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

2024-08-17

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精选6篇)

1.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 篇一

芜马宣“十二五”中期评估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全省及各地“十二五”规划进展情况,更好地推进全省“十二五”中期评估。在继皖北(亳州、阜阳)的调研之后,我们又赴芜湖、马鞍山、宣城开展调研。“十二五”以来,皖江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均达或超过规划序时进度,圆满完成“三年见成效”阶段性目标任务。皖江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担负着带动全省加速崛起的重任。

芜湖、马鞍山、宣城三市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并按照省里要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细化时间节点。芜湖市“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初稿已完成,计划11月中旬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马鞍山市已完成前期的调研和研究工作,目前正加紧起草“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宣城市“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初稿已完成,预计11月下旬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中期执行情况

鉴于区划调整,2011年,芜湖市和马鞍山市曾对本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修编,对规划结构和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总的来看,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发展,三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主要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1.发展目标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36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绝大多数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其中14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22项预期性指标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外,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21项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预期。马鞍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但受钢铁、专用汽车、建材等主导工业下降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完成进度较为缓慢。在13个主要指标中,有6个指标未达规划目标序时进度,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宣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提出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四类共24个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7个、约束性指标7个。经济发展指标自2011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指标要好于经济指标。

2.主要任务

“十二五”以来,芜湖、宣城两市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谋划并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

芜湖“十二五”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以来,该市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95个,总投资1683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42个,工业项目1042个;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022个,累计完成投资2348亿元,已竣工投产或完工项目198个。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电力、新兴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该市有望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684个,总投资316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867亿元,带动“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万亿元以上。

宣城“十二五”前两年半,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67.4亿元。以“二环八射”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逐步完善,环城大道三标、环城大道四标、宣水路一期等25条城市道路建成,环城大道一标、环城大道二标等16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十二五”前两年半,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98.4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28.9亿元,2012年完成40亿元,2013年上半年完成29.5亿元。合福高铁宣城段加快建设,皖赣铁路芜湖至宣城段扩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获批,芜宣机场筹建前期工作扎实开展。芜雁高速宣城段建成通车,铜南宣高速复工建设,宁宣杭高速宣城至宁国段建成通车。目前,宣城初步形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5+3”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47.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6%;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917.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5.9%。预计2013年底,“5+3”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1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200亿元。

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从《纲要》完成情况看,“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指标大部分能够如期完成。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对今后两年规划实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呈下行态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对后期规划实施及部分预期指标完成造成较大困难。2011年,芜湖经济延续“十一五”快速增长态势,GDP现价增幅达到23.6%,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回落,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从目前宏观经济走势看,下行趋势会有所扭转,但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给后期规划实施带来严重挑战。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十二五”以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些进展,但在宏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层次低,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带动力还不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不足。2012年,马鞍山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8.2亿元,低于序时进度126.8亿元。马钢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星马华菱2012年产值大幅下降,新培育的光伏、电子、节能环保等产业,体量相对较小,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力不够。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影响,有些产业投产后迟迟不能发挥效益;部分重大工业项目虽已竣工但无法投产。

三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然不高。从三市的调研情况来看,均存在服务业发展滞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滑的现象。“十二五”规划目标中,马鞍山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于32%,过去两年这一比值分别为26.1%,27.7%,未完成29.5%的序时进度。芜湖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29.7%下降到2013年上半年的26.1%,增速低于第二产业5个点以上。2011年,宣城市服务业增加值219.4亿元,增长10.7%;2012年为250.7亿元,增长12.1%;2013年上半年为120.6亿元,增长9.1%,预计2013年完成280亿元左右,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总量400亿元、增幅15%的目标难度较大。目前,三市均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工业增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而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旗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步伐还不快,同时,服务业企业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叫得响的品牌不多。这些原因导致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短期内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难以有大幅提升。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近年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虽有所提高,但由于经济总量大幅增长,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要素瓶颈制约,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持续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劳动力紧缺,技术型用工缺乏,劳动力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土地瓶颈十分突出。部分中小型项目缺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企业普遍性缺少资金等问题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大的主要矛盾。

三、各市对全省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对经济形势的研判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给地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影响。调研中,地市也普遍反映经济形势越来越难以掌控,外部环境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也使招商引资趋于减缓。建议省里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着重分析未来可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二)形成自上而下较为统一的规划指标

调研中发现,地市“十二五”规划指标各有不同,且与全省不统一。宣城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4项指标,多为传统性指标,缺乏反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以及反应民生的系列指标。建议在“十三五”及以后的规划编制中,能形成自上而下较为统一的规划指标,在此基础上,地市可以根据本地发展设置个别差异性指标。

