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2024-08-25

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共14篇)

1.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篇一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奉化滕头村春游。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断,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乐无比。 一下车,导游阿姨先带大家去看了“笨猪赛跑”。只见一个驯兽师叔叔敲了几下鼓后,几只小猪就像离弦的箭似的跑了出来,跑在第一的是小黑猪,小白猪和小花猪也不甘落后,紧跟其后。快到终点了,驯兽员叔叔在它们前面放了个大火圈,小黑猪一下子还不敢跳过去,而一直跟在后面的小白猪跑上来跳了过去,最后,小白猪获得了第一名。

2.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篇二

课后冷静下来想, 不做班主任以后, 我和学生的沟通渐渐少了, 导致师生间的感情有所冷淡, 这就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又联想到学生的作文实在不如人意, 特别是写议论文, 只是观点加材料, 不会说理成了通病;即使说理, 也常常有失偏颇, 不能自圆其说, 经不起一驳。其要害是不会分析问题, 不善于分析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次课堂突发事件?我对此作了比较认真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是:课堂上的问题以在课堂上解决为好, 教学中的问题以在教学中解决为好。这样, 无论是问题本身, 还是师生的长远关系, 都有可能坏事变成好事。

经过反复酝酿, 我把这次事件引进了作文教学,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分组讨论, 激发学生的说理兴趣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 他们对社会、人生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喜欢评头品足, 不爱人云亦云。根据这一特点, 我把56个学生按座位就近分成7组, 让他们围绕“老师该不该批评”的议题,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讲出自己的心里话。每组指定一人做记录。小组讨论十分热烈, 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有一定感触, 加之即兴发言, 不受老师约束, 思维十分活跃。小组讨论结束后, 我当堂浏览了讨论记录本。有些学生平时作文不会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 可在这次讨论中却运用了最难掌握的归谬法 (合理与否暂不去讨论) 。

根据学生的观点, 我认为对如何看待学生跟老师顶牛这一问题, 有必要在全班进行一次思想交流, 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提高辩证说理的能力。

二、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学生求异争辩

这次争辩, 分成“老师批评对”和“学生顶牛对”两个阵营 (以下简称“批评派”和“顶牛派”) , 只要观点相同, 就可以自由结合。论战前我明确四点要求: (1) 中心突出, 观点鲜明, 言之有理, 持之有据, 自圆其说; (2) 半个小时完成书面材料, 不少于500字; (3) 争辩中根据对方发言, 不断修改充实内容; (4) 每人发言不超过3分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辩, 让学生懂得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 消除他们害怕说错话而遭批评的心理障碍, 我反复阐明, 这是“思想辩论会”, 即使说偏说错, 也不扣帽子, 不打棍子。同时, 同学之间也千万不要由于观点不同或对立而影响关系, 而应该因为得到了面对面的沟通而增进相互间的关系。思想解放了, 任务明确了, 这使得学生兴致勃勃, 跃跃欲试。几百字短文, 不到半小时全部完成, 双方还进行了串连, 讨论辩论方案。辩论开始, “批评派”代表先发制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上课专心听讲, 勇于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上开小差本来就错了, 老师批评反而顶牛, 这更是错上加错。”“顶牛派”代表反驳:“中学生自尊心较强, 尤其爱面子, 老师不应当众批评学生, 使其难堪。学生也是人, 这就需要尊重他的人格。”这反驳马上就有学生附和:“老师的批评最好是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邹忌、触龙面对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并没有板着面孔摆出理正词严的态度, 而是巧用譬喻, 娓娓动听, 这种‘迀迴战术’终于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结果。为人师表, 课堂上即使学生顶牛也不宜一般见识, 发生争吵。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就主张用微笑代替惩罚, 使学生听起来语气和蔼, 感到温暖, 从而产生内疚, 反思和改正错误。”我听了, 暗暗为这位学生能用这么多论据作逆向思维而喝彩。“批评派”反唇相讥:“照你这么说, 为人师表, 学生犯了错误就不用管了? (运用了归谬法, 但偷换了论题, 笔者注, 下同) 我看, 即使老师批评错了, 也不能顶牛。《中学生守则》第八、第十条规定:‘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对人有礼貌, 不骂人、不打架。’‘谦虚诚实, 有错就改。’对老师有看法, 可以课后交换意见。”“顶牛派”代表接过话头:“达尔文说, ‘人要是发脾气, 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生理卫生知识告诉我们, 人在发怒时血压升高, 加重心脏肝脾负担, 老师动怒生气, 说不定一连几天心情都不会平静, 影响健康, 也会影响教学情绪, 僵化师生关系。” (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说理, 把书读活了) “批评派”毫不示弱:“既然知道老师生气会影响健康, 那么作为学生, 仅仅从这一点出发, 也不能当众顶牛。做老师的谁不想桃李满天下, 谁不想自己的学生专心致志, 刻苦奋发, 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材, 看着学生开小差, 心里会好受吗?撒手不管, 这只能是误人子弟!老师的批评, 是关心学生的一颗滚烫的爱心, 是一片真诚的苦心。”这一番话, 说者动情, 听者动容。但沉默片刻, “顶牛派”又反驳:“既然老师煞费苦心, 那又为何不被学生所理解呢?学生开小差可能是对老师匀速运动的讲课方式的无言反抗。而且, 从某个角度讲, 学生顶牛也是对不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老师的一个挑战, 也是提醒老师教书而别忘记育人。”

