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共10篇)
1.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应用化学专业
学号:3131202102 姓名:张攀 指导教师:何勇
前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肩负着党和政府赋予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大责任。要实现这个工作目标,关键在人。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强化自身建设,建设和谐药监,成为当前基层药监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将重点论述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县局自组建以来,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阻碍着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重五轻:
1、重检查轻管理。主要表现为,热衷于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活动,忽视加强单位管理制度建设,以建立长效机制,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
2、重监督轻服务。主要表现为,注重对违反行为的查处,忽视帮助企业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积极,工作不主动。
3、重任务轻创新。主要表现为,机械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和下达的任务,或因循守旧,或照抄照搬,忽视技术机构建设,快检水平原地踏步,监管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形势需要。
4、重改善轻发展。主要表现为,将可用资金用于办公条件改善和职工生活条件改善,忽视技术机构建设,快检水平原地踏步,监管能力和水平难以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形势需要。
5、重业务工作,轻作风建设。主要表现为,对于各项业务工作,抓得较紧,忽视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不负责任,“懒、散、拖、浮”现象时有发生,干部的工作激情明显衰退。
二、措施及对策
找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难,难的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对策解决问题,结合县局实际,我们将采取“五抓”等措施,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和谐有为的基层药监形象。
1、抓管理,促政务规范。强化科学管理,实现管理制度化、政务程序化、责任明细化。促进政务规范,责任明确,是解决存在问题的重要前提。一是管理制度化,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药监部门,都要坚持制度公开,承诺执行,考核评定的原则,靠制度来规范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行为,实行双向监督,促使企业和药监部门的管理制度化。例如,药监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力争通过一次性检查达到全面规范企业的目的,企业对药监部门的检查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政务程序化。药监部门要把企业现代的、先进的质量体系管理理念应用到政务规范化中,形成药监文化。三是建立“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
2、抓服务,促环境创优。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是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内涵。一是加大帮扶力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标准上坚持“三个原则”,即当地政府关注什么,药监就介入什么;企业期盼什么,药监就提供什么;群众需要什么,药监就帮什么。尤其是加大对农村食品药品质量知识、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老百姓识假辨假能力,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的消费环境。在服务制度上,坚持“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渠道,以专项整治成果取信于民。在服务形式上,划分服务区域,各把一关,责任明确,严防服务流于形式。在服务要求上,原则做到服务有内容,建议有凭证,回访有认定,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终目的是力求通过抓好服务,有效提升食品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3、抓创新,促事业发展。创新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本源泉。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创新监管思路,才能增强监管决策的科学性。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两个环境(监管工作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抓好三项建设(“两网”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突破四大难点(快检、规范化药房、认证成果巩固、队伍建设),提高五个水平(食品安全水平、药品安全水平、依法行政水平、政风行风建设水平、食品医药经济水平)、处理好六个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正确处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的关系、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的关系、责任体系与应急体系建设的关系,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执法队伍建设的关系)。其次在监管效能上创新。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市场(食品和药品市场)、三个环节(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着力构建四个体系(日常监管体系、规范管理体系、“两网”建设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创出“政府搭台、药监唱戏、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的“四轮驱动”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
4、抓发展,促能力提升。食品药品执法工作具有较强的法制性、技术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工作中,一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学习和培训制度,通过定期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自主学习,定期考核考试等形式,使执法人员尽快地熟练掌握法律法规、药品标准、药品检验检测等知识。二是要用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提升执法人员的检验检测、监测评价和应急反应能力。三是要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作保障,充分发挥稽查信息平台的作用。广泛收集、整合各地的药检信息、质量公告信息、假劣药品信息等稽查信息,探索建立假劣药械展览橱柜。并收集药事法律法规、药品标准、行政相对人资料等信息,充分发挥强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快捷查假,提高执法效能。
5、抓队伍,促作风转变。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是解决存在问题的重要组织保障。我认为,强化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四个方面,强势推进“有错无为”问责制,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增强内动力。学习是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地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和制度,切实解决药监事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二是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我认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是确保政令畅通的前提,明确责任是政令畅通的保证,严肃纪律和加强监督是推动政令畅通的保障。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提升行政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基础和根本。注重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坚持按章办事,切实做到按流程办事,用制度管人、靠机制运行。四是推进廉政建设,强化约束力。推进廉政建设是预防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防止公权私用、滥用的根本。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防范。在办公楼走廊内悬挂警言警句,形成廉政文化长廊,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同时,针对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理工作等过程中,推行行风建设监督卡,制定行风建设监督卡发放回收制度,使县局的一切行政管理、许可、执法工作都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
2.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一、生产与管教
生产与管教工作之间的矛盾是目前监狱工作的最突出问题, 也是造成许多监管制度无法真正落实的主因, 按照监狱工作宗旨意识的要求, 生产应该是为改造罪犯提供习得场所和手段, 而非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而现实往往是管教围着生产转。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客观方面是改革不彻底, 有历史欠账, 该拨离的负担未完全拨离, 监狱要正常运转的资金严重不足;主观方面是罪犯积极性未得到有效发挥, 管理手段不科学, 劳动效率低下。因此, 要解决此问题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决策层和基层两个角度着手, 决策层应根据资金缺口情况, 一方面争取财政支持, 另一方面从生产效益中提取, 对基层下达经济指标避免无度, 基层应努力寻求好项目, 深化管理工作, 开源节流, 提高效益。
