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梦想点燃校园激情

2024-10-21

用梦想点燃校园激情(共12篇)

1.用梦想点燃校园激情 篇一

点燃激情 放飞梦想

---学校邀请校友牛多邦来校谈创业历程

4月25日,我校99届校友牛多邦(现任苏州永捷电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学校邀请来校与师生畅谈创业历程,校长王中玉、副校长孙淑荧、校长助理李彩宏等参加了会见。

25日14:00,在学术报告厅,牛多邦为学校部分师生作了题为“点燃激情 放飞梦想””的专题创业历程报告会,报告会由校长助理李彩宏主持。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省区的牛多邦,身在他乡不忘母校,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他将自己从入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粮站工作到创业、发展的成长脚步,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给在场的广大师生,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其中更表达了对母校的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怀念,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为之感动。他阐述了个人信条: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要碌碌无为走一辈子!人生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愿意改变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从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方面给我校师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会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校友牛多邦的报告拉近了我校师生与社会、市场的距离,填补了同学们学习技能与社会需求的一课,听后受益匪浅,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更对将来自身从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将知名人士、校友请进课堂,走上讲台,为活跃校园文化,扩大师生视野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用梦想点燃校园激情 篇二

(一) 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需求, 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相比, 这种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说明《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强调发挥语文课程和育人功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切, 每个教师都要把研读课标、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观念转变了, 才能摆脱旧的束缚, 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转变教育观念, 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 要建立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 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 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讽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机会, 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3. 树立大语文观念。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改革, 强调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强化了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需要扩大课内外的阅读量, 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 加强语文实践。

4. 要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 也不要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 灵活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教学方式模式化, 先是一“灌”到底, 再是一“问”到底, 还有一“练”到底。语文老师成了教参的传声筒, 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语文教学缺乏灵活、缺乏生机。

课改后的课堂, 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天地, 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互动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 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2. 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强调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3. 价值取向的个体性。强调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 因材施教, 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 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

4. 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强调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种目标的有机统一。

除此以外, 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来增添教学方法。它可以高效地创设直观形象,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 生动的教学语言

丰富而有趣的语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的生活真精彩, 许多词语由于广泛用之, 也变得精彩起来。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学生, 对精彩词语的应用很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 投其所好, 巧妙运用, 也许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定格”、“锁定”来评价葛朗台临终抓住法器的动作, 用“克隆”、“复制”来批评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这些都会给课堂增添生气, 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要使教学语言生动, 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语言环境。

因为语文教学的语境, 除了教材之外, 还可以从课外选编, 由教者创设。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但这些语境又不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对象, 更不可能全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必须有所侧重, 有所取舍。用来教学的语境必须经过筛选, 择优录用。

2. 活化语言思维。

语言思维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只有在“活”字上下功夫, 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 点化语言感悟。

语文感悟是一种悟性的表现, 是一种内功的体现。这不是单靠讲授就能收效的, 也不可能一下就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去读去感, 诱导他们去思去悟, 才能使他们增添悟性、增添内功。

4. 强化语言表达。

因为语言思维和语言感悟的外在形式都是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水平标志着学生语文水平, 也标志着语文教学水平。

3.用激情点燃梦想,用青春守护花开 篇三

伊春市铁力市第一小学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历经沧桑,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以时代的朝气,独具的特色,扮靓了自己。而这所学校的少先大队,更是这个角色中的一朵夺目的新蕾(lěi)。

一、自身魅力化作动力

2008年,伊春市铁力市第一小学迎来了建校百年的盛大庆典。庆典展示了第一小学曲折的发展历程、坚定的发展步履(lǚ)和辉煌的时代风采。少先大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征集百年校庆会徽、宣传标语、口号、寻访老校友活动、寻找老照片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实物活动。以周到、得体、落落大方的礼仪接待来宾和校友。用精彩的演出回顾历史,展示时代风采,将第一小学用脚步丈量、用心灵跋(bá)涉(shè)的百年风雨历程,形象地呈现在校友、来宾以及广大师生的面前。少先队员在组织、宣传、接待、演出过程中,所展现的素质和风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校史室的成功展出,也凝聚着队员们收集历史实物的汗水。百年校庆因少先队员的精彩表现而辉煌!这些,都是王甲男亲自操劳过问,并用心灵和双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

