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2024-09-03

长春版第三册教案(共10篇)

1.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一

蜀道难

1、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既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谋士的气质。儒、道、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诗歌多抨击黑暗政治,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色调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李白原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自幼读书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天干地支,六十年一甲子,相当于说学习四时节令,长幼尊卑之事),十岁观百家”。年轻时仗剑任侠,遍游蜀地。

云游时期:李白早年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峨嵋山沿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湖北。

一进长安:开元十八年,李白入长安,隐居终南山,希望得到权贵的荐引,未能如愿。两年后沿黄河东下,漫游洛阳、太原等地。后举家东迁,又漫游河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所到之处,诗名远播,震动朝野。

二进长安:天宝元年,玄宗征李白入京,待以隆重礼遇,赐官“供奉翰林”。李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没想到的是,很快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受到谗毁,天宝三载春,被赐金放还。李白离长安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的放逸生活。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深感忧虑不安。他四处漂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晚年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满怀热忱地参加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义军。李璘军败被杀,他也因此获罪下狱,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 1 未已,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2、《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经济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里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被征进入长安后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3、唐代诗歌发展

4、读音纠正

第一段:

1、字词梳理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2、分析手法

(1)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奇特想象

夸张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正面实写

夸张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侧面虚写

夸张

3、文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蜀道之难。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叙述? 一层:总写蜀道之难;

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

4、写蜀道之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5、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

明确: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第二段:

1、字词梳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情景,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效果?

运用夸张的手法,先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的气氛。然后由静而动,动静结合,写出水石激荡的惊险场景,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第三段:

1、字词梳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文段分析

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总结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映衬烘托,豪放飘逸。(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2.冀教版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师出示葫芦图片,补充简介葫芦。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分段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小组讨论。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3.派代表说一说。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汇报交流。(一)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生汇报时师注意适时指导一下几个重点: 1.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 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 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的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3.第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二)表演这个小故事。比一比那组同学演得好。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通过表演进一步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言和语气。

3.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三

2.理解课文内容,直到黄山有哪些著名的气势,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一共十八个要求认读的新字,数量较多。认字最好在文中尽情,边读边识,以读促识。

感受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三)课前准备:课件、照片、生字词卡片。

(四)课时建议: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今天xx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去黄山旅游时的照片和精彩的介绍,他们说,黄山的奇石特别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生简介。

师:xx只是为我们介绍了部分内容,想了解,就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小导游讲解激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营造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同学、拼拼音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认字方法大比拼——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

(3)指名读短语,检查认字情况。

秀丽神奇 陡峭 翻滚 奇形怪状

(4)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对黄山奇石的了解。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把生字置于语境中反复认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九条巨龙是形态各异的?

(3)自由读几个描写奇石的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的样子。

同桌一人读,一人想象。

老师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

3、读完这些你觉得黄山的奇石有趣吗?哪里最有趣?哪一个你最喜欢?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全文,边读边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抓住为什么会“秀丽神奇,有趣极了”这个问题展开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神奇美丽的大自然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4、拓展延伸、回顾课文

师:课文中细致描写奇石的几个自然段,写的多棒呀,喜欢的话,就把它收集在《我的采蜜集》里面吧!把你搜集的图片也放在里面。学期末,我们看谁找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又多,又漂亮。

依托文本,培养学生时时积累的好习惯。

5、课外积累

推荐:《游遍中国》。《华夏地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填字词

xiu()美 顶feng()xing()zhuang()

ge()bo()

(3)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书写“区 神”两字,并注意“礻”部的书写。

(3)毛遂自荐。

“趣、腿”等字,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及占格位置,练习书写。

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地方。

由“讲”到“放”,教给了学生研习生字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主习字的能力得以提高。

2、生生互评,欣赏交流

学生把自己的习字作品放在组内传阅,相互交流。

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的同时,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黄山奇石》习题精选

(一)一、读一读,写一写。

石盘 景色 安徽 脖子

山峰 胳膊 翻滚 形状

啼叫 弹琴 著名 手臂

岩石 天都峰

金光闪闪 奇形怪状

秀丽神奇 闻名中外

二、辨字组词。

区()尤()决()蜂()

巨()龙()块()峰()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黄山()在我国安徽省()。那里景色(),()是那些怪石,()极了。就说“仙桃石”吧,它()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上。在一()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着腿,()地()在山头,()着()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去,那()真像一位仙人()在()山峰上,()着手臂()向前方。每当太阳(),有座()上的()巨石,就变成了一只()的雄鸡。它(),()着天都峰不住的()。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黄山的()还有(),像“天狗望月””()”“仙女()”……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正等着你去给()起名字呢!

