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文范文

2024-08-11

浙江作文范文(共7篇)

1.浙江作文范文 篇一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大禹,请留步

破败的茅草屋,低矮的围墙。雨滴顺着屋檐滑落,一滴一滴在泥泞的地表绽开。门边,倚着一个女人,披散着头发,形容憔悴。雨水和泪水交汇,弥漫了女人的眼睛;怀里,是一个刚出生还没见过爸爸的婴儿;身旁,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哭着嚷着要爸爸。

女人木愣愣地站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的小山坡。她知道,男人一定会从此经过。哪怕只有一个背影,一声呐喊,这对她来说已经是老天莫大的赏赐了。突然,女人眼睛一亮,使劲揉了揉那几夜没合的双眼。是他,没错,是他!女人抱紧怀里的孩子,理了理头发,整了整衣服。前方,是浩浩荡荡的一群男人,行色匆匆,表情严肃。带头的男人手拿工具,脚步越来越快。同时内心翻江倒海,是的,他听到清脆而又带着哭腔的一声禹,声音在空旷的山坡上方回旋,直刺进男人的心里。只要一个小小的拐弯,一个小小的回眸,他就能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还有那群可爱的孩子,还有那个在襁褓里哇哇大哭的孩子。就回去看看嫂子吧,你们都多久没见了是啊,这里有我们,你放心吧,耽误不了多久

一片沉寂。女人向着这个方向跑来。泥泞的山路,磅礴的大雨。一具虚弱的身体怎能负荷?终于,女人滑倒在路上,怀里的孩子哭得歇斯底里。男人没有犹豫,也丝毫没有减慢脚步,他头也不回,只是大喝一声:继续赶路!

雨水顺着女人的发丝流下,冰凉冰凉的。她的心,碎了一地。孩子,你的父亲不仅仅是你的了,他还是天下子民的。你不要怨他女人号啕大哭起来。禹,我只是想见你一面,难道真的这么难吗?你的生无所息是对我们的残忍,你就真的忍心吗?我只要你给我一个肯定的眼神,只要你抱一抱孩子,只要我只愿你生有所息啊!女人哽咽了。哭声喊声响彻天边。

一片沉寂。

男人最终还是没有回头。义无反顾地走了。山的那边,一只浩荡的队伍,一片匆忙交叠的脚印。山的这边,一声悲凉的叹息,一颗破碎的心。

后记

历来颂扬的生无所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于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公而忘家的拼命成了成功者的追逐。在受到无数羡慕眼光,成就无数事业的同时,是否有人同情他们的家人?是否有人知道他们生命中最最基本的情愫正在被忽略?我只愿生有所息。

[名师点评]

文章是一篇想象作文。应该说,今年浙江省话题容易以逻辑思维来构思文章,不容易以形象思维的方法。本考生迎难而上,不仅勇气可嘉,更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才思敏捷。另外,记叙文写后记其实是一种取巧的手段,其实是作者无法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记叙描写中去,于是特意用这个方式点题,本文虽然用得很不错,但也算是白璧之瑕吧。

2.浙江作文范文 篇二

据荆楚网消息, 高考刚结束, 浙江已经就试题出错道歉———因为作文题材料将名句作者国籍张冠李戴……高考题目为何会出现瑕疵或错误?有没有审核组?错误能规避吗?6月11日, 记者采访了参加过高考命题的专家。据一位参加过高考命题的老师介绍, 高考命题是封闭的。以语文科目为例, 命题组成员一般在10人左右, 每年四五月份, 经过严格安检后前往位于偏僻地区的度假村或宾馆, 根据当地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开始命题, 试题必须原创, 然后将分工命题的成果汇总形成初稿。高考命题保密是第一原则, 命题现场与外界完全隔离, 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 命题时, 专家们主要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现场提供的一些图书资料等库存内容, 无法上网搜索更多的资料去验证。她举例说, 如对引用的材料的作者国籍把握不准、而又非要用那段材料, 就不写国籍。高考命题组命完题目后, 有审核人员吗?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命题专家之间有分工, 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板块, 但最终所有的题目必须经过大家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审核组一般都会把目光盯在试题有没有技术性错误、有没有超纲、难度如何等方面。“浙江试题作文材料作者国籍有误, 审核组的专家也未必了解和熟悉这段材料出自哪里, 所以才没有审核出来。”

3.2012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 不得少于800字。(5)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题目借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上的议论,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成绩。努力学习,争取优等成绩,固然是每一个中学生应有的追求,但是获得优等成绩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都是“中等生”。可是整个社会弥漫着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中学生承受了超常规的压力。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如何给自己的中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定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写作立意】

