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写景作文

2024-09-14

初中学生写景作文(共12篇)

1.初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一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气象。一听到妈妈要带我去乡下踏青,我直拍案叫绝。

到了乡下,我顿时傻了眼,感觉自己不是到了乡下,而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样,到处都被绿色所覆盖,生机勃勃的。我在那一瞬间的时候,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最令我留恋的,就是那片绿油油,上面金灿灿的油菜花地了。远看那油菜花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动像一波波金色的浪涛奔流过来,金灿灿的仿佛能把人的眼睛照瞎一样。阳光照射,花瓣黄色的,好像就是太阳的光芒照在上面,油菜花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过来,照在我们的心上。近看油菜花地像一把把金黄的小雨伞,微风乍起,这一把把小雨伞仿佛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欢快地跳起舞来,我走到油菜花地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着,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身边的春意越来越浓,我的兴致也越来越浓了。浓浓烈烈地从心中传递到嘴中:“真美啊。”我不禁倒在花地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带来的欢乐,我细细地闻着,一股菜花香从空气中飘进我的鼻子里,我瞧了瞧手上,满是花粉,我闻了闻,真香啊!这时我又看见一只蜜蜂飞过我的眼前,我不由地感叹起来:大自然真美丽啊!

还有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像一朵含苞未放的花一样,当我把手伸过来的时候,她好像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她好像有感情。当绿油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相结合,像是一块翡翠上镶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蔚为壮观。

如果你也想寻找春天,那你就到乡村来吧,那里会让你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2.初中学生写景作文 篇二

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 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鉴赏散文, 还要授人以渔, 教给他们阅读鉴赏散文的技巧, 让他们终生受益。在教学写景散文时, 我教给了学生一些鉴赏技巧, 现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解读文章题目, 初步了解描写对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眼睛, 是灵魂所在。把握好这篇文章的题目对鉴赏这篇文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因此它的题目也大多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我们在了解写作对象的同时还要对标题中的一些字词加以揣摩、玩味。比如《荷塘月色》, 作者就点明了这是夏季晚上荷塘及月色的特点, 因此鉴赏这篇文章就应该从荷塘和月色两方面入手;《祖国山川颂》, 顾名思义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鉴赏时就要从了解祖国美景及感受热爱祖国情感入手;《我的空中楼阁》则不仅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要写的对象是“我的楼阁”, 还要揣摩玩味为什么是“空中楼阁”, 了解了它的一语双关, 就能明白本文描写对象的特点, 还能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理清文章的脉络,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散文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但作者用什么线索把这些较散的景物有序地组织在一起, 这就是学生学习鉴赏写景散文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技巧了。在这点上我让学生们比较了几篇写景的散文, 发现了一个规律, 写景散文通常是以空间为线索, 抓住景物的特征, 按照空间顺序的变换,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如《荷塘月色》, 就用作者的行踪作为线索。作者从自己家门出发, 沿着小煤屑路来到荷塘, 赏完景色又回到自己家门, 这是移步换景;来到荷塘之后作者先写月下的荷塘, 再写荷塘上的月色, 又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观察角度有平视、仰视, 有远处的景色, 也有近处的景色, 作者用行踪把这些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 作者把小屋作为一个中心点, 围绕小屋运用定点换景, 定景换点,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小屋。先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 接着写了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始终以小屋为中心, 一切都是为衬托突出小屋服务。

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对文章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调动想象的翅膀, 走进作品的意境

写景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怎么表达出来?通过景物描写和抒情传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散文中的景物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一个个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就是意象, 将一个个意象组合而形成的一幅美的图画就是作者要带给我们的意境。如果前边的理清文章脉络我们是找到了一篇写景散文的骨架, 那么我们现在鉴赏意境则是在寻找写景散文的灵魂。写景散文的灵魂在哪里, 在饱含作者情感的意象里, 在作者用一个个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意境里。怎样让学生鉴赏意境呢, 以《我的空中楼阁》中一段文字为例说明:

换个角度, 近看改为远观, 小屋却又变换位置, 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 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 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 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 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 那是墙; 一片白, 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 凌空而起, 姿态翩然。本质上, 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 却像鸟一样, 蝶一样, 憩于枝头, 轻灵而自由!

