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共8篇)
1.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篇一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正确理解英语知识和文化,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地位和教学意义正在不断突显出来。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阅读的整体发展趋势,对初中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基础上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阐述,从而为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做出一点努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一、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初中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地位和教学意义的不断突显出来,并且更多的现实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机地结合,课堂之外更多的家长将优势的教学资源倾斜于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视野也得到不断开阔,英语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课堂之内英语专业教师也不断地进行教学思考和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理念的实践探索,增加其知识、拓展其能力、开阔其视野和陶冶其情操。按照国家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也逐渐明确起来,可以概括为:“通过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和掌握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提高就语篇主题内容进行口兴、笔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习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文化意识。”这也就成为目前提升我们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思想。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的教学状态中,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教学观念陈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英语阅读是建立在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中的知识摄取行为,初中英语阅读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也就需要有着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只有这样的语言感觉、语境感知和知识获取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处于正常的轨道之上。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中经常使用中国文化氛围来取代英语的知识获取环境。诸如,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意的教授,却不注重英语的文化含义和内在背景的体会与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学生仅仅能够生硬的做到一知半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诸如,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缺乏指导,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思维的存在都不利于学生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忽视学生阅读兴趣、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学习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提升。这一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英语阅读素材的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水平,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从而影响学习的自信心,还有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简单的你教我学的方法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等等,都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3.有些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提升,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指导方针,诸如,有些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的要求的不当,把阅读当作精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穿插生词的学习与记忆,补充单词,增加阅读的额外负担;或者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英语阅读当作泛读内容,继而简单讲解,对对答案了事。这些过于简单、缺乏系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处于一种无措、单
一、乏味的学习状态之中,自然更无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三 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和鼓励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全面理解,原有的被动教学就变成了主动阅读,继而学生阅读所需要的归纳、推理和总结等能力就回逐渐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也就提高了。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增强学生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源泉,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诸如,教师一方面可以丰富英语阅读材料,采用网络多媒体、动画、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材料引发学生型兴趣;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贴近生活,低年级的学生可多选择简单易懂的故事性材料,高年级的学生材料的选择可以注重其真实性、实效性和故事性于一体,如各种题材的故事,名人轶事、科普材料和文化知识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材料设计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阅读材料,而后进行适当地点拨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导入引起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关注,保持充分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增强他们的开展英语阅读的自信心。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吴翠.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9,(01).[3]白建华.通过任务型阅读活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02).[4]TBLT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2.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篇二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阅读教学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训练形式。因此, 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知识,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温故知新, 有利于消化理解所学知识。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的阅读文章, 都是知识性趣味性较浓的, 而且近几年来的中考, 考察英语阅读能力题的百分比也在逐年的增加, 因此必须抓紧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重视不够, 且教学模式单一, 过于强调书本上的知识,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词汇语法很重要, 而忽视了篇章的分析, 没有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另外, 教师主导课堂,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 或虽然能读懂, 但不会分析, 理解不了深层意思, 有的甚至错误领会文章的主题, 答卷文不对题, 失分很多。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推进和深化, 英语教材版本翻新快, 内容不断更新, 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运用, 重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核。因此,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跟上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阅读能力是有一定困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图式理论为基础, 综合运用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学习法, 为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 一) 加强基本知识训练,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阅读、词汇和语法是紧密相连的, 要进行阅读, 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词汇, 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单词, 学好语法, 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训练, 基础知识仍是重中之重。
学生经过英语学习, 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词汇量, 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 但不扎实, 运用能力也很差, 因此, 收集和编写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练习题, 如: 时态填空、英语释义题、选择填空题、词形转换题等, 而且每教一个新词, 或一项新语法时, 都启发和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词、新语法有关的单词和语法,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有了一定基础以后, 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才能避免畏难情绪, 从整体上去把握和理解文章。
( 二) 布置阅读任务,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型阅读是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以具体阅读任务为基础, 通过师生互动,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在此基础上训练和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任务教学法应做到任务明确, 可操作性强。方式和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和自身兴趣出发。每个学生都有确定的任务, 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中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 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浓、篇幅又短小的阅读文章, 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乐趣, 并安排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 将自编或自选的短文念给同学们听, 然后向同学们提问题, 同学一一作答,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 三) 分组合作学习, 提升英语阅读效果。合作学习是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 通过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 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 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及理解能力。
例如, 在分组时尽量优化组合, 好中差结合, 组建一个科学划分、分工明确的学习小组。指派或由学生选定组长, 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让处于不通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 功能进步。具体可选取趣味性的话题, 开展组内讨论及组间竞争, 可由组员自由发言或代表发言,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相互启发, 教师适当点拨和评价, 维持良好的交流和学习氛围。把课本上的文章变成阅读文章来学习。课本上选的文章, 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都是很好的阅读文章, 但是没有设置一些问题, 我就根据文章内容附加一些自编的练习题, 这样既把沉闷的课文翻译教学变为了活跃的阅读教学, 又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 四) 注重细节, 确保阅读收到良好的效果。阅读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确定阅读材料为学生所用之前, 应进行大量阅读, 经过反复筛选, 阅读文章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学生易于接受。在繁多的刊物中, 挑选既能在较短时间内, 提高学生的护额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读有所用,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带动其它知识技能的提高。
另外, 无论课文阅读篇, 还是课外选读篇, 在文后附加一些练习题, 如时态填空, 选择填空, 问答题, 判断正误题, 确定主题句题等, 每阅读一篇文章, 及时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 可以判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幅度, 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也可大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做法, 灵活运用任务法及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和能力, 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在多年来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收效很大。然而,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应不断思考和探索, 不断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且为深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现状, 重点介绍了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方法, 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陆锡钦, 谢芬.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10) .
