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2024-11-14

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共8篇)

1.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篇一

浅谈《党章》对于促进工作的重要意

xx镇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 亦轻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是一项能够影响长远的工作。目前全镇各级党组织都有条不紊、如火如荼的投入到学习教育中,经过一年多时间,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扎实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党章》对于促进我们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章指明了前进方向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句话明确指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力,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我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确立了工作思路。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点明了整个“十三五”时期国家工作的重点。对于贫困山区县,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助推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则是我们近几年的工作重点。根据国家政策方针,结合我县农村实际,“产业脱贫”将是关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引导第三产业发展等措施,可以切实增强农村集体、农民个人的“造血”功能。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以搬迁安置和发展产业为主要抓手,通过构筑新房、建设小区、新修道路、架水通电等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第三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等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让贫困户能够摆脱贫困、自力更生,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二、党章提供了内生动力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赋予了党员最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党员最坚强的革命斗志,提供了党员最强大的内生动能。靠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作支撑,一代代共产党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改造,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无数的汗水、无数的牺牲换来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逐步进入深水区,容易的已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加重大的责任和更加艰巨的挑战。作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更加坚定党章所赋予的理想信念,要勇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伟大使命,要充分理解“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这句话的内涵,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应该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认真负责、圆满出色的完成党和人民交于我们的各项任务,为镇域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党章产生了凝聚力

“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这为我们坚持真理、增进团结,解决矛盾、修正错误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够消除摩擦冲突,增进同志之间友谊,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就能够形成工作合力,产生凝聚力,全面助推工作。当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提,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治病救人”为出发点,要以解决问题、增进团结为目的,诚恳友善、公正全面的进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摒除个人利益与成见,不能把这个促进团结的武器,变成了攻击同志的工具。任何组织、任何部门只要能够众志成城、齐心合力,就能够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能够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四、党章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乡镇干部日常同各类项目资金、工程建设、资源资产、企业老板等接触的较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无形中加大了贪污腐化的风险,使之更容易犯错误、出问题。如何防范风险,如何保护我们自身,《党章》同样给出了答案。

“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这规定了我们党员干部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准则,同时也是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核心。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环境,是我们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坚决摒弃“小恩小惠”,坚决防止“庸政懒政”,坚决祛除“为官不为”。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选择从政,选择共产主义事业,就应该做好安贫乐道、艰苦朴素的准备,要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牺牲自己。要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防止铺张浪费、骄奢淫逸。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不贪小利、不谋私利,时刻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才是我们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最重要的财富,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领会其基本内涵,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充分运用其理论方法,让党章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披荆斩棘的武器,强大力量的源泉!

2.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篇二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所谓深水区和攻坚期,就是我们必须直面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用勇气和智慧解决问题和矛盾,否则就无法推进改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那么,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勇气和智慧从何而来?对这个宏大的课题,本研究以深化改革为背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层面,探讨学习哲学对提高干部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落实到人的思想、行动。有思想,才会有智慧;有智慧,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有正确的行动,才会达成预期目标。

现代化是西方文化自身逻辑孕育的产物。哲学是西方文化的精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哲学对培养干部的理论思维、创新精神、规则意识有重要价值,对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有积极意义。

理论思维

现实工作中,有些干部不喜欢读理论书籍,看到政治理论、业务理论方面的书籍就头疼。甚至错误地认为,阅读理论书籍、开展理论学习是务虚的,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学,也可以不学。这种错误思想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只能用简单的经验指导工作,工作仅仅停留在肤浅、表层的层次,无法进入科学化的发展轨道。造成部分干部不喜欢理论学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华文化本身就不是擅长理论思维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天人合一特征的文化。传统文化以自然(土地)为根基,以人伦关系为指向,积极主动地投入自然和人伦的怀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有些干部戏唱得很好、毛笔字写得很好、唐诗宋词晋文章背得很熟,但是缺乏理论思维,无法准确理清概念,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现代社会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的社会。干部理论思维缺失就无法适应社会管理工作要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哲学是锻炼干部理论思维素养的有效途径。