我们可以先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活泼, 整齐, 姿态翩然, 轻灵而自由。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觉到,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 内心是愉悦的, 是自由的, 是轻松的。接着我们调动自己想象的翅膀, 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 把这些美丽的意象在自己头脑中组成一幅画面:满目青翠的山中, 一幢蓝墙白窗的小屋像鸟一样, 蝶一样, 轻灵而自由地休憩在绿树枝头, 就真的像是一座空中楼阁。体会自己置身于这个优美画面中的感觉,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自由、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品味作品的语言, 感受作者的真情

散文语言极富作者的深情。有的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 有的娓娓而谈, 情真意切。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品味语言, 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朗读贯穿始终, 提升思想境界

3.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初中写景日记作文 篇四

初中日记大全1

如诗如画的风景,在窗外,好美,当你站在窗前会觉得更美。

——题记

记得那一次发现你“怪怪的”,是在初一的那次期中考试。我答完了卷子,抬起头看着窗外,正巧你从那个窗子走过,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你在向里看,我在向外看,目光恰好对在一起,出于女孩子的原因,我脸红了,低下头装做检查卷子。我想:你当时也脸红了吧?

但那一次的感觉,你的眼神,怪怪的,却给人一种亲切,如果用朋友的话说,那就是:“我被你捕获了!”

那天窗外的风景,真棒,你站在那个背景里很美。

从那以后,我的心里有了你的影子。

那天以后,我开始在暗中默默的注视你。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冬去春来,一个新的学期又来了。

清明节,我到烈士陵园去,却发现陵园里的那级台阶上坐着个发呆的人是你。我走了过去,走进陵园里去了。当我离开时,却发现你还在那里。忍不住了,我上前,轻轻碰了你一下,你回过头来看了看我,我忽然突发奇想,问你:“我能当你的女朋友吗?”这一句话令你更呆了,迷惑完整地铺在你那充满孩子气的脸上,也许这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大胆的一件事了。

你呆了一会儿,蹦出一字:“行!”就这样你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我的朋友。

后来,我发现你总是在“玩!”你大概很喜欢“玩”吧。

渐渐的,我发现你开始打篮球,着对于文静的你,是个不小的突破,我每次都会在一旁默默地注视。

时间像一本书,而日子就是这本书的每页,于是书一页一页地翻过。

每个周末的上午,我都在祈祷让钟快些敲响九点的钟声,这时你会敲响我家的门,对我说:“走,跟我‘玩’去!”。然后,街上的行人会看见一个男孩拉着一个女孩像疯子一样在街上乱跑;图书馆里的人会看到一个男孩拽着一个女孩像老鼠一样,在由书构成的“鼠洞”里乱钻;你的朋友会看见你抓着我的手,像预先设定好的一样,从这个图书馆钻出来,眨眼之间又钻进了另一家商店……

每周末都会这样,我喜欢这样。

用你的话说,就是:“每个周末,你都会带我去‘玩!’”。后来,不知为什么你转学了,去了一所私立中学,也许是因为你太喜欢玩了。离别那天你送给我一个挂坠,十字架,做工很细,你还说:“等着我,等我放假了,我再带你去‘玩’!”

昨天是我的生日,你发了信息向我祝福,但这次不傻。

坐在窗前,看着那曾经为你做背景的秋风黄叶,好美,却忽然发现缺了你。

脖子上带着你送我的十字,捡起一片红叶,轻轻贴在脸颊上,我静静地站在那个曾经为你做背景的秋风黄叶中,祈祷着……

初中日记大全2

它是一棵非常普通的树,树上的树叶也非常普通。它在我家生长了二十多年了,它还依旧守卫着我的家园。

它的树干弯弯曲曲的向外生长,它长得十分高大,要有俩个人和报粗,别人看了无不惊讶。

春姑娘迈着轻快地步伐,向我们走来。树干上抽出了绿色的小东西。咦?那是什么呢。哦,原来是那嫩绿的嫩芽。它们好奇的打探着这神秘的世界,让温暖的阳光照在它们的身上,懒洋洋的,忍不住的打起了小盹。清晨的露珠在叶子上流动着,闪着光芒,轻轻的把还在梦的世界里的树叶儿唤醒。

