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

2024-10-19

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共7篇)

1.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 篇一

浅析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管理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企业领导都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电管理人员;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煤炭生产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采煤的过程更加人性化,综采工作面装备远程监控及专家诊断系统的可靠性是国产采煤机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系统能够实现综采装备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远程监控,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变化实现自动割煤、煤层的软硬自动调节采煤速度,检验并完善动态监测综采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和各受力点的状态,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等,使综合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同时,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的现代化、高科技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停车场系统

2.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 篇二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动态化管理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新型医疗设备不断地被引入到医疗行业中,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份量越来越重[1]。高效、规范、科学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2,3],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为实现医疗设备档案高效管理提供了新思路[4]。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在医院中越来越普及,如我院使用的“军卫一号”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医疗设备的基本信息及维修记录等载入到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供决策层、医务人员及工程师参考,以作出相应决策,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将为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及远程维修带来广阔的前景[5,6]。

1 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设备从购置、验收到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的设备资料、影像载体、审批文件以及各类记录等[7]。这些档案资料包括设备从申请论证到报废的全过程文件,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等特点,主要作用包含以下3个方面:

(1)可以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维护提供相关资料及数据,利用设备档案平台记录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统计相关数据,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修,降低维修费用及停机频率,也为远程维修打下基础。

(2)医疗设备档案可以追溯某型号设备使用状况及使用效率,为医院在采购相关设备时提供相关文件和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规避了重复采购及误采购劣质设备等风险。

(3)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当发生医患冲突时,医疗设备档案可提供客观真实的图像、数据等资料,例如每年的质量控制及计量检测报告等。

2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档过程

医疗设备档案建档根据设备所处的不同状况,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第一阶段:设备申购、论证、验收。此阶段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设备申请及论证报告、调研考察报告、采购项目申请书、招标及投标文件、验收报告(照片、录像、光盘)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及设备说明书等,为设备来源追溯提供保障。

(2)第二阶段:设备验收后的运行。此阶段主要产生各种记录文档或测试报告等,形成的档案记录包括:设备培训记录、维修维护记录及计量质量控制检测记录等,为设备维修、维护提供保障。

(3)第三阶段:设备报废。此阶段形成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设备报废单及报废审批文件,为设备资产去向追溯提供保障。

其中,第一阶段及第三阶段形成的厂家资质、说明书、合格证、报废单等文件可以归结为静态档案,即:通过建档人员一次性收集或计算机录入完成后一般不再做更改;第二阶段为动态档案,是在设备运行期间不断形成的各种使用或维修记录,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对提交的各种记录以规范、标准的格式进行汇总、总结,保持医疗设备档案的准确、完整、翔实。

3 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3.1 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的医疗设备自论证招标之日起,不断有医疗设备档案的产生,如:各类文字、影像资料及审批表格等归档文件,后续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维修记录等更是数量繁多。传统档案管理的方法是采用台账化的管理方式,并将设备档案归档到档案柜中,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包括:

(1)文件数量繁多,长期保存时易流失、损坏,造成重大损失。

(2)医务人员在借用资料时,不易查找,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

(3)不具备维修、维护管理功能,无法提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数据。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模式的革新,从计算机对设备的出入库管理到对设备维修维护的动态化管理,医疗设备档案建档、归档及档案查阅正逐步实现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电子档案可以通过备份而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且具有后期资料调阅方便快捷、管理效率高等优点。

另外,通过构建医疗设备档案网络化平台,各科室医生、工程师能够快速获得医院设备运行情况,对于科室之间设备的调用更加方便,不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而且也为患者的及时就医提供了保障,做到调度科学化与设备使用高效化。同时,上层管理者可以通过比对医疗设备运行数据,掌握设备使用状况,将一系列客观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汇总分析,这样对于设备效益分析更加准确、客观。