3.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朗诵 交流讨论 自主领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25-01
一、老师让学生多多阅读,提高语感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
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
(一)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
(二)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
(三)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
(五)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
(六)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同学和老师之间应该多多交流,多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学生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学会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4.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篇四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阅读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接着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前言
阅读能力是每位学生应当具有的重要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扩宽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以讲替代阅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使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有的教师甚至“以讲替代阅读”,将阅读环节省略直接进入文本讲解分析的步骤,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这一现象与阅读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如果学生并未亲身参与到阅读中,就无法得到真正的阅读锻炼与阅读能力的提高。1.2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
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完全根据“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字词解析——概括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写作手段”等套路进行,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转变,教学过程完全程序化,课堂沉闷,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部分老师则以练习替代阅读,认为加强练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动力,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无法抓住阅读的要领。1.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部分老师在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下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阅读教学仍以“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大部分教师虽然应用到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是存在形式化、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因此也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2]
[1]1.4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兴趣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第一,学生偏科或者喜欢具有趣味性、简短的文章,对教材文本、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第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落后,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与兴趣不高;第三,受升学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对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阅读可有可无,缺乏重视意识,有的老师和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不学无术”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第四,课程繁多,学生课后时间多用在各科目的学习中,不能耐心进行阅读,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策略 2.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文本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体会文本大意,结合这一文章的写作背景,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环节,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的阅读,在阅读时候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思考。当学生分享自己初步阅读的体会之后,老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文本阅读,深入思考作者的情感和对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的领悟,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行踪、时间等方面去思考,体会作者从欣赏、回忆到感悟的过程。2.2改变程序化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程序化教学大多数是由老师主导的,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且程序化教学单调乏味,课堂沉闷,会影响课堂效率。老师要改变程序化教学,首先在设计教学时要明确每一节课教学的目的,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的各项环节做出调整。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为例,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改变先介绍作者信息、写作背景的教学顺序,课堂开始便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给学生介绍有关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文中“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这些句子,通过了解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就很容易理解。2.3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老师应该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4]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并且无论应用任何教学方法,都要避免形式化、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效地分组,设计有价值的讨论主题,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分化”的现象。同时老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时代的先进教学设备,比如当前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生语言(节选)》中的《白兔与月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文章较为简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意义,老师可以设计以“白兔在得到月亮的归属权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或者以“财富一定会让拥有者患得患失吗?”为主题让学生分为两方进行辩论,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明白拥有财富会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总之,老师要积极地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2.4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采取措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老师可以在阅读环节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给学生树立榜样;②在阅读时可以变默读为朗读,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避免阅读过程中出生提问学生打断学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课后到学校阅览室阅读经典的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在阅览室的良好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④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略读、品读、精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⑤选取时机推荐经典书籍,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等课程时可以简要地介绍作者其他的著作,吸引学生进行经典著作的阅读。3.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研究改进的对策。面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主体地位、课堂沉闷、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缺乏语文阅读兴趣等问题应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单一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阅读,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5.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篇五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中学
张继承