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 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提法也已落伍, 前提应为不断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由此可见, 解决生产与改造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必须的”, 也是紧迫的。
二、安全与改造
保证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 随着监狱工作由外转内, 监管安全的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 即由过去的重点防逃转为防罪犯非正常死亡和劫持人质、罪犯因人际矛盾心理异常而突发的重大事件上。但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的安全理念是存在问题的, 重静轻动, 过分强调罪犯“规规矩矩”人为切断与罪犯的良性互动, 忽视监狱安全的本质在于动态性, 以及对于绝大多数可改造求改造的罪犯而言, 秩序与安全也是他们的要求, 他们也可成为自觉维护秩序与安全的一种力量。因此, 不讲求实际, 不惜成本, 死看死守, 过量投入资源保安全是一种浪费行为。
所以, 在监管安全这个问题上, 我们一不能忽视, 二要做到适度投入, 三要在发挥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加强制防。真正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上, 以人为本, 把罪犯的素质问题解决好, 自然可以减轻或杜绝监管事故的发生。
三、专政与矫正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虽然它的本质属性仍旧是国家机器, 但其政治色彩已逐渐淡化,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以“专政”一言以弊之监狱的作用。少数干警对此问题存在曲解, 执法过程中不认真思考如何依法律制度办事, 总是努力营造个人权威, “我说了就算”, 以人治代替法治, 以“犯人都怕我”为荣, 这种思想和作为是无法真正改造好罪犯的。
所以,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必须从片面强调专政与管治思想向所有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思想转变, 扬弃经验, 与时俱进, 实现由专政向矫正的思维转变。
提及矫正, 不得不涉及对罪犯的奖罚问题,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 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 虽然奖罚有时可以相辅相成, 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常常会取得意外效果。对罪犯的行为矫正, 笔者认为无法实现只奖不罚, 但多奖少罚是应该能够做到。我们简举一例:按《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去衡量每名罪犯的日常行为, 恐怕多数罪犯最终的量化考核成绩为零, 实际并未如此, 说明我们在淡化这种异常行为, 但又有多少干警能针对罪犯良好行为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或鼓励呢?这就是差距所在。
四、尊重与保障
近两年来, 罪犯维权的案由日益增多, 警囚矛盾空前尖锐, 造成部分干警消极对待, 束手无策。有人认为是南方犯大量调入造成的, 这只是表面现象, 真正的原因是全社会法治意识增强的结果,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只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未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感受到管理难度加大是正常现象。
曾几何时, 我们把罪犯当“敌人”看待, 现在我们应把他们作“公民”看待, 因此, 只要是法律未能禁止的权益, 罪犯就应享有, 但公民的权利是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 当自由不在身边时, 这些权利的行使就发生了困难, 如生育权、婚姻权等。这个基本理论我们应当向罪犯解释清楚。
从我狱的实践看, 在罪犯的权益保护方面我们一直走在前列, 从2009年的李智强登记结婚, 到2010年韩嵩的登记结婚和巩连喜的离监探亲, 都足以昭示监狱对罪犯的权益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保障。
不可否认, 的确存在部分罪犯以维权为幌子, 只讲权利不讲义务, 更有甚者捏造事实, 诬陷干警。对此我们应拿起法律的武器, 坚决予以打击。“打铁还需自身硬”, 实事求是地讲, 有的监狱和部分干警在执法过程中的确存在侵权现象, 因此被处理乃肃本清源, 是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理智之举是要通过各种途径, 不断提高监狱工作者的执法能力, 因而罪犯维权意识的增强, 既是对我们执法能力的挑战也是一种推进, 有利于我们监狱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考核与奖励
在执法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罪犯“假改造”的现象, 即从量化考核上罪犯的改造成绩相当高, 但实际上其恶习不改, 并未改造好, 这与我们目前的考核制度不无关系。我们目前对罪犯的考核推行的是百分制, 以计分考核确定改造成绩, 以改造成绩决定奖励。在对罪犯的考核各项中有些适合定量, 有些适合定性, 我们统统定量, 就造成罪犯改造的功利心态。比如罪犯的劳动改造评价, 除了定量考察他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等, 还应定性考察他的劳动态度, 技能和身体的状况, 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考虑前者, 自认为公平, 实际上最不公平, 起不到真正的矫正作用。这一点如果不能真正改变, 实现理想的罪犯改好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总之, 在监狱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 监狱工作者当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 以务实的精神去践行, 破除坚冰, 开创监狱工作文明和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桂旺:《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研究及实现途径》, 《晋中日报》, 2010-08-24。
[2]范方平:《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的几点思考》, 《中国司法》, 2004, (09) 。
3.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摘要: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对东北地区实行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国家临储粮的验收和监管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如下总结,以期为做好粮食收购的验收及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临储粮;安全储粮;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02
1临储粮的验收
临储粮的验收包括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
1.1扦样环节
这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扦取的样品不真实或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后面的检验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换样以及扦样不细的情况,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其直接导致粮食数量不准确,样品升等或者降等,质量检测的各项指标合格或者不合格,所以说扦样是相当重要的。
扦样环节易出现的问题:有做点的——即根据扦样规则相应点位附近布置粮食质量好的粮,以好充次;有做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样品用袋装好藏于粮面以下,在适当的时候用以换样;有在容重器上动手脚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粮食有少量的用增大容重的方法来增加粮食数量;另一种是粮食实际等级与收购等级不符,用换样的方法使等级相符。
解决措施:扦样应由粮食质检机构出人,扦样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对于不同的存储方式进行扦样,使用符合要求的扦样工具,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杂质富集。扦样点由扦样人员按照标准确定,不要为了方便想在哪扦就在哪扦,如果发现质量有问题可以多扦几点。扦样人员要自己把着扦样袋;扦样袋应由质检机构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扦样人员在扦样前算好被检单位的样品数量,根据样品数量领取扦样袋,领出去几个收回来几个,并做好相应记录。容重器应由监测站自备(校准后),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容重器上动手脚。
1.2实物测量环节
实物测量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单位的粮食帐是否相符都取决于实物测量的测量结果。实物测量也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粮食形态做不同的测量。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以下问题:测量人员在测量数据时不认真,测量周长、囤尖角度和囤身及库房高度时,拽尺没有拽紧或尺没在一个水平线都会导致测量不准确,会造成误差过大;另外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也会有不小的误差。
解决措施:使用统一购置的测量工具;测量露天囤周长时,拽尺一定要紧,尺需在一个水平线,如果囤身出现洼兜或鼓包时,要测量两个周长,取其平均值,较为准确;测量高度时,要多测几点求其平均值,大库中粮食的形态尽量做得规范,这样才好计算出粮食的体积;测量囤体角度时要放稳测量仪底座,并调至水平。由于囤尖角度对粮食数量的计算影响较大,要多取几点。例如9米直径的囤尖角差一度角,数量就差约1.6吨左右。粮食的数量与粮食体积和粮食的容重有关,数量=体积×容重×密度。
1.3粮食质量验收工作环节
粮食质量验收:即扦取回的样品送往当地的质检机构进行检验,属室内检验。临储玉米检验项目:色泽、气味、容重、生霉粒、不完善粒、杂质、水分、类型及互混、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
1.3.1 检验室 锤式旋风磨在磨粉时要有间歇性,样品磨多了,磨出的粉温度会上升,这样做出的脂肪酸值就会受影响;水分检测不都做双实验(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完善粒中生霉粒有时候会很难界定;做脂肪酸值时的室温往往达不到要求。