(三)未来发展中重数量更要重视质量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我省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应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能再一味追求数量的扩张。地市也逐渐意识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研中提议,“十二五”规划后两年应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尽量淡化数量,“十三五”规划编制应可能弱化速度指标,强化效益指标。

(四)尽快出台皖南国际旅游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皖南国际旅游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皖江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各市也予以高度重视,调研中多问及制定详情及具体出台时间。地市建议省里尽早出台两个规划,以便各地有侧重地开展工作,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并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四、几点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和主体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在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对地方经济发展来说,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是关键。调研中发现,江北集中区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产业定位都非常清晰,并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高水平招商,这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江北集中区正以崭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滨江新城建设,依托深圳宝能集团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华东国际物流基地、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一揽子项目,依托中科院过程所创建中小企业科技园,同时,加快推进安飞LED照明产业链、胡商国际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未来,江北集中区必将成为芜湖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园区产城一体化

我省正积极推进园区产城一体化建设,并确定33家开发区为示范园区。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园区产城一体化较为成功的模式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目前,江北集中区建设采取的正是这一模式,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芜湖市举全市之力加快集中区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集中区建设,通过高起点建设、高水平承接,成功吸引宝能集团入驻园区。深圳宝能集团是一家产融结合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资金实力雄厚,且以房地产业、物流业、高科技产业为核心。该集团入驻既解决了集中区建设的资金问题,也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为集中区打造现代化滨江新城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积极谋划建设自贸区试验区或综合保税区

在建设上海自贸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引领下,长江水运正成为沿线地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纽带和支撑。近期,正在研究制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也将为我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16公里,其中芜湖、铜陵、马鞍山等皖江城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目前,全省只有合肥、芜湖两市有出口加工区,亟需建设自贸区试验区或综合性保税区。芜湖港货物吞吐量已超8000万吨,郑浦港在7000万吨左右,具备建设自贸区试验区或综合性保税区的条件。我省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长江水岸的有利时机,积极谋划自贸区试验区或综合保税区建设。

2.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 篇二

一、重要意义

(一)做好《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是把握世情国情的重要手段

客观评价《纲要》发展目标、战略任务、政策举措的落实情况,从而掌握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发展的影响,掌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情况,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二)做好《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是挖掘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

准确判断《纲要》实施不足之处及内在原因,从而找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找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制定针对性政策举措打下基础。

(三)做好《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是明确政策导向的重要前提

全面把握《纲要》实施的总体情况,从而在长期发展政策框架内制定短期调控政策,在五年目标框架内制定短期计划目标,针对发展的新需要和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对策,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全面性

《纲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评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主要目标的实现情况、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执行不力之处。

(二)突出针对性

在全面评估《纲要》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重要领域开展深入评估,紧扣主题主线大方向的执行情况,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实现情况、科技创新等核心战略的完成情况以及政府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突出定量性

《纲要》评估要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尽量使用统计数字说明情况,采用量化指标体系,使用规范统计数据,运用科学计算方法,形成量化评估结果。同时,也要使用文字说明思想、理念和政策。

(四)突出阶段性

《纲要》是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进行安排,期间国内外宏观环境可能出现大的变化,《纲要》实施也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要摸透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长远发展任务结合起来。

三、评估内容

(一)主题主线

《纲要》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科学发展推进情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是中期评估的核心内容。

(二)发展目标

对24个主要指标特别是12个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指标实现的进度和未来走势。其中,对各方面普遍关注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耕地保有量、森林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总人口等目标,进行重点分析。

(三)重点任务

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开放等战略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取得的成效及问题。其中,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重大政策导向,进行重点分析。

(四)政策建议

根据《纲要》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重点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和大国之间关系的新局势,研究提出“十二五”后半期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以及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

四、评估方法

评估工作应当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组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个方面的作用。

(一)地方评估

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区《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报送省级人民政府,抄报发展改革部门。同时,加强对地区实施国家《纲要》的评估,依据发展改革部门制定的国家《纲要》实施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以及负责部门的单项指标考核方法,形成以各地区总分值为基础的2011年和2012年年度考核报告,作为总体评估报告附件。此外,将中央地方巡视组、转方式监督检查小组工作成果作为评估地方工作的重要参考。

(二)部门评估

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以及《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的要求,对各部门实施国家《纲要》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报送发展改革部门。同时,制定“十二五”时期国家级专项规划尤其是重点专项规划的部门,应当对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抄报发展改革部门。