夏天到了,蝉姑娘在炎热的夏天里,唱起了欢快的音乐,小小的嫩芽如今已长成了一片片青绿色的树叶,把大树装点的一片青绿,它们伴随着蝉姑娘美妙的歌声里,和风姐姐“跳”起了舞来,蝉姑娘的歌声伴随着树叶的沙沙声形成了美妙的交响曲,这歌声一点也不雅于贝多芬的交响曲。使在树下乘凉的人们都听得入了迷,使我在这样美妙的音乐声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夏天。

秋天到了,本是欢乐的丰收时节,可是我还是不有的叹了气,因为我知道,秋天还代表着另一个意义,那就是生命的结束。听不见蝉那欢声歌唱的声音了,也听不见那美妙的“沙沙”声了。听见的只是那悲伤的风声,呼呼的吹着。我停下了笔,慢慢的走了出去,看见的只有那枯黄的树叶,只见风一吹,枯黄的树叶好像在挣扎,但是,它还是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看!那满天的树叶啊!像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对大树妈妈说了一声:“再见!”。我看见有一片树叶朝我飘了过来,我轻轻的接住它,怕伤害了它。它没有了儿时的调皮和好奇。只是一畏在哭叹着“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结束”,在“怀恋”那短暂的时光,我放开了它,它再也没有飞起来了,只是在努力让生命更加长久一些。

冬天来了,那茂密的大树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

我猜想那就是大树和树叶生命的意义。

初中日记大全3

我猜想谁都有寄托心灵的港湾,哪怕是一朵小花,一湾碧溪,都是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题记

我深深地恋着外婆家的柳树湾。

一花一世界。而对我来说,这片柳树湾就是我的世界。记得第一次来到柳树湾是蝉鸣的季节,整个大地生机勃勃,流动的空气太压抑,使我不能喘息,柳树湾里种满了柳树,漫步在大片的绿荫下,享受着凉爽的风,我的夏天就这样随风逝去。

假如秋天是悲凉、萧条的。那么柳树湾的秋天便是美丽、凉爽的。漫步湾中,枯黄的柳叶蝴蝶般纷纷飘落下来,抬头仰望,呵!好一幅柳叶飘落图!心中的不悦总能忘得一干二净,秋天的柳树湾是我心灵的过滤器,我的心很高很绿。

转眼间,冬天就到了。冬天的柳树湾光秃秃一片,抬头就能望到天,从湾的这头可以一眼望到那头,踩着由落叶铺就的“地毯”,抚摸着柳树那苍老的“皮肤”,似乎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动,爱玩的我常常和伙伴们在这里嬉戏,想要为这片柳树湾带来一些久违的欢乐。

听!小鸟在叽叽喳喳唱着动听的歌谣,原来是春姑娘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湾中的柳树都抽出了新芽,远远望去,像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衣,我不时给柳树们送来水分,它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就在这片柳树湾里,我度过了绿色的童年。它的生命是旺盛;它的颜色是希望;它的本质是顽强,虽然现在我很少去看它,但它已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我尽情地读着它,如读一本厚重的大书。

我猜想谁都有寄托心灵的港湾,哪怕是一朵小花,一湾碧溪,而这片柳树湾则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初中日记大全4

夕阳渐渐落下,迎来了夜晚的美,诺大的黑幕铺满了整片天空,夜色渐深时,一轮明月升起为单调的夜空添加了几分生机,大地一刹那象撒下了一片银粉一般。

在寂静的黑夜里,美美的躺在床上,享受着夏夜里带给我们仅有的乐趣。

夏天的夜是格外的美,蓝黑色深邃的夜空,大块的白云在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美,胶洁的月光撒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像是撒下了一片温柔,拥护着在外乘凉的人们。夜间的清风来,来为劳累一天的人们带走了疲倦和暑气,蓝蓝的天空下,一簇簇人们不停的摇动着手中的蒲葵扇,一阵阵纯朴的笑声像银铃一般响彻整个夏夜。

我喜欢在在天很黑的时候躺在柔软的床上,月光偷偷地溜进我的房间,照亮着我眼前的一切,微弱的光折射进我的眼睛,很幽静很温柔,那一刻,我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它又会溜走。我静静的欣赏着月光那独特的魅力,倾听着窗外响彻辽聒的蝉鸣,草从间蛐蛐的鸣叫声,溪水潺潺的流淌。我似乎就像在听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一样,优雅的声音,精致的乐器,在月光的照射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珍贵。我知道,那是一场昆虫与月光合作的演唱会,专门属于它们的演唱会。

