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10篇)
1.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 “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
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
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衔接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
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3.新知讲授一
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
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
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 图二:最强大脑
图三:爸爸去哪儿 图四:功夫熊猫
图五:来自星星的你 图六:感动中国
图七:习连套餐 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
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在课本96页跟随老师标记重要的教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4.新知讲授二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图片,阅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和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分析总结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
教师: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本97页教学内容,并结合上述图片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五个路径去分析思考。
五个路径:
(1)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宗旨;
(2)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3)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4)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5)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节目,层层递进,分析出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5.新知讲授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出这组图中你认为最能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符号的那一个。
同学:春晚。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图八,春节晚会那些事儿。
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同学:朗读PPT
2012年4月,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春晚”是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盛宴,是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教师:2013年除夕夜当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同步播出,综合计算出全国有7.04亿观众收看了马年春晚。春晚不是“私人订制”、大众订制,它是“国家订制”。央视春晚肩负着对内、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请同学们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请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阅读课本98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讨论方案。
学生甲“林导演”──结合生肖,凸显羊年文化宣传;总结前一年的大众流行文化;传统的相声小品还需要保留;服饰文化要体现中国风;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3D的舞台设计,如果能有穿越文化设计理念就更好了。
学生乙“张导演”──主持人可以穿旗袍和唐装。教师:发展中华文化,“春晚总导演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总体的设计理念中要不忘记文化自觉──觉察、觉醒、觉悟,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认识文化视角)
学生丙“郑导演”──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我们还要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丁“康导演”──每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难忘今宵》,想请彭丽媛来演唱压轴节目。要有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
教师:“康导演”提到的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说明春晚的设计除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还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信心、信念、信仰,指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待文化态度)
设计意图:情境体验,探究新知,分享合作,成就设计。
6.倒叙回顾
教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文化强国,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观点: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学生:全盘西化论
教师:大家能猜猜这是谁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议论,没人举手回答。教师:展示PPT,胡适。不加评论,继续展示PPT请同学们继续猜猜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学生:阅读并等待答案的揭晓
教师:揭晓答案──康有为。请同学们回到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这两段文字,得出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具体做到:
一是要不忘本来。
二是要吸收外来。
三是要着眼将来。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引起重视。
7.升华巩固
师生: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学习感受进行140字左右的微写作,下节课我们进行微分享。设计意图:升华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成长
九、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归纳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通过已知引出新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构新知,运用“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形成创新比拼,凸显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法较为创新,形式比较新颖。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内容上丰富完善,从细节上修剪梳理;在课题提问上有所改进,以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主要参照点,不断探索实践,把教师的创新设计、主旨意图、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2.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二
1 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
目前, 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靠科技, 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 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目前, 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发展农业机械化, 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既有利于节本增效, 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促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改变九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 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 缩小城乡、工农差距,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 正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推进农业机械化, 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善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又必须从我国国情和“三农”实际出发, 牢牢把握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 明确发展目标, 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我国发展农机化必须走自己的路。我国的人多、地小、农民收入低、积累少, 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 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 而且要作为农民节本增效、农机手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 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所以我国农机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 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 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 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 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3 努力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跨越。
当前,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发展机制等条件已经俱备, 我国农机化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引导调控能力较弱,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品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机安全法规不配套,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机耕道、农机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薄弱, 机械作业效能难以充分发挥;燃油价格持续攀升, 影响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扶持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农机化投入不足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加以解决。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 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 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 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走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一项伟大、光明、灿烂的事业。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就一定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也一定能够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3.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篇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 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