一个优秀的少先大队当然离不开优秀的少先队工作者和大队干部。自2009年10月,王甲男接任第一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之后,少先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历程。她创新、大胆、果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力争打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张扬个性的少先队。音乐专业毕业的她,活泼开朗,善于和学生交流,很快就和第一小学的学生打成一片,队员们都亲切的叫她“老大”。

在接任少先队工作后,她组织全校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队员们成功举办了2010年、2011年师生艺术节和校园经典诵读展演等活动,由她组建的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口风琴社团等学生团体在各项活动中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

二、心中红旗展风姿

王甲男接任大队辅导员以来,她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学雷锋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志愿者在行动”、“小手拉大手争创文明城”等主题活动。她经常带领第一小学“绿色小卫士”环保社团队员到社区、步行街、红领巾街、少先队火炬林等实践基地做公益活动,让队员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并向全社会宣传争当绿色、低碳、节约、环保、文明的新铁力人。2012年起,她还带领少先队员代表到铁力市王杨敬老院慰问孤寡(guǎ)老人,为老人们表演精心编排的小节目,为他们带去欢乐。2013年“林都情韵(yùn)”诗歌朗诵大赛铁力赛区中,她首先在校内开展比赛进行选拔,校级赛事有近百人参加,而后的决赛中她带领十一名精英队员参加全市比赛,将前十名全部包揽。六一期间她带领全校少先队员举办了第一小学首届“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该活动成功举办后,学校将今后每年六一儿童节作为此项活动的固定日期。

三、凝聚心血画未来

在少先队常规工作中,王甲男十分注重少先队大队干部的培养,她深知一个好的少先队组织的重要核心就是优秀的学生干部。

2011年4月起,少先队干部以竞选上岗的形式产生。队员通过竞职演讲、才艺展示、少先队知识问答、临场应变能力测试等环节进行角逐(zhú)。每一届的队干、委员及广播站干部成员竞选产生后,都要在全校进行广播和张榜公示。在少先大队及各部门人员任用中,她大胆尝试大学学生会的模式,共设立了少先队大队长、副大队长、学习部、宣传部、组织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广播站设有站长,副站长、编辑、广播员、设备组。少先大队的每个部门都有分工有合作。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少先队干部充分地参与协助学校的管理,真正地起到主人翁的作用。新一届少先队干部上任之后,辅导员将少先队的日常工作都交给了他们,每周都由大队长、副大队长自行组织并轮流主持少先队干部会议,由各部部长副部长总结一周的工作,计划下一周的工作,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铁力市第一小学国旗护卫队也是校园生活中的亮点之一,学校国旗护卫队由升旗手、护旗手、文明礼仪学生代表组成,每次升旗仪式仪仗队方阵都达到40人左右。王甲男这样大胆的设计和尝试,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争优秀做榜样,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加入到国旗护卫队这一光荣的队伍中来,树立更多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国旗护卫队的训练也是少先队常规工作之一,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和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是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时间,王甲男每次训练都亲力亲为,为了让队员能够步履(lǚ)整齐,精神抖擞(sǒu),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体育教师讨教训练方法。

王甲男担任辅导员后,在最短时间内将校园广播站重新整编组建,“雏鹰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在辅导员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和第一小学的师生们见面了。广播站在建立的初期,王甲男每天晚上回家后都准备广播稿件,音乐,筹划栏目,白天利用课间时间和队员们共同探讨,交流意见,每天中午都和队员们一起在广播站里播音,一边指导广播员,一边教设备组的队员操作机器。经过两年多的磨合和历练,第一小学“雏鹰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已成为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新亮点。她和她的队员们非常有信心将第一小学少先队广播站打造成全市校园广播站中佼佼者。

虽然在辅导员队伍中,王甲男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耕耘者,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少先队员开辟着一个又一个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在不断的历练中,她飞速地成长起来,凭借着敢想敢做,以生为本,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铁力市第一小学的少先大队将走出一片更耀眼的新世界。

4.梦想点燃激情0313 篇四

-------国电南自电力公司热控工程部班组建设的特色文化 2002年,国电南自响应国家十一五号召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创建电力热控工程自动化部,研发国产第三代DCS控制系统。这是国电南自实现自身突破的创新之举,融入成熟的电器测控技术和标准,研发出实现热控和电汽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最终实现电厂数字化。南自人怀揣着建设国产第一、行业领先的梦想,不断的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短短的九年时间完成200MW、300MW、600MW机组的运行业绩,成功投运全厂DCS控制系统60套、脱硫DCS控制系统20套的好成绩。至此,国电南自分散控制系统TCS-3000迅速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追求梦想,探索进取

