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2024-09-23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通用8篇)

1.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一

信息自动发布软件助力传统企业电商之路

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网购人群渗透率将达60%!

2012年双11一天,淘宝天猫平台交易金额就达到191亿。

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15年前后,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近10% 的零售销售将在网上进行。届时,中国的网络零售销售额将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看上了电子商务这条渠道,也希望通过电子商务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宏观来看,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与经济发展的轨道相契合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渠道的快速发展;从微观来看,随着网民数量的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导致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从产业方面看,由于网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购物环境更加便捷。

当然,不同的传统企业人电商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对于零售领域的传统企业来说,做电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再开一个网上商城。目前很多零售企业已经开了网上商城,而且经营效益还不错,如苏宁易购、银泰百货、天虹网上商城等。

但并非所有的零售领域的传统企业都适合这种电商模式,更多的传统企业以订单运营为主,这种企业并不适合做网上商城,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产品种类和样式,不能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库存量大,这种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建立企业网站,主要介绍公司产品,吸引客户,从而达到清理库存的作用。

建立网站后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没有推广,无法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无法达到电商化的目的,然而,如何推广呢?信息自动发布软件商务卫士独有的云数据和云计算功能,为电商化的推广带来了大量的便利。

信息自动发布软件商务卫士是一套全智能、会思考、全网网络营销工具,可以帮企业快速的将公司及产品信息宣传到5000家知名的商贸网站,同时提升产品关键词在百度等5大搜索引擎的排名。不仅能够自动实现阿里巴巴、慧聪、路标、企业网等全球近万个B2B平台全年不间断推广,而且可以自动实现百度、360、258等搜索引擎免费推广。

“传统企业如何做好电商”似乎成为一个伪命题。传统企业做电商,既是应有之义,又是必然之举,也是可为之事。相信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会在电商领域成功掘金!

2.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二

现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区分正在消失, 我们的企业要面对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在国外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 国内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自觉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自身进行改造, 从而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获取竞争优势。

一、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于企业的优势

基于网络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全球性、独立性、多变性等特点,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进行网络宣传, 无店面经营, 全天营业而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将市场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可以用最少的资本投人,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而方便的寻找到更多的客户、最佳的供应商和最合适的商业伙伴。

2、通过网上调查等形式很容易了解客户需求, 并使得顾客能够在“电子社区”中接触并交换意见和经验, 从而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商品经营灵活性强, 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任意改变产品和服务的组合, 国际上的很多大企业采用了这种“针对具体客户”的思想, 从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势。

3、减少了以往生产、加工、分发、存储和更正“纸张信息”的成本, 例如, 通过引人电子商务采购系统, 公司可以节省大量的采购管理费用。电子商务支持企业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改变流程, 可以降低成本, 并使得销售人员、知识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效率成倍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电子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对传统企业在经营方式、物流配送、企业管理等方面可以带来很大的改观。作为一个传统企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采取措施, 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加快自身的信息技术改造,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 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并降低企业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

二、传统企业进行信息技术改造的具体途径

(一) 宏观方面

1、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做为一个大企业的管理者, 首先要认识到经济信息化及由此而来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 信息无国界的形势下,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就会被淘汰。因此, 企业领导必须统一认识, 并将领导意志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并采取具体措施, 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的推行下去。

2、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在企业现有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各种优势吸引有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专家来解决燃眉之急, 但是投入资金在自身职工当中培养出专业性人材才是企业真正能够走入信息化的关键一步。因为这些人既学到了信息技术, 又充分了解企业的环境, 能够针对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点, 提出改造的具体建议, 并同时在企业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例如:以这些人为中心, 在各个环节组成改进小组, 形成团队。这些团队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革新企业的文化

传统企业历经多年发展历程, 已经形成了一套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他们强调的是‘控制”, 如果传统企业依然因循守旧, 企图用现成的方法去控制现代的信息化企业, 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目前, 国内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改造后, 其管理理念和具体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落后, 有着便捷的信息化资源却不会充分的利用。例如:有的企业只知道应上网, 但是怎么去上网, 上网以后要干什么?对自己有所影响等这些问题的认识, 是模糊不清的。所以, 必须革新企业的文化理念是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要的一个前提。

