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

2024-07-31

描写景(精选11篇)

1.描写景 篇一

四川省南充市新建一小三年级二班 王思宇 北湖的睡莲都开了,有红的,白的,黄的,十分美丽。

每一朵睡莲花都有很多的花瓣,一片片的花瓣像树叶,围绕着黄色的花心,温柔的开放。我四处寻觅,想找一朵最美的花,可是每朵花都最美,吸引着我去欣赏它。

睡莲周围漂浮着许多碧绿的荷叶,一条条小鱼从荷叶下快活的游过,好象在把荷叶当伞遮太阳呢!

一阵风吹来,水塘边的柳树随风飘扬,好象一位舞蹈家在跳舞呢!

前几次来到水塘边,浑水里只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后来一些工人挖掉了淤泥,种上了睡莲,使水塘有了活力。原来劳动能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

2.描写景 篇二

舌尖上的老街

薛智元

泰州是一个充满古韵、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又是一个神奇而典雅的风景之城。

泰州仿佛一位母亲, 孕育了许多优秀的孩子,望海楼、桃园、老街……都是泰州著名的景点。让我们走近泰州,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吧!

老街

老街是泰州人民最熟悉的景点之一。进入老街,你会发现一切建筑都采用复古风格构成, 使得老街颇有古韵之风。

老街不仅外表古老, 而且有很多经典小吃。“卖糖葫芦咯,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哟……”这叫卖声,你是否感到熟悉呢? 再往里,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勾着你往前走。没错,那就是梅花糕的香气。梅花糕形似梅花, 有菜馅的、砂糖馅的、肉馅的……种类繁多,再加上外面那层芝麻,真是美味!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来尝一尝。

泰州素有“水包皮,皮包水”之说。所谓“水包皮”,就是指泡澡;而“皮包水”,则是指早茶。

说到早茶,泰州的早茶可是备受欢迎的, 许多外地来的游客都要品尝一下。

早茶的种类繁多,其中,干丝最为著名。干丝分为两种: 一种为煮干丝,一种为拌干丝。煮干丝是将春笋片、火腿、青菜、河虾和干丝放在一起下锅煮;拌干丝则是将姜丝、胡萝卜丝、花生米、干丝倒上酱油拌开,口感爽滑、鲜美。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泰州是否有了一丝期待? 如果有空,就抽出时间来泰州吧!

快乐之旅,就到泰州老街。

课前导学

小作者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 选取了老街美食中的冰糖葫芦、梅花糕、煮干丝、拌干丝来写, 能够扣住美食之“美”,写出了自己品味美食之“乐”。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还存在不少问题。同学们,请开动脑筋仔细研读,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吧。

【病理透视】

1. 师生初诊 : 学生汇报 课前“初 诊”的意见

王子依:我认为这篇文章虽然着重介绍了冰糖葫芦、梅花糕、煮干丝、拌干丝这些老街的美味,但是并不能让读者产生垂涎三尺之感。所以,我觉得在描写上还应该更详细些、更具体些、更有味儿些!

魏老师:你发现了这篇文章语言表达上的最大问题。小作者想从美食这一角度来介绍老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未能在描写上下功夫,从而导致文章索然寡味。

刘星言:我觉得除了描写不够生动外,描写美食的顺序也不太对。我认为,早上游览老街, 正好可以介绍泰州早茶,就写煮干丝和拌干丝,梅花糕可以作为下午游览老街时的“副餐”,而冰糖葫芦,正好就是我们这些小馋猫的小零嘴!

魏老师:按照时间顺序架构文章是可以的。当然,写游记可不只有时间顺序这一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或者通过移步换景,以行踪为序。这样,观察点不同,角度不同,就可以使文章摇曳生姿、错落有致。

金玥: 我还发现文章的开头有点儿长,没有单刀直入。既然要着重介绍“老街”,那么望海楼、桃园就可以不用交代了,直接写老街就好。而且,把“老街”单独列为一个小标题, 也有点儿“形单影只”的感觉。

薛智元:我在写的时候,没有想好。开始,我准备写老街、望海楼和桃园,后来,又没有把握把望海楼和桃园写出彩,所以只写了老街。就像金玥说的,这个小标题放在这儿是有些不伦不类。

魏老师: 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做全面的构思,例如这篇文章,就可以单写老街。在描写老街时,要把握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老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怎样在行文中凸显出来?为什么选择老街来表现泰州的文化特点? 文章的主旨怎样表达?……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花馥妍: 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只是简单点题,并不能升华主旨。

刘子淳:写作时应该有所取舍,分清主次,理清详略。比如文中的“‘水包皮’,就是指泡澡”与主题格格不入,可以考虑删去。

魏老师: 同学们的思考都很深刻。“善用描写抓特点, 移步换景理顺序”是写好写景游记类文章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以具体文章为例,来获得写作启示。

2. 医学档案: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启示

魏老师:同学们,我们即将学到的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善用描写抓特点,移步换景理顺序”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看投影, 说说文中最能表现“善用描写抓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师投影全文,生默读)

宗辰珺:它(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魏老师:“顶天立地”“巨人”“矗立”写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巧用比喻,将碑体状貌描摹得具体可感。同学们还能举出“描写细腻生动”的范例吗?

