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2024-08-21

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共10篇)

1.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篇一

《中国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材料一:

xxx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是实干与苦干的结合体。我们支教在深山,奉献在西部,志愿在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是为祖国边陲农村的发展,为西部教育的进步贡献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力量。”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其官方微博上“述”梦。

梦想的实现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付诸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尝试与实践才能抵达梦想成功的彼岸。为早日梦想成真,南航学生周栋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前不久,他向学校递交了攻读博士生学位的申请。“我深知,只有展翅高飞,强大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梦想便不会遥不可及。”

“中国是有着50文明史的国家,我的梦想是弘扬国粹京剧,让更多的人喜欢和欣赏警句,以提高人民的精神娱乐和道德素养,让全世界人民通过京剧去理解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从而提高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软实力!”国粹显国魂,对于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徐孟珂来说,梦在剧中,梦在台上。

“我的中国梦是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不断缩小;是医疗体制、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是所有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人民的素质不断提升;是我们到哪里都可以放心的吃东西……”对来自农村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公路收费站收费员铁飞燕来说中国梦是那样的远大又具体,电话里的小姑娘重复着主席强调的“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这句话,称“印象太深刻了。

“我的中国梦就是娶心爱的人回家,工作赚钱,买房养子行孝。”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小段的梦就在前方。

这是大家的梦,这是祖国的梦,把你的梦、我的梦串一串,串成我们共同的`梦,串成一个“中国梦”。无论大小,无关长短,在今朝,随着主席共同放飞属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

材料二:

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时的演讲:《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讲述了他四十年的经历,概括如下:1968年,我刚出生两个月就跟随父母被关进了特有的一种牛棚,连温饱也不能解决;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材料三:

很多事故均来自于人们对常识的淡薄:就连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闯红灯是违反规则的,可是肇事司机就愿意跑侥幸的心理“勇往直前”;中医的常识是晚饭要少吃,早饭要丰富,但我们大多数还是热衷晚宴的狂欢,于是身体的疾病接踵而至;明文规定高速公路上不能超载,我们常常认为这是教条,等桥塌路垮,却悔之晚矣。

当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狂奔突进的时候,我们扬起了一路的沙尘,当我们喜欢挑剔食物的色香味的时候,我们也不清楚不知不觉间食用了多少化学毒素,当我们在制作一条条灰色新闻以博得观众的窥视欲的时候,我们还没觉悟正面的高尚的新闻已难得一见。我们失落了最为朴素的正能量。

没有大米,没有麦子,这个世界也许就要瘫痪,我们啃着面包,却认为面包房才是粮食的产地,我们喝着美酒,酒厂得到了丰厚的赢利,土地和农民都是我们的血管,但我们往往会辜负最基层的馈赠和劳动,对他们的创造给予浅薄的小利。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梦”的包涵哪些含义。(3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白岩松的经历。他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并结合材料谈谈他给你的启示。 (6分)

3、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人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我们能实现“中国梦”吗?并阐述理由。(4分)请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要如何实现我们的中国梦?(3分)

参考答案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实现我们个人的梦想。

2、白岩松从边缘小城的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新闻人。2分(“白岩松成长的故事”给1分)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2分

启示:围绕经历磨难,坚持梦想,就能实现理想,言之成理即可2分

3、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均可,结合材料谈理由

2.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篇二

在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下, 迎来了汽车人才发展论坛。这个论坛的召开很及时, 选题也很有价值。我将围绕论坛主题, 结合我两次参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经历,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就“中国梦人才梦”谈一谈中国人才发展的战略走向。在此, 主要谈以下七个战略走向。

一、观念走向:从片面人才观走向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 是指导人才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大力宣传普及和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人才观, 对于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 克服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错误思想, 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 克服“只有精英才是人才, 平凡工作者不是人才”的错误思想,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

第三, 克服“论资排辈”的错误思想, 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

第四, 克服人才评价中“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 鼓励务实研究、潜心创新;

