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精选8篇)
1.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篇一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为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以下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张晓
副组长:陈文胜、陈建光、郑可新 组员:行政人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寒冷、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和教学的工作。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
3、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落实情况。
4、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5、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整改。
6、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在县政府、教育局领导的指挥下,迅速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电器线路、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学校在台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行政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好事件发生情况,确保师生的安全。
七、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自然灾害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篇二
近年来, 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 仅2011年度就爆发了众多意想不到的灾害, 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10月土耳其凡城地震事件、12月菲律宾热带风暴“天鹰”入侵导致的洪灾等。同样, 我国近年也是灾害不断, 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等, 除此, 各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废水污染以及矿难等灾害更是接连不断发生, 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及地区可以避免遭受灾害的袭击。各种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并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 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计造成4.3亿人次受灾, 死亡 (含失踪112人) 1126人, 紧急转移安置939.4万人次, 最终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1]
面对这些残酷的事实, 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灾害问题, 积极探求灾害产生巨大破坏性的原因。而大量事实表明人类自身的不当行为会导致灾害发生或进一步激发某些已经存在的事故隐患, 最终使得这些隐患显性化为灾害事故, 如人类修建道路、劈山开矿、滥砍乱伐等行为就会诱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在常见的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 虽然是以自然灾害的形态表现出来, 实际却是由人类行为所诱发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诱发灾害的因素中, 不仅包含自然因素还包含人为因素, 而且随着人类活动性的加强, 自然诱因的比重在相对下降, 人为诱因所占比重却呈上升趋势。如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1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起,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4.5万元, 其中人为致灾7起, 占总数的47%, 虽然数量少于自然致灾, 但不能忽视的是, 直接经济损失却是以人为因素诱发为主, 主要为采矿和工程建设等, 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31万元, 占总数的81%。[2]由此可见, 人为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 如何防范人为灾害的产生, 或面对人为灾害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人为灾害的内涵界定
灾害是指能够造成国家或社会财富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它们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根据诱发灾害产生的原因不同,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复合灾害。具体到每类别的灾害又可以再划分为若干子类别或子子类别。而我们研究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指由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行为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及过程。根据不同分类标准, 人为灾害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按照导致形成灾害的人员数目可以分为个体人为灾害与团体人为灾害;按照人为灾害发生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灾害;按照人们是否具有主观动机可以分为道德性灾害及过失性灾害;按照灾害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灾害、技术灾害及社会灾害等, 这些都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三、人为灾害的主要防范措施
与自然灾害不同, 人为灾害具有主观性, 通过采取某些相应措施是可以提前预防或避免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为灾害,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逐步建立完善人为灾害防范体系, 减少或避免人为灾害的产生。
(一) 建立健全综合性灾害管理机构
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 要想良性运转, 有效指挥, 必须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而事实也证明面对任何灾害, 仅靠单个部门、单个临时指挥机构都无法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它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和联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 实现对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治理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完善决策指挥机制, 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各类相关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 负责理顺各级灾害管理机构, 形成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从而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
(二) 进一步完善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作为政府, 应当迅速展开灾害管理的立法研究工作,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 并对出现的新型灾害及时研究其特点、成因, 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使对其的防治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如灾情统计、民众救灾救援义务等进一步完善;同时, 加快各灾害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如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修订预案体系, 根据日常演练效果查找不足、改进预案体系, 使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 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
政府官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灾害的防治工作, 甚至会导致灾害发生或加大灾害损害程度。因此, 国家应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 加大对于防灾减灾工作业绩的考核比重, 改变政府官员只注重GDP发展模式的观点, 将其与相关人员的职务升迁、工资晋级、日常考核与行政问责等相联系, 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出现灾害事故的人员实施问责制;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防灾减灾工作出色的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实行来改进政府官员的态度, 使其能够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 减少或杜绝相关人员因为追求地区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不当措施或不道德行为。
(四) 将灾害预警机制常规化, 坚持灾害源头预防与治理