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路上跑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跑步者”,另一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大家都能看出,“跑步者”象征公众瞩目的对象,在班级里大概是成绩突出的优秀生,在社会中是成功者,如政治家、企业家、知识精英,当然也包含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人。而“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则是班级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加以延伸,就是占整个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民众。

题目给了三种观点,任选一个写作均可。但要注意,写作时要展现“跑步者”和“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关键词,然后据此展开联想。如果不写“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只根据其引申义写作,不符合要求。

【评分标准】

从“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写起,再作联想和生发的,可以看作切合题意,得分在42分以上。如果语言、材料和文章的整体结构较好,可得50分以上。

主题是“红花与绿叶”“主角与配角”等,但能在开头或结尾处点到“跑步”和“鼓掌”这两个词,可以看作基本符合题意,得分在36—42分。

4.最美浙江人时代楷模(范文模版) 篇四

最一线、最真实、最感动、敬业楷模

——记清正廉洁好公仆一心为民铸忠魂的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吴强忠

摘要: 在浙江丽水庆元山区、人们传颂着一位敬业奉献楷模、他是退而不休的基层司法所长的感人故事:三十九年如一日,特别值得大家关注是;他肾移植后的二十五年里,五加

二、白加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危难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他就是原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吴强忠。自1990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他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凭着一双飞毛腿、一张婆婆嘴.奔波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

人物名片

吴强忠、男、浙江庆元人1954年2月出生、1976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法律本科、原任浙江省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2014年4月份退休后仍担负化解城区中心的棘手疑难矛盾纠纷及处理棘手信访件,特别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是:他二十五年与病魔顽强抗争,克服了肾移植手术后的巨大疾苦,承受着终身服药巨大的经济压力,一辈子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25年来他用最美的心灵走进百姓千家万户、用最美的真心体察民情、用最美的微笑直对困难、用最美的耐心化解僵局、用最美的真诚打动百姓。他风雨无阻、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为民主持公道、用辛勤的汗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领导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全国百名感动中国人物、荣立个人一等功、中国好人、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浙江省十大优秀司法所长等80多项荣誉、2007--2013年连续七年考核为优秀公务员。他的先进事迹也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在线、中国干部网、浙江日报、丽水日报、浙江在线、平安浙江网、浙江文明网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和报纸刊登、转载。凸显出他是一位 “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人生核心价值观道德楷模。

【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黑灯瞎火有百姓诉求他总是随叫随到化解平

息纠纷】

在我们众人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终身服药、药灌不离身、承受着半年工资垫付药费、身带重病奋战维稳一线25载、用他那棵最美的心灵化解了2790余件棘手的疑难矛盾纠纷、避免了民转刑案件210多起、为政府出庭应诉上百起、接待信访、代访6120余件,提供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2798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无法预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基层需要这样扎根农村的“守护神”。他来自最基层一线、却以最真实的事迹感动全国——他就是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一等功臣、原浙江省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吴强忠。吴强忠同志用一名党员的身份,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 忠诚清廉担当、心系百姓解难事 忠诚清廉担当 负重前行、棒棒精神、演绎着他的敬业奉献精彩人生。“我是共产党员、中国好人、退而不休能为民解困永远是我的天职,最苦最累也值得,人民高兴我就快乐。”

(图片右四吴强忠)铁肩担责树正义 一心为民铸忠诚

“精彩人生最美现象”弘扬了吴强忠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岗位、敬业与责任,是践行了为人民服务与实现人生价值有机统一的伦理要求。吴强忠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不求人生惊天地,只求纷争不再起” 他1998年总结运用的民调七字法“快、敢、稳、紧、深、细、访”,被司法部、浙江省政法委、省司法厅推广借鉴。今年在推行大调解、大排查中他又总结出了“六心” “六善”调解法。〈“六心” “六善”调解法〉己被丽水市政法专辑刊登。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了敬业责任的职业素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责任意识的伟大。他这种感召力植根于我们对社会最平凡的感动,他践行自己职业价值时用一份质朴的美德与忠心、爱心和热心去关爱着每一个受委屈的人,维护着社会的每一个公平与正义、39年如一日的他、时刻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工作首位,他的道德情操被人民群众认同,他树立了职业的威信,他彰显了为民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也为退休队伍树立了榜样。他说:“共产党员没有退休一说,应是生命不息,为民服务不止、谁的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拥有他的位置”!他为了社会和谐跋涉在一条条崎岖坎坷的乡间羊肠小道上;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他还是一个肾移值术后二十五年的病人,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立足调解本职、无私奉献、艰苦拼搏、经得起实践、时间的检验,他的一生以言行和热血来谱写人生历史永恒的主题,他用一份质朴的忠心、热心、耐心去关爱着每一个受委屈的人,维护着社会的每一个公平与正义,他真情奉献为党国分优为人民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一片赞扬之声。

