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共10篇)
1.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一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2.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二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 对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 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明确任务
教无定法, 重在激发兴趣和增强信心。例如《形体的组合》一课中, 我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 把课堂变成学生互动的娱乐活动的形式。上课伊始, 我把课堂交给学生, 请一学生和我合作同台主持这节课学习活动。在“主持人”的引导下, 开始了摸一摸、猜一猜、抢一抢, 赛一赛等一系列的竞赛娱乐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玩玩学学、激励探索、开拓求新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学会学习, 掌握知识。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我大胆创新, 努力为学生创薪一个轻松愉快的“玩”的环境, 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达到想学、爱学。例如在《手形的联想》这课中, 我准备了四种基本型“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 课堂中我把学生分成四小组, 各小组派一代表上台抽签 (袋子里装着四个签:A、圆形B、方形C、三角形D、不规则形) , 如抽到的圆形, 你这组任何活动都和圆形相联系, 让学生思考交流后, 主持人以“小火车”接力的形式开始第一关的比赛——说基本形。说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不规则形的……第二关:画基本形组合, 第三关:说画创意……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又如:《水墨游戏》。对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品种, 在许多人眼里还有一些神秘, 一支毛笔, 水与墨, 就能描绘出丰富、生动的形象。亲手拿起这样的笔描一描、画一画, 让很多孩子期待。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了解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水墨的墨韵淋漓之美。学习过程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因此我对整节课的设计在围绕用笔、用墨的基础上, 还开发其他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表现方法, 比如:对印法、点染法、喷水 (色) 法、吸附法, 这些方法随意、简便, 适合小学生操作。学生在横涂竖抹、点、洒、印、染的过程中, 感受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让学生根据墨痕想象, 进行添画, 通过对笔痕的自由联想,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亲近水墨, 感受水墨的魅力, 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二、巧用媒体,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求知、探索的学习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 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 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我们的社区》一课, 通过欣赏图片和动画, 更直观的了解“社区”的地形, 色彩, 材料等让学生明白“家”不仅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动物也同样的重要。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小鸟的家时, 充分拓展学生现有的材料进行创作。同时,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 一边欣赏, 一边赞叹, 很快产生了愉悦韵学习氛围。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 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 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 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 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三、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
有一节认识邻近色的课。我和学生在拾到的叶子上去发现渐渐变化的色彩, 无须过多的讲解, 秋天的落叶对于这节课要讲的色彩知识是最好的图示。数师长期有意识地引导训练, 使学生们渐渐地发现周围事物中还蕴含着许多这样的学问和自然美。我在课上常常对我的学生讲, 大自然是最出色的色彩大师, 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受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会激发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发学生大胆的创意。对待一些课题, 我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求人人都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去,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做辅助工作, 在合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发现, 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让每个学生有所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刍议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讨
美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的操作性、非语言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孩子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大作用。面对这种形式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在美术的海洋里收集信息之精华,建立属于自己的课堂特色,吸引学生喜欢美术这门课程。那如何利用新技术,设计美术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冲动就成了关键问题。我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积累,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差异分层学习
每个学生都存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薄弱点,在教学中,要怀着“正视差异、激励进步、张扬个性”的育人观,以分层学习的全面落实为突破点,尊重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以《神奇的洞洞 舞动的圈圈》一课为例:一是注意提问难度的层次性。欣赏联想的环节(理解和想象自然与艺术的关联)、分析概括的环节(作品的抽象风格,感受概括、简约风格的表现),我都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己有把握的环节进行汇报阐述,培养其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在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地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以利于学生间的互补与互动。二是注意作业难度的层次性。本节课的作业要求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大师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造型特点,体会作品所蕴含的趣味性,发现其中的设计要素,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设计和创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临摹,最好自己设计。其目的是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量力而行,学会挑战自己。三是注意个别辅导的层次性。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是美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发现学生认知、操作方面差异的重要途径。有的学生可能需要造型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可能需要设计组合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创意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可能有合作作业的需要……因此,这也是按差异进行个别辅导、适时点拨、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四是注意评价激励的层次性。
