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点教学反思(精选13篇)
1.认识整点教学反思 篇一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 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发现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动手操作认识整点,知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学会看整点。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教幼儿制作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96字。
2.认识整点教学反思 篇二
片段:亲身经历, 自主建构
教师出示一根弯弯曲曲的毛线。
师:谁能知道这根线段有多长?
生:将毛线拉直, 就可以看出究竟有多长了。
师:怎么做就能拉直了呢?
生:用两只手捏住毛线的两端, 用力一拉就行了。 (学生活动, 将毛线拉直)
师:现在的毛线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的毛线是弯弯的, 现在是直直的。
师: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它的样子? (指名学生上黑板借助直尺画)
师:黑板上画的这条线和毛线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
(活动:将毛线和黑板上的线重叠在一起, 发现学生画的线偏短或偏长)
师:怎么办呢?
生:将画的线延长一些 (或擦去一些) 。
师:这条线能不能再向两端延长了?能不能缩短了?想想办法, 在黑板的这条线上做个什么记号就可以表示不能延长、也不能缩短?
生:写几个字;在线段的两端打勾做记号;在两端画两条小竖线……
(教师评价, 并在线段的两端画短短的小竖线。)
师:现在这条线除了直直的外, 还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还有两条小竖线。
师:这两条小竖线有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不能随意地向两边延长或缩短了。
师:在数学上,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作线段, 两端的小竖线叫作端点。
反思:如何帮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比划毛线长短时感受将毛线拉直的重要性, 在认识所画线不能延长或缩短时体验端点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自主活动中, 学生充分认识到线段“直直的”特征。学生在“创造”端点的活动中, 充分感受到端点的重要作用, 也深刻体验到线段长度是固定的。
片段:联想推理, 深化理解
师:这条线, 被挡住了一部分, 你能确定它们是线段吗?
出示:
生:图 (1) 不是线段, 露在外面的已经是弯曲的了。
生:线段要有两个端点, 图 (2) 露在外面的线虽然是直的, 但左边没有端点, 它也不是线段。
生:图 (3) 不一定是线段, 如果挡住的部分是直的, 而且右端有端点, 它才是线段。
师:学习数学, 有时候不能只看问题的部分, 更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判断。
反思:开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的脑图, 脑图的形成、辨析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线段特征深化理解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片段:角色反串, 强化运用
师:如果你是一条线段, 你打算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呢?
生:我是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生:我有时候长, 有时候短;有时候是竖的, 有时候是横的, 还有的时候是斜的。
师:怎样才能把我画出来呢?在数学上哪些地方能见到我呢?
生:连接两个点, 就能把我画出来了。
生:只要物体的边是直的, 沿着边就能把我画出来了, 但不要忘记我有两个端点。
生:在数学上, 我的功劳可大了。正方形就是由四条像我这样的线段围成的,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
反思:一节课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组织不当,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具有趣味性的角色反串———让学生扮演“线段”, 作自我介绍, 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迅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全面、深入掌握线段特征的基础上, 用简短的语言进行介绍, 去粗存精, 有效提炼出学习的重点。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同时, 升华了对线段的理解;学生“自我”介绍的过程, 也是对本节课梳理、小结的过程。
3.“认识线段”教学片段及反思 篇三
片段:亲身经历,自主建构
教师出示一根弯弯曲曲的毛线。
师:谁能知道这根线段有多长?
生:将毛线拉直,就可以看出究竟有多长了。
师:怎么做就能拉直了呢?
生:用两只手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一拉就行了。(学生活动,将毛线拉直)
师:现在的毛线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的毛线是弯弯的,现在是直直的。
师: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黑板借助直尺画)
师:黑板上画的这条线和毛线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
(活动:将毛线和黑板上的线重叠在一起,发现学生画的线偏短或偏长)
师:怎么办呢?
生:将画的线延长一些(或擦去一些)。
师:这条线能不能再向两端延长了?能不能缩短了?想想办法,在黑板的这条线上做个什么记号就可以表示不能延长、也不能缩短?
生:写几个字;在线段的两端打勾做记号;在两端画两条小竖线……
(教师评价,并在线段的两端画短短的小竖线。)
师:现在这条线除了直直的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还有两条小竖线。
师:这两条小竖线有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不能随意地向两边延长或缩短了。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作线段,两端的小竖线叫作端点。
反思:如何帮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比划毛线长短时感受将毛线拉直的重要性,在认识所画线不能延长或缩短时体验端点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自主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线段“直直的”特征。学生在“创造”端点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端点的重要作用,也深刻体验到线段长度是固定的。
片段:联想推理,深化理解
师:这条线,被挡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是线段吗?