陈欣萍:作者介绍“武昌起义”大浮雕时,这样写道:“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 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上。”

魏老师: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并不是简单地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作空间上或是结构上的介绍,它更夹杂着作者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

徐晨: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最后介绍碑身的正面? 不论是按照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都应该先正面再侧面最后写背面啊。

方雨蓉:徐晨可能忽略了文中这样的句子———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这说明,作者是巧妙地按照历史顺序来介绍的。我们还应当看到,碑身正面的浮雕刻画的是“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这是所有浮雕中最大的一幅,记录了历史性的时刻,作者这样安排,也突出了重点。

魏老师:很好,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写景的顺序上来说,我们要选择方便升华主旨的顺序。比如薛智元的这篇文章,为了进一步突出泰州的美食文化,可以先写正餐文化,再带领读者领略小吃文化。

【诊疗方案】

魏老师汇总了大家对薛智元的习作《舌尖上的老街》的修改方案:

1. 仿照周定 舫的《人 民英雄永 垂不朽》,合理调整描写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连缀不同的材料;

2. 描写美食 应翔实具 体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3. 重新拟写文章 的开头与结尾 ,做到首尾呼应, 并在文章结尾处点明主旨。

全班根据以上方案分成三组,分别完成一项修改任务。

【手到病除】

综合三组的修改意见, 幻灯片呈现修改后的习作《舌尖上的老街》。

舌尖上的老街

薛智元

老街的清雅,在于它的青砖黛瓦;老街的香浓,在于它的美食荟萃。

进入老街,复古的建筑风格让人不禁讶异:可是穿越而入繁华的盛唐? 青砖铺就的小径深深浅浅,仿佛脚下踩出了平平仄仄的古韵。但这里飘出的不仅仅是古韵,更有那萦绕舌尖的醇香。

老街上首,便是者者居。“者者居”,取“近者悦,远者来”之意,颇有一座难求的自信。这里的早茶,是老泰州们百吃不厌的,而泰州干丝更是泰州人再熟悉不过的早点了。早上就着干丝来壶茶,才让人觉着有那么一种舒舒坦坦的惬意自在。

老茶客们素常喜欢来一碟拌干丝。白嫩嫩的豆干儿因了香油的包裹而爽滑香醇,细如薄发的姜丝、胡萝卜丝相杂,再撒上油爆花生米,倒入酱油拌开,那味道绵软酥香、爽脆嫩滑,再呷一口温润的绿茶,简直是赛神仙哪! 者者居也有鲜美异常的煮干丝。煮干丝里配料丰富,有春笋、青菜、木耳、火腿、河虾,和豆干儿一同放入鸡汤中慢火煮上30分钟,豆干儿含着春笋的嫩、青菜的脆、木耳的滑、火腿的香、河虾的鲜,全都化在豆干儿上。舌上的味蕾将煮干丝的每一道味儿都鉴定得无比透彻!

泰州早茶,尽在者者居。

从者者居向北折过去,道旁尽是小食坊。再往里,一股股腾腾而起的香味仿佛是那牛鼻绳儿, 牵引着你的鼻翼,在你的周围萦绕游走。我只能定定地驻足,探访“香踪”。原来是梅花糕! 满满一炉滚烫的梅花糕像仰脸含笑的梅花,松软的糕点下面还另藏玄机———里面的馅儿有红豆沙的、小青菜的、碎肉末儿的,真是让人总也尝不够! 我攥着油纸包裹着的梅花糕, 再烫也舍不得丢掉,只好撮着小嘴儿使劲儿地吹呀, 吹呀,焦急着:“什么时候才能入口呀? ”

当梅花糕的松软还在唇齿间回味的时候,冰糖葫芦的火红晶亮又在眼前招摇。

“卖糖葫芦咯,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哟……”这叫卖声,你是否感到熟悉呢? 小时候,我总怀着一种怯怯的心态去吃包裹在冰糖葫芦外面的那层纸,心中疑惑着:“为什么纸也能吃呢?而且还这么好吃? ”现在,心中全是释然。那层糯米纸薄如蝉翼,香软绵柔,裹挟着厚厚的冰糖、酸酸的山楂入口,这是一种怎样多维的味觉享受啊!

舌尖上的老街是一辑总也播不完的故事片儿,故事里的主角是糖人儿、臭干儿、麻饼儿……而那一张张洋溢着满足的笑脸,则成了一个个让人忘怀的配角。

师生点评

魏老师: 同学们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甲:文中的描写生动细腻,不少词语的运用具有独创性和表现力。比如“深深浅浅”“平平仄仄”“招摇”, 非常生动形象, 写出了对老街美食的迷恋之情。

学生乙:文章先从早茶入手,不但遵从了时间顺序,还巧妙地以地点转移为序,显得层次井然。

学生丙: 结尾把美食比成故事片的主角,把笑脸比成故事片的配角,出人意料。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同题作文两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老师的下水作文。请细细品味应该如何“善用描写抓特点,移步换景理顺序”。

春游乔园

栾凯琪

泰州乔园又叫“日涉园”,人称“淮左第一园”。

清明时节,阳光里透着清新,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乔园。

从正门踏入,就远离了烦人的尘嚣。拐过照壁,只见园内花木扶疏,青瓦白墙映着粉花翠叶,好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信步前行,来到蜿蜒的池水边。阳光直照,映出池水莹莹的宝石绿,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白色太湖山石则环抱着池塘,从远处凝看,好似一块通体晶莹的翡翠镶嵌在白玉中间,高贵而典雅。

过了那奇石绿潭,一座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登高可览全园美景的来青阁。这座有三层高的馆阁颇具苏式园林的特色,拾级而上,绮栏古朴,飞檐秀丽,登上阁顶,乔园美景尽收眼底。

别过来青阁, 悠然漫步士林别径,便来到了蕉雨轩。蕉雨轩的南侧铺有鹅卵石小径,缤纷的彩石绘出一幅金鱼戏水图。绕过蕉雨轩,看过山响草堂,对面便是囊云洞了。这里凿池叠山,山下水池如带,山中还藏着一隧道。这隧道曲折蜿蜒,每以为行至无路,却又忽地辟出一条新道,分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写照。

乔园之趣还在松吹阁的明媚风光,文桂舫的奇特造型,数鱼亭的深远寓意……园虽不大, 但囊括了众多的园林特征,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匠心和智慧。

泰州乃汉唐古郡,游园品园,我更为自己是泰州人而感到自豪了。

凤城老街

魏青

在凤城的一隅,有一处静谧的所在。这便是老街。老街之“老”,并非“老”在年代久远,而是“老”在格局外观。这样的一座人造老街,以其年轻的面容咋咋呼呼来到了人前,不知凤城百姓会以何种心态去迎接它。