第五, 克服人才工作“形式主义”的错误思想, 强化人才工作的科学化。

二、目标走向: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这一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机制走向:从忽视人才使用走向“以用为本”

十八大在谈到人才发展时, 特别强调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是一个新提法。我国的人事制度不是很成功, 最起码的是人才流动、使用很困难。要求在人才开发中, 进一步落实“以用为本”指导方针, 解决人才流动使用问题。

四、体制走向:从计划配置为主走向市场决定性配置

五、开发走向:从一般人才开发走向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六、管理走向:从传统人事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习近平同志提出, “人才工作要在认识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上下功夫”。这为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加强人才的科学管理指明方向。

七、空间走向:从开发利用国内人才走向国内国际人才

习近平在2007年就提出推进人才国际化。他说,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 推进人才国际化, 努力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人才观。按照这一要求, 当前急需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 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其次, 扎实推进“特支计划”;第三, 加快研究制定我国的移民法;

八、对我国汽车人才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转型, 关键在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人才观念必须创新, 能力素质必须提升, 思维方法也必须变革。

2、要加大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力度;

3、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4、要大力推进组织人事部门改革, 建立服务型人力资源部门;

5、要加大人才发展的投入。因为它是最有效益的投资。

祝中国汽车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3.仇保兴:中国梦,即中国的城市梦 篇三

全球气候问题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据了解,地球上85%的能源和资源是由城镇消耗的,而城镇又将同等数量的废气物排出,使得流经城镇的河道80%受到严重污染。早在2008年,八国首脑会议和十三国签署的共同宣言就曾表明,到2050年要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不应超过2摄氏度。为了达到该目标,城镇无疑是主战场。而发展低碳生态城已然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

据仇保兴介绍,“我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全球21%的人口的城镇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建筑能耗和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高达60%以上,该趋势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也难以避免。我国虽然人均能耗较少,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能耗总量大。因此,我国建什么样的建筑,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已引起全球关注。”

他强调,我国现已进入中后期城镇化阶段,今后必然要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向生活质量提高型的城镇化转型。同时,这种城镇化必然是生态环境低干扰型的,以确保市民及其下一代的生活更美好,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地为下一代留下空间,留下生态资源。

农村建得像城市,其实是一种浪费

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要求,目前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正是践行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

据介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转型是伴随着工业化,而非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城市的可塑性大,这对于发展低碳生态城镇拥有更多的机会,而引入新模式建造城市的成本也较低。

低碳生态城镇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城市可采用低碳生态城镇的模式来新建卫星城镇,通过新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另外对既有的城市和老城区也可采取渐进式的低碳改造,使既有城市逐步转变为低碳生态城市。仇保兴特别强调,“建设低碳生态城镇一定要把降低产业的碳排放和降低生活的碳排放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社会建立、文化建立、习惯建立、出行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的低碳化,与城市建设的低碳化有机结合,使行为的低碳与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并驾齐驱,使城市转型与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相结合。”

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社会学家霍华德曾说,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对于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建设的模式,仇保兴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要矫正所谓的化学能源或者能源农业,这样一种工业文明所驱动的农村现代化的错误思想,把农村也建得像城市一样高楼大厦林立,其实是一种浪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镇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公正的一种新型城市化道路。”

此外,他还指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在我国建立生态城的意向,以城市或社区为单元,深化国际合作,可以较为合理地获得国外的低碳技术、高科技装备以及额外资金,有助于实现深度的对外开放。

259个生态低碳城500个绿色建筑项目

为推进国家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编制体系,制定了低碳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及实施导则,试点推广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生态技术。另外,无锡还颁布了第一例生态城的地方法规。

2013年3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其中包括: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规划》还明确了经济激励政策,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二是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在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打造低碳生态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相关项目数量也突飞猛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全年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预计不低于500个项目,同时提出以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城市已达259个,占相关城市数量90%以上,国内正在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包括天津中新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唐山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与坪山新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

500米步行范围,TOD模式构筑绿色新城

会上,仇保兴反复强调,“中国的城市要建成什么样,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和实施这个梦想的决心”。他指出,低碳生态城镇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筹建低碳生态示范区的时候,需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低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绿色建筑、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