3.2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是将建档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资料等采集至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补充、登记、检索、汇编,对后期的档案调阅、检查、维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这些文档资料包括静态档案及动态档案,两者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管理模式的实现是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平台为中心,实现各类档案的输入与输出。

在设备购置及报废阶段产生的静态档案包括:审批文件、纸质资料、光盘或磁盘资料、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等,其中光盘或磁盘资料及影像资料可以作为电子文档直接被采集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平台中,其他纸质文件可利用数字电子影像技术处理生成数字化档案,并存储到档案管理平台中,实现文件的管理及检索。

动态档案主要产生于设备运行阶段对于设备的维修及维护过程中,与其他档案资料相比,其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即:设备的管理人员变化较大、设备发生故障不可预知等。由于维修维护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设备故障分析及故障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缩短医疗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因此,设备维修维护的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有利于实现此过程中高效的查询、记录及统计。维修维护的动态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

(1)设备使用科室发现设备故障后进行网上报修,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申报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名称、档案号、使用科室、维修维护申请人等)、设备目前状态及故障描述,形成设备报修单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医学工程科。

(2)医学工程科依据报修单中的故障描述,查看该台设备的状态,并查询该设备保修期等信息,决定是否院内维修,并对维修用时及维修费用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反馈至设备使用科室,指导科室安排下一步工作。

(3)设备维修维护人员根据设备故障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维修维护完成后应填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包括:设备维修人员、设备故障识别(类别、产生原因等)、故障排除情况、维修用时及费用,若为院外维修,维修单位应提交设备维修报告。医学工程科应根据维修进度更新设备状态,供设备使用科室在线查询。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平台中包含了大量的静态档案及不断变化的动态档案文件,这些文件在形成后可供管理部门随时调用,用以统计设备运行效率及工作状态。

3.3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在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不仅涉及到设备的购置阶段,而且在设备的运行阶段也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2个部分:

(1)利用设备档案资料共享模式实现在线设备培训。通过把在设备购置及调试阶段形成的说明书、影像资料等信息共享到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可以在线浏览阅读。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而且可以使操作人员在遇到设备使用问题时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减少了因更换操作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等损坏设备的因素。

(2)实现设备维修维护过程中的动态化及高效化。维修记录档案对于快速诊断设备故障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有着重要作用,设备的使用状态自采购验收之日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准确把握设备信息,应对设备状态进行更新记录,包括设备使用记录、设备维修维护过程记录、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检测记录等,使其维持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式,并体现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中。

4 展望

随着现代化互联网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经历了从单机记录到融入医院HIS的历程,而实现档案的远程信息化管理也必将成为未来建设数字化医院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不应仅局限于医院个体,实现各大医院医疗设备信息资源共享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院采用的“军卫一号”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仅针对本医院提供设备详细记录、查询及检索,无法将信息开放并共享到其他军队医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设备充分、高效地运用于临床。在医院之间构建可实现设备档案信息共享的医疗设备档案平台具有明显的优点,比如所属军队系统医院在构架网络化医疗设备档案平台后,通过各个医院HIS中的设备管理功能,各医院可相互查询与设备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地统计各医院设备的使用效率及产生的效益,而且能够了解该设备性能,其他医院在采购相似设备时可针对本医院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购该型号设备。并且,通过共享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可使设备维修工程师更清楚地了解设备易出现的故障及故障预防、排除方法,对于进一步缩短维修、维护时间及控制维修费用有着较大的帮助。

5 结语

总之,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设备档案向全面化、智能化、标准化、结构化及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使医疗设备保持高效率运行及高效益回报,为医院的增益创收提供保障,为实现设备的社会效益而服务。

参考文献

[1]于京杰,陈锐华,汤黎明,等.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66-67.

[2]孙燕玲.试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疗装备,2005,18(7):33-34.

[3]王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服务医患中的积极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74-75.

[4]王萍.全过程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40-42.

[5]江川.医疗设备动态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40-42.

[6]祁增凌,余元龙,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6-137.