(三)外部评估

组织第三方评估,发展改革部门委托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独立开展第三方评估,提出体现独立观点的客观性评价报告,报告摘要作为总体评估报告附件。组织专家评估,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对总体评估报告进行咨询论证,论证意见作为总体评估报告附件,此外组织国内外政界学界人员,举办每年一次的《纲要》实施情况评价高级别研讨会,听取各方面专家建议。组织公众评估,发展改革部门委托相关机构设计《纲要》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面向专家、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开展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总体评估报告附件。

(四)总体评估

发展改革部门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分别召开各地区、各部门评估座谈会,选择若干代表性省份开展实地调研,选择若干重要领域开展部际联合专题调研,组织部门内司局开展负责领域评估,提出总体评估报告。将总体评估报告及各附件报送国务院审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重要参考,制定2014年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发布评估结果

总体评估报告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发送各地区、各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编撰总体评估报告及各附件、地区评估报告、专项规划评估报告及有关调研报告,出版发行中期评估书籍,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释放政策信号。

五、能力建设

在做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同时,应当注重加强我国规划评估能力建设。

(一)建立评价机构

要鼓励发展市场化的专业评价机构,由发展改革部门发放规划评价机构资质认证,建立全国统一的规划评价机构库和专家库,评价机构组织专家组开展受委托的评价工作。同时,在现有科研事业单位如中科院、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院中设立评价部门,长期稳定地从事评价研究工作和监测工作。

(二)培养评价人员

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评价人员进行国内专题研修,邀请国内外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价相关人员授课。组织评价人员赴规划经验丰富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赴评价经验丰富组织如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委员会,开展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探索与国内外评价机构开展中短期的人员交流。

3.天门市畜牧业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 篇三

按照《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对全市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

一、评估依据

天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天门市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二、评估指标参数

(一)三个主要评估指标

1、生猪出栏

2、家禽出笼

3、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产值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标参数 1、2010年末的指标基数:全市生猪出栏 114.6万头,家禽出笼1583万羽,畜牧业产值28.5亿元。2、2015年末的指标目标:全市生猪出栏150 万头,家禽出笼4000万羽。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

3、近三年来三个指标的完成情况

据本部门畜牧生产统计,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 117.8 万头,同比增加3.2万头,增幅 2.79 %;家禽出笼 1725 万

羽,同比增加142万羽,增幅8.97%。畜产品加工产值18.4亿元。

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 126.56万头,同比增加8.76万头,增幅7.44 %;家禽出笼 1823万羽,同比增加98万羽,增幅5.68%。畜产品加工产值22亿元。

2013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 75.9万头,同比增幅7.92 %;家禽出笼 1170万羽,同比增幅8.13 %;畜产品加工业产值13.7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生猪出栏137万头,家禽出笼2110万羽,畜产品加工业产值28.5亿元。

综合以上数据,2011年至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净增22.4万头,平均每年增加约7.5万头;家禽出笼净增527万羽,平均每年增加约 176万羽;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净增10.1亿元,平均每年增加约3.3亿元。据此推断,全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生猪出栏中期目标基本完成,家禽出笼和畜产品加工产值两个主要指标与中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4、“十二五”期末指标完成情况预测

综合考虑2011年-2013年指标完成进度和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预期未来两年全市生猪出栏、家禽出笼和畜牧业产值增幅将保持在8 %左右,据此测算,至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将达到152万头,家禽出笼达到 2460万羽,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7亿元。

三、预期目标调整及情况说明

在“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及“天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预期“十二五”末家禽年出笼4000万羽、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极有可能无法实现。原因有二:

一是我市两大畜禽产品加工项目:沉湖鹅业和德丰公司肉鸭产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产业发展受阻,原规划的1000万羽肉鹅加工项目和2000万羽肉鸭深加工项目在近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受年初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全市家禽养殖产销受阻,农户活禽养殖积极性下降,禽蛋产量及价格双双持续走低,家禽产业受损严重。

按照2011-2013年畜牧业发展趋势,建议对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评估指标调整为:

①生猪出栏量150万头保持不变; ②家禽出笼4000万羽调整为2500万羽;

③畜禽产品加工业目标规划调整为: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形成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规模,推进肉牛、禽蛋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天门神湖、天门福润、德丰公司、全盛禽蛋、健康猪场等企业和宫禽酱鸭、戴克森、健康之村等品

牌,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7亿元。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进程中,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畜禽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都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议:要突出政策引导、项目建设和典型带动对畜牧业跨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惠农政策的争取和落实、畜牧业项目的申报和建设、畜牧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上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实施相应举措,确保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如期实现。