双方争论不休, 在“动嘴”的过程中急速运转着脑子。“批评派”旁征博引;“顶牛派”寸步不让。于是, 我趁热打铁, 在肯定了双方善于积极思考的基础上, 相机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双方在辩论中有否把话说绝说死、夸大事实的地方? (2) 老师批评学生, 学生顶撞老师, 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并要求学生就辩论双方的观点和依据是否正确作出评判, 从思想、实践两个方面真正去弄明白生活中的辩证法。

三、借助形象, 弄清对立统一的哲理

传授真理比传授方法更重要。我拿出画有图案的笔筒, 问大家各自在笔筒上看到了什么。左面的学生异口同声:“月亮!”右面的学生不约而同:“太阳!”为何只见月亮 (太阳) 不见太阳 (月亮) ?我告诉学生, 因为双方“各执一隅之解, 欲拟万端之变, 所谓东向而望而不见西向也。”说着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把笔筒的位置转动了一下, 左面的学生马上见到了太阳, 右面的不再固执只有月亮。这样就进一步明确:如果只从自己视角之内对所看到的事物下结论, 难免有失偏颇。因为生活中的规律不因为你的发现而存在, 也不因为你看不到就消失, 尽管你看到的那一部分是事实。何况, 有时你看到的未必是事实。最后, 我要求学生以“对老师的顶牛”为话题, 根据辩论会的内容, 各自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以眉飞色舞代替了往日作文的愁眉苦脸。作文本收上来, 绝大多数学生说理都比较辩证, 分析也较透彻, 这是因为他们已初步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事物, 分析问题, 阐明事理。

3.记一次春游作文 篇三

一路上,我们迈着轻快的步子,在宽阔的马路上行走着。大家蹦蹦跳跳着,嘴里还哼着歌儿,心中的欢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路边的景色多少迷人啊!树林刚刚抽出嫩芽。有的才长出了二三片,有的长出了四片。小鸟在枝头欢唱,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沙河坝春游。”

目的地到了,粉红色的小花点缀绿荫荫的草坪,从远处望去,就像一条粉色和绿色交织的毛毯,偶尔有一只蜻蜓或者几只蝴蝶飞过。蜜蜂忙着嗡嗡地叫着、忙着。走在草坪上,叶片上的露珠滑落下来,落到同学的脚背上,让人感到丝的清凉。

河中间,流水清澈见底,发出“淙淙”的声响,河内有许许多的小精灵:小蝌蚪在河中扭动着身躯;小鱼在一个一个地吐着泡泡;乌龟在悠闲地游着……

天空上,风筝已经“占领”了这片圣洁的土地,什么老鹰呀,什么蝴蝶呀,什么蜻蜓呀,把这片天空都缀满了。白云们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有的似小猫,正追逐着线团,有的似老虎,正享用着猎物,有的似小狗,正啃着骨头……

同学们便开始玩游戏了,我和何乐、王梦境从沙河坝的斜坡上滚下来,这是我们玩得最尽兴的一次了,我们还抱在了一起,来了个三人合滚,滚得头昏目眩也无丝毫不影响我们欢快的心情。