(二) 微观方面

1、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网上经营是现在信息化社会里新兴的经营模式。网上销售商品成本低廉, 因为网上商店不用建设装修豪华的购物中心、不用雇用过多的销售人员, 仓储、配送等方面也会很便宜。而传统企业最大的特点一也是最大的弱点是它有一个店堂, 店堂的建设、装修、运营, 营业人员的雇用以及相应管理阶层的产生, 都使传统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信息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 可以降低成本。因此, 首先, 应将企业内部进行联网, 并配以适合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办公系统, 提高企业员工的办公效率, 如采用智能代理系统能在几秒钟内回答标准的电子邮件问题。其次, 应开发或实施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从降低库弃成本、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着一手, 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

2、企业间联合建网, 与合作伙伴交流互动

传统企业是一个生产经营实体, 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中, 具有广泛的合作伙伴, 包括众多的供应商、代理商、运输商、服务部门等等, 利用信息化手段, 传统企业与这些合作伙伴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种网络中, 伙伴间彼此合作, 互惠互利, 共同开拓市场, 扩大了单个企业内涵和外沿, 形成网络型虚拟企业, 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完成单个企业自身无法单独完成的业务, 使各个企业都能专注于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供应链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充分要求传统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及时保持库存、性能等信息的畅通。因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合作商务运作方式将会更加有效

3、改变经营理念

传统企业应积极改善经营环境, 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购物环境, 如增加休息场所、娱乐内容等, 同时在支付手段上也要进一步改善, 如支持信用卡等各种支付方式。例如HP公司也在网上开发E一service为客户提供服务, 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landsend可以为客户提供试衣服务并对购买衣服做出各种咨询。

4、建立合理的物流体系

由于网上购物和在线销售的出现, 消费者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网上零售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营销产品, 一部分商品的流通不再遵循传统的购进、储运、销售的业务流程运转, 使传统的生产者一中间商一消费者的物流方式发生改变, 物流配送开始向消费者末端延伸。在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中, 物流配送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而传统商业企业具有近距离的优势, 所以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快速、准确地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搞好本行业的特色送货方式, 最好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机构。

5、建立连锁经营店

建立连锁经营店既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 又提高了营业额, 降低了成本, 而且还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物流配送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6、改变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取代大规模生产, 生产领域最大的变化是向“按单生产”系统的转变, 即只有当接到订单之后才开始生产或组装。这不仅将影响生产汁划和控制, 还将改变整个供应链。传统企业必须快速适应这种方式, 方能在成本、客尸满意度等方面赢得优势。

7、提高中国财务会计的速度

执行电子订单将引发我们称之为“后台办公”的行为。后台办公包括对买方信用的检查、对是否有货的检查、确认、应收和应付帐目的资金转移以及帐单支付等。这些活动必须高效迅速, 否则将减慢电子交易的速度。对待这个问题, 传统企业必须采用综合的ERP系统, 优化流程,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8、重组企业业务流程

传统企业要成功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子商务, 必须重组其业务流程, 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业务重组的目的是使企业业务流程最优化, 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 改变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 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 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应用, 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扩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忠诚度,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科学化,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量, 降低成本, 获得更大效率。

9、用精品定义企业产品价值

电子商务允许创造新产品, 并允许以创新的方式来定制现有产品。同时还允许供应商收集顾客的个性化数据, 建立顾客档案以及收集顾客的偏好信息, 可以为改进现有产品和设计新产品提供信息来源。使用批量化定制方式, 为每名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在电子商务下, 传统企业应随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价值, 并且让价值流动起来, 以获取竞争优势。在21世纪, 电子商务将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不具备网上运营能力的企业就无法在末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结论

信息化企业建设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国家和企业应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对策, 扫除障碍, 为电子信息在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大力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努力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我们已经步入了企业信息化的年代, 作为传统企业, 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优势, 它正逐渐改变着整个经营模式和法则。传统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的建设,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 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否则, 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丧失有利的竞争能力, 长期下去必然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卫东.我国电子商务现状及走势[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3) .

[3]、赵林度.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4]、李向红.以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江苏商论, 2005, 2.