理论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最容易让人理解、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事物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苹果这种水果,现实中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总是红富士、红星、国光等具体的苹果。但是,将这些具体的苹果与具体的橘子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能准确地指认出苹果。这就涉及从具体的苹果归纳出苹果这个抽象概念的过程。当然,这种抽象思维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包括中国文化在内世界各大文化圈也有这样的抽象思维。但是,只有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对理性文化做到了一以贯之。古希腊哲学在进行具体事物的类的抽象后,开始执著地探讨世界的本原。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阿纳克萨戈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种子”;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巴门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西方哲学追寻世界本原的过程,也有一个从具象逐步到抽象的发展阶段。更进一步,古希腊哲学家除了追寻世界的本原外,还企图掌握变幻莫测世界背后的规律。赫拉克利特首先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他认为世界是有秩序的,用“逻各斯”指涉一种隐秘的智慧,世界万物的一种微妙尺度和规则。古希腊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这种理性精神在苏格拉底之后又从自然拓展到了人。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从这里不难看出,为什么古希腊会出现亚里士多德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而其他民族没有?可以说,西方之所以有现代文明,就是因为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理性思维传统,把理性思维贯彻到了知识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讲,要科学决策,要不断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学习哲学可有效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科学思维素养。

创新精神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排在首位,把其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际上,这些年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之所以一直提、反复提,是因为对现代社会来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地区或国家存在、发展的理由和根据。对我们的发展目标来说,创新的氛围还需要更浓,创新性人才还需要更多,创新成果的影响力还需要更大。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创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形成郁郁葱葱的森林?创新需要人们富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怎样培养?在这种问题语境中,广大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是远离创新的,是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实际上,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创新,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知识技术创新。一方面,因为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特质,现代社会治理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必须用创新去应对;另一方面,广大干部实际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干部带头创新可引领社会风尚,影响、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万众创新”的大潮。对广大干部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哲学是非常好的途径。

创新精神与哲学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要求我们对世界、社会和人自身保持一份纯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求对现有思想和知识进行反思和批判,以求推陈出新。泰勒斯之所以被称为哲学之父,就在于他拒绝将人格神作为世界的支配者,开始以物理学家的眼光来审视世界。苏格拉底之所以被称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是因为他创造了反思批判的哲学思维方式,提出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由对自然的探讨转向了研究人自身,实现了哲学研究由知识论向伦理学的过渡。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大街上高谈阔论,到处向人们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他的这种追问,就是反思批判,就是他的“精神助产术”,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内容。柏拉图之所以被称为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因为他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辨主义传统,开创性地提出了影响西方两千多年的“理念”论。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注脚。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因为他“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他把理性贯彻到了天文、动物、胚胎、地理、地质、物理、解剖、生理学等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一生撰写了170多部著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笛卡尔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是因为他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率先提出了唯理论原则,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他提出“普遍怀疑”的口号,发现唯一可靠的事实是:他自己在怀疑,于是有了“我思故我在”的名言。康德之所以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因为他考察了人的理性能力所能应用的范围和界限。他的三大批判分别要回答的问题是:我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尼采之所以被称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是因为他瞄准理性主义的弊端,主张唯意志论的强人哲学。西方哲学2000多年来的发展道路,是一环扣一环,在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不断对前人学说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学习哲学,学习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广大干部的创新精神。

规则意识

谈到规则,我们马上想到的是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办事程序等。这些的确是规则,在这个意义上,广大干部所处的环境,每天所做的工作,从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到监督体系,都是在按照规则行事。这里所讲的规则,是除了以上这些外一个更一般意义上的规则。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质就是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表现自己,每个人通过表现自己申述自己存在的合法性理由。这就关涉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特征———主体性。广大干部特别是窗口单位的干部,应深有感触。干部按照制度办事,所服务的群众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其中就是涉及一个政策或规则的制定问题。在现代社会,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实际上就是说服的过程、妥协的过程、各方意见统一的过程。干部不能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地发号施令。对一件事情,政府的出发点与其所服务的群众的自我需要不一定相同,不同的群众之间也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干部不能也没有必要大包大揽地做各种决定。面对一项管理事务,可引入有代表性的服务对象、引入行业组织,没有行业组织,甚至需要有意识地培植行业组织,参与管理、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让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有利于减少政策执行的阻力和成本。学习哲学,可有效培养广大干部的规则意识。

