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24-09-07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用8篇)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 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臵、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十、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2 3 1001 1002 1011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5 1101 1201

短期投资

财政应返还额度

120101 财政直接支付

120102 财政授权支付 7 8 9 1211 1212 1213 1215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存 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待处臵资产损溢 10 1301 11 1401 12 1501 13 1502 14 1511 15 1601 16 1602 17 1701 6

二、负债类 2001 短期借款 2101 应缴税费 2102 应缴国库款 2103 应缴财政专户款 2201 应付职工薪酬 23 2301 应付票据 2302 应付账款 2303 预收账款 2305 其他应付款 2401 长期借款 2402 长期应付款

三、净资产类 3001 事业基金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

310101 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3201 专用基金

3301 财政补助结转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

3302 财政补助结余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3402 事业结余

3403 经营结余

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四、收入类

4001 财政补助收入

4101 事业收入

4201 上级补助收入

4301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4401 经营收入

4501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001 事业支出

5101 上缴上级支出

5201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5301 经营支出

5401 其他支出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实际存入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借出的现金,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应报销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因开展业务等其他事项收到现金,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因购买服务或商品等其他事项支出现金,按照实际支出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事业单位应当设臵“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每日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9

如发现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如发现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现金收入业务较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事业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当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凭据等一并交财务部门核收记账;或者将每天所收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凭据及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等一并交财务部门核收记账。

五、事业单位有外币现金的,应当分别按照人民币、各种外币设臵“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有关外币现金业务的账务处理参见“银行存款”科目的相关规定。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银行存款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

(二)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10

四、事业单位发生外币业务的,应当按照业务发生当日(或当期期初,下同)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币金额和汇率。

期末,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的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相关支出。

(一)以外币购买物资、劳务等,按照购入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付账款”等科目的外币账户。

(二)以外币收取相关款项等,按照收取款项或收入确认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收取的外币或应收取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记本科目、“应收账款”等科目的外币账户,贷记有关科目。

(三)期末,根据各外币账户按期末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及币种等,分别设臵“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1 调节相符。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实际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二)按规定支用额度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授权支付额度退回的,属于以前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存货”等有关科目;属于本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存货”等有关科目。

(五)终了,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事业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借记“财政应返还12

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下年初,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1101 短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关于对外投资的有关规定。

三、本科目应当按照国债投资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

四、短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三)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国债本息,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出售或收回短期国债的成本,13

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持有的短期投资成本。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二、本科目应当设臵“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直接支付

终了,事业单位根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下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事业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

(二)财政授权支付

终了,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事业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下年初,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14

恢复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1211 应收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因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等收到商业汇票,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照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照应缴增值税金额,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科目。

(二)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即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贴现息,借记“经营支出”等科目,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三)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照取得物资的成本,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15

(四)商业汇票到期时,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收回应收票据,按照实际收到的商业汇票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2.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付款证明等,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事业单位应当设臵“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姓名或单位名称、背书转让日、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现净额、收款日期、收回金额和退票情况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持有的商业汇票票面金额。

1212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等而应收取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购货、接受劳务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发生应收账款时,按照应收未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照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照应缴增值税金额,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科目。16

(二)收回应收账款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应收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一)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应收账款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三)已核销应收账款在以后期间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1213 预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购货、劳务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应当通过明细核算或辅助登记方式,登记预付账款的资金性质(区分财政补助资金、非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发生预付账款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17

(二)收到所购物资或劳务,按照购入物资或劳务的成本,借记有关科目,按照相应预付账款金额,贷记本科目,按照补付的款项,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

收到所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按照确定的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同时,按资产购臵支出,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按照相应预付账款金额,贷记本科目,按照补付的款项,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物资,且确实无法收回的预付账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预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一)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预付账款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三)已核销预付账款在以后期间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实际预付但尚未结算的款项。18

1215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如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拨付给内部有关部门的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应收款的类别以及债务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发生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二)收回或转销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事业单位内部实行备用金制度的,有关部门使用备用金以后应当及时到财务部门报销并补足备用金。财务部门核定并发放备用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等科目。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等科目,报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本科目核算。

四、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其他应收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一)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其他应收款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19

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三)已核销其他应收款在以后期间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301 存 货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存货的种类、规格、保管地点等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应当通过明细核算或辅助登记方式,登记取得存货成本的资金来源(区分财政补助资金、非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

发生自行加工存货业务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本科目下设臵“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归集核算自行加工存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分配的间接费用)。

三、存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20

支出。事业单位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其购进非自用(如用于生产对外销售的产品)材料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不计入材料成本。

购入的存货验收入库,按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的,按确定的成本(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本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自行加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与存货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

自行加工的存货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各种费用时,借记本科目(生产成本),贷记本科目(领用材料相关的明细科目)、“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加工完成的存货验收入库,按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相关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生产成本)。

3.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存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存货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下同)入账。相关财务制度仅要求进行21

实物管理的除外。

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存货验收入库,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情况下,按照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存货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低值易耗品的成本于领用时一次摊销。

1.开展业务活动等领用、发出存货,按领用、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存货的账面余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捐赠、无偿调出购进的非自用材料,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存货的账面余额与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合计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实际捐出、调出存货时,按照“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的相应余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四、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22