近年来, 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灾害事故越来越多, 防治灾害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因此要做好常规的灾害预警工作, 做到把灾害控制在源头, 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正如前文所说, 现今灾害中, 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八成以上, 很多灾害就是由于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定期深入社区、校园、农村及工厂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建立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习等措施在民众中普及防灾避险、安全自救互救等知识。
2.建立健全灾害风险评估、动态监管机制。据有关数据表明, 做好灾害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 提前预报灾害隐患至少可以杜绝60%以上人为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评估与监管的重要性。这里的监管不仅包括政府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管, 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监管。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 构建合理风险评估体系;做到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实施分级、分区域管理和动态监管;对危险地区、重点风险源头实行标注等各项工作, 并使之长效化。
3.加强信息建设, 及时披露灾害信息。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 政府应当对能够预见的灾害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准确告知民众, 使之做到提前防范;对不能预见的突发灾害, 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当第一时间通报情况并对民众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 可以引导民众排除不安定因素, 消除恐慌心理, 从而保持社会稳定, 降低灾害所带来的衍生危害。如在我国, 甲流H1N1发生初期也因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 并提供详细指导, 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的恐慌。
(五) 优化地区基础防灾设施建设
防灾设施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安全体系的主要硬件部分, 因此在设计本地区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将减灾防灾功能纳入规划, 尤其是交通、电力、给排水、消防、防洪等基础设施承担着地区防灾救灾的主要功能, 直接面对灾害的考验, 更要重点加强其防灾和保障能力建设, 做好建设标准的设定和施工质量的监管与验收。除此, 防灾设施的建设布局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灾害的特点, 做到合理布局, 并使它们与相关部门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 形成防灾设施的联动机制。
(六) 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 提高灾害管理的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较低, 不能及时准确提供预警导致灾害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 尤其是气象、地震等破坏力较大的灾害。因此, 加大投入, 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迫在眉睫。作为灾害防范的主体,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积极鼓励开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科学研究, 根据灾害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发风险管理核心技术, 并加以应用, 如提高对恶劣天气、地震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对煤矿渗水层的勘探等。此外, 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各种救援装备的技术含量, 支持并鼓励灾害管理专家进行理论研究, 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七) 加大灾害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灾害管理保障体系贯穿于灾前、灾时及灾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人、财、物的保障, 可以说保障体系的完整与否将会决定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如何。1.对于人的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灾害类型不同建立针对性的救援队伍, 并逐步增加人员数量;此外, 还应积极宣传、培训, 引导更多民众加入防灾救援的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提高其社会化程度, 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专业、兼职、志愿者三支队伍有机结合的机制。2.对于财的保障:应加大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力度, 并积极探寻多种筹资渠道, 实行政府、社会、经济主体各方面相结合的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同样对于救灾及灾后重建应积极完善损失补偿机制, 加大商业保险及社会公益性基金的补偿作用, 尤其是进一步扩大巨灾保险体系的险种, 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适度强制性, 从而有效分散风险, 减少政府压力及害损失。3.对于物的保障:应完善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地区布局, 合理确定物资品种及储藏方式, 扩大应急物资调配运送渠道。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2]魏礼群.中国应急管理报告.2010[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1 (1) .
[3]裴宏志, 曹淑敏, 王慧敏.城市洪水风险管理与灾害补偿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3.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篇三
体育教学安全问题防范措施体育课教学强调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是以走、跑、跳、滚翻、比赛对抗等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问题,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学生家庭及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对簿公堂。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安全预防,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成为了社会、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下面就简单谈谈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思想重视不够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注重体育成绩的好坏,也不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相关的运动规则大多也一无所知,只依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动,课堂中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莽撞行事,任马由缰,因此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2.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在教学中,学生稍微疏忽或开小差,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动作技术的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就很有可能出现危险。如单杠、双杠教材上的动作技术教学,要完全依靠别人保护和帮助是不现实的,假若动作不规范,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那么在练习时就较容易出现脱手现象,从而造成掉下器材而受伤的危险。
3.学生不能量力,且准备活动不充分
目前的体育课教材给了学生很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一部分学生不能理智的判断自己的能力,课堂中参与一些力所不及的活动或做一些动作,从而造成身体损伤。准备活动的目的一是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二是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三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若学生在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到位,就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4.场地设计不合格
据笔者走访调研发现,所在城市的大部分学校运动场普遍偏小,且操场和教学区未能完全隔离,很多场地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等,还有的运动场地修建过于靠近建筑物边,场边坐席过于靠近运动场地。有些学校运动场地多年失修,如球类场地的不平整,塑胶地破损绊倒人或者过于光滑运动时滑倒等等。
5.课堂组织松散