1.3.2 业务室 业务室承接了样品的所有信息和检验室反馈回来的原始记录,提交上来的数据不准确易导致报告的错误;个别也有进行复制粘贴、敲入数字错误的现象发生。
解决措施:检验室应对检验室所出数据以及原始记录的填写情况进行审核而后交业务室;业务室设一名审核人,在业务员进行报告的初份打印后进行全套的审核,包括抽样单、检验报告、汇总表中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
1.4工作作风环节
在国家临储粮的验收工作中领导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下乡带队的领导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带队领导的态度决定整个团队的走向;监测站应当遵守自己的职业规范,保证所出数据的真实性。
解决问题方法:领导应当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抵制各种诱惑。
2 储粮安全
在验收过程中由于太重视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会忽略储粮安全,这是不正确的。在验收结束以后粮食就进入保管期,储粮安全存在的各项隐患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所以在验收期间检查储粮安全是相当必要的,也是企业必须要重视和有问题必须要整改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工作不完善;消防设施不齐全;千吨囤和库房有漏点、结顶、涨裂现象;囤皮囤帽有破损;监控不能全覆盖或个别点不清晰;千吨囤和库房的外爬梯不符合标准等。
3 结语
作为粮食质检队伍中的一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搞好粮食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崭新的挑战,愿为老百姓餐桌上食品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为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我县粮食粮收购的监管工作,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确保粮食收购质量,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省粮食收购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管范围
(一)监管范围
进入我县粮食市场收购经营市场的法人和自然人。
(二)监管内容
1、资质认定。粮食收购者是否具备粮食收购资格,在其从事的粮食收购活动中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粮食收购政策。
2、收购条件。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收购行为。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是否按规定执行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粮食仓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收购、储存的原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粮食储存企业是否建立并执行了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
二、责任主体
按照层级监督、属地监管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从承储企业至加工出库的各环节监管到位。县粮食局受县农业农村局委托负责粮食流通监管工作。
三、监管时间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常年进行,在国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地方储备粮收购期间要加大粮食收购工作监管力度。
四、监管方式
(一)落实监管责任。
监管部门要督促承储企业建立专账专表,记录粮食经营过程中验质、检斤、接收、入库、储存、销售、使用等情况,会同县农发行、中储粮萍乡直属库等有关单位定期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对。(二)实行属地监管。
为降低国家最低收购价粮、地方储备粮收购经营成本,避免过度运输,原则上产地就地收购,特别要杜绝县外重金属超标粮流入我县市场。要加强进入县域关口管理,控制重金属超标粮流入。对于本县农户出售的当年生产的粮食,如达不到国标三等质量或食品安全指标的,凭售粮农户出具的二代身份证件和银行一卡通,由收购库点纳入地方临时储备予以收购,按质论价,分仓存放,集中处置。(三)实行备案监管。
督促企业在粮食收购销售过程中要建立台账,内容包括:时间、产(销)地、农户姓名及电话、数量、等级、主要质量指标等,并妥善保存备查。(四)落实信息报告。
监管部门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粮食监管信息。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要按照食品安全地方监管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专项监管的组织责任,确保粮食市场全方位监管到位。要建立问题可倒查、责任可追究的问责机制,严防违规问题的发生。(二)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违规行为,由县粮食局按照《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将违规行为列入企业诚信评价违规记录,相关情况报上级有关部门,在县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在政务网站予以公告。属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研究. 篇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为社会提供品质营养丰富、卫生安全的粮食,既是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一、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当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粮食是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测控制,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优质、营养和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粮食品种,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二、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受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农民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储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粮食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农户露天储粮和马路晒粮现象、装具和运输工具对粮食的污染、防霉抑虫措施不当、加工工艺落后等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违法经营,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导致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运用质量检测手段对粮食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2.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是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仅各类食品加工行业对粮食品质提出了要求,而且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粮食质量提出了要求,需要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3.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滞后、检测体系不健全制
约着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是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受体制改革的影响,或归并,或撤销,就是存在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费用不足、业务经费缺乏保障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流失,质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新成立的质检机构也受经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满足不了社会对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二是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尚不健全。三是粮食质量检测作为农产品检验的一项内容,粮食、农业、质检部门都有从事粮食质量检验的机构,粮食部门的质检机构虽然在仪器配备、技术、经验上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在资金保障、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
三、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1.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服务“三农”,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竞争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可提高粮食生产标准化水平,引导原粮质量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2.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检测,为粮食质量监管服务。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严格质量把关,确保质量良好和急需时用得上,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军需民食、促进社会和谐。
3.进行粮食卫生指标检测,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卫生指标检测,可以掌握当前原粮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这些环节中是否对粮食使用了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粮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以及超标程度如何,粮食经加工后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会下降多大比例,在成品粮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通过全面认真的抽样检测,并公布权威的检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为加强原粮卫生监管提供依据,对确保加工食品原料安全和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具有重要意义。