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一)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市场价格均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盘盈的存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二)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处臵存货的账面余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进的非自用材料发生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存货的账面余额与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合计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报经批准予以处臵时,按照“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的相应余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处臵存货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处臵收入扣除相关处臵费用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存货的实际成本。

1401 长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23

含1年)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

三、本科目应当按照长期投资的种类和被投资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四、长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1)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2)以固定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3)以已入账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24

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按照投出无形资产已计提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投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以未入账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

2.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润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3.转让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转让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处臵资产价值”科目,贷记本科目。

实际转让时,按照所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处臵资产价值”科目。

转让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转让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4.因被投资单位破产清算等原因,有确凿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将待核销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借记“待25

处臵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

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二)长期债券投资

1.长期债券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以货币资金购入的长期债券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2.长期债券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3.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收回长期投资的成本,贷记本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照收回长期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持有的长期投资成本。

1501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26

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有关说明如下:

1.对于应用软件,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事业单位以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应当另设备查簿进行登记。

3.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当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本科目核算。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事业单位应当设臵“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照固定资产类别、项目和使用部门等进行明细核算。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应当设臵备查簿进行登记。

四、固定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

1.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27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

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应当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科目[需要安装],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应当同时按照构成资产成本的全部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扣留的质量保证金,贷记“其他应付款”[扣留期在1年以内(含1年)]或“长期应付款”[扣留期超过1年]科目;取得的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应当同时按照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28

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质保期满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科目,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科目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1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本制度所称账面价值,是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本制度所称账面余额,是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

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 29

—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4.以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科目[需安装],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参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30

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科目[需安装],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本科目。有关账务处理参见“在建工程”科目。

2.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报经批准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或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处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按照处臵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31

臵资产损溢”科目。

出售固定资产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出售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2.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一)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处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32

报经批准予以处臵时,按照处臵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处臵毁损、报废固定资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处臵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1502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所对应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事业单位应当对除下列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一)文物和陈列品;

(二)动植物;

(三)图书、档案;

(四)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

四、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有关说明如下:

(一)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33

(二)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四)事业单位一般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五)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

(六)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七)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原因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

五、累计折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固定资产处臵时,按照所处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34

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本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1511 在建工程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工程性质和具体工程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至少按月并入本科目及其他相关科目反映。

事业单位应当在本科目下设臵“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有关基建并账的具体账务处理另行规定。

四、在建工程(非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建筑工程 1.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或修缮等时,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35

2.根据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按照实际支付的工程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3.事业单位为建筑工程借入的专门借款的利息,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建筑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设备安装

1.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融资租入需要安装的设备,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发生安装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36

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3.设备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

1601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原价。

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可归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37

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支付软件开发费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软件开发完成交付使用时,按照软件开发费总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3.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依法取得前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应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支出,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借记38

“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三)与无形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为增加无形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如对软件进行升级改造或扩展其功能等所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为维护无形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如对软件进行漏洞修补、技术维护等所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报经批准转让、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无形资产或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转让、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无形资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处臵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实际转让、调出、捐出时,按照处臵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转让无形资产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出售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39

2.以已入账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按照投出无形资产已计提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投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五)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核销。

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核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按照核销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原价。

1602 累计摊销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对应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事业单位应当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除外。40

摊销是指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系统分摊。有关说明如下: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如下原则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二)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三)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

(四)事业单位应当自无形资产取得当月起,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五)因发生后续支出而增加无形资产成本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重新计算摊销额。

四、累计摊销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无形资产处臵时,按照所处臵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摊销,借记本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数。41

1701 待处臵资产损溢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待处臵资产的价值及处臵损溢。

事业单位资产处臵包括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毁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待处臵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对于在处臵过程中取得相关收入、发生相关费用的处臵项目,还应设臵“处臵资产价值”、“处臵净收入”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事业单位处臵资产一般应当先记入本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

四、待处臵资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规定报经批准予以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

1.转入待处臵资产时,借记本科目[核销无形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摊销”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科目。

2.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应收及预付款项核销]或“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科目[长期投资、无形资产核销],贷记本科目。

(二)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固定资产

1.转入待处臵资产时,借记本科目(处臵资产价值)[处臵固定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

2.报经批准予以处臵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处臵存货]或42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处臵固定资产],贷记本科目(处臵资产价值)。

3.处臵毁损、报废存货、固定资产过程中收到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和过失人赔偿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处臵净收入)。

4.处臵毁损、报废存货、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借记本科目(处臵净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5.处臵完毕,按照处臵收入扣除相关处臵费用后的净收入,借记本科目(处臵净收入),贷记“应缴国库款”等科目。

(三)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1.转入待处臵资产时,借记本科目[捐赠、调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贷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2.实际捐出、调出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捐出、调出存货]或“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捐出、调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记本科目。

(四)转让(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1.转入待处臵资产时,借记本科目(处臵资产价值)[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2.实际转让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处臵资产价值)。