“退而不休最美现象”退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避不开的词汇。但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共产党员退而不休,干了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总是不言苦,践行“三严三实”用夕阳的余晖谱写共产党员本色永不变的动人赞歌;三十九载光荣退休的吴强忠说:“退而不休忙民调 最苦最累也值得,人民高兴我就快乐”!他是个患尿毒症肾移植术后的病人,他的生命在与时间赛跑,他说: “只要我生命不息、就会珍惜每一天,因我的生命是多彩多姿的„„”。这种生命的信仰力量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激励着无数平常人,更净化了万千人的心灵,为百姓谋福利,不愧为人民群众退而不休好干部,共产党员的好楷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吴强忠同志用一名党员的身份,演绎着他的精彩人生。

没退休前的浙江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是一个大所,下辖二个街道、53个行政村、8个社区,72800多常住人口,2万多流动人口。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矛盾纠纷的集聚地,其维稳工作的难度和繁重可想而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的素质好与坏,会干不会干事一目了然,像吴强忠同志为什么在群众心目中威信这么高呢?他39年如一日的365天是以白加黑、五加二奋战最基层维稳调解一线。为民主持公道情系百姓成为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神”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平凡善举偶然为之,人人都能做到,或许算不了什么,但难就难在始终保持着奉献的姿势,始终维持着炽热的情怀,始终坚持无私的理念,任风霜雪月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着韧性。虽说他己退休了但若没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境界,高尚的情操,没有奉献的情怀,没有无私的大爱,就难以有这经年累月的执著坚守。这坚守,向我们反复例证着他的义务付出,不是一时新鲜好玩,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坚守,更向我们反复诉说他不在乎名利、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既熔铸大爱,更尽显担当;近几年来庆元县迎来了重大建设项目在“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工业园区、二中迁建、220变电所、香菇市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项目中,吴强忠同志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加班加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出色的完成了拆迁户因房屋产权、土地权属、遗产分配等引发多起产权纠纷和政策处理案件,出色的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还帮助一些部门单位解决不了的一些棘手问题。

2004年,庆元县松源镇会溪村坑头二队坐落在东山耕地被县工业园区征用,由于各种原因,280余万元征地款无法着落分配到户,县政府曾成立工作组进驻该队五个余月也没结果,该遗留6年之久的分配成了难以解决的积案。于是,原镇党委研究决定把这一最棘手遗留案件交由吴强忠负责,他不分白天黑夜走村入户做工作,摸排相关情况,并进行召集征地户、未征地户、新人口增较大户,队委会等数23次会,分析了具体情况,摸清了底细,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感动了农户们,同时起草了解决的方案。2010年7月在原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41户户主会议,71%以上的户主表示赞成并在决议上签了字,最终,妥善处理了这起遗留6年余的土地征地款纠纷案件。

各有利益诉求,纷争在所难免,他们是公民社会的一群人。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之时,他来了。他是谁?在传统社会,他是老娘舅和事佬;在现代社会,他是锦心绣口,春风化雨的司法退休干部!经他处理的案件很多都成为了维稳调解战线上的成功案例,供同行学习借鉴。他化解上百起非正常死亡案件、四十余起医患纠纷、制止化解群体性事件六十余起、征地拆迁、五水共治上百起„„;如2010年,王某等33名原告错菌案件向县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法院受理18个月后没结果,为此领导叫吴强忠出面调解,吴强忠用了半个月时间,从调查取证、做工作、拿方案等等,最终将该棘手案妥善的圆满调解好。舍己为公成为清正廉洁的“好公仆”

自从老吴干维稳工作那天起,他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法律法规,虚心向群众求教风情民俗。每次办案、调解纠纷,他都要亲自仔细勘察纠纷现场、琢磨制订处理化解方法;每办完一件案子,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了做好基层的稳定工作,为了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挑重担、打硬仗,他白天干工作,晚上刻苦钻研法律,如饥似渴地积累知识,他依法公正处理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并积累了大量的调解技巧。

