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2024-08-03

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精选15篇)

1.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一

小班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

二、教学目标:

1、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参加集体活动和游戏,能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萌发爱集体的情感。

2、了解自己的兴趣、愿望,体验和感激他人对自己的爱,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

3、愿意为他人和集体做事,初步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习惯,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基本规则,能简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学习同伴的优点。

4、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名胜古迹,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家乡的优美环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谦让和分享,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5、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周围成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爱惜劳动成果。

6、遇到困难、挫折,尝试自己解决,初步养成勇敢、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活动的乐趣。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他人的爱,初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亲人和他人给予的关爱。

3、积极鼓励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理解同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4、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耐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习与同伴相互协商交流,积累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经验。

5、引导幼儿了解纸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节约用纸的意义,在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6、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人,愿意为班集体做事,感受集体生活的愉快。

7、引导幼儿爱护班级和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爱护公共设施。

8、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风光和物产,了解家乡著名的风景名胜,热爱自己的家乡。

9、在集体和自由交往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10、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知道相互谦让会给大家带来好心情。

四、具体进度安排表:

第二周:长大一岁祝贺会(社会)

第三周:夸妈妈(社会)

第四周:微笑(社会)“开心帽”和“生气包”(社会)第五周:我的开心法宝(社会)

第六周:警察叔叔你真棒(社会)

第七周:春天的田野(社会)

第八周:我们的家乡(社会)

第九周:家乡的桥(社会)

第十周:家庭小记者(社会)

第十一周:我居住的村庄(社会)

第十二周:美丽的公园(综合)

第十三周:鸟类大罢工(社会)

第十四周:我们居住的地方(社会)

第十五周:家乡的特产(社会)

第十六周:过节喽(社会)

第十七周:有趣的符号(社会)

第十八周:逛商场,找特产(社会)

第十九周:你喜欢夏天吗(综合)

2.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二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小班化教学成为目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 但小班化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削减, 班级规模的缩小, 而是要让学生在小班中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小班化教学下的初中历史和社会课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改进小班的自主教学策略,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全面观察每一位学生,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当中,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求学”, 并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学习。比如在教学《乡村与城市》时, 教师在课前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乡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 对乡村和城市进行基本的认知。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 可能有的来自乡村, 有的来自城市。来自乡村的孩子知道与乡村有关的故事传说、风土人情, 但是对城市生活了解得较少, 而来自城市的孩子对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比较了解, 对乡村的生活、故事了解较少, 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安排学生做预习, 通过电视、报刊、工具书、网络等方式, 找到乡村和城市的差别, 再配合教师的讲解,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理解书中所写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 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可能会发现有的城市聚落分布特点与教材上的观点不是很一致, 这时就会提出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完善小班的合作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班化教学方式下,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分工, 合作更为频繁。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 明确自己在小组当中的重要性, 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足够多的资料, 团队合作不但能够节约找材料的时间, 而且扩大了所要查找的范围,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分工, 根据个人的优势选择自己的任务, 做到“人人有任务, 个个任务有人做”。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帮助, 在遇到同伴有难题解决不了时要主动帮助, 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不要害怕解决问题。再次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欣赏, 在其他同学做得好的时候要主动赞扬并学习其做法, 遇到同学做得不够好也要提出来并主动帮助其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开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这一活动探究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因为小班人数较少,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比较深的了解, 这时就可以安排小组内中国历史学得较好的学生负责收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资料, 世界历史学得好的学生负责收集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 组内的其他学生协助这两名学生, 让组内分析问题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担任分析比较任务, 分工合作, 共同进步。在合作的氛围中, 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 一边完成自己手头的任务, 一边进行积极的交流, 同时与其他的小组展开竞赛, 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并提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能力, 对问题敢于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创新小班的探究教学策略, 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是教师一人在对问题进行探究, 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加之大班学生较多, 在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时间的束缚下, 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而使探究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小班化教学就有条件克服大班的这一弊端。在小班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新探究教学策略, 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 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尤其是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方面, 更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积极地交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要做到少讲并不是不讲, 而是要讲重点。遇到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仍难以理解的内容时, 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 做出客观的评价, 一边指导学生掌握突破重难点的办法。比如在对秦始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 认为其是一个暴君, 昏庸无能, 而不积极探究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深入的探究, 收集、分析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资料, 并把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成两部分。经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 其实秦始皇并不是一无是处, 相反他有雄才大略, 在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有很多值得管理者借鉴的地方。当然, 其暴政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并不能因为那些暴政就全盘否定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矛盾的分析法来客观地分析问题, 这种矛盾的探究策略对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学生通过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待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以后看待社会生活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进行探究, 多听听不同的声音, 再进行综合的分析, 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总之,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 采用体验式教学, 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领悟到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鲁正义.初中历史与社会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1) .