4.记一次春游作文 篇四

我们来到田间的小路上,路边的麦苗像一块无边的绿毯。不远处,农民伯伯正在施肥,浇水,浇过水的麦苗显得格外精神。再远就是蔬菜大棚,大棚里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色,还有带刺的小黄瓜呢。

中午,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一阵微风吹来,路旁的柳树向我们挥手,点头;桃花正在开放,飘来阵阵幽香;地里正在播种的拖拉机你追我赶……

5.记一次春游作文 篇五

今天我们去春游啦!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乘着大巴到了第一站,海洋水族馆。水族馆里有小海马,小水母和大鲨鱼。大鲨鱼张着大大的嘴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哦对了,还有小丑鱼。小丑鱼身上的条纹有的红,有的白。

参观好了海洋水族馆,我们又乘着大巴来到了第二站,世纪公园。哇!世纪公园好大啊!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了公园,找到了一片空地吃午饭。吃好午饭,我们就去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大家都很愉快。离开公园之前,有些同学还买了很多玩具带回家。突然看见我的好朋友马佳玟在哇哇大哭。我就去安慰了她,并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她刚买的玩具,没怎么玩就坏了,所以很伤心。这件事被宋老师知道了以后,她就劝阻同学们不要再在小摊贩这里买玩具了,以免上当。

虽然这次的春游发生了一些令人伤心的事,但是对大家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定要记住。我还是很开心的。

6.记一次护理查房后的体会 篇六

1 通过护理查房, 不仅使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知识有了全

面的了解, 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护理计划, 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且也督促了护理人员更加刻苦、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 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护理查房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 通过护理查房, 使我们提高了对整体护理的认识, 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护理工作也实现了新的转变, 不仅仅局限在常规的打针、输液上, 护理查房弥补了这一点,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要求护士对患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观察和认识。培养了护士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加强了护士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护士长通过护理查房可以对护士制定的护理计划和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对护理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3 通过护理查房,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

作水平, 在查房过程中,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只有不断地看书学习才能胜任工作。通过集体讨论, 拓宽了护理人员的思路, 大家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 集思广益, 解决了对疑难病例提高护理效果的问题, 使全科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以及记录能力等不断提高。

4 改善了护患关系, 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7.记一次春游作文 篇七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港小组织“运河风光带”半日游。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欢声笑语地走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花儿,河两岸新生的小草笑眯眯地仰卧在大地上。

这里有又宽又长的大桥,它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光带已经不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要,去年下半年,已经改造为健身、休闲于一体的风光带。

同学们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讲故事、有的在追逐打闹、还有的同学弯着腰捡起嫩绿嫩绿的柳条。你们知道同学拿柳条是干嘛的吗?你们肯定会说:“拿着玩的。”NO。NO。NO!他们把柳条编成花环戴在头顶上。

8.记一次快乐的春游小学作文 篇八

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我们来到侯车厅。当车到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车,目的就是要抢到好位置,当我们坐好的时候,老师上来了。大家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似,齐刷刷的站起来给老师让座。没想到,老师叫我们坐下,说他不会晕车,让我们做下。大家没办法只好坐下。在车上大家谈论着。等待着停车。在车子里的几分钟好像是几世纪那样长。

终于下车了,我们领了门票后,大家不耐烦的听老师讲。“解散”一句话从老师口中吐出,大家蜂拥而至。首先我们完了飞车,一次次的转弯让我惊叹,好恐怖哟,还玩了碰碰车,不幸的是我竟然跟男生玩一辆,不过也是很开心呢,我当指挥,叫他撞那辆他就撞那辆,嘻嘻……,我们又去玩了彩球滑梯,我们还去玩了海盗船,下来的时候头晕呼呼的。我们似乎成了翩翩飞舞的小蝴蝶,在半空中飞翔,好爽呀!