3.转让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转让价款扣除相43

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比照本科目“四

(二)”有关毁损、报废存货、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五、本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臵完毕的各种资产价值及净损失;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臵完毕的各种资产净溢余。终了报经批准处理后,本科目一般应无余额。

二、负债类

2001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短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借入各种短期借款时,按照实际借入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归还短期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44

2101 应缴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

事业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印花税不需要预提应缴税费,直接通过支出等有关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缴纳的税费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其应缴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臵“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三、应缴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发生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纳税义务的,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税费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处臵净收入”科目[出售不动产应缴的税费]或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的,按确定的成本(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存货”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所购进的非自用材料发生盘亏、毁损、报废、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等税法规定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将所购进的非自用材料转入待处臵资产45

时,按照材料的账面余额与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合计金额,借记“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按材料的账面余额,贷记“存货”科目,按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销售应税产品或提供应税服务,按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总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价款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金额,贷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实际缴纳增值税时,借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已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销售应税产品或提供应税服务,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实际收到或应收价款扣除增值税额后的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应缴增值税金额,贷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实际缴纳增值税时,借记本科目(应缴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发生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纳税义务的,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税金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46

(五)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税金数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六)发生其他纳税义务的,按照应缴纳的税费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多缴纳的税费金额;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税费金额。

2102 应缴国库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缴国库的各款项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缴国库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规定计算确定或实际取得应缴国库的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事业单位处臵资产取得的应上缴国库的处臵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臵资产损溢”科目。

(三)上缴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缴入国库但尚未缴纳的款项。47

2103 应缴财政专户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缴财政专户的各款项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缴财政专户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应缴财政专户的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上缴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缴入财政专户但尚未缴纳的款项。

2201 应付职工薪酬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二、本科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计算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48

(三)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支付其他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2301 应付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债权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记“存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以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商业汇票到期时,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收到银行支付到期票据的付款通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49

2.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汇票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3.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汇票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四、事业单位应当设臵“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票款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票面金额。

2302 应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应付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债权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购入材料、物资等已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的,按照应付未付金额,借记“存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偿付应付账款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四)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50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2303 预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债权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收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从付款方预收款项时,按照实际预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确认有关收入时,借记本科目,按照应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照付款方补付或退回付款方的金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预收账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收但尚未实际结算的款项。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二

1 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中, 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 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 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新会计制度则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 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谋求自身发展。

因此,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不能像原会计制度下那样, 仅仅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和简单的比较分析, 而应更加注重资金的“效益性”、“灵活性”和“流向性”。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应当是依法筹集和运用资金, 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包括: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组织收入, 努力节约支出;加强资产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 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加强经济核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等, 其内容要全面涉及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负债管理等各个方面。

2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下, 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 这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一种有效办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合理组织业务收入, 增强了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 预算外收入大幅度上升, 并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当前, 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 同一种业务支出有多种资金来源的情况下, 再采用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的办法就显得不相适应了, 会带来很多问题。这是因为, 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 各自平衡, 就好像是一个单位有两套账, 各自分别记账、算账和报账, 不利于资金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调度, 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 在实际业务运营中, 事业单位需要的是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在取得和使用方面的时间差, 以调剂余缺, 统筹兼顾。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正是从这点出发, 在核算内容上取消了预算的内外分设账户、分别核算并专户储存等方面的规定, 成为核算内容统一的会计主体单位。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取消了原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预算管理方式。“核定收支”, 就是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制预算, 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各单位的预算内外拨款和预算外收入, 统一纳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 统一管理, 统一核算。“定额或定项补助”, 是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其中“定额补助”, 是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 按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 “定项补助”则是对某些支出项目进行的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 是事业单位预算在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 预算由事业单位自求平衡。这种新的预算管理形式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对其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事业单位在政府的支持下, 可以合理组织业务收入, 以增强单位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预算内、外资金, 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 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3 会计要素的改变

在过去的预算会计体系下, 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要素问题, 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 故可理解为三个会计要素。资金来源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收入的来源情况, 资金运用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付出的情况, 而资金结存类科目反映的则是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结存情况。这种分类是由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决定的, 同时也不甚科学、合理。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资产表示事业单位现有的各类财产和可动用的经济资源, 负债表示事业单位从银行、财政部门或其他单位借入的各类款项和应向财政部门等单位上缴的款项, 净资产表示国家或其他出资者对事业单位的产权净值, 收入表示事业单位累计从各方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 支出表示事业单位为进行业务活动的累计耗费。进行这样的变动, 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改革后的会计要素比原有的三个要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有利于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状况, 同时易于与企业会计和国际会计接轨, 解决原有体系不能处理, 但已成为客观实际事务的问题, 促使事业单位提高核算水平, 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洋为中用, 更主动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做好。

4 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的改变

会计的基础理论为: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 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等式, 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记账方法。国际会计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会计要素是基础环节, 它表示着会计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方向, 即会计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方法据不同会计要素而做出的积极反应, 即复式记账方法下一定要求有一个平衡等式将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 但各会计要素怎样组成等式, 则要依要素的划分状况而定;记账方法与会计要素的划分有关, 有的方法虽可适应于几种要素划分方式, 却有着不同的使用效果, 与此相应的记账方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采用新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 可适应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 使事业单位摒弃其他类型的记账方法, 求得在整个事业单位范围内会计基本处理方式的一致性, 使事业单位会计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业之间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同时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融各业会计之长, 促进本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被社会公众所认识、了解, 使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利用资金, 更好地完成其业务活动,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能够促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管理, 从而有效考核单位资金使用效果, 监督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凌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1]凌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2]黄俊英, 陈贵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发展研究, 2005.[2]黄俊英, 陈贵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发展研究, 2005.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三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内容