二、教育形式要灵活有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美术艺术的桥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创设充满艺术美感的课堂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教育形式”是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老师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美术的基础条件,所以,老师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也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提高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不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第一,老师在教授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不断地学习新事物。例如,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过程中,老师就需要自己先对多媒体技术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二,老师要强化忧患意识,使自己认识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巨大影响和巨大作用。当老师认识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方法,就不会拘泥于对过去教学经验的满足,而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三,做好备课设计。优质的备课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体现老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老师在讲课前先做好备课,在讲课时就会有情境、有悬念等,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激发。
四、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4.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四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显然,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其必要性。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生主体分层,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一种长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学生而言,对周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主体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即为优等生,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探索;B层学生为学习成绩较好的中等生,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接受能力;C层学生即为后进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被动。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充分信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对中等生采取鼓励方法,努力向优等生靠近,对于后进生要充分关注,以肯定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逐步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后,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追求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中秋节即将来临时,教学生设计贺卡赠送朋友,教师要引导学生画上月亮、月饼等。教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除了月亮、月饼之外,贺卡上还应该要有什么东西呢?A层的学生会想到将古代写中秋节的诗词写在贺卡上,表达思念之情;B层学生可能会想到对朋友说一些知心话,表达自己的祝福;C层学生一般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出固定的月亮、月饼。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内的每位学生,从A、B、C三层的学生各选5幅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二、教学目标分层,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美术教师在具体实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按照教材及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还要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在全面掌握教材上的美术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B层的学生,要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向优等生的趋势发展;C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教师最头疼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求这些学生掌握好美术基础知识,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山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要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画法,B层学生在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后,充分感受山水画中的意境美,A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去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上著名的山水派画家。教师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严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好课堂教学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当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美术教师必须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产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欲望。
三、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有效的知识,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对于A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美术教师要适当对学生指导,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于B层的学生,美术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辅导学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给学生做好示范,解决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C层的学生,美术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充满信心,对这部分的学生降低要求,教师必须要亲自示范,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美术技能,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在《人物素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差异合作学习的模式。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名,C层学生扮演模特的角色,让B层学生画,A层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对B层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在班级中,评出表现做好的一组,对这组学生的作品、协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细心发现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保山市永昌小学李媛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那么,今天的美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学准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准备。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只有课前有准备,小至一节课的准备,大至一个单元、一学期的准备,课堂方能做到有效。
二、强化训练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
三、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我们美术老师一般都会“忠实”地履行教材,按教材编排课序、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过分依赖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是不理会教材意图,随意调换,甚至自行增删教材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较好的做法是: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调整课序,安排授课内容,达到灵活运用教材,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与优化课时教学设计相统一。
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美术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感受美,欣赏美。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教学中,都习惯用图片、黑板画去图解美术,由于画面是固定的,它们不能自如地随着美术的起伏发展而流动与变化,因此,在听觉与视觉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很难从静止的画面中感受美术那鲜活的生命力。这时如果制作简易动画演绎美术形象,可以帮助
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美术和理解美术。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充分利用现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七、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先示范,后制作,往往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可以尝试一下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八、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就是永无止