3.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 篇三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校档案主要记录了学校教学活动、科研成果、党政部门运行管理、教务活动等各方面的重要活动,记载学校从诞生之初开始的发展历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完整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变得非常重要。

一、传统人工化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

目前人工式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1.资料保管欠妥。由于工作需要,档案库来往人员较多,档案被各种人员取用、查阅。一方面,部分机密文件不易保密;另一方面,由于档案调用次数过于频繁,往往会出现资料遗漏、丢失等问题。

2.工作效率低下。传统人工档案管理工作进度无法满足查阅需要,在急需调阅资料时,往往会浪费大量时间,且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也无法保障。

3.档案工作整理繁琐。传统人工档案大部分为纸质文档,在这一环境下,会产生庞大的档案数据及文件。进行档案的整理分类等工作,会浪费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且最终整理出的资料库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遗漏情况。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以自动化信息化为主,能够有效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1.档案信息收录更为优秀。信息化的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有着较大的储备量,查阅较为便利。将校内教职员工、学生及各教务部门的各种类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文字配合图形及表格等多种形式,将档案进行明确分类,能够构成强大、完整的学校档案数据库系统,在需要对档案数据进行调整、修改、查阅和使用时,也能够实现高效化档案管理。

2.节省人力资源。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信息化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只需要2~3名专业化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即可完成,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优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投入。

3.工作效率高。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学校档案信息,在需要进行查阅调用时,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查阅到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使用率及档案调阅者的综合工作效率。

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1.深化相关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人员及管理领导层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深入认识,是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第一步。学校档案是自学校诞生以来,各个阶段学校发展信息的全面记录,能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科教研究、完善教务活动等重要工作发挥作用,因而应当充分深化相关人员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认识。具体而言,应当将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同校内管理层的日常会议及日程相结合,将高质、高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将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

2.档案信息的规范化收录及整理。学校档案的信息化,使得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成為一个整体化、可持续化的自动过程。要将具有重要意义的纸质档案先保存整理并归档,再在网上全面进行档案的拟定、审查、核对、传阅及最终的归档,从而有效保障档案信息收录的完整性。要全面建立起完善的校园数据信息网络,将校内各部门档案文件管理人员整理好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用校内网络传达给档案管理收录部门,从而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收录和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人员留职。具体而言,这些人应该有着较强的责任心,具备创新意识,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且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培养这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真实性的甄别能力、对档案信息的整理精炼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校内办公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其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提供档案信息的责任。校内办公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各部门记录信息的完整度。具体而言,将档案上传到校园网,档案管理部门收录整理工作将更为全面,同时也相应提高了校内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灵活流通,提高了学校办公的整体效率,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另外,信息化的档案不仅仅只包含了文字信息,还包含了声音、影像、图片等各种多媒体数据信息。利用校园网,校内档案信息能够以更为多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多媒体档案管理服务。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校内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开拓出一条新路子,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充分认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内涵,结合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两个部分,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新和.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J].黑龙江档案,2013(6).

4.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 篇四

4未来展望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配置、维护与利用息息相关。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报废与维护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对于医院设备的购置与维修具有作用。医院的实物档案与文书档案全部改为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查询,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5]。但是,医院数据共享必须设置一定的权限,对医院各科室、各阶层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防止出现数据遗失、资源外泄等事故[6]。同时可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7]。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医院教学、科研与医疗工作的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其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还能为医务提供网络查询,实现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世桂.新形势下医院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探讨[J].知识经济,(20):60,84.

[2]何温.实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加速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2):34-35.

[3]续翠萍.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509.

[4]马岩岩.新医改环境下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策略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4(6):981.

[5]左效波,宋剑.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9(7):211.

[6]曹军.浅析计算机技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99-400.