据介绍,虽然各地在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低碳生态城市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部分城市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今年住建部对试点的新城(新区)进行考核,发现地方对生态技术的本地化、可普及性和规模效应重视度不够;个别示范区绿色建筑标准低于国家标准;低碳生态城市考核数据监测、规划设施、过程监管工作滞后于目标体系的建立;与老城区距离较远,试点城区建设进展缓慢;低碳生态城的交通路网结构类同于开发区,难以建立绿色交通系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仇保兴建议采取紧凑混合用地模式,它体现了所有低碳生态城最主要的一个起步指标,即所有的居民在500米的步行范围内可达公交站点,可达公共绿地,80%入学学生可达小学,97%幼童可达幼托等。在这个起步指标的指引下,要求所有土地的使用模式应该是功能复合型和交通引导型。它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倡导TOD开发模式,提高土地混合使用率,即把地铁、BRT和城市功能的开发紧密结合。

另外,生态低碳城镇还特别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城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要占能源消耗的20%以上,非传统水利用率要达到30%一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绿色建筑要实现规模化,倡导大型公共建筑和绿色街区建设。通过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分层次、分步骤开发建设,不断提高高新区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使整个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需保留新城原有沿湖沿河、山体林地等生态区域;优先保障绿地公园用地,依托主要水系打造绿化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须推行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来对暴雨径流量和污染进行控制,减轻防洪压力,控制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生态区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到建成区,再到整个河流的所有的流域都要推行低冲击开发的模式。这种系统的、组合式的、整体性的低冲击开发模式,把建造物与自然系统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站点之间的便利接驳,形成“慢行一公交一慢行”的出行方式;构筑住宅区、工作区和商业区的联系走廊,建立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大力推进自行车,加快自行车停车场建设,开展片区试点,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提升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以TOD和生态新城群规划优化“轨道”规划,TOD即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全局规划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4.中国梦梦中国 篇四

梦,人人都有。只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而已。因为梦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而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伟大复兴中国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中国,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也曾读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曾因为它而兴奋过,忧伤过,愤怒过,不满过。原因只有一个应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亲。当我们在历史中读到八国联军欺凌中国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怒火,心中却又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无奈。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为了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做出属于我们的微小的贡献。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中央之城。

温暖人心语言梦

汉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语音,他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最终成了现在的汉语。在地球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独一无二的语音,每个人都通过民族的语言与人沟通,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语言也是人类智慧的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指出“语言文字战线要传播中国梦,构建语言梦”“ 语言文字梦是增强国家语言实力的梦,是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梦,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梦,是描绘美丽中国的梦。”她强调,语言文字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梦在语言文字事业的具体体现,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传播和弘扬中国梦的有效工具。汉语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温暖的,当你在外国遇到中国人时,那么对话时所用的汉语,将会让你感到异常温暖亲切。

精彩未来我的梦

在中国梦中,我们不能说一定能让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实现,但我们应当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只有当我们所有人的梦想都实现的时候,中国梦,才会实现。我的梦便是中国梦,中国梦即是我的梦。我们应当努力的为了中国梦而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那样中国梦才能实现。

5.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篇五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等重大命题,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历史担当和统筹推进强国强军的战略眼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深远战略意蕴和重大历史意义,为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梦、强军梦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一、实现强军梦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强军战略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军梦不仅是中国梦的内在组成,也是其坚强支撑。这一点,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根本性战略意义。

强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富国和强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富国是强军的基本依托,强军是富国的安全保障。强军梦不圆,中国梦也难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但倘若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经济实力再强大也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要看到,国家越是富裕,就越可能引来贪婪目光和入侵者,如果没有与之适应的国防力量来保障,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据估算,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3,但由于军事落后,清朝的百万军队竟被数千英军击败,国家很快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历史昭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国家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安全保障,实现民族复兴只能是海市蜃楼。