《黄山奇石》习题精选

(二)(一)读拼音,写汉字。

xiù měi yoú qí shān fēng

()()()

gē bo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

(二)读生词,并注音。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

(三)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就说()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

(六)指导背诵。

4.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四

腊树龙山小学

程菊霞

教学目标

1、复习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的不气馁、不断努力的情景,体会“努力”包含的品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开火车的方式)

2、过渡:看来,每个组的生字都认得很准,那现在我们三个小组来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流利。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爱迪生小时候手工课上制作小板凳,老师对他交上来的板凳很生气,可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于是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板书:老师、爱因斯坦、很生气)

二、新课

1、老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2自然段)

2、原来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很不像样,仔细观察图看看是怎么不像样的?

过渡:四个脚是歪的,而且没有挨拢,这样粗糙的样子,就是“糟糕”,是啊,其他同学交上来的是精美的泥鸭子,可爱的布娃娃,这样糟糕的小板凳真让老师生气。

3、老师生气了怎么说的?用直线勾画下来。指名回答。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看看下面的两个句子哪个是老师要表达的意思。

分男女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这两个句子的感情怎样?指名读。齐读

小结:我们有时要想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时就可以用这种带问号的句子,虽然是问句,但我们却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反问句。请生练习说几句反问句。

①冷昀恬的画很棒。②梅洁的字很漂亮。

4、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他,那同学们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这时候的笑是赞扬还是取笑?取笑还可以说成什么笑?(笑话、嘲笑、讥笑)

5、引读:面对同学们无情的嘲笑,老师严厉的责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勇敢地站起来,小声说:“有的。”

过渡: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比这个还糟糕的板凳吗?

6、指名回答,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3自然段)师: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那就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看插图说说它们是怎么更不像样的。(第一个板凳三个角全是歪的,有两个角是躺在地上的,而且角的长短也不一样,凳面是斜的,如果有人坐上去肯定会摔倒的,根本不像个板凳;第二个板凳的有两个角很斜,但凳面是平的。)

7、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是他第几次做的?(板书第三次)他为什么要交第三次做的小板凳给老师呢?(第三次的好一些)可第三次的板凳还是很糟糕呀?

出示: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它”指什么?“这两个”指什么?用“虽然……但是……”造句。

比较这三次的板凳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你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做完第一个板凳后他看了看会说什么?又会怎么做?做好第二个板凳后他看了看又会说什么?怎么做?

从爱因斯坦三次做小板凳的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不气馁、不灰心、不断努力)板书。可是原来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是个怎

样的孩子?指名读(第1自然段)齐读。

老师也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一个不怕困难,不断努力,永不灰心,永远追求更好的爱因斯坦,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板书改变了态度)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做任何事情都像做小板凳这样认真,有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品质,所以他长大以后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们带着对爱因斯坦的崇敬再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今天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你觉得自己平时在做哪些事情时还可以做的更好?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板书

第三个小板凳

第三个

()

老师很生气

爱因斯坦

第二个

不气馁

不灰心

()

不断努力追求更好

第一个

老师改变了态度

()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龙山小学 程菊霞

在教学本课课文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听听课文录音,想想“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看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去体悟。在学习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抓住“生气、小声”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再抓住“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在讨论中感悟理解课文。最后又回到整体,让学生说一说“在爱因斯坦身上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从而懂得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读文,再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学习完课文后,有些学生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

5.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五

1、会根据偏旁写字,会填量词。会选字、词填空。

2、会看拼音写词语,会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3、会写反义词,会选字、词填空。。

复习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fǎnguānbìhuáibàoyìyuàn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寸()吕()闭()问()

守()宫()闲()间()

三、写反义词

美--()()--硬粗--()()--静

四、选词填空

温暖温和

1、老师对我们的亲切关怀,使我们感到特别()。

2、他对我的态度很()。

欢快欢笑

1、清清的溪水()地向前流去。

2、游乐园里处处充满了()。

五、选字组词

忆亿弟第

回()记()小()()一

十()()万徒()()十

六、在偏旁边加字组词

宀()()亻()()钅()()氵()()