康德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面对着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激烈斗争。经验论从实验科学出发,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他试图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概括出自然法则。唯理论则从理论科学出发,认为感觉经验归根到底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因而不足以充当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知识乃是由一些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出来的。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也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康德说:人们的认识是通过感性的先天形式、知性的先天形式、理性的先天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对象必须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对象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康德用感性的直观形式(时间、空间)、范畴(先验逻辑的范畴表)、先验统觉、时间图型、现象、本体、理念等一系列概念,经过严密繁复的论证,说服人们接受他的观点。康德认真听取不同意见,用缜密论证说服人们接受其观点的做法,成就了他伟大哲学家的地位。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的《引言》中说:“此书的研究对象是最发达社会中的知识状态。我们决定用‘后现代’命名这种状态。这个词正在美洲大陆的社会学家和批评家的笔下流行,它指的是经历了各种变化的文化处境,这些变化从19世纪末就开始影响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游戏规则了。”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认为,现代性标志着一种“元叙事”,即“宏大叙事”,它是一种“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利奥塔尔正是对这些“元叙事”“宏大叙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自身的合法性都有待论证,更不要说其赋予合法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规范、制度形式和权力运作模式的合法性了。利奥塔尔说:“我们可以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在后现代的叙事中不再有“伟大的英雄、伟大的冒险、伟大的航程以及伟大的目标”。后现代的叙事遵循“语言游戏”原则,强调语言的异质性,语言粒子的语用学和我们对不可通约的承受力,以在误构的悖论中求得知识的更新,主张只以片段的方式建立体制,提倡局部决定论。后现代思想以尼采为源头,以非理性为特征。后现代思想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艺术思潮。但是,它们也向我们标示了现代(后现代)社会思想的多元。对广大干部的启示是,在工作中,即使在做一件我们认为像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一样正确无疑的事,也要像黑格尔一样履行详尽论证和阐释的义务,因为任何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在多元化的现代(后现代)社会都是在拔自己的桩脚,沟通和说服是现代社会的管理规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EB/OL].新华网,2015-10-19.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王明辉.何谓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论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 篇三

关键词:音乐审美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等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学习音乐是一种高尚而有益于身心的文化活动,音乐的美,对于建立审美心理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能培养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当丰富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生动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据对成年音乐家进行测验发现那些从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92%的人有绝对音高感。如果从14岁才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则只有65%的人有绝对音高感。因此,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小就对儿童适时地进行音乐教育,能逐渐使他们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音乐能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和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在审美对象的感受基础上把握住对象的意义、内容或内涵意味的能力。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情感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时,心灵为之震撼,它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打破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正如恩格斯在给他姐姐的信中曾写道:“昨天晚上听到交响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真是了不起的音乐!假如你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音乐作品,那你可以说一生没听过什么好的音乐。”

三、音乐具有催人奋进的魅力,可以开发人的智力

优秀的音乐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与决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投身抗战奔向前线,为民族生存而赴汤蹈火的英雄主题,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首歌曲的激励下,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斗争。今天,我们唱起这首歌依然热血沸腾,它是站在社会、时代的前列激励人们前进的号角和战歌。

智力是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它包括感觉能力、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对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对声音很敏感。三、四个月大小的孩子,当听到各种玩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他就会转头寻找,这就是最原始的观察力。那些2~5岁的儿童,通过歌唱和演奏乐曲,提高儿童的记忆力,不管歌词有几段,也不管乐曲的篇幅有多长,他们都能够熟练地背唱或背奏。儿童通过演奏节奏短、速度快的乐曲,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敏捷力。音乐在推动欣赏者思维发展和直觉的产生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

