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方案(精选8篇)
1.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一
一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二 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 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
四 参赛对象: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
五 竞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
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下午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
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通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老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
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通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 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规划方案《化学课外活动方案》。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 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主要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协调,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要对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导向。
2、各班级要积极地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参赛经验,指定专门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寻找指导教师,尤其是学科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的指导。
3、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八 奖励
1、本次竞赛将对参赛团队进行奖励,其中优秀作品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
制作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进入学院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调查报告、论文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参加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学生个人与参赛团队,学院将颁发相关证书;院优秀组织班级将颁发奖状。
凡获院一等奖的参赛作品都将被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凡获校一等奖、二等奖的的参赛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2、凡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得资格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作品,按照莱农院发
2.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二
关键词:功能,时间,观念,探究,激励
摘要: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 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 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与探究”, 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来学习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方法, 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活动与探究”的主体功能, 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与探究”教学, 在此作以简单陈述, 希望能引起各位同行的思考。
关键词:功能;时间;观念;探究;激励
一、“活动与探究”的主体功能
实验教科书“活动与探究”的设计, 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探索性、趣味性、实用性。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与探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这对学生科学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帮助, 真正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活动与探究”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们对“活动与探究”教学作了许多研究, 而“活动与探究”往往上不出既定的成效, 由此产生了种种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时间问题
初中化学在九年级开设, 每周安排3课时, 实际教学时间不足32周, 不足96个课时, 新授课时间捉襟见肘。在这些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初中化学教学任务, 对我们每个初中化学老师来说是个挑战。如果将所有“活动与探究”全部安排在课堂上完成, 确实有时间紧迫之嫌。
2. 习惯观念问题
对于新课标和教材, 我们教师正在逐步熟悉, 但要每位教师都做到深刻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并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认真分析, 钻研课标和教材深度不够, 所以不能真正按照课程标准处理, 导致效果不佳。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的接受式听课的传统学习模式, 习惯于迎合课本和教师讲课的内容, 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 这种从众心理造就了思想上的懒惰, 思维的被动。
3. 课堂组织问题
一般来说, 活动探究课的教学气氛是比较宽松和愉悦的, 他们自由操作、自由讨论, 在惊喜的喊叫、不解的发问和激烈的争辩中, 纪律意识消失, 大有不知身处何处的情形。这种自由和谐的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颇有益处。但对教师重组教学, 控制课堂时间, 驾驭课堂纪律观念肯定会有影响。正是担心这些问题, 怕影响学习质量, 相当一部分老师处于矛盾之中。
4. 探究内容问题
为了探究而探究, 部分教师将实验设计简单、模式化, 只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 而不知道也不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学生始终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知识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 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思维, 活动也只能是简单的肢体运动, 不会有任何探究的实质。
三、“活动与探究”教学中的对策
要提高“活动与探究”的成效, 并非“一日之功”。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 为缩短时间, 可将“活动与探究”中部分内容移至课外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学生课外的时间是相对充裕的, 因此我们可以改变以往布置作业的形式, 将单纯的书面知识作业, 改为多布置活动探究性作业。针对活动与探究可布置有知识准备、用具准备、提前小制作、寻找探究性问题等作业, 对于耗时较长的活动与探究中的活动部分可移到课外, 也可提前将多个探究点分解到各小组进行分析研讨, 以探究体会、论文、制作成果、实验报告、猜想假设、实验设计等形式上交作业。灵活多样的探究性作业, 既满足了教学时间的需求, 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好了准备, 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增强了探究能力。
2. 要进一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观念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技能, 很多教师的这种教学技能并不熟练。如何尽快掌握这种技能?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特别是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及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二是加强学习, 善于借鉴别人经验。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乐于发问、勇于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这需要从每次活动做起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学中教师的思考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选用合适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注意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起。
3. 教学中教师要有放得开的勇气, 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
具体的探究活动是鲜活的, 有生命的, 探究过程中有很多不定的因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灵感, 而且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 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讲课过程中不能给予的。针对这个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有放得开的勇气, 不要以为只是只有教师讲出来学生才能体会才能掌握。学生在探究中, 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
4. 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 多用鼓励性评价, 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促进其发展, 从而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正是有了这种源动力, 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我们的课堂组织才能真正有效。
5. 教师要重视“活动与探究”, 按课程标准处理这部分内容