老街面首朝北。一座高高的飞檐牌坊上,“老街”二字敦厚有力。古朴凝重的笔锋意在唤醒人们内心的那种浓浓的怀旧之情。四方的底座四面是祥云飞龙的图案。不知那飞升的虬龙是否在告诉我们一个关于龙图腾的古老传说。

老街的两边,自然是各样的老式店铺。特色菜肴进驻了老街,仿佛一夜之间就让久已失传的宫廷美味、街头小吃的奇香远播开来。踏古城老街,品凤城美味,似乎成了我最最简单而又最最实在的心愿。

老街的店铺外廊,一路挂着赤红翠绿的幌子,随风飘摇的是遥远的古代风情。店铺的门都是老式木板门。我晚间去游览时, 便不能窥见内里的结构陈设。只是那雕镂的暗红的木门,又催生出遥忆当年的情致。一只门搭子,一把漆黑大锁, 便把店内的世界守护住了。一连串的大红灯笼似的挂灯告别了当年的烛火,少了几分烛光闪动摇曳的别致。不过没关系,老街的旧景也许和千年前的街景有几分神似,又何必太苛求呢?

最是要赞叹的,当数那轮硕大无比的圆形水车了。初见它时,便觉得像个摩天轮。可又一想,不对啊,水车就是水车,它诞生时,摩天轮的雏形不知可曾有哩! 水车恰当地构架在老街一角的水泽中,淙淙清流欢腾耳畔,是一曲与喧嚣的离歌。

还有令人默叹的,便是随处可见的木质大水桶。起初,我并不知其作用,走近一探,才知道是供游人弃置垃圾的果壳箱。我不禁笑了,如此不着痕迹的一笔,足见匠人的精巧与细致。

徜徉于老街,轻踏在高低不平的砖石上, 脚下流淌的仿佛是千年的岁月。时间将沧海变成了桑田,世间万端都逃不过时间的侵蚀与磨砺。我们既然没有超大的能量去挡住时间的脚步、历史的进程,那何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回味那份美呢?

把历史留住, 不妨重建古镇老街。不求历史再现,但求余韵犹存。余秋雨先生在《还生命以过程》中说,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 安详地交给世界一种慈祥美。

可是,老了,再老了,最终将会是个怎样的结局呢? 怕是消逝无踪了,死灭了吧? 假饰天真固然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但怀着一颗缅怀历史再现古韵的心去创建新的古朴之美,怕是无可厚非的吧? 总不能让我们的后人对着一片废墟想象那曾经辉煌绝世的艺术与文化吧?

于是,我青睐凤城一隅,老街新颜。

迷恋那里的暗红漆门, 黝黑大锁;迷恋那里的奇石铺路,屋舍青瓦;迷恋那里的灰白浮雕,寿星善颜;迷恋那里的猎猎酒旗,巾巾茶幌;迷恋那里的先秦文字,汉魏书法……

古韵在老街油然而生。我,并不期望老街能如江南乌镇般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也不期望它如苏州园林般让人惊叹于匠师们的苦心孤诣。我,只求在喧嚣的小城中,寻一方幽静的所在。

凤城老街,也许就像被翻拍的老电影,被重新洗印的老照片,虽招来了众多非议,却给怀旧的人们带来了一丝灵魂的慰藉。

其实,仿古出新未尝不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对历史的一种呵护与尊重。怀着对古韵的希冀,顶着世人漫骂的唾沫,在废墟之中,重塑一番惊世骇俗的美丽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

我,宁愿带着后人,流连在仿古的老街里,也不愿对着死寂的废墟长吁短叹地感慨时间空流逝、岁月不待人。

让老街带着凤城人的一份宁静和谐的心境,成为新时代文明的驻地。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简介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创办于1999年。学校以“明体达用”为校训,以“正气做人、大气做事、灵气做学问”为治校理念,倡导“醇和、精致”的校风、“立德、厚生”的教风、“励志、笃学”的学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绩,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泰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等60多项荣誉称号。

写作教学方面,学校通过成立文学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目前,已有数十位学生公开发表了作品。

3.点面结合法描写景与物 篇三

片段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朱自清《春》)

片段二: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片段三: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显然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刘白羽《长江三日》)

【妙点透析】

写景状物要注意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片段一写小草,先从点上写,写出小草的活力、质地和颜色,接着从面上写,写出小草分布范围之广和生机活力之无穷。片段二写松树,先从面上写松树的整体特征,写出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力争上游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态度,接着从点上写,写出松树的热情与欢乐,然后回归到面上,歌颂松树的主人公精神。片段三先从总体上写山势,接着分写深灰色石岩、绿茸茸草坂和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将两岸景色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写作引路】

1. 语言特色

片段一善用叠词,既展示了语言的声韵美,又准确地描摹了小草的特征。整句的运用,强化了小草的魅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片段二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亲切,让读者感觉到作者在与读者交流欣赏泰山美景的心得,“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和“自得其乐”等词语将松树的特征写得形神兼备。片段三文笔典雅清丽,采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灰色石岩、绿茸茸草坂和野草的特征。

2. 方法借鉴

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我们可以先写点,再写面,比如片段一先从点上写小草的特点,再从面上展示小草的魅力;我们也可以先从面上写起,再写点,最后归结到面上,比如片段二先从面上概括松树特征,接着从点上写不同松树的特点,最后回到面上讴歌松树的主人公精神;我们还可以先从面上写起,再具体写点,比如片段三,开始从面上说“各峰有各峰的姿态”,接着依次写深灰色石岩、绿茸茸草坂和野草。此外,我们在描摹景物特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比喻、拟人、想象的手法,将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活泼。

3. 素材运用

我们可以将片段一的小草意象,运用到托物言志的散文中,讴歌顽强的生命力,赞美那些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人们;我们可以将片段二的松树意象运用到借景抒情的散文中,讴歌坚强的意志、力争上游的精神、热情洋溢的态度等;我们可以将片段三深灰色石岩、绿茸茸草坂和野草的意象运用到游记散文中,表现景物的千姿百态。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联想,由小草联想到那些卑微的事物,比如泥土、微尘,揭示出卑微但不可自卑的道理;由松树联想到藤蔓植物,揭示出为人要有主见、有骨气、不依附他人的道理;由深灰色石岩联想到沉默、坚定的人们,联想到那些冰冷、麻木的人们,从而激浊扬清;由绿茸茸的草坂联想到舒适的环境,表达对和平安宁的渴望;由野草联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讴歌不屈不挠的人们。