4.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 篇四

关于全县“十二五”继续教育中期检查总结交流

汇报材料

“十二五”继续教育工作全省上上下下搞得轰轰烈烈。而我乡根据上级下达的有关文件要求也有计划的开展了此项工作。近三年来通过组织教师对“一德四新”与各种继续教育的短期和远程网络国培等内容的培训学习,使我乡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了解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增强了老师们的教育改革意识,从而提高大部份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课堂的能力和水平。在这“十二五”期间,我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创新教育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从本乡继教工程的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校指导、注重过程和效益为原则地进行开展了工作,现将前期我乡继续教育工程开展情况与大家作如下回顾:

一、教师基本情况

我们石朝乡小学系统现有在编在岗教师65人(其中包括2010年以来招聘的20名特岗教师和6名年老的县聘教师)。从我乡65名教师的学历上来说:本科学历有13人,占教师总数的20%。专科学历有35人,占教师总数的54%。中师学历有13人,占教师总数的20%。初、高中学历有4人;占教师总数的6%。从年龄结构上讲:50岁以上的老教师有11人,30-49岁的中年教师有22人,30岁下的年青教师有32人。从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上来看:小高级职称人员暂时还没有,一级职称有30人,占教师总数的46 %。二级和三级职称有28人,占教师总数的43%。未晋升初级岗教师有7人,占教师总数的11%。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乡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成立了以乡中心完小夏应江校长为组长、以分管继续教育王强副校为副组长,以主 抓继续教育业务专干和全乡各校副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乡中心完小业务办公室,主要由杨秀顺业务主任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三、主要呈现

我乡的“十二五”继续教育工作,通过扎扎实实开展以来,我们主要设立了两大类资料。一类是“十二五”继续教育集体档案资料,这类资料又分为三大块来进行整理收集的,第一块以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全乡“十二五”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措施办法、制度、规划(计划与总结)、经费保障,教师身份证、毕业证、普通话等级证、教师资格证、教师最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聘任证、继续教育合格证、各类培训合格证、各种荣誉证等复印件共有十七类档案资料。第二块全员培训资料有:教师师德修养、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各类教研教改、网络国培及各种短期培训学习等档案资料。第三块专项培训档案资料有:骨干教师培训与管理、班主任管理、新教师技能、幼儿教师培训、学历提升、图书仪器管理、教育技术能力等培训学习的档案资料。二类是教师个人档案资料,主要收集“十二五”培训登记证、教师基本信息采集表、教师基本证件的复印件、继续教育按学年的学习计划与总结、继续教育教师学习的笔记与各类学习心得和学习图片共有17类。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无论是集体档案资料还是教师个人档案资料,都是以目录按时与资料类型分类装订归档的。

四、开展工作的内容及成效

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们以“十一五”期间的“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在学习,开设的学习内容具体有:《新时期师德修养》、《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以及上级下发的各内文件等为组织老师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从2012年9月至今,我们以“十二五”继教期间的教材 “一德四新”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即“一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新”是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科教学策略系列》、《整体教学策略系列之差异教学策略》、《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同时《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师自律歌》、《中央八项规定》、《贵州省结合实际出台改进作风十项规定》、《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六项规定》及上级下达的文件与召开会议精神等为继续教育全员参与学习的内容。专项学习内容主要有:骨干教师、新教师教学技能、教研教改、学历提高、图书仪器管理、班主任管理、学科教学技能与短期学习、国培等内容的培训学习。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我乡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学习已落到实处,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在此期间我们既注重学习过程,又追求学习效果。这两年来我们的资料收集齐全规范,我们只要开展有培训学习活动,就有我们完整的一套活动资料装档。全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学习档案,除个别年老教师(在2015年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我们是放宽要求的,只参加学习,可以不作笔记外,其他一切教师都是按照“十二五”继续教育规划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学习课时内容的。

五、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为确保我乡“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一盘棋推进,即注重过程又讲求成效,为2015年“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各项指标数据顺利达标,我乡继续教育工程在实际开展中,主要工作方式方法有如下几点:

1.作为全乡分管继续教育领导与专干人员有超前的清晰的思路,没有麻痹、侥幸心理。紧紧围绕继续教育目标任务在开展工作。

2.建立了组织机构。我们全乡小学系统教职工总数不足70人,不足部分大型乡镇中心完小的一所学校的教职工人员。虽然其他乡镇在继教工程开展中是以学校为单位,但我们就是以乡镇为单位,以石朝乡中心完小夏应江校长为组长,中心完小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村级学校副 校长与负责继续教育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3.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五年学习规划(每学年有计划)、制度、职责、管理办法。并将它们上墙,主要是随时学习、督促工作有序地开展。