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舱方案。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道路,也保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把握国际航天科技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工程创新途径。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航科技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突破了三舱结构飞船、高可靠运载火箭、载人返回、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完整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北斗导航工程中,中航科技基于自身实际,提出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经过8年发展建设,自主可控、覆盖亚太地区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在探月工程中,中航科技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提升了嫦娥二号可靠性和任务拓展能力,在完成绕月探测主任务后,开展了深空和小行星探测,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飞行器能够软着陆在地外天体上。它主要的任务是实施落月巡视勘查勘测,包括对月球土壤的勘查、勘测,以及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突破一些新的航天技术。在月球上,它完成一个作业要15天左右,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好基础。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坚持以系统级研发中心和专业研发中心为核心,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为基础,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拓展,不断完善“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共获得5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申请的一万多件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80%。我国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航天科研生产制造体系,运载火箭的年产数量从4~6发增加到18~20发,卫星年生产能力从5~6颗增加到25~30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而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2014年底实现首飞。一旦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低轨道运载能力有望提高到25吨,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好的运载火箭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可以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集成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带动相关科学领域协同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公司特别注重发挥作为系统总体单位的牵引带动作用,凝聚国内各方面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极大地带动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全国共有3 0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参与研制,涉及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行业,在工程的带动下,不仅促进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凝练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通过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中航科技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支极具创新力的高科技航天人才队伍,35岁以下的人员数量已占到了50%以上,而美国、俄罗斯50%的航天人员在50岁和60岁以上。正是因为凝聚和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打硬仗的年轻科技人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才有了坚实基础和蓬勃活力。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马兴瑞说:“这是党中央的信任和中央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集团公司近17万干部职工的重托和期望,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清十八大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作为党代表履行好职责的思想基础。”马兴瑞表示,要履行好职责,必须牢记“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11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向所属各院、公司、直属单位党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号召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上,马兴瑞要求全体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会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責任感、紧迫感;要以国为重、以航天事业为重,坚决把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建设;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志荣)
马兴瑞简介
4.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四
知识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自主探究:
1、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的艰辛求索历程
2、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4、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5、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
材料: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
进行新课:
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经济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阅读P98,老师指导总结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
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
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強基固本;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
(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5.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五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地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統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事实证明,不触动日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制度安排、明确的价值取向、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政治定力不足、政治自信不够,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入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囹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高中政治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6.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六
第1课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全盘西化”或彻底复辟,只有在一个条件下才是正当的,亦即通过程序规范的民众选择。然而,只要经过这样的选择,上述两种取向皆是不可能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全盘西化”或彻底复辟
①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②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的去向问题 ③都是对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的背离 ④都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 A.①④ 【答案】B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考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难度】较难
2.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比揭露丑恶事物更加重要 ②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③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是创作者的根本任务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①② 【答案】B 【解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这告诉我们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难度】一般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①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要加强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 ③应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 ④要把社会效益放在文化发展首位 A.①③ 【答案】C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考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难度】较难
4.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社会性隔离,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常常是由于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者是在长期脱离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后,又回到自己原有文化生活环境;也可以是由于同时分别忠诚于两种或多种文化心理时产生的。文化休克会极大阻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效预防文化休克,要求我们
①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能力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③用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④支持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有效预防文化休克,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用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③符合题意;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材料未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落后、腐朽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难度】一般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由此可知,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②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要求 ③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 ④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A.①② 【答案】B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难度】一般
6.2016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 ②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 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 A.①② 【答案】A 【解析】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②符合题意。文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化来源于社会实践,③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排除④。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难度】一般
7.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面对这种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必须
①坚决抵制封建纲常等腐朽文化影响 ②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④倡导用多元化思想指导文化发展 A.①② 【答案】D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考点】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要求 【难度】一般
8.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B.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C.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说明了A。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没落,也就无所谓“自卑”,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D排除。【考点】文化自信 【难度】一般
9.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现象,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在人们思想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不被淹没。否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文化销蚀的危险。这主要说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
A.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B.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C.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答案】B 【解析】由“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文化销蚀的危险”这个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涉及的是文化安全问题,B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自觉、文化安全 【难度】较难