在多年实践教学中注意到,凡体育课堂发生意外事故的,多数与课堂组织纪律松散有关。一是教师有思想麻痹的问题,如教学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不到位等;二是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练习,学生之间开玩笑;冒险;争强好胜,落后时走捷径,等等,因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如何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防范措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课堂纪律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来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对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减少课堂安全问题的发生。强化课堂纪律,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安全、有序开展,即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还应重视培养体育骨干,充当助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发现同学异常,应及时报告。对学生出现的上课违律,如不听从安排、不守运动规则、动作粗野等现象,应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在练习前给学生举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2.合理设计课堂,区别对待学生,把健康与竞技分化开来
合理安排课堂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因运动量过大而导致学生受伤。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即学生的出汗量、呼吸、面色和精神状态等外部表现等判断出学生体质强弱,做到“分层教学”,随时调整负荷量或停止练习,从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事故的发生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些常用的自我保护技巧和医疗保健知识、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并加以应用,使他们形成和建立自我保護的条件反射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在运动中出现损伤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和处理。
4.体育场地和器材等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
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检修设备、器材,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增添,杜绝因场地不平整或器材设备老化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购买体育产品时,要严把质量关,严禁伪劣产品进入学校。对于一些较易出现危险的器材,如铅球、标枪、铁饼等不应随地乱放或下课时摆放在无人管理的大操场上,这些器材下课不用时,应放回安全位置,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5.特殊气候环境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在天气寒冷时要要求学生选择些保暖、松软、轻便,便于穿脱的服装,鞋子的鞋底要富有弹性;夏季运动身体水分代谢过快,注意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注意把控好运动量,避免造成学生“中暑”和“虚脱”等事故。
6.加强教学管理和监控,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段、身体素质不同,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及身体发育等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完全—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课程安全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体育训练和学习,在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时方法得当,并做好场地设备例行检查;教学中对学生做到言而不厉,求而不苛。总而言之,教师要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安排,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4.学校安全工作防范措施 篇四
学校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安全领导小组
为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指示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年初制定安全工作计划,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学校“一把手”安全责任制,落实专人负责学校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安全领导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现状进行定期研究、定期分析、定期检查。
二、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制度
(一)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二)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利用召开学生家长会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 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四)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平时严格执行以下制度:
1.严格值班制度。每天有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进行值班,按时按要求送学生。
2.严格节假日安全教育和管理。一是节假日与平时一样,有值班领导(老师)在校,二是节假日放学,要求住校学生不得留校。在节假日,除了假前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外,利用升旗仪式安排值班领导进行安全教育。
三、抓落实,确保安全
安全工作难在一贯坚持,安全事故多是出于麻痹大意。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漏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检查,从严要求。对各项安全工作,学校坚持做到一天一小查,一周一大查、一季一小结,每学期进行总结。在检查中注意清除死角,不留漏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凡是涉及到安全问题的 设施如电器开关、插座、电线、灯具、实验和体育器材等等,必须使用市场上的名优品牌产品,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校园。对各个大块内的安全工作,学校则要求各责任部门落实更细致的检查措施,(二)确保安全消防设施、器材到位。聘请专家指导,对全校消防器材、楼梯护栏等安全器材、设施进行了合理的布设,并安装了疏散标志.,使安全消防设施确保按要求到位。
(三)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断改进安全工作。当安全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上下学的过程中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打柴沟小学
5.学校安全防范整改措施范文 篇五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不马虎。做好校园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我校学生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一、组织领导和主要职责
为保证学校安全防范整改工作成立学生安全防范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组织学习有关安全事故的文件,法律和法规。传达贯彻上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指标。根据学校情况,提出安全防范整改对策。
副组长:***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对校舍的安全检查,落实以及校园的安全整改措施.做好校园卫生的防范和保卫工作。
组员:各班主任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安全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二、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
2、****
3、*****
三、整改的措施办法
1、******
2、根据《茂名市学校安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
3、采取有利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工作。
⑴、*****
⑵、*****
⑶、*****
⑷、*****
⑸、*****
总之,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分析对照,采取措施,加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6.高等学校贷款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篇六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