4.做好粮食质量检测与储粮技术应用结合,为绿色储粮服务。对正常储存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导粮食收储和合理应用储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储存方式、不同仓型、不同粮食品种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技术研究,根据粮食质量数据变化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四、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途径
1.加快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不断充实和培训高素质检化验技术人员,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食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通过自主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应用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的效率。三是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应有计划地开展试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完善检测体系,进一步健全检测网络。一方面理顺检测机构间的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建立一整套适应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根据粮食流通市场化的要求建立一系列标准,规范各级检测机构的规模和工作;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以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区域性质检机构为骨干、粮食企业自检为基础的三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国家、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相结合,质检机构、仓储企业、加工企业层层负责的粮食质量检测网络,为国家出台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6.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经研究决定,于5月18日召开粮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粮食工作会议
(一)会议时间
5月18日上午9:00—10:30。
(二)会议地点
县财政局六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物价局、工商局、农发行的主要负责人,邀请县委、人大、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到会指导。
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
(一)会议时间
205月18日上午10:30—12:00。
(二)会议地点
县财政局六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县政府办、宣传部、政法委、法制局、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农业局、粮食局、畜牧食品局、商务局、公安局、广电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水产局、卫生执法监督所、盐政稽查所的分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负责人,邀请县委、人大、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到会指导。
三、注意事项
(一)参会人员必须准时参会,不得缺席,有事须向县政府办公室请假,不得代会。
(二)严格遵守会场秩序,关闭通讯工具或调为振动。
(三)县广播电视台作好宣传报道工作。
7.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七
(一)对企业的监管执法方面
1.监管执法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局部检查多,全面监督少;表面检查多,深入分析少;查细小问题多,查大系统、大隐患少;查静态问题多,查动态问题少(生产过程中的违章指挥、操作,颁发许可证后的安全条件监管)。主要原因:一是监管人员少,力量分散,专业不齐全,二是监管目的不明确,监管方案不具体,不详细,甚至没有监管方案,三是监管时间短,有时难免走马观花,应提倡分级监管。
2.行政处罚裁量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一是同一违法事实,运用法律不一致。二是同一处罚条款,不同县市区局、不同科室,不同承办人之间处罚尺度把握不一致。主要原因:一是对法律法规选择和适用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对上位法与下位法、新法于旧法、特别法与普通法的从属关系理解不准;二是公正、公平执法的意识不强;三是有执人情法、关系法的现象;四是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相互矛盾、冲突,存在“打架”问题。
3.执法程序不合法、不完善、不闭合。主要表现:一是该复查未复查或没有及时复查(特别是不复查会留下很大隐患);二是处罚告知后未留足够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时间即做出处罚决定;三是只有处罚告知没有处罚决定;四是对事故的处罚案卷中没有调查取证文书,直接下达处罚告知。主要原因:一是对程序合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程序不合法,执法行为不合法);二是监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是对法律、法规规定执法程序把握不准;四是缺乏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4.执法文书的制作存在漏洞,案卷管理不严。主要表现:一是文书制作不注重细节,填写不规范,漏填、随意省略。特别是一些县市区局,此类情况不少,如检查路线、许可证号、违法事实的描述;二是法律条款引用不具体,没有确切表述到条、款、项;三是违法事实的描述与法律、法规条款不能准确吻合(如未持证上岗与无证上岗概念不一致);四是未使用重大处罚集体讨论文书;五是执法文书不按时整理归档,统一管理。原因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小问题无关大局;二是嫌麻烦图省事;三是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四是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欠缺。
5.部分行政处罚(罚款)执行难。主要表现:一是罚款收缴率低;二是处罚案件因执行不到位而长期不能结案;三是财务已列入收账款的则成了呆坏账。原因在于:一是执法力度不够,不敢于碰硬,怕得罪人,不愿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罚款数额大,企业确有困难,不能按时上缴罚款;三是企业被关闭,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被判刑或逃匿,找人没人要钱没钱,处罚无法落实。
6.监管执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一是市局计划受省局、国家总局临时性工作冲击大,调整较大;二是有的计划变更没有报批,影响计划的权
威性和严肃性,甚至可能在事故调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对未批准的计划不予认可;三是部分计划在执行时与县市区局计划衔接不好,如有的专项监管时间不能提前确定,也影响了县市区局月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四是制订计划的限制条件太多,太复杂,操作性差,如以工作日计算工作量,限定监管人数比例,监管工作日数比例,覆盖面,高危企业监管次数等。主要原因:一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局根据安全形势及时调整对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市局要认真贯彻执行,有时工作难以按照既定计划执行;二是市局个别部门执行计划时主动沟通、统筹协调不够;三是有的县市区局执行计划审批制度不严格;四是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监管计划的有关规定不尽科学、合理。
(二)对市属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方面
1.检查指导的方式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一是仅仅向政府通报检查情况或送达加强安全监管建议书,对政府是否监督企业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对同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等情况没有跟踪监管;二是对政府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情况、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查指导。主要原因:一是监管体制没有理顺,监管职责界定不清,相互关系不明确;二是监管执法人员思想有顾虑,认为自己职务低、部门级别低,对政府检查指导底气不足,还怕影响同政府的关系。
2.检查指导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定期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制度;二是没有建立定期参加政府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不能知己知彼,三是各县市区局检查指导工作不平衡。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二是缺乏上级部门有效的工作示范。
3.检查指导的效果不很显著。主要表现:一是检查指导的带动作用和放大作用没能很好体现;二是个别县市区政府对检查指导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况也有发生;三是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一是对国家监管职责宣传不够;二是检查指导缺少抓手;三是查出的问题没有典型性、代表性,引不起震动和高度重视。对策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理性看待执法环境问题