4.井然有序抓好继教过程管理工作,轻松快乐取得继教中期检查好成效。为了取得好的成效和领导们的好评,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方法跟其他乡镇有所差异。我们采取的是以“统一的培训资料,分散的培训学习”,每学年开始,由乡中心完小继教专干人员划分任务完成培训资料,再由继教专干人员将培训资料收集起来,按照“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规划要求罗列出先后学习时间,将资料拟定成培训学习讲稿。然后,将讲稿传发各校由继教专干或副校长按照讲稿中安排时间组织学习,并将每部分内容学习的笔记、图片、签到册等资料交中心完小办公室,办公室再将各校上交的资料整理汇总并归档,这才紧紧完成了全员学习活动中的集中培训资料。而各校教师个人学习的笔记、心得与各校开展的部分其它培训资料,在每学期完后,由各校继教专干人员专程将资料带到中心完小继教办公室集中归档。这样能随时是我们的资料保持规范齐全。

5.我们认真执行继教培训制度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的管理方式,凡是因每学期教师个人学习档案资料欠缺,从该学期该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扣取20元/课时(扣来此款列入继续教育专款中),在每次培训期间,负责人认真打好考勤,针对没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严格按教师出勤制度作旷工处理,这样有效保障老师们如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活动。

六、存在问题

1.我乡教师人员少,工作繁多,教学任务重、师资匹配紧缺情况下,工作与大型乡镇相比,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工程认识不到位,终身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不主动。3.经费不足,我乡只能有少部分甚至是个别教师能得到外出培训学习机会。

4.除已有培训、教学设备外,我乡还需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一切资源,为教师学习、培训、教学等创造条件。

5.培训工作中,专业引领和指导环节力量相对薄弱,还需学习、借鉴其它乡镇的方式方法。

七、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1.我乡无论是教学还是教师培训,都得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各方面工作开展得更好。

2.我们中心完小办公室人员人手少,事情多,任务重,我们没有过多时间与精力安排在继续教育工作上,为此项工作做得更好,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办公室以后能否再进一位教师协助完成各项工作。

3.针对我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的需求,应安装远程电子白板设备6套(中心完小3套、大漆、高峰、京竹学校各1套),为教师提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4、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撰写心得,使教师们学的敢用,逐步改变观念,为石朝乡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5.开发区十二五中期评估 篇五

一、政策保障(16+10分)

1、制定有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

(1)制定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在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得1分;(2)档案事业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得1分;(3)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经政府或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加1分。

2、领导重视档案工作

(1)当地党委政府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得1分;

(2)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每年为档案工作解决1个实际问题得1分(未达到不得分);(3)超过5件,每增加一件加0.2分,2分封顶。

3、经费保障

(1)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得0.5分;

(2)落实了档案事业经费1卷2元得1分,1卷3元得2分,超过3元加1分;(3)档案事业经费(除工资、办公费、水电费)逐年增长得1分;

(4)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受补助的国家档案馆的同级财政按照1:1的资金配套得1分。

4、档案管库建设

(1)地、州、市档案馆面积按国家《档案建设标准》最低标准达到6600㎡得1分(面积不足的按比例得分),每增加500㎡加0.2分,1分封顶;

(2)地、州、市档案馆“八防”措施齐全、有效得1分,否则不得分;

(3)所属县、市、区新建档案馆依照批复按时开工得1分,有1个未开工不得分(2015年项目需完成自治区档案局图纸审核,否则视为未开工);

(4)“十二五”以来有自筹资金建设档案馆的(若为2015年项目有立项文件即可),每个加0.5分,1分封顶;

(5)“十二五”期间,建设新馆的综合档案馆配备消防系统、防盗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等设备得1分。

5、局馆组织建设

(1)本地区全部成立地、县两级档案局(馆)得1分。有馆无局的、有局无馆的,有1个不得分;

(2)按编制数配齐了领导班子得0.5分;局(馆)人员编制、人员配备按规定随档案数量增加而增加得1分;

(3)因工作成绩突出,地、州、市档案局(馆)受到国家表彰奖励1次得0.5分,受到自治区表彰奖励1次得0.2分,受到地、州、市党委政府表彰奖励1次得0.1分,1分封顶。

6、贯彻落实两办《实施意见》

(1)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本地区《实施意见》的加2分;

(2)档案工作列入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内容的各加0.5分,合计1分;

(3)对自治区两办《实施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并具体解决了实际问题,每件加0.1分,1分封顶(《评估标准》中已列出的内容不得重复计分)。

二、综合管理(14.5+3.5分)

