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的提高

2024-09-08

阅读能力的提高(精选8篇)

1.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一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能力是学习中最的一种能力,家长怎样才能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继而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是训练有目的的阅读

漫无目的的阅读,是一种懒惰的阅读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孩子一目十行,对什么都一翻而过,这不能算真正的阅读:只有带着问题、带着笔记的阅读,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在阅读之前,家长可给孩子布置几道一个人的具体、简单的问题,告诉孩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读完文章之后,可让孩子回答先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孩子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力图解答、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他们后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第二是训练做标记和做笔记

做标记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使用颜色标记,也可以使用特殊符号标记,如画波浪线等。做笔记的方式是主要包括:评价式笔记,即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价疑问式笔记,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总结式笔记,将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抄录式笔记,将精彩的句子和词汇抄录下来;感想式笔记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感想。设计专门的做笔记训练,要求孩子按照上述5种笔记方式做笔记,然后根据各种笔记的质量,对之做评价,可促使贫僧提高笔记的质量。做标记和做笔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加深对文章今生的理解,而且在于使孩子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

第三是训练概括能力

阅读一篇好文章,不能对它做归纳和浓缩,说明孩子并没有深度理解、挖掘这篇好文章。对文章的概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边阅读,一边概括------即阅读一段内容之后,随即用自己的语言,来简要归纳主要意思。这种概括的方法,可以减少需要记忆的信息量,为孩子的记忆容量节省空间。读完文章这后,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对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作风格的概括,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似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以往,这常常是被家长和孩子所忽视了的,如今要改变这种情况,需得到家长、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重视。第四是通过发散阅读,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进得思维发散,是一种加深文章信息理解的方式。这种发散阅读,可以是词汇的发散,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的发散,比如可以根据有关文章设计下面的问题

你知道希特勒是谁吗?他曾经是哪个国家的元首?在他那个年代,你还想到了哪些国家领导人呢?第二次大战中,属于法西斯的是哪些国家?反法西斯的又是哪些国家?

蝴蝶是一种小昆虫,所以,这两个字是虫字旁,再想想看还有哪些字是虫字旁?把它们写下来,越多越好。

由发散阅读,可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发散思维。比如,由二战的种族歧视、种族灭绝,透视现在的种族歧视,说明人类和平共处的积极意义;由虫字旁的文字,引发孩子对文字起源的思考,进一步探索文字深化的规律和方向。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探索的乐趣随之也就调动起来了。

第五是训练提问题

在阅读的时候,提出的问起越多,获得的理解就越多,所谓“大疑得大知,小疑得小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根据文章内容,提出 一些问题,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工作,需要以相当的背景知识作基础,孩子能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说明孩子一不是机械阅读,而是在开动脑筋阅读;二不是随意阅读,而是有准备地阅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了提问题的习惯,在其他方面也会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只要孩子心中有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种探索、建构、解密的心理。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索精神调动起来了,未来发展的动力就会更

足了。

2.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二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 即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 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 以达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要求。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

一、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阅读前, 扩充文化背景知识, 减少阅读理解障碍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即尽管学生已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但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自己已有知识的能力。很多研究表明, 如果语篇涉及读者较熟悉的主题, 他们就能顺利地理解文中的信息;相反, 如果读者不熟悉语篇主题, 就会出现障碍。

科迪指出, 我们都注意到, 学英语的人对西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时, 他们学习英语的速度比没有背景知识的学习快。

Ste ffe ns e n曾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让20名印度大学生阅读一篇美国及印度传统婚俗的文章。他们发现, 在读到与本族文化风俗一致的部分时, 受试者的阅读速度加快。当读到异族文化部分时, 情况则正好相反。

显然, 这些研究者认为, 是读者赋予篇章意义, 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因此, 适当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就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效果。教师去处理一篇文章时应先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 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查找有关工具书等获取有关背景知识。

2. 正确引导阅读过程

阅读过程分为略读、查读、研读环节。

(1) 略读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整体理解所读语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并能找出文章主题、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与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的能力, 以及根据不同文体设定不同阅读目标、采用不同阅读策略和方法的能力。具体做法有: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句、指导学生判断每个自然段落主题句的通常位置;段落划分;篇章结构分析, 让学生理解篇章整体结构, 找出各层次之间的过渡词语。

(2) 查读旨在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 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中细节的理解。教学时应结合不同的阅读材料特点,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让学生提取、重组文章中的信息, 并进行归纳、概括等, 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