1.会计主体定义的变化

以往的会计准则中会计活动的主体是资金活动,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主要是管理资金的收支情况。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主体扩大为事业单位本身。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现在涵盖了事业单位全部的经济行动,现在会计需要管理包括事业单位的投资,盈利,资产购置,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行为。

2.预算资金核算和预算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再将预算内外资金分开核算,而是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会计核算。同时,在新会计制度之中原本的预算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增加了如下的新预算管理方法:核定收支,也就是事业单位统一对预算进行编制,要求事业单位对各类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定额补助如同其名,也就是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收支情况来进行财务补助。定项补助的概念是只对事业单位出现资金不足的项目进行补助,不补超支情况下的结余留用。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资金管理显得更为现代化和规范化,通过会计核算能更好的衡量事业单位运行绩效,运营效率,财务状况的情况,是会计行为更好的达到监督和评估的效果。

3.明确了会计要素的组成

在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中并没有规定事业单位会计需要采取何种要素,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一般以收入支出结余作为三大会计要素。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被详细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这五种。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规定而言,不断地接近企业会计准则,吸取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益经验。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加贴近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行动决策,财务管理,资金分配等行为有着巨大帮助。

4.会计科日更改

新会计制度加入了同定资产折旧准备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概念,对于事业单位的同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始像企业会计准则那样计提折旧费用。同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折旧和摊销费用计人非流动资产基金,不仅便利了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又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性,也符合资产价值规律与实际T作的要求。对我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了极大的改进。

二、新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工作的影响

1.进一步的规范了会计行为

对于旧的会计规范而言,年限过丁久远,许多市场情况不断发生改变,旧的会计规范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规定不明或是不合情理之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新的会计规范添加了许多内容,进一步的为会计工作提供了规范与参考,同时它也参照了一些企业会计规范中的内容,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T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更加明确化,便利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2.使得会计工作变得具有可比性

基丁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会计工作的数据与格式变得更加规范,使得不同单位的会计报表变得可以进行对比,同时也方便了会计报表的检阅。

3.提高了会计行为的适用性与配套性

我国技术与各项制度都在随着时间不断进步,这也要求事业单位的會计制度进行改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能够更好的与事业单位其他的制度与特性相配合,与事业单位的特性与会计行为的准确性规范性相契合,有效的帮助了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

三、事业单位如何正确迎接与实施新会计制度

1.增进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与运用

事业单位的有关管理者需要对新会计制度加以认识并重视其意义,积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加以管理和配置,增强会计单位财务能力,更好的运用新会计制度所发挥出的管理便利性。

同时,事业单位在运行中要结合会计制度与本身实际,对本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加强财务监督工作,使新会计制度能够有效的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起到帮助。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管理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进行良好的会计管理的基本,会计单位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与管理,不断加强他们的职业能力与对新制度规定的认识与掌握。对于会计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在岗培训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队伍进行更新,引入一些素质更高的专业性人才。

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方法

在财政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制度做出重大变革,旨在适应新的体制,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当正确编制预决算,准确核算各种渠道来源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会计人员应基丁对新制度的科学认识,对资金以外的资产管理、折旧的计提,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业务,能够根据单位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处理,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单位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还要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报表的制订加以规范。

四、总结

新事业单位会计规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重要的改进与变化,能够有效的改进会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增加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与应用,不断对工作作出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旭庆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28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四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说明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 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2

第一部分 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Z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3

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Z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4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Z、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十、本制度自1月1日起施行。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z{288号)同时废止。

5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101

短期投资

5.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五

发生销货退回时,不论是否属于本年度销售的,都应冲减本期的经营收入,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后勤事业单位,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后勤事业单位,按不含税价格借记本科目,按销售时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后勤事业单位为取得经营收入而发生的折让和折扣,应当相应冲减经营收入。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后勤事业单位可根据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也可并设若干总帐科目。

第412号科目 附属单位缴款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收到附属单位按规定缴来的款项。

2.后勤事业单位实际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缴款退回作相反会计分录。

年终,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缴款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413号科目 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除以上各项收入之外的收入。如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2.其他收入按后勤事业单位实际收到数额确认。取得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入退回时作相反会计分录。

年终,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帐。

(五)支出类

第502号科目 拨出专款

1.本科目核算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所属后勤事业单位的需要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

2.拨出专项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3.所属单位报销专款支出时,应按资金来源区别处理;如专项资金是上级单位拨入的,借记“拨入专款”,贷记本科目;如专项资金是用本单位自有资金拨付的,则按资金渠道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借方余额为所属单位尚未报销数。

5.本科目应按所属单位的名称或项目设置明细帐。

第503号科目 专款支出

1.本科目核算由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项目或用途且需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数。