10.2017年4月1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在上海举行。该工程将在梳理研究中华神话资料、考古发现和各民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学、舞台、影视、美术作品。此举旨在
①创造优秀文化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③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④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①③ 【答案】C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文化创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难度】较难
11.美国“纽约书评”网刊发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已丧失大部分本土特色,惹眼建筑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或抄袭外国风格。赝品仍在中国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要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A.①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建筑盲目照搬国外样式,失去本民族特色,其文化根源在于民族虚无主义,缺乏文化自信和创造活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文化自信 【难度】一般
12.某古镇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
①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增强自身文化生命力,提高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 ③依托天然的自然资源,延续地方传统习俗和民俗 ④认同自身文化的价值,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 A.①② 【答案】B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考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答案】(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难度】一般
2.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并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作出新的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①文化自觉,来自于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适当变通即可解答。第(2)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由此结合本问知识限定,答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即可。
7.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经典著作之后,才真正知道了一点“什么是共产主义”,真正懂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及方法。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描绘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他们发展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读到这些美好的描绘,使我们对未来社会充满憧憬和向往,加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今天,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来作指导,今天的时代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基本原理、基本判断,就是要认真仔细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中吸取养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具体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境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上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世纪料到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吸收和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所用,一切科技革命的成果,均可吸收他们的有利成分。现阶段,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我们也应吸收他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主等方面的某些见解和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用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继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经过努力探索,我们有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多读读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方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的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所关心的利益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P291——29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8.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八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20-02
当前,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面临新机遇。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2个重要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为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拓展了道路,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现代”2字,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要求。
1 集团化办学模式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
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障碍,选择集团化办学应该成为新的职业教育组织模式。1992年北京市成立的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河。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各级各类的职教集团约700余个,覆盖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创新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促进了多元主体的参与,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快速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
2 集团化办学要以“三链”深度融合为主线
集团化办学是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通过集团实力的提升,使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其核心问题是资源共享与利益问题,目前职教集团普遍存在的“集而不团”现象,实质是动力机制的缺失。因此,要通过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形成机制,使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具体是通过产权制度来配置资源,形成利益链,用收入分配来实现利益链和教学链的紧密结合,用人力资源的配置,即交叉任职来实现“三链”的衔接。国家已经提出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三链”的深度融合。今后几年,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任务将是创新办学模式、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院校和社会组织等6个主体的力量,以办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深度融合为主线,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循环与互动的局面。
3 科教结合是农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从集团化办学的外部环境看,当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存在亟待改正的地方,政府要有效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与稳固,使得校企双方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进行深度合作,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从职教集团内部看,当前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是院校成为主导型的职教集团。这样利益格局的职业教育集团,校方层面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集团内部缺乏活力,集团内的成员单位的职、责、权、利相一致的科教结合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导致高职院校只是为了自身获得更好的排名,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4 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是当前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艰巨任务
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重在系统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当前,我们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和高职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是,目前这两者之间缺少多层次的沟通与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标准不尽合理等现象,导致课程与教学上脱节、断层和疏离。严重制约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紧迫的和艰巨的任务。
5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化办学的实践
2008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省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组建了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现有成员单位89家。集团设立了秘书处及种植、养殖与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贸易、休闲农业5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集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效应、集团规模效应和体系效应,不断加快集团建设发展步伐,真正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国家水平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技术进步,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集团争取了湖南省农业厅等部门立项的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有8个;校企合作编写“服务三农”系列技术手册丛书12本共210多万字;集团内成员合作获得的发明专利、技术推广成果、新产品开发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等共10项。集团成立后,建立了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启动了多个校校、校企合作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成员努力,为集团走向全国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底,国家农业部授权我院和中联重科,牵头组建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这也是湖南成立的唯一一个全国性职教集团。集团筹备大会已于2015年4月1日在安徽芜湖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筹备工作。我们相信,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的成立,将是我院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新起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湖南农业职教集团必须突出产业需求导向,以“特、新、专、实”为方向,准确把握农业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农业职业教育规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平台作用,整合优质资源,为湖南省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林.以集团化办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5(6):41-42.
[2]罗汝珍.职教集团组建模式与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适应性[J].教育与职业,2013(9).
[3]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徐国庆.从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职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2).