1、档案工作计划、检查、总结

(1)制定了本地区档案工作计划并通过会议、文件或其他形式部署了工作任务得0.5分;(2)对本地区档案进行了督查得0.5分;(3)对工作进行总结得0.5分。

2、档案统计工作

(1)2010-2014档案统计年报按时上报得1分,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并连续5年(2011-2015)受到自治区表扬加0.5分

3、档案科研与成果应用

(1)档案科研项目在地、州、市以上级别立项得1分,在国家立项加0.5分;(2)档案科研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得1分;

(3)档案科研成果获自治区或地、州、市科技成果奖的,每项得0.5分,1分封顶。

4、档案宣传

(1)在国家级刊物、报纸、电视上每宣传1次本地区档案工作得0.2分,2分封顶;(2)在自治区级和地、州、市级刊物(不含本局馆自办刊物)、报纸、电视上每宣传1次本地区档案工作得0.1分,2分封顶;(3)建立新闻发言制度加0.5分;

(4)拍摄反映本地区档案工作的专题片,或推出本地区档案工作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广泛宣传加0.5分;

(5)召开地、州、市档案宣传工作会议的加0.5分;

(6)2013年以来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得1分,缺1次不得分。

5、档案干部教育培训

(1)制定了本地区档案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得0.5分;

(2)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举办本地区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班,每次得0.2分,1分封顶;(3)地、州、市档案局(馆)干部参加地、州、市以上的培训,人均达到72学时的得1分,未达到不得分;

(4)地、州、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成员50%参加了局(馆)长培训班得0.5分,达不到的不得分;

(5)“十二五”以来新进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得0.5分,未达到不得分。

6、档案学会工作

(1)学会(会员小组)组织健全得0.5分;

(2)每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加0.2分,1分封顶。

三、法制建设(13分)

1、制订、发布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意见

(1)制定了档案工作单项规范性文件,每项得0.2分,1分封顶;(2)制定了本地区档案“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得1分。

2、学习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规章

(1)举办了本地区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次得0.2分,1分封顶;(2)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了本地区“六五”普法、“法制六进”范围,每项得0.5分,1分封顶。

3、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1)地、州、市档案局明确了执法主体资格得1分;

(2)所属各县、市、区档案局全部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法制部门正式文件确认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得1分,缺1个不得分。

4、依法行政工作

(1)地、州、市档案局每年开展了依法行政工作自查自评工作,并按时上报工作总结得1分,缺1年不得分;

(2)按照政府法制部门的要求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并对外公布了清理结果,得0.5分;

(3)按照政府法制部门开展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并对外公告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及办理流程的得0.5分。

5、档案执法人员队伍

(1)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地、州、市档案局有5名以上、所属各县、市、区档案局有3名以上执法人员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

(2)“十二五”以来地、县档案局全部执法人员至少参加过1次自治区档案局和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法规培训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

6、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1)地、州、市档案局按照要求开展了教育、交通、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学前双语教育工程、煤炭、水利、住建系统、质监系统、农、林、牧系统档案执法检查得2分,缺一项不得分。(2)地、县档案局配合人大等部门联合进行执法检查不少于2次,每次得0.5分,1分封顶。

四、业务指导(22.5+4分)

1、机关档案工作

(1)有指导机关提高归档文件质量的制度或措施得0.5分;(2)有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措施得0.5分;

(3)完成了本级立档单位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和审批得1分,未完成的按比例得分;

(4)有指导机关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得0.5分;(5)有指导机关有效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制度或措施得0.5分;(6)有确保机关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制度或措施得0.5分;(7)有效开展了机关档案协作组活动得0.5分;(8)建立机关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加1分;

(9)地区各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合格率达到100%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10)开展档案工作等级评定工作的得0.5分,机关档案工作达自治区特级的一个加0.5分,1分封顶。

2、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1)指导本地区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得1分;(2)指导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的处置工作得1分;(3)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工作机制得1分;(4)贯彻国家档案局10号令,并完成本级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和审批工作得1分。

3、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1)与涉农部门配合,制定为“三农”服务具体措施或办法并贯彻落实的得1分;(2)完成了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的得1分;(3)行政村档案工作的设施设备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得0.5分;

(4)所属县100%乡镇、80%的行政村完成建档工作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

(5)采取网上公布、发放政策汇编书籍、发放光盘等方式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得0.5分;

(6)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称号的,加1分。

4、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1)对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进行监督指导得1分;(2)对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进行登记得1分;

(3)组织或参与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得1分。

5、新领域档案工作

(1)本地区社区建档率达到100%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

(2)对新型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领域档案工作进行了监督指导,每项得0.5分,2分封顶;