3.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 传统行业  信息安全建设  问题  策略

【作者简介】 胡鹏,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 X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51-02

信息安全建设包括三大部分,即人员、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越发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为核心来打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信息安全,也关乎普通消费者信息安全。因此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现状分析

(一)对信息安全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来说,传统行业对于信息安全建设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信息安全建设难以切实施行。具体来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行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安全建设缺少必要的认识,在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时,其最先想到的是提升行业品质来面对新挑战,却忽视了通过信息安全建设保护行业核心信息资源,导致行业信息被逐渐泄露,无法与新行业相抗衡,以致逐渐失去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刊物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传统出版行业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出版物印刷量与销售量逐年下降。二是行业内部员工缺少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会在不经意间泄露行业信息。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行业信息。这些举动都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三是普通消费者缺少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在某些需要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的行业中,消费者往往没有考虑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后果。忽视这些的结果就是消费者缺少对相关企业信息安全的要求,在发生意外情况后无法挽回。

(二)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较低。传统行业虽然缺乏对信息安全建设的认识,但也并非没有进行信息安全建设,只是其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切实满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的保护。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层次低,一个体系架构的技术高低,决定了该体系所能发挥的功能高低。越先进越高端的技术,其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也就越安全,反之亦然。传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以及权限设置等信息保障措施,其技术相对一些新行业而言较为落后,无法符合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更无法有效弥补信息安全漏洞,只能说是徒有其表。二是人员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人员管理也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员工都携带着一定程度的行业信息,只有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科学人性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企业人员不会因为失误或利益泄露行业信息。

(三)信息安全建设覆盖范围较窄。信息安全建设覆盖范围较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的传统行业范围较窄;二是行业内部信息安全建设的范围较窄。对于所有传统行业而言,已经完成信息安全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行业并不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传统行业中完成或进行中的信息安全建设的企业,尚不到20%。这一数据说明信息安全建设率在传统行业中来讲还很低,还需要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传统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在行业内部,信息安全建设集中在企业核心机密,即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产品数据和市场数据等,忽视了员工信息安全及一些外在信息安全的构建。虽然此举能够保障企业核心利益,却无法保证企业正常良性的运转。

二、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国尚缺少有效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对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强制性法律法规。传统行业本身对信息安全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之缺少必须的法律法规,就致使传统行业基本忽视了信息安全建设。另一方面是缺少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种信息安全犯罪层出不穷,犯罪性质也从经济犯罪上升到了更加恶劣的性质。各种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出现的绑架、抢劫等案件,急需出台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来加以制约。

(二)传统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不力。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传统行业中来说都并不到位。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应当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将方方面面的信息安全包罗其中,以形成一个上下一体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制度建设主要针对信息安全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确实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形成约束,避免其出现一些不利企业信息安全的行为。人员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让其树立起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意识。

(三)基础信息安全建设设施缺乏。基础信息安全建设设施缺乏,是摆在传统行业面前的关键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基础缺乏,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技术基础基本源自国外,这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只有创建完全自主的信息安全技术,才能杜绝国外技术可能存在的技术后门。二是硬件基础缺乏,这与技术基础缺乏对信息安全的不利影响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硬软件的缺乏,是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最大问题。

三、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策略分析

(一)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要做好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最首要的就是完善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信息安全建设进行定性。首先是明确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义务,通过法律规定强制传统行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迫使其领导层重视信息安全建设,进而在行业全局决策中增加对信息安全建设的思考与倾斜。其次是对信息安全犯罪作出全面的定性与量刑,加强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减少信息安全威胁。

(二)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构建企业员工信息梯度,针对企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职位,制定不同的信息等级制度,以此改善员工功能与信息的不对等关系。第二是构建信息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类型、企业所包含信息的类型以及其机密程度,制定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约束。第三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建设培训,使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建设意识,能够从一些小事上进行信息安全建设。

(三)自主化信息安全建设基础设施。自主化信息安全建设基础设施应当从基础技术与基础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就基础技术而言,传统行业应该大量参考国外相关技术,博采众长,创建不依赖于国外技术的信息安全建设技术,真正实现信息安全建设技术国产化,从根源上排除国外技术对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在基础硬件方面,传统行业可以加强与国内硬件厂商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安全建设硬件,减少国外硬件的引入与应用。总的来说,信息安全建设应该在国外硬软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的硬软件设备,使信息安全建设完全实现国产化。

(四)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构建信息安全大环境。信息安全建设并非企业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好,还需要多方协作,构建信息安全大环境,如此才能在整个行业中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第一,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管理。对于同一行业而言,企业的核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相似甚至相同,即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集。同类型企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合作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第二,构建企业信息安全评级制度,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内的优秀企业,组建企业信息安全评级机构,对行业内企业进行信息安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布于众,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安全等级以选择能够保障自身信息安全的企业。此举还可以加强企业对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促使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第三,构建信息安全犯罪打击网络,由公安部牵头,联合国内优秀的信息安全商构建信息安全犯罪打击平台,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及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

参考文献:

[1] 尚高峰.行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模式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9,(08).