今年以来,全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我省今年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的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在全国造成较大影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直保持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但是从近几年安全监管人员受到责任追究的情况看,并没有走进“不去是失职,去了是渎职”的怪圈,只要按执法计划执行,不去并不失职,去了只是有渎职的可能。所以每个监管人员只有把思想压力、危机感、风险意识转化为从严、从细、从实做好执法工作的动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自身的“本质安全”。另外,只要执法到位,尽职尽责,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即使发生事故,也能有效避免追究的风险。
(二)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执法水平
1.认真学习研究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实体法与学习程序法并重,不但学习安全专门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公共行政法律,学习刑法及其修正案。通过学习弥补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业技术强、执法能力相对较弱的不足。
2.开展多种形式执法培训。一是聘请法律专家开办讲座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开阔视野,丰富法律知识;二是邀请司法、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案例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三是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开展研讨式培训,每个监管执法人员都带着问题参加讨论座谈,研究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多走出去学习交流。一是各县局之间相互派出监管人员参与对方的执法监管,事故调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到其他地市局考察,学习他们安全监管执法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三是到系统外执法部门,如国土、环保、技术监督部门取经。总之,必须克服保守封闭意识,走出去海阔天空。
(三)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1.切实履行国家监管职责,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一是日常检查情况及时向各县市区政府通报,对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向各县市区政府提出加强安全监管建议书;二是定期对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监管工作进行集中检查指导;三是按照执法计划确定的“示范检查指导”企业,邀请各县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检查指导。
2.积极推广解剖式(精品式)监管。突出监管重点,明确监管目的,制定监管方案,细化监管内容,集中监管力量,甚至可以抽调专家和其他县市区局监管力量,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大检查。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查出的问题,做出现场处理决定,对限期整改问题按时复查,由各县市区监管部门复查的要监督复查工作的落实。该处罚的下达处罚告知书、决定书,对不按期缴纳罚款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逐步完善执法计划的制定、执行标准。一是执法计划要突出重点监管;二是专项监管以市局为主,各县市区局配合;三是取消监管覆盖率、监管次数、工作日数等限制,实现从求数量到保质量的转变;四是执法计划要突出对各县市区政府的检查指导工作,要详细具体操作性强。
4.以国家局积极推进安全工程为契机,逐步实现执法文书电子化,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网络化,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
1.树立广义执法监督的理念。执法监督不单是执法机构的职责,应形成领导全面抓,部门系统抓,执法机构具体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督新格局。执法监督主体要多元化,上级下级之间要相互监督,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企业、社会群众、新闻媒体也要对监管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2.正确认识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关系。从工作性质看,二者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执法监督要查问题、找毛病);从工作目标看,二者处在服务安全生产的统一体中,是一致的和谐的;从工作关系看,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把执法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各县市区局要明确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执法监督工作;二是各县市区局每月召开执法分析会;三是市局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执法监督检查,并不定期抽查,执法案卷评查每年不少于1次;四是认真执行执法计划审批制度和重大处罚报备案制度;五是深入企业现场跟踪监督,积极开展效能检查;六是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保证行政相对人法律救济渠道的畅通;七是加强行政执法考核,县市区局可组织月度、季度、考核,市局组织执法情况综合考核,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八是市、县两级安监局公布执法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宣传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重点宣传国家监管对地方政府安全监管的检查指导作用,维护国家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
2.大力宣传企业安全监管先进集体,个人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示企业安全监管队伍良好的素质,扎实的作风,优异的成绩,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8.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八
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09期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通知》指出,这次国务院《决定》和《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要求,对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决定》和《规划》确立了“四个相结合”的工作总原则,明确了未来3~5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决定》和《规划》作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系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照农业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进行认真梳理,细化各层级、各环节任务分工,实现目标明确,任务量化,责任落实到位。
《通知》从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强化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做好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对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部今年确立的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6项整治活动及重点工作,集中排查治理行业性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强化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控制、产地准出管理三个重点环节监管,加强风险评估、监督抽查、例行监测三方面重点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机遇,加强基层监管体系、质检体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四个重点体系建设。加强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做好舆情监测、举报投诉、专家队伍、信息发布、人员培训等工作。
9.粮食局年度粮食工作总结报告 篇九
今年我县粮食部门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国粮食流通工作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总要求,围绕“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总目标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中心任务,贯彻执行好粮食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积极搞好粮食各项工作,全面切实完成了年度粮食工作考评、粮食安全责任届中考核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县粮食安全。具体总结如下
按照粮食流通工作、政府要点工作的部署和本局今年的工作计划任务与要求,我局着力完成了如下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搞好粮油储备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的安全。