七、我来填

一()老爷爷一()神笔一()鱼一()骏马

一()小鸟一()梯子一()花一()树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 七年级下册数学免费教案泸科版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生命交响曲》教案

6.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一.谈话揭题(5)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 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5)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5)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5)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复习检查(5)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5)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4.齐读第一自然段。5.男女生比赛读。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0)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 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

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5)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 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5)

六.指导书写(10)

1.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指名读、齐读

3.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板书设计:

6.东方明珠

7.长春版第三册教案 篇七

教学工作总结

容西镇中心学校

梁海超

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与同事团结协作,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创新。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测试和试卷讲评等各项常规教学工作。

2.教研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除按时观摩学习本校语文公开课以外,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开展科组教研活动。

3.重视朗读,加强指导,做到人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表情大方、入情入境。

4.重视写字的指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按照教学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5.重视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流畅表达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说,由说到演来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经过由说到演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感悟语言的能力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上,注重调动学生说与写的愿望,努力营造良好的写氛围。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在科组活动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特点、新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1.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实施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3.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8.六年级上册长春版第三单元作文 篇八

我的家中不说是藏书无数,也算得上是各门汇砸。它们包含许多种类,从小儿书连环画到古典名著,再到西方文学,真可谓是古今中外都在其中呀!书籍像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它无时无刻不存在。它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变的比较成熟。

书籍教我要孝顺父母。《二十四孝》使我深深地明白了要首孝悌。父母把我养育这么大实在是吃了很多苦,太不容易了。而今他们都已经有了华发,满脸堆积起皱纹来。我更要孝顺他们,要经常关心体贴他们,就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那样去照顾他们。

书籍使我博古通今,明白了很多道理。从历史演义到民间传说,再到革命战争,从一段段历史中或总结领悟,或直接获益于书本,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我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很多长处,并把这些长处运用到自身,多加注意,形成习惯。这样我在做起事来就会游刃有余,不拖泥带水邋里邋遢的。

9.第三册教案 篇九

中国大学网

Module 1 Numbers 单元备课

I. Function: Talking about numbers13-29.

II. Target language: Numbers13-29

Twenty and one is twenty-one.

III. Vocabulary: one,purple,pink,white,orange,point,winner,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twenty

IV. Chant: Ten big lions at the zoo.

1. Warm-up

(1) Sing a song. Stand up!

(2)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

T: Stand up, Mary. Point to the door.

S1: (Do the actions.) The door.

T: Sit down, please. Stand up, Jack. Point to the window.

S2: (Do the actions.) The window.

T: Sit down, please. Point to ten.

S3: (Point to the Bb.) Ten.

T: Can you make an order?

S1: Point to 5.

S2: (Do the actions.) Five.

(3) Now let’s sing another song, OK?

(4) T: Look, they are fingers. Now how many fingers?

Ss: Four fingers.

T: Good. How many fingers?

Ss: Seven.

T: How many desks are there in Group2? Let’s count.

Ss: One, two, three…

T: How many chairs?

Ss: Twelve.

2. Show the topic: Today we’ll talk about the numbers. 今天我们将谈论有关数字的话题。Numb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ves. We can count, reckon and so on.生活中我们可利用数字数数、计算等等做许许多多的事情。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You can lookup some message from Internet. And then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OK? 同学们可通过校园网查找有关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的例子,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总结数字应用的例子。

3. Communication.

Ss: (Discuss in groups.)

T: Which group can try to give some examples?

G1: 我们从校园网班级学生的学籍库中了解同学们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可以知道数字在生活中经常表示门牌号和电话号码。

T: Good! We know about the telephone numbers and room numbers. Any more? (记录)

G2: 我们小组通过查找小学数学学籍库,找到数字在数学算式中云运用,我们可以用数字进行计算。(在黑板上做简单记录)

T: Excellent! We can reckon.

G3: 我们小组查找了教师的签到表,发现生活中数字经常用于表示时间。(记录)

T: Very clever! We can know the time.

G4: 我们小组进入校园网英语动画乐园,和有趣的卡通人物一起做数数游戏,我们发现数字的数数作用。(记录)

T: Yes. We can count. G5: 我们小组到索材库中找到各种国家的货币,发现各国货币上都有数字,可以知道币值。

T: Oh, quite good! (记录)

4. T: Numb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ves. Each group has given some

examples. Now let’s discuss together, OK?