[5蒋海春.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中高职衔接——以阜新职教集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9.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九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后感
春节后,单位组织学习了什么什么,通过学习感触深刻,提高很快,认识很新等等。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也是对这条总道路认识的拓展、丰富和深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
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
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道路问题是关系文化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党中央把文化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又一个新的春天到来,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决心在什么领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
10.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篇十
——对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张丕达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张家界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内重点旅游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如何紧密结合市情,充分利用辖区内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走出一条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本文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旅游特色 张家界市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张家界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目标,抢抓国家西部开发、扶贫攻坚和湖南省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一五”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40.1%,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在城镇化推进中,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一)旅游促进了城镇经济实力的迅速攀升。2010年,全市GDP 为241亿元,为1989年建市之初的24倍(1989年为10.65亿元),旅游总收入从1989年的2491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25.3亿元,增长约500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1989年的3.3%上升到2010年的51.9%。同时,旅游业成为全市最大的财源,全市财政收入由1989年的700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5亿元,其中旅游业占财政总收入56%。另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投资、销售、金融、保险、邮电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二)旅游促进了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1989年至2010年,张家界市的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呈波动变化,只有第三产业产值逐年增加,1993年,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随后逐年升高。2002年,第二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全市的产业结构由此变为“三、二、一”的结构。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为12.9:24.8:62.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越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张家界第三产业中,旅游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旅游业发展成为加快张家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三)旅游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十一五”,中心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43.7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09公里、绿地274公顷,扩大建成区面积6.31平方公里。完成荷花机场扩建一期工程和石怀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新火车站,新增等级公路1472公里,实现市到区县一小时通勤,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目标;发电装机接近百万千瓦,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农村电网改造面和沼气普及率分别达到59%和26%;中心城市和县城实现3G网络覆盖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全面完成111个村建设扶贫和第一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任务,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7万人。
二、正视不足
张家界城镇化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客观地看,由于建市晚,起点低,底子薄,城镇化建设总体推进不快,发展不平衡,与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排名靠后,比全省低4.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6.5个百分点。同时,城镇人口比重虽然提升,但城镇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难以跟进,城镇化的质量比较低。城镇居民收入不高,就业平台不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不够,造成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影响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基础条件较差。市域内中心镇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每100平方公里地域上只有0.36个建制镇,人口规模大于4万的乡镇仅有4个,且分布较散,不利于形成城镇群,发挥集聚辐射效应,实现互动发展。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大多数城镇拓展空间不大,发展用地较为有限,影响城镇扩容提质。
(三)产业功能体系单一。旅游业作为城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六要素中,购物、娱乐发展相对滞后。与传统六要素息息相关的信息传输、金融保险、公共租赁等新生产业不够发达。城镇产业结构趋同,城镇之间没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征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难以满足大旅游发展需求。
(四)旅游资源利用不足。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广泛,但利用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旅游业发展仅局限于在核心景区、城区及周边地区,和市域内其他区域旅游资源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足,旅游产品结构欠优、附加值不高,旅游仍处于观光型初级旅游模式。
(五)管理体制机制不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二元结构明显,“重城轻乡”现象普遍存在,规划引领作用不强,村镇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薄弱甚至缺位,造成村镇无序建设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低下。城镇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就 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张家界推进新型城镇化任务艰巨,直接影响张家界经济结构调整、世界旅游精品的建设和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思考
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以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为总目标,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人文特色,坚持规划引导、旅游带动、基础先行、城乡统筹,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旅游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份“张家界模式”。
(一)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城镇体系
规划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环境保护和城镇建设的引导调控作用。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充分依托张家界自然山水和人文条件,科学规划建设城镇,做好“山、水、城、景、人”文章,使城镇建设用地保山护水、道路规划通山保水、建筑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顺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绿化建设绿山青水,大力打造城镇风貌特色,塑造山水相融、个性张扬、民俗风情浓郁、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城市鲜明形象,提升城镇综合 竞争力。二是严格规划管理。按照“本土化、生态化、精品化”原则,加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强化“坡屋顶、小青瓦,木构架、七字挑,吊脚楼、马头墙,灰白墙、花格窗”等本土民族特色建筑元素符号使用,对建筑形态、风格、色彩等设计严格审查,营造富有本土地方特色和湘西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城镇建筑景观,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三是完善城镇体系。围绕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按照培育中心城市、完善城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协调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强力推动中心城市建设,积极稳妥加速推进县城及小城镇建设,拉开框架,完善功能,聚集要素,增强辐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中心镇和建制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四是优化城镇布局。优化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以澧水河为纽带,适当调整城镇行政区划,大力发展澧水河谷城镇群,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放宽视野,跳出张家界的地域界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与常德、吉首、铜仁等临近旅游地区实行资源互补、客源互换、经济互促,加快形成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武陵山区旅游城镇群。五是培育特色小镇。特色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工业等支柱产业,强化乡镇职能分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乡镇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一批资源文化独特的民族乡、民族镇,加大开 发和保护,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型、体验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乡村旅游,广泛吸纳村民就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突出旅游带动,壮大城镇实力