[2] 周洲,刘鸿伟,梅新明.浅析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安全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12,(07).

4.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四

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人才引用、激励和培养困境,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有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任用选拔、锻炼培养和评价考核体系,为自身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将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据相关研究显示,较为注重人才引进、善于留住人才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它们思维也较为活跃,因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传统国有企业,在企业特性、员工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烙印。因而,怎样培养、吸引和留住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让人才团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强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语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国有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吸引力不强,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待遇和薪酬标准是吸引人才的直接动力。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有企业在薪资制定方面往往是在参考社会薪酬的基础上,多层级的进行薪资发放体系设计,这种薪酬设计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很过国有企业“国有老大”的心态使得其薪资标准往往总会稍稍低于社会评价水平,进而给自身的优秀人才引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1.2推力不足,优秀人才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激励能让人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智。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通过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欠缺,并非完全来自薪酬、福利的约束,还有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尽管也普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激励机制革新,但国有企业传统“激励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保留,既基于企业维稳的角度采取的单一奖励措施,且没有对应的惩戒机制。这必然会让激励机制失去其应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让员工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差别,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获得有效发挥,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弊病。

1.3控制力不稳,需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选拨任用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性质属性决定了其衡量标准不但要包括经济利益,而且也要涉及社会效益。因此,传统国有企业优秀人才选拨机制指标体系的缺乏也是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约束。同时,一些国有企业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配置的不明确,和相关专门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也会对员工职业技能、人才锻炼和优秀员工的引进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人文关怀的欠缺又会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导致人员的退出通道十分狭窄,这都会导致优秀人才的进一步流失。

二、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传统国有企业人才建设的客观实际,并集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的构建中,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优秀人才任用、选拔、锻炼、评价等方面,通过人才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断强化自身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队伍建设更具效能性和针对性。

2.1要知人善用、量体裁衣

当前,人资市场上不乏具有名校教育背景和留学深造经历的高端人才,对于我国传统国有企业而言,学术性和科技性要求并非首要要求,国有企业更需要那些执行力和责任心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国有企业应立足于现实,通过人才聘任制度的完善,重点进行人才招录方式创新,特别是不要让学历和经历成为资深人才招聘的障碍。

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善于量才使用,用当其位。要注重员工专长的发挥,让每个人都能充分释放自身的能量,将擅长于技术攻难的人放在技术岗位上;把组织能力出众的人放在管理岗位上等,以实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效果。

在人才激励方面,要注重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运用。同时,要不断进行操作手段的项目化探索,通过项目小组的构建,根据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完成质量以及进度,进行专项奖金发放,以激励员工自主进行专项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要坚持职业晋升与绩效考核的相互结合,通过岗位体系的调整针对性的进行职位提升,对于那些工作水平较低、质量不高的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警告甚至降级。通过这种任用选拔措施,提升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生机,为其发展制造更多的驱动力。

2.2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进行人才培养试点孵化。根据自身管理现状,进行试点单位或者部门确立,通过合格人才的招聘、任用和选拔,进行重点培养对象设置,并相应的根据培训体系进行专项基金设立,对储备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指导和培养,培养期结束后,进行顶岗考核和轮岗锻炼,对于那些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人员,进行定向职位提升也专项奖金发放。通过这种方式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标杆和示范。同时,要不断进行规章制度完善和革新,在统一思想的引领下,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并大力进行规章制度宣传,让员工心中有制度、行为讲制度,按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进而形成良好的制度规范环境,为自身的长久发展奠定制度规范基础。

2.3评价标准要注重业绩的突出

在制定标准时,国有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尽可能多的获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去,以实际业绩为重点,制定包含德、智、绩、识等要素的综合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年龄、实际岗位和职称特点等分类别的进行细化,最大程度的将优秀人才凝聚到自身长远发展的事业中去。

结语: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产业转型的持续深入,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对于任何行业而言,市场竞争的关键都在于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于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下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运用,提升自身人才建设的科学性和效能性,进而将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凝聚在自身的事业发展之中,为自己乃至国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磊,王克强,李森.国有军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5(09)。

[2]赵坚.仿生美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雪莲杯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03)。