9.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篇九

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小学倡导学习上海嘉定区南翔小学的“任务合作型组织”研课方式, 即分组按照教学主要环节, 开展一系列任务跟进式研讨的活动。我们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 初步启动了“任务驱动, 合作共赢”的校本教研新范式, 尝试成立一种由分工组成的合作体。在今年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即异科同研校本教研活动中, 我校大胆启动该模式, 使教研困惑拨云见日。

一个任务, 驱动教师参与的动力

唯有唤起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热情和意识, 才会使教研活动有显著的效果。学校需要一个有明确的任务来牵动个体的内需力。在教研活动前, 参与研讨的青年教师均领取一个任务单:小组合作制作英语读写结合的四层大蛋糕。具体要求:分组研讨课例的内容, 之后把关键词写在小卡片上, 然后每组选择2~3人到台前, 在蛋糕相应的层级上粘贴卡片, 陈述个人观点。每位教师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位教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教师的经验由点滴零碎逐渐趋向成熟系统, 并最终达成共识。可以说, 教师借助听评课共同体, 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 探究具体教学问题, 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个量表, 聚焦研讨主题的工具

在研讨读写教学活动时, 为了使教师的观课视角更具体化, 学校设计了一个观察表。在表格清晰的指导下, 教师有目的地观察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读写活动、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什么等) 。如此聚焦, 使评课教师的观课更有针对性, 能更准确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下一步合作分工诊评积累充足而详实的素材。

一个讲台, 搭建教师展示的舞台

评课是教师们在蛋糕上粘贴关键词, 并按照观课表的评课点陈述个人观点的环节。以往评课方式多以座位上自主发言为主, 而此次参与研讨的教师则站在台前, 将关键词粘贴在相应的蛋糕层表达观点。虽然座位与讲台只有一步之遥, 但教师的自信心、表现力、表达效果都得到了展示与提高。一个个年轻的教师在台上抑或流畅抑或生涩地表达时, 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教育的舞台上激情绽放。

一个蛋糕, 建构可视化思维的图示

在任务驱动和量表的指导下, 学校选择蛋糕为载体, 牵动教师开展研讨和汇报, 通过图示将教师的智慧形成可视化思维图示。蛋糕的层级寓意教学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学生的技能螺旋上升。做大做好这块蛋糕, 需要不断积累并优化教学活动, 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 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个礼物, 润泽活动和谐的元素

为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活跃研讨气氛, 学校给每位教师分发一块小蛋糕。教师们品味着美味的蛋糕, 留恋“蛋糕”教研的那份和谐融洽的研究氛围, 唇齿之间回味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愉悦。每个人都有积极上进的心理, 每一个人应有公平参与的机会和平台。“蛋糕”教研备受教师的欢迎, 唤醒了教师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热情。

10.记一次春游活动作文 篇十

我们要玩两项。我们先到了智力乐园,老师叫我们坐下休息、吃东西。我和李奉武一起吃东西,我们等了一会儿,终于可以进去玩了。

我玩了秋千、勇攀高峰,但我最喜欢玩上下求索,因为上下求索最刺激。上下求索上面是一根绳子,下面是一根钢丝。从这边走到那边去一上一下,左一下右一下很难走过去。我们玩了大约一小时半分钟多一点。我们又走到了淘气乐园。我玩了自行车、蹦蹦床,但我最喜欢玩高空缆车,高空缆车是一种非常刺激的节目。

我们最后照一张像,家长就来接我们回家,可是外婆没接我,老师叫我们三个不要走,等家长来了再回家。我等了一会儿,又去玩了一下,出来的时候竟然还是没有家长来接我,我越来越生气,我又吃了一包署片还是没来,我就去投镖,三元钱投投十次,我中了六个,得了一个手表,忽然掉了。爸爸来了接我回家。

11.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篇十一

具体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尝试如下:

一、来自课本外的数字朋友:新知识的呈现

教学片段一:完美数的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请同学们依次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8的因数和10的因数。

(在师生互动下写出如下表格的第一行。)

师:很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概念——真因数, 真因数指除去它本身的因数。如8的真因数是1, 2, 4;10的真因数是1, 2, 5。 (边说边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下列各数的真因数:4, 6, 12, 14。在师生互动下写出:

4:1, 2

6:1, 2, 3

12:1, 2, 3, 4, 6

14:1, 2, 7

师:现在请同学们算算上面这些数各自的真因数之和, 你能发现它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吗?有没有什么比较特别的数?

2~3分钟后, 有学生说:“6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数:1+2+3=6, 其和正好等于它本身。而其他数的真因数之和不是大于就是小于原数。”

师:好。现在让我们两人一组去找找看在15~30中有没有和6一样——其真因数之和等于本身这样独特性质的数?