强军是保证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一方面,民族复兴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另一方面,民族复兴遇到的阻力从未如此之大。这种阻力,在国内表现为深化改革要遇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国际上则表现为我国和平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遏。当前,我国和平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任务艰巨;西方国家不断强化与我周边一些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同盟关系,策动其挑起与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我们既要应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利益和力量格局的牵制,又要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带来的现实安全压力;既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以冷战思维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公平参与构建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抵制和阻碍,又要应对新形势下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可以预见,国际社会的利益矛盾会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向我聚焦。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强军有效应对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强军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安全保证。中国梦的实现以追求和谐、和平为先决条件。我们提倡各个国家、民族在发展中实现共存共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决不会以实现中国梦损害他国利益,但也决不会吞下牺牲我们国家、民族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充分阐明了中国梦强军梦的价值底蕴是和平发展。因此,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也就越强大;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我们要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提供战略支撑,就必须做强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硬实力,为国家发展撑起强大的“保护伞”。

二、在中国梦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强军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着眼点和战略谋划的落脚点。谋划强军梦,必须遵循有利于实现中国梦这一根本原则。

强军战略必须始终与强国战略相协调。中国梦是强军梦的目标指向,强军梦是中国梦的战略支撑,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国家利益全局高度思考谋划军队建设,从政治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是遵循战略谋划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利益同世界发展变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只有从国家根本利益这个全局和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发展大势。这就要求军事战略与国家总体战略必须高度协调一致。一方面,军事力量发展要与国家地位相适应,即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轻重缓急关系;另一方面,军队建设和改革要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习主席在提出中国梦、强国梦的同时提出强军梦,就包含着强军必须与强国战略相协调的思想,强军梦的实现必须着眼于保证中国梦的实现。

强军实践必须与国家发展的安全需求相适应。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和全社会力量的支持。强军进程与强国进程相适应、相协调,是正确战略筹划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资源配置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超出国力可承受的程度推进强军进程,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不仅强军欲速不达,而且强国也必受影响。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决定了我国始终要把发展重心放在经济建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上。冷战时期,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倾其国力与美搞军备竞赛,由此把苏联的国家建设引入错误轨道,耗尽了国力。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保持高度警惕和战略定力,不能偏离发展重心,犯历史性错误。

强军成果必须为强国战略提供牢固底线支撑。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基本价值观不受挑战,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战略底线。战略底线是发展的立足点和生命线。核心利益不被损害、战略底线不受冲击,是发展的前提。否则,即使发展起来了,其成果也难以保住。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否有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军事实力强,就会产生战略威慑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实现和平发展。反之,军事实力弱,不仅会受人欺负,而且战争还会被强加到自己头上。强军的根本意义就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我们要始终着眼确保国家不被侵略、不被颠覆、不被分裂,确保发展稳定大局不被破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不被打断,来思考谋划强军战略。要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快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保证。

三、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奋力实现强军梦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要牢记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强军目标,是我们实现强军梦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实现强军梦的根本路径。我们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引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强军梦最终实现。

把铸牢强军之魂与激发强军活力统一起来。实现强军梦首先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个“不变”,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这个“变”,就是要在世界形势已经并正在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因势而变、谋势而变,因敌而变、先敌而变,以“变”制敌。新形势下铸牢强军之魂,不能仅仅是政治上的表态,关键是要在“八面来风”中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命令、指示。做到这一点,必须激发强军活力,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创新,形成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强军人才大量涌现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军队建设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向前推进。

把聚力强军之要与确立强军标准统一起来。聚力强军之要,关键是确立强军标准。只有确立了强军标准,才能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提起军队建设的总纲。习主席强调,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就明确地把战斗力标准确立为强军标尺。新形势下,我们要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把新的战斗力标尺检验部队建设和一切工作,坚决更新一切与战斗力提升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违背战斗力标准要求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和制约战斗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战斗力标准为锐利武器,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军队改革,使之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协调,与世界军事变革的进程相一致,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相适应,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方式和新型军事力量体系。