(3) 研读。它是指导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 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及作者意图, 并在阅读中不断验证和修改已作出的决定和猜测, 从而扩大对阅读材料理解的范围和精确度, 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其做法有:猜测词、词组、句子在语境中的意义;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和语境猜测词句的含义, 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探究式任务, 这类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圈出文中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寓意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事实或细节、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之外意思及逻辑推理等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寓意;学会把短文中的论点融会贯通, 进行逻辑推理;学会从短文中跳出来, 揣摩作者的意图。

3. 读后环节是对阅读过程的总结和升华

这一环节可称为评价性阅读, 即在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 是对文章的主题观念、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评论的任务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 达到知识与思想相融合, 如角色扮演;同桌之间进行采访、演示。

4. 作业是对阅读过程的巩固和反思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高层次目标的巩固, 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归纳, 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反思。教师则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 布置课后作业, 用来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具体做法有仿写或缩写、拓展性阅读。

英语阅读课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又要进行语言输入, 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任何课堂活动或任务的设计都应从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和语言特点出发, 由此确定课堂训练的侧重点, 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全面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总之, 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时间,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赵小娟.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3) .[2]赵小娟.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3) .

3.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精读;略读

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在课堂上,真正能认认真真地阅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学生往往就只有那么几个人;在图书室读书,能静下心来坐在那里认真读,并能做好读书笔记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只是抱着玩儿的态度去翻看那些书,阅读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不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所学习的各门学科知识大都是借助语言文字这个符号而获得的,并且他们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也是学好其余各门功课的基础。

地震以后,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而且书籍种类也很多。但是学生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认真读。记得上学期,有几次我从图书室旁边经过,看到我班有十多个学生在那里看书。我就悄悄地走到门口去看,发现有七位学生都拿了一本书,坐在那里认真地读,他们一会儿在书上划,一会儿圈,一会儿勾,一会儿又在本子上写。看来他们都是在按我的要求做。可是,还有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把桌上的书好奇地翻了翻就了事,没有几个人坐下来安心读。看到这种现象,我就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

阅读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吸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必须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才能了解作品的内容,进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首先,教师要以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一般阅读能力强的人,大多数都对阅读的文章、书籍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或者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就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时,开篇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小兴安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今天,让我们再次带着同样的感受一同去欣赏老舍先生笔下那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吧!对于从没看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渴望欣赏草原的美,阅读兴趣自然大增。其次,“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讀习惯。“精读”和“略读”是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重要思想。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写作的技能。对于课文的“精读”指导,我主要是抓学生的预习和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我先教会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预习,并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预习课文按七步进行,即:第一步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第二步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第三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四步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五步读课文,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重点句段,读,批注自己的体会;第六步读课文,记下自己还不懂的问题;第七步读课文,讨论课后的思考题。我相信,只要学生按着这七步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对于“略读”是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生才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后,就是潜心默读、反复回味。阅读能力的表现之一就是阅读速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就要教会学生“默读”。宋代思想家朱熹说过:“人要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他讲的读书方法就是说读书需要专心,专心了才便于理解和记忆,安静才是读书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默读”讲究“潜心”和反复回味,也就是让学生专心地边读边回味。我还教会学生标记文章或书籍的主要部分。比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中周总理批阅稿子的那部分内容出示给学生读,然后,总结出周总理的读书方法——画、看、四、问,并要求学生牢记周总理的读书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他们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的技能。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阅读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建议 篇四

2 .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 . 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 . 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篇五

英语词汇量、理解能力、阅读速度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词汇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本结构元素.理解是由单个词汇通向整体的语义的桥梁.只有在扩展词汇、加强理解,并进行有效的`专门训练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形成实际的阅读能力.

作 者:赵恂  作者单位:盘锦石化技校,辽宁,盘锦,124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词汇量   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  

6.四年级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篇六

可能很多同学不太懂阅读注解,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对文字的理解,及时的记录。注解有助于同学们理解阅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练习,培养阅读逻辑和语文思维。所以我们先选好一本书,这本书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小学生自己选的书,家长则不需要多干涉,也可以帮助学生挑选阅读物。最关键的就是这本阅读数,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想读的。

很多家长会干涉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认为只有自己选择的阅读物,才是最好的阅读内容。实际上这是一种强制阅读,没办法提高孩子的主动阅读能力。语文老师布置这一作业的目的就是想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注解的方式,能够提高阅读理解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做到通过阅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认真读两遍,标出最喜欢的段落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指导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做阅读注解作业呢?当孩子读完了一本书后,我们可以先和孩子聊聊读后感,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心得和感受。其次,我们帮助孩子去画出在阅读时,读到的哪些文字是印象深刻的?哪些段落是非常精彩的,标注出美文美句,和一些形容词、动词,这一过程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自己来标注,家长不能代劳。最后我们可以找一个本子抄写这些精彩的段落、美文美句,写下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写在书里。