银行贷款资金的本质是“负债”,而目前我国高校贷款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令人堪忧。据统计,2002年底中央直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到88亿元,截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高校平均贷款额高达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同样是在2005年,76所高校的总收入是656.66亿元,校均收入8.64亿元,而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高校收入的51.1%。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到1 500亿元~2 000亿元,而且几乎涉及每所高校。高校债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和一些单位的投资形成的,保守估计高校债务达4 000亿元。一般高校的贷款都在4亿元~8亿元,一些大院校更高达10亿以上。国家审计署已于2006年3月29日公告了教育部等中央直属18所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03年末,这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在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后,众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其占地7.3km2,投资达50亿元;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的规划面积达70km2,投资达50亿元;同属南京的江宁大学城占地30km2,投资达40多亿元;位于广州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的广州大学城占地超过43km2,投资竟高达120亿元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充分展现了目前我国各高校贷款金额之大、范围之广,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二、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后果
1.高校财政风险。部分高校贷款决策过程存在非理性化倾向。表现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对资金成本和自身的还贷能力考虑甚少。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是非赢利性的,高校负债资金也主要用于非赢利性项目。虽然近期内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但其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若资金运作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势必造成高校正常财务开支的削减,这种非正常的支付削减又将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2.银行金融风险。银行贷款是学校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有所不同,在资金性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对学校来说是自有资金,无需偿还,没有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而银行贷款属于借入资金,对高校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这就迫使学校在运用贷款方式筹资时必须考虑贷款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目前高校贷款主要是靠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贷款。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不但会承担失去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给学校的发展造成困难。
3.政府财政风险。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国家对高校贷款没有实施过多的干预政策,但事实上大规模的贷款风险最终由政府来承担。当高校正常教学活动因贷款无法偿还而受到影响,或者银行给政府施加诉讼或破产压力时,政府不得已要为高校的贷款“买单”。久而久之,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政府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必定会造成财政上的重大损失。
总之,高校贷款越来越多,容易引起财务风险。高校资产负债率偏高,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偿债能力极其弱小,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引发金融风险。
二、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贷款资金使用管理不善
贷款资金使用不讲成本,建设上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浪费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学校教学楼、实验楼设计实际使用面积低,搞上档次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人为加大工程量。极少数高校工程建设和物资设备采购不招标,暗箱操作,决定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损失浪费、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乱用贷款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扩招,学校要花钱的地方非常多,有的学校用贷款建教职工宿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的学校用贷款调节日常资金周转;甚至有的学校用贷款对外投资、发放教职工校内津贴。高校贷款大多数是按项目申请的,专款专用原则普遍没有得到遵守。贷款被乱用滥用,巨额资金发挥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资金来源不足
1. 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年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的财政拨款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重,从1999年68.3%降为2003年62.2%,平均年下降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1999—2003年短短5年时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增长153%。因此,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靠政府增加投入缓解贷款压力是不现实的。
2. 教育事业收入增长不大。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加的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和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校内岗位津贴的实行、人才战略的实施、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等等。因此,高校事业费收入的增量部分用于还贷的比例是有限的。
3. 担保难以落实。
高校作为事业性单位,其资产是不能为贷款提供担保和抵押,这是贷款无法顺利落实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借贷双方发生法律纠纷时,明显是对银行方面不利,如果银行方面不是积极主动并通过一些办法加以通融,贷款是根本无法落实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贷款建设中筹资活动的开展。
(三)预算管理约束不力
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本质。但事实上很多学校高校并没有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 高校财务缺乏长期规划。
就客观方面而言,由于我国高教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变革时期,高校的长期事业规划较难编制;从主观方面来看,很多高校短期行为严重,不重视高校长期事业规划的编制,没有认识到高校银行贷款主要是为学校基础设施和学科建设进行的中长期投资,是高校将来预期收入的提前透支,因此,必须要有高校的长期财务规划与之适应,否则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当然,这和我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我国几十年来一贯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讲究经济效益,国家拨多少钱花多少钱。
2. 高校的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有章不循,随意改动,预算如同虚设。资金控制的随意性较大,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无法反映预算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有银行贷款的高校,正确的预算编制原则是将需要支付的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一并编入财务预算。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正常收支预算都留有赤字,根本无法考虑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导致高校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风险。
(四)与国家宏观调控脱节,缺乏法律规范指导
银行因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愿意主动放贷,认为学校是国家的学校,对高校贷款项目很少进行严格审查,不设立担保或财产抵押,极大方便了学校申请和使用银行贷款,造成学校贷款的随意性。因此,近几年高校普遍利用贷款来补充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抢抓机遇、迅速扩张、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体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贷款额度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财务管理方法落后,与国家宏观调控脱节,使支出与收入严重失衡,加大了贷款控制的难度和风险。