2.后勤事业单位按指定项目或用途开支工、料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项目完工报帐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完工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专款的项目设置明细帐。

第504号科目 事业支出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为机关服务发生的实际支出。

有财政补助收入的后勤事业单位,其财政补助收入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

2.事业支出应按以下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

3.事业支出的报销口径规定如下:

(1)对于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2)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其他各种材料可在领用时列报支出。

(3)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和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提,直接列报支出。

(4)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按核定的比例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5)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同时记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6)其他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数列报支出。

4.发生事业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当年支出收回时作冲减事业支出处理。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结转已销业务成果或产品成本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

5.有经营活动的后勤事业单位应当正确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界限。对于能分清的支出,要合理归集,对于不能分清的,应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

6.年终,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505号科目 经营支出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在为机关服务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的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

2.经营支出一般应按以下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经营业务种类较多的后勤事业单位,应按经营业务的主要类别进行二级明细核算。

3.后勤事业单位发生各项经营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结转已销经营性劳务成果或产品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

年终,将本科目余额全数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5.本科目应按后勤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帐。

第509号科目 成本费用

1.本科目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后勤事业单位应列入劳务(产品、商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2.业务活动或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产品验收入库时,借记“产成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经营类别或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帐。

4.对于成本核算业务较复杂的后勤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必要的成本核算科目。

第512号科目 销售税金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月末,后勤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计算出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科目;交纳税金及附加时,借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年终,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经营结余”或“事业结余”时,借记“经营结余”或“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产品或商品类别设置明细帐。

第516号科目 上缴上级支出

1.本科目核算附属于上级单位的独立核算后勤事业单位按规定的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2.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年终,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517号科目 对附属单位补助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2.对附属单位补助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补助收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接受补助的附属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

第520号科目 结转自筹基建

1.本科目核算后勤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三章 年终清理结算和结帐

第十五条 后勤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要求,对各项收支帐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帐,编报决算。

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包括:

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上交下拨款项数字。年终前,对主管部门、上级单位和所属各单位之间的全年预算数(包括追加追减和上下划数字)以及应上交、拨补的款项等,都应按规定逐笔进行清理结算,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领拨经费数和上交、下拨数一致。

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应交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帐。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用途如实列报。

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至1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年的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后勤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帐户,编入本年决算。

后勤事业单位年终应及时同开户银行对帐,银行存款帐面余额应同银行对帐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帐面余额应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帐面数字,一般应同实存的有价证券核对相符。

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帐务,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

第十六条 后勤事业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帐。年终结帐包括年终转帐、结清旧帐和记入新帐。

年终转帐。帐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帐户的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帐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帐户的余额按年终冲转办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帐凭单办理结帐冲转。

结清旧帐。将转帐后无余额的帐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帐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帐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的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帐,旧帐结束。

记入新帐。根据本年度各帐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帐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记帐凭单),直接记入新年度相应的各有关帐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后勤事业单位的决算经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批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四章 会计凭证和帐簿

第十七条 后勤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填制、取得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第十八条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事项唯一合法凭证,是登记明细帐的依据。主要包括:收款收据、借款凭证、预算拨款凭证、各种税票、材料出入库单、固定资产出入库单、开户银行转来的收付款凭证、往来结算凭证及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等。

第十九条 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和审核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一)填制和取得。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做到收支有据,责任分明。

(二)证面内容。原始凭证必须具有:凭证名称,填制日期,接收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数量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和公章,经办人员、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三)审核。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核,对记载不正确、不完整、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应退回补填或更正。对伪造、涂改或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绝接收,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第二十条 记帐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并作为登记帐簿依据的凭证。后勤事业单位的记帐凭证主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三种。

第二十一条 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一)填制依据。记帐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结帐业务的记帐凭证根据帐簿记录填制。

(二)证面内容。填制凭证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和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稽核、记帐人员签名或盖章。

(三)记帐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并后编制。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并编制一张记帐凭证,也不得把几天的会计事项加在一起作一个记帐凭证。

(四)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到几张记帐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主要的一张记帐凭证后面,在其他记帐凭证上注明附有原始凭证的记帐凭证的编号。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应经主管会计人员签章。

(五)记帐凭证填制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潦草。记帐凭证由指定人员复核,并经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后据以记帐。

(六)记帐凭证应按照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顺序整理制证记帐。按照制证的顺序,每月从第一号起编一个连续号。

(七)记帐凭证每月应按顺序号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装订成册保管。

第二十二条 记帐凭证的错误更正

后勤事业单位会计填制的记帐凭证发生错误时,不得挖补、涂抹、刮擦或使用化学药水消字,应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发现未登记帐簿的记帐凭证错误,应将原记帐凭证作废,重新编制记帐凭证;

(二)发现已经登记帐簿的记帐凭证错误,应采用“红字冲正法”或“补充登记法”更正。采用计算机做记帐凭证的,用“红字冲正法”时,以负数表示。

第二十三条 后勤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以下会计帐簿,包括:

(一)总帐。作为核算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的总括情况平衡帐务,控制和核对各种明细帐。总帐格式通常采用三栏式帐簿,按会计科目名称设置帐户。