4. 思想精神

片段一通过对小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活力的事物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片段二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讴歌了坚强、热情等美好品质,传达出了快乐豁达的人生态度,启迪人们要以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片段三通过对长江三峡某个景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佳作示例】

万松岭,那一片秋色……

陈炜迪

梧桐叶落,玉露生寒。不知不觉间,秋的气息已在我们周围渐渐弥漫开来,那一群群掠过天空的飞鸟,那一片片灿若云锦的枫林,那一颗颗金黄饱满的谷粒……将秋谱成了一曲优美的旋律。这旋律轻轻围绕着我的思绪,流入尘封的记忆中……

依稀记得孩童时代的我,最喜欢去乡下奶奶家——一个叫做万松岭的地方。每次我远道而来,万松岭都会张开秋的怀抱,温柔地欢迎我。那儿的秋色虽然没有香山那如火的热情,也没有三峡那凄凉的意境,但她那种纯真与质朴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审美独到的设计师。当秋风轻柔地掠过这片丘陵,便带走了昔日的山花烂漫,绿树成荫。叶片从容地披上了淡黄色或橘红色的外衣,或者翩然离开枝头,将自己的美丽融入大地;草地一改平时青葱整齐的发型,以“爆炸头”出现在我眼前,麦色的,蓬蓬松松的,充满了个性。野菊花也是秋天中一抹靓丽的风景,在这个没有姹紫嫣红与争妍斗艳的时节,她们软软地将花瓣舒展开来,为草地的“爆炸头”加上星星点点的装饰:白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淡紫色的……煞是好看,营造出一种清纯淡雅的气氛。当我在林中漫步的时候,总是感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听着脚底传来的落叶的“沙沙”声,闻着野花的香味,阳光透过树木的间隙柔柔地洒在身上,连我那颗饱受了城镇的喧闹纷扰的心也不由自主地安定了下来。

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颇具创造力的画家。当秋天的阳光为这片田地献上一份光与热,便融化了曾经的青翠与生机。她为这片田地点上淡淡的金色,将喜悦细致地勾画在农民伯伯的脸上,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那一颗颗金黄的谷粒,无一例外地被描画得饱满而可爱,它们成串地聚在一起,压弯了稻梗的腰,也压出了一派丰收祥和之景:那广阔的金色海洋随风波动,农民们游走其间,挥舞着镰刀。刀光一闪,便倒下了一大片稻穗,仿佛是这金色的海洋中泛起了泡沫。当我置身于这一片明媚的景色中,四周溢满稻香,伴随着昆虫悦耳的低鸣,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感。

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出色的厨师。它总是为我准备了丰富的盛宴,让我目不暇接。当秋雨绵绵不断地洒落在这片土地,那些美味的果子便成熟了。记得当时最能吸引我的,是野柿子。成熟的野柿子,表面如蜡一般光滑,个头小小的,颜色橘红橘红的。野柿子是很甜的,仿佛要将我的牙齿甜掉;野柿子也是很涩的,咬一口,一种酥麻麻的感觉便由舌尖传便全身。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秋天的味道了。还有柚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们一个个灯笼一般地挂在树上,与绿叶相映生辉。而且柚子还是一种清火的补品,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橘子、枣儿……这些都是秋天的杰作,让我回味无穷。

如今奶奶已经搬到了县城,我也很久没有去过万松岭那个地方,很久没有真实地触摸那纯朴的风景了。我不知道,如果我现在旧地重游,万松岭是否还会认识我,是否还会张开秋那美丽温柔的怀抱欢迎我?

【可圈可点】

本文开头粗略勾勒秋天的广阔背景,接着点出万松岭这个地方,由面到点一路写来。写万松岭的秋天,作者分别用“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审美独到的设计师”、“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颇具创造力的画家”和“万松岭的秋天,是一个出色的厨师”领起三个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中,又分别选取最具秋天气息的景物来写,写景先面后点,由点到面,点面结合,颂秋之情溢于言表。看完这三个自然段,我们发现,万松岭的秋美得独特,美得唯一,美得成熟,这是秋的特点,也是作者对美的看法。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将万松岭的秋色特点与作者的审美观念融为一炉,构成了本文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

【更上层楼】

4.描写“雨”景作文 篇四

早晨起来,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阳台上,打开窗户,一股清凉的气味向我扑来,好舒服哦。瞧,那边的房屋上,都镶满了晶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一个个调皮的.小雨点,淘气地落在马路上、树叶上,像一个个小孩儿在捉迷藏,多可爱呀!看,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都为了安全而放慢了速度,很有秩序地行驶着。

我被这景色吸引了,就打着伞来到附近的广场。来到那儿,简直跟仙境一般。翠绿色的草坪,正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乳汁;各色鲜艳的花,正清洗着自己美丽的秀发;带黄色的嫩叶的枝条,正挥舞着绿色的丝条。

我微微地舔了舔这水,没想到这水很甜,就像仙女用枝条撒下来的圣水。现在,快要进入梅雨时节,雨量较大,一个个凹进去的小洞,都被云娃娃的“眼泪”填满了,泥土也非常喜欢这水,好让她的“孩子”喝个饱。

5.描写景作文 篇五

走进西拉木伦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徐永清烈士的雕像,雕像的后面是大理石铺成的广场,广场的正北面是环形的人工湖。人工湖的湖心有一座小岛,小岛中间是巍峨耸立的马头琴,三架马头琴头挨着头,似乎在合奏一曲动人的草原牧歌。远远望去,草原雄风近在眼前,那一匹匹强壮的骏马乘着马头琴的优美弦律,从遥远的古代飞驰而来……马头琴的平台上坐着许多人,他们好像倾听着马头琴奏出的乐章。啊,那是科尔沁人在丰美辽阔的草原上,走进了划时代的英雄岁月