新教材的每个活动与探究应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用品→过程和方法→问题和讨论→反思和探究等方面, 在学生实验时不能采取放任式, 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这八个步骤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但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来说, 对于某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某个环节的能力因素和可以培养的目标, 取其中一二个环节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6. 注重寻找“活动与探究”的探究点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最终应达到的目标, 需要解决的问题, 寻找探究方向和探究主题, 最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到探究点。“活动与探究”旨在探究, 而探究的方向性与目的性在于猜想的合理性, 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在于实验设计的全面性。猜想与假设、实验步骤的设计是“活动与探究”和关键和精髓。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 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合理猜想, 合理设计实验, 切不能漫无目的。
7. 把握住活动探究课的内涵, 探究才是课的灵魂
活动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抽象的理论知识, 通过活动来反映和实现学生的思维活动, 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意识。所以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必须使其内容内化。活动探究课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表面上是活动探究, 实际上是只有活动没有探究。
3.如何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方案探究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化学素养;自主学习
《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教学标准。随着新课改,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人才已经成了新的突破口。其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改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了。
一、初中生化学素养及其特征
1.化学素养的含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主旨,其化学素养可概括为学生在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前提下,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解决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会收集、整理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形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并以化学学科的科学精神对待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成长。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观,使用其世界观及方法论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2.化学素养的特征
化学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一样,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首先,化学素养是后天培养的。化学的素养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个人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其次,素养具有稳定性,化学素养属于素养的一种因而也具有其特性。化学素养一经形成则可以不断发展并为其个人成长做出贡献。再次,其形成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的化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意义
化学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乐趣,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培养独立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力。同时,良好的化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三、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方案
1.用好《化学史》,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众多理科教师看来,教会学生做实验告诉他们怎么动手是第一要务。而背诵概念学习相关学科的历史则是文科生以及学院派的特点。在初中理科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改变这一观念,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予以理论教育是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本概念及专业术语的学习。例如,在讲述镭及其相关知识时,可以穿插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样就会使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讲解融于故事之中。化学家们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了解相关试验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方法。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炼丹过程中即包含有化学的相关知识。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其中包含的化学精神也不断发展,即必须用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究化学。每一个化学实验并不是自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缺陷的,每一点改进完善都建立在化学家们的反复论证之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才会深刻理解化学实验中每一各步骤的重要作用。最后,《文学史》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之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地位。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化学史可以清晰的告诉学生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辩证法的眼光认识化学,了解其负面影响等。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好《化学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2.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说:“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好事物便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神秘的未知”,用设置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神秘的未知。”教师设置系列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直接灌输学生知识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点。而教师则在最后总结中将知识点明朗化、系统化并予以升华。
3.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理科门类中,化学是最注重实验的一门学科。各种规律的探索、概念的归纳都离不开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其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及分析各个阶段。同时,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刻探究、真实记录的习惯,用科学的精神对待每一次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以及生活。
4.合理运用生活化学,激发学生興趣
作为理科学科,化学与其他文科科目不同之处在于更加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例如,单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物质的酸碱性及其PH值计算难以使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如果此时用生活中使用的洗发素为碱性案例,护发素为酸性案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碱性和酸性物质的作用及其不同之处。
5.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作为理科门类,化学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更善于运用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积累并处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四、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素养的培养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着力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化学素养不是短期间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方面共同协作。笔者认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化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J].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9
[2]王祖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4.高二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四
高二化学学科组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3.联系生活实际,开拓学生科学视野。
二、活动要求
1.认真做好动员与发动工作。
2.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一项兴趣小组。3.每个兴趣小组必须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4.每个兴趣小组学活动结束后写一份总结。
三、活动安排
活动方案一 校园雨水的PH值测量
负责人:周海英 课时安排:4课时 1.雨水的采集 2.雨水的测量与记录 3.实验结果的分析
4.完成实验总结,撰写小论文。
活动方案二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加工 负责人:陈久根 课时安排:4课时 1.搜集相关资料,开设讲座 2.灯的使用
3.玻璃管的加工
4.认真填写记录,完成实验总结。
活动方案三 趣味化学
1.褪字灵的制作 负责人:王志刚 课时安排:2课时 2.烧不着的棉布 负责人:黄 鹏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活动具体内容(见附表)
校园雨水的PH值测量
周海英
酸雨危害如此之大,我们所在天印中学的生态环境是否也会受到酸雨的侵害呢?让我们加入到关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定期测量天印中学雨水的酸度吧!