5. 1)T: Look, there is a picture. Now let’s have a competition. 现在我们来进行数数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最快完成题目,并且统计数字最准确。我们将请完成最快最好的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成功的秘诀。The questions are: How many boys, girls, caps, cats, bird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Then please fill the form in your group.

2)Point, count and fill the form.

3)Check-up.

T: OK, Group X is the winner. Now let’s check up.

Each group asks the question, and Group4 answers.

G1: How many boys?

GX: Eight.

T: Is it right?

Ss: Yes. (课件突出图中所有小男孩的图象,让学生明确结果)

G2: How many girls?

GX: Six.

Ss: No.

T: OK, what’s your opinion?

G3: Seven girls.

Ss: Yes.

T: OK, let’s count.(课件突出图中所有女孩的图象,让学生明确结果)

6. 请数数又快又正确的小组派一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秘诀,怎样

分工才能达到较好的合作成果?

7. 1)T: Look, (point to Bb) we can reckon with numbers.. I think all of you are good at maths. Do you think so?

Ss: Yes.

T: OK. Here are some exercises. Can you try to do it?

Ss: Yes.

T: One and seven is eight.

Learn to say.

T: Two and three is…

Ss: Five.

2)Practise in pairs.

T: Two and three is…

S1: Five.

8. T: (出示课件)OK. Look, this is Xipu Road. There are some cars.

(Point and ask.) What’s the car’s number?

S1: D 323647

Learn to say.

T: And what about the taxi’s number?

S2: D 53782

(如有学生表达有困难,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允许学生由单一数字的运用,渐渐过渡到能熟练掌握车牌号、电话号码的表达。)

T: Do you pay attention to the house? Who can tell me the house’s number? (Point to the house.课件中展现马路边房屋的.门牌号)

S1: 482

T: Good, the house’s number is 482.

9. T: And next let’s talk about the phone number.

This is my telephone number 5128825.(Repeat)

Learn to say.

Can you tell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s?

S1: Yes. 5126732 (如果学生出现少说一位号码或者表达不够熟练的情况,教师可适当重复正确读法,不必刻意纠正。)

T: Maybe I will call you,OK?

Ss: OK.

T: Thank you.

10. T: When you buy something, you need some money.

Look, here is money. Can you make them out?(课件中出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它的币值)

S1: One Yuan.

S2: Two Yuan…

T: What do you find from internet? S1: I know about the dollar. T: Yes. 美元 Do you know about pound? Ss: No. T: OK. 英镑,英国货币。

11. T: At last, let’s talk about the time. Look here, what’s the time now?

S1: It’s seven o’clock.

Learn to say.

T: (Take out a clock.) Now the clock goes on. What’s the time now?

Ss: It’s ten o’clock.

T: 谁想成为时间老人,来拨动时钟?

S1: (拨动时钟)What’s the time now?

Ss: It’s twelve o’clock.

12. Sum-up

We know numb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ves.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查找一些有关生活中数字运用的资料,也在课堂中了解了用英语如何表达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同学下课后还可以观察和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数字,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交流,OK?

13. Make assignments.

1. 听录音跟读课文。

2. 完成课堂活动用书P20. 1. Listen, point and say.

3. 观察和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数字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Module 2 Directions

单元备课

I. Functions: Asking the way;

Describing the directions.

II. Target language: Imperatives: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right.

III. Vocabulary: go straight on,live,road,excuse me,turn left,

turn right,next to,supermarket,station,train,

up,hill,down,near,house.

IV. Chant: Left foot,right foot.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听懂会说单词east,south,west,north

2. 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型“Where is Beijing? It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Where have you been in China? I’ve been to ……”,并能比较正确的灵活运用.

10.高中语文劝学沪教版第三册 篇十

教学目标: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跂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用心

爱心

专心(7)君子生非异也().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1.检查背诵

2.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投影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殊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A.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

爱心

专心(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一词多义

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

用心

爱心

专心 “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 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 论述的。

4.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5.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 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6.课下作业: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名言警句、诗歌文章。编辑《劝学名言录》。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写一篇以“学习”为话题的诗歌或散文。

用心

爱心

上一篇:房屋短租合同下一篇:小班语言《水果宝宝去旅行》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