高高兴兴地来到人工湖,我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各种各样的小船来来去去,其中那鹅式的小船最吸引人了。它昂着头,翘着尾巴,悠然地行驶在湖面上使我不知不觉地吟咏起骆宾王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时候有几只机灵的小燕子也来到湖面上,它们嬉戏中用翼尖偶尔轻点一下水面,水面则扩散出一道道波纹,那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传向远天……为人工湖增添了许多生趣。

对我来说,今天这里的风光美景使我赏欣悦目,留恋忘返。我多想把那波光荡漾的湖水,巍峨耸立的马头琴,自然风趣的猴子,永远描画在心中……

黄河是一条长5464千米的大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在世界排名第五。黄河中大部分水来自巴颜喀拉山。黄河的水为什么那么黄呢?因为黄河中游经过黄土高原,带进了大量的泥沙,因此,黄河的水变黄了。正因为黄河有这个特点,所以黄河成为世界上沙土最多的一条河。

为了更好地观察黄河,今天,妈妈带我去了黄河。

黄河边,我看到岸上有一个泥坑,我把鞋脱了,进到那个泥坑里。哇!那个泥坑就像一个蹦蹦床,好玩极了!因为我不知道在泥里呆久了,脚不容易拔出来所以,我就站在那里看黄河,当我想去黄河里洗洗脚时,才发现我的脚拔不出来了。

我看到一个大哥哥在水里捉到了一条小泥鳅,把它扔到了岸上的一个小泥坑里,我看到那条小泥鳅很可怜,我就鼓起了勇气,把那条小泥鳅抓到手里,把它扔到了黄河里。那个捉泥鳅的大哥哥对我说:“你的胆子够大啊!听说泥鳅会咬人的。”和我一起玩的那个大姐姐说:“我听奶奶说,泥鳅不会咬人的!|反正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

6.描写景 篇六

夏,似一位画家,把世间万物都画得美不胜收,让人心情舒悦。

夏,与往常的春、秋、冬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夏天往往是繁华树叶茂盛的时候,夏日的中午,蔚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像碧波中的几朵浪花。太阳像个大火球,燃烧着熊熊烈火,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天地间像罩上了一个大蒸笼,一丝风也没有,让人透不过气来。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夏的韵味——汗。太阳也许太累了,试图悄悄躲到白云姑姑的后面,但又立刻被赶出来了,继续把光和热洒向大地。

雷是最寻常的,隆隆的雷声便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中,一朵朵如约而至,一道闪电划破宁静的天空,“哗啦哗啦”——千千万万豆大般的雨点,从空中一泻而下,打在宽阔的马路上,“啪啦啪啦”——放眼望去,只见得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白烟,“淅淅沥沥”——雨渐渐地小了下来,冲淡了夏日的炎热,一切都变得清新宜人,天上便如一块刚刚冲洗的蓝宝石,明亮剔透。

转眼间,天边架起了一座彩桥,太阳拨开厚厚的乌云,露出灿烂的笑容。

只闻一阵阵香味从远处十几公里处扑面而来,“哇,好香!”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钻进我的鼻子。走过去一看,“哇哦!”便禁不住叫了起来,满池的亭亭玉立荷拖着一个个小水珠与它融为一体,似刚刚洗过澡的娃娃向着太阳生长。让人忍不住去摘去一朵放在鼻子边上闻一闻,让人闻之则叹。

小河边的水静静的做着五颜六色的梦。人们划着小船,在水中嬉戏。“一朵,两朵,三朵……”看那一个个工人在水中一边辛勤地劳作一边数着。虽然心里好不快活,但他们的汗水“地咚”掉入水中,而对于他们而言,这点汗水又能算点什么呢。

夏,似一位顽皮的娃娃,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停不下他的手脚。

夏,似一位技艺超凡画家,用自己的画笔,他将世间万物画得郁郁葱葱。

7.描写景 篇七

1.1 最初的结合

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 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已经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

1.2 发展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因政治动乱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崇尚闲淡, 寄情山水, 讴歌自然风景和田园风光的诗歌、文章以及刚萌芽的山水画, 刺激了园林, 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 竹子也随即融入了园林构造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

1.3 全盛时期

唐代有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竹景, “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亲自参与规划建造的, 从宋徽宗《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是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 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 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 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铺垫了基础。

1.4 成熟阶段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 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等建筑元素结合以及竹林景观, 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狮子林、沧浪亭等苏州6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的运用也相当成功。

2 古典园林中竹的构景手法

2.1 竹与路

古典园林中的园路强调“曲径通幽”, 竹林小径力求含蓄深邃, 忌宽求窄, 忌直求曲, 讲究“蹊径盘而长”。在道路两侧则配以一些高大乔木状的竹类, 如麻竹、毛竹等, 修竹夹道, 造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云雾缭绕的生动景色。竹林深处以一茅舍为赏景佳处, 形成返璞归真的闲庭野趣。

2.2 竹与水

竹在园林构景中, 最常见的是和水搭配, 水是园林的灵魂, 从景观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 水是水平的, 竹是垂直的, 两者互为补充, 相互映衬, 景观画面呈现完整;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而言, 水本无色, 竹是翠绿的, 在竹的光影里, 水的颜色也会呈现出柔和的碧色, 则整个环境显得清新、灵动、生气盎然。

2.3 竹与石

由于古代文人爱竹赏石的思想对园林竹石的搭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两者常常被结合在一起或布置于廊隅墙角, 或独立成景, 起到软化生硬线条和点景的作用。扬州个园的竹石小品最为有特色, 园内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以刚竹与石笋相配;夏景以纤细柔美的水竹与太湖石组合;秋景以大明竹配以黄石;冬景由宣石配植斑竹和腊梅。

2.4 竹与建筑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园林中的建筑多为木结构, 与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相得益彰。姿态细腻、秀丽的竹类可与亭、堂、楼、阁及其他建筑配植。既可衬出建筑物之秀丽, 又可柔化硬质建筑物之质感, 同时也可以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3 竹类植物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