6.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六
效对话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在“对话”中建立在处于平等地位进行多维度的交流关系,学生、教师和作品三者间彼此的精神敞开而达到的心智启迪的这一基础上的欣赏教学形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从对作品最初的直觉印象到对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需要进行有效的对话引导,帮助他们有效的欣赏美术作品。
关键词: 师生 文本 对话 自主 欣赏
一、学生与文本(作品)之间感受式的对话
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美术课有着很强的直观和指导向性,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可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都可以让让学生直接接受到视觉冲击,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在艺术课本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在文本、插图、范画中吸收养分,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人手一本的艺术课本中的资源。
如执教《彩色的乌鸦》本课中,让学生边阅读彩色乌鸦的故事(文学作品)边欣赏精美的插图的环节。通过阅读文字的内容,通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初步感受精彩的文章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有效的欣赏文学、连环画后发现“乌鸦都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颜色”是错误的观点。并渗透“答案是多元化,只要言之有理”的这个道理,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对话
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的对话也是深浅不同。所以教师应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在认识的过程发现各有千秋,相互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关的事物中找出差异性,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对话,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式的对话。
在安排学习任务环节中,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相互学习,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彩色的乌鸦》的作业练习中,让学生有 4种不同形式的作业选择,分别是:
1、选择一只静态的乌鸦造型进行绘画表现;
2、选择多只不同动态的乌鸦进行黑白线描画;
3、喜欢色彩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色系(红黄渐变、黄绿渐变、蓝绿渐变)领取乌鸦的底稿。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连环画临摹。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式的对话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如在执教二年级第八单元《飞呀飞》的这课中,通过学生们自主讲述飞天的由来,让学生们理解古人用飞天表现超脱凡尘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设立交流空间,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感悟后的交流环节,是师生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飞天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飞天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和评述能力。
1、有目的的欣赏作品。(1)、欣赏《敦煌》片断时,带这问题:飞天美吗?美在那?(2)学生谈对飞天的描述(他们课前收集飞天由来的材料)。学生1说: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学生2说: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学生3说:优美的飞天形象,欢乐的境界,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学生4说: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
2、在对比中欣赏作品。比较古今中外的飞天图,欣赏外国飞天的图片让学生做比较分析和观察丝带飞扬的动态线条美。进一步感受丝带摆动的幅度大它飘扬的曲线就有动感,相反摆动的幅度小丝带飘扬的曲线就比较没有那么动感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丝带的变化)
3、欣赏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主题: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1)、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飞天动作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师问:同学们假如你可以飞翔,你会怎样飞?(2)、请每位学生演示(用不同的力气摆动丝带),通过学生演示可以让同他们更深刻地理解。(3)、演示后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对观察丝带的摆动画出线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就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很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引导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等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七
1 有效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小学生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 根据学生的特点, 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一节“好课”, 一节有效率的课应该从导入新课开始就能紧紧的“抓住”学生。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可以多采用谜语, 故事, 游戏等创设情境的方法, 到了中高年级则可以采用直接, 明确的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教授《猜猜我是谁》一课时, 先让两名个头、胖瘦差不多的同学和大家打招呼, 然后让他们在教室外面戴上面具, 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想猜一猜谁是谁?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被面具、猜测而激发, 更激起了创作的欲望。又如在教《泡泡飞呀飞》一课时, 我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吹泡泡”。学生非常高兴, 一遍一遍反复地蘸肥皂皂液, 为的是一次比一次吹得大, 吹得多。他们努力地扇起泡泡, 希望泡泡在空中存在的时间长一些。欣赏着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 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断变幻的色彩。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 体验到蘸肥皂液、吹、扇等生动的人物动态。感受游戏, 画游戏场面, 学生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以至无拘无束的完成作业, 整个课堂活泼自由, 激发了他们表现形象的灵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 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 有效讲授、巧妙提问、发挥想象
古人有云:亲其师, 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 喜欢她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会是有效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讲授方法, 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例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要尽可能的浅显, 语言要儿童化一些。在讲授《大师画, 我也画》教学中我考虑到对于刚跨入小学大门的一年级学生而言, 绘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如果在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时使用“块面, 构图, 色彩”等术语, 肯定是生涩难懂的。所以我尽量用他们能听明白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张画画漂亮吗?什么地方让你记得最牢?他们用的颜色真大胆, 眼睫毛化成了红色, 真是好看又好玩, 我们也可以学一学, 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能听懂, 自然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也就流畅起来, 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和回应, 让学生想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教师的有效提问还要体现在倾听学生发言和等待他们思考上。教师的提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被问而产生自问, 从而转向主动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 教师的角色就应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 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等待学生思考则能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实现平等有效教学的表现。