吴强忠从事综治、信访、司法行政、调解、维稳重任工作25年来,挺身而出敢于面对困难、善于用真心耐心去感化群众、以“六心”换民心。“受理纠纷要热心,说服教育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矛盾调解要细心,评判是非要公心,严把廉洁心”。

他始终还是无法放下为之奋斗一生的基层调解事业,在面对亲戚、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和责备,吴强忠说:“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如小事化解不及时,就能酿出大案来。再说群众信任我,虽己退休但解决矛盾纠纷还是我的本行与天职,不把矛盾纠纷解决好,我的心里总是不踏实,坐立都不安!当今社会调解工作凸显重要呀”;廉洁奉公更是吴强忠带给大家的鲜明印象;他坚持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伸,从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一包烟、一瓶酒、一餐饭,用他的话说,“百姓这样信任咱,咱要问心无愧”。正是这样的公生明、廉生威,使他做人更有底气,他的公信力得到众人的佩服。

实干兴邦竭尽全力做党委政府的“左右手”

家,人人皆有。有人整天为“小家”忙碌;而有人却时时刻刻为“大家”操劳。吴强忠深怀着为民分忧之心,常思着为民服务之举,恪守着为民尽责之道,用自己的亲和、爱心和辛劳化干戈为玉帛,用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调解纠纷甘当“黑脸和事老”,新闻主角如今退休了,却仍在为别人“说和”、“吴强忠式”的中国好人成为“最美风景”,2013年他又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有人问老吴,退休了不好好养身体,整天两头忙,到底图个啥?他坚定地回答:“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百姓的安乐”!去年4月,市卫生局要成立“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老吴有感于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就决定把自己的这一手调解的能耐再多发挥上几年。他像所有应考者一样,通过笔考、面试、体检,成为了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可等待老吴的,还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办公室,没有操作流程,通过老吴的努力下丽水医调会正常运行的平台已基本完成,老吴一手设置医调会从“申请、立案、受理、登记到回访”等十八种规范性表格,还有各种工作规范流程,编印成册“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指南”。八个月还没到,吴强忠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用情理与法理成功调处22起医患纠纷,制止平息了多起医闹事件,为丽水市医患和谐打下了扎实基础,得到市领导及患者们的一直好评。

因庆元县重大建设项目“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工业园区、二中迁建、变电所、香菇市场、高铁”等项目建设中濛洲街道是主战场、征地、政策处理等矛盾纠纷的集聚地,为此原退休单位的濛洲街道又邀请吴强忠同志回原街道,于是2015年1月份他又返回原街道仍担起濛洲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职,并专负责处理信访疑难杂症案件和调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重任,吴强忠同志常说:“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的;如没有一个群众诉求的绿色通道,就会制发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为民,是吴强忠急民所急、忧民之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排忧解难甘为民;务实,是吴强忠三十八载夜以继日坚守的本质特征;清廉,是吴强忠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的基本准则。凡接受过吴强忠调解的人,都对吴强忠的人格充满了敬佩。人们对老吴最中肯定的评价是:“一个好党员”“包青天”。

吴强忠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是一名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干部。像吴强忠这样的“中国好人”,媒体应向社会传递更多这样的正能量,引导社会道德风尚,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基层退休党员干部队伍树立真正的榜样,吴强忠这个名字应己并不陌生、他己被这个时代记住,被党和百姓记住。

吴强忠在全市各县(区)作了十一场事迹报告

给力为“中国好人”点赞、推荐、弘扬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如果不及时化解,容易转化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期待、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不敢直面矛盾,遇到矛盾绕道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缺乏敢于担当精神,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错失了解决矛盾的机遇。关健是心中有没党和人民,缺少真理和人格的力量,缺少信仰、不敢担当,怕得罪人,为此;我们的党应高度重视对“德”的提高,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清廉、担当的共产党员就应像浙江庆元吴强忠同志敢于担当,善于面对的工作风格,才能经得起百姓认同,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赢得公信力。