出示:
生:图(1)不是线段,露在外面的已经是弯曲的了。
生:线段要有两个端点,图(2)露在外面的线虽然是直的,但左边没有端点,它也不是线段。
生:图(3)不一定是线段,如果挡住的部分是直的,而且右端有端点,它才是线段。
师:学习数学,有时候不能只看问题的部分,更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判断。
反思:开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的脑图,脑图的形成、辨析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线段特征深化理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片段:角色反串,强化运用
师:如果你是一条线段,你打算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呢?
生:我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生:我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有时候是竖的,有时候是横的,还有的时候是斜的。
师:怎样才能把我画出来呢?在数学上哪些地方能见到我呢?
生:连接两个点,就能把我画出来了。
生:只要物体的边是直的,沿着边就能把我画出来了,但不要忘记我有两个端点。
生:在数学上,我的功劳可大了。正方形就是由四条像我这样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
反思:一节课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组织不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具有趣味性的角色反串——让学生扮演“线段”,作自我介绍,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迅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全面、深入掌握线段特征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语言进行介绍,去粗存精,有效提炼出学习的重点。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同时,升华了对线段的理解;学生“自我”介绍的过程,也是对本节课梳理、小结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初建模型、正反辨析、充分想象、深刻理解、自主介绍,建构了线段概念,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层层深入,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认识整点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认识整点、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版块:【调动情绪,引入课题】(B2)
一、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
1、孩子们老师带你们逛商店去,看看今天逛的是什么商店?(钟表店)
二、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评价
学生观察后,利用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第二版块:【探索新知】(A18)
一、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二、放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2、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3、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出示课件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5、认识半点:出示有半点的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并在小组内讨论
6、小组汇报:请几个组的代表说说半点时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
7、老师总结: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到6,就是几时半
评价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第三版块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B7)
1、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8半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3半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2、教室内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时间对对碰(联线):请你把钟面上的时间和下面的时间用线联接起来
4、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到6,就是几时半
5、看图说说小狗,小猪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小猪该睡觉了还没有完成作业?教育孩子要遵守作息时间
第四版块 【玩游戏、巩固新知】(B3)
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拨正确了就不吃小羊,时间拨错了,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结束全课)
评价
全体孩子按教师出示的课件内容独立动手操作,尝试练习,拔准整时和半时,戏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第五版块[课后延伸]
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时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前一天,我让孩子们把家里的闹钟带到幼儿园,方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认识时钟。活动当天,当孩子们把玩着自己的闹钟时是那么地自豪,那么地投入专注,但是,从最后的书面操作结果看,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为什么有了可以直接操作的材料效果反而不理想呢?深思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前期经验不足。虽然孩子们都带了闹钟,但是是在活动当天带来的,带来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有效的引导他们去观察、认识。孩子们对这个新鲜材料缺乏时间去认识、去发现、去探索。
(二)活动时刺激太大。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自己手上的闹钟上,再有就是关心别人的闹钟有没有什么新鲜特别的地方,孩子们很难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针对上述两点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老狼老狼几点了”改成“XX小朋友XX小朋友几点了”的游戏,在有节奏的游戏语言的带动下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效果也较好。
(二)操作制作加深对时间、时钟的进一步认识。准备了大量的钟面、时针、分针,让幼儿制作时钟。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整点、半点的认识,还可以自己探索发现更多的秘密。
(三)绘画活动增加竞争意识。分别让幼儿画两面钟,上面的时间分别为整点与半点,具体时间由自己确定。活动要求是:说出这两个时间自己分别在作什么,可以把钟面装饰得漂亮一些,最后大家比一比,看看谁的时间准,谁的钟漂亮,布置一个“漂亮钟王国”
(四)区域中添加与时钟有关的操作材料,让能力弱的孩子有继续操作、巩固的机会,而且是自由选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
通过上述的补救措施我班孩子对时钟的认识效果较好,还设计出了一些漂亮的时钟,丰富了区域材料,可谓一举多得。
5.数学整点教学反思 篇五
我在孩子每次操作后提问:你在拨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分针始终怎么样?时针怎么样?让小朋友在思考和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进行互相交流,其实小朋友的活动并不局限与动手操作,倾听同伴的谈话一样是从活动中学习的内容。
大班幼儿上课的时间为25--30分钟为分钟。本次活动的认识整点,它约占整个活动时间的,2/3,从时间分配表中客观地发现:我在这一环节上用时二十分钟,虽然突出了重点、难点,但用时相对来说较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很难在一个环节上坚持那么长的`注意力,在认识整点就用去了大概11分钟,在这11分钟内一直重复同一内容,使幼儿觉得很枯燥。在综合练习时,虽然也安排了5分钟练习,但从幼儿掌握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幼儿注意力分散,活动积极性不高。可见我在进行时间安排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致幼儿探索欲望不强。
6.大班认识整点课件 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 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7.认识整点教学反思 篇七
教师课件出示:●表示红花,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蓝花有几朵。
师:那你们先猜一猜,蓝花可能有几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生:2朵。
生:3朵。
生:5朵。
生:4朵。
生:8朵。
师: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呢?这样吧,请你们在练习纸上用O表示蓝花先画一画,再圈一圈,看看红花的朵数是你画的蓝花的几倍。
数分钟后,教师展示四种情况:
教师逐一让学生说出红花的朵数各是蓝花的几倍。然后,提出:还可以怎么画?