(二)明细帐。是用以对总帐有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的帐簿。明细帐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主要设置:

收入明细帐。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明细帐、事业收入明细帐、经营收入明细帐、拨入专款明细帐、附属单位缴款明细帐及其他收入明细帐。

支出明细帐。包括拨出专款明细帐、专款支出明细帐、事业支出明细帐、经营支出明细帐及对所属单位补助明细帐。

往来明细帐。包括应收帐款明细帐、其他应收帐款明细帐、应付帐款明细帐、其他应付款明细帐等。

第二十四条 帐簿使用要求

(一)会计帐簿的使用,以每一会计年度为限。每一帐簿启用时,应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帐簿目录”,附于帐簿扉页上。

(二)手工记帐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红色墨水除登记收入负数使用外,只能在划线、改错、冲帐时使用。帐簿必须按照编定的页数连续记载,不得隔页、跳行。如因工作疏忽发生跳行或隔页时,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并由记帐人员签名盖章。

登记帐簿要及时准确,日清月结,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清晰整洁。

(三)会计帐簿应根据已经审核过的会计凭证登记。记帐时,将记帐凭证的编号记入帐簿内;记帐后,在记帐凭证上用“√”号注明,表示已登记入帐。

(四)各种帐簿记录应按月结帐,求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第二十五条 帐簿记录的错误更正

帐簿记录如发生错误,不能挖补、涂抹、刮擦或用化学药水除迹。应按下列方法更正:

手工记帐发生文字或数字书写错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由于记帐凭证科目对应关系填错引起的,应按更正的记帐凭证登记帐簿。

第五章 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二十六条 会计报表是反映后勤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金变动情况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

第二十七条 后勤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正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报表的格式及编制说明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

(一)各后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报表的数字要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汇总,切实做到帐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列代编。

(二)会计报表要层层汇总,上级单位要在编制本级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本级会计报表和经审查过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上报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

(三)各后勤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期限,向主管单位报送会计报表。后勤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特殊会计报表,由单位自行规定。

(四)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决算)三种。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三日报出;季度会计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五日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按主管部门决算通知规定的格式和期限报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国家对后勤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

第二十九条 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后勤事业单位和后勤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中央国家机关差额预算单位会计制度》([91]国管财字第221号)、《中央国家机关附属自收自支预算单位会计制度》([91]国管财字第248号)等同时废止。

附件一: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目录

一、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

(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出

(三)货币资金的划转

二、结算款项的核算

(一)应收票据

(二)应收帐款

(三)预付帐款

(四)其他应收款

(五)应付票据

(六)应付帐款

(七)预收帐款

(八)应付工资

(九)应付福利费

(十)其他应付款

(十一)应交税金

三、存货的核算

(一)材料

(二)产成品

四、内部有价票券的核算

五、对外投资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核算

七、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八、借入款项的核算

九、事业基金的核算

十、固定基金的核算

十一、专用基金的核算

十二、收入的核算

(一)财政补助收入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三)拨入专款

(四)事业收入

(五)经营收入

(六)附属单位缴款

(七)其他收入

十三、支出的核算

(一)拨出专款

(二)专款支出

(三)事业支出

(四)经营支出

(五)成本费用

(六)销售税金

(七)上缴上级支出

(八)对附属单位补助

(九)结转自筹基建

十四、结余和结余分配的核算

(一)事业结余

(二)经营结余

(三)结余分配

一、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

1、收到现金

借:现金

贷:有关科目

2、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借:银行存款

贷:有关科目

3、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出

1、支出现金

借:有关科目

贷:现金

2、提取和支出存款

借:有关科目

贷:银行存款

(三)货币资金的划转

1、以现金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2、自银行提取现金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二、结算款项的核算

(一)应收票据

1、收到应收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经营收入

2、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3、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经营支出(贴现利息)

贷:应收票据(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

(二)应收帐款

1、发生应收帐款

借:应收帐款

贷: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2、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三)预付帐款

1、预付款项时

借:预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所购物品或劳务结算时

借:材料等有关科目

贷:预付帐款

3、补付的货款

借:预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4、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帐款

(四)其他应收款

1、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有关科目

2、收回各种款项时

借:有关科目

贷:其他应收款

(五)应付票据

1、开出、承兑汇票或以汇票抵付货款

借:材料

应付帐款

贷:应付票据

2、支付银行承兑手续费

借:有关支出或费用

贷:银行存款

3、收到银行支付本息通知

借:应付票据

有关支出

贷:银行存款

(六)应付帐款

1、材料物资已购入并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

借:材料

贷:应付帐款

2、接受其他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

借:有关支出或费用

贷:应付帐款

3、偿付应付帐款

借:应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4、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冲应付帐款

借:应付帐款

贷:应付票据

(七)预收帐款

1、预收帐款时

借:银行存款

现金

贷:预收帐款

2、货物销售实现或劳务兑现时

借:预收帐款

贷:有关收入

6.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六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通过本文,可以更为深刻的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关键字

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1

事业单位会计(Accoun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2】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

(五)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六)因单位性质不同存在账务处理差异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