如不真实的“典型”被颂扬时,受众就会出现一种疲倦心理,甚至会质疑,甚而引起反感,从而影响典型的树立。典型报道要赢得今天的受众,“典型”必保证凸出一个“实”字。就像浙江庆元吴强忠这样真实的“典型”才有生命力,才有正大光明、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时间的检验,宣传这样的真人真事典型人物才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产生共鸣;媒体更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原则,深入了解“典型”工作、生活、真实事迹、不能由某某单位上报就大力宣传,因有的单位及媒体利用“关系”去拼命包装,其目的就是有图可入“升迁”等,但也落马了不少,给党和政府损坏了形象,给媒体自身也涂黑,为此;不真实的典型宣传万万行不得。推选像吴强忠同志这样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生用生命铸就社会和谐的、在平凡中体现特殊的“典型”先进人物为全国敬业奉献候选人是当之无愧,他默默干了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图个什么呢?„„;他用夕阳的余晖谱写着动人的赞歌,他退而不休用生命诠释调解本色是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百姓更加安宁;他的真实“故事”催人奋进!他的一生足迹实在让众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清廉、担当动人情节、催人泪下、令人崇敬!他的一生交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答卷。

5.浙江作文范文 篇五

题目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不超过350字的概括。针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对材料所提出有两种观点,要求考生对此阐述自己的看法。围绕材料反映的问题,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进行论述。

点评: 1.这题目符合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温总理提出的要关注全体人民,关注贫困阶层。要营造和谐社会,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群将是关键。要让大家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同样也是为了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公务员并不是高考,文字能力并不是考察的首要。更重要的其实是考生对于国家大事、社会形势走向的把握和关注程度。公务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关注社会问题并有所思考,这都是一个公务员的必备条件。

参考范文1

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愈益拉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观点以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争论就没有中断,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俨然成为一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笔者也在不断地思索,时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和非历史的统一;二者在统一过程中何者“优先”、何者“兼顾”必须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而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

一、中国的国情:探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有关理论,在一种纯粹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统计数学模式中推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式,即使推演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存在于所谓一般的、理想的或线性的经济环境中,而是存在于非常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的。所以,笔者认为,如今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一定是在二者关系在某种环境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和条件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绝对不能舍弃。中国的国情不是可有可无的外界变量,二是内在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变迁之中的,或者说二者的本质关系只有在中国具体的、变化中的国情之中、日益逼近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之中,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之中,才能实现和展开。任何脱离这一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情来谈论二者的关系,无论其数学模型如何精致、逻辑推理如何缜密,也是没有意义的,难听点说,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教条主义(或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者是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我们有十三多亿的人口,城乡、地区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巨大,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极小的人均产值,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显著的不平衡,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二重性,我们在体制上、政策上高风险的尝试性探索等等因素,都会使得任何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变得面目全非。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和政策措施时所必须高度关注的;再说一遍:这些因素不是无关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噪音”,而是我们必须实践于其中的条件、环境和背景。

二、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基础和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真分析可以得知,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指示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富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而效率无非是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获,无效率的经济过程至多是简单再生产的维持,而不可能有财富的增加。有效率就会有富裕,这具有必然性。为了富裕必须追求效率,这是追求富裕的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舍弃效率不仅违背实现富裕的规律,而且任何其他的方法和路径都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点无须多加言说,无数的经济学著述对此作过有说服力的论证。

笔者所强调的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富裕,而是“共同”富裕,“共同”就是“公平”的体现。没有“共同”的“富裕”只能是“不共同”的富裕:部分人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极少数人的富裕,从而也是部分人的贫穷——多数人的贫穷——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这毫无疑问也是历史的规律。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公平。为此我们在政策的决定和执行上、制度建构上、运作体制上、激励机制上都要使全体人民在平等的起点上、在平等的条件下,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公平,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富裕本身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异,但富裕不是无主体的富裕,它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和存在状态却是有社会制度之别的,而“共同”则从生产关系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富裕,才从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的富裕就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因此,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首先表现在二者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具体地统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之中。离开共同富裕谈论二者的关系就是抽象的、无益的。

对此还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的高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财富的增加,才能达到富裕;只有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坚持产品的“按劳分配”,才能有基本的公平、“共同”的富裕。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追求效率,而为了保持和提升、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必须追求公平;没有效率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没有公平的效率都是违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在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率宁可不要。

二是,单纯从经济制度意义上来看,我们将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单纯机械地理解为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说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或者就是服务于、服从于并以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显然这两种理解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主从关系上是有区别的,暂且不论;另一方面,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趋向是公平——全体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等,市场经济的本质趋向就是效率——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高效率地获取(创造和分配)财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就会有不同的实际表现:或者是讲究公平的效率,公平服从效率,效率是目的,公平是手段(学界大多数论述均属此类:公平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它在有限范围内能够提高效率);或者是讲求效率的公平,效率服从公平,公平是目的,效率是手段(对此学界的论述较为罕见)。笔者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总体性、决定性和统帅性,市场经济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就连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西方也在高喊“只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的口号),因此总体上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后者:效率为了公平,效率服从公平——这也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和“共富”关系的论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显然部分先富就是讲求效率的结果,而部分先富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即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共同富裕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就是乌托邦。