在现代公园中。竹子造景在继承古典园林的传统技法上, 又力求将传统的园林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游憩需求完美结合。

3.1 竹径通幽

在“筠石苑”中。道路设计与地形设计巧妙的结合, 曲折有致、起伏顺势, 并将园中十个景点有机地组织起来, 形成了动态的游赏路线。道路两侧种植翠竹, 与朴素的路面相互掩映。游人沿着小路漫步于各个景点中, 感到周围景色时隐时现, 别有情趣。

3.2 竹径绕池

白居易所描写的“竹径绕荷池, 萦回百余步”景观在“筠石苑”中的“竹深荷净”景点中得以再现。水池中种满荷花, 夏日香气连连。池岸边种植层层绿竹, 千竿挺秀, 倒影于水中。竹林藉由反映在水面上的光影变化效果, 使其美感倍增, 形成“秀”、“美”的意境。竹叶的声响与水流涓涓、更添幽静风凉之感。驳岸曲折自然, 迎春、箬竹、芦苇等植物穿插点缀其至那中, 虚实相间, 既丰富了空间层次的变化, 又增加了自然情趣。

3.3 青竹白石

在山石周围点缀以翠竹, 使画面更增加了古朴雅致的意蕴。“筠石苑”的入口就是以竹与石的搭配作为标志, 层层竹林掩映着刻有“筠石苑”三字的假山石, 成群的翠竹姿态特别引人入胜。同样的手法还有多处, 如景点“斑竹麓”等。此外, 竹林作为背景还可以表现假山石和雕塑的形态与质感。

摘要:从古至今, 竹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不同的运用手法能营造出不同的效果, 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 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 都能组成如诗画般的美景。构景风格也多种多样, 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显然, 竹已经成了我国园林构景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并渗入我国的园林文化, 并形成其独立的分支。

关键词:应景,园林,景观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兴东, 董文渊, 赵敏燕, 傅建生.竹类植物园林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竹藤通讯, 2005 (4)

8.老洋房新鲜景 篇八

独栋老洋房改造后的神奇效果,我们已经见识不少,而这一处则不同,韵味更多的来自它的女主人——美女才女兼备的“职场红人”郑小丹,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令她浑身都透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魅力。

在郑小丹眼中,“老房子住的就是味道”,如果把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古董改得面目全非就失去了“老”的意义和价值。走进她的家,感受这个被沉静岁月浸润出来的精致空间里的故事。“这幢房子始建于1937年,住过的几任将军都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奋战过。”轻描淡写的用语让人的心顿时沉静下来。

用色彩点亮生活

对于一座基调“沉郁”的老房子而言,色彩的运用是关平其生命的“点睛之笔”。有些人喜欢把洋房内壁改造成通体白色,营造一种托斯卡纳式的明快欢愉:有些人则钟爱保留这座有故事的房屋原有的味道——比如这间房子的主人,用那种浸润了岁月痕迹的浅黄色墙壁、木色的横条百叶窗,以及裸露的红色砖墙,构建了一个可以沉淀记忆、雕刻时光的独特空间。

必须承认,在这个可以唤醒记忆的房子里,心很容易平静下来,仿佛是在品一杯口感浓郁的普洱茶。但是平静并不等于沉闷,在以暖色调为主的房间里,点缀亮色元素,是让空间可以畅快呼吸的独门秘方。

中庭处可谓全楼的“文眼”,是色彩搭配的典型示范。天气晴好的时候,适合独自一人站立中庭,俯仰皆是动人风景——俯可戏欧式涌泉,平视可赏晕染与烟雨的印象画作。而最关键是悬挂在中庭上方的错落吊灯,选择的是古典灯笼,形如双莲共生,色调又是很跳脱的湖蓝色,与巨幅画作相呼应,让空间的立体感和层叠感油然而生。在这个中庭中,蓝色与砖色对比鲜明,冲撞的色差让房间顿时有了生气。对于屋主而言,这里更像是一个让灵魂沉静下来的冥想地——“我喜欢站在这幅晕染壁画前,听潺潺流淌的水声,仰望玻璃窗外蓝天白云的纯粹,即使下着雨,持一杯绿茶,读着散文,听着窗外滴答的雨声,也会让人陶醉其中。”

老洋房的室外庭院也是一处可以巧用色彩点缀的空间。虽然大多数老式洋房并不具备一个可以玩转吊椅、喷泉、花坛的硕大庭院,但是小小一隅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围墙边缘浅浅地种上一圈翠竹,可以感受风动影移的古典美感。在庭院里,以深绿的普通草坪为底色,加上炫目的紫色苜蓿草作为点缀,墙角处的景观式迷你松柏贡献出更为苍翠的绿色,最后加上禅意十足的石亭作为视觉中心,不到1平方米的空间,就可以打造出层次感丰富,又便于打理的室外庭院景观。

灯饰是家的第二生命

“这些是意大利手工制作的灯饰,工艺感和设计感都特别强,每个人来我家都会特别注意到各个房间的灯,灯能给生活带来不同的灵感。在我看来,灯是一个房子的核心和灵魂,有了它们屋子就会特别有凝聚力,有焦点,让人一下子就记得住。”

灯饰,的确是家居布置时一个非常巧妙的工具——灯灭时是装饰,灯亮时更是一种耀眼的装饰,当然它还有照亮黑暗角落的基本功能,可谓一举多得。“选择灯饰是一门艺术活也是技术活,灯对于一个家而言,绝不仅仅是照明功能,这或多或少是主人个性最直接的体现。”

在郑女士Art Deco风格浓郁的家里,灯饰的应用和变化很多元化。靠近墙壁的灯饰是最适合用来做装饰的,很多时候它更像是一道可坐赏的风景。无论是在卧佛边的立式柔光灯,还是光影斑斓的彩石灯,往往能给人忍不住摩挲的生动感。