三、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措施
(一)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
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教育部、财政部2004年7月15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明确规定:“在今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对银行资金的管理情况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高校在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要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既要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摒弃盲目跟从的意识。
2. 树立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预算要求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拨款无偿使用,根本不用去考虑风险问题,缺乏资金成本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贷款资金不是财政资金而是学校的负债,它的数量随时间滚动而增长。所以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与收益的关系基础上,制定最优的财务决策。
(二)从管理上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1. 优化资金结构。
高校贷款发展要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以求取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达到综合成本最低。高校应根据借款的数额、借款期限、贷款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如可采取向银行借款、发行高校债券、外国政府贷款及引进外资等方式,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对贷款的时机和资金需要量进行分析,正确分析贷款资金的期限结构、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将长期、中期、短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加强贷款的项目管理,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的贷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借债就必须偿还,否则就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在贷款投资有关项目时,应事先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保证项目的合法性、规范性,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对贷款资金投向的监控,不得将贷款资金用于对外投资(含对校办企业的投资)、科技开发、捐赠、支付罚款以及平衡预算抵补日常经费开支的不足等,严禁用贷款资金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高校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应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运行、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
(三)从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1. 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高校的校长是贷款项目的总负责人,对全部贷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对确保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负责。各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使用资金,不得超标准、超计划使用资金,坚持节约的原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各级财务人员应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负责,要制订严格的贷款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
2. 完善贷款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并完善贷款资金的内部核算和控制体系,首先要分项目进行核算、管理,并设立专门的账目,分项核算利息支出和还款情况。其次要监督基建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学校财务部门按期与基建财务对账,确保贷款资金的使用与贷款项目及相关的预算一致。再次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现有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贷款建设期间涉及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方式,确保固定资产入账准确。最后,财务部门每年应向学校领导、相关机构和教代会通报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使贷款的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3. 将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现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有关预算管理的规定已不能满足发生贷款业务情况下的财务管理要求。根据高校贷款的实际情况,必须将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允许各高校编制赤字预算,建立新的财务预算体系。在具体编制上,应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把贷款看作学校的一项现金流入,把贷款偿还看作一项现金流出,根据“年度预算收入数+预计贷款数=年度预计支出数+预计还贷数”,通过这个平衡关系把贷款资金纳入到学校预算管理的范围。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还贷能力
高校自身应广开财源,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搞好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充分利用媒体工具开展对外宣传和公关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品牌的营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提供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学校还应将负债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尽快转化为为生产力,增强科研成果向收入方面的转化。目前,除了国家和财政收入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外,要尽最大努力开发科研事业收入、校办产业投入获得的收入,以及社会各方捐资助学收益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等高校收入。总之,高等学校应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努力从多方筹措资金,增强还贷能力。
(五)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各高校应对本校的信贷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比较适合的预警系数,包括累计负债额、自有资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债务账龄分析等等,由于高校的还贷渠道特点,学生收费是主要收入来源,学费高低决定还贷能力高低,学费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人数和收费的标准,因此在贷款额度与学生人数之间建立一个对应关系能较客观地显示出贷款风险程度,即将生均贷款额作为识别贷款风险指标比较科学。
总之,贷款办学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正面效应值得肯定的同时,负面效应更不容忽视,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化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意识,对贷款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有效地规避和化解贷款办学风险,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同时,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现。高校贷款会带来学校财政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及政府财政风险。我们应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防线、管理上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法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入手,以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实际发生。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蒋凯.世界银行关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新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6).