邮编:064003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早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曾有过一些困惑和思考,现把自己的心得和收获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导致“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尴尬境地。因此,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被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最终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样是两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于法与语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第二,遵循“联系上下文”和“首尾呼应”的通用原则。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每次的环境都不一样,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出现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式点题“背影”。第二次是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场景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步伐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深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厚无私的爱;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便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离别之时,催人泪下。第四次便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阅读父亲的来信,在盈盈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此处与文章开头呼应,紧扣主题,升华了作者的感情。
第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自我阅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其
一、它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其
二、所阅读的是按一定的教育理念与体系编写的教材或课本。其
三、它是在一个教育集体中进行的。为此,阅读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第四,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在阅读教学改革中,我们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属于自己的主体位置。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肯定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制才能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 郭璐.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 [3]樊华强.语文阅读策略教学探微
6.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篇六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设计的立足点为先期的导读。导读要尊重两个规律,即名著独特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从阅读规律看,要求学生必须克服名著篇幅长、难点多、时空距离感强等障碍。因此,教师在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计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教学规律看,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的五个层次上综合发展,即体裁辨析(阅读第一步)、主题阐释(阅读关注的中心)、结构梳理(阅读的枢纽)、技巧鉴识(阅读的法门)、风格流派评述(阅读的高层次追求)。
笔者根据我校名著阅读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将其梳理归纳为三种具体课型,即“激趣式导读课”“发现式导读课”“切入式导读课”。
一、激趣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名人传》教学案例
1、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
2、我们印象里的贝多芬
(1)大屏幕打出贝多芬画像,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贝多芬。
(2)播放《命运交响曲》开头,让学生说感受。(3)用一分钟的静寂,体会贝多芬的无声世界。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4)出示《贝多芬作品列表》,指出其耳聋的开始年限,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优秀作品是耳聋后创作的。
(5)播放《命运交响曲》后半部分,再次从音乐中感受真实的贝多芬。(在厄运中努力向上、拼搏奋斗,展现光明与力量。)
(6)教师配乐朗读《名人传》原文摘录,学生回归文本,寻找印证。
3、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1)爱情:播放《致爱丽丝》片断,让学生说感受。(宁静,优美,深情)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致爱人的信。(浪漫,温柔,美好)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的爱情经历。(坎坷,被骗,孤独终生)(2)童年:播放《悲怆奏鸣曲》片断,让学生说感受。(轻柔,舒缓,淡淡的忧伤)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关于故乡的记忆。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童年经历。(母亲早逝,父亲酗酒暴力,过早承担生活压力)
(3)辉煌落幕:听《第九交响曲》片断,欢乐颂主题。教师讲述《第九交响曲》公演的感人盛况和贝多芬贫病交加黯 然离世的情景。
配乐朗读原文关于《欢乐颂》描写。全体静听《欢乐颂》高潮,用心感受。
4、阅读《贝多芬传》的现实意义 思考问题:
(1)歌德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曾大为震动。你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蕴含着“令人骚动”的力量?
(2)你觉得贝多芬于我们的意义何在?当你读完《贝多芬传》,你将如何面对苦难?
5、后续阅读指导
关于阅读《名人传》的其他问题。
(1)西斯廷教堂如此辉煌的壁画,米开朗琪罗是如何完成的?已经有了这样伟大的成就,为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仍然被罗曼〃罗兰看作悲剧?
(2)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一生衣食无忧,地位尊贵,他的苦难在何处?他的苦难是否是“自讨苦吃”?
阐释与点评: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相关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即那些不直接与个体的阅读理解水平相关但又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个层面的能力,如选择能力、速度能力、迁移能力、创造能力等(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在主体部分“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中,教师以贝多芬的爱情、童年、辉煌落幕为线索,将代表性的乐段与相应的文字有机融合,全面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看到了贝多芬更为血肉丰满的灵魂世界。此环节继续充分使用多媒体,通过光影声色等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同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人物身世经历等背景材料,真正做到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教师在课堂上由带领学生走近贝多芬,到走进贝多芬的生活,到贴近贝多芬的精神境界,到形成向往崇高的精神追求。全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阅读所得拾级而上。
二、发现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伊索寓言》教学案例
1、导入
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或讲给其他同学听,也可以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3)读题目猜情节: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请读过的同学复述这些故事,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农夫的看法。(3)明白寓意:寓言常用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4、延伸讨论
问题: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
5、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3)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 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6、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完整阅读本书。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阐释与点评:
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名著阅读,堪称“认识自己”的最好媒介。本课例体现了“发现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师布置了富有探究意义的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新的知识,获得个体经验的更新。
当然,个体经验的更新是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在本课例中,教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搭建攀援的“脚手架”,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魅力”,并帮助他们坚信这“魅力”的发现者就是自己。从“自我发现”到“边聊边读”,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 在古老的寓言中“看到”身边的真善美、假恶丑,发现自己身上的小缺点,悟到旁人身上的小亮点,说说对生活的联想,谈谈对世界的感受。当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成了从一般性了解作品内容到评析作品思想这一阅读能力的飞跃,并“内化”为自我的阅读经验的时候,教师的“导读”就功到自然成了。
三、切入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水浒传》教学案例
1、导入
以对联“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导入。
2、明确导读内容
(1)把握章回小说的回目特点。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把握《水浒传》的结构特征。
3、借回目析特点
通过“回目”掌握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相关信息,快速把握小说的脉络结构。
小组探究回目特点,由各组代表发言。举例如下: 第002回 史大朗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拨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15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4、借事件释性格
(1)学生提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鲁智深、李逵、林冲、武松、宋江、吴用、杨志……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小组活动,先由各小组归纳,然后采取各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
5、借情节明结构
(1)思考:小说中有这么多的人物,作者又是如何安排结构的呢?