雨水酸度的测量的主要步骤:
一、雨水样品
准备一个或几个容器(口要大一些),洗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然后密封备用。雨天时将容器放在能接到雨水的地方(注意:不要采集从落水管、屋檐等处落下的雨水),采集雨水样品。在盛放雨水样品的容器外壁贴上标有样品采集时间、地点的标签(严格地讲,还要注明当日雨量、风向、温度等到)。
二、测雨水的PH值
1.用精密的PH计(也叫酸度计)测雨水的PH值:接通PH计的电源,将PH计的两电极放入盛雨水的烧杯中,即可读出雨水的PH值。
说明:再没有精密的PH计的情况下,可用精密PH试纸测量PH值。
方法:用干净的玻棒蘸取少量雨水置于精密PH试纸上,雨水的酸性不同,试纸的颜色也就不同,将它与比色板上的标准色对比,就能大致看出雨水的PH值。记录下各个雨水样品的PH值。
三、数据处理
将小组(班级)所测得的各个雨水样品的PH值按照时间(或地点)整理,并绘制时间——PH值(或地点——PH值)图表。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加工
陈久根
实验目的
1.了解酒精灯和煤气灯的构造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截、弯、拉、熔烧玻璃管的操作。
基本操作
一、灯的使用
1.酒精灯
(1)火焰温度:400~500℃
(2)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3)使用方法:剪灯芯;加酒精(1/2~2/3);点燃;熄灭 2.煤气灯
(1)火焰温度:800~900℃
(2)火焰分为:氧化焰、还原焰、焰心
(3)使用方法:点燃;调节空气与煤气的比例;加热;关闭煤气
二、玻璃管的加工 实验内容
1.练习截断、熔光、弯曲、拉管
2.制作角度为60º和90º的弯管;2支玻璃棒;2~3支滴管,其中一支下端长10cm。
注意:受热玻璃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烧不着的棉布
黄鹏
实验目的:1.了解氧化铝的生成。
2.了解氧化铝的致密薄膜。
实验原理:1.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2.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实验步骤:1.布条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
2.晾干的布条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干。3.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4.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褪字灵的制作
王志刚
实验目的:1.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2.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化学的无穷奥秘。实验原理:氯气分子有漂白性,在酸性条件下,减少氯气分子与水的反应。
实验仪器:草酸、蒸馏水、高锰酸钾、浓盐酸、漂白粉。
实验步骤:1.先配甲液(草酸溶液),用角匙取少量草酸晶体、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加蒸馏水使之溶解。然后将此溶液倒入一只滴瓶中,标签注明甲液。2.再配制乙淀(氯水或漂白粉溶液)。
①氯水的配制方法:将一角匙高锰酸钾晶体加入烧瓶中,然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将烧瓶塞和导管连接好,固定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导入
装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片刻后将锥瓶中新制成的氯水装入乙滴瓶中。
②漂白粉溶液的配制:如果没有条件准备一套制氯水的装置,就可以用漂白粉溶液代替氯水。配制漂白粉溶液的方法比较简单。用角匙将漂白粉加入到烧杯中,然后加蒸馏水溶解。漂白粉的溶解度较小,因此配制的溶液有些浑浊。将此液倒入乙滴瓶中即可。
5.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篇五
一、技能大赛的目的为强化实验技能操作、动手能力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学院专业开设的特殊要求和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化学与化工学院将主要通过“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
二、活动具体内容
实行按年级分类设题,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实验技能大赛分为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性实验比赛。每组可邀请一名老师做为教练。
基本实验技能比赛:比赛选手分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组、有机化学实验组、物化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由监考老师选出5个实验作为题目,题目包括实验和笔试两部分。比赛现场让每位学生抽签,根据抽到的题目马上进行实验,然后回答问题。学生完成实验后,评委老师当场对其操作和问题回答等情况进行评分。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的学生干部担任)记录实验操作时间及老师评分等情况,之后再列表整理出来。每组学生在比赛期间要求随机抽签完成一个该组实验,并记录总分作为个人必做实验成绩;选作实验成绩作为附加分。
评分的标准: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30%);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40%);问题的回答(3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
创新性实验着重强化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技巧,激发学生对化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展现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积极参与实践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掌握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自行准备和完成的方式,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仪器、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学生将完整的实验方案交给相应的老师审核通过后,学院将为其无偿提供实验药品和实验条件,安排其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效果较好或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学院将为其颁发“化学化工学院创新实验奖”荣誉证书。经老师审核通过后,可申请科研立项或是参加学校、省级等创新设计大赛。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300D
地点:20#基础实验室
大赛组织机构
活动组织:求索社
评审团:院领导(待定)院老师若干特邀评审:徐州化工厂技术人员若干
奖项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2、5、8名
创新实验奖3名
优秀奖5名
6.初中化学教学观摩活动总结 篇六
一、会议概况:
本次活动分为二部分,其一是听课;其二是省化学教研员讲解听评课的原则与方法。共计20节课,听课地点安排在青岛市二十六中,每天安排七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本次参评老师讲的为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最后安排了省教研室卢巍老师的评课。
二、会议内容
三天的时间听了二十节课,这些课各有千秋,但各位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新理念把握得比较准确,都有较高的素质。这体现在老师声音甜美,语言精炼、准确,富有启发性,注重了方法引导,采用多种手段,特别多媒体运用上,充分发挥了其重要作用,都注重了探究性学习。如讲《酸和碱的性质》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大都先按课本投影出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然后让同学们猜想,设计方案证明。在书写方程式是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在讲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时,先探究出出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恒定值,然后探究方程式式计算的步骤与标准格式。注重创新,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许立静老师,在讲解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时,在烧杯的底部事先用蜡烛粘上一小木块,从小木块的脱落让学生感悟。二是教学设计的创新,例如在讲解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时,我们东营市区三中的李静老师,打破教材的编排,先讲酸的化学性质后讲物理性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对知识的的挖掘深,如李静老师讲酸的性质实质上是氢离子的性质时,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讲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时,邹平县礼参中学的卢静老师,用邹平到青岛用汽油和用水做汽车燃料做比较,做到了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整节课前后呼应。