3 有效方法、形式多样、激发创作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小学生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 根据学生的特点, 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台上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 底下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做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讲, 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保持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 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来达到有效教学。在小学阶段中人物造型一直是让大多数学生头痛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靠教材上几课有限的人物造型学习, 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所以,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都会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画不同姿态的人, 每次只学画一种姿态的人, 等到需要的时候画人就再也不是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了。
4 有效评价、讲究赏识、保持兴趣
有人这样说过:在孩子的最初阶段, 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最初形成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教师的言行, 评价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有的家长甚至戏称教师的话对他的孩子来说就是圣旨。所以教师的评价, 激励也一定要有效。例如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上就不能泛泛而论, 什么画得真好, 做得真漂亮等等, 一定要注意避免。我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喜欢当堂面批和课下批阅相结合, 对于作业速度快的学生我在课堂上就进行口头表扬,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继续努力, 另一方面又能刺激那些缓慢的学生加紧速度。能力强的学生作业多在本班平行班里展示, 能力差一些的就设法找到他们作业中的某一个闪光点:构图大小合适, 色彩搭配和谐或者涂色均匀等等, 总之要让每个受到表扬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于他们的作品是不分彼此, 真心赞美的,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励学生, 保持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 课堂就象没有雨水的春日, 同样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 也就是波纹不起的死水潭。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愿有效教学能开启教师更多的教学机智, 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放飞师生共同的心愿。美术教学的内容丰富, 涵盖面广,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式, 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鉴赏能力等进行提升, 让学生可以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8.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八
一、互动评价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不搞教师的“一言堂”,这种评价带有强制性“霸道”色彩,是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我们应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描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我在执教一年级《电脑美术》时,通过上网收集有关知识——说说看看——用画图程序制作后,便采用“小书签”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欣赏同学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同学写一张卡片,上面写一些自己对某位同学提的建议。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郭××的画,因为他画得比我好。”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王××画得好,他的瓢虫有着大大的、漂亮的翅膀,都飞到云上去了,只是它太孤单了,就一个人。”小小的书签,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分享彼此的快乐。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价力度,用童眼看童画才更有情趣,语言才更具说服力。如在课堂教学中,等学生作品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总是引导他们“你们小组评一评”或“你认为谁画得好”“把他的画贴到黑板上来”。学生纷纷走下位置积极参与,在欣赏和互比中选出他们自认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人人参与,学生用自己的审美观点来体现公开、公平、和谐、自主,同时在这样积极互动的评价和交流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眼光。
二、过程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发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尽管教师不能听每个学生解说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但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画面看起来很乱,或者根本看不明白创作意图和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和他们耐心地交流,了解创作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新意。一个学生画了这样的画:天空中有个大大的太阳,各种小动物都到树底下乘凉了,只有农民伯伯还在田里辛苦地耕种。可当时他把太阳涂成了蓝色,许多小朋友和我都觉得他涂错了颜色。我好奇地追问原因,他天真地说蓝色的太阳可以散发出冷气,这样农民伯伯就会开心了。听了解释,你会觉得孩子表现的形象简约、纯洁、诚实,透露着一股特有的稚拙。
三、个别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不应统一要求,不能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作为标准,无论作品好坏,教师都应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在教学三年级《面具》这课时,课的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我悄悄地走到一个没有得到奖励的女孩旁,高举这女孩的作品,说:“你们看,我们的主人在制作她的作品时多有创意,多有热情,她用了玉米壳来做面具,这样能更好地表现老人的脸和胡须,看她多聪明,这样的材料也能想到。”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那些有想法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能扼杀他们的潜能。作品展示后,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在旁边从外形、色彩、创意这三方面引导学生点评。用善意、中肯、简练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更易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用这样的评价思维方式来挑剔和创作自己的作品,使之更趋完美。如:“你画得比较大胆,如果颜色涂满了就更好看了!”“画得不错,不过再画大一点就更好了!”……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自己画面上的缺憾,找到了存在的不足,然后去弥补自己的作品,使之更完善。学生需要用评价的机会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有效地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
四、升华评价
小学美术教育是鼓励人人参与的美术活动,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一个标准,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在教学一年级《妈妈的节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把要对妈妈说的话、做的事画在纸上,通过用“+”表示完成得差不多,用“-”表示需要修改,最后再加上一些评语。因为每个小朋友对自己的妈妈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们很高兴画这类画,这样学生的作业都是色彩鲜艳、构思奇特、充满亲情的作品,他们真正体会到快乐。
新课程美术要求在评价时,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肯定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于自身个性和特点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通过科学的评价,不断改善学习状况,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造精神和综合学习能力,因此评价应建立在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责编 陈剑平)
9.如何有效组织小学美术课堂纪律 篇九