5.军队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篇五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 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 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列入本行政区医疗技术目录。

第十条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第三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十四条 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第十五条 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

对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技术审核,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卫生部指定或者组建的机构、组织(以下简称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者组建的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卫生部可以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十七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在医学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

(三)学术作风科学、严谨、规范;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建立审核工作制度,制定并公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程序,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库。

审核工作制度、程序和专家库名单报送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专家库成员应当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并担任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四)健康状况能够胜任评价工作;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技术审核机构聘请上述人员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第二十条 专家库成员参加技术审核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有在本机构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五)该项医疗技术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

(六)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的结果;

(七)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

(八)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九)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二)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三)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四)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五)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二)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三)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审核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在12个月内向其他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同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再审核。

第二十五条技术审核机构接到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后,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按照审核程序和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并出具技术审核报告。

第二十六条 技术审核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或者到现场核实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结论实行合议制。参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人员数量应当为3人以上单数,每位审核人员独立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署名。

技术审核机构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技术审核机构对审核过程应当做出完整记录并留存备查,审核人员的审核意见与审核结论不同的应当予以注明。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确保技术审核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并对审核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自做出审核结论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结论送达申请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材料、审核成员书面审核意见、审核成员信息、审核结论等材料予以永久保存。

第三十条 技术审核机构开展技术审核工作可以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报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技术审核机构每年向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年度开展技术审核工作情况;未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

第四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卫生部负责审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方可审定其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

(一)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同意意见;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该项医疗技术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相适应;

(四)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经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30日内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经登记后医疗机构方可在临床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必要时,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一)、(二)款情形的,负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的相应医疗技术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三)、(四)、(五)、(六)款情形的,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论证。根据复核结果和论证结论,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并对相应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请批准其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一)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二)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三)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四)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审核。在定期审核过程中发现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条规定,做出是否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该项医疗技术登记、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

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未经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擅自在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九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已经准予登记的,应当及时撤销医疗技术登记:

(一)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不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规划的;

(三)未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四)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五)医疗技术与其功能、任务不相适应的;

(六)虽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但不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条件的;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一)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临床应用新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的;

(三)临床应用未经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五)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立即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重新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或者擅自临床应用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七)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医疗机构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五十三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技术审核机构技术审核工作的监督管理。技术审核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技术审核机构资格:

(一)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

(二)超出技术审核权限或者超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三)受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的;

(四)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五)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技术审核机构在第(一)、(二)、(三)、(四)项情形下做出的审核结论,卫生行政部门不作为批准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依据;已经准予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撤销。

第五十四条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对参加技术审核工作的专家库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专家库成员资格,5年内不再聘请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并及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指定技术审核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

(一)在技术审核工作中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的;

(二)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三)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四)在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五条技术审核机构工作人员在技术审核过程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以及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禁止其参与技术审核工作,并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技术审核机构5年内不得再聘任其参加技术审核工作。

第五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技术审核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发布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没有提出技术审核申请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不予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一律停止临床应用第三类医疗技术。

本办法发布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和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与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五十八条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医疗技术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第五十九条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管理办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六十条 法律、法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克隆治疗技术、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等。

二、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

三、风险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验证或者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利用粒子发生装置等大型仪器设备实施毁损式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热疗治疗技术,肿瘤冷冻治疗技术,组织、细胞移植技术,人工心脏植入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技术等。

6.新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 篇六

一、档案展览中的显示技术

1.多通道立体环幕系统。多通道立体环幕系统是采用多台投影机组合而成的环形大屏幕展示系统, 与LED、等离子显示屏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大尺寸、视场连续、无缝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档案展览中, 多通道立体环幕系统适用于布置主展厅及重要展区, 在内容上适合播放历史性、记录性较强的影像, 给予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使用该系统展示陆家嘴金融城的发展概况、区位、交通和未来规划, 且参观者可持手柄播放相关内容, 取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1]。