张家界因旅游而建市,荣获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首批5A级景区等多项桂冠。应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旅游产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旅游业是关联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行业和部门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同时,旅游业的渗透力较强,与一产结合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与二产结合形成生产线旅游、产品旅游等,与其他三产结合形成文化旅游、康体旅游,不断催生复合型的新型业态,实现产业层次的优化升级。张家界应围绕旅游业做好文章,把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途经,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改造优化传统农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以大张家界国际旅游示范区为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围绕完善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运输业、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旅游产业,推进提质升级。加快开发休闲、度假、商务、红色、文化、探险、生态、乡村等旅游产品,加速产品转型。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和模式转变,注重客源结构的改善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重点开拓境外市场,促进高端消费。整合市域旅游资源,以永定、武陵源为旅游“双核”,联动主要城镇,形成市域内多个旅游景观单元,实现市域内旅游一体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速发展新型旅游工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按照“资源与产品对接,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的思路,走具有旅游地区特色的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结合本地资源和民族文化,建设旅游商品、旅游特色纪念品研发中心、土特产综合园区,发展壮大绿色清洁能源、绿色生物医药、绿色旅游食品、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形成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塑造国内著名旅游工业品牌。三是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研发创新、创意设计、商贸餐饮、旅游地产、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集约发展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型特色小镇、生态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推进旅游业与文化融合,不断培育“张家界〃魅力湘 西”、“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顶级旅游文化产品,加快桑植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把张家界打造成为湖湘文化的对外窗口,抢占全国文化旅游的制高点。
(三)坚持基础先行,完善城镇功能
城镇基础设施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承载平台,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旅游赖以生存的发展基础。围绕强基转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配套完善要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强项目开发、储备,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立体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公共安全、信息网络等项目,构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完善城镇交通功能。城镇集散人流物流,交通引导人流物流。交通状况的改变,对加速城镇发展至关重要。围绕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交通枢纽的总体战略,坚持以旅游集散、商贸物流服务为重点,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布局形态相协调,构筑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与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及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镇旅游通达能力。三是增强城镇旅游功能。提高城镇旅游接待能力,积极发展高星级饭店,始终保持旅游饭店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挖掘本土特色餐饮,培育民族特色餐饮名品名店。增强城镇休闲度假能力,加快群艺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公园等各类文体设施建 设,配套完善宾馆酒店的休闲娱乐设施。增强城镇商务购物能力,建设城镇旅游商务区以及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和购物街。四是提升城镇国际化水平。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推进城镇设施标准国际化,高标准建设航空口岸和国际机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引进高档旅游设施和高尔夫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推进城镇服务国际化,建立便捷的出入境程序和完善的旅游自动化信息系统,导入国际旅游管理标准,推进旅游服务和管理与国际接轨。推进城镇环境国际化,加快推广实用外语,制作面向国际游客的旅游宣传品,扩大城镇国际影响。
(四)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道路,既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坚持用城乡统筹理念指导城镇工作,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统筹城乡规划、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富民强市的全局性问题。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城市发展和旅游市场需要为引领,突出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 业,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骨干企业为龙头、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建设教育强市战略,形成与全市跨越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壮大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力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医药卫生保障水平。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力打造“两型”社会,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城镇活力
张家界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加快旅游提质升级、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机遇。要以此为动力,积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科学提升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促进更大更快更好城镇发展的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城镇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树立“魅力品质、绿色低碳、和谐共生、宜居宜游”的规划理念,突出城镇特点,注重政策配 套,不断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等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无缝对接、相互协调。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职能,提升县级规划管理机构,落实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建立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二是创新建设投融资体制。当前城镇建设的最大瓶颈是资金紧缺,没有政府投入无法启动,仅有政府投入难以持续,必须探索建立城镇资源资本化、城镇建设市场化、城镇投入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融资投资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经营和管理。争取外部政策支持,建立大张家界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基金。三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职能,细化镇街、社区的职权、职责,进一步突出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市区联动、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城镇管理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取消土地城乡性质不同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差别,鼓励依法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政策措施,为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作者系张家界市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
参考文献:
【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推荐阅读:
注重保护彰显特色06-18
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06-16
青年镇四个注重抓好农村党员发展09-04
发挥产业优势,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08-14
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08-18
注重效率的道德调节08-06
注重细节的重要性06-28
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6-29
办公室工作需要注重的几个环节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