我起身走出房间,月光将我前行的路照亮,于是我就沿着那条月光路走去,伴和着优美的音乐,抬头仰望着夜空——点点星辰组成了星空,围绕在月亮的周围,像孩子们围绕着母亲一样。在夏夜中,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美,美的有令人窒息的感觉,这一刻的水、这一刻的风、甚至连这一刻的空气都被注册上了美的名词。

初中日记大全5

着盼着,今年的雪不知又到哪儿嬉戏玩耍去了,只剩太阳温暖的照着稍微僵硬的大地。空气中游荡着一股清新的味道,猛一吸气,凉凉的,倍添精神。

在我的印象中,雪是神秘的。因为,它会悄无声息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不让人们察觉。等到人们发现,它们早已成为纷纷扬扬的大雪。那时候,人们便会伏在窗户边,静静观

赏,偶尔赞叹几句也只是轻轻的,似乎大声一点儿,就会把它们惊走似的。

在我的印象中,雪又是优雅的。看,当天空又飘下雪花时,那一片片雪花,不是在扬起它们的美丽舞姿?那美丽的动作,那轻松的神态,它们难道不是一群自由自在的舞者?起

舞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下。

在我的印象中,雪还是纯洁的。当雪过后,树上,地上,房屋上,到处都粉妆玉砌。那洁白的雪花,洒落在大地上的每一处。用它们的生命,完成着最美丽的装扮。

在我的印象中,雪是最美丽的。它们总是在最安静的天气里落下,那悠扬的神态,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仿佛与世界隔离。小时候,我总是痴想,想象我会不会变成雪,轻轻地在空中飞舞。我现在虽然长大了,理解了雪的另一层意思,但我仍然倾心于与世俗隔离,沉浸在只有自己能

理解的快乐中。虽然有时在想象中被吵醒,我依然坚持着我的想法,而我的朋友们却从未发觉我的不同。

在我的印象中,雪是团结的、无私的。它们不论哪儿低洼、哪儿隆起,哪儿是高山、哪儿是盆地,都无私的把它们的洁白,美丽奉献给大地。同时,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舞到最后还是跟它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在晴朗时,化为雪水,滋润土地,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团结的表现?在我小时候,我总是在跟小伙伴吵架后因雪而与她重归于好,这,我都归功于雪对我的影响。

我爱雪,爱它的神秘优雅,爱它的纯洁美丽,也爱它的团结与无私。

5.初中写景作文 (8) 篇五

但凡见过我和我父亲的,都说我和父亲像。每当这时父亲便会分外得意:我把你生得多好。

父亲懒,所以没遗传给我什么好的习惯。每当我成绩下滑时,他总是一收往日的样子,一板一眼说我学习不够认真。我听了后总想笑。父亲也不爱看书,但给我买书倒很积极。说是买,搬倒是更为准确。有时一次买了好几本,我问他为什么买。他有些迟疑,又略显慌张,一着急:钱多了,没处花。

曾在一本心理书中看见句话:青春期的儿子容易和父亲吵架。但父亲的脾气异常得好,兴许是我继承了父亲的脾气,从未和他吵过架。大概,这是父亲遗传给我唯一的好习惯吧。不过倒听说,班上女生和她那更年期的母亲吵得挺凶。

前几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大个地球。靠木匠吃饭的老本行靠不住了,于是父亲搁下了锯子,双手握住了方向盘,一天到晚载着客人四处窜。收入倒还可以,只不过父亲的肺病却因此加重了。开车的劳累让他时常咳嗽。有时咳嗽得厉害了,吐出的痰还带着些许血丝。我不敢看的时候,转过头装出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写作业。父亲便过来拍拍我肩膀:认真读书啊。我含糊地答应,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见。

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一个爱字,也从没给母亲买过一件礼物。父亲常让母亲生气,母亲老是发火,父亲都知道自己做错了,便向母亲道歉。有时,犟脾气上来了,两人就背靠背,一句话也不说。但最终还是父亲低头,一向懒惰的他便会自觉地去洗碗,亲自下厨。饭菜做好了,好言相劝,母亲才板着脸去吃饭。而在吃饭时,父亲必定会打几个趣,把母亲逗笑。这时,方才紧张的气氛才得以缓和。