热控工程自动化部组建初期研发和工程人员20人,大都在西门子、ABB等外企做过分散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工程服务工作,有着很强的实战经验。九年间,该团队从20人增加到60人,平均每人年出差300天,最多的人出差达到330天。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下,是什么让每位员工都满怀信心、顽强拼搏呢?笔者采访了一名工程人员,她沉思了一会说,是创建国产DCS 第一品牌———这个共同的梦想把我们部门全体员工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创业之路总是布满荆棘,但是在这个勇于创新、敢向最

高目标冲刺的团队中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也是令人难忘的。2002年8月的南京异常酷热无比,让所有人记忆犹新。整个团队坐在一起进行二十天多天的讨论,工程人员结合已有经验,瞄准市场需求向研发人员提出要求,研发人员则进一步研讨为实现技术兼容与包容性提出设想,大家都在即将进行的系统的搭建做积极准备。

这两年该团队正常工作时间定为8:20-21:00,实验室经常通宵常明。研发人员在对澳洲MOX公司控制器软件、CITECT公司后台软件基础上,进一步二次开发,完善功能,建立通讯接口。硬件部分研发重点放在板卡、控制器、和子站。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从一开始的控制系统动作50s才能动作,到最后的0.1s动作,这其中凝聚着全体人员两年的心血。通常是白天讨论,完善设备性能,深夜再模拟现场情况将设备运行,次日早上根据监控数据,再讨论、再研究,进一步优化系统。

机会始终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正当所有人都苦于新研发出来的TCS-3000产品(仪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在充斥着国外优秀厂家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无法实现突破时,2004年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应用于内蒙古华电乌达电厂两台150MW火电机组。所有人的激情都被点燃!

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热控工程部决定每个电

厂工程项目均由一名项目经理、两名研发人员、三名工程人员常驻现场进行“无缝对接”;提出金牌服务理念,热情服务客户。设计人员积极主动联系西安热工院、中试所,根据每次交流意见进行重新设计;研发、工程人员一同驻扎项目所在地,根据现场需要,遇到软件、硬件问题现场解决;当产品研发与应用中遇到瓶颈,公司本部研发人员进行重新设计,进行大量实验,确保3天以内解决,绝不延误时间。领导重视、团队保证、员工认真,经过三个月的奋斗,TCS-3000顺利投运,满足了客户的技术要求。

在国电南自,“创新、务实、和谐、超越”是贯穿于整个公司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精神理念。热控工程部通过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入领会,逐渐形成了自己“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驰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要实现更大、更优、更强的目标,他们没有一点休息时间,路在远方!

自此南自TCS-3000分散控制系统进入发展期,先后完成了新疆天富热电厂150MW项目,河南万基新安铝业、仪征化纤自备电厂220t/h锅炉控制项目,内蒙卓资200MW空冷机组、齐齐哈尔热电300MW、牡二电厂300MW、珙县电厂600MW项目等。南自人似乎并不满足在已经应用成熟的600MW机组领域,在不断完善、积累的同时,又提出了向

特大百万机组分散控制系统挑战的新的目标。,他重视重要性,他研发工作绝不可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必须瞄准市场需求,满足用户需要。

苦练内功,保质保量

该部门现有人力资源结构较好,研发人员20人、工程部40人,92%人员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1名、研究生23名、本科生30人、专科5人,皆毕业于电力系统、热工自动化专业。如何做到让团队的力量得到最大化?“软件管理”精细化成为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每个项目确保责任落实到人。30万机组项目经理现有8人、脱硫项目经理4人,技术骨干全面协调管理项目进展。每个项目配备2名研发人员、2名设计人员、五名工程人员。

每两周召开一次部门经验交流会,每个月召开一次技术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上各个项目经理逐个发言,总结所负责项目进展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确保优秀管理经验、技术解决方案同步分享。每个月邀请合作院校—东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老师为大家上课,更新国际同行业知识,确保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建立部门QQ群,及时发布会议纪要、部门信息,确保出差人员第一时间了解会议内容,优化工作效率。建立每周工作报告制度,每位员工根据实际

工作遇到的情况,将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书面材料汇总专员,再将其中问题递交给研发主管一并分析研究。最终,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汇总上来,技术总监通过每次的经验交流回答问题,总结出完美的逻辑组态、调试方案,归纳总结成文,通过每个月的技术座谈会就各个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宣讲,达到教育启示作用。