南白象一小周珂珂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课堂教学环节实施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是美术课往往会在教的过程中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小学美术课堂纪律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高年段和低年段原因不同,低年段原因有三:一日常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组织教学纪律,使课堂效率得不到保证;二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三美术课是活动课,各种材料道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忘了上课。高年段原因:一美术课用具材料丰富,准备起来比较麻烦,学生不带工具材料是美术课堂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材料就无事可做,课堂闹哄哄的,看别人做又想借,借不到就可能动手抢,甚至搞破坏、恶作剧;二一部分孩子认为美术课就是放松,自由课,学得好不好无所谓,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孩子认为美术老师不同于班主任,调皮一点也不能拿他怎样:三学生语数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在观念上形成了语数的主课观念,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是美术练习快速的应付完,然后马上去做语数这样的主课作业。当然我并不提倡美术课要像语文课数学课那样纪律严谨,但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教学常规,保证前十五分钟认真听讲,后二十五分钟积极参与。
组织教学是组织学生搞好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稳定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如何组织好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纪律,各位美术教师不但要引起重视而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来为我们的课堂提高效率。
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刚进入小学不久还没有形成课堂纪律观念,自我约束力弱,听讲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无意识的破坏课堂纪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进行学习行为习惯训练,加强管理。比如上一年级美术课前,当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烽烟四起”乱哄哄的现象,我知道此时如果我大声的叫他们静下来他们也静不下来,我便趁机采用游戏训练法,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大家听到口令“坐下”小朋友们要站起来,听到口令“站起来”要坐下去,依次类推口令“举左手”要举右手等,谁做错了要上来唱歌表演节目。孩子们一听到做游戏非常乐意,马上静下来,并且玩的不亦乐乎。隔了几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们一看到我马上坐的端端正正,为了表扬他们我又做了一次游戏。这种方法既训练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愉悦了他们的神经,为课堂的开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一节课虽然时间少一点,但学生们是在认认真真中完成的。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听讲能力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当然同样的方法用多了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我又采用了小组比赛训练法: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上1.2.3.4.个大组,在教课中不时的给表现好的,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的大组画上红苹果,及时督促学生注意课堂纪律,这种无声的评价无形中促使学生间的竞争,最后发给优胜者奖卡鼓励。这样以后每节课前,当我用粉笔在黑
板上写上1.2.3.4机灵的学生马上会做好,而且还会提醒同组同学。这样的方法对大部分的学生是非常管用的,但还有个别学生极为顽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便单独找他谈话,首先我对他提出明确要求和规范准则,观察一段时间后做不到再适当的进行批评惩罚,或着找到他的优点给予奖励,然后悄悄的告诉他说:如果你上课表现好,老师同样会给你奖励。这样顽固的学生在软硬皆施的训练下也会慢慢感化,形成好的习惯。一(1)班的王正义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每次见到我都会大声说:老师早上好。但是上课总是喜欢离开位置,或者与别的孩子打架,屡教不改很是头疼。我分析了他的性格,原来这个孩子好表现,希望在老师和班级里有人重视他,所以喜欢上课时离开位子动动其他孩子,惹来打架。有一次我又碰到王正义,他大老远的叫我,于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老师很想在班级里表扬你,但是你上课老是离开位置与小朋友打架,如果你把这个坏毛病改一改,大家就会喜欢你。下次上课时你要遵守纪律老师就在班级里发给你奖卡。”果然这个孩子在第二节课中实现了他的愿望,成了班级里人人羡慕的小明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艺术的、合理的惩罚教育。首先我也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准则和奖罚办法,并说明纪律与成绩相联系。但很多学生多年形成的陋习一时是难以改变的,这时不能着急,留给他们一点时间去改变。对他们的初次犯错要根据情况给予谅解,但必须严厉警告下次不可再范,事实证明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出第二次错误。如果二次范错要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施之以恩威并
重。二次范错要加以惩罚,要根据情景轻重提出相应的惩罚,并且一定要告诉他你惩罚他的目的是让他永远记住这个错误并如何改正这个错误,只要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出现了。这样温情、智慧的处罚方式,学生不但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还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孩子就会心悦诚服。对于“猖狂”和“屡教不改”的一类学生,不但要严厉批评,必要时短时罚站。教育过程中适当的“苦难”惩罚,使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受一点挫折,挫折中认识自我。学生范了错误一定要让他明白错误的地方,再进行惩罚。孩子个性不同,惩罚的方法也应有变,要因人施罚,前提是教师必须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五(1)班是一个调皮班,上课说话,吵架,做作业,手动作什么都有,不带工具更是比比皆是,在屡教不改不改的情况下,我使用了惩罚教育。有一次美术课大部分学生没带工具材料,我让他们站了十分钟,学生说话等破坏课堂纪律的,我让他们课后留了十分钟罚坐,说好十分钟绝不多也不少。通过这一次惩罚,学生认识了我的强硬态度,再也不敢范同样错误。
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纪律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魅力:如新颖独特的课题导入,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教学评价自如恰当,板书美观,示范到位,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进行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永远是学生的期待和渴望,让兴趣成为学生永远的老师,这样自己的课堂就不用再考虑
10.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十
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下列问题:
1、教学设计老做“表面文章”,不断地花样翻新,实则无效,学生不是“学有所得”。
2、一些课片面强调“学生活动”,导致教学的“失控”。
3、某些课缺乏文化底蕴,导致教学的“浅薄”。
4、为了体现所谓的“课改精神”,加入过多的其他知识,从而失去了学科特点。
5、课程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准确的认识、判断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
6、学生不准备美术工具、材料。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空间。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德国一位学者也就课堂有效教学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让你直接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有效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课堂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
1、理想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教育就是沟通科学理性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是有助于学生从专业化美术学习向生活化美术学习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是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中体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
只有焕发出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在理想的活动境界中去主动自觉地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3、理想的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 教学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应是人性化的教学,是充满着对学生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场所。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思考、深入钻研教材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