[2]乐志兴.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探究性学习的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3) .

[3]陈正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亚太教育, 2015 (24) .

3.小班化教学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 篇三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班化教学成为目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小班化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削减,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要让学生在小班中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小班化教学下的初中历史和社会课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改进小班的自主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面观察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求学”,并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学习。比如在教学《乡村与城市》时,教师在课前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乡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对乡村和城市进行基本的认知。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可能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乡村的孩子知道与乡村有关的故事传说、风土人情,但是对城市生活了解得较少,而来自城市的孩子对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比较了解,对乡村的生活、故事了解较少,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安排学生做预习,通过电视、报刊、工具书、网络等方式,找到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理解书中所写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可能会发现有的城市聚落分布特点与教材上的观点不是很一致,这时就会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完善小班的合作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班化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合作更为频繁。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明确自己在小组当中的重要性,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足够多的资料,团队合作不但能够节约找材料的时间,而且扩大了所要查找的范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分工,根据个人的优势选择自己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任务有人做”。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在遇到同伴有难题解决不了时要主动帮助,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不要害怕解决问题。再次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欣赏,在其他同学做得好的时候要主动赞扬并学习其做法,遇到同学做得不够好也要提出来并主动帮助其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开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这一活动探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因为小班人数较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比较深的了解,这时就可以安排小组内中国历史学得较好的学生负责收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资料,世界历史学得好的学生负责收集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组内的其他学生协助这两名学生,让组内分析问题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担任分析比较任务,分工合作,共同进步。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一边完成自己手头的任务,一边进行积极的交流,同时与其他的小组展开竞赛,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并提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对问题敢于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创新小班的探究教学策略,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是教师一人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之大班学生较多,在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时间的束缚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探究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小班化教学就有条件克服大班的这一弊端。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新探究教学策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方面,更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积极地交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做到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要讲重点。遇到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仍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形 成科学的认识,做出客观的评价,一边指导学生掌握突破重难点的办法。比如在对秦始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认为其是一个暴君,昏庸无能,而不积极探究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深入的探究,收集、分析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资料,并把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成两部分。经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秦始皇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有雄才大略,在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有很多值得管理者借鉴的地方。当然,其暴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并不能因为那些暴政就全盘否定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矛盾的分析法来客观地分析问题,这种矛盾的探究策略对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学生通过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待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看待社会生活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进行探究,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再进行综合的分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总之,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领悟到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鲁正义.初中历史与社会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2] 乐志兴.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探究性学习的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 陈正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亚太教育,2015(24).

[4] 吴海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要抓好四个环节[J].学周刊,2011(1).

4.小班社会教学反思 篇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是想通过创设探究和操作的生活化环境,激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实现整合教育目标,让幼儿形成新的认知,并能从中获得经验。我的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例如: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让幼儿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尝试自己整理袜子,并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惯提高自理能力。

在组织教学之前,我认真琢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小班幼儿,考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育,最能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最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我们设计了以认识袜子为活动主线的科学活动,它即密切贴近幼儿生活,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整个设计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以去“皮皮熊家做客”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这个氛围中初步了解袜子的种类,以及通过让幼儿尝试自己整理袜子,延伸出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即由幼儿自身参与游戏体验后,教师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再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知识点的安排是由低到高,步步深入,使幼儿在活动中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活动正如《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重在引导孩子围绕目标发散思维而不是直接牵着孩子走;我们重在鼓励孩子自主的探索发现而不是抑制孩子的这种探究欲望;我们重在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 另外,我们的活动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我们充分考虑底年龄幼儿的思维特点,围绕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准备教具,设计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在情景中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感受科学的趣味和作用。