在进行四川华电珙县电厂60万机组项目调试过程中,工程人员发现采用传统算法,炉温一高监控总处于报警状态,点数较多,技术人员很难判断出故障点在哪里,提出此问题。两天后研发人员根据研究分析,该项目采用超临界直流炉,与汽包炉不同,对温度、温度差精度要求较高,应更改运算程序,采用了分段比大值算法后再报警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问题,及时消除潜在故障同时自身得到了提高。在那一周的技术座谈会上,项目经理在周例会上汇报问题解决方案,确保不同项目组成员遇到同样问题时,及时解决。通过这样月复一月的良性循环,每位员工在每个项目的进展中都一点点地取得进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应用看板管理法,在办公大厅、调试大厅,设立现场、行政看板,实现管理的可视化。项目进度看板上表明近期所进行的所有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设计、研发、工程参与者,项目进展情况。每天员工一进办公室就能醒目的看到看板上所显示的进度情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行

政展板上,通过设立生活点滴、安全提示、班组建设等栏目,让员工们深刻体会到国电南自特有的“家文化”。

5.点燃激情 放飞梦想 篇五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为我们这些殷勤的学子,开辟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回首过去,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高分低能,大家以思想上就认为高分最重要了,都把成绩看得很重要,从而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的孩子少了,父母疼爱多了,自己劳动得少了,有的父母十分疼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就行,往往只会让孩子们养成依赖的习惯。生活中我们知道,做一件事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其实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地死学,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些专家研究出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案,我们学校正实行了这种高精端、高效率、高水平的改革方法。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这就铸成了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得以前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的,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滔滔不绝,同学在课桌上用课本打“掩护”睡得不亦乐乎,鼾声此起彼伏。私下却抱怨老师们的喋喋不休。不知不觉中,“课改”像一阵旋风一样刮进了我们的校园。

从那以后,课余时间同学们忙着查资料、交流讨论。一个个都冥思苦想,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创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之乎者也” “ABCD”一个个知识仿佛也充满着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课堂由一本枯燥无味的水墨画摇身变成了异彩纷呈的水彩画。

所谓的高效课堂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高效课堂要实施,首先要分好组,按照班里人数及学习状况分成六人一组或八人一组,我组都有优秀生和待优生,这样有助于实现共同交流﹑共同合作﹑共 1 同进步的目的。在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展示的黑板,可以写上自己别具一格的组名以及代表小组精神的口号。“瞧,三组奇思妙想,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再看这一组,组名:勇于至上,口号参与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几句精典简洁的话语就写出了这些组特有色彩,不同的目标,各组之间争争向上,在竞争中又体现着团结与合作。

在课改的阳光下,我们散发着热情,充满了激情。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每次上展示课时就是我们最兴奋时。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所以每当上课时,我们都会积极参与,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当老师分配好任务后,同学们不再拘束,讨论的氛围异常热烈,这样的氛围里,时间如眨眼般飞逝。到了展示环节,各组合理分工达到了人人参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选择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同学养成团结,积极进取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缺点得以改正,取得较大进步,实现人生中的一大跨越!

领先来于争锋,成功源于合作。在我们这个展示大舞台中,每个同学展示着独特的风采,正因如此,每个班级展示都散发着独特魅力,深深地把你吸引,让你为它神魂颠倒!成功的花朵是靠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的,每一个成员都各尽所能,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大家你争我赶,毫不示弱,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不服输的个性!同学与同学之间在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在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在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能体现着友好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课改”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空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不以成绩作为,评价优等生、待优生的标准。诚然,老师、学生只是我们获得知识和才能的途径而不是结果,是我们的引路人,而不是铺路人,知识的获得,才能的培养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我相信我们现在学习的一切技能都是为了今后能够加入自己的创意,使它们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2 然而美好创意的产生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书本知识与创新意识似乎是两座隔着大河的大山,“课改”则是起到了桥梁作用,课改如一缕春风,所过之地必将催生无限的生命与活力。冬的沉寂孕育了春的活跃;春的活跃带动了夏的热情,夏的热情催生了秋的收获。学习如四季,因为不同所以精彩。在课改的阳光下,这里是圣洁的地方,只允许最纯洁的歌唱,请用燃烧的激情唱出动人心弦的歌。让我们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乘着自信的风帆向着梦想的天空,勇敢地驶进吧!