根据市粮食局、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发《关于下达XX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等4项指标的通知》(韶粮【20XX】94号),把粮食工作考评原四项指标并入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指标任务下达各县,其中下达我县今年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原粮****吨,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为继续全面切实完成粮食储备规模考核任务,落实储备粮油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储备粮油安全,承储企业严格按照《XX县县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XX县食用植物油储备工作方案》、《XX县县级储备食用植物油管理实施细则》等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落实了安全储粮措施,开展储备粮油安全储存工作,搞好储备粮油的管理。局机关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和安全普查等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安全、品质宜存,以及实物账、统计账、会计账“三账”相符。继续搞好仓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优化了县城中心库仓房的防热、防潮性能;按照今年的轮换计划安排完成了相关轮换任务。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规划,上报遥田库区老库改造项目,仓容****吨,预算改造资金**万元,争取早日获批。
(二)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积极搞好粮食收购工作。
年初,我局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向全县转发《关于提高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贯彻国家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调动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企业积极开展新粮收购入库工作,搞好便民服务,全年收购粮食近****吨,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满足了政府储备用粮所需。
(三)加强粮油市场调控,推进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确保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建立完善了粮食市场预测预警机制。为了及时掌握粮食市场行情,选择了县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新龙米店、康皇米铺等4家较大规模的粮食经营单位为我县粮食信息监测网点,定期收集、上报粮食收购、批发、零售价格、库存量等经营信息,为政府做好粮食调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认真开展了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的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县粮油供给、需求、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和粮食市场报等媒体渠道掌握辖区外粮食行情,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对粮食供需、价格发展趋势有了较准确的预测,为做好粮食预测预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按照上级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的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协调做好全县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县直相关部门按分工职责,履行各自的监管责任。一年来,加强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加强了粮食流通的各环节的监管力度,抓紧做好《XX县粮食应急预案》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完善了粮油应急预案的配套措施,加强了粮油购销工作的指导力度,确保了后续粮源供应。粮食局与上述较大规模的加工、批发粮油企业签订了《粮食应急供应协议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同时,我局还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做好灾民、低收入群体、工厂工人、学校师生等人员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了粮油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四)建立了粮食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完善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增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为了应对粮食市场出现异常,保证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粮食供给,我县健全了粮食应急预案制度。制订了《XX县粮食应急预案》、《XX县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方案》,汇编了《XX县粮食安全应急操作手册》,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按照“有设施、有协议、有牌子”的要求,建立了粮食应急加工、运输、供应的保障网络,落实了日加工能力60吨(原粮)大米应急加工厂1家,应急保障供应网点4家,应急运输车辆4辆,运输能力35吨,上列的应急配置能满足我县粮食应急保障供应的要求。粮食、物价部门积极开展了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合理设置粮油价格监测点和监测品种,执行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直报制度,通过粮油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定期将我县粮油市场价格信息传送到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为做好粮食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奠定基础。
(五)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今年3、4月份,我局根据市局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开展今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XX]24号)精神,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认真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按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办法》、《粮食库存检查办法》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办法》具体操作和要求,对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数量、质量、储粮安全和账务管理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工作,并且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抽查。库存检查结果表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账账相符、管理规范。
开展了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10月份,按照市局《转发省粮食局开展全省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XX)90号)要求,开展了我县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及时上报了检查资料,检查结果表明,我县重视食用植物油的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开展了县级储备油购、销、存各项工作,储备油管理效果达到储存安全、质量良好、数量真实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结果通过了上级的验收。
开展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按照粮食质量监管有关规定,重点加强了粮食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督促粮食收购企业在收购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做好入库粮食质量检测,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按照“五分开”要求堆放粮食;二是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做好粮食出库质量检验,确保出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执行粮食运输技术规范,防止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运而污染粮食;三是加强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监管,督促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确保储粮设施设备符合安全储粮的要求,采取各种科学保粮措施,有效保持储存粮食质量。经检验,现所有库存粮食质量、品质合格率达100%,宜存率达100%;四是加强军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军粮质量检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确保军粮质量符合有关标准。
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开展了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夏粮收购期间,组织人员对全县主要粮食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我县粮食收购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了粮食收购公示制度,没有出现损害售粮户利益的行为。二是加强了对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量,收购、储存环节质量管理,原粮卫生,仓储设施设备管理和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维护了我县粮食市场秩序。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年初我局组织开展对全县粮油批发部、大型粮食加工厂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人员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了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加强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直以来,我局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据市粮食局《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粮食行业生产领域查隐患、除隐患、防事故专项行动,着重检查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能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并建立和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粮食输送设备,粮食仓房设施,除杂设备、消防设备、粮情检测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环流熏蒸设备、机械通风设备、防雷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能落实执行,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防范和遏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储粮安全和各项生产作业操作安全。