三、不同“经济单位”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共时具体性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现状错综复杂:历时性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共时存在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整体的生产分工链条上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的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既然任何经济单位都必须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那么就有一个具体地如何处理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二者之间“何主何从”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就是要让那些有条件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地区、行业、部门、产业、企业和人(简称为不同的“经济单位”)高效率地先富起来;而对于国家来说,这部分地先富绝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为进一步实现全体共富创造条件。不服从公平的效率即不服从全体共富的部分先富必然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其后果已经有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以为佐证。

再细致些说,效率与公平的几种关系组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抑或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等等,不但不是“一刀切”式、“一窝蜂”式的关系,而且即使对于同一个“经济单位”也是灵活的、变化的、具有策略性的。在国家发展的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的经济单位可以灵活地采用上述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在确保微观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也就是公平的量的积累来推进公平的实现。因此笔者反对那种中央一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一阵风地全国上下、各经济单位都争先恐后地惟效率马首是瞻,中央一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就一窝蜂地都无效率地“注重”公平,等等。中央是从总体高度,根据发展中出现的关键和突出问题来明确二者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这个具体阶段的一般关系,各个“经济单位”则应该在有利于实现国家根本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关系组合。这就叫实事求是、因情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看来,任何把二者关系公式化、机械化、教条化的做法都是违背辩证法的,因而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四、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历时具体性

以上论述表面:只要为了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进行灵活地组合。改革之初,突出的问题是整体上缺乏效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部分先富的政策就是十分正确的。而当那些先富起来的部分已经足够地富,而未富起来的部分已经极端地贫,以至于先富部分已经不能够再继续保持富裕,或者蕴藏着极大的社会稳定危险的时候,就说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已经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不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导致先富和未富部分两败俱伤、前功尽弃,这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实施“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口号和措施就是必然的。但现实的历史进程不会这么机械,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时候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基本平等的:公平是目的,但必须通过有效率的手段来实现,效率虽然是手段,但当不讲求效率连生存也有问题的时候,效率就是至高无上的;但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要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而变化。

共同富裕的确首先是一个目标,但不是所谓“最终的”、与具体过程无关的“目标”。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是这个过程中追求共同富裕之各个环节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必然规定整个过程的本质;一个与共同富裕无关的社会历史过程,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固然是目的,但恐怕也不是通过任何手段就可以实现的;不通过与共同富裕有本质联系的手段,也断然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是共同富裕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深刻表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必要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达到共同富裕即实现公平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充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以及所突现的不同问题,而决定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组合,这也是实事求是、因情而异。那种把邓小平同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教条化的做法是违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的。

总之,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上考虑,根据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无疑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其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明智之举,否则将铸成中华民族历史性的灾难。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二者保持适当的历史张力,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具体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领域、必要的“经济单位”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要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合理的、正确的。

范文2 构建和谐社会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看到,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矛盾,要多用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当前要着重解决分配、就业、贫困、“三农”、腐败等突出问题。要针对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司法不公等,抓紧建立相关法律加以解决。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务。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极为重视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资本主义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一面,能较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效率;消极的一面,能带来消极的东西,带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的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充分尝到了两极分化、矛盾激化引起的社会动荡的苦头。资本主义在早期发展历程中,推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忽视公平,两极分化,矛盾激化,社会激烈震荡。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关注公平,采取高额累进税、遗产继承税等措施进行再分配,重视社会保障,缓和阶级矛盾,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注重效率,努力争取用较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效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有高水平的公平。不公平也制约和影响效率,只有实现公平,才有利于争取更大效率。

改革开放,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效率,把蛋糕做大,当然也不能忽视公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平问题就会逐渐突出。平均主义是一种不公平,差距过大也是一种不公平,当前平均主义与差距过大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突出了。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实现和维护公平,不仅仅是财富分配等经济问题,还涉及公民权利、社会地位、民主施政、自由平等、公共服务、司法公正等政治和社会内容。要从经济、政治全方位出发长远地考虑公平问题,从制度、政策、法律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三)当前收入分配上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态收入突出,保障性收入不到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不良后果日益明显。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