四、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可以拓宽人的艺术视野

音乐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人们从音乐中找到快乐,精神上得以慰藉。例如信天游,是陕北人民音乐创造的结晶。在日常劳动、行脚赶路及节日喜庆中,当地群众都要以信天游助兴。难怪有一句民谚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陕北,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全靠毛驴,于是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脚夫。他们常年累月奔波于大川深沟之间,除了毛驴之外,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信天游了。《脚夫调》是信天游的一种,也是脚夫创作的歌曲。歌中反映了脚夫寂寞凄楚的生活,蕴涵了一种对人生社会的感慨,唱出了脚夫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有着其各自的固有性和文化价值,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全人类的世界音乐文化。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人情。例如,欣赏世界名曲《沃尔塔瓦河》,可以领略中欧捷克的美丽风光。

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解除疲劳、放松精神、心情愉快。音乐治疗的作用,主要在于音乐所具有的特殊的满足情绪情感交流、意象以及自我表现需要等功能。音乐能够使人对过去的经验产生联想或使人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甚至诱发人对非现实生活的梦幻。在这样一种想象或梦幻世界中,人能够从现实生活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进入安乐状态。

音乐能够促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担负起音乐基础教育的责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做到班班有歌声,让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一种乐器。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习党章的背景、意义及如何学 篇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上海市委党校肖昌进教授

一、为什么要强调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原因及背景)

(一)历史原因

1、我党创建之初的红军时期就很强调学习党章,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组织红军干部认真学习党章。毛泽东一向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把它放在各项党建工作首位,因为当时80%的党员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怎样建设为马列主义政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从而把党员改造为共产主义战士。

2、十六大召开之前,专门成立了三个小组:组织人事工作小组,胡锦涛任组长;十六大报告起草小组,温家宝任组长;党章修订小组,李鹏任组长。党章修订小组提出三条建议:

(1)在十五大党章基础上做小改而不做大改。因为十二大党章曾下了很大工夫修订,基本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后来的几版党章都只是在其基础上做些小改动,没有必要再做大的调整,倒是需要在引导党员认真学习上多下点工夫。但这条建议自十六大以来一直未引起充分重视,即使是先教活动中也学得不深,直到这次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讲话才掀起学习的高潮。

(2)成熟的、科学的才写入党章,不成熟、不科学的就先不采纳。如党代表常任制尚不成熟,只能先试点再逐步推广,如写入党章会造成被动,又如关于党徽图案是否要与时俱进的建议:镰刀、铁锤太落后,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可否加电脑的图案,象朝鲜劳动党就在党徽中加入钢笔图案代表知识。但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不科学,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其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先进而非看其标志。而且从历史角度看,工农是我党的阶级基础,不能随便改动,否则会引起思想混乱,产生不必要的后果,所以专门增加了第十一章,明确党旗、党徽,使之成为党内的根本大法,如果谁随意改动就要追究责任。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指导思想,基本没有分歧意见,不过十六大后总结性的顺口溜反映出还是有些不同想法。“三个代表写进新党章,胡锦涛入主党中央,江泽民紧握手中枪,全国人民齐心奔小康”。

3、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与未认真学习党章有关。

4、胡锦涛在中纪委前两次全会上也曾强调要通过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但始终未引起全党重视,没留下深刻印象,贯彻力度也很不够,所以这次全会以很大篇幅来高度强调这一问题。

(二)现实原因

这次两会期间,中央领导表态要坚持改革开放,温总理说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永不言败”。这些话都是很有深意的。

2006.3.2《社会科学报》上登了吴敬琏一篇关于如何看待改革引发的争论的文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共有过三次大讨论:(1)第一次,文革刚结束时的“两个凡是”、真理标准讨论,结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第二次,1989年,姓“社”与姓“资”的争论,小平南巡讲话一锤定音,结束了争论,结论是三个“有利于”(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3)第三次,始于2004年,2005年升温,现在仍在继续,不过两会期间中央领导表态后估计争论即将结束了,主要是反思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究竟是不是“反改革开放”的争论。

2005年7月,经济学家刘国光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后公开发表的谈话内容包括2条:(1)