(五)做好军粮供应工作。
我县军粮管理供应部门秉承“以兵为本”、“服务优先”的宗旨,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照军粮供应管理的规定及《XX市争当军粮供应管理工作排头兵考评办法》的要求,树立了军供无小事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了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强化了责任意识,加强了质量管理,确保军粮专供配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加强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树立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全年军供工作顺利开展,无发生任何问题。春节和建军节期间,继续组织开展慰问驻军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地关系。争当“排头兵”考评工作通过了市粮食局、市军粮供应中心等上级部门的相关考核验收。
(六)积极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按县委政府的重新规划,我局改为挂钩遥田镇大埔村协助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为推动工作,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工作人员到村开展调研和组织规划工作,并派出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力所能及为村提供人力和经费的支持。一是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大力帮助该村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二是积极帮助该村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七)搞好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年来,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纠正“四风”教育,增强了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推进了各项工作。搞好组织建设,完成局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和任务分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三公”经费管理、公车管理和公共资产管理。搞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完成地方性政府性债务清查、《新丰年鉴》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年报编报等各项工作任务。搞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了有序的工作局面和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工作,出色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加强干部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组织仓储人员学习了现代储粮和仓储操作技术规范等理论知识,提高仓储工作全员业务水平,分期分批安排了部分仓储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提升了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一年来,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10.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篇十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 XXX局长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粮食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粮食形势,研究 “十一五”粮食工作思路,全面部署2006年粮食工作任务。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对粮食工作十分关心,对我们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等领导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我代表省粮食局,先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时期,是我省粮食流通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粮食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粮食工作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不断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 理条例》为契机,稳步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 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粮价,努力开拓创新、推进产业发展,转换管理职能、实施依法管粮,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崭新局面。“十五”粮食工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五年来,我们在“三州三市”“放开销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支持和发展多元主体从事粮食收购经营,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到2005年末,全省获准从事粮食收购的各类经营主体达到5223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户,占14.8%;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他经营主体占85%以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四川省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基本形成。在体制转换的同时,粮食供求经历了从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到相对趋紧的大幅转折,经受了非典期间和2003年末、2004年初粮价波动的考验。在“多”与“少”的交替考验面前,一是通过保护价收购和稻谷最低价收购等措施,保护了农民利益,五年收购粮食共1991万吨;二是全力保障供应,稳定了市场形势,五年销售粮食共2909万吨;三是搞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2000年至2003年,全省累计供应粮食414万吨,其中为三州缺粮地区调进退耕还林粮食92万吨、调进退牧还草用粮2.4万吨;四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直补政策,两年共补贴农民11.74亿元。通过有效调控,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得到恢复,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增加。
二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按照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了有关责任,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确定了省、市级储备规模。到2005年末,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和市(州)级粮食储备规模已全部到位,省级储备粮通过调整集并和适时轮换,保证了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同时,协调组织省内产销区之间建立了对口衔接关系,促进了产销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定了《四川省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办法》,明确了应急事项的处理程序,落实了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立了粮食市场行情监 测制度、社会粮食统计制度,疏通了粮食供求信息渠道;用三年时间为三州48个县建设了储备粮库,增加一定的储备规模,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应对突发灾害创造了条件。
三是积极稳妥解决“三老”历史包袱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粮食部门按照“早改早主动”的原则,千方百计筹集改革成本,持续稳步地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到2005年末,粮食企业国有身份职工已由1998年的24.9万人下降到1.5万人,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已由14.3万人减少到1.1万人,减幅达到92.3%;商品粮库存已由2000年的670余万吨下降到193万吨,五年累计消化定购粮、保护价粮等高价位粮食1110万吨;政策性财务挂账得到全面审计剥离;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改组稳步推进,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由1998年的1238户重组为245户,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1301户重组为73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逐步优化,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合理,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