教师评语:

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开篇以中国教育高分低能的现象引出“课改”这一话题,发人深思。接着用课改前后进行对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一步揭示了课改的重要性。

6.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作文 篇六

各国的运动员要进场了,哇,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外国人进入我们的国家,那种场面好壮观,有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他们都穿着自己国家的服装,看上去像是一场服装表演。

最后,就是点燃圣火的时候了,最后一棒火炬手到底是谁呢?是飞人刘翔还是许海峰呢?突然,我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火炬跑了出来,妈妈连忙对我说:“你看,是许海峰!”我以为我猜对了,可没想到圣火还传给了几名运动员,最后传给了李宁,那一瞬间,全场观众欢呼起来,嘴里喊着:“中国加油!”大家都兴奋极了。

李宁被鸟巢上的安全线吊到空中跑了一圈,一直跑到火炬盆那里,嚓的一声,圣火已经在鸟巢上飞舞了,啊,真漂亮!

7.用智慧的课堂评价点燃激情 篇七

一.滥用表扬, 导致学生心理饱和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这是目前大多数人都信奉的真理, 课堂中对学生的表扬、夸赞的确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还能激发学生潜能, 开掘思维, 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因此, 课堂上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天才!”……教师成了表扬的廉价批发商, 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一概予以肯定, 甚至错了也还来一个“安慰奖”。时间一长, 教师慢慢发现, 自己的表扬依然热情洋溢, 而学生的反应却日趋冷漠淡然。这种现象令教师们很有些困惑:难道表扬也错了?

其实教师们忽略了这样几点:首先, 长时间将一种评价手段运用于固定对象, 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达到饱和状态。其二, 过分夸张的表扬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言不由衷”, 有时甚至只会博得轻轻一笑, 这样一来, 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动力。此外, 长期经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 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 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二.追求“标准”, 压制学生个性发展

追求“标准答案”的现象, 在语文课堂中仍然比较常见。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希望学生的活动能围绕自己的预设展开, 游离于“标准”之外的其它答案常常容易被忽略, 教师也常不作任何评价, 而继续寻求学生满意的回答。教师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否定。莎士比亚指出:“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常有所不同, 对文本的理解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所以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答案是多样的。这些“标准”之外的答案, 常不乏思维的闪光点和睿智的火花。然而, 由于教师缺乏发现和捕捉“美”的敏锐的触角, 很多瞬间闪现的灵感被轻描淡写地消解了。在一次执教《愚公移山》的公开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遗男”参加移山的表达作用。师问:小孩参加移山肯定是得到了大人的支持, 那么他的母亲为什么会同意他去呢?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谁料一名学生却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他的母亲是为了让他在愚公那里混一口饭吃。”在这么多听课老师面前, 这样的答案显然让这位老师有点不高兴了, 极不自然地扬了扬手让学生坐了下去。很显然, 这位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心目中预定的结果, 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特发现。其实, 这名学生的回答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我们很难说小孩的母亲本人就一定是支持移山的, 而孤儿寡母, 生活艰难, 想通过帮忙劳动去解决生活问题, 倒是可以理解的。教师的这种评价行为, 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课堂民主得不到体现, 课堂气氛呆板而缺乏活力。

三.评价不公, 造成课堂两极分化

偏爱“优生”忽视“后进生”, 不仅表现在班级管理方面, 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 常常期望他们能有好的表现。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似乎都是有方向的, 一旦他们有较好的表现, 就会大加赞赏, 即使表现欠佳也不例外。久而久之, 使这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 课堂中他们往往更容易放松自己, 更容易点燃思维的火花, 课堂中他们成了教学活动真正的参与者和被积极肯定的对象。而“差生”由于长期受冷落, 使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 即使偶有表现的机会, 也会因缺乏信心而放不开, 自然难以得到鼓励和心理满足。这种挫折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 更加不敢主动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教师也自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这样, 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差生”成了不举手的一族和被遗忘的群体。

怎样进行课堂评价?结合个人经历谈一点体会。

一.评价应客观公正

教师的评价如一杆标尺, 是衡量学生课堂表现的依据, 不仅能够影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一定的原则, 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 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 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其不足的地方。