学生感到有困难,教师提出:如果蓝花是一朵呢?(边说边出示表格左半边)
师:蓝花是一朵,我们要把几朵看做一份呢?
生:1朵。
师:这时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生:12倍。
师:蓝花还可以是几朵呢?大家再想一想。
生:蓝花还可以是12朵。(教师出示表格右半边)
师:这时要把几朵看做一份,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生:把12朵看做一份,红花也是一份,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
师:好,请大家比一比,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没有变化,而两种花的倍数关系却会是1倍、2倍、3倍、4倍、6倍、12倍呢?
生:因为蓝花的朵数不一样,所以每一份就不一样了。
师:嗯,红花和蓝花比,蓝花有几朵,我们就把几朵看做一份。
课上到这儿,教师随即进入下一个环节。
[教学反思]
上述片段中教师故意不提供蓝花的朵数,让学生先猜一猜,再画一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变式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每份数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倍的认识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很显然,这段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笔者却对开始的猜一猜环节中教师的处理产生了一点遗憾。先猜一猜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蓝花可能有几朵。学生的猜想有2朵、3朵、4朵、5朵、8朵。应该说这些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学生刚开始学习倍的概念,对倍的认识还很肤浅。然后教师借助画、圈两个动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蓝花的朵数可以是2朵、3朵、4朵、6朵。那么,教学到这儿,是不是一定要出现1朵和12朵这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否需要对猜想中5朵和8朵的情况进行讨论,在听课当中,笔者非常期待教师能关注一下学生提出的5朵、8朵这两种猜想的现实性,但遗憾的是,教师将5朵、8朵这样的情况排除了。
可以看出,教师把这节课的教学局限在整数范围里。但教学是否应只停留于此?我们知道,教学是有阶段性的特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对倍的认识,小学阶段其实也是按照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过程进行,最后将倍的认识全部纳入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体系中,即被比量和比较量不仅仅是整数倍的关系,也可以是分率关系。它们的关键都是确定比的标准,将被比量看做一个单位,通过比较量有几个或几分之几个这样的单位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倍比关系。比如,蓝花有5朵,就把5朵看做一份,红花有12朵,可以圈出2个5朵,还多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比蓝花的2倍还多2朵。到了高年级,学过分数知识后,还可以说成红花朵数是蓝花的二又五分之二倍,或者说成五分之十二倍;如果蓝花是8朵,也可以把4朵看做一份,蓝花有2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二分之三。
由此来看,学生出现5朵、8朵的猜想,不仅不能被排除在倍的认识讨论之外,相反是教学走向深刻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猜想中的5朵和8朵进行适当的辨析,在展示学生中出现的2、3、4、6朵这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猜想,让学生对蓝花是5朵、8朵的情况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蓝花的朵数是5朵或者8朵,红花的朵数刚好不是蓝花的整数倍,那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我们以后再进一步讨论,今天主要讨论红花的朵数正好是蓝花整数倍的情况。笔者以为这样的处理,既可以使学生对一份数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留下一粒种子。这不也是一种教学的深度吗?
8.《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八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教学中我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这样不仅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在学生说一说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以及“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让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注重了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9.认识整点教学反思 篇九
二、活动准备:每人两颗针。幼儿人手一个钟。
3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
师:在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可要听好哦:“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幼:时钟。
(二)观察钟面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请你说说你看到这些钟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幼:形状不同(圆形、方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红色,黄色)。
师:小朋友们都观察的仔细,它们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师:那,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两颗针,钟面上都有数字。
师:出示一个大的钟,都有那些数字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
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多少?
