(4)组织案主与子女的谈话。让子女设身处地的为李奶奶着想,增进双方的关系。用家庭的温暖感化案主,恢复案主积极的生活态度。建议老奶奶与子女进行户外一日游的活动,让李奶奶重新投入社会生活中去。

(5)案主的身体调理。做一次全身检查,了解案主的身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疾病,让李奶奶学会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必要时,陪同李奶奶去听讲座,让李奶奶正确对待人生。

(6)开展社区活动。陪同李奶奶参加社区老年活动,找到互动的乐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希望社区老年人能多陪同李奶奶聊天。

评估

经过社会工作者一个月的服务,案主基本恢复了生活状态,能够从失去老伴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与子女和邻居正常的交流,融入社会环境,抛弃不良情绪,重新找回热忱。

在整个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些问题:案主不配合社工的工作、案主的家人不参与服务、与社工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应当切实从案主的利益出发,发挥社会工作的原则,理解尊重案主和她家人的选择。使服务发挥最好的效果。

结案

案主通过社工的服务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后,服务也就告一段落了,就进入了结案的阶段。结案的过程中,社工要进行反思,有没有遵循社会工作的原则,在服务的过程中有何不足之处。结案并不意味着与案主的关系彻底结束,应当继续跟进服务,特别是李奶奶年事已高,有可能服务将一直持续下去。

二、小组活动设计(略)

三、谈谈你学习老年社会工作的体会和收获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不停的增长,上海已经跨入老龄

化城市的行列,老龄化给年轻的一辈带来了不少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现代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满足,除了物质上的必需品外,现在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成了老龄化城市的最大难题。

本学期通过学习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老年知

识,也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比如老年人当中空巢家庭的现象、特殊老年人比如老年痴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有哪些困境、在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需求,这些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是完全不会考虑的,也是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

接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老年人有了新的认识。老年人并不是黄昏,他们

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比如哪些退了休没事干的老干部他们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于在职的年轻一辈是很宝贵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想我会更加地去关心身边的老年人,尊敬他们、孝敬他们,有空与他们多聊天,增添他们生活的乐趣。或许许多人都不能理解,觉得为了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而特别的花费时间金钱

培养这方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之前我也有想过,但是真正地学完了这门课程才会了解这是个多么荒谬的想法,运用社会工作同理心的方法,站在老年人的立场,我相信比起现在老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很想告诉现在哪些忽视老人的年轻一辈,孝敬是最推托不得的事。

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收获良多。比如我掌握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养老的方式

有哪些,还有老年个案工作和团体工作的共同点和区别,还有如何管理老年的个案,还有基本的老年福利制度和目前中国提供的老年服务有哪些,这些都对我以后赡养父母有着很大的帮助。

平常对于老年人我们更注重身体上物质上的满足,很多子女只知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足够的食物,足够的衣物,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我们就很少关心他们心里的需求,其实,比起这些,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怀,我们总是忽略老年人在生活中的乐趣,子女平时工作繁忙,为了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心理,我认为应该为老年人找到老年生活的目标或者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加生活乐趣,恢复他们年轻时对待生活的热忱。

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我们可以做到的还有很多,当问题出现,再去解决我想

为时已晚,比起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平日里多花时间陪伴老人,让老人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治疗老年人生活困境的良药。

2.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作业2012 篇二

题目

(请根据案例主题起一个名称)

班级姓名学号

一、案例描述

1.案主(基本特征)

2.事件(危机、困难等等)

二、案例分析

请指出案主面对着哪些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三、个案工作方案设计

包括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工作目标、理论依据、具体方法技巧、工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等。

四、讨论

请阐述选择本案例的原因,以及它对学习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3.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篇三

(一)老人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工作,解决各种各样老年人提出的问题。老人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掌握有关老年期发展、老年医学和老人行为的最新学术成果,熟悉有关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文,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咨询原理、心理治疗和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和机构照顾。