1、解读教材、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3、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4、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完整性。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的投入程度与参与情况如何;学生的活动量和思维量是否足够;学生是否都在其不同层面上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师生互动状况如何;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拓展状况怎样等等。
5、把握课堂教学结构
(1)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2)设计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结构适应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
(3)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注意其针对性和适应性。(4)建立反馈机制。
(5)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
三、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首先要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其实,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以及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观注的焦点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
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
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热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我听了一节《巧用纸餐具》的课,课堂上有个学生把纸杯全部撕碎,其他的同学告诉老师他在乱撕纸杯,但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同学,而是微笑着说:“任他撕吧,等会儿说不定用他撕碎的纸片给我们变个新模样。”不一会儿,他把撕碎的纸片贴在纸盘上,通过剪、折、贴等过程,变成了一个“三星堆”式的面具。他说他妈妈带他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时,那里的面具就是这个样子。多么奇特的想法,教师在班上表扬了他。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敢于发言,也敢于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使他们的想像力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热情的教师不仅对学生热心,而且对自己的专业执着、投入,并以自己的执着和投入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2)期望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即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如果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你很苯,不是学习的料”,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学生若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你有能力学好,你是聪明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加倍努力,即使失败,也认为是暂时的。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到他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学生对教师的这
种期望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抱有较低期望,不仅这位学生会感觉到,其他学生也能感觉到,从而相应地调整他们对该生的想法和期望。
(3)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让学生感到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地位或学历证明,这些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时才有用。
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可信任感”在低年级也许相对容易,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生心理的成长,教师获得学生的可信任感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在低年级,教师作为成人权威,对学生而言,自然会有某种程度的可信。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
学生总是期望教师学识渊博,教师若满足学生的期待,则学生可能因感叹而模仿教师、追随教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教师若能够让学生追随自己,也算不易。
除了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诚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真正能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四)有效合作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对课堂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改造。改造的最好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中,空间的构成方式需要改变。即改变以往的“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成为“T”字型或马蹄形,甚至其他形式。这种空间构成,与“秧田型”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学生被安排成“面对面”形式就坐,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形式;三是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在小组中,应有一名组长,组长应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合理地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任务,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能处理意外情况。组长可以互换,以达到最佳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得到锻炼。第二,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担任一定的职责。学生应按照分工和职责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合作有序、高效。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提高。组内的分工可在一个阶段后互换。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存在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因课程性质、学习内容的改变随意变化或随时中断。
(五)有效探究
新课标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有效探究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化为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
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思维操作工具既包括有价值的问题,也包括教师的语言工具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体工具。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尤其是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要结构化,实体的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使之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探究与合作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展开服务。
如《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开始就将各种废弃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地、颜色和肌理,如何利用不同的质地、颜色和肌理表现不同的作品?通过对提供的作品、资料的欣赏、分析,拓展学生思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讨论、研究、实验,引导学生将这些材料进行移植、分解、综合、嫁接,从中找到最合适的材料,作出有意识的预见、迁移,以确定画面的构成和形式的选择。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接触,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用触摸的灵感进行再创造,完成抽象的、有个性的、有独创性的作业。学生在找材料、研究材料、重新组合材料和剪、拼、粘贴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信息处理能力和时间视觉艺术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展示作业,交流创作体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06-23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07-28
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10-15
浅析微课教学环境下中职美术有效课堂构建06-26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巧用对称形》课堂教学设计07-15
小学美术课课堂表扬09-21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10-03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07-28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08-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