5.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通用) 篇五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范文(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在社会领域方面,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的姓名,认识自己的毛巾、口杯、床位、书包的标记,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同时乐意与同伴交往,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谢谢,早上好,对不起,再见”等。但是幼儿的自我意识太强,不知道怎么与人合作,经常有争抢某东西的事情发生,另外玩完玩具不收整的现象比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制订以下计划:

二、教育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认识自己的幼儿园和班级、老师,愿意每天开心的上幼儿园。

(2)知道3月8号是妇女节,初步了解妇女节的含义了。

(3)认识五星红旗,知道幼儿园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

(4)有爱护玩具的情感,懂得玩具玩完了要放回原处。

(5)懂得与同伴相互合作、友好相处。

三、具体措施:

(1)开学初多带幼儿到幼儿到幼儿园各处走走,教师描述幼儿园的环境、玩具,介绍幼儿园的工作人员。

(2)取“打电话、猜猜谁不见了、照镜子、比较男孩女孩”等游戏。加强幼儿对班上朋友的认识,并认识区分男生女生。

(3)在日常的桌面游戏、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时,教师可提供适量的玩具图书,要求幼儿注意爱惜、不要争抢。

(4)利用每天的升旗活动,要求幼儿像哥哥姐姐立正,行注目礼,在美工区提供资料,让幼儿将五角星贴在红旗上,认识国旗。

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2

一、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和脱下衣服,自己吃饭等。

二、教学目标:

1、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参加集体活动和游戏,能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萌发爱集体的情感。

2、了解自己的兴趣、愿望,体验和感激他人对自己的爱,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

3、愿意为他人和集体做事,初步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习惯,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基本规则,能简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学习同伴的优点。

4、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名胜古迹,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家乡的优美环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谦让和分享,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5、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周围成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爱惜劳动成果。

6、遇到困难、挫折,尝试自己解决,初步养成勇敢、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活动的乐趣。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他人的爱,初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亲人和他人给予的关爱。

3、积极鼓励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理解同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4、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耐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习与同伴相互协商交流,积累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经验。

5、引导幼儿了解纸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节约用纸的意义,在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6、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人,愿意为班集体做事,感受集体生活的愉快。

7、引导幼儿爱护班级和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爱护公共设施。

8、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风光和物产,了解家乡著名的风景名胜,热爱自己的家乡。

9、在集体和自由交往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10、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知道相互谦让会给大家带来好心情。

四、具体进度安排表:

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3

一、情况分析:

幼儿是好模仿的,中班的幼儿在好模仿的同时,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尽可能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导向,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发展实际,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并创设幼儿展示的机会;另外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有所增强,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二、教育目标:

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接受和喜欢自己的长相。

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能感受、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

4、对劳动有兴趣,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各种活动。

5、愿意和父母家人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懂得集体活动中的基本礼仪。

6、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

7、知道要保护我们的环境,抽烟有害人体健康,劝戒周围人群不抽烟。

8、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交谈、说话,不随意插嘴。

9、知道不能把集体的或其他的东西的升国旗活动。

10、认识并尊重国旗,参加幼儿园的升国旗活动。

11、在节日活动体验节目的欢乐气氛,能用绘画、制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

12、认识并喜欢家乡的风景名胜,知道家乡的主要特征。

13、知道垃圾会给地球造成危害,理解废物利用的价值,不乱扔垃圾。

三、具体措施:

1、教育中可以以随机教育为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2、创设情景,让孩子亲身体验,判断对错,最终达到让孩子获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3、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了解他们独特的一面,并创设机会让幼儿有展示的可能。

4、帮助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上,分辨各种情绪,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学习“移情”。

5、通过情境性的练习,让幼儿切身感受各种情绪体验,提高对情绪辨别的敏感性和行为的针对性。

6、知道森林与人类生活分不开,知道我们的空气与森林分不开。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7、采用值日生的方式为他们创设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8、用“以强带弱”和“委托任务”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服务、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9、通过角色扮演、戏剧活动的方式增加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或模仿别人互动的机会,通过经常的练习,改善其人际关系。

10、通过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用废旧物品装饰我们的活动室。

幼儿小班社会教学计划4

一、班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又都新入园幼儿他们交往能力差,自制能力差,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育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自我控制能力。

2、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中的同伴和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有礼貌与同伴交往。

4、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5、引导幼儿遵守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初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育内容:

1、关注幼儿园环境的认识,使幼儿有安全感,并喜欢幼儿园。

2、关注同伴交往,使幼儿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

3、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

4、对生活社会现象的好奇。

四、教育方法形式和手段:

小班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以生活时间性的方法为主,此外,观察和参观也是小班社会学习的方法,角色扮演法在小班社会学习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搬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小班社会的教育组织形式大致有集体教育、分组教育、个别教育等。生活集体活动和游戏是小班社会领域教育重要的形成。

小班社会领域有的组织形式大致有集体教育、分组教育、个别教育、这些形式的使用是因教育的内容和情景而异的需指出的是,个别教育在小班有特殊意义。小班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别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领域教育。

6.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六

小班幼儿已开始了有了自我意识,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同时,知道自己的性别特征,特意设计了“认识自己”的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

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

3、在幼儿入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教学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旦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7.浅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小班幼儿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分呵护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十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不会为难。并且家长对于幼儿的生活照顾程度十分高,切实地关注幼儿的各个生活行为。而且由于家长的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更不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去玩乐,这种状况使得幼儿与外界的交流大大降低,严重忽视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成长需要。此外,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导方式之一,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父母交流的语言影响,不自觉地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而许多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语言上存在太多的纰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成长,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2. 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观念十分强烈,各个教学内容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因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目前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班开始就被迫去报一些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上,缺乏业余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策略

1. 科学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想使幼儿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交流环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定义:第一是指精神环境上的和谐,也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周围人群性格和语言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幼儿交流和谐氛围的打造,认真地关怀幼儿的生活问题,并逐步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尊重他们的内心思想,打造和谐的班集体交流氛围,使幼儿的生活氛围变得温暖,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提高交流意识。第二个方面是指物质环境的引导。幼儿的很多语言都形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们进入周围的公园进行游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创建一些有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生存环境趣味的基础上,能够与别人产生深切的交流和合作。

2.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流用语和技能

处于小班教育中的幼儿,内心十分渴望学习交往技能,如果教师无法在这一方面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教育,很容易降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多地教授给幼儿一些简单便于理解的礼貌用语和动作,比如,挥挥手说再见,握握手说你好,这些技能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是幼儿交往能力的起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也应当积极采取一些健康完善的言语进行交流,便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体会,从而实质性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必须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健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较多的交流机会,同时要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环境事物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促使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摘要:社会交往能力是陪伴每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现如今的幼儿成长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孩子明显存在较多的孤僻性格,不敢于更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必须在小班的教育引导中,逐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大与幼儿的交流沟通,进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小班

参考文献

[1]高晴.随迁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大学,2016.

8.浅谈小班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篇八

现如今的幼儿,大多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合作,这些都是幼儿人际交往不和谐和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现。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我们尝试进行了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教育 自我意识 人际交往 家园共育

一、让幼儿了解社会首先要融入集体,慢慢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在幼儿离开家,离开家人来到幼儿园后,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早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带孩子们熟悉幼儿园的大环境(操场、大厅、走廊、传达室、食堂等)和班级的小环境(喝水、入厕、上课、睡觉的地方等),并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让幼儿参与中、大班的一些活动。

2、大部分幼儿在家都是一个人,没有与其他幼儿分享东西的经验,所以常常会发生矛盾和纠纷,如争抢玩具,分配角色等,这时,就要引导孩子从中学会独立解决纠纷,学会合作、轮流、分享、礼让等,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避免发生矛盾冲突,我们开展了《小不点儿》这个主题活动,并在生活中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如:玩玩具时,要大家一起玩,可以把自己的给别人玩一玩,也可以借别人的玩一玩,从中幼儿学习到了交往的技能,提高了交往能力。

二、融入集体后要加强自我服务的能力及文明礼貌的运用。

1、进入幼儿园就代表幼儿要学习独立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要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吃饭自己吃、鞋子自己穿脱鞋、自己穿脱裤子等。

2、在学习文明礼貌时,要教育幼儿走路轻轻地走、说话轻轻地讲、东西轻轻地放,并让孩子从小去学习和养成对大人有礼貌,学会分辨和判断他们的社会角色,知道怎么称呼,学会见到人时说“你好”、需要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弄到别人时说“对不起”、要走了说“再见”等礼貌用语;除此外还要学会尊重大人,如不干扰大人的活动、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讲话等等。总之,要让孩子学会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分辨和判断社会角色,如男女老幼、亲朋邻居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记忆、想象、思维、表达以及意志行为。