把夯实强军之基与抓好强军规划统一起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大系统。毋庸置疑,军队的战备训练、军事装备、军事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战斗意志等重要因素及其组合方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同时也要看到,现代战争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国防基础建设、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乃至国防文化建设和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说,夯实强军之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搞好强军规划。我们既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用严格的条令法规管理部队,用严格的训练演练磨砺部队,把每一支部队都锻造成为精锐之师;又要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充分体现强军目标要求,提升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能力。要强化大国防意识,确立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全局观,积极探索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导在国家立法和行政层面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协调能力,在推进强军实践中促进富国和强军高度统一。

6.中国梦演讲稿:中国梦 复兴梦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梦,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人都在怀揣梦想赶路。梦想是什么?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梦想就是开启亿万中国人的心智和灵魂,在卖火柴小女孩的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运动员眼里,梦想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敢拼搏、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是责任、道义、博大的宽容和爱心。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让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对人性、正义、公平的礼赞和对生命的高度敬畏。拥有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就成了我们崇高的信仰。拥有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坚实、由彷徨走向坚定、由卑微走向自信自尊自强;并走向成功。

拥有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无限动力;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上帝虽然没有给我们翅膀,却赐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一双“隐形的翅膀”。人生因梦想而激情倍增,人性因梦想而魅力四射。无论是人或人类;无论是国家和民族都有梦想。人类的梦想就是世界的梦;而每一个人梦想的组合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一个人拥有了梦想,生命就有无形的宽度与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梦想、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能走向强盛、杰出与辉煌。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是充满希望和无穷力量的;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而高歌前行,让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而艰苦奋斗、矢志努力。

中国梦,我们的梦!

中国梦!全世界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

愿:我们伟大的民族富足、和谐、安康。

7.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篇七

中国梦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一扇门,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点亮了中国人民人人成就梦想、国富民强的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征途。

一、实现中国梦, 不要忘记历史

中华民族的今天是从承载着中国近代史太多的苦难和屈辱中走过来的, 古老的中国穿越百年沧桑, 多少中华儿女、仁人志士怀揣着强国富民的梦想, 上下求索、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才走到今天。近代史上的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为抵御外侵、富国强民开展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还有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等都未能拯救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 上百年以来都未真正实现强国富民这个梦想。直到中国有了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带领中国人民冲出黑暗、奔向光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建党领袖之一李大钊曾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就怀抱着为解放全人类, 为中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近70年。古老的民族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之巅。国家富强、不受外侵。人民自力, 丰衣足食。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 也照亮了未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记载。我们要关注历史, 关注全球的风云变幻, 要增加忧患意识,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历史, 不要忘记过去的先辈的流血牺牲。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才能坚定不移的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实现“中国梦”构想的伟大意义。就像《歌唱祖国》这首歌中唱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所以我们要常温历史、提醒人民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 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 千方百计企图阻止中国发展经济, 遏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企图颠覆红色政权。我们要经常对青少年、祖国事业的接班人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要大力宣讲中国历史, 特别是近代史, 讲世界历史。其实危险并不一定全在战时, 而是在国家复兴、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要突破特定时代的局限, 站得高、看得远, 未雨绸缪。向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学习“名并利莫问候、书并剑在心头”那样, 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接班人。

二、实现中国梦, 也就是人人成就梦想。使每一名中国人, 做积极进取的中国人, 有思想、有担当、有雄心、有创意、有勇气和有决心的中国人

中国梦要实现, 从我做起是根本, 中国梦是唤起和指引全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去朝着一个充满着理想和美丽的梦想时代挺近, 中国梦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制度保障。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30年间, 创造了许多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小康;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中国快速崛起已是不争事实。举世瞩目的成就带给世界多了一份和平和进步。把实现中国梦当做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这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一个新的坐标, 也必将拉动世界经济,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大幅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