幼:12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长、一根短。
师:其实啊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今天我们先认识分针何时针。师指着长、短针分别教幼儿读出时针分针。重复几遍师: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幼:1至12的方向。
师: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针兄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转动的。小朋友知不知道针兄弟跑起来有什么特点?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
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们。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如:时针指到3,分针正指到12,就是3点整。请张老师帮我们记录下来,时针指到6,分针正指到12,就是6点整。那么时针指到12,分针也正指到12,这时是几点啊?
幼:12点整。
师:原来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代表是几点整。如果分针不指向12,时针也不指向数字,算不算整点?
幼:不算。
(五)快乐时钟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师:我们一起玩,左手拿时针,右手拿分针,开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10.幼儿园大班数学时钟认识整点 篇十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1、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② 老师的要求拨整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③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狼,幼儿扮演小羊,老狼拨好时钟后,问:“小羊小羊几点钟?幼儿回答,如若错误就被老狼吃掉!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及总结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认识整点,以后要更加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八、活动结束
11.“认识千克”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十一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千克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了解了几种秤,我们也知道了在台秤上的k、g两个字母写在一块就表示千克,假如把物体放在秤盘中,秤的指针指到了哪个数字上就代表着是几千克。接下来我们就来称一下这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师把盐放在秤上)秤的指针现在在数字1上,那么这袋盐重1千克。
教师接下来让提前做了准备的几个学生把准备好的东西拿上来,称一称重量。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对,我们平常说的2斤就是1千克。在我国,老百姓习惯用斤这一单位来衡量重量,而在国际上则一般使用千克这一单位,我们也把千克叫做公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在外包装上表明东西的重量,如矿泉水上瓶上有“净含量1千克”这样的字样。那么“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
在学生回答“所谓净含量指的就是除去包装之后物体的重量,在这里也就是去了瓶子后水的重量”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来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然后再试着把学习用具组合在一起,凑1千克。(学生积极地活动起来)
师:你们凑的学习用具是不是1千克呢?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学生把自己拼凑的1千克学习用具拿到讲台上用秤来称)
教师对于学生的做法表示肯定,表扬他们的动手态度和精确的估算能力。
二、认识几千克
教师在讲述几千克之前,将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秤上,让学生回答称量的重量。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用图,让学生回答图上不同蔬菜在秤上显示的重量是几千克。(土豆5千克、黄瓜3 千克、大白菜1千克、西红柿有2千克……)再出示一些质量超过整数千克数或者低于整数千克数的物体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得数,并及时进行点评。
出示图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回答什么是载重,比如电梯的载重,卡车的载重等。向学生解释载重就是最大量不超过这个重量,否则的话就会产生危险。比如,电梯的载重是1000千克,如果进入电梯的人数过多,重量超过1000千克,就可能会出现电梯坠毁的风险。借此可以向学生灌输安全思想,教育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之中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是教学的生活化,让他们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一、在实践中感受
所谓在实践中感受,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与感知来对千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称一称学生准备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到1千克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2斤,而在生活中可以说1千克是处处可见的。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即使体积相同,重量却不一定相同的道理,比如说一样包装的食盐和淀粉,重量并不一样。
二、在实践中体验
在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亲自动手来认识“千克”这一单位。重量单位和其他单位是不同的,仅仅靠眼睛来观察是不行的,必须动手操作。在教学中采用称一称、数一数、掂一掂等活动,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对“千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就可以了解到1千克大约就是2袋食盐、十五六个鸡蛋或者八九个橘子等的重量。而通过这些体验,学生还能够进一步地理解,即使重量相同的不同的东西,数量也不一定相同。
三、在生活中应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痕迹,只有把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让小学生了解了1千克、几千克与几千千克以后,教师还要结合课本中的习题,让学生对“限载”和“超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课堂结束前,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或者到菜市场买菜时,要认真观察超市中袋装商品的净重,或者看看菜市场中人们买菜时买几千克,大约有多少数量,等等。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但是本节学习内容的作业,更是学生以后生活中的长期作业。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应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着极大的好处。
12.《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本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较多的百分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或听过。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 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少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感受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并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 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内容
同学们, 昨天老师去超市买果汁, 看到三种果汁, 上面分别标注果汁的含量为:100%、60%、30%, 同学们, 你们猜猜老师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通过大家刚刚的回答, 看来你们对这几个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你们知道100%、60%、30%这些数叫什么数吗?它们都叫做百分数。同学们, 百分数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索, 抽象概括
1. 游戏探索
同学们, 下面我们来做猜一猜的游戏。
有3杯糖水, 请你猜一猜, 哪杯糖水最甜?