6.写景初中作文 篇六

初夏的时候,一个池子里的荷花全部盛开,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粉色的,有的是红色的。微风吹来,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大风一吹,一池荷花就会在大风下翩翩起舞,真的让我很开心,很爱。初夏,雨精灵来了。他们一个个在空中自由飞翔,然后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地球上,带来了巨大的清凉和欢乐。看,在细雨中,所有的庄稼都长大了,高粱的叶子原来是绿色的。现在被雨水冲走了又换新的,农民叔叔们笑得合不拢嘴。雨下得更欢了。

初夏,蚂蚁要搬家了。他们将带着他们的食物一个接一个地移动。人们都说:“天街雨酥如酥,草色近而不近。”用蚂蚁的地方是:“天街的雨很脆,是蚂蚁搬家的好时机。”蚂蚁已经搬家了,所以它们可以找到一个好地方住。

7.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讲评 篇七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作文中, 最能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及语文技巧等方面的精彩。因而, 对我们老师来讲, 搞好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关键。要做好这一关键性的工作, 作文讲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讲评, 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注意讲评的范例

讲评时, 可以就作文反映出来的有关思想观点问题, 从审题立意上进行适当指导;可以就篇章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总结布局谋篇的规律和要求;可以从学生写字、用词、造句方面出现的问题, 从语法、修辞上进行订正, 或集中纠正错别字;还可以进行写作知识方面的补课。每次讲评不能泛泛而谈, 一定要突出重点, 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

二、注意讲评的方式

1. 综合讲评。这是讲评的基本方式,

也是很难掌握的方式。它要求教师就全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高度的概括、分析、综合。有理论、有实例, 进行肯定和否定,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2. 佳作讲评。教师从学生作文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进行分析, 用典型指导一般。

3. 专题讲评。

即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有关语文知识进行专题评析。这种评析很受学生欢迎, 因为教师在讲评时, 将理论与实例有机地结合, 深奥的理论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 理论也容易被接受, 实例加上理论的剖析, 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4. 对比讲评。

这是经常采用且效果很好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作文和类似的课文或指导前提供给学生仿写的范文进行对比;也可以将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 可以整篇文章进行对比, 也可以片段进行对比。这种方法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三、注意讲评的要求

1. 每次讲评的内容与命题、指导、批改的要求具有一贯性和集中性。

教师在

剖析命题时要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 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这个要求。如果说批改时检查学生实施这一要求的情况, 那么讲评就是实施这一要求的总结。

2.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经验不够, 但他们的想象力却非常丰富, 创造力极强。每次作文都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最具创造力的或句法、或章法、或立意、或选材等东西。如果教师能及时肯定, 不但可以激发优秀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刺激后进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全班的整体作文水平。因此, 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他们会觉得更贴近自己的水平和生活, 学习起来感到现实些, 只要认真点, 努力些, 别人能写的, 自己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3. 组织学生参与讲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讲评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等。在讲评中,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 这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让自己在评的过程里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老师要注意引导, 肯定优点抓住苗头, 进行激发, 让学生积极参与, 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8.抓住契机 指导学生写景 篇八

先找学生“号脉”探寻不会写景的原因,再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大致总结出三个原因:

1.学生不会赏景。

2.学生不懂描写手法或不懂怎样可以把景描写得更好。

3.学生对景物描写没有兴趣。

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后,就要找“药”了,根据以上的三个问题,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一、寻找时机,课内课外齐赏景

最初我认为赏景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技巧,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得知,很多学生眼中,赏景就是用眼看,评价景物就是好与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课内课外齐动手,先帮学生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不和学生谈论写作一类的事,而是告诉大家我来上课的途中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比如早晨卫生区地面上清白色的扫帚印迹,操场旁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梧桐树以及提到古代诗文中的不同秋意。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开始主动观察景物了,开始只用眼看,接着用耳听、用鼻嗅、用手触摸……由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用心体味。我欣喜地看着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

其次,从书本上印证赏景的方法。如果课外只是感性的感知,那么课内就是理性的总结。以散文佳作《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为例,我先夸赞这两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出赏景时的一些技巧。大致分以下几项:

1.注意赏景的顺序。如是定点观赏还是移步换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等等。

2.观察时要确立重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3.观察时要调动五官并用心去体味。这样写出的景物才会多层次、多侧面、多状态。

4.要观察出此景物与其它景物的不同之处,各自的特点。

明确方法后可以选择常见景物让学生试着去观察,去体味,为后来的正式练兵打下基础。

二、切合时机,感知写作技巧

学会了赏还不够,毕竟怎样把“胸中竹”化为“手中竹”才是最终的目的。写景不能只是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这就涉及到写作技巧。就目前情况看,存在的问题大致是:

1.学生不懂哪些技巧可以使描写更美。

2.学生不知道自己已用的某种技巧。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从课内赏析和课后批阅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第一、抓住课本,让学生明确文学大家常用哪些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不仅赏景要有顺序,写景也要按顺序。写景可按照赏的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思路清晰。

2.修辞让景物活起来。比喻让景物更加形象,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拟人可以让景物更有情态,夸张让情感更浓烈……

3.写景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感,要调动各种感官去积极感受。如《荷塘月色》中视觉——荷叶、荷花,嗅觉——荷香,感觉——《故都的秋》中秋的凉意等等。

4.写景的一切手法的运用必须要符合情感的表达需求。

第二、让学生在周记上小练笔,批阅时要多指出学生已用的描写技巧。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些手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也可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巧抓时机,小试牛刀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后,我没有立即布置作文,否则目的性太强,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容易受挫。

天公作美,一次我正在讲析诗歌时外面忽然下起了雪,同学们脸上掩不住的好奇与喜悦。我灵机一动,知道应该把他们的兴趣从“赏”引到“写”上来。于是我问大家:“雪花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并引导道“东晋大学问家,也是后来的宰相谢安也曾问过他的子侄们这个问题,当时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同学们跃跃欲试,我再趁热打铁:“它有声音吗?有气味吗?有性情吗?……”部分同学这时已相互争论了起来,我便停止讲课,要求大家写一写心中的雪。并在黑板上写出要求:

1.必须用比喻、拟人或其他修辞手法。

2.要写出雪的姿态、颜色、声音以及大家见到雪时的心情。

3.尽可能做到情景交融。

作文收上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写的还不错,如:

它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丝毫不顾及人们那讶异的目光,你挤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发出窸窸窣窣的私语声。

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它的到来总不允许其它东西的存在,它用自己的身体装饰着万物,天地间纯白一片,它用这纯白为自己来到人间接风,偶尔几个倔强的,也被它拉弯了身躯,摧断了脊梁,经过一番打击后,只能低头服输了。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眼中的景物动起来、活起来了,他们笔下的景物有形、有情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他们赏景与写景的决心与努力。

四、把握时机,撞好尾钟

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怎样给这次教学实验画上句号也很重要。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批与评上。

首先,在批阅时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把好的段落、句子甚至某个字在学生的本子上划出来。既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写的比较好,又知道了老师很认真欣赏了他的作文。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其次,上课时特意拿出时间来评。把写的不错的作文摘抄在我的备课本子上,以备上课评读时用,把写得好的文段在班上朗读,并告诉学生为何写得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能对学生进行较实用的作文指导。

这次的教学实验虽花了不少时间,却收获颇丰。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学会了如何赏景、写景,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对于我自身则积累了作文教学的经验、树立了教学的信心。以后碰到类似的教学难题,我都会笑着对自己说:嗯,要不试着找个法子来解决吧,说不定会有一些收获的。

9.初中写景抒情作文 篇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紧接着春的脚步匆匆赶来。池塘里的荷花争奇斗艳,正映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古诗。别人是“平分秋色”它们却“锋芒毕露”,引得路人不得不停下来饱揽这一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跳着优美的舞步飞舞而来。像火焰一般的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如玛瑙一般闪耀。菊花也不甘示弱,尽情的开放着。那丝状的花瓣如少女金黄的头发,长而亮丽。草似乎也因绿色的衣服穿太久了,感到烦躁,换上了一件橙黄的外套。