(2)协调各类老人福利、老人服务机构的工作,尤其是通过影响决策,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使老年人自尊与独立地生活。一方面协助老年人发挥余热,鼓励他们从事教育传授、参谋咨询、自我服务、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等工作,继续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向子女解释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渴望,帮助子女履行瞻养父母的义务,给予老人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细致的关心,在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家庭和婚姻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要启发老人的子女理解丧偶的父母再婚的要求和行为。老年人婚姻介绍所等组织也是纠正社会偏见,让老年人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二)4)协助老年人度过角色转换时期,适应退休后的新的社会角色。协助健康而且有才干的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生活自决的机会,使他们独立地选择他们所追求的生活,较持久地保持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参与国家建设,贡献于社会。引导老人群体,治疗社会不适症,并协助他们发展一支由老人及其家属组成的老人支持者队伍,改变社会、政府对老人的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在财政上支持保健社会服务。

(5)调动社会资源,协助解决因丧失工作和长期患病而引起的经济贫困问题。

(6)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和机构两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开展咨询和教育服务,开设专供老人活动的场所。

(7)采用个案和群体的工作方法,协助老人面对死亡,即与他们共同探讨死亡的生理问题,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使他们尽情倾吐对死亡的恐惧情绪。为临终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老人接受死亡,而不致孤独地、恐惧地结束生命。

4.老年小组社会工作案例 篇四

老年小组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笔者为从事社会工作近一年的时间的xx?社会福利院专职社工,服务对象为城市“三无”老人, 所谓“三无”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抚养人无赡养能力和抚养能力的城市老人。此案例主要关注有过入狱经历的“三无”老年人,即有过被判刑入狱经历,而又刑满释放的高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刑满释放之后已经55岁以上,无生活来源和劳动能力,身体基本健康。笔者所在xx?社会福利院有“三无”老人近60余名,其中有近15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有过入狱经历,本案例就是关注他们这群特殊的服务对象。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借助对问题与能力,行动与资源的分析,结合福利院的实际情况,试图全面提高服务对象以正向积极的态度改善生活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积极主动而又正确的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二、背景介绍,1、xx?社会福利院有近60“三无”老人,其中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40%,身体残疾老人占90%以上。他们的人生都比较坎坷,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中有社会流浪

人员、长期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身体残疾的人员。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都很曲折,看到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所以,他们的认知会带有明显的偏激成分在里面,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异于主流社会。2、2011年7月,xx?政府为推动xx?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政府购买社工岗位开展专业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再次由市民政局委托济南社会工作协会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社工,共有80名社工以政府买岗的形式,进入各民政系统单位。本案例中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xx?社会福利院参与工作的。

3、xx?社会福利院历来重视社会工作在院舍机构中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已经先后有近10名社工在福利院开展社会工作。本案例中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是2011年7月份开始接手“三无”老人方面的工作的,在这之前,福利院的社会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作为服务对象,老人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的作用,各级领导和员工也能够明白社工的各项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可以说,为老年社会工作在福利老人中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需求预估

本案例中的服务对象,即有过入狱经历的“三无”老人, 全部为70岁以上老人,大多数有慢性疾病,一部分服务对象身体残疾,活动不便,另一部分身体较为健康,甚至较为强壮。对于前半部分的老人,对其护理照料的负担很重。由于身体器官的老化和部分生理功能的丧失,到老人高龄后期,日常生活能力也会下降,但是相应的服务资源的需求量却会大幅上升,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即老人的服务资源需求量的大幅上升跟社会有限的服务资源之间的矛盾。

另外,由于此项目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是国家全额供养的“三无”老人,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被忽视。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高龄“三无”老人没有经济收入,对他人和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极大,文化程度布告,对自身合法权益及其维护的认识十分有限,所以,其合法权益容易收到侵害。同时,特殊的人生经历导致他们在意识到自身的权益被侵害之后,往往无法通过正确的方法改善,而是试图通过暴力、对抗等方式来改善问题。怎样让这部分老人能够正确的争取自己权益,也是本案例中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高龄“三无”老人社会角色丧失,社会交往减少,获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应的减弱,这些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非常不利。怎样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实现其人生最后阶段的价值,对于老年人通过自身的“老有所为”而获得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越来越重要。因此,充分缓解