梦想创造奇迹, “飞天梦”的曲折与辉煌一次次地实现, 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飞向太空那一刻, 整个世界的目光在这里交织, 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神舟十号飞天又再次实现了更大的航天梦。航天英雄群体不辱使命, 一次次地飞向太空、探索科学, 十三亿人的目光随他们而转动, 十三亿颗心为他们跳动, 十三亿人羡慕他们为祖国而战, 十三亿人为他们的壮举而露出笑容。那一刻多少人读懂十年磨一剑, 那一刻多少莘莘学子思考着祖国的未来, 那一刻生命的礼赞在青少年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也就是在那一刻有多少人羡慕他们有一个睿智的大脑、一颗忠诚的心, 又有多少人羡慕他们有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羡慕他们千难万险都不怕, 成为了祖国的栋梁、母亲的骄傲;然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的大爱。是他们爱饱经沧桑的祖国、爱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爱这麦浪滚滚的土地, 历经贫穷而更加坚强。敢吃千般苦、敢冒天下险、敢做天下事。大爱铸就辉煌、大爱使他们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献身航天。不知当下那些不惜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人, 在英雄的航天人面前做何感想。英雄们的高尚情操定会使他们自贱形秽。是航天英雄使我们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让我们抛弃贪婪、远离纸醉金迷。蝇营狗苟为我们所不齿, 我们要向他们那样忠于党、忠于人民, 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吧。那时你就会不再抱怨自己的人生不精彩, 为青春感到彷徨、对工作的不满。只是会把困难踩在脚下, 脚踏实地、多些勇敢, 开创自己的新生活。那时的你就会感到天是这样的蓝、水是这样的清、地是那样的广袤无垠、呼吸是那样的畅快、生活的越来越有意义, 活得坦坦荡荡、活的阳光灿烂。这是航天英雄传给我们做人的真谛, 英雄的精神感动了生命、感动了中国和世界。

美丽中国梦的构想给我们带来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施展聪明才智的绝好机会。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把握这一时刻, 让我们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实现宏伟理想和抱负, 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实现正可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梦想。

注释

8.“中国性格”和“中国梦” 篇八

在这里,其实我们强烈地期望通过对于“中国性格”的关切,让世界对于中国人的新的形象有更多的了解,期望中国人的形象从过去的刻板的印象中脱离出来,让世界重新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魅力和活力。

这种期望其实是今天我们探讨“中国性格”前提和条件。这其实是我们超越现代以来对于“中国性格”的旧的观念和意识,在一个新的中国崛起,“新新中国”开始为世界所认识的时代中去寻求新的可能性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展现。

其实,“中国性格”在现代以来其实一直是我们感到困扰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现代面前的焦虑的根源。由于中国在近代以来积弱和贫穷,使得中国人对于自身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和困惑。据许寿裳回忆,鲁迅先生早年在东京弘文书院学习的时候“喜欢看哲学文学的书,他对我常常谈到三个相联的问题:一、什么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的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可见当时他的思想已经超出于常人。”这里鲁迅先生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现代中国一直贯穿的“国民性”批判的话语的核心,其实也是现代中国对于我们自己的反思意识的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从负面理解中国性格的局限和问题的,并通过这样的追问来达到对于“国民性”的改造的目标的。这三个命题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改变自身命运的核心的意识。

“民族精神”的归依

因此,“国民性”批判是现代的“中国性格”的具体的起点。鲁迅先生的小说所尖刻批评的麻木、苟活等等“性格”弱点,和时时被我们自己诟病的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变成了需要改造的“国民性”的一部分。当时人们认为,正是这种“国民性”从“内部”导致了中国的积弱和落后,也导致了中国的贫穷和屈辱。“中国性格”其实在五四时代通过“国民性‘的反思,在“具体”的层面上受到了尖锐的批判和否定,这种批判和否定其实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中仍然主导着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许多人都曾经指出,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深深地受到了当年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人性格的诸多评说的影响。鲁迅先生其实是通过西方人的外部的观察来确认这个“具体”的自我的形象的。