那么注解怎么写?我们可以写一写:为什么觉得这一段很有意思?这一个段落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中的这句话?觉得某个词语好,能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可以给这些新词语写上注解,并且练一练仿句,今后能运用在什么地方?注解,就是帮助我们去理解文章段落,本着这几个问题去写,我们可写的阅读注解就很多了。

3、 家长的指导是提供帮助,不是帮助代写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写阅读注解有一点难,家长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给孩子挑毛病。比如,注解写得太少了,一开始小学生可能觉得一本书,我写上一两条注解,就当完成学习任务了,家长不可马上批评孩子,或者挑毛病说写得不好,而是根据孩子书写的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孩子去找出更多的可写注解的内容,而不是去代写。

7.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七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这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 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 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比如朗读,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的方法。朗读训练, 就是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时候学到的好多古诗, 都是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背诵的。一篇词汇丰富, 语言精彩的文章, 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 有时很难完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就难以真正理解课文。通过朗读, 把文章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长此以往, 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了文学素养, 真正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所以,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来打动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讲《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时, 我就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因为这样的文章不太难懂, 抒情性强, 教学时只要把课文的重点加以点拨, 学生就能理解。经过多次的朗读, 学生既享受到了文章的音韵美, 又理解了课文。所以, 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学生不肯多读课文, 又怎能学好语文?

其次, 在教学中, 教师要紧扣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 积极引导, 这样, 学生就会反复阅读, 一边阅读, 一边思考, 以便找到问题的答案。提出问题后, 不要急于表态, 可以让学生讨论, 也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无形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叶圣陶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只有多阅读, 才能确实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 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还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原则, 按照整体__局部__整体来理解。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只有这样, 才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阅读文章时, 首先应该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先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了解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和感情, 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比如, 在《荷塘月色》和黄鹂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两个“文眼”, 来阅读理解课文。

然后才是研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把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 尽量多利用工具书, 书上的注解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让基本功更扎实。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字词的深刻含义, 在字词的理解中引导学生自觉进入作品的意境, 产生情感的共鸣,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读, 精读, 分析局部的意义,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多动笔, 把优美的语句找出来, 体现作者感情文章主题的语句, 要点找出来, 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楚了。动笔和动脑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开发大脑的潜能, 而且有助于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

最后, 是在整体把握, 理解字词的基础上, 从段落层次的结构上来把握文章内部的联系, 认识作者为表达中心思想选用了哪些题材, 这些题材又是如何布局的, 领略作者的构思, 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意图。按照这样的学习步骤, 相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进一步, 不但掌握了文章中的基础知识, 而且对主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了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也要求他们多读书, 坚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 有意识地扩大阅读范围, 并进行适当指导, 学生阅读的文章多了, 不同的文章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 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时在课堂上, 我会把一些读者杂志上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 这些故事短小, 富有哲理, 让他们分析, 理解, 不但提高了阅读分析的能力, 其中的道理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他们, 促使学生关注社会, 感受时代气息,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8.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八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竞争愈发激烈,学校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步入教师与学生的视野的频率也逐渐增高。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着直接性的关系。而如今的教育把重心偏重于强迫学生记生字、背文章上,往往忽略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意识起到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兴趣。当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行一种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成为书本的主角,探索书中的奥秘。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这样学生也能在写作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和情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1.广泛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保障,更是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向、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的应用等等。比如,在阅读《春》时,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采取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反复的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拟人手法的作用,提高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2.有效的阅读能够加强理解,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组织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对文本描写的故事进行复述活动,该活动的组织不仅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的概括能力,而且有效的复述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也就是说,复述不是中心思想的概括,也不是全文的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将故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的阅读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有效的阅读能够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知识”是指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给文章增加亮点,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策略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通过仿照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并进行相应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除此之外,将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路。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的巧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词语表达非常精彩。如要成就一篇经典文章,就必须要有精确的词语表达。要想做到对词语的准确表达,作者一定具有驾驭这些词汇的能力。对于一些生字词的学习不能只注重会写,更要会运用,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词不达意。在阅读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先抄写生字词再阅读文章”转变为“诵读含有生词的语句后来默写生字词”。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本段思想的词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明白词语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文章。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精彩。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教师要采用模仿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写,仿照其中的观察角度和细节对景色展开描述。让学生感悟文中句子的精彩,进行仿写段落,找出其中的中心句。综合多篇文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写作。课本中文章的句子是语言的模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模范段落,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素霞.了解学生——有效教学的根本[J].中国教师,2015(4).

上一篇:咀嚼生活的滋味初三作文下一篇:亲情的重要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