7.浅谈学校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 篇七
镇巴县黎坝乡中心小学
李玉钦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意义深远。它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存亡,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因此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笔者认为,要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营造安全校园育人氛围关键是如何做好“教育”和“防范”四个字的文章。
第一,学校安全工作的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养成教育根据笔者近四十年的教育经验积累,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学校安全养成教育工作。
一、学前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摇篮。对刚刚迈进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天真、活泼、可爱,只要教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体贴孩子,孩子就最听老师的话,在他们的心灵里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但不敢违抗,而且还会“教育”家长听老师的话。老师趁此良机对孩子进行安全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我从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中发现:路上
1 行走时,他们始终走在车路的右边。我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走这边,不走那边?”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走路不能乱跑,要走在写字的手那边”。从上边的的例子可以想象,孩子们虽然还分不清左右,但他们知道是用哪只手写字,就走哪边。这充分说明了幼儿老师的魅力。因此养成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自然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是幼儿养成教育的第一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孩子进入一、二年级后,教师的持续教育不可松懈。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前班里已经养成了不少良好习惯,老师,凡是给这个班带课的老师都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适当增加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这时持续加强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养成教育,他们会对老师讲的东西留下深刻的记忆。反之,不进行持续教育,孩子就会不断淡忘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安全意识就会渐渐减弱。因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班主任。
三、用活生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逐步提高。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采用身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教育,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案例录相片、安全事故大型图片展览、举办安全事故案例讲
2 座,通过以上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安全隐患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深深懂得安全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让学生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感,从而达到安全工作,安全学习,家长放心的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中,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课堂教学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安全常识教育更日趋迫切。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必不可少。笔者想:学校安全常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公路交通安全常识。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指挥灯信号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不同作用,这对城市中小学生尤其重要;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对行人的规定;让学生知道对乘车人的规定以及对学生驾骑自行车的规定。
其次是日常生活与饮食卫生常识。日常生活应包括用电常识、报警电话、进网吧的害处、读书,写字正确姿势、用煤取暖、校内外集体活动(如早操、集会、运动会、春游等)等六方面。饮食卫生常识应包括三无小食品的辨别、过期食品的处理、生食食品的正确吃法、烟酒对身体的危害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等五方面。
第三是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基本常识。例如:正在运动场
3 上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发生了不安全事故的处理常识;发现溺水事故的处理常识;被蜜蜂、黄蜂蜇伤,狗咬伤的急救处理常识;煤气、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常识;上学和放学途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的处理常识;发生地震或火灾后的应急处理常识等等。
第二,学校安全防范措施。
为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达到营造安全校园之目的,安全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一)校舍安全防范,具体措施是:①新建校舍地址的选择要符合建校验收标准,且无安全隐患。②新建校舍的施工要有专人负责,不得偷工减料,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准施工,不得留有安全隐患。③教师对“危房”要有明确概念,确属危房必须立即拆除或停用,不得造成安全事故隐患。不属危房者不能当危房处理,要搞好维修,继续使用,不得浪费国家财力。④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校舍。做到一查二看三汇报。如:查校舍有无危房,有无安全隐患,看房檐上的瓦有没有松动掉落现象﹑室内顶棚有没有下掉现象﹑教室地面或墙体有没有不正当裂纹﹑门窗是否完好﹑玻璃有无缺损等。一旦发现蛛丝蚂迹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以便决策排查处理。
(二)用电用煤安全防范措施:一要有专业的电工人员,随时检查线路,对老化、裸露输电线和被损插头、插座、开关、4 灯头、灯管要及时更换;二要禁止学生触摸电线、电器插头插座,私接开关灯头,三要禁止学生在室内用煤取暖,防止煤气中毒;四要禁止教师使用铝线代替保险丝;禁止使用2000W以上大功率电器,防止短路造成火灾;五要养成不用电时关闭电源或取下插头的良好习惯,既保证了安全,又节约了电能。
(三)组织集体活动安全防范措施:
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必须经学校校长同意后方可开展,同时做到:计划周密,组织严格,带队老师负责,活动前必须先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在活动中(如春游,外出参观)所需交通工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活动场所没有安全隐患,要有专人负责,禁止在夜间开展活动,必要时,如在农村组织观看电影必须要有家长陪护、组织文艺演出要做到家长、老师共同负责。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必须坚持安全、无毒、无害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教育学生遵守劳动规则。劳动过程中老师不能离开学生。