2.4D影院。4D影院不仅引入了震动、坠落、吹风、喷水、挠痒等特技, 还根据影片情景精心设计出烟雾、雨、光电、气泡、气味等效果[2]。4D影院适合展示档案背后的故事, 通过特效给予观众刻骨铭心的感受, 如南京大屠杀影片、东北128 部队影片等。如果影片需突出自然环境, 其屏幕采用球幕最佳, 球形屏幕自观众面前延伸至背后, 辅以立体声环音, 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自然环境。上海世博会台湾馆采用720 度视野的球幕剧场展示台湾山水、人文、节庆、生态等多元文化, 经由4D方式呈现在游客眼前, 有味觉和触觉效果, 观众看到兰花的同时还能闻到花香, 海豚跃起时还有被水溅到的感觉。

档案展览中使用4D影院时需要注意场地要尽量选择一层或者地下, 场馆层高要求3 米左右, 此外建议影院内墙壁以及天花板装修成全黑的色调以营造更加逼真的气氛。4D影院的影片需要立体拍摄和电脑制作, 成本较高, 档案部门可委托专业公司制作。

3.裸眼3D技术。裸眼3D技术利用人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 在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 即可获得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3D影像。裸眼3D立体显示器用于厅内展示视觉冲击效果强烈, 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用4 台裸眼3D立体显示屏拼接成一块整屏, 展示了部分在浦东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LOGO, 还可以通过操控器选择播放企业在浦东的发展情况[1]。此外, 档案展览还可使用裸眼3D显示器进行展前宣传, 尤其是户外宣传, 如果需要拼接屏幕来实现大幅面展示, 要解决好拼缝问题, 拼缝过宽会影响显示效果。

二、档案展览中的演示技术

1.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全息幻影成像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展示技术, 具有三维空间成像的功能, 根据反射介质和反射方式的不同分为360 度全息投影和180 度全息投影和幻影成像。前者的代表产品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 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 观众能从多面体空间里看到自由漂浮的影像和图形。而后者主要用于制作全息幻影成像舞台, 能够实现真实场景和虚幻人物的融合。全息幻影成像系统成像色彩鲜艳, 空间感和透视感好, 而且尺寸灵活, 设备外观多样, 可以根据展厅风格、空间、色调、光线等因素灵活设计。

180 度幻影成像系统适合单面展示, 一般用于成像面积较大的场合, 并且可以结合触摸屏等手段实现互动。大庆石油科技馆利用幻影成像系统模拟公司高层人物, 展示了大庆石油公司开会探讨未来五年规划的场景。360 度幻影成像系统适合展示单件的、需要强调细节和内部结构的展品, 对于珍贵或脆弱展品的保护非常有利, 如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在浦东开发开放展中应用360 度幻影成像系统展示了汽车新品, 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同时可以结合汽车实物模型进行互动展示, 参观者可以通过旋转自己手中的汽车模型操纵展柜中汽车影像的旋转[1]。

档案展览在使用全息幻影成像系统时, 最好选择立体的静物、动植物或人物, 可以伴随适当的动作变化, 但不适合带有复杂背景、需要动态变化展示的情形, 且展馆内灯光照明要求暗光或普通照明, 避免强光。

2.空气成像技术。空气成像系统利用海市蜃楼原理, 以镭射借助空气中存在的微粒将光影图像呈现。空气成像系统能在空气中形成多种动感的虚拟图像, 适合播放视频, 更换视频内容效率极高;档案部门只需根据需要开关机, 操作十分方便, 且故障率低、维护简单;人体经过气雾机基本察觉不到, 真实感高, 互动性强[3]。但是空气成像技术在国内发展还不成熟, 因而价格较高。

档案展览中希望观众产生完全融入视频中的感受时最合适采用空气成像, 观众可以自由穿梭于雾屏视频中。空气成像也可用于相对静态的场景展示, 如世博会广州馆门前厅运用空气成像技术展示出真人比例的“西关小姐”, 向全世界的游客展示岭南韵味。