(2)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先分后合的“散点透视”结构。
(3)结合回目资料加深感性认识。
6、借题型谈思路
(1)人物性格的比较。人物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情节概括。对相关人物故事情节的概括。(3)结合语段分析。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相关情节举例。给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举出相关情节作为例证。
(5)细节提问。结合阅读,考查学生对故事细节的识 记。
7、教师小结
《水浒传》人物众多,人物形象鲜明且各有特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每个人物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比较人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进行品味。对书中表现出的侠义精神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我们今天同样要提倡“侠义”精神,但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
阐释与点评:
名著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在于,教师往往既要面对高深繁难、包罗万象的学习客体,又要面对理解力有限的幼稚的学习个体。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对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比如,面对《水浒传》这样的“鸿篇巨制”,很多教师会在导读教学时产生一种手足无措的茫然感和无力感。其实,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缩小自然阅读和理性阅读的差距,选好“切口”方能入味。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词句的理解、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谋篇布局的理解、写作意图与表现方法的理解、重点信息的把握、潜在信息的推论、整体信息的组织建构等七个子活动。名著阅读的理解正是涵盖了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的一个没有上限的动态发展结构。该课例对七个子活动均由触及,并于朴素和平常中给人以极大 的启发。
7.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七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 限于表层阅读
阅读教学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 教师带领学生讲讲生字词、划分划分段落、归纳归纳主题思想、说说写作方法。教师课前缺少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研究, 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照本宣科”, 对文章简单评析, 教师讲得支离破碎, 学生也只能断章取义, 有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阅读教学法, 使学生停留在字词句篇上, 对于文章的真正思想内涵和艺术, 学生没法理解和感悟, 他们没法走进作品中, 更无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 缺少讨论环节
由于教学内容多、时间紧, 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多是自己“一言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地方, 不给学生讨论、争论、辩论的机会和时间, 即使给出时间讨论, 也是稍瞬即逝, 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的结果也是教师说的算, “标准答案”由教师一锤定音。
(三) 深入思考时间少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参考资料、教学用书上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 让学生接受“权威”, 学生真正深入思考的时间极少。品味文章的妙处之时, 教师总感觉学生的观点是幼稚的、片面的、是浅层次的, 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教师把一种“成见”强压于学生, 学生的阅读也就因此欠缺了创新思维。
二、走出误区, 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一) 课前做到“胸有成文”
许多老师由于在课前缺乏对文章的理解、把握和研读, 在课堂上才会把教科书、参考书作为手中宝, 照本宣科, 资料上怎么说就怎么讲, 对文本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无疑是“无米之炊”。
为此, 在课前, 教师应全面把握教材和阅读材料, 做到心中有文章, 胸中成文。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出新。
(二) 上课应“打有准备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虽说是出自兵法, 用于用兵之道, 但无论做什么事, 也需要精心准备, 否则, 终究会“马失前蹄”。上课也是如此, 如果课前教师不充分准备, 备课只是应付差事, 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和确立好教学目标, 这是一线教师都清楚的。只有设计出富于个性化的教学案, 课堂才可能有特色、有个性。
以《我的老师》一文为例。对于这篇课文, 阅读应达什么要求、采用什么方法、提出怎么样的问题、设计哪些活动和任务、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研讨等, 这些都是课前教师应该全盘考虑清楚的。如果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便会漫无目的, 没有指向性。
对于《我的老师》一文的教学目标, 应走出字词句篇的简单模式, 走出读读、讲讲、练练的方式, 而要进行创新设计, 为创新教学埋下伏笔、提供依据。
1. 通过具体语境, 分析人物形象, 感悟作者的情感;
2. 体会作者的尊师情深,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3. 仿写一篇抒情散文。
这样来确定教学目标, 很显然坚持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利用整体教学法来纵观全文、从宏观上把握全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并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将读和写完美整合, 达到读和写的高度统一。
三、精彩课堂的创建
(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之伊始, 教师用情境法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本节课, 我们来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作者对这位老师情有独钟, 这位老师有什么魅力让作者经久不忘呢?”这样的导入方式,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谈笑风生中开始了情感的旅程, 打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效。
(二)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问题教学法是课改形式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 但它主要体现在教师提出问题,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质疑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创建师生平等的活跃课堂, 让学生畅所欲言, 思其所思, 想其所想, 问其所问, 使他们敢说、敢想、敢问。当然, 教师的引领性问题也很关键, 教师的问题导读效用不容忽视。如本文中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你认为这些事是小事还是大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中有一句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呀?这一点是指哪一点……”
这些问题, 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 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叙事的详略得当, 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理解全文。同时, 这也为学生们合作研讨提供了保障, 更为学生们质疑做了方法上的范例, 起到“润物细无声”之妙。
(三) “学以致用”, 以我笔写我心