三、懂得尊重长辈,关心他人。

在我们班多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都生活在被爱包围的坏境当中,养成他们自私、任性的性格,他们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人关心人,为了培养幼儿爱父母、尊敬长辈,我们开展了“爱家庭活动”,让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福”照片(五口之家)来,张贴在主题墙上,利用晨谈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 “全家福”照片里的重要成员,与其他幼儿分享“家”的快乐,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辛苦,引导幼儿尊敬长辈并用行动表现出来。为了让幼儿知道父母的辛苦,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很多娃娃,让幼儿到“娃娃家”里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重阳节这个节日里,我们还邀请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到幼儿园来庆祝节日,让幼儿真正体会了一次尊敬老人的机会。

四、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其实社会交往能力不仅仅是与小朋友交往相处与家人交往相处,还有更重要的是与陌生人交往相处,知道了解一些基本社会常识以及应急的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出门要跟紧父母,如果走失要在原地等或找警察叔叔帮忙;能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一停、二看、三通过等。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让幼儿遇到危险事情后能想到解决的方法。

五、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除了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培养外,家长也要跟幼儿园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平时,家长因为很忙没空带孩子出去玩或走亲访友,让幼儿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所以这些孩子表现出来大都是活动能力差、不擅于交往、胆小、动手能力也欠缺,所以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跟我们多配合,并通过电话、班级博客、QQ、家园栏、家访等多种方法跟家长交流,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基本心理常识,多鼓励家长带孩子出去玩,让幼儿从中学到更多的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立群《幼儿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8版

[2]王玲艳《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关注的若干重大话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3]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版

9.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洗手的方法,今天午饭前我要检查小朋友们是不是用正确的方法洗手的。看看谁最聪明,把老师教的洗手方法学会了。

教学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10.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绿色、亲绿色、种绿色让幼儿感知绿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环境。

2、幼儿以自身的肢体语言体现绿色植物的美,体验快乐的情绪。

3、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参与环保的意识。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类绿色植物、绿色背景、绿色地毯

2、动物家园楼盘

3、彩色种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绿色

老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一玩!

老师:啊,这儿的空气真新鲜呀,原来这儿有那么多的绿色植物!有绿色的—,有绿色的—,让我们在这儿玩一玩吧!幼儿自由玩耍。

2、亲绿色

老师:玩得真开心呀,我和小草、小树成了好朋友,我也想变成一棵小草,你想变成小草、小树吗?

小草、小树们一起来跳舞。

3、种绿色

老师:小草、小树们有点累了,休息一下吧,咦,这儿有一座动物新村,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老师:这只小鸭告诉老师这儿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绿色,那怎么办呢?我们来为它们栽些小树、小草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栽树。

4、结束活动

和小动物们再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优点:如教具的准备上比较充分;活动环节上,与幼儿一起分享绿宝宝的照片、绿宝宝由开心一下子转为不开心、师幼一起讲故事到幼儿单独来讲故事、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以及对幼儿在语言的引导等方面较好。教师在活动后,改变了这一不足之处,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了作业纸上的四样物品,并让幼儿给四样物品都涂上了绿颜色(给了幼儿明确的目标),效果较好。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我的优点,弥补我的不足,更加用心的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11.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一

一、创设主题环境, 让环境成为幼儿交往的一条纽带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正如当代幼儿心理研究所提出的, 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 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室内环境, 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对幼儿园里的每一处环境都充满了惊奇, 有时会目不转睛地看半天, 好似和环境在交流着什么, 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来满足幼儿的感官刺激和内心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镜头一:

我们的主题墙:嗨, 你好

“嗨, 你好”的墙饰由33个“小人”构成, 每个“小人”的头都是剪成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 每朵小花中间贴了一张幼儿的照片, 代表班里有33个孩子, 衣服都是剪成了各种颜色的梯形状, 两臂都是展开的。它的寓意是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有缘一起聚集到了小 (2) 班, 也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地展开双臂去迎接他们的同伴, 对同伴说一声“嗨, 你好”。创设主题墙“嗨, 你好”后, 果然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 他们三言两语地说着“这是我, 这是我”, “我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呢”“我在做奥特曼”……照片的提供让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交流, 从照片上与同伴交往时的三言两语正是幼儿步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