[3]和云,何胜锐.北京高瑞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2(10)。

[4]朱义令,翟金辉.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诊断--来自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4(11)。

5.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篇五

何细乃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武汉430080)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指出了本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针对本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从信息管理过渡到知识管理的发展建议。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 知识管理

Study on Enterprise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He Xi-nai

(WISDR steelmaking department,Wuhan 43008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goal and main content of enterprise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in particular the goal, principle andmain content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WISDRI.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WISDRI, this paper makes a suggestion to develop fro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knowledge management.Key words: Archives management;archives informatiz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

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信息的重要来源,档案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内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许多企业,也包括我们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1.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在很多人眼里,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往往被误读。

1.1 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解为纯粹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不深。最典型的错误理解,是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同于档案计算机管理,即将实物档案的管理模式(卡片检索、实物管理)转换成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简单地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物档案管理模式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1.2 将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数字化混为一谈

传统的实物档案无论是在保管还是在提供利用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档案数字化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网上浏览的问题,二是解决多人同时利用同一份档案的冲突。相对于社会公共档案部门以及机关档案来说,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比较强。因此,很多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得比较早,主要工作是将档案实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变成存贮在计算机上可传输、方便提供利用的电子矢量文件。

但是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人、很多企业就将档案信息化简单地理解为档案数字化工作。把档案信息化

建设局限在原有实物档案数字化以及新接收的档案对应的电子文件收集上。思想认识还处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档案实物管理及档案信息管理,到电子档案管理及档案知识管理的转变。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近几年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形势来看,档案管理已经摆脱了实物手工管理(以卡片检索管理为典型代表)。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档案管理系统及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实现了档案计算机管理。很多信息化工作进行得比较早的企业,通过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有很多单位甚至实现了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的一体化。

在接下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上,很多企业感觉到比较迷茫,方向不明确。个人觉得,要根据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以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方向,来确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整体信息化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确定本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目标,按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2.1 短期目标

以档案实物数字化为主要内容,辅助计算机编目为手段,实现档案文件的网上浏览、提供利用。

2.2 中长期目标

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再造,采用电子签名、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结合公文办公系统、设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管理。

2.3 远期目标

在中长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自动收集档案知识信息,超越传统档案管理的概念,将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结合起来,实现档案信息知识管理。

具体到本公司,目前基本实现短期目标的大部分内容,如档案数字化正在进行,档案检索编目已经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经过授权可以实现档案文件的网上浏览与提供利用。因此本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应该是以上述中长期目标为主。

3.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3.1 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中心的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流程管理、信息资源准备,特别是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要围绕提供利用来设计、来开展。如果不以方便利用为原则,系统运行最流畅,界面做得最好看,信息资源保管得最完善,都会回到传统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的老路上去,这样也违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当然这里说的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原则,并不是不讲安全。作为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始终是重中之重。只要通过信息资源及人员权限的分级,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3.2 效益最大化原则

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是看到了档案信息利用中的潜在效益。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在建设的侧重点、信息资源的准备、提供利用方面,哪些系统先上、哪些问题要先解决,甚至包括不同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先后,都应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比如系统建设上,是文书档案先上还是科技档案先上。再比如,科技档案扫描项目的选择上,就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项目或实物档案提供利用比较频繁的项目。

3.3 标准、编码先行的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包括职能域的划分、主题数据库的确立、统一编码的协调,都需要在公司统一IT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设计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计管理平台、档案信息化平台,都需要统筹规划,确认工作流程,划分各自的职能域和主题数据库。

3.4 阶段性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

要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即使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制度改

革、流程再造,系统论证、运行、评价,信息资源准备,都需要分阶段,逐步实施。

4.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4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六项核心内容: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不同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起步有早有晚,信息化程度有高有低,信息化建设内容与侧重点也不一样。根据中冶南方(原为武汉院)10多年来档案信息化工作发展进程来看,自1995年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开始,走过了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检索数据库的建立、电子文件的收集等过程,对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标准规范、人才队伍、信息安全保障,都有一定的认识与经验积累。

对于当前的中冶南方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多地是需要从档案管理信息化过渡到档案知识管理,具体就是侧重点应该从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过渡到档案信息管理-档案知识管理。除了开发档案文件中蕴含的显性信息知识,更应该开发档案信息中潜在的隐性知识信息。

4.1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4.1.1 实物档案的数字化

本公司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积累下来了大量的档案,包括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人事档案、专利档案等,这些档案在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对相应的档案进行优先排序,效益最大的优先数字化。