卢巍老师评课原则:
1、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大智慧,不能是小聪明。要体现“以学为主”的思想,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2、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策略是否得当。老师要有改革的意识,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
3、看教学活动组织的好不好,是否有效。教学活动要多层面,但并不是活动的多就是课容量大,要据活动实效性而论。
4、综合评价,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度。目标的确定要大手笔,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达成一部分也是好课。
三、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我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好无止境。老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与时俱进,超越自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熟练应用多媒体,使我们的教学变的五彩缤纷。
2、大胆放手,勇于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在教师的讲深讲透,也不在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做过细的指导。关键在于钻研教材中,在组织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生当作“人”,要放手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
3、关爱学生,提高亲和力。
教师对职业要有幸福感、责任感。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正在成长的人,乐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心灵沟通,成就自己的事业。
4、加强自身研修,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及时了解新科技知识,把握当代教育前沿的动态,不断增加自己的积淀,要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多动手做一些实验,努力提高自已的基本功。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在观课议课,对话交流中开展反思,通过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反思能有助于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更快的成熟起来。
四、工作打算
本次观摩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促使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今后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⑴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如语言表达、制作课件、与学生的亲和力等。
⑵认真设计每节课,要有大智慧,从长远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⑶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对应策略。
⑷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按老师预定的轨道前进。
⑸在教法上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能怕浪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创新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7.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七
一、整合信息资源, 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用于辅助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资源也日益丰富。其中就不乏用于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各种资料, 包括网站、软件、视频、图片、文本资源等。这些网络资源既是化学教材的有益补充, 也是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最佳途径。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它使计算机、多媒体平台、网络与化学教学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学生通过协作、探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主动参与进行学习, 学生就成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竞争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 笔者在讲解有关酸雨的知识时, 先以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瑞典南部马克郡的西里那村, 有一户人家的三个孩子的头发从原始的金黄色变成了绿色。这就是马克郡出名的‘绿头发’事件。”
师:事件的起因又是什么呢?头发变色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原来这一切全是“酸雨”惹的祸。“酸雨”化学成分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具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大家可以借助网络揭开酸雨的神秘面纱。
教师引导学生用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或http://search.sina.com.cn或http://cn.yahoo.com等搜索引擎来搜索相关酸雨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经过学生的网络操作, 大家较为详细地了解了酸雨的成分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 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或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就能形成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本节内容的学习,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根据搜索的结果整理了一些防治酸雨形成的措施, 如制订防治酸雨的法令、制订严格的排放标准、使用低硫燃料、限制烟囱高度、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等。
毋庸置疑, 这样的化学课堂教学, 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在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拓展了视野, 培养了积极的化学情感。
二、直观演示教学,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网络资源十分丰富, 除了视频、录像、文本、图片外, 还包括大量的教学网站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特别是多媒体CAI课件不但能够营造出较为生动的学习情境, 还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强化探究意识, 促进化学思维发展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发展的重要的重要途径。那么, 借助于网络资源能否实现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呢?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辅助化学实验的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