改革开放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新经济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2)大学经济研究机构基本被推崇私有化的学者把持,主张未经过马列主义教育的“海归派”不得上岗,赞赏林毅夫、程恩富(原本到年龄要退休了,现在升官了)。后来刘国光又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一封信寄给中央领导,被批转给各省,结果引发了热烈讨论,形成两种对立观点:一派认为说出了大家早就想说的心里话,另一派认为毫无道理,是“左”的东西。

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又指出十六大党章存在的不妥之处,如总纲中删去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不妥;有些说法值得探讨,如“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这一表述易产生歧义,让人误解党内有两个最高领导机关。

确实有些问题需要反思,如:(1)干部党员信仰失落,能否重建?(2)哪些人先富起来了?是否合理合法?(3)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几乎都失败了,虽然总理说“永不言败”,但确实民怨沸腾,会动摇社会制度。(4)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这是违背宪法的,该如何解决?

党内有分歧、争论是正常的,但在中央没有定论前仍须严格遵守党章要求,执行中央决策,统一思想,不能把党内矛盾公开化,改革不能动摇,但确实应正视上述问题,辨证看待、认真解决。走回头路全国人民肯定不会答应,那样会象朝鲜一样穷得可怜。越南至少比我国落后二三十年,也急于学习我们的改革开放经验。

过去的改革思路是让大家来分担责任,因为国家已经无力再大包大揽、从摇篮管到坟墓了。但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矛盾已经转化,形势变了,改革目标也应调整。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急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胡锦涛去青海考察时又提出了一个新三民主义: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能再象改革之初那样,出一个政策就让百姓来分担,“住房改革要把百姓的口袋掏空,医疗改革要让百姓提前送终,教育改革要把家长们逼疯,”百姓不会再答应和承受了。

房改难道就等于买房吗?没有其他路可走吗?其他国家都是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60-70%是廉租房,30-40%才是商品房,这是比较合理的房产结构,而我国却是“千家万户都在买房”,自有产权房所占比例高达75%,居全球第一位。所以万科的王石说,百姓没房住不能怪开发商而应找政府解决,开发商只关心能否把造的房子卖出去,没有义务来关心和解决百姓是否有房住。

医疗改革,权威报告的结论是“基本不成功”,那不就等于“基本失败”吗?现在要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由政府出大头(每年40元),农民出小头(每年10元),小病自己出一部分钱,大病按规定报销,从而有效杜绝“因病致贫”现象。(2)不再只由“赤脚医生”撑世面,而由城市医院支援,规定医生评职称必须去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工作两年,同时鼓励毕业生先去农村工作,可优先安排回城就业,早去早回早就业。除医疗外,教育方面也有类似政策要求。

2006年开始,农民种田不交税,上学(九年义务教育)不交费,这是2600多年来首次减免皇粮国税。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农民能提高可支配收入,买得起和用得起城市已经过剩的消费品,农村市场一旦激活,中国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就有望启动了。

城市现在试点社区医院,上海长宁区和北京东城区是全国两大试点,力求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找大医院,社区医院不考核医生创收,而是考核服务次数、态度、表扬信数量等。

二、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来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曾庆红在中央党校讲话中谈了三点学习党章的现实意义:(1)增强党章权威性的需要;

(2)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需要:(3)纠正党内违反党章、违背科学发展观行为的需要。

胡锦涛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讲到六个“进一步”:

1、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何会动摇?2005.1.14,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到几个原因:

(1)国际形式发生复杂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目前全球只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古巴、越南、朝鲜、委内瑞拉(自己声称的,有待观察),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

(2)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有负面影响,扭曲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共产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倡导一切向钱看,斤斤计较,惟利是图,而不是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列宁、毛泽东时代没有这个问题,如果我党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将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贡献。但我党对此确实办法不多,规律知晓很少。已经过尝试比较有效的办法包括:管好干部三个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