第1杯:糖18克, 糖水20克, 第2杯:糖43克, 糖水50克, 第3杯:糖21克, 糖水25克。
先让学生猜, 再通过通分比较, 得出第1杯糖水最甜。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小结:百分数便于比较, 应用广泛。
2. 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这些百分数不是长度, 不是价钱, 不是重量, 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之几的形式来表示的, 所以,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 (完善板书)
3. 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4. 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表示两个数比较的结果, 是一个比率。因此, 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5. 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百分数吗?下面, 我们就利用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资料进行讨论。要求:
(1) 读一读你找到的百分数。
(2) 试着说一说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拿的是袜子, 棉80.3%, 表示棉这种成分占袜子成分的80.3%。
生2:我拿的是爱尚非蛋糕, 能量20%, 表示能量占蛋糕的20%。
生3:我拿的是北京二锅头, 酒精度56%, 表示酒精占这瓶酒的56%。
师: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
1. 说一说
(1)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从这两句话,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想到什么?
(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 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 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
2. 猜一猜 (用百分数表示)
百发百中 () 百里挑一 () 一箭双雕 () 半壁江山 () 九死一生 ()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 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提高, 课外延伸
同学们, 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认识了百分数, 下课前, 教师用百分数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绩, 不仅来自1%的灵感, 更重要的是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 日积月累, 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
教学意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我创设了一个买果汁的情境, 引导学生从购物入手学习数学, 让学生发现购物过程中也有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 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 但对百分数并非一无所知。因此, 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 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 如:100%羊毛;90%棉;葡萄汁8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 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能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就在日常生活中。
13.大班:整点探秘(教案+反思) 篇十三
温思圆 2010.6.28
整点探秘
设计思路:
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会用钟表看时间,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认识整点来源于孩子在生活中的需要,它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是设计了这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学会用有钟面的钟看整点,最后能了解时间与他们的生活及学习的关系,而不再只是无意义的抽象的名词。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钟面上看整点。
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操作钟面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时间
1、多媒体课件,游戏:猜猜里面是什么?
2、讨论:这些钟表有哪些不一样?钟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有钟面的钟表上都有些什么?
3、区分时针和分针,讨论它们不同的功能。
二、学习认整点
1、讨论: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小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
三、拨分针
幼儿两人一组,玩玩“你说时间我来拨”的游戏。
四、时间的重要性
1、时间很重要,生活中不知道时间会怎么样?
2、教师小结:时间很重要,我们要抓紧每分每秒做有意义的事,要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浪费时间。
五、延伸活动
将表格“我的一天”中的钟面补完整。
虹古路幼儿园新教师培训
温思圆 2010.6.28
《整点探秘》反思
《整点探秘》是我进入虹古路幼儿园一年后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汇报课,我也非常的重视,所以无论是前期的教具准备还是设计教案都格外仔细,也请老教师为我的活动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活动中也格外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回应的策略,这也是将平时大教研活动的内容学以致用。整个活动完成的还是比较顺利、流畅的,但是问题也不少。
1、整个活动的致命缺陷是:平。活动太稳,老师教的稳,幼儿学的也很稳,没有什么大的挑战性,没有让幼儿“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活动中其实可以增加“半点”“一刻”“三刻”的内容,这样的话更贴合实际生活,更具有实用性,幼儿才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这主要源于我担心设计了过于困难或者复杂的内容,自己又无法驾驭,会使这次活动搞砸。其实活动过后回想一下,这次活动我没有真正的教给孩子将来能用到的实际的东西,反而就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这与我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背道而驰的,我不能因为怕搞砸了自己的汇报课而刻意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应该吸取这个教训。
2、活动配套使用的FLASH是在网上下载的现成的,制作虽然精美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与我设计的活动并不是百分百契合的,这就会影响活动的进行,我这次的处理方法是配合FLASH更改了教案中的个别步骤,虽然这样做对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我知道这样是错误的做法,FLASH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该是配合活动的进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妨碍活动的进行,这就是主次颠倒了,我应该好好学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正确以后少依赖网上现有的资源,而更多的是自己制作课件,因为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探究了活动内容,让自己对活动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想法。
【认识整点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钟表、整点》及教学反思07-22
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教案07-12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8-05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8-14
认识垂线教学反思11-19
认识小乐器教学反思07-25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08-07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0-10
认识键盘的教学反思10-11
认识0的教学反思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