教学目的:让学生体验如何去找完美数, 一个一个去算, 体会数学家找这些完美数的过程。然后学生会发现在这些他们计算的数中, 28也是具有这样性质的数:28=1+2+4+7+14。由此引出完美数的概念。

完美数, 就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 它所有的真因素 (除了自身以外的因数) 之和恰好等于它本身。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6和28都是完美数。其实, 在所有两位数中, 已经没有其他完美数了。

而像12这样小于它的真因数之和的叫做亏数 (不足数) ;大于真因数之和的 (如14) 叫做盈数或过剩数。

隐藏在数中的精彩——故事一: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一边指着完美数一边说) 宗教学者将它们视为宇宙经纬的一部分:上帝创造世界用了6天, 月亮绕地球一周需28天。古希腊人也非常重视完美数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00年, 有一个叫尼可马修斯的数学家写了第一本专门研究数论的书《算术入门》, 其中写道:“也许是这样:正如美的、卓越的东西是罕有的, 是容易计数的, 而丑的、坏的东西却滋蔓不已;所以盈数和亏数非常之多, 而且紊乱无章, 它们的发现也毫无系统……”现在数学家已发现, 完全数非常稀少, 至今人们只发现47个, 而且都是偶完美数。前5个完美数分别是:6, 28, 496, 8128, 33550336。

当告诉学生第3个完美数是496, 第4个数是8128时, 他们都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 “难道中间就没有完美数了吗?”有学生问。当说出第5个数是33550336时, 他们真的不敢相信了, 有学生直呼:“哇, 不是吧!”有的还说:“不行, 我得回去算算。这么多数中间, 难道都没有一个完美数吗?”

师笑而不语,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完美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老师, 我知道, 他们都是偶数。

师:嗯, 是的, 而且末尾都是6和8的偶数。

生2:老师, 那有没有是奇数的完美数呢?

师:这依然是完美数世界的一个谜, 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呢!

生:哦, 这么神奇啊, 到现在科学家们都没找到一个奇完美数吗?

同学们都很惊讶。

教学片段二:亲和数的引入

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追寻数之世界的传奇。听, 有下面的一小段数学故事

故事二:

其实在古代, 人类就对某些数字有着非常特别的情结。纪元前的一些人类部落把220和284两个数字奉若神明。在那个时期, 男女青年择偶时, 往往先把这两个数分别写在不同的木签上, 他们若分别抽到了220和284, 便被确定为终身伴侣;否则, 他们便被认定天生无缘, 只有分道扬镳。这种结婚方式固然是古老部落的陋俗, 但在某种迷信色彩的背后, 却隐匿着人们对于这两个数字的敬畏。表面上, 这两个数字似乎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其实不然。

当说到这儿的时候, 师故意停顿了一下。

这时, 很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 老师, 这两个数到底有什么神秘的呀, 你快说呀!

师:好, 这两个数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隐藏在其间的秘密吧……现在我们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个组, 分别来算算220和284的真因数。

班上学生自然地被分成两组, 一组算220的真因数, 一组算284的真因数, 它们的真因数很快就算出来了:

220:1, 2, 110, 4, 55, 5, 44, 10, 22, 11, 20,

284:1, 2, 142, 4, 71。

师:有哪位同学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神秘宝藏?……友情提醒,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这两个数的真因数之和……

生:老师, 真的很神奇耶!我们发现220的全部真因数之和恰好等于284;而284的全部真因数之和又恰好等于220。

然后黑板上的文字呈现如下:

220=1+2+4+71+142

284=1+2+4+5+10+11+20+22+44+55+110

这个发现让许多学生非常兴奋, 觉得世界上真有这么巧的事情存在。有学生说:“老师,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两个数存在啊, 太神奇了, 还有这样的数吗?”“是啊, 老师, 这样的数还有吗?”同学们都问道。

师:是的。像220和284这样的一对数, 数学家称它为亲和数, 有的书上也叫友好数。让我们先说一下亲和数的定义吧。

亲和数的定义:设有一个数对 (c, d) , 如果c是d的所有真因数的和, 而d是c的所有真因数的和, 我们就称这个数对 (c, d) 是亲和数。

师:现在老师可以给你们看一个神奇的图表 (电子版展示图表如下) 。

故事三:

亲和数其实可以有许多许多对。我们上面看到的数对 (220, 284) 则是最小的一对亲和数。远在1747年的时候, 一个叫欧拉的大数学家找到了30对亲和数, 后来又扩展到了60对, 不仅列出了数表, 还公布了全部的计算过程, 令数学家们拍案叫绝。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当时的大数学家们竟然漏了一对很小的亲和数:1184和1210。这是一个名叫白格黑尼的中学生在1866年发现的。当时他才16岁……你们看, 小小少年竟然发现数学大师们的疏漏……

于是这又迎来学生片刻数学兴趣的高潮。1184和1210的真因数似乎不大容易算, 同学们不是漏了这个就是漏了那个。终于, 在诸多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大家一起计算和验证了1184和1210确实是一对亲和数, 同学们都显得兴奋异样。

二、数学思考的再拓展——数学的黑洞

师:我们把一个数m的所有真因数之和记作p (m) 。我们把它称作p的函数。则有p (6) =6, p (28) =28, p (220) =284, p (284) =220。

我们可以通过图1来说明。

这个表示的是2环的数链, 我们可以把它记为p2 (220) =220, 那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是否有这样的数m存在, 使得p3 (m) =m?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老师, 我知道, 就是一个数经过3次真因数之和的计算回到它本身。

师:是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图2来说明。

这个表示的是3环的数链。那请同学们想想, 是否会有这样的数链存在呢?

在一些学生热情的提议下, 我们开始寻找这样的3环的数链之旅:有的同学组成小组, 利用团结合作的方式, 而有的同学自己在冥思苦算, 力图独立完成探究, 还有的在小声地商量着……

10分钟后的话题回旋。

师:好, 同学们有谁找到了这样的数?或者, 你们有没有什么别的发现?

生1:老师, 我算来算去最后都回到了1。

生2:老师, 我也是。

生3:老师, 我们都是……

我们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同学计算的过程如下:

20→22→14→10→8→7→1

32→31→1

30→42→54→66→78→90→144→259→45→33→15→9→4→3→1

师:呵呵, 这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数学上有名的“数学的黑洞”上面的计算之旅或多或少告诉大家, 在p-函数的镜像中看, 1是数学上的一种黑洞。经过上面的计算过程, 绝大多数最后都回到1。而6, 28, 220, 284…这些数则是剩下的少数派——完美数与亲和数, 演绎着逃离黑洞的奇迹。相关于完美数与亲和数更多的数学童话, 请同学们查阅课堂外广阔的网络世界……

12.记一次难忘的春游作文400字 篇十二

到那里了,我原以为到荔枝文化村会见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荔枝树呢!谁知道,却一棵也没见着,心里有点失望。

原来这里是游乐场,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

第一个项目是飞车,我们坐上电动飞车,飞车变摇动起来。摇啊摇!一高一低地滑动起来。呜……真刺激!憋得我的尿都快出来了。

第二个项目是章鱼车,我们坐上去后,机器马上开动起来,一开始只有章鱼车在地上转。忽然,我们也跟着转动起来,转得我们一个个头晕眼花。一会儿,我们又随着章鱼车往空中冲去。哇!真是太恐怖了!

还有海盗船、观看骑马等等项目。真是既好玩又刺激!

唉哟!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到了返校的时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

13.记一次春游作文 篇十三

刚到学校,走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欢快的叫声。郑老师说我们太吵了,把大家的脑袋都吵晕了,大家把声音放轻了,夏老师过来宣布,可以开始去春游了。

我们很快上了车,车子飞快地开到了柑桔博物馆。一开门,我们就跳下车,王老师要我们跟紧队伍,小心别走丢了。我们进入了柑桔园,闻到了很浓很浓的桔花香味,郑老师在边上给我们拍照。再往前走,就看见了桔神,手上拿着一个橘子,下面有很多小朋友在拍照,我们也拍了一张集体照。

拍完照后,我们又去了名人馆,我看到了很多出名的人物的雕像,里面有大官,还有在战场上打战的士兵。参观完了名人馆,我们坐到草地上开始吃带来的零食。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坐在带来的垫子上,有的同学就像野餐一样,把吃得东西放得满地都是。

14.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 篇十四

PEP小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简单,都是学生很容易理解运用的生活场景,五年级孩子至少有三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有能力当起小老师。为避免第一次上台孩子们会有点紧张,首先,我布置了备课任务,让想尝试讲课的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在教材处理方面给了他们一些指导;其次,课前我会抓住一个有吸引力的话题,和孩子们用英语聊天,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等孩子全身心融入英语的情境后,他们表现和表达的欲望则会增强,此时请小老师正式上课,他们会自信而快乐。

例如,今年三月份的一个早晨,笔者观察到课前班里的孩子们正欣赏着窗外白雪覆盖下的美景,小脑袋一个个向外张望着。

T:“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beautiful trees.