1)科技档案

中冶南方的科技档案主要是图纸档案,主要利用价值在于它的参考价值,从这个利用目的出发,对于那些参考价值大、重复利用率高的图纸档案,进行优先数字化处理。

因此优先顺序可参考为:典型项目图纸-设备类图纸-借阅利用率高的图纸-其它科技档案。利用5-8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历史遗留档案的扫描工作。

2)专利档案

专利档案目前还不是很多,建议可优先实现,与公司专利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专利档案的全部数字化。

3)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数字化优先顺序参考为:典型项目全部合同-商务合同-获奖证书文件-其它文书档案

4)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数字化优先顺序可参考时间年代及利用率来具体确定:近年的人事档案-个人相关证件-其它

5)其它档案

4.1.2 电子文件的收集

目前公司的科技档案电子文件收集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电子文件100%的收集率。对于设计外委、设计分包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正在研究中。

4.1.3 电子档案的收集

电子档案的收集与归档,是档案管理的高级阶段。

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正在进行设计文件无纸化流转的流程设计,相应配置的系统建设正在进行。通过电子签名,系统授权,IT标准化检查,档案合规性检查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档案的网络无纸化流转、收集、归档、打印、发出。

对于OA系统的开发与归档,也应该研究公文自动归档,实现发文归档的一体化。

4.1.4 档案知识库的建立与利用

传统档案管理只关注最终实物档案,档案信息化初级阶段重视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要关注档案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还应该探究这些档案信息的来源、产生性质、产生过程,档案信息之间的联系,甚至还应该关注信息的生产者、时间、地点。

不仅要重视档案本身反映的信息知识,还应该就档案信息所包含的关于档案产生组织、档案作者的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归纳、提取。通过分析、研究、积累以及系统的自我学习,形成一个完善的档案知识库。

1)技术专题汇编

在内容上要打破传统汇编只重罗列案卷号的形式,对每项技术的发展历史、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都应该有评述,在本企业不同项目中应用的历史,包括不同项目中的应用评价,历史查询、参考、复用率最高的本项技术档案,最近应用本技术的本公司的工程项目等等方面的信息,都应该涵盖。比如关于炼钢工程中应用的钢水罐的技术专题汇编,就可以概述钢水罐的发展史、最新钢水罐技术,本企业在各项工程中应用的钢水罐种类、技术参数、应用评价,历史上本企业查询、参考、复用最多的钢水罐的档案,本企业最近最新设计的钢水罐的有关情况等等。

2)隐性知识的管理

通过知识管理,对蕴含在档案信息中的管理知识信息进行提取。通过系统对每份文件本身信息的自动提取(电子档案流转实现后),可记录图纸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人工时(图纸量)、修改信息、参与人、设计人、修改人、参加专业等,可形成项目信息知识库,为工程项目管理、设计管理提供服务。

3)通过利用反馈机制形成档案知识库

相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提供利用,可考虑进行主动服务。针对各专业设计人提交的档案利用需求,由档案人员通过定题服务,形成电子档案袋(一种包含多种档案信息链接或电子文件的文件包)。

通过设计人员的利用效果反馈,完善并保存积累电子档案袋。利用这种方式,就可通过设计人员亲身体会形成档案知识利用知识库。可以将设计人利用知识本身的过程和成果积累下来,形成庞大的知识利用库,方便后来者的使用。

4)通过档案信息导航地图建立档案知识库的利用新模式

建立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方式,如链接、信息的加入等等,将档案信息、项目管理信息、设计信息、人员信息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档案信息导航,让利用人员从一个入口进入,就可以遍历整个档案知识库,增加学习的效果。

4.2 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通过了解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我们对于应用系统的建设有了方向,明确了应用系统开发的侧重点。系统开发过程中,除了一般档案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功能外,具体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4.2.1 重视过程管理与来源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关于资源的数字化和利用信息化外,更主要地是要进行流程再造。通过流程的优化,将档案收集、整理提前到档案信息形成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档案结果信息的收集(纸质或电子档案),更要重视档案产生过程信息、档案来源信息的收集。基于这些原因,系统开发应该做到:

1)文书档案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

2)图纸档案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系统、设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

3)专利档案信息管理与专利数据库结合起来

4)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与人力资源系统结合起来

4.2.2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信息安全始终是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一家自主经营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生命线,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公司得以在市场上领先的关键所在。