第一,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初次分配拉开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导致初次分配有些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合理。这就需要解决初次分配机会条件不均等所带来的不公。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效率为前提,贯彻按劳和按要素分配原则,让激励性和效率性收入分配确实到位,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第二,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目前再次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低收入层与高收入层的差距日益拉大。这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收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例如,进行税赋改革,加大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开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提高落后地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贫困层的生活困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采取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数量的办法,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保障性分配问题。政府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突出解决失业、医疗、养老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四)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和谐社会要有两个层次合理的社会结构:

一是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有两种利益格局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一种是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一种是贫富悬殊的利益格局。要构建既有一定差别,又保持一定公平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竞争的条件和机会平等。既要关注公平的结果,也要关注公平的起点、环境和条件。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分配秩序,保证竞争机会均等,彻底实施义务教育,实施农民和城市失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为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竞争起跑线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相对均衡。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收入分配有机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利益分配格局,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相对均衡。

6.浙江作文范文 篇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金风送爽,天朗气清。我校一行六人在校委委员冯超献的带领下参加了由湛江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湛江市干部培训师资研修班”,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圆满完成了浙江大学安排的全部课程,现将我们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的情况向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概况

本次湛江市干部培训师资研修班由湛江市委组织部主办,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承办,于2011年10月17日正式上课,10月21日结束,正式上课时间5天,另我校六人还去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半天。本次研修班共有10个专题,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如《国内外干部教育发展趋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探索与创新》,也有社会形势方面的,如《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热点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历史转变与当前使命》;既有经济建设方面的,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开发路径选择》,也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如《观念、思路、决策——制度设计的经济学基层》;既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如由“浙大四大才子”之一的鲁柏祥讲授的《国学与现代管理》,也有实用技术类的,如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炎介绍的《现代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和学习》。课程的主讲老师主要由浙江大学本校的老师担任,但也外聘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老师两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法规处一位处长,以及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在整个学习期间,我校六位同志在冯超献校委的带领下认认真真学完了全部课程,无任何缺课、请假、迟到、早退现象。

二、主要收获

本次研修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一流高校浙江大学的风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广了见识,所获颇丰。主要有:

1、增长了新知识。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10位老师10个专题的讲课,丰富了知识量,提高了认识水平。因为是常年办班,浙江大学比较清楚学员的需求,为本次研修班配备的授课老师基本都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表达生动、比较受学员欢迎的老师,所以大多数老师的讲课都是由浅入深、以点带面,深刻而不失易懂,直白而不失幽默,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比如鲁柏祥教授主讲的《国学与现代管理》,不但讲得妙趣横生,而且午餐期间和此后几天的课余时间还不断听到有学员在讨论此课的内容;再如主讲《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徐旭初教授,讲话大胆犀利,言词幽默,见解独到,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如主讲《观念、思路、决策——制度设计的经济学基层》的孙家良教授,完全不用课件,不用讲稿,语言流畅、逻辑分明、条理清晰„„

2、认识到了差距,并确立了以后努力的方向。老子《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进而提升自己。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浙江大学的优秀老师是如何讲课的,他们的讲课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借鉴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在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不足之处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改善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

3、在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10月19日下午,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科科长冯伟荣、市委党校校委冯超献和市委党校其他教师等一行七人赴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受到杭州精英公司副总兼技术总监陈烨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会上,市委党校韩凌波老师向精英公司汇报了当前湛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具体工作。精英公司陈烨副总认真听取了汇报,对就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与冯科长、冯校委和学习中心技术人员当面进行了沟通,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我方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中心线下管理系统未交付使用的问题。

精英公司陈烨副总明确要求负责湛江项目的技术经理吕宝柱在20日之前给出线下管理系统的具体时间节点,包括测试时间、试用时间和正式使用时间,并要求吕宝柱务必在十月底之前做好线下系统的开发和交付使用工作。

(2)课件进度无法完整记录的问题。

关于课件进度问题,韩凌波建议精英公司对用户所学课程的未完成页码进行显示,提示引导学员完成相应的页面。韩凌波的建议和杭州精英公司提出的解决办法不谋而合,早在9月下旬,精英公司在珠海学习的平台就采用了上述做法。

(3)半小时、1小时课件比例较大的问题。

陈烨副总解释说,课件时间长短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不是人为的刻意去缩短,虽然课程按数量收费,但每年提供的总课时不少于300课时。

(4)关于利用工具作弊问题。

冯科长要求将单视频课件的“点击鼠标”改为“回答问题”来防止学员作弊,陈烨副总表示这个技术上可以做到,同时也要考虑到学员的感受,“回答问题”要科学合理,容易接受。

(5)上班时间学习不记录学分的问题。

上班时间学习不记录学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方和精英公司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冯科长表示要再次认真研究后才能决定。