S2:I can see tall buildings and small houses.

S3:I can see blue sky,small houses,small city,road…

T: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S4:I can see students,desks and chairs.

S5:I can see four fans and eight lights.

S6:I can see walls,windows,floor,two boards,many pictures,Englishbooks,pencils,notebooks…

愉悦的心情,宽松的气氛激发了孩子活跃的思维。你一言,我一语把所学单词激活并进行了一番回忆。见此情景,笔者用英语和孩子们进行谜语游戏,帮他们发现并学习教室里的flag和broom。学生们热情高涨要求继续进行,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起。这时已备课的男孩吕良伟举手急于要向我表达,他说自己也有一个谜语,看到他满怀的激情,我和其他学生被感染,都在认真倾听。

S吕:“It’s not a bird.It can fly.(他眉飞色舞的表情和神秘感马上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吸到了他的谜语里)

Ss:Plane?

S吕:“It’s not a plane.It’s small.

S1:What color is it?

S吕:Black.

S2:乌鸦?

S吕:It's not a bird.It’s small.

S3:It’s a butterfly.

S4:It’s a bee.

S吕:It’s not a bee,not a butterfly.It likes…?

S5: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S吕:Not my favorite food,its favorite food is sweet food.

S5:It's an ant.

S吕:It’s not an ant.Usually it’s in bathroom.

Ss:苍蝇!

S吕:Yes,it’s a flying!

Ss:Flying!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的呼叫着这个让他们绞尽脑汁又滑稽的昆虫的名字。吕良伟接下来当起了真正的小老师的和孩子们一起拼写了flying和由ing联想到他自学的单词ceiling。多么有趣的单词教学,充满学生的积极思维!多么高效的单词教学每个学生都渗透进了智慧!

笔者发现孩子们陶醉于吕良伟的授课,孩子们请求他继续讲下去。吕良伟先和同学进行复习,他利用简笔画勾画出一座大山。

Ss:“mountain”

S吕又顺势勾画了个爬山的小孩。

Ss:“climb mountain”。

接着他又在黑班上勾画出一棵大树,一条小路。

Ss:“go hiking”

S吕:“Right!”他把这个词组写在黑板上,沿着刚才的简笔画继续画了一幢房子。

Ss:go shopping!”

S吕:“Really?”他又继续画了两个大人带着孩子,对面出现两个人。

Ss:“visit grandparents!”

S吕:“Right!”他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着王冠的人。

Ss::“Queen,王子,皇帝,皇太后,皇太子…”

S吕:“No.This is a man.

最后有个同学把答案“国王”猜了出来,吕良伟板书king这个新词。孩子们根据hiking读出了king这个新词。接着孩子们又一次掀起拼写的高潮……单词复习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要求他继续讲Let’s talk新课部分,我示意是否要接替他,他表示仍要继续讲,看得出他对讲课很有感觉。他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句Let’s go hiking together next Sunday.单词sometimes,其中对together,sometimes进行了详细讲解。教学理论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在他的授课过程中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每个孩子都认为学习特别好玩,兴趣盎然。笔者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吸引!

案例中的小老师吕良伟通过讲课活动,自制力明显增强,学习更加勤奋。后来又多次要求上课,孩子们也给予了积极回应。他利用猜谜和画画这样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带领同学就像走迷宫一样,回忆着旧知识,快乐地接近着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班里不少孩子也要求上台讲课,展示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小老师们用自己的认知规律,进行备课讲课,把自己的认知方法与其他伙伴分享,更容易引起同伴的共鸣。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尝试和经历,也让笔者对教学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孩子们需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第二,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指导和宽容以促使他们在不同层次有长足的进步。

第三,教师能从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长处和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上一篇:岳池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一篇: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