二、开展社会教育, 让教育成为幼儿交往的好帮手

1.发挥主题背景下的社会活动的最大优势

在这里说的社会活动就是以集体形式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我们已经开展过了如“抱一抱”“跟你碰一碰”等活动, 通过一次次的社会活动增进了幼儿间交往的距离。让社会活动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把课上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家庭, 下面的一个教学活动就是发动家长参与的一次社会性分享活动。

镜头二:好朋友饼干

好朋友饼干是“嗨, 你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社会活动, 即一次分享活动。我们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些饼干、沙拉、果酱带到幼儿园来, 然后在课上一起制作好朋友饼干。爸爸妈妈参与这个活动的热情很高涨, 都带来了一大堆的东西, 让我们好朋友饼干的资源非常充足。制作好朋友饼干开始啦!小朋友们别提做得有多卖力, 拿起一把勺子把好吃的果酱或沙拉涂抹在一块饼干上, 再用另一块饼干把果酱或沙拉夹在中间。第一次独特的吃饼干, 第一次亲手制作饼干然后再吃都给了幼儿无穷的快乐。我也拿到了许多小朋友们做的好朋友饼干, 吃下去不仅果酱的甜, 心里更是甜滋滋的。我想小朋友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大家一起分享饼干, 一起制作饼干, 一起吃饼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可以分为很多, 有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等, 这些可以把它统称为“个别学习性区角”, 又如娃娃家、理发店、医院、超市等, 这些可以把它统称为“游戏性区角”。“个别学习性区角”是对应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的, 是让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来个体建构和学习。今天我讲的开展区域活动, 主要是针对“游戏性区角”。“游戏性区角”主要是一些角色性游戏, 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等, 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必定要有相关的社会经验, 因此“游戏性区角”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游戏性区角”里, 教师首先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及准备好相应的游戏材料, 幼儿在环境的感染下以及材料的作用下能调动起原有的生活经验, 另外适宜的环境也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渗透了社会知识。此外, 在各个“游戏性区角”中, 都会有多种角色之间的互动 (语言或行为) , 而往往在交往时就会有一些不合理的社会性行为发生, 甚至是非亲社会性行为, 如攻击性行为等。因此需要教师在逐步的话语引导以及以身作则下, 让幼儿学习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 像“请进”“谢谢”“能借我一下……吗?”, 从而出现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社会性品质。下面是我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一段实例。

镜头三:

记一次娃娃家中引导小班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谦让行为:

“老师, 他抢我们家勺子”, 萌萌急中带点哭腔地说道。我正在理发店, 一听到娃娃家里传来的告状声就顺势问到“谁去抢勺子了?”“是我们家的勺子没有了”涵涵说话的声音里满是委屈。我走过去询问原因, 原来是小红家准备要开饭了可是少几把勺子, 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那一幕。我想了想对涵涵说:“抢人家的勺子是不对的, 应该去借, 要对他们说可不可以借一下你们家勺子。涵涵很听话, 照我说的做了, 萌萌听后一口就答应了, 涵涵也非常得高兴回小红家吃饭了。从“抢勺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幼儿正缺少在交往时的一种礼貌用语的意识, 如果用了一句礼貌用语, 那么在活动中就会多一份和谐, 幼儿的谦让行为也就有了可能。

三、提供合作机会, 让合作成为幼儿交往的快乐源泉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 通过相互间实行协作, 以共同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良好的合作行为能沟通儿童之间感情, 增进友谊,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 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合作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 要让他们体验到原来与他人合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其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机会让幼儿进行合作, 比如在建构区里鼓励幼儿合作搭出一个作品;在午睡时或起来后请幼儿互相帮忙穿脱衣服;在课间幼儿拿出自带玩具玩, 玩具很多样化, 这时也是让他们分享和合作的好机会, 可以几个人一起拼拼图、一起开小车、一起交流着我的玩具是怎么玩的……这也是让幼儿不断积累合作经验, 不断收获合作后的成功与喜悦, 让“合作”一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合作行为。

镜头四:

这是我的皮球

户外活动啦!孩子们都排好了队就等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去拿玩具。刚一说完一群孩子就蜂拥而上, 朝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跑去。不一会儿, “这是我的, 这是我的”两个小朋友争吵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一看原来是两个小朋友在争抢最后一只皮球, 只见两个人都气势汹汹, 互不谦让,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教师的调节了。我想以往都是以自己的评判来指定谁先玩, 那今天不如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一起来玩这个皮球。我把皮球从他们两个争抢的手里拿过来说:“你们可以一起来玩这个皮球, 看好怎么玩。”说着就蹲下来先做个示范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玩起了互滚皮球的游戏, 滚了一会儿我站起来把皮球交给他们说:“你们一起玩, 好吗?他们很开心地答应了, 于是两个人愉快地玩了起来。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 小班幼儿还是能够出现合作行为的。由此应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个契机, 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合作的机会, 使他们往更好的社会性方面不断发展!

摘要:我追随着幼儿刚刚入园的脚步, 从环境入手, 为幼儿拉起了一条交往的纽带, 并通过各种活动如社会性活动、区域活动等各种环节让幼儿的社会性逐步向前发展, 从同伴间的慢慢认识、熟悉到学会交往, 有分享、谦让、合作的行为出现。

关键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一日活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2]倪慧芳.创设促进幼儿交往的环境.幼儿教育, 2008, 2.

[3]顾艺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早期教育, 2007, 4.

[4]唐淑, 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二

1、懂得要爱护图书

2、初步学习正确的翻书动作,学习一页一页翻图书

活动重点:

懂得要爱护图书

活动难点:

学习正确的翻书动作,学习一页一页翻图书

难点形成原因 :

手部小肌肉动作发展能力较弱

难点解决策略:

层次递进地进行熟练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讨论图书破的原因

二、观察教师修补图书

1、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破图书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修补图书

三、讨论怎样避免弄破图书(结合幼儿实例进行讨论)

图书应该怎样拿,怎样放?自己看书时应该注意什么?打击一起看书时应注意什么?

四、欣赏儿歌《小图书》

五、幼儿看图书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动作

设计依据:

活动导入部分请幼儿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现场补书,幼儿发现补书的`不容易,以巩固他们对爱护图书重要性的认知。

活动反思及重构

《爱护图书》是小班年龄段的社会活动。我本来想达到的目标是1.懂得要爱护图书。2.初步学习正确的翻书动作,学习一页一页翻图书。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中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来设计本教学活动。

这是一个社会活动,“爱护小图书”是一个非常空洞的,但又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每次的图书阅读中似乎都会涉及到一些这方面的注意点,如何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手段让小班的

孩子

情感产生共鸣,这是我对这个活动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在当我走进教室,进行活动时发现,

孩子

们情感不投入,有些孩子看见老师扮演书

宝宝

还在那边笑,所以我们调整了策略,通过播放录音、观察图书

宝宝

封面来了解书宝宝伤心的原因,进而导入课题,同时也提高孩子观察能力。

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

1.在最后可加入修补图书的环节。

2.在讨论的时候可引导幼儿多说说如何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13.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记住自己的学号,会按自己的学号排队。

2、学会按教师的口令进行排队,要安静和速度快。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学号卡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

1、幼儿和老师一起来数数。

2、按班级有多少幼儿,进行数数,如30个幼儿,从1数到我们的学号30。

二、认识学号

1、让幼儿们来认识自己的学号。

2、自己说说学号是多少?

3、找自己的学号的座位。

三、分组排队

1、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1号至10号为一组,依次类推。

2、酱30个幼儿分组,排成红、黄、蓝三队。

四、比一比

1、红、黄、蓝三队三组幼儿比赛。

2、看看哪对排组排得既快又准,还很安静。

五、小结

1、教师对红、黄、蓝三队进行点评。

2、让幼儿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在开学的时候就让幼儿们接触过认识学号,在幼儿有初步的基本上都已经认识,也能说出自己的学号是多少了。对于幼儿来说用学号来排队有点难度,一来对小伙伴们还不太熟悉,二来幼儿们都有一种拔尖,爱争先的心态,幼儿们都喜欢排在前面。为了突破幼儿的这一难点,我用颜色先让幼儿认识分组,也让幼儿们练习了多次,再让幼儿来慢慢的先记住自己前后面的幼儿,最后通过小竞赛来激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4.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2.尝试用糖纸装扮糖果小屋。