(3)本地区宗教活动场所建档率达到50%得1分,达不到按比例得分;(4)指导本地区专业档案管理得1分;

(5)针对对口援疆档案进行了专门指导得1分;(6)新领域档案工作有创新做法的加1分。

五、档案馆工作(22.5+1分)

1、档案资源建设

(1)按照国家档案局9号令的要求,完成了地、县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的修改工作并报批(审批)得0.5分;

(2)地、县档案馆接收纸质档案的同时接收电子档案或数字化档案的得1分;(3)地、州、市档案馆编制有征集接收计划和征集接收名册得0.5分;(4)接收了国家档案局9号令所列的所有应接收各门类的档案得1分;(5)馆藏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了30%得1分;

(6)开展专门档案、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地方特色档案、著名人物档案以及散存在社会的其他珍贵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每项得0.2分,1分封顶。

2、信息公开工作

(1)地、县两级档案馆全部被指定为当地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得1分,达不到的按比例得分;

(2)地、州、市档案馆有固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得1分;

(3)地、州、市档案馆制定了公开信息收集制度和送交机制得0.5分,建立了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和全文数据库的得0.5分。

3、档案资料保管与保护

(1)本地区各级综合档案馆制定了事故及灾害应急预案、实行了安全责任制得0.5分,缺一个不得分;

(2)地、州、市档案馆保管、保密、安全保卫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得0.5分,缺一项不得分;

(3)本地区各级国家档案馆(含城建档案馆)无失火、档案失窃及其他档案受损等重大安全事故得0.5分;

(4)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抢救保护档案质量符合要求得0.5分,一项达不到不得分;

(5)地、州、市档案馆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藏室得1分;

(6)所属县、市、区档案馆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藏室达到50%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7)地州市档案馆开展了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得0.5分。4档案开放利用

(1)地、州、市档案馆按规定开放了全部应开放档案得2分,达不到按比例得分;(2)开馆时间和利用指南向社会公布得0.5分;(3)开展了电话调卷、网上查档、预约查档等形式的服务利用工作的每项得0.5分。1分封顶。

5、档案资料编研

(1)地、州、市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编辑了史料汇编、专题资料等,每种得0.2分,2分封顶;

(2)地州市至少有1项编研成果公开出版得1分。

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1)地、州、市档案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0.5分;(2)所属县、市、区档案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例达到100%得1分,达到80%得0.5分,80%以下不得分;

(3)地、县档案馆被命名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等,达到50%的得0.5分,达不到的不得分。

7、档案陈列与展览

(1)地、州、市档案馆有基本陈列展览得0.5分;

(2)举办了除基本陈列展览以外的各种专题展览每个得0.2分,1分封顶;(3)县、市、区档案馆举办1个展览加0.2分,1分封顶。

六、信息化建设(11.5+1.5分)

1、规划方案

(1)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本地区政务信息建设总体规划得1分;(2)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纳入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得1分;(3)制定本地区档案信息化阶段性计划得0.5分。2基础设备配置

(1)地、州、市档案局(馆)人均1台计算机得1分;

(2)配备有适应工作需要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服务器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得1分。

3、平台建设

(1)地、县档案局(馆)档案信息网站或网页建设达到100%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2)地、州、市档案局(馆)建立了局域网得1分;

(3)开展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并被评为自治区数字档案馆示范单位的每个加0.5分,1分封顶;

(4)实现开放档案、已公开信息目录网上查询得1分;

(5)所属机关开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并经自治区档案局认证的1个加0.1分,0.5分封顶。

4、馆藏档案数字化

(1)地、州、市档案馆全部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的计算机录入并实现计算机检索得1分,否则不得分;

(2)馆藏档案实现全文数字化80%以上得1分,达不到不得分。

5、人才培训

(1)地、州、市档案局(馆)信息化技术人员全部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得1分,达不到的按比例得分;

6.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六

编制单位: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强市富民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内外资并举和引进与自主创新并举,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开发市、生态开发市、活力开发市、创新开发市。

(二)任务目标

到****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省级开发市中的位置前移,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开发市生产总值力争在****年的基础每年以**%幅度上升开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占#####的比重提高到**%;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ISO*****、ISO****、ISO*****三个体系认证,争取通过省级生态开发市验收;初步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现有功能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争取投入配套资金**亿元,完善道路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搞好绿化。

加快进行开发市扩市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开发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现有开发市规划向西延伸至大沙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从现状*平方公里拓展至**平方公里。其中,++++湾工业园由现状的*.**KM*向北、向西扩至*KM*。“十二五”期间,做好规划编制、扩市报批、用地指标争取及部分道路的实施。