与此相伴,中国的“现代性”在对于“具体”的“中国性格”以“国民性批判”方式加以否定的同时,也通过对于“民族精神”的召唤和肯定来树立“中国性格”在“抽象”方面的力量。如最深切地批判中国的“国民性”的鲁迅先生本人就对于“中国的脊梁”加以肯定,对于中国的精神加以弘扬。在“否定”“国民性”的种种表现的同时,却异常坚定地肯定中国人的抽象的力量。而这种“抽象”的肯定其实也是中国民族在现代的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种精神也是中国人从远古生存到今天的价值所在,也是中国走向富强和繁荣的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也是中国必然崛起的历史的要求。

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有一种必然的历史的意义,我们的“民族精神”依然是我们的认同的来源和精神的归依,于是,我们才会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有让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历史的宏愿。因此,我们对于“中国性格’的认识在整个中国的现代历史上就有两个方面,我们在“抽象”地肯定自己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具体”地否定我们需要改造的“国民性”。这样的“抽象”和“具体”的两面性正是我们对“中国性格”思考的关键。没有“抽象”的肯定,我们无法建构自己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理由,而没有“具体”的否定,我们又没有对于“落后”的认识和觉醒的依据。这种“抽象”肯定和“具体”否定其实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地铭刻在我们的身上,如陈凯歌的《黄土地》里的两个群体性的场景正好是这种“肯定”和“否定”的结合。让人感动的“腰鼓’则是中国人的“抽象”的生存力量和精神的展现,而“求雨”则是“具体”的愚昧和落后的表现。其实《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散兵游勇是“具体”的中国的“国民性”的表现,而龙文章的勇气则是“抽象’的民族精神的表现。这说明现代以来为先辈们为我们标定的关于“中国性格”的界限对于我们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新新中国”的崛起

在今天,“新新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告别贫困和积弱的过程正是和中国的全球化的进程相联系的。现实已经在在要求我们超越这种对于“中国性格”的“抽象”肯定和“具体’否定,而是寻找我们自己的新的形象。

在这里,一方面,我们需要超越“国民性”话语对于我们的具体的否定,而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于我们的具体的文化身份的建构有用的符号和表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正是由于现代以来的“具体”否定,我们丢掉了如此多的具体的文化的传承。而这些文化对于我们的文化身份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我们开始认识到,许许多多我们认为是中国“国民性”弱点的问题,其实是人性本身的局限,也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相关联。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许许多多具體的文化的寻找来发现和充实“中国性格”的具体性。今天无论是读经、祭祀还是恢复传统节日等等,都是我们对于具体的“中国性格”寻找的一部分。我们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事物才赋予了我们“性格”。如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些具体而微的中国符号都是中国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再仅仅对于“民族精神”进行抽象的肯定,而是以更加开阔的历史视野和更加全球化的意识,来对于我们自己加以自觉的审视。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具有了更多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新的全球化中的关键性的“位置”,有更多的自觉性来赋予自己新的开放的性格。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方面,我们更多地找回传统的符号和价值,获得更多的自信。在“抽象”的方面,我们对于自身有更多的自觉,把我们的“具体”的事物融入到人类的普遍性之中。

“中国性格”的这些新的发展,其实就是三十年来我们对于“中国梦”的追求超越了我们的“国民性”的限定的结果,是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始重新建构的巨大的可能性。

“新新中国”的中国梦的伟大的旅程为我们正在为我们创造新的“中国性格”。这个“中国性格”正像鲁迅先生在1908年时所期望的那样:“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9.我的中国梦:感知中国梦 篇九

——题记

“中国梦”一词自XX年以来,传遍了神州大地,而且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与深度反思讨论,我想这也是提出“中国梦”这一词的初衷吧。

有人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我想是,因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打碎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天朝上国”的美梦,导致了中国赔款割地,民不聊生,就不会有后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起了数万万有志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如果没有前苏联总统赫鲁晓夫一怒之下撤走所有关于导弹的方面高科技人才,打破中国雄狮站立的美梦,就不会有后来我们独立研发的导弹和氢弹,开创了中华民族自立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的“两弹一星”精神。