(6)关于上传课件和试题权限问题。

精英公司表示未开放权限一方面是为平台维护考虑,另一方面是为课件的安全考虑。开放上传权限是可以的,但是双方要沟通好课程转换上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对党校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我们一直在比对他们的教学和我们党校的教学,希翼从中找到尽可能多的适合我们市委党校学习的方面。总体而言,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湛江市委党校的教学稳步推进有如下几点想法:

1、继续推进脱稿讲课。这次学习期间,受学员欢迎的老师在授课形式上都是脱稿讲课,甚至有完全不看课件,侃侃而谈的,这样在上课期间,老师的眼神就能不断与学员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而且能避免老师因为看课件使得讲课不那么流畅。像这次学习中,我们学员意见最大、反响最不好的课程就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两位教授的两次课,他们基本上是照着课件一句一句地念,念了三个小时,有时候脱稿要讲点什么,都好像还没想好似的,重重复复,让人感觉对内容好像一点都不熟悉。所以,在党校的教学中,继续推进脱稿讲课大有必要,以这样的要求让老师更加熟悉讲课内容,一脱到底,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气氛。

2、讲课内容和形式要相得益彰。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一是讲课首先还是要以内容取胜。这次学习中比较受学员欢迎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课件比较简单但内容充实生动,大家都被课程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对于课件反倒关注不多。二是讲课要注意表达方式,受学员欢迎的老师的讲课方式都是由浅入深,从平常事得出一些深刻的结论,从不玩高深,搬弄一些看不懂得名词、概念和术语,大道若简。所以同样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不断提升自我:一是不断学习新知识,修炼好“内功”,教育学上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瓢水,也就是说你必须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远多于别人你才有资格去教育培训别人,这次的学习经历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也激励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好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语言是老师与学员知识沟通的桥梁,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知识的传播是否到位,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不断注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期用更朴实、更生动、更幽默的语言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以人为本,关注学员的需求。浙江大学比较注重学员的需求,在以人为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一是在教学上充分考虑学员的需要,安排的课既有针对性也尽量符合学员的口味,比如针对我们是师资研修班,就专门安排了关于干部培训方面的课程,针对湛江现在在线学习热,专门安排了现代远程培训模式方面的课程。在适应学员口味上,尽量选择以前学员评价比较好、呼声比较高的老师来上课。二是在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有一个专门的班主任负责迎来送往、生活琐事方面的工作,而且为人热情、办事细心。在课间休息期间,准备好了茶叶、咖啡、水果供学员取用。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培训质量是党校的生命所在,更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员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不但要考虑实用性而

且也要考虑学员的兴趣,在生活上更要尽可能地细致,让他们在党校学习开心,学到真本领。

7.201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评析 篇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剖析】

浙江卷作文题基本沿袭了近几年“思辨类作文题”的思路,二元乃至多元思辨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见形式。从命题上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规避单一角度的话题,越来越重视从多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越来越看重考生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这道题贴近社会现实,十分接地气;与“思辨类题目”相呼应,文体上也限定了写论述类文章。

这则作文材料不同于往年多以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作导引,明显带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某些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而不像新材料作文那样“缘事发挥,谈古论今,对照类比”。所以,与往年作文材料相比,这则材料拒绝高蹈,贴近现实,给出了审题立意的多个指向,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从不同角度灵活表达。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强了论述对象的限定性、思维的论辩性以及内容的规定性。

有些考生把这篇作文的主旨仅限定于“虚拟和现实”,这是欠全面的。其实,“虚拟和现实”只是文章论述的由头,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选择,这才是你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表述的内容。否则,立意就偏了。

对“虚拟世界”,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对信息时代的“虚拟现实”采取什么态度作出自己的“选择”,再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能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以便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类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论—联—结”等几个环节来构思作文,一般步骤是: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接着充分论证,分析利弊;再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特别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只有挖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才能让人看到隐藏在事物深层的本质;文章不仅要让人“知其然”,更要让人“知其所以然”,这才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因此,考生必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并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并阐释某些现象存在的背景、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其特殊含义,让读者通过读你的文章而明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天,相当多的青年人成了“手机控”,沦为“网虫”,整天梦游在虚拟的“现实”中。一旦离开了网络,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眼前这个现实世界。原本应该由人类来主宰的虚拟世界,已成为许多人的绝对操控者,不少人的情感乃至躯体都已被“虚拟”化了。

上一篇:2022年老干部局述职报告下一篇:等级划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