有些教师担心, 如果否定学生的回答, 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视而不见, 要么简要敷衍、勉强应付。其实, 这样的评价是无法引导学生启真、求善的。宁鸿彬老师在执教《变色龙》一课时, 针对一位学生给课文重新拟的题目“穷人与富人”时, 作了这样的评价:“你的意思是对的, 但你拟的‘穷人与富人’容易让人误解。比如说有一个作文题是《穷人和富人》, 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呢?你一定会认为让你写两个人, 一个穷人, 一个富人。你能不能稍微改动一下?”这样的评价客观、准确, 既指出了学生思维方式的错误, 又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真可谓一箭双雕。

应该指出的是, 学生成绩的优劣不能作为选择课堂评价语的依据, 课堂中教师既要重视“优生”的突出表现, 又要关注“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要用“心”去对待课堂中的每一个评价对象, 通过激发与激励,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 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课堂。

教师还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学生独特的发现、与众不同的见解、富有创意的表达, 进行及时的、富有个性的评价, 使激情的火花能燃成熊熊的火焰, 这样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不至于在一片赞扬声中迷失自我。

二.评价应具体而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 课堂评价应针对具体的对象和行为, 不能泛泛展开, 不能任何学生都是同一个词语、同一种语调。评价应具体, 要言之有物, 好在哪里, 教师应进行归纳、提炼、升华, 错在何处, 教师应针对指出, 并提出订正建议, 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钱梦龙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针对一名学生的朗读) “普通话标准, 感情表达得也恰当。刚刚拿到课文就能读得这样有水平, 真不容易, 我就做不到。那么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学生指正后, 再请另一位同学读。师评:“读得很有精神。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不仅声音响亮, 而且很有感情。”钱梦龙老师的评价针对了具体的对象――学生的朗读活动, 评价内容具体――从语音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了点评,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归纳。这样的评价, 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评价语要彰显美感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讲究艺术性, 不仅能在语言的学习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还能在情感上感染、启迪学生。因此, 语文教师特别要注意对自己课堂用语的修炼。我认为语文课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 (1) 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实现正确的课堂导向, (2) 雅致———只有雅致才能进行语言艺术的熏陶, 才能展现语文课堂的非凡魅力; (3) 生动———惟其生动才能使课堂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4) 机智———机智则是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必备品质。语文界中,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更是提倡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用诗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他的课堂评价精彩, 而且充满了艺术的美, 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进行语言的学习, 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如余老师在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中有这样几处评价语:

“是啊, 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 它一定是弯曲的, 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

“也就是说, 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

“诗意地回忆过去, 温馨地展望未来。”

“是啊, 挫折里面有经验有教训。那么, 我们经历了挫折, 然后路才能更平坦一些。谢谢同学们。其实呢,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感受,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的感受都应该是诗意的。痛苦的时候, 要把我们的眼泪擦干, 笑一笑, 丢掉一切的烦恼。”

这一系列的诗化的评价语, 实现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精神的共鸣, 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语言审美情趣。

此外, 由于课堂中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测, 教师的评价语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生成的, 怎样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精准的评价, 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知识厚度和机敏的临场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尽情挥洒。

摘要:课堂中教师除了组织、引导学生活动以外, 还应对学生活动作评价。课堂评价既是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 又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挑战困难的必要手段。语文课堂中的评价, 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主要方式, 是联系学生与文本的纽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方式及手段的运用。

8.梦想点燃激情 影像传承历史 篇八

当天李前光身着奥运火炬手专用服装,高擎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熊熊燃烧的圣火,代表全国摄影人跑出坚实的每一步。他在火炬手签到处写下的留言“传递梦想”,更是代表着全国摄影人祝福祖国、祝福奥运的心声。

在火炬手驻地期间,李前光还心系由他主编、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撰写贺辞的《世界遗产》大型画册的编排工作。8月7日凌晨3时,李前光在印刷厂完成了画册的最终签字付印程序后,匆匆赶回火炬手驻地。据悉,这本中国出版的首部反映全球878处世界遗产的大型画册,将开创多项全国第一,并将作为一份特别礼物赠给“奥运”嘉宾,向世界推介中国,推介地球家园和人类文明。

李前光感慨地说:“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感到十分幸福,作为中国摄影队伍中的一员,我又感到十分骄傲。我为能有机会参与传递来自于爱琴海畔、具有2800年悠久历史的奥运圣火,感到十分荣幸。祝福我的祖国,祝福中国摄影事业。”

读图时代,摄影在更多的领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摄影就与北京奥运紧密相连,用影像传承看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奥运火炬手:摄影人的激情与梦想

经过层层选拔,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到在全球各个地域传递圣火机会的数万名各行各业的幸运儿成为了2008北京奥运激情的直接体验者。在奥运火炬手的入围者中,摄影人的身影也在其中。