二、发展重点

*、坚持工业主导产业地位,发展工业规模经济,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市域及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和市域竞争力重要战略手段,也与开发市“一市多园”的客观布局相适应。“十二五”期间,1

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开发市的市位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立足煤电热、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市的整体实力。

*)煤电热循环产业集群。发挥++++煤电集团资本优势,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开发炭黑及余热发电、橡胶制品等上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煤电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研水平,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矿山机械设备、造纸机械设备等钢材深加工产品,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主动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做好优势对接、产业对接和产品对接,努力成为其控股集团或紧密型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化学上市为带动,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推动化工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下步重点抓好**万吨葡萄糖、*.*万吨电子新材料、**万吨草酸扩建等募投项目,进一步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打造全球最大的草酸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纺织产业基地为龙头,大力引进和发展服装辅料、纺纱及针织面料、高档面料及服装生产线、棉纺精纺、服装水洗等相关的配套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形成**万锭纺纱、*亿米织布、****万件成套服装加工能力,成为亿元税收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品及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集群。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动食品加工、生物科技和三产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电子与信息产业。利用@@@@++++的旅游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咨询、信息资源的服务平++++与应用和城市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以及通信服务业;拓宽市内已建立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各类专业孵化器建设,增强对@@@@信息产业基地的服务支撑能力。在发展软件产业、应用程序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寻求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发展文化、旅游、社市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努力做好“市中村”改造工作。“市中村”改造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整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加快巫山、彭楼、野场、++++、于里等开发市内的村庄整合改造。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道路

完成开发市现有市域的*号路、*号路、西环路、中心路、北环路的修建;做好开发市*号路南延、文化路西延建设;提升完善长安路、++++北路、广汇路,全面完成七横七纵的路网骨架。

新建扩市范围内的西外环路(红线宽度**米),延伸文化路、长安路、++++北路与之相接,拉开基本骨架。

*)给水:完成现有市域供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新建@@@@北郊水厂,供水能力达到*万吨/日。

*)排水、排污:完成现有市域的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新建开发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日。

*)供电:改造完善**KV双回路供电线路,保证现有市域全面配套到位;西扩市路通电通。加快实施***KV++++北变电站建设及运营。

*)供热:现有市域供热管道全面敷设到位,西扩市主管到位。

*)蒸汽: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汽能力***吨/小时。*)燃气: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使用普及率**%。

*)通讯:管线全面敷设到位,入户率***%。

*)绿化:完成++++大道、++++北路、长安路、闫浅干渠景观带建设,提升改造++++路绿化带。

**)环境卫生:开发市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为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每个企业都设置固定垃圾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开发市垃圾处理率***%。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探索和创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办事程

序,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开发市经济社会运行的预测、监测和调控体系,积极运用计划、财税等综合职能,在市域发展走势、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完善和创新机制培育等方面予以充分的研究,引导和促进开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开发市帮包联系企业制度,提倡主动服务和亲切服务,营造“亲商、护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培育“诚信博大、高效务实、顽强拼搏、和谐进取”的开发市文化。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方式,加快发展进程

“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累计达到**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预期累计达**亿元。根据现有资金来源及运行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变化趋势,必须在稳定现有资金供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完善内部管理,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开发市建成投资成本低、配套服务优、管理行为规范的地市。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优惠措施,对进++++湾工业园等重点市域以及在开发市投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企业,在其享受国家、省市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从土地出让、贷款贴息、科技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优惠,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设立开发市的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开发市内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用好用足出口加工市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级出口加工市这张牌,吸引出口加工型项目进市。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对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研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龙头性项目,积极推荐申报,争取列入专项计划。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化,促进产业培育与发展,增强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建立技术政策与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地方财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重点地制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

*)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

办法,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献力献策。针对服务外包的培育,研究和逐步建立市域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体系。

*)认真研究市内产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引导产业链的拓展方向,加强产业配套,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领域,使开发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更富有成效。

*、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政策环境,构建开发市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为开发市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以载体建设吸引人才,努力改善市内的工作、学习和居住条件。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注重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有计划地改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引进人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养老、医保、失业等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知识培训优化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现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管委会、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二)政策建议

*、通过争取得到省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申报“扩市”方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

*、积极建议省市抓紧落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市发展水平的意见》,为开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超常规发展进一步创造政策条件。

*、进一步扩大土地、规划、环保审批、项目立项的管理权限,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办事机制。

上一篇: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主持稿下一篇:创新治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