空气成像系统只限于室内使用, 在投影系统上方空间处播放画面, 使用时保持展厅暗光线;在水箱注满水之前不得向设备供电和启动设备, 水箱中的水须为干净的自来水或纯净水;切勿使雾屏设备受到雨淋或受潮以免发生火灾或触电危险[4]。

三、档案展览中的互动技术

1.互动投影系统。互动投影系统采用动作感应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使参与者与屏幕之间产生紧密结合的互动效果[5], 根据成像界面的不同可分为墙面、地面、桌面投影系统等, 可自主替换画面, 能为档案展览增加互动气氛、实现客流人性化导引, 还可设计成实时互动广告的形式, 辅助档案展览宣传工作。

在档案展览中, 地面互动模拟系统适用于展出简单景观如鱼池、落叶等;墙面互动投影系统用于互动展示大幅珍品, 例如展示《金陵十景图》卷轴时可通过城墙图像翻转变形的梅花、明陵、秦淮河映衬南京四季美景, 打造一个亦真亦幻的展示环境;桌面互动投影系统可以结合沙盘模拟地理状况, 或是设计一些桌面游戏, 配合量身定制的历史知识抢答系统来活跃气氛。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使用墙面互动投影展示鸦片战争时的市井风情、帝国侵略场景, 用桌面投影互动沙盘展示罂粟的分布与传播、西方向东扩张过程、广东鸦片集散地分布情况。

档案部门在使用互动投影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互动投影适合在讲述故事时模拟其中片段场景, 若需要播放一些流畅、连续性的影片还是建议使用环幕、球幕大屏、3D、4D特效等方式;地面互动投影系统需要客户自备投影机和电脑, 电脑要求512M独立显卡, 双核处理器, 投影机离地高度需3—3.5 米, 地板材质要求是哑光白色或浅灰色, 避免强光高亮度的环境;定期检查数据捕捉设备, 对投影设备、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清洗, 保持优质影像与良好的散热状况。

2.虚拟翻书技术。虚拟翻书是利用红外感应方式获取翻书者动作, 其互动操作界面有投影机方式和液晶电视两种[6]。虚拟翻书系统互动效果好, 可以在“书页”中添加视频动画效果, 还有音效辅助;无人翻页时能够自动返回首页, 且一键开关机方便维护;小巧易用, 节省展览空间, 可随意移动。

虚拟翻书系统适合展示文书材料类档案, 但展示幅面不宜过大。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使用电子翻书系统展示浦东历史风貌, 展现该馆多年开发制作的浦东城市记忆项目中浦东的老地名、古木、古桥、古建筑等图文资料, 使观众以一种新颖的互动方式了解浦东的历史人文以及近年来的新变化。当展厅内光线较暗时建议优先使用投影机方式, 光线过于明亮时建议使用液晶电视方式。

上述几种技术各具特色, 为档案展览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具体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 档案展览在选择技术设备时要根据本馆资金状况量力而行, 切忌出于攀比心理造成资金浪费。上述几种技术中, 幻影成像、互动投影、虚拟翻书设备的性价比相对较高, 建议在档案部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其次, 档案展览要从展品、展示主题以及观众感受的角度出发将各种技术巧妙结合, 发挥各自优势。如苏州市名人馆概述厅中使用U形LED大屏以动态翻转方式集中呈现苏州四百多位名人的画像, 清代厅中则运用了超大环幕大屏及全息成像技术立体动态呈现《姑苏繁华图》中阊门附近的一段画面, 并将数位清代名人植入到繁华图的场景中, 使用魔幻玻璃实现名人与观众的跨越时空互动, 令展览妙趣横生。再次, 设备的获取一般分为购买和租赁方式, 长期和永久性展览可直接订购, 购置时应尽可能独立于供货商, 避免依赖于某一个供货商, 选择开放性强的成熟技术, 这样在设备维护和扩充时选择余地更广。临时展可选择租赁方式, 考虑到运输问题, 租赁业务一般只适用于本地。最后, 档案部门购置相关技术设备之后要注意维护和更新,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定期检查和养护, 以保证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功效。

参考文献

[1]王庆.尝试应用新的展示技术解决档案展览中的老问题——以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展为例[J].上海档案, 2011 (5) .