可能还有更多的成为火炬手的摄影人不为我们所知,但他们都是我们摄影人的骄傲,在这里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敬意。(按姓氏笔划排名)

(本刊此期附赠光盘中特别收录李前光书记火炬接力的精彩视频。)

我们准备好了

专访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领队徐祖根

筹备七年,培训七年。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摄影采访室也随即启动。挑选精兵强将,进行摄影、体育、外语三种培训,派到各大体育赛事一线磨练⋯⋯2006年,当国际奥委会正式授权新华社组建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时,65名摄影记者已经个个身经百战,从容不迫地接下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是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媒体技术手册的要求组建的,主要职能是对奥运会的所有赛事、开闭幕式以及相关活动进行摄影报道。奥运会期间,国家摄影队将对中国运动员参加的28个大项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全方位覆盖,并每天向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提供一套每日精选赛事以及相关活动的图片。

“我们不仅要拍齐所有运动项目的金银铜牌,还要关注赛场外与奥运有关的其他新闻元素。”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领队徐祖根8月1日说,场馆内外的社会新闻、80余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贵宾在京的活动、赛场内外的突发事件都是国家摄影队的拍摄内容。

奥运谁最红?

奥运赛场内,体育之战开打;赛场外,奥运赞助商的比赛业已渐入高潮。

服务奥运 宣传品牌

柯达

主要服务项目:为摄影记者提供一个成像中心。还负责为数万名运动员、官员、记者和志愿者制作证件。柯达还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个性化明信片业务。柯达摄影服务中心中还设有佳能和尼康的服务台。

佳能

主要服务项目:在北京、香港和青岛3地设立服务中心,为摄影师和CPS会员提供相机保养、清洁和日常维护。此外,佳能还提供备用的机身和镜头的临时借用服务。

尼康

主要服务项目:为摄影师提供尼康相机和维护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许多摄影记者为手中的尼康D3赞叹不已,在极暗的光线下,尼康D3的超高感光度 低噪点的优势显露无遗。

松下

主要服务项目:北京奥运会主转播设备。

三星

主要服务项目:2008年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官方唯一专用手机;无线奥运工程WOW(Wireless Olympic Works),提供专业的官方信息查询服务。

联想

主要服务项目:提供计算技术设备

9.爱心浇灌幼苗 激情点燃梦想 篇九

——张茹同志单行材料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我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真情奉献。我正是以对教育事业的耿耿丹心,默默奉献,不断将人生的砝码投向自己所钟爱的教育教学工作。

13年前,我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立下了“当圆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在那一方黑板前,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一、悉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和终身的任务,是行动的先导,这对于刚走上教育主任岗位的我来说,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形势。

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除按时组织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记录好笔记以外,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党报党刊,真正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在政治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警觉,旗臶鲜明、立场坚定。学习“三个代表”,摆正自己的位臵,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2、一是打铁须得自身硬,二是早来晚归,三是凡事只能吃亏,不能沾光。教务主任主抓教学,必须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必须走得进课堂,讲得出名堂,凡是要求教师做的,自己必须做到,让人们心服口服。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充电,努力提高。

二.业务精湛、敬业爱岗。

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积极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作业分层布臵及时批改,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老师。凭着对科研工作的满腔热情,我在教学法上大胆创新。为了上好一堂课,翻阅了许多资料,甚至上网查找。为了吸引孩子,我常常自制教具,研究教法,力求教法新颖、科学,学生更喜欢我上的每一课,“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说,我们从张老师的课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不断积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能教善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多次承担研讨课、公开课活动,受到县教研员、校领导、老师、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教育主任工作中,我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狠抓教学常规,努力做到平时抽查与月末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后,都做了详实的记录并评出优秀等次,在教师大会上表扬,使大家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一手抓教学常规,一手抓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质量的提升。注重教研实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三: 用爱的和弦,奏出美的乐章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我认为“爱心是伟大的,是教师的天赋,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进,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

爱心浇灌幼苗 激情点燃梦想

——先进教师张茹同志单行材料

户 县 玉 蝉 乡 中 心 学 校

10.点燃激情放飞梦想演讲稿 篇十

星期三早上,我们早早地起了床,为我们的节日做准备。早上八点钟,联欢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节目是《shake it》,表演的同学随着音乐的开始跑上了台。我坐在台下看着他们的表演,仿佛看到了他们为这个节目付出的努力。几分钟后,节目结束了,他们完美得谢幕。我们的大合唱《平凡之路》排在中间。当听到主持人叫我们节目的名字时,我怀着一颗紧张的心,走上舞台。音乐开始了,我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表演结束了,台下传来一阵阵掌声,我们都很欣慰,因为我们这些天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接下来还有许多精彩的节目。