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

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 2

“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

[“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

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 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

【】 3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仍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如下: 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性。2 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科目设置缺少“累计折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等一级科目,在“专用基金”“结余分配”等科目的二级科目设置不尽合理。科目设置的欠缺使事业单位的核算不够全面和真实,尤其是开展经营活动较多的事业单位。

(三)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人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

(四)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经营成果信息在一张表上反映,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的性质,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

【】

四、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的建议4

(一)引人权责发生制,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企业会计制度 收入、支出的核算。对事业单位的收支事项,应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在经济事项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予以确认。终了时,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预算内、外资金,若财政部门规定仍留给单位使用的,则单位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作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下收到财政部门拨人上应拨未拨款时,则减少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对于借人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则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债权债务的核算。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应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其形成单位的资产或负债,以充分反映单位的可用财力和潜在的风险。固定资产的核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耗费.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耗费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选用适当的折旧方法,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地计算分摊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内各期应承担的费用。净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后,由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办法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可不再使用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则根据国家有关规 4

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月(或按年)计提,计入相应的支出科目。“事业基金”则按单位收入、支出、结余等情况在终了时计算确定,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二)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疏漏,我个人觉得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可以适当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式。增加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 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另外,建议增加“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需要建造的固定资产和单位价值较低的易耗品。对事业单位结余的改进。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对修购基金的改进。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同样.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也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三)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趋近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

1“资产负债表”。首先,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其次,将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删除,以其净额通过资产负债表“净资产”部分予以反映。

2、增加现金流量表。虽然事业单位现金流量信息重要程度不及企业,但事业单位也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人们对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以掌握事业单位现金增减变动状况。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需要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现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情况。

【】

五、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5

(一)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

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事业单位的科学事业费分散在各部门的财政预算科目中,科学事业单位被视为一般事业行政单位,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技经费采取供给制的办法,由国家包下来统收统支。会计人员年初按预算向国家领取,年末按支出向国家报销。这种方法不利于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束缚和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造成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财政部按照科研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相继颁布了《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的若干规定》,使科学事业单位从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行业会计制度,并逐步建立了以科学事业费核算为主体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体系。1993年我国实施了以“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改革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与此同时,预算会计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组织启动了全国预算会计改革,1996年11月,财政部以8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规范。为了与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按照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要求,1997年3月25日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发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同年12月16日又颁发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这两项制度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及核算的范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四层次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补充和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的重大影响,中国在会计改革方面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接轨。从1997年财政部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2001年底已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1998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大大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顺应时代要求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需要,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建立。

在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其会计核算较为简单,会计实务内容较少,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低,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差距就更大一些。然而,企业会计制度的快速发展给科学事业单位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科学事业单位从原有的框架中跳出来,开辟新的业务,从事更大范围的活动。科学事业单位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和经济交往中,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因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改革、补充和完善,以满足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要求。

我们知道,科学事业单位的最大优势是人才和技术,而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几乎是空白。如何对科学事业单位中大量的人才资源进行成本核算、价值计量和损益计算成为预算会计理论的新内容。科技资产作为无形资产在目前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6、7项被引入会计核算,大量的科技资产如版权、软件、技术诀窍、配方、工艺等得不到合理的计量。结果导致科学事业单位中最大两项优势资产在会计核算上要么没有体现,要么体现不充分。这无疑对逐步走向市场的科学事业单位实为不利。因此加速构建人力资源会计和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绝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是全民所有制,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但是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这些资产使用情况及增值、保值的指标。其实,同国有企业一样,科学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盘活资产存量以及如何做到既维护所有者权益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诸多问题。可见补充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和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有 6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纳税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税收征管法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而科学事业单位所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与企业会计制度有着较大差别。比如在资产处理、材料、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处理以及收入支出的核算等方面二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明显不同,并且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没有对纳税会计处理方法作专门规定,这给计税金额的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影响纳税的准确性。若能在有些方面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增加纳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有关规定不仅便于会计人员操作,而且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另外,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外币核算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结语

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一直在酝酿、进行之中。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成为必然。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过程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梁艳,《简析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差异》,中国农业会计,(2010.08)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2]张晶,《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新财经(理论版),(2010.07), 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

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已经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已经逐渐步入到市场,其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难以很好的满足时代的需求,目前常用的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更能满足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探讨。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问题

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有待加强,事业单位的性质比较特殊,粗略意义上来讲,可以将其看作是介于企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组织,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展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的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缺乏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个别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求不够严格,一些会计管理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专业性难以保证,这些基础问题的不规范,对于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质量的提升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管是有关会计核算基础还是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都有一些与当前的管理需求不相符的地方,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基础的过程中,通常应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这种核算方式中,一些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是难以保证的,这很容易导致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难以将整个经济业务活动予以完整的反映;其次,在开展固定资产的核算的过程中,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应用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共同反映,这种核算方式中,会导致随着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现时净值与账面价值出现差异,难以真实的反映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项;另一方面,在成本核算的内容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经营性的业务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用债权发生制开展核算,而对一些非经营性的业务不实施成本核算,这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且难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由于外部的监管力度不够强硬,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账务核算的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开展核算,账务处理的不准确、不严谨,账目的随意设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大一部分会计信息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决策正确性具有严重影响,并且很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必要性