老年人对环境的不适感,成为高龄“三无”老人的另一个问题。

四、服务计划, 本案例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规划项目之初,曾经与服务对象进行过详细的交谈,建立了服务对象的档案。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详细而又全面的了解了老人的具体信息,还了解到了老人以前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同时还包括老人的亲属以及朋友的一些信息。我们试图找出服务对象能够拥有的全部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进出。

本案例服务对象共“三无”老人12名,全部为男性,其中,三名老人下肢残疾,活动能力有限,一名老人为少数民族。12名老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高中,2名,上过小学或初中的老人4名,文盲或半文盲6名。所有老人均精神正常,生活能够基本自理。

老年社会工作试图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调适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帮助服务对象适应院舍福利机构的环境,促使服务对象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改善服务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使老年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精神生活的满足,使其晚年生活更为充实。

以下为“老骥伏枥”小组的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老骥伏枥

小组理念,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的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资源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活动理论观点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差距缩小到最低限度。

小组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改善老年的人际交流能力,缓解人际冲突。提高老人协作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小组成员,本小组为开放式互动小组,前期策划过程中,共招募12人。小组性质,开放式互动小组 ,8节 节数

日期,2011年10月17日——2011年12月6日。每周一下午2,30——3,15 地点:xx?社会福利院一楼活动室。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0月17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深化组员及工 社工和组员再次自我 1,5分钟 作人员互相了 介绍。解

游戏——“名字串串 烧”。将老人的名字一

深化组员间的个叠加一个,依次排 认识,了解和掌开。一方面锻炼老人 2,15分钟 福 握此小组活动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利 院

一的目的,意义。增强老人互相之间的楼 书

画了解。室

社工介绍小组的目的 小游戏——“趣味表 演”每位老人抽取一

让老人对小组张小卡片,然后将卡 3,15分钟 卡片12张

活动产生兴趣 片上的词语运用肢体 语言表演出来由其他 老人来猜出表演的事 物。

让组员一起讨论并订大展板1个 强调小组内部

4,5分钟 立小组规范。另,澄画纸1张 秩序和规则

清小组应有的秩序。画笔1支 第二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0月24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让老人明白小由社工指出上节小组

1,5分钟 组目的,重温小工作中所出现的不足 组内容。和优点。小游戏——“心声话福 利

你说”玩法,每个人获院

一社工联系义工,楼得心声卡一张,然后心声卡12份 书 画提供机会让老 室2,30分钟 要填上对对方的愿望笔12份 人合作,增强默

之后在交给社工,有义工 契。

社工记下号码后将纸 分派给其他组员,由 他们朗诵出来,最后 社工将纸条还给原 主,并安排他们分享 自己的感受。社工联系义工, 义工和老人联合表演

3,10分钟 表演节目,活跃义工 节目,活跃小组氛围。气氛。

第三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0月31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通过社工介绍由社工在各大媒体, 最新一周的国网络,报纸上摘抄重 内外大事,让老要的,老人感兴趣的 1,10分钟 纸1张

人了解社会和新闻和奇闻异事,告 福

利国家的最新动诉老人。让老人讨论,院 一

楼态。引起共鸣。书 画 室由社工引导并教给老 锻炼老人的身 人简单的手指操和五 2,5分钟 体活动能力,提 行健康操。提高老人 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小游戏——“捕捉幸 福”将一副扑克挑选 出10张拍,其中只有 一张为红色花色的 牌,代表幸福。奖牌 打乱,由每位老人抽 锻炼老人的思

取一张。社工任意说扑克牌1副 3,20分钟 维能力和判断 出一张牌的数字,然小礼品5份 里以及记忆力。后由手持这张牌的老 人猜出红色花色的牌 在谁的手里。猜出来 的,得到小礼品一份, 猜不出来的,需要表 演节目。

社工总结小组活动内

总结小组活动容,强调小组活动理 4,5分钟

内容。念以及注意事项。强 调保健理念。第四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7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由社工引导并教给老 人简单的手指操和五