虽然,六一儿童节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11.点燃科学激情 放飞中国梦想 篇十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飞天梦想的国度,从古代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到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再到2013年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自动对接,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太空课堂”授课活动,反映出社会各界对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同学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努力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从小就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在聆听航天员描述外太空的瑰丽和灿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航天工作者为此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注定充满崎岖坎坷,饱尝艰难曲折。同学们要养成笃实好学的习惯,要有创新探索的勇气、卧薪尝胆的意志,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风雨中磨砺,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12.用梦想点燃校园激情 篇十二

一、努力创设开放、活跃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生疑、质疑

探究性学习从何入手? 可以从设问开始。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设计问题, 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值得设问质疑的内容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对所学素材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从而逐步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 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 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 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 教师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欲望的同时, 要重视、鼓励学生对学习素材进行自主质疑、 对问题独立思考, 寻求新的发现, 提出新的问题, 获得新的认识。 譬如, 在执教《范进中举》一文时, 可引导学生围绕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哪件事情展开叙述的?人们对待范进的态度前后是否一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一类问题既能提纲挈领地总体把握全文主旨, 又能生发学生的思考与对当时社会本质的认识。

其次, 运用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必须保障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 逐步转换到以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主。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能独立地听、说、读、写, 消化吸收知识。 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 没有培养起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绝对不能实现的。 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 如果老是停留在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 基于此, 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立足于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上来。 能否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探究中促使学生不断生疑。 “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这句话揭示出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 但问题在于学生在阅读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 不可能是先天就有的, 只能依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 教者要有意识地创设出开放、活跃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 例如, 在《孔乙己 》一文教学中, 师生在文本中感知孔乙己一生悲惨的遭遇后, 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析, 适时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展开探讨, “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 ”“文中多次写人们的笑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应该怎样做? ”诸如以上许多有助于对文章深入剖析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二、全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 激发学生自由思疑、议疑

探究氛围是推动问题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与情绪的助力器,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真正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主动探讨、自由探究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 要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甚至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 肯定学生多角度思考的积极表现, 鼓励他们养成多元化解读文本的习惯, 力求课堂能变成开放式的平台, 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究、 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一文时, 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 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然后激励学生多去体验从未做过的有益活动, 要求学生亲身实践体验, 做好具体记录。 真正将语文阅读教学变成“有深度的阅读, 有质量的阅读, 有品位的阅读”, 让学生感知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三、精心展开自由、灵活的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合作解疑、释疑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激情投入、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 在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中, 课堂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探究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从讨论的时间和方式来看, 可分为限时性课堂讨论和专场课堂讨论 (辩论) , 其中最常见的是限时性课堂讨论。 限时性课堂讨论是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确定讨论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灵活的课堂讨论, 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例如, 学习《 论语十则 》 时, 可讨论如果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如何归类;归纳流传至今的成语, 并学会运用等;也可专场讨论对孔子形象的理解认识与交流。 开展专场性课堂讨论之前,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 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拟定讨论方案, 编写发言提纲, 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等事宜。无论哪种合作, 哪种形式的讨论, 最终都是培养学生解疑、释疑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回顾, 学会探究中总结、反思

经过课堂讨论, 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所探究的问题有了较以往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语文教学的特点, 具有多样性, 更具有综合性, 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样性, 任务的综合性也决定了方法的综合性。 因此, 把问题探究性阅读孤立起来。 以为用它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也是违背科学的, 在客观事实上, 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 因此, 当学生利用问题探究法对文本有了认识和理解后,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 既要总结知识要点, 又要思考自己在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口等方面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不是结束, 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如学习《秋天》一文时, 通过对“为什么说本诗是一副乡村秋景图”的探究, 学生回顾诗中描绘的几幅画面, 感知景物特点, 通过及时的总结, 通过对作者笔下景物融入的情感的领悟, 学生自然能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故乡秋天的喜爱和赞颂。 最终明白诗歌的理解, 立足于景, 体会情, 理清情与景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上一篇:绿色校园文化理念系统下一篇:连锁超市实习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