档案信息化系统应该兼顾到开放与限制,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

1)通过技术类别、保密级别、特殊项目、档案类型等多种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级。

2)通过部门、专业、人员、项目等多种角色对人员进行分级。

通过档案信息的分级以及人员的分级,实现对档案信息、档案知识的利用。

5.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类似中国哲学中所说的大象无形。将档案管理嵌入到公司业务流程中去,在流程过程中进行档案信息收集,进行知识管理。

1)从传统的实体管理-信息管理过渡到知识管理

2)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过渡到流程管理、全过程管理。

3)从传统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管理,发展到参与全公司业务范围的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齐虹:《知识管理及其对档案管理的启示》,《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 篇六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推荐:九思OA软件)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7.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辨析 篇七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会产生令企业绩效上升的企业文化特性, 有哪些思想又会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 提升企业绩效?这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找出其中的奥妙。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 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 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

1. 以人为本

在天地之间, 以人为中心。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以民为本, 重视道德伦理, 履行义务, 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的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员工, 理解支持他们, 信任宽容他们, 关心体贴他们, 从而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 企业只有真心为员工着想, 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贵和尚中的思想

儒家文化强调“和”。孔子有言:“礼之用, 和为贵。”“和为贵”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 协调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传统文化认为, 凡事要保持中庸, 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中和”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弊病, 要求人员之间关系协调, 导致了“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思想, 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遇到问题打太极, 明哲保身。

3.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重视伦理本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提倡“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伦理道德观的积极作用在于能维系人际关系, 达成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了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在领导模式上, 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也引起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强烈等级观念、服从意识及由此引发的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严重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 推崇集体主义, 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

与之相反的是个人主义。在个人主义社会中, 个人之间的关联较低, 以“我”为中心, 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 即使由于某种目标使人们聚在一起, 但如果这个团体束缚了他们的个性, 或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团体, 或者降低对团体的责任感而维护自己的相对独立, 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 以“我们”为中心, 集体中的成员期望他们的集体来照顾他们, 并且以愿意对集体的忠诚作为回报, 他们对集体、团队忠诚度较高, 因而企业凝聚力较强。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家族精神、集体及爱国精神等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企业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儒家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对团体的依赖使他们会为了团体而甘愿忍辱负重。集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使得日本人在组织中结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个人可以因为团队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日本式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以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和对团体的绝对忠诚为特征的高团队凝聚力。

2. 崇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上, 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 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这种和谐观, 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 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 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 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千百年来, “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国人普遍的生意经。

3. 企业家的修己安人

中国传统的治学理论认为, 要想有益于社会, 要想治理企业, 首先必须修炼自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取决于领导;一个领导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 关键取决于其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企业家, 要想有所作为, 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 看到传统文化优秀一面的时候, 也应看到它的消极面。

1.过于强调集体主义, 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 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 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 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 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 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 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 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 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 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 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之所以能够拥有微软、苹果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是因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 自我改造, 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 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反之, 那种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的封闭、墨守成规、论资排辈、追求平衡、“中庸”等等, 会极大抑制人们的创造性。

2.“和合”演变为“中庸”

“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 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 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面, 它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 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加拿大华裔总督伍冰之的父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 那么你连地上的尘土也得不到”。现今全球化时代, 商业竞争更加激烈, 充满风险, 谁若过分小心谨慎, 事事不敢为天下先, 或竞争意识淡薄, 不求上进, 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实业, 恐怕难以长存。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谈起通用的企业文化时, 有一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 是他们站在潮头的根本。

3. 重历史、重经验、重权威及官本位思想

8.建设秉承传统文化精髓的企业文化 篇八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在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加强道德教化。中国的泛伦理型文化在现代社会虽流弊日多,但其精华部分仍光彩照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就。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之一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是讲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二者讲的都是从道德上立人,以人之德性来包容天地万物。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无疑仍有积极意义。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沦丧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整个社会对“堂堂正正做人”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企业人文精神建设首先应围绕道德建设来进行。在企业管理者中,应提倡“百行德为先”的思想,通过他们的道德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对企业职工,应加强道德自律教育,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说,就是强化“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如果企业能够从这些具体的、员工易于接受的道理入手进行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富有社会道德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著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把诚信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勤劳敬业精神、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把发展现代企业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上一篇:优秀家庭教育的案例下一篇:物价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