[2]4D影院[OL].百度百科.[2012-05-02].http://baike.baidu.com/view/984219.htm.

[3]空气成像[OL].[2012-05-02].http://baike.baidu.com/view/4487947.htm.

[4]空气成像系统安装注意点[OL].[2012-05-02].http://www.dj-vj.com.cn/Products_Details.asp?P_ID=48.

[5]互动投影[OL]. (2011-08-12) [2012-05-02].http://www.qy6.com/syjh/showbus2549423.html.

7.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55-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以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的形式记录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工作,最真实地记录着高校的过去。高校要不断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方式的缺点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是教育单位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实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快速的查询。但是,在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中,人们使用的人工管理文件档案的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1.高校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过去,很多高校的领导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没有对档案信息的价值、作用以及资源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把精力放在了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想当然地认为档案管理是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观念落后使得档案信息的建设不太完整,长期的信息资料都积压一起,整理起来比较混乱,降低了归档率。档案信息的不完整或缺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然而,有些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依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很大,效率也很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另外,“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造成封闭性和单一性,不利于档案的借阅和查找,降低了查找档案的完整率和准确率,也不利于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价值。

3.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整体低下

由于有的高校延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降低了管理效率,传统的人工管理文件档案的方式会导致信息量过大而不方便检索,大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使得接触档案的人员众多,大大增加了档案保密工作的难度。加之传统的管理方式不方便档案的查找、维护和更新,因此形成长期的档案积累,就会有大量的文件和数据产生,对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造成很大的不便。

二、信息技术与高校档案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趋于简便、易操作,电子档案随之而产生。和传统的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很多优越的特性:它是新鲜的事物。电子档案管理比传统的载体档案管理有更多的优势,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档案的管理中;电子档案具有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小、传输快的特点;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高校档案管理的作用最大。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数据模型将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大量信息组织起来,实现文档的一体化。输入一次就能反复地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的质量和文件立卷效率。

1.数据库与高校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就存在了,早期的文件系统也能够存储电子文档。但由于早期文件系统在检索、数据冗余以及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也没有在档案的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容易就能实现数据的存储、检索、共享和冗余的消除。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将计算机快速检索和密集存储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2.网络与高校档案管理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由多种类型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组成,这些网络又通过各种线路连接成为各种组织的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存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技术和设备上都能满足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需求。如今高校建立的网络系统已经越来越完善,在教育科研网开通的同时,还链接了多种不同的网络系统,真正实现了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提高了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高层次、综合性地利用档案信息,所以高校档案信息管理需要摆脱过去各自为政的传统管理模式,将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以方便公众查询,及时地获取需要的档案信息,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方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信息技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为了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首先,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档案管理当中,使工作實绩和经济利益挂钩,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益,有效推进档案管理的改革。其次,应该有意识地增强科研意识并应用于实践中。要充分地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来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在工作中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2.加大对高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投资

高校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资金,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系统以及人员技术等,还要准备一笔资金用作维护。然而,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严重阻碍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想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购置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建立局域网,进行信息安全维护。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管理软件的操作以及系统的维护技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从客观上来讲,我国高校目前的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需求。虽然有些高校已具备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但是由于有些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所欠缺,十分缺乏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因素阻碍着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强化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网络化自动化的基础,构建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协调机制,应该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业务工作、设备、技术方法等,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范,并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的标准,制定一套在信息化建设中共同遵守的标准。在高校领导的统一协调组织下,统一运用高质量的应用软件,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库。

总而言之,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档案管理的保密性,使人们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所以,各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赖丽丽.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8).

[2]李长江.试论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快乐的寒假作文1000字下一篇:局领导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