锻炼老人的身行健康操。提高老人

1,15分钟 体活动能力,提身体素质。手指操, 高身体素质。由老人中选出一名代 表,学的比较快的老 人来带领大家做。小游戏——“有口难 言”社工先准备10张福情绪卡,然后将老人利 院

一分成两组,每组每次楼让老人学会阅书

画2,20分钟 派一位老人抽一张情绪卡12张 室读非语音信息 卡,然后扮演该情绪 让邻组的组员猜。猜 错的需要表演小节 目。让老人表达对

这次聚会的感评选出此次小游戏中

3,10分钟 受,透过奖励,表现最好的老人,颁小礼品1份 鼓励组员遵守发小礼品一份。组内秩序。第五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14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由社工引导并教给老 锻炼老人的身 人简单的手指操和五 1,5分钟 体活动能力,提 行健康操。提高老人 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

由社工带领老复习小组活动的以前 2,5分钟 人复述上节小的内容。分享一周新 组活动的内容 闻时间。

游戏——“一个比划福学会肢体语言利 一个猜”小组所有成院

一更好的表达自楼员一次随机抽取卡书

画己和他人的沟 室3,25分钟 片,用肢体表达自己卡片10个 通,增加老人与 卡片上的词语,由大 老人之间的关 家猜猜他表达的是什 系。么。

由社工分享健康小常

分享健康小常识,注意日常生活中 4,10分钟

识。的养生小细节,丰富 健康知识。第六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21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通过社工介绍由社工在各大媒体, 最新一周的国网络,报纸上摘抄重 内外大事,让老要的,老人感兴趣的 1,5分钟 纸1张 人了解社会和新闻和奇闻异事,告 国家的最新动诉老人。让老人讨论, 态。引起共鸣。游戏——“谜语大比

福拼”搜集老人感兴趣利丰富老人的文院

一的谜语,所有组员积楼化娱乐生活。提谜语100条 书

画2,15分钟 极参与抢答,形成良 室高小组活动的小礼品10份 好的竞争环境。答对 积极性。的老人获得小礼品一 份。

由社工带领老人,分 协调处理邻里 享近期老人生活区发 3,10分钟 关系,处理大家 生的邻里关系紧张问 提出的问题。题。选出比较合适 的邻里紧张问由老人选出比较合适4,15分钟 题。为下一节活用作表演的案例 动做准备。第七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28日下午2,30—3,15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通过社工介绍由社工在各大媒体, 最新一周的国网络,报纸上摘抄重

内外大事,让老要的,老人感兴趣的1,5分钟 人了解社会和新闻和奇闻异事,告 国家的最新动诉老人。让老人讨论, 态。引起共鸣。福

利告知老人下面让老人明白“情景模院 一

楼2,5分钟 这个环节的重拟”的重要性及其目 书 画 室要意义和目的 的意义。让老人尝试通情景模拟——社工通

过合作,能够体过抽签的方式,让老3,35分钟 会到对方的难人予以配对,然后让情景卡6张。

处,学会换为思他们抽取一张情景 考。卡,要求他们表演出 来。,限时5分钟,。第八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2月5日下午2,30—3,30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社工疏导老人离别情 通知老人小组

1,5分钟 绪,告知老人,这样 活动即将结束 的活动还会继续 社工引导老人总结分

让老人重温小卡纸12张 2,10分钟 享历次小组活动的内 组内容 颜色笔12支 容

福让社工了解老利请组员分享参与小组院 3,10分钟 人对小组的感 一 楼的感受 书受 画 室

问卷8份 4,10分钟 评估小组成效 做组后问卷 笔8份 纸杯纸蝶12份 社工与老人一起搞一

社工与老人联食物若干 5,25分钟 个小型的联欢会。并 欢 小食品若干 向老人分发礼品。礼品若干 物资申领, 所需物资由社会福利院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由总务科负责购买。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一)前期准备。

本案例中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有一大优势,便是与服务对象建立有长期的工作关系,能够大大缩短前期准备和招募人员的时间。在前期的准备中,老年社会工作者共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了解服务对象,招募小组成员,对服务对象进行预估和需求评估,另一方面,是制定符合小组成员实际情况的小组计划书。经过半个月的工作,本案例中的小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二)小组初期