(四)学校体育课、体育活动安全防范措施:一是体育课教师随时检查体育器材,对有损坏且危及人身安全的器材要及时交后勤维修或停用。二是对使用器材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同时教育学生要有集体保护观念。三是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常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不能凭好奇心参加不安全的运动。四是改善活动场所条件,排除不安全
5 隐患,重视活动中对学生的保护以及活动前的准备。五是严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把带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放在衣兜里带入操场,如小刀、削好的铅笔、硬尺、回形针、玩具刀枪剑之类,防止发生意外伤害。六是禁止体育课带学生下河集体游泳,防止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发生。七是离医院较远的学校要有小药箱,用来解决偶发事故的急救处理。
(五)饮食安全防范措施:
饮食安全重点应放在营养工程上,直接涉及到少则几百个学生,多则几千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主管营养工程的老师对蛋奶来源和蛋奶保质期及质量要做认真的检查,对质量不好,保质期不长的,为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一定要拒绝接货。其次,值周教师要随时检查学生食堂卫生,禁止给学生吃剩菜剩饭,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学校要禁止学校商店逗售食品袋内藏有小玩具的小食品,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对过期、变质以及三无小食品随时检查及时销毁, 应规定在课间一律不准学生买小食品,防止学生影响学习,损害身心健康。对从业人员实行定期体检,防止传染病带入食堂,危及学生,为了保证学生不喝生水,防止病从口入,学校或各班应设置开水桶。
(六)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体罚学生。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校内校外,室内室外不打架、不追逐、不骂人。告诫学生打架不但会损害身体,而且要付出代价。
6
(七)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具有操作性强、奖罚分明、公平、公正、合理的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和奖惩细则,提高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防范意识。
(八)加强学校门禁制度管理。学校门卫工作的好坏,会直接涉及到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从全国的学校安全案例来看,学校是一个弱势群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瞅准这个群体进行对社会的报复,大多数案例都是由于门卫工作的忽视酿成大祸。笔者认为:加强门卫的管理是避免社会不法分子进入校内制造事端的关键。因此门卫工作人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履行职责:
一是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及时开、关校门。二是对外来人员(不认识的人)必须出示身份证,经验证人证相符,弄清访问对象并取得被访者的同意,登记后方能开门进入校园。学前班家长接送孩子实行凭卡(幼儿接送卡)进入校园。三是严禁外来机动车辆(除上级领导检查工作)进入校园。四是加强节假日值班保卫工作,安排好值班人员,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五是禁止外来人员在校园留宿,教师家属来校需经领导批准。六是门卫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幼儿接送时间,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严防幼儿走失。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 为根本,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重在教育,贵在防范,只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携起手来以情感、关爱为突破口,一起来关心安全工作,营造安全校园氛围,一定会使学校安安全全越办越红火,让师生平平安安思甜思快乐。
8.学校安全防范与应对措施浅谈 篇八
安全工作虽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事故轻则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重则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其意义之大、厉害之重我想不用本人再去费舌赘述,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工作管理者深知的了。在这里我只是想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学校特别是小学阶段在安全防范与应对方面的一点观点和做法,愿与同仁交流。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预案,并让广大师生了解,保证得以落实。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制度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但是我认为安全工作要想做好,相关的制度和预案还是必须要建立的,建立制度不是目的,而要让广大师生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度与预案,并保证在工作实际中得以落实。
二、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工作方针。
安全工作不像其它的诸如教学工作那样,出现漏动可以弥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是不可补救的。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工作方针,要尽可能的把一些安全隐患及早排查出来,并及时进行解决。
三、重视教育,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技能。
作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现在好多学校都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课间秩序问题,于是出台了好多制度和办法来治理课间秩序问题,比如教师检查、学生执勤、领导巡视等等,当然这些工作我们还是要加强的,但是我们的力气都花在了“治标”上,并非达到“治本”的目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气力花在努力教育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去,我想我们的诸如检查、执勤、巡视等工作都将会变成多余的了。另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技能,这对谈们来说将会受益终生的。
四、安全工作要细化,考虑周全,安排慎密,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安全工作无小事,要做到事事有人管,要在广大教师中积极营造安全工作首问(见)责任制度。全校干部和教职工都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和安全工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管理和安全工作的首问(见)责任人。一旦成为首问(见)责任人,就必须履行首问(见)责任人的职责。
五、与有关部门和家长联手,建立互动机制。
学校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不可能仅靠学校一方就能做好。学校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与家长沟通,与社会联手,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推荐阅读:
学校安全防范系统方案07-27
学校防范学生溺水专项安全工作10-12
育才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方案10-12
关于印发淮南市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方案的通知09-22
学校安保措施07-04
学校安全措施10-01
学校保安工作措施06-25
学校安全稳定措施09-21
2022学校安全工作措施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