比如《仿真化学实验室》的教学, 可以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化学实验室。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漏斗、导管等这些真实实验室中的器具, 在仿真实验室中应有尽有。学生可以自由的搭建实验仪器、添加药品, 并让它们进行反应。用户可以完全自由的搭建各种实验设施。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心理要求, 又避免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意外伤害。借助模拟实验, 学生不但能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而且还会及时发现问题, 增强探究意识, 通过改进实验或装置或调整实验方案最终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华伟.初中化学网络教学模式探析.化学教与学, 2011 (1) .
8.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践探索 篇八
关键词:化学 课外实验活动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58-01
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是,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化学教师,特别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效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实验活动。
1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
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与解惑;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更深一层来看,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是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一些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特别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上仅做几个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同学们感到学化学难学,要背的东西太多,枯燥无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很重视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开学初期就指导学生做了许多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钯”、“魔棒点灯”等等,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感觉到学化学很好玩,很感兴趣。
课外实验活动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其知识领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与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观察蜡烛的燃烧,测定石蜡的组成,用食醋除去水垢,铁打生锈,白酒浸泡中草药等等。在课外,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观活动等。
2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选择合适的课外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外探究性实验中,大脑中形成探究步骤,然后并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做木炭在氧气CO2中燃烧的实验。
(1)用排水法收集4瓶O2,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l号瓶中,在2号瓶巾倒人澄清石灰水Ca(OH)2。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人3号瓶中。
(3)将木炭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到发红后伸人4号瓶中。燃烧完毕后,向4号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4)观察(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分析,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化学变化,掌握O2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笔者还通过组织学生检测校园周边的水样、土样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活动的,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究活动的目的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辅导等。通过化学探究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多去思考问题,多动脑解决问题,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激发了探索精神,培养了探索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了发展。它使化学科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生活实际。
3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
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每节课只有45min,教师不可能把所讲的知识点都加以引申或详细讲解,有时要学生课后学习,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如在讲到实验室制取CO2实验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寻找一些保温瓶、食醋、纯碱等,各自在家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反应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并选择适当药品来处理保温瓶内的水垢、除掉厕所便盆的污垢。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课外实验活动中,要求学生弄懂活动课中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活动课中的基础知识,并且和课本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做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例如:在讲到氯气(Cl2)的性质和盐酸(HCl)的用途时学生难理解,笔者就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自来水厂考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考察中思考。通过参观考查,同学们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我们明白了,Cl2的性质和盐酸的广泛用途,而且还了解了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在讲到O2的性质和按原计划O3的用途时,安排学生到矿泉水厂参观考查,通过考查,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O2和O3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验活动,许多同学还提出了很创新的思维,大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说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抓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07-08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07-21
初中化学备课范文09-20
初中化学如何复习09-25
初中化学考试说明10-04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06-29
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07-01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设计07-17
初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09-02
初中化学实验课题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