小组初期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老年服务对象进行了较为初级的互动。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特殊,所以,服务对象之间,比较熟悉,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小组成员聚集起来之后,互相熟悉,探寻小组目标和规范,组员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另一种情况就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逃避。

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之间尚未完全的具有专业性的彼

此熟悉,成员的情绪起伏较大,经常出现焦虑,恐惧,封闭,伪装甚至不友好的态度。

组员对小组缺乏信任,于是老年社会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协助组员进行了澄清,认识个人需要。面对小组成员的抗拒和过度依赖,社会工作者,尽快的通过一系列互动,打开了局面,促成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老年社会工作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小组领袖,是小组顺利过度到成熟阶段。帮助组员顺利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小组领袖的地位尚未巩固。,三,小组中期

小组中期分为两个方面,小组重整和归纳阶段。组员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中的权利与地位,关心自己被小组和他人接纳的状况。成员个人的“本我”暴露有所增加,导致意见分歧的加大和权利的争夺。组员出现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不安、焦躁、迷惑、挣扎、有超越他人的意愿。有人有强烈的分离欲望,对其自主权丧失的恐惧和对环境的抗拒。但是受到前一段活动的影响,小组成员不断的确定小组对他们的意义,再度选择投入和承诺,是分化之后的小组,出现整合现象。

小组中后期出现了相互信任、小组静距离和归属感增强,彼此坦诚交谈,互相分享经验。此阶段小组内小组领袖地位确定,规范被大家接受并遵守,小组已经能够初步的有

效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在小组中期,随着组员的沟通和互动增强,组员之间会在价值观、权利位置等方面产生冲突和矛盾,小组成员能够顺利的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小组进入凝聚与和谐阶段。,四,小组后期

当第七次活动的结束的时候,老年社会工作者已经告诉小组成员活动到了尾声,所以组员们在第八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的hi后,都十分准确的到达了。活动中,老年社会工作者带领大家就前几次活动进行了回顾,引导小组成员反思自己的收获和变化,大家表达了自己参与小组活动之后的思想上认识上的收获。小组成员彼此交流心得和感受,还互相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对今后的打算,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别是给予他们的帮助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但是,也有个别成员表示不希望离开,希望能够再有类似的活动,他们表示,在小组生活中,感到了安全、舒服,而离开小组,则会感到压抑和烦躁。

整个活动的气氛都十分融洽,最后更是表达了对小组工作的认同。与第一次活动时比较,大部分组员无论是仪表还是神态都更加自信和爽朗,更可贵的是大家都不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已经开始规划自己今后的晚年生活。小组成员彼此建立了关系,而且已经开始了互相间的关注和支持。

六、专业评估 ,一,评估方法,1、在小组开始前面谈以及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江北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以比较他们在参加小组前后对对方的沟通模式以及技巧是否有改变。

2、小组过程中,各游戏和活动环节中的经验分享和感受分享。

3、社工在小组进行时的观察和分析。

4、从出席率以及参与、投入程度评估。,二,评估结论, 老人经过了八节小组活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善。根据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调查和统计,小组活动之前与小组活动之后,服务对象行为活动有明显区别,价值观认识有所改善。以下是小组工作开展前后,所有服务对象目标行为的总次数

(项目开始前记录日期为10月1日,第4次为小组开始之后记录数值,即10月17日,平均每6天,记录一次,所有数值均为值班护理人员协助记录,取所有参加小组的老人目标行为的总次数。)项目开始前 项目过程中 记

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次 数

目6 10 11 7 8 6 6 4 4 5 0 2 1 3 2 0 1 标 行 为 次 数

小组活动前后目标行为次数 12 10目 标8 行6为 4次 数2 0 ***1314151617 观察天数

七、专业反思

由于老年人的老龄以及生理、心理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群,老年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以及技巧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摒弃批判的态度而多接纳老年案主。

2、相信老年人能够该表。

3、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社工应该充分了解参加小组的老年人的需要、期望以及兴趣,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事先与老年组员建立初步的良好关系。