读了《我的老师》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古至今, 赞美教师的佳句和美文数不胜数, 诸如“蜡炬成灰泪始干”、“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写老师的文章也很多, 鲁迅的《藤野先生》、海伦的《我的老师》等, 你也一定有你最喜欢的老师, 请你写下一个精彩的片段, 来描写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样的习作练习, 既是一次仿写的机会, 也是学生情感升华的体现。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对于阅读教学, 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只要是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 分析阅读教学的弊端, 论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实现有效阅读的宗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有效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彩萍.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探索[J].科学导报, 2014 (14) .
8.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情感共鸣,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有重要意义。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赏析文章、品味诗词为写作积累宝贵素材,在利用各种阅读技巧感悟文章深意的过程中锻炼个人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利用阅读教学,巧妙创设情境
我国古代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这句话表明了阅读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反复诵读等方式把握文章主旨,尤其是像散文、古诗词等题材,作为阅读的重点,可让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把握语言韵律之美。
以古诗词为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自行把握平仄,深刻感悟到诗词的妙意与韵律之美,有助于学生调动全身感官融入诗词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挖掘诗词中的亮点,在融情入景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积极性,达到培养、锻炼个人语文思维能力等目的。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准确掌握各种技巧,从重音、旋律、速度、停顿、节奏等多方面入手,让他们调动自身联想与想象力获得真切的审美享受。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作者以诗意的笔调描述出来的我国南方春天的美景,结合作者的笔触感悟春光之美与散文之美,从而进一步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感受到文章内在隐晦的真意与内涵。《天净沙·秋思》短小精悍,寥寥几语就勾勒了一幅萧瑟肃杀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开展想象,随着曲调变化体会到作者的未竟之意,把握古诗词之美。
二、利用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与写作作为教学两大重点,两者密不可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学素材,锻炼写作技巧,有利于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中学语文中许多课文都提供了极具特色的成语、名言警句、诗词、格言等,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摘抄、背诵,从而熟记于心,在写作中学以致用,提升写作水平,实现对文学素材的高效利用。
比如郦道元的《三峡》,作者在描述三峡地形地貌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精练且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三峡壮阔美景,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湖光水色,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精练的语言、描述性词语等,为日后写作提供素材。同时,教师可联系以往学生学过或接触过的与三峡有关的诗词,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景色描写的语言与技巧,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入峡次巴东》、杜甫的《长江》与《秋兴》,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益的写作素材,有利于他们的写作素养的提升。
另外,教师可利用米切尔·恩德的《犟龟》、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等文章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发散能力,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绚烂的世界,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便在写作时推陈出新,培养锻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利用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与思考,做到读与思高效结合,真正体现课本中不同文章的内在牵引力,将每一节课都打造为学生培养、锻炼自己语文思维与能力的综合平台,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考习惯。利用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典型的阅读思维,可从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在合理的课程安排下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高效提炼阅读与思考结晶,发挥阅读教学服务课堂进步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这篇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笔下对家乡茂盛竹林及丰收喜悦的描述,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人民的讴歌、对勤劳的赞美、对祖国丰富物产的赞美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自然的审美情趣体验,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进一步锻炼学生阅读思维,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将阅读与思考高效结合,思考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写景,思考如何做到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描写,通过朗读与讨论获得技巧上的提升与锻炼。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素材加深他们的印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各种策略,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打造新时期高效语文课堂。在具体实践中,可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谈初中阅读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10-11
关于加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范文06-23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08-31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体验08-05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运用06-30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答题模式09-18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08-10
浅谈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06-21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思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