从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先行的会计管理制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管理制度过渡是否必要,下面予以简单探讨,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具有了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预算单位会计的主体地位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其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适用性会越来越强;对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简单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共同点,二者在开展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都遵循一贯性、可比性、相关性、真实性等基本原则,并且二者的会计前提都由货币计量、会计分期、持续经营业务活动、会计主体等部分组成;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化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对支出、收入、负债、资产等方面的规定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对于所有者的净资产、利润、权益等的规定在原则上能够保持一致,因此,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渡是可行的,同时,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的角度来讲,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渡是非常必要的。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具体内容

(一)积极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在过渡到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之后,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项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很好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的合法权益,需要对已有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能够保证会计监督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对相关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其能够在了解新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就需要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要促使所有的会计人员能够对新的企业化的会计管理知识与管理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对于其相关工作的规范性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提升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使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维护财经纪律,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其顺利过渡,还能够保证其过渡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二)应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对于其成本控制力度的加强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体现其业务活动的运营效果,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渡之后,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能够坚持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企业财务准则为主的基本原则,在相关的报表与总账中要能够反映出企业采取准则,而可以应用事业单位准则来反映事业经费;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核算方式,积极应用能够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产生、使用与处置等各个方面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积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便于能够保证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予以准确反映。另一方面,要能够保证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事业单位在实现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渡之后,要能够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并对其中的会计科目予以科学合理的设置,尤其是其中一些难以反映财务活动对于会计工作又非常重要的会计科目,应该严格按照统一、科学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设置。

(三)注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管理要点

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在开展企业管理之后,其主要的收入表现为:经营性收入、事业收入与财政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收入就是经营性收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有偿服务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能够保证各项收入计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支出表现为:经营性支出、事业型支出与缴拨性支出,保证支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的前提是要能够划清支出界限,并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尽量的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外部监管,保证执法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强化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保证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与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要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对企业会计准则予以明确的规定,将相关的工作规范作为监督检查的衡量标准,对会计工作的实施质量与力度进行监督,保证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防止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种违规违法问题。

三、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中,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的过渡是可行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规范,保证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健康发展。本文就主要对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对于事业单位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剑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4(2).

[2]乔成浩.探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必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8.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引言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基础,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影响

1.对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新准则对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做出了统一规定,这些变化一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在格式上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实现统一,在综合事业单位自身特性的同时还能满足从资金预算到资金运作以及最终的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二是能够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支全貌,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能够清晰明了的反映同级财政拨款的收支结余情况;三是对于收入支出报表通过多步式结构进行设计,也满足了绩效考核方面的信息需求。

2.对资产核算的影响。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产的核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新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两个科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这两个科目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并且能清晰的反映所核算的内容,顺应了财務改革的潮流。其次,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进行了突出强化。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新制度规定在没有相关凭据、无法取得可靠的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给定资产一个名义金额,将资产以该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资产进行披露,使得资产能够准确及时的入账。第三,对存货和在建工程核算的影响。新制度简化了对存货的处理,对材料采购、消耗、投资等方面在原制度中规定较多。但是,对于材料、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不同单位不易把握,在新制度中选择删掉材料、产成品科目,将他们直接当存货处理,这样更加方便会计核算。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中必须包括基建账的相关内容,且事业单位需以基建会计核算为基础独立核算和建账。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增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新制度的这项规定不仅对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起到了基础和导向作用,还可以健全财务会计信息,使得其更全面更完整。

3.对净资产核算的影响。一是“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引入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新制度创新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设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这四个明细科目,使得旧制度中“固定基金”科目存在的不足得到了解决,并且这样不仅可以明晰地反映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组成,还能够反映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净值。“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涉及的核算面较原制度里“固定基金”科目更广更全面,并且分类精细。

二是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科目的引入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新制度秉承原制度中将“事业结转结余”与“经营结转结余”分别核算的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净资产科目进行了增减变化,将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更加细化,同时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区别开来,划清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核算界限,使结余的划分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新制度规定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能参加结余分配,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对高效利用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有一定的有利之处。

三、相关建议分析

1.完善发展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运用。新制度创新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新制度规定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业务,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如何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对管理资产和净资产来说举足轻重。但需清楚知道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范围及技巧,它是一种应计基础,我国事业单位对其核算方法运用得还不够娴熟,因此我们还需更加完善发展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运用。

2.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好坏与否关系着整个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好坏,且它是事业单位资产构成中及其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相比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有很大不同,因此事业单位新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结果。

3.完善财务报表核算。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同时各报表的结构、排列方式和项目也得到了完善和改进,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加协调一致,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实用性更强,能更好地让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依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其财务报表体系,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改革,完善收入支出表结构,新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强化附注披露。

4.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各事业单位的监管部门由于直接受单位领导层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不得干预和约束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其有权直接向单位领导层反应相关的工作情况。其次,为确保财政监管能发挥其制度性作用,各事业单位需对各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以此为依托。

参考文献:

[1]王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3.

上一篇:多彩暑假作文600字素材下一篇: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教师赛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