而顶灯则是空间里的视觉核心,风格上走霸气路线,功用则堪比一件大型的装饰性家具。比如餐厅里那枚花蕊绽放式的红色顶灯。进入餐厅区域,很容易被这魔幻式的灯具吸引住,在这样的空间里用餐仿佛有大捧鲜花在头顶怒放,别有种新鲜趣味。

装饰里的人生

“我喜欢混搭,中西含璧,在个人喜好中强化色彩的应用,比如二楼卧室里的大眼妹的画,夸张的手法、清透的眼神,还有旗袍和头上的那朵小花让我对她一见钟情。”

在郑小丹女士的家中,来自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装饰物随处可见,古典的青花瓷扁套壶、趣味十足的小猪摆设、绘图版葡萄酒杯,以及现代抽象人体塑像,混搭感十足,摆放随意却恰到好处。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充满整个家,可以让主人和房子彼此拥有,岁月和记忆彼此碰撞。

“把这套红色的日式茶具摆出来,其实不是为了喝茶,有的时候就是喜欢看着它们、摸着它们的感觉,仿佛又回到那段旅程中,那些故事又蹦了出来。”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放上各种摆设的原因,若有客人问起,就可以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子。那些饰品其实串起来的是她们有意思的人生故事。

9.描写冬景诗句 篇九

2、冰冷:很冷。例:在腊月的早晨,手伸到水中感到冰冷刺骨。

3、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冷。

4、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5、喜雪:人们对于带来益处的降雪的呢称,北方秋末或着初降雪,对越冬小麦有利,或对春播有利,所以得到人们喜爱。

6、李冬:冬季的第三个月。

7、冬季:一年的第四季,我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等三个月。

8、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当黎明的曙色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9、冷丝丝:形容有点冷。例:“这屋子没生火炉,窗缝也没糊,给人冷丝丝的感觉。”

10、残冬:冬季的末尾。例:“残冬已过,春天来到了。”

11、凛凛:寒冷。例:东北的冬天,寒风凛凛,冰天雪地,十分寒冷。注意。威风凛凛中的凛凛表示严肃、敬畏的样子。

12、冷冰冰:形容物体很冷。注意:一般多用于形容不热情或不温和。

13、残雪:春天背阴处较晚融化的雪。

14、干冷:干燥而寒冷。例:今年的冬天无风无雪,干冷干冷的。

15、料峭:(书)形容微寒。常说“春寒料峭”。例:“在料峭的寒风中他显得十分惊悴。”

16、积雪:堆积一定时间和厚度的雪。例:“早上推开房门,只见地上的积雪已经尺把厚了。”

17、鹅毛大雪:形容状如鹅毛般大而轻的雪。例;“狂风过后,便下起了鹅毛大雪。”

18、疾风:急剧猛烈的风。

19、雪星:星星点点很小的雪。

20、朔雪:北方的雪。成颗粒状,不粘连,风一吹便会扬起。例:“文章描绘了一幅气势雄伟的朔雪盈空图。”

21、冬雪:冬天的雪。例:“冬雪复盖了大地。”

22、雪虐风饕:风雪交加。形容严寒。

23、凛:寒冷,不单用,能组成“凛冽”、“凛凛”等。

24、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25、严寒:极冷。例。“深秋已过,严寒的冬天就要到来了。”

26、凛冽:寒冷。例:北风凛冽,大雪纷飞。

27、寒风:寒冷的风。多指冬季的风。

28、冽:(书)寒冷。一般不单用。

29、风雪:夹杂着风的雪。如:“抬头看时,白茫茫风雪。象一团雾似的遮住了半山坡,什么也看不清。”

30、寒冷:冷。多用以形容气候。例:寒冷的冬天被温暖的阳春取代了,万物充满了生机。

31、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例: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32、风暴:刮大风而且往往同时有大雨的天气气象,也用以比喻规模大而来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33、冷飕飕:形容风很冷。例:“由于身体太弱,虽然穿得很多,但我还是感到冷飓耀的。”

34、冷飕飕:形容风很冷。例:由于身体太弱。虽然穿得很多,但我还是感到冷飓耀的。

35、飞雪:在空中漂浮游动的雪,强调动态。如“飞雪迎春”。

36、酷寒:形容天气北常人。例:“大兴安岭冬天是酷寒的。几乎天天下雪,整个山岭白茫茫的一片。”

37、暴风雪:大而急的雪。如:“十二月里,暴风雪突然袭来。”

38、冷丝丝:形容有点冷。例:这屋子没生火炉,窗缝也没糊,给人冷丝丝的感觉。

39、寒冷:冷。多用以形容气候。例:“寒冷的冬天被温暖的阳春取代了,万物充满了生机。”

40、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41、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42、死冷:死:很。很冷。例:“这是一个死冷死冷的冬天,刚一出屋,脸和鼻子就像用刀割的一样冻得难受。”

43、雪花:空中飘落的雪,形状象花,例:“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

44、寒:冷。一般不单用,能组成严寒、酷寒、寒冷等,注意:要与表示害怕、畏惧的心寒、胆寒中的寒,表示贫困的贫寒中的寒意义区别开。

10.描写景作文600字 篇十

一走进张家界森林公园不远,就看见山谷下面有一条小溪,这就是金鞭溪。金鞭溪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清小溪底下的鹅卵石。流水划过石头,形成一道道波纹,底下的鹅卵石也随着波纹跳起舞来。溪水时而平缓时而欢快,时而和石头亲个嘴,时而和大树握个手。金鞭溪两岸的树真高啊!这里许多水杉树有二十层楼那么高,抬头看不见顶,不像我们家附近的水杉树,只有五层楼那么高。走在林阴道上,你不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偶尔一抬头,你会看见一只猴子正坐在一根粗粗的树枝上,向你做鬼脸;偶尔一低头,冷不防会发现一只蜥蜴正趴在路边晒太阳,好像一点不在乎游人的脚步。