(3)党内官僚、腐败等问题未得到较好解决,风气变坏。应以党员为本,关心党员实际困难,病中慰问等,向宗教组织的某些人性化细节关怀学习借鉴。

(4)党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放弃改造世界观。

(5)不适应形势变化

(6)单位抓学习抓得不够

在盛行个人崇拜的年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要以最高领袖的言论为标准。斯大林发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被剥削的革命群众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总共四句话。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定义既全面、又深刻,所以在课堂上和教材中都一直照搬。

198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外国历史卷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辞条。经我重新研究、反复提炼,我提出的新定义只有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还可以更简明地浓缩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什么是人的解放?1.要“消灭劳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出的观点,意即消灭繁重艰险的体力劳动,使劳动由谋生手段变为悦生活动,轻松愉快,人生喜悦。2.减少天灾,与自然和谐共处。3.学会人与人和谐共处,不受别人打击也不打击别人。4.消灭各种形式的剥削与压迫。5.人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人人都达到大学毕业水平。6.实现社区高度自治。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宁波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者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存在的内在根据,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面上,人的本质在劳动;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面上,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人的价值有二重性:社会价值——通过实践为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而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自我价值——通过活动而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和需要的满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外在体现和必要前提。

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社会财富增长);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目前党中央极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以认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是科学表述了两者关系,以人为本是核心,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是原则。

5.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篇五

一个人坚持不断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可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可以更好地干好自己应干的事,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多做贡献。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就能依法办事和干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学习别人积极的方面,可弥补自身的不足。

人是学而知之,绝不是生而知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叫的第一声就是一首诗”。世界上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都是从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这条路走过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他从小博学,凭着超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研究出了具有推动加速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资本论》等名著。解剖了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人所共知的学习爱好者,从小在舅父和老师的教育下认真学习,白天放牛、割草等挤时间学,晚上抢时间学;在长沙刻苦学,在北京努力学,干革命的秋收起义、长征等过程中都勤奋学。他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军事专著等,博学多闻,不仅成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还成为闻名于世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和一代诗词人。伟人们都爱学习,一切基础学科专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以及所有特殊

专业的专家学者们都爱好学习,这是绝对正确的。然而,我们普通人之间也有好学之人,也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贡献的雷锋、张海迪等普通人。雷锋从小出生在贫苦农民家里,没有条件读书,在部队里天天坚持不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都研究得比较透彻,对中共党史、党章的有关知识认真学习,从思想政治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他心灵深处的烙印是对我党无限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他的结论是:“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人不学习毛泽东思想也不行”。他决心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世界观,就是通过广泛深入学习有关知识而产生的,由于雷锋同志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上他长期的努力工作,使他慢慢地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张海迪身残志坚,她拖着下肢全部瘫痪的身躯,坚持白日昼夜钻研针灸治病技术,为广大患者义务治病,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作出了她对社会应作的贡献,获得了社会对她的赞誉,成为残疾人奋力拼搏,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的好典范。

从类型上讲,学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真读书学习,这种类型是指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

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名人们不仅阐明了读书的好处,而且强调了努力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个文人从陶冶情操的角度是这个阐述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如此看来,知识的海洋里可寻找到很多奥秘,真是学海无边!我们每一个有条件之人都应该多读书学习。另外一类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如向名流厨师学习烹调技术,就可制作丰盛的宴席,农民向农技人员学习,就能掌握科学种田的方法。新工人拜老工人为师,就能学到技能,就能从事老工人所从事的工作。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学习,就能掌握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要领。一切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都是向别人直接学习的方法。不管是从书本上学,还是从生活和工作中学,总的来说,每个有条件学习的人都要多学习和努力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讲,任何人学习也应该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一个具有正常学习条件的人,学习方法得当,培育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认真、刻苦和努力,就会在极短时间内学得想学到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大多数大中小学生都认为,在早晨读书或背书,其余时间做作业效果要好得多,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读书学习效果较好等。但是,有的人就是不去探讨较好的学习方法,只经常通宵达旦学习,连白天吃饭时间都不放过,从不浪费一点时间,长久的坚持疲劳战,导致精神萎靡不振。从表面上看,这种人在学习上似乎很专心,这种精神可佳。从事实上讲,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的,它违背了生命正常运动的客观规律。又如,有的在校学生,上课时东张西望,不认真听教师讲课,课后又重新去学习教师已经讲过的东西,有的农民在农技人员授课时,总是在下面东讲西讲,自以为是,具体操作起农业技术来,脑子里全是一片空白。这些学习方法是绝对错误的,是一定要改才行的。因此,人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从学习认真的程度上讲,我们只能仿照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或废寝忘食的学习认真程度,必须具有“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才能做到学习只进不退;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要有拼搏精神,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也就是名人说的那样,“天才出于勤奋”,“勤能补拙”!同时,学习还应争分抢秒,只争朝夕,切忌象《明日歌》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君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伟人们和众多的学者们以及普通的典型好学之人,他们为推行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归结起来,他们都是时时、日日以学为基础,加之学习方法得当,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加上努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工作。古言之:“一个人干到老,应该学到老”,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今天任何一个人是没有理由不努