正是因为梦的破碎,我们才要去找寻那个已迷失了近百年的梦。不可否认,自古以来: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他们都曾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他们都曾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在那些朝代,世界了解了中国,所以戏剧性的《马可·波罗行纪》让西方对中国有了垂涎之心,所以一百多年前我们的梦被打破了,我们的国家战火不断,我们的人民流离失所,我们曾今以为我们的梦就这样永远消失了,但就在六十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制度变了,国家性质变了,变了的好多,但唯一不变的是一直以来我所有同胞心中坚持的那个梦,那个中国梦,那个曾今饱受战火几乎快迷失点的梦,而就在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共产党给了我们重拾梦的机会,并在复兴之路上不辞辛劳,默默耕耘。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不一条康庄大道,或许在路的尽头会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鸦片战争以来,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强”,到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的“打到‘二十一’条”愤慨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社会性质确立的三大改造,到人民富起来的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无数先辈的不懈努力奋斗,换来今天我们生活的安逸,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体会这份责任,勇于担当,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辈青少年将奋起直追,上下求索。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说实话,我们倍感压力。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当工程师,为中国建更坚固的房子;想入党,为最基层的民众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付出,办实事;想参军,到中国边境去,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想考教师证,这样就能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牢记我们的中国梦……

马丁·路德·金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演讲稿叫《我有一个梦想》,我很震撼,一个黑人,在哪个种族歧视很是严重的国家,他敢以己之力,感化了白人,震撼了美国政府,感动了世人。我常常在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圣人吗?或许是,但我更觉得他是一个满腔爱国情怀的普通民众。我们现如今青少年也该如此,常怀爱国情怀,化心中志气为动力,没有懈怠,长路漫浩浩,后面这条路或许很远,很长。

路在脚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往前走,朝着复兴之路走。

10.中国人中国梦练习题 篇十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跃梦中飞

——题记

是谁,当第一声嘹亮的鸡啼划破天空,在妖娆的晨雾中将弓弦轻轻抖动,奏响生命的琴音?倘若可以,我愿做一个奏者。

万籁俱寂,我一人独坐,架起二胡,缓缓地拉弓,木的香气萦绕鼻间。有些锈迹却紧绷的二弦重合着,任我轻轻地揉动,重重地滑过。被抹擦过的松香落在裤上,我毫不介意。悠扬含情的二胡曲穿越唐宋明月,穿越碧水青山,来到繁华的今世,落在我的心底。就这样,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二胡有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对优雅的钢琴有般爱抚,对小提琴手的豪情演出沸腾呐喊,而当看到陈旧的二胡,眼中却流露出不屑与嘲弄。一种痛在我的心中滋生,交织着我的二胡梦,在夕阳的照映下泛起殷虹血色。望着街头那个老乞丐,听那与他相依为命的嘶哑的二胡声,同学渐渐远去,我却伫立倾听,良久无言。

我依然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漫漫长夜,我是个孤独的歌者,喑哑地唱着别人厌倦了的老歌。终于,有一天,我用泪眼凝视远方的太阳,却看见了美丽的彩虹。此刻,我决定,我要为我的梦想安上翅膀,让这悠扬的琴声响彻世界。

于是,每当家中有客来临,我总是端起二胡,让这悠扬的琴声萦绕每个人的心底。当我看到他们对这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的乐器流露出赞许时,一朵娇艳的鲜花浇灌着我的血液,从我的心房怒放,正如我美丽的梦想。

我不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却以自己想要的方式与二胡为伴,唤醒别人沉睡的心。我愿在长亭之外、古道之旁,让胡琴之音融入碧连天的芳草,为折柳相送的人们带来一丝感动;我愿在春风吹又生的蒙古草原上把赛马时的马蹄之声拉得撕心裂肺。我的十指,注定与两根琴弦相伴,抚过自然与澄明。十指连心,听心灵的倾诉,二胡的背后蕴藏着深邃华丽的中华智慧与文化,区区两弦却能拉开一道长长的爱恋。

这是我们的声音,这是中国的呐喊。原来,我的二胡梦,就是中国梦!

上一篇: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下一篇:学校的教学方案-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