这时秋高气爽,秋色宜人,瓜果飘香,天高云淡,却不知冬的脚步逼近了。

10.初中秋季写景作文 篇十

“啪啦,啪啦……”听到这声音,我从床上爬起来仔细听,原来是玻璃窗搞的鬼,我不禁走到窗前,把窗打开,一阵阵风快速地往我这边吹来,我打了个冷颤,退了一步,关上了纱窗,静静地站在那儿听。“呼——呼——”啊,这声音多好听!再听听,“唰——唰——”风大了起来,树木被风吹弯了腰,人们被风吹凉了,手啊、脸啊都冷冷的。这时,风得意起来,把树上的叶子吹掉了,那黄叶在风中飞舞着慢慢落地。“沙沙,沙沙——”哇!叶子的“走路”声好好听哟。“汪,汪汪——”隔壁主人家的小狗叫得很响亮,仿佛在说:“看,我不怕冷。”

我从屋里出来,往街上走,隔壁刘奶奶的猫友好的叫着“喵——喵——”。“汪,汪汪——”我学着狗的叫声吓了它一跳,那猫就躲到刘奶奶身后,惶恐地望着我。我笑笑说:“小家伙别怕,我是逗你玩的。”

秋天刮的风,在唱歌,在走路,在玩游戏……总之,秋风是丰富多彩的。

1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 篇十一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新疆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 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 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图。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 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图;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5] 王尚文.此为“之一”,并非“唯一”[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6] 闾海燕.原始(儿童)思维与比喻、拟人修辞[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

12.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及对策 篇十二

经调查, 我发现,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无病呻吟;2.写作态度存在问题, 抄袭现象较严重;3.作文的格式和文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4.重分数, 轻评改。

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背后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

1.缺少知识的积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 千方百计搞题海战术, 学生们疲于应付,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缺少生活的体验。升学的压力压缩了学生活动的空间, 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导致“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二、教师层面

1.教学观念的陈旧。有的教师素质教育喊在嘴上, 应试教育依然落实在行动上。他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教学环节中避重就轻, 不重视作文教学, 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基上。

2.教学方法的落后。由于农村学校语文教师老化, 信息交流不畅, 教学条件有限, 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 竟然使出精选一两篇范文让学生背熟然后“灵活运用”的歪招。

作文教学之路在何方?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学生当前作文水平, 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顺乎自然, 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教学作文《×××, 我想对你说》时, 以往要求的“内容健康”之类的东西, 严重束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实话实说、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在教学时, 我首先告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每个人对事物或人的认识都不一样, 不必担忧, 有什么就说什么。经过我的鼓励, 学生感到轻松起来, 思绪也随之飞扬起来。他们想说的也就不再局限于健康与否了, 想到的问题或事情便很快涌向笔端, 说出了原生态的真心话。可见,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得激发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

二、面向生活, 引导观察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的内容应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 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在体验中抒情。例如有一位学生因为眼睛近视, 请求我为她调位。我利用口语交际课巧妙地解开学生们不愿调位的心结, 大家纷纷乐意与她调位。课后, 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以“调位”为内容, 说说心里话, 要求说真话, 抒真情。后来, 我批阅作业时, 欣喜地发现, 作业完成得很好, 有书信, 有诗歌, 有内心的独白, 连班级的少数学困生也有话可说, 洋洋洒洒十几行, 真是形式多样, 情真意切。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 学生能写出如此真切感人的话语吗?

三、加强阅读, 注重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充分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精力旺盛, 记忆力强的特点, 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警句、经典篇章和一些名著, 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贮存, 时间一久, 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积累的知识, 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 这样写出的作文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之效。

四、自批自改, 各显其能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推敲佳句来”, 这充分说明修改的重要性。可修改的主动权在哪儿呢?作为语文教师, 我看到很多的同事批改作文大都在办公室或家中独自一人进行, 很是辛苦。可是, 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往往只看一下分数或等级, 根本就不会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我当过教师, 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我认为, 应该把修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 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学生自改、小组互批、大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批改。最后把全班最好的作品编辑成册, 发给大家参考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又可以让学生在相互批阅中发现问题, 提出意见,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学生自评, 鼓励为主

《语文新课标》指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我个人认为, 作文不能一改了之, 更应上好评点课。在评点时可让某位学生针对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 并朗读自己的文章, 其他的学生则边听边做记录, 欣赏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经过这样的环节, 一篇本来并不怎么样的习作, 就可能出落成一篇从语言到内容到结构等方面都不错的佳作。这样的评点课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上一篇:任职前谈话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幼儿心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