力学习的。21世纪各种知识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如社会学家们所论的那样,五天发生一次知识大爆炸。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中国人将接受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挑战,真是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今的阿混和南郭先生将无法生存下去!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就是要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这是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不我待。这是国际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等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要求,学习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是每个有志之士的必经之路。学习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手段和一切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东西,就是为祖国屹立于东方之林做点贡献。学习我国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有关知识,特别是在学好前两者的前提下,要多学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知识,并把有关理论用于实践,或者是指导实践。反复经过理论一一实践——理论这个模式去检验、发展和完善,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不说外行话,才不干外行事,更不成为社会的包袱。

总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任重道远。为了继续绘制和完成前人没有的中国蓝图和未彻底完成的伟大事业,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了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我们每一个有学习条件的人,随时都应该努力学习有关

6.学习雷锋的重要意义和现代精神 篇六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公而忘私,爱僧分明,对技术精益求精„„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今年3月5日,将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1周年的日子。41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发展,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也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雷锋曾经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共青团员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自己的理想及祖国的需要方面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总结学习雷锋活动和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经验,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再上新台阶,引导广大青年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7.试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不管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都十分重视学习,甚至到了晚年,在病榻上,他们都能够坚持学习。不仅他们自己重视学习,而且也非常注重号召和带领无产阶级以及人民大众进行理论的学习与普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列宁更是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坚强的社会党。”在列宁看来,干部自身努力学习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些时髦的词句。”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行动指南。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倡导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是时代的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基础在各级党组织。把学习作为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将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政党的宏伟目标才有坚实的根基。

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必然选择

党组织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具有学习的一般特征,尤其是要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将党的宗旨、意志灌注于学习活动始末。也就是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它必须围绕党的政治目标和远大理想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检验学习效果、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党员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进而言之,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通过学习这种途径,增加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党组织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最终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优良的政治保证。

学习型党组织特别强调“组织”学习的重要性,这种组织化学习突出了党组织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了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它要通过党组织的引领驱动,端正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和释放党员干部的学习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强党组织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这种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在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同时,也将逐步实现和完成学习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不但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辛勤耕耘者和开拓者,而且以思想文化新觉醒、新理论、新成果、新制度缔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集中阐释了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并多次肯定了要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只要我们承认,共产党人只有在解放全人类中,才能最终彻底解放自己,那么就完全可以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与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也是学习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统一与逻辑自洽。

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还说,“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邓小平也指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目标来加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整个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抓手和组织保障,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党员干部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通过党员干部的深入学习实践,努力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才能正确把握历史走向、顺应历史潮流、善观风色、善择时机,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做出符合国情的决策。党建工作才能防止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不作秀、不折腾。党的建设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只有党员干部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才能明确责任,各抓其要,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做出总体布局,统筹“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及“职能、权力”等执政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体联动、相互促进、协调配合、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才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协调发展。领导干部才能民主执政、民主决策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党员干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典型示范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法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自身建设外,还探索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系统分析学、预测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抓手。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时空维度,也为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因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以往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将学习实践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从而为实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最为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6页。

[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1页。

[5]《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8.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篇八

阐述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重要意义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

上一篇: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下一篇:诚恳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