最奇妙的要算金鞭溪两侧的山峰了!这些山峰姿态万千,难怪猪八戒背着他的媳妇都赖在那里,不想走了呢!咦?不是猪八戒胖,高小姐瘦吗?怎么相反?变成了猪八戒瘦,高小姐胖了?据说猪八戒去西天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把身上的肥肉都跑掉了,而高小姐因为怀了孕,所以肚子变大了,现在猪八戒正背着他的媳妇高小姐观赏风景呢!这就是“猪八戒背媳妇峰”。再向左看,嘿!左边怎么有一个巨大、坚硬的鞭?原来这就是“金鞭岩”。金鞭岩有一百多米高,它外形像古代兵器中的鞭。金鞭岩坚硬无比,仿佛砸下来就会把大地劈成两半。因为这座山峰长得像鞭,传说还会发光,所以被命名为“金鞭岩”。继续向前走,有一座山峰从最上面到中间都是分开的,好像是用斧子劈成了两半,多么像《宝莲灯》里沉香劈山救母啊!对了,这座山峰的名字就叫“劈山救母峰”。金鞭溪的山峰个个栩栩如生,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太神奇了!

11.兰江枇杷两样景 篇十一

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着的兰江,将兰溪枇杷基地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兰江以西是女埠街道,那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枇杷,面积有1.2万亩,主要分布在虹霓山村和穆坞村,其中穆坞村就有5500亩,素有“华东枇杷第一村”之称。兰江以东是马涧镇,枇杷种植主要分布在蒋坞、穆澄园等6个村,总面积2000多亩,马涧农民种植枇杷,更有上百年的历史。

在兰江以西的女埠街道虹霓山村枇杷交易市场,记者看到,现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许多悬挂着江苏、上海等地车牌的大小车辆,让这个占地6亩多的市场,显得十分拥挤。几个枇杷贩销大户告诉记者:“白沙枇杷,优等品收购价卖到每斤40元,一般的也有二三十元一斤。”

在这个市场上销售的枇杷,卖相整齐,主要有两个品牌,也有两个统一的“卖主”。它们是虹霓山枇杷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虹霓山牌枇杷,附近的穆坞村枇杷批发交易市场销售的,主要是穆坞枇杷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穆坞牌枇杷。

那么,江对岸的马涧镇枇杷价格怎么样?渡过兰江,记者来到了马涧镇枇杷种植规模最大的蒋坞村。相比对岸的虹霓山交易市场,这里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由于没有专门的交易市场,蒋坞村的果农把枇杷放到公路两旁卖,卖枇杷的人不少,来收购的人却不多。

“好的白沙枇杷,每斤收购价六七元!”误以为记者是采购商,不少果农赶紧报出价格。

记者打听到,这里的枇杷售价大都不到10元一斤,差的只有二三元。

即使是这样的价格,还是不具备吸引力。蒋坞村水果种植大户胡军明对记者说:“枇杷收购商时来时不来,不少农户只好挑到对岸的穆坞村和虹霓山村去卖。”在连接兰江东西两岸的汇潭渡口,在轮渡上的船老大告诉记者,这些天,每天总有三四十担枇杷,从他的船渡到对岸的虹霓山村的市场去。

马涧枇杷基地与女埠街道的穆坞、虹霓山枇杷基地,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为何售价会相差六七倍之多呢?有上百年历史的马涧枇杷,为何敌不过“资历”轻得多的女埠枇杷?

记者在两个镇枇杷生产村的地头踏看了一圈,发现两边的交通便利条件和土质状况相差无几。

在女埠街道农技站站长童树松指引下,记者走进了虹霓山村枇杷基地。在这个位于当地白露山山麓的1500亩枇杷基地,所有的枇杷都种在一条条宽度约3米的水平梯田上,从山脚到山顶,还有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连接着,园内安装了滴灌和引虫灯,一些枇杷已安装了大棚。

“这是目前枇杷最先进的栽培模式之一。”童树松介绍说,这个基地基础点就很高,枇杷栽培在水平带上,以利于水土保持及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生产管理工作;高标准水泥林道,可以方便水肥运输和游客采摘。此外,这里对枇杷苗的品种品质、有机肥使用,甚至栽培深度都有严格要求。

当地种植大户童国新告诉记者说:“在合作社管理下,我们枇杷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施有机肥,疏花疏果,严格控制每棵树挂果的个数。在成熟期前,利用滴灌等控制土壤的适度,有的农户还实行套袋管理。”高标准的生产管理,让这里的枇杷品质大大提高。树枝挂的枇杷,个头匀称,色泽光鲜,甜度高,品相好,质量稳定,优果率超过一半。

相比之下,马涧镇的种植水平就低了不少。即使在种植规模最大的马涧镇蒋坞村也达不到对岸的标准。在胡军明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该村的枇杷果园。据他说,他们村粗略算算,枇杷起码有六七百亩,但记者几乎看不到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枇杷,而是零零碎碎分散种植,枇杷林里还夹带着杨梅、柿子等其他水果。

一家一户种的传统模式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在马涧镇的枇杷产区,果农销售枇杷方式就是提篮叫卖:在车流多公路上,记者看到不少果农撑一个遮阳棚,下面摆着十多筐枇杷叫卖。在路边设摊的当地果农胡美利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和女埠那边不好比,一天赚上百来元已很高兴了。”

“因为一家一户枇杷品质不稳定,很少有收购商到这边来收购。”马涧镇农技站站长章庆辉说。虹霓山村的一位贩销户就很有体会。他说,尽管马涧这边收枇杷价格便宜得多,但是要收到品质均匀的枇杷很困难,往往收过来貌似优等的枇杷,结果总有许多是此等品。相反,在女埠,就几乎没有这个问题了。上海、江苏、杭州等地市场回头客就高。

优质高价,让农民赚了钱。赚了钱,合作社带领农民加大投入力度,打出响亮的自有品牌,并且年年派出人员赴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搞促销,扩大知名度。这几年,穆坞村还注重挖掘枇杷文化,专门请兰溪、金华等地画家,来枇杷园写生画画。同时,他们还投资修建观光设施,吸引着一拨一拨人观光旅游。

上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间活动》学案下一篇:期盼作文800字精选高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