4、每次小组聚会前,社工都要预先准备好活动内容和

所需物资,并用示范的方式具体、简单地教老年组员如何参与。

5、每次聚会后,社工要多用启发的方式协助老年人把参与活动的感受表述出来,并把这些体会与小组宗旨联系起来,加速老年人对小组的认同。

6、社工对老年人要多用称赞的技巧,以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小组的积极性。

7、小组聚会切忌选用过于复杂和抽象的技巧,以免对老年人造成负面效果。

5.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篇五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生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消极的心态较为严重。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发掘其优势,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社工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学习和生活。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服务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理性信念,增强自信心,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自我完整发展。

(二)短期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看待平时学习中的考试测验,消除过度紧张焦虑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沟通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支持; 3.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迎接中考;

4.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现状,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三)服务计划

1.和服务对象探讨现状,了解考试失败的原因。服务对象平时学习较为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分析,寻找考试不理想的原因;

2.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法,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让服务对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

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消除沟通障碍;

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迎接中考的到来;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的

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着手,从服务对象喜欢的网络游戏谈起,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

(二)第二阶段

目标: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减少对考试的焦虑;增强家庭沟通,获取家庭支持。

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回顾分析考试的经历,分享考试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员的反应。服务对象从考试的失败讲述到生活中家庭的压力,情绪有点起伏,社工运用同感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另外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共同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办法。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的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在看待考试时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主动的要求改正,树立理性信念。会谈后服务对象回家主动的和母亲沟通,告知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母亲认识到家庭期望对他产生的压力,母亲表示尊重他的想法,这点让服务对象异常高兴。

(三)第三阶段

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订立适当的计划和目标;探讨改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成绩。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服务对象的考试历程,以及服务对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感受,同时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反思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并由服务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针对服务对象考试遇到的状况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社工和服务对象讨论了服务对象的目标和现状,并看清楚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思考如何缩小差距,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第三阶段的会

谈,服务对象掌握的应对考试紧张的一些方法,会谈后的一次考试中,服务对象采用了会谈中的方法表示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紧张。通过采用社工分享的小技巧,在会谈后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进步。

(四)第四阶段

目标: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协助其树立自信心。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针对之前面谈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工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点,并重新树立自信心。通过第四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考试的小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自信心也逐渐的树立。

(五)第五阶段

目标:疏导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绪;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毕业规划;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来自家庭和自己的压力让其感觉十分沉重,对未来充满担心,社工运用同感和疏导等技巧,疏导服务对象的消极情绪,让其勇敢面对现实。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毕业规划问题,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讨论出两种方案,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将该如何选择。通过第五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的悲观失望情绪得以疏导,同时对自己的的毕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毕业必须上高中的认识,并对社工给与的建议认真考虑,并根据社工的建议选择了技校继续上学。

(六)第六阶段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做好结案的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状况给与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其一直坚持下去并做的更好。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探讨结案事宜,因为服务对象状况已经改善并且稳定,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将会结束辅导过程,但是以后还可以继续联系。通过第六阶段的会谈,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的自信心逐渐的增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沟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现状比较稳定。

五、过程评估

(一)服务对象方面

因为是服务对象主动的寻求社工的帮助,所以社工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的比较顺利。在服务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的情绪很低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周围的系统不仅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反而在责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渐的降低,一味的压抑自己。后来通过社工的跟进,服务对象逐渐放开自己的心门,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动的去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在跟进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感谢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度过了中考前艰辛的日子。服务对象现在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并表示会积极的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社工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积极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和服务对象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目标。同时社工不断的给与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逐渐的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最终和服务对象一起达成服务目标。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现已从本校毕业,在另外一所技校上学。社工和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所以经过与服务对象和督导商讨后,社工决定结案。

(二)服务对象现状

在新环境下,服务对象担任班干部的职责,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对象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面占据第一名,总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在家和母亲的关系沟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现在长大,理解母亲的辛苦,没有再同母亲发生争吵。

(三)目标达成情况

中考前服务对象的考试焦虑情况得以缓解,并为自己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中考后纠正非理性信念,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环境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综上所述,该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