3.体验分享糖果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带2--3种不同的糖果来园

2.1座用各种糖果装饰的“糖果小屋”,4张不同颜色的未装饰的“糖果小屋”的轮廓图(4开大小)

活动过程:

1.出示用各种糖果装饰的“糖果小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糖果,鼓励幼儿大胆的和同伴交流。

(1)说说认识的糖果

“糖果小屋”的糖果可真多啊!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说出:棒棒糖、棉花糖、QQ糖、巧克力糖、水果糖、奶糖等。

(2)触摸糖果

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盘糖果,请幼儿摸一摸,捏一捏。老师提示、丰富幼儿的词汇:软软的、硬硬的。

3.鼓励幼儿打开包装,品尝糖果。

(1)尝试剥糖纸

鼓励幼儿自己打开糖果包装,老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老师提示、丰富幼儿的动词词汇:撕、拧。

(2)吃糖果

孩子们吃到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糖果吃到嘴巴里有什么变化?(变小了)

4.请幼儿用糖纸装扮“糖果小屋”。

(1)贴糖纸

引导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糖果小屋”轮廓图上,体验共同布置糖果小屋的乐趣。

5.组织幼儿喝水、漱口,培养幼儿池塘后要漱口的习惯,树立讲卫生的意识。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盘糖果,孩子一下子吸引了。团团地围坐着,一起说说各种糖果的名称,糖果必竟对幼儿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一下子孩子们说出了好多棉花糖、棒棒糖、牛奶糖等,为了让幼儿有更深地了解,我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糖果的形状,糖果的软、硬等特征。有的幼儿说 “ 是棉花糖,软软的,有的说“ 是棒棒糖,硬硬的 ”。接着,我让每位幼儿去品尝桌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品尝,通过品尝,孩子们聪明地发现糖果含在嘴里会变小,味道 是甜甜的这些感知体验。今天又正好是我园园长来我班下班听课,她听后也给我提出了意见,我也感觉到了在品尝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上有点仓促,疏忽了,我应该让幼儿们从我的盘里挑一颗,把糖果拿在手里跟小伙伴们说一说,选的是什么糖什么形状的糖味道是怎样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结果我是让他们过去品尝,回来时他们都快吃好了,我这时才问,因此孩子答不上来,吃到嘴里早忘了糖的特征了,的确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困难,以后我会注意的。最后,我分组让幼儿们把糖果(糖纸)送回糖果小屋,这环节,孩子们 的表现非常棒。糖果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 动2 / 2 中,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孩子们进行了大胆地探索、感知、想象。

15.小班社会教学计划、总结 篇十五

活动设计背景

做早操回来的路上,看到鱼缸里的鱼儿,孩子们停下了脚步,细细的观看,自言自语地说“鱼儿的朋友是谁?”所以我就联想到了这首《找朋友》的儿歌,它形式较比较单一,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能儿歌感知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关系,激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最后一句的问答是“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这是一个转折的语句,打破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幼儿了解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

2、情意目标: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来了解大自然,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扩展性思维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围巾、手套,小鸟和鸟笼。

2.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将相应的图片准备好,以供操作展示使用,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法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发活动,灵活地调整授课内容,适当的延伸授课内容,扩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出示水壶的图片,展开互动。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水壶对 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水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经常在一起。(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1:牙膏对牙刷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牙刷说:“对。”

幼儿2:太阳对天空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天空说:“对。”

在我们生活中的周围有那么多好朋友,小鸟也来找朋友,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会说什么呢?小鸟的朋友会是谁?(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1:小鸟说对,因为我爷爷家的小鸟就在鸟笼里。

幼儿2:小鸟说“不对。”因为小鸟不想在鸟笼里,它喜欢飞。(教师:“那你认为小鸟的朋友是谁?”)

幼儿2:小鸟的朋友是天空。

幼儿3:小鸟的朋友是树上的鸟窝。(幼儿在自由的争论)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把图片放到黑板上,让幼儿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组一组小朋友分别操作,考验小朋友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动手力。教师一定要带领小朋友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教育孩子要**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水壶、水杯等较感兴趣,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想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的理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同时句式的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已经遭到了破坏,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扩展了幼儿的知识范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上一篇: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下一篇:培训会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