(四)反思与结论

1.社工应该让服务对象多思考,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自决的 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2.社工要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并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3.社工在面谈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能力引领案主的讲话,不能由服务对象盲目的引领谈话。

4.社工要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

6.心理辅导个案实践案例 篇六

——从愤世嫉俗的叛逆女孩到积极上进的乐观女孩

一、案例介绍:

小陈,女,15岁,是一位外貌文静的女孩子,平时出勤上课学习表现均良好,但是情绪不稳定,易怒,说话没有分寸,性格尖锐,朋友较少,不具有亲和力。追根究底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不佳,父母离异,从小与母亲生活,但近期母亲因病去世,不得已与父亲生活,但是由于奶奶对她态度不佳,使得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经常想念母亲,将自己的不满委屈转换为愤恨发泄在周围一切看不顺眼的事上。在学校多次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冲突。

二、案例分析:

在我与她的沟通下,我感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安全感

2、对他人没有信赖

3、渴求关爱却又害怕受到伤害

4、自我保护意识太过于强烈

由于外界环境的变故与遭遇,使得她无法有安全感,年纪轻轻却遭遇失去亲戚的痛楚,幼小不成熟的心理难以承受打击造成心理失常。由于进入新家之后,新家人(奶奶)对她的恶意对待使得她对其他人的信赖能力也打了折扣,对自己产生怀疑,也对他人产生怀疑。在这种变故下,她需要安定与关爱,但是内心已经十分脆弱,所以更加倾向于保护自己,而非主动接受他人。

三、辅导方法:

1、多与她沟通交流,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关爱她的生活细节,让她得到关怀,感化内心悲观的想法。

2、肯定她在生活中做的努力,并给与信任,在她能力范围内承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协助班主任,同时让她在班级中得到一个比较正面的地位。

3、转移她对生活不安的情绪到努力学习奋发自强上,生活的经历使她渴望独立,而作为老师就是引导她独立成长的关键,督促她认真学习,并注意对她进行知识辅导。

4、让她学会以和善的一面对待他人,体会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世界才会改变的道理。在此过程中,交到朋友,在朋友的关怀下,慢慢解开自己刺猬的外衣。

5、与她家长私下联系,请对方正视家庭问题对小孩成长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明天应该调整家庭作风。

四、实践小结:

7.青少年个案帮扶案例分析 篇七

杭州市小营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阳光使者”志愿者

朱强荣 方晓岚

一、基本资料

陈某,男,1992年出生,独生子,现为杭州某学校初二学生,已经退学在家一年。现在与父母同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人较瘦弱,性格内向自闭,很少出门与人交流,并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案主家为独生子,父母做生意,平时较忙,母亲较为内向,话语不多,父亲经常出门在外,平时与父母的沟通不是很多,小学学习成绩较好,读中学后,由于与父母、老师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于去年6月份退学,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家中,几乎从不出门,更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天天沉迷于游戏当中,甚至有2个月未从家中的2楼下到1楼吃饭。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外界又缺少交流,案主目前在家自己看看书,学点知识。

三、主要问题

(1)过于自卑,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交友圈很小,几乎从不出门与人交流,有严重的自闭(3)父母与案主之间很少沟通,使案主更加沉默。(4)与案主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也处于迷茫当中。(5)案主沉迷于网络。

四、问题分析 在与案主的交往中,我们发现案主有一个闪光点,案主在家里除了游戏之外,还有就是喜欢看书,由此看见,他还是有求知欲的,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帮助案主恢复学业,从而帮助他重新回到学校。但这也不能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案主的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变他的自卑心理和自闭的状态。案主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家中,导致一个恶性的循环,越封闭就越怕与人交往,越怕与人交往就越封闭。这样他永远无法踏入社会,无法回到学校。案主的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案主内心没有安全感导致他害怕与人交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心理较为孤单。

2、父母与案主之间很少沟通,缺少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3、自制力较差,抗挫能力较差。

4、心理较为自负

五、现实治疗法 家庭治疗结构法

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六、工作计划

主要目标:(1)帮助案主克服自卑心理,重建信心,走出自闭的樊笼。(2)帮助案主恢复学业,回到学校中去,增强案主的能力和信心。工作计划:

(1)接案:本案主是由小营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办公室转交给我们的,我们先从当地社区居委会了解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并约定了上门走访的时间。

(2)与案主初步接触,让案主了解我们的工作宗旨和性质,搜集案主的资料。

(3)与案主共同讨论他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确认问题并建立专业关系。

(4)对案主进行多次会谈,在会谈过程中进一步与案主沟通,获得案主的信任。同时运用“真诚、平等、接纳”等工作理念和技巧鼓励案主做出改变。

(5)寻找合适的资源与机会让案主再续学业。

(6)如果第5步计划顺利完成的话就要及时对案主回访,掌握他回学校后的适应情况,一旦出现适应不良,要及时与其沟通,并鼓励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7)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社会资源,没有办法实施第5步计划的话,就继续帮助案主做好就学前的准备。

(8)如果案主就学后对新环境适应良好,或者已有显著的行为上的改进,并且这种进步维持有一定时间,那么就可以准备结案。

七、服务过程 第一节:由于案主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家中不和外界接触,因此他对陌生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对我们的到来他有教强的抵触情绪。第一次来案主家里,案主睡在床上,试图拒绝我们的来访。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谈游戏)从而让案主信任我们,为下一步做好信任基础的准备。并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以及孩子的详细状况。第二节:我们再次来案主家里,并给他带来了他喜欢的漫画与喜欢的书,与孩子沟通,与父母沟通,从而为我们的进一步交流做好准备。我们离开案主家后,期间打电话继续与案主沟通,不断的关心案主,案主继续游戏,不过比较接纳我们。

第三节: 在这个案主的家庭系统中,母亲较为内向,不怎么跟案主沟通,并且比较宠案主,父亲经常在外面做生意,一般不怎么管教孩子。长期以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时间一长,孩子一旦受到挫折或者打击,容易消极,容易自闭。我和朱老师把案主带到了跟我们关系很好的一家教育机构,我们想寻找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资源来帮助案主,在这机构中,王老师很热情的接纳了我们,由于认识到案主的严重性,于是让案主隔离原来的家庭环境,免费让案主来到这家机构治疗一断时间,经过多次沟通,案主同意留下来。第四节:我和朱老师再次来到教育机构,看看案主的生活表现,通过王老师的介绍,案主现在情绪较为稳定,这里有他喜欢看的书与漫画,并配合有各种运动器械,他可以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出去打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并且这里的各个老师经常与他沟通,及时的了解他的想法并与之交谈。不断的鼓励他,给他自信心。我和朱老师与案主沟通一下,了解到案主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五节:我和朱老师来到教育机构,并带了案主一起出去进行爱心捐款活动,想让案主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亲身体验生活,让案主知道要每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别人,感恩父母,感恩自己!这次活动,案主受到很多的感悟与启发。爱心捐款活动之后,我们带着案主来参观朱老师工作的地方,让他体验工作人员一天的生活。第六节:一个月之后,案主离开教育机构回到了家。在这一个月里,王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们为案主付出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并且和案主的父母不断的沟通,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如果父母的配合会更加使案主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之中。目前,父母与老师们配合的很好,孩子在家情绪较为稳定,并且在9月份,正常的回学校上学了。

第七节:案主现在已经在学校上学有一段时间了,他班主任反映他在学校表现很好,目前我们在案主上学期间也偶尔的在与他联系中 第八节:我和朱老师进行结案。

八、成效评估

我们认为服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多次的会谈,案主对我们敞开了心扉,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帮助案主找到了合适的社会资源让案主重新回到了课堂,同时也减轻了案主自闭不肯与人交流的问题,锻炼了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在办理入学手续时,我们及时把握机会让案主自己去解决问题,让案主重新拾回了自信。

九、个案反思

通过这个个案,志愿者发现,在解决这类自闭倾向严重的案主个案时,找到一个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要找到这个切入点就要找到案主感兴趣的事物,比如上述案主对游戏的兴趣,那我们就和他谈论这方面的内容,借此来打开他的心扉。

上一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总结下一篇:家长会的个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