四是大力实施“川粮优化工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亮点突出。“十五”期间,全省粮食部门努力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主动向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领域寻求生存发展空间。大力实施了以粮油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川粮优化工程”,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优质、专用粮油基地,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带动了农民种粮增收;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四川粮油品质,拓展了粮食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推动了产业经济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成为四川“十五”期间粮食工作的突出亮点。到2005年,订单面积由1999年的30万亩扩大到1830万亩,龙头企业从2000年的6个发展到249个,川粮米业、仙特米业、绿颂米业等10个企业已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57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75个品牌获国家“放心粮 油” 称号,10个品牌获“四川名牌”称号。还成功地举办了三次全国、全省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展示了成果,促进了合作、推动了发展、活跃了市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是加强粮食流通服务和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实现了向依法管粮的重要转变。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努力转变职能,建立执法队伍,完善执法规章,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责。全面开展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市场粮油食品卫生安全整治、粮油质量监管、粮食购销行为监管以及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粮食行政复议等一系列依法管粮工作,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在粮食流通领域得到全面落实。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在国家粮食局的支持下,我省利用国债项目资金9.56亿元,连续三批安排粮库建设项目45个,新建、改建粮库246万吨;争得中央对7个粮库功能提升专项和粮油监测仪器配置专项的投入。同时,广大企业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技术更新和设施改造,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粮食流通产业,粮油流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业发展潜力和后劲明显增强。
2005年,是“十五”改革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之年,全省粮食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各项粮食工作,按照“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服务三农、助农增收,完善机制、提高效益,加强调控、确保安 全”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大力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全面开展依法管粮工作。粮油购销目标超额完成,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成效,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效益得到稳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狠抓收购,适时调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去年上半年,为了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小春入库期间,我们全面动员具备收 购资格的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加大收购力度,充分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控制库存粮食销售节奏,防止集中抛售打压粮价,有效地稳住了小春粮油价格。
大春收购开始后,我们一方面加大市场粮价监测力度,另一方面按中央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的政策,周密制定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认真作好启动稻谷最低价收购工作的准备。9月下旬,针对我省部分地方稻谷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情况,经省政府同意,报经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批准,于9月26日在全省18个市州启动了稻谷最低价收购工作,先后两批指定557个企业,按最低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使市场稻谷价格很快得以恢复,发挥了明显的托市作用,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去年我省小麦收购均价每斤0.73元,稻谷收购均价每斤0.734元,比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每斤高出0.05-0.10元,全省农民因粮价回升,售粮收入增加3亿元以上。全年社会收购粮食共514万吨,其中仅占收购主体14.8%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达到339.6万吨,占66 %;全年销售粮食70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434万吨,占62 %,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和保护农民利益中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了粮食部门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产业,促进发展,“川粮优化工程”取得新成效。去年,全省粮食部门继续把推进粮油产业化作为发展粮食经济的重要措施予以高度重视,按照“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的要求,努力推动“川粮优化工程”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进一步扩大了订单粮油面积。全年订单粮油面积达到183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粮油1289万亩,带动近1080万农户实现种粮增收5亿元左右。二是采取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成了 “川粮米业”、“绿颂米业”、“若男食品”等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项目申报 工作,争取了财政支持。省农发办已将川粮米业的胚芽米、绿颂米业的油菜籽加工项目列 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范围,省科技厅也将川粮米业等企业的科研项目列入了重点农 业科技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粮油产业化项目共获得支持资金6155万元,有效地 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三是打造了一批名优粮油品牌。“川 粮”、“若男”、“绿颂”、“巧媳妇”等已成为省内外较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 高了四川粮油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四川)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 ”。展交会共吸引全国26个省(市、区)的600多家粮食企业参展,共展示了300多个品牌,1000多种产品,达成协议356份,交易数量176万吨,金额为32亿元,达到了展示成果、促进合作、推动发展、活跃市场的目的。张中伟省长、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以及众多贵 宾亲临现场为交易会剪彩,永祥副省长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体现了省委、省政府 和国家粮食局对展交会的高度重视。四川展团整齐的阵容,丰富的产品,良好的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各方来宾和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使其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的一次空前盛会。
(三)充实储备,完善体系,宏观调控能力得到有效增强。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存逐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华社记者对四川的情况作了专题反映,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进行核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对此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局派来工作组,对我省商品粮库存进行了现场核查,中伟省长、文光副省长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过问,省政府常务会议两次研究粮食收购、库存及充实地方粮食储备问题。省粮食局和全省粮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努力完成储备任务。各级粮食部门根据省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安排、粮源筹措、加强检查督促。到年末,全省省级储备粮**万吨和市州级储备**万吨都已全部到位。二是积极推进产销区合作。根据各市州粮食供求状况,协调组织粮食供求有缺口的攀枝花、雅安、阿坝、凉 山、甘孜等市州与产区对口衔接,编制下达了粮食产销区合作指导性购销计划177万吨。三是建立调控体系。制定完善了《四川省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办法》,对全省142个储备粮 库、99个加工厂和358个供应 网点组成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进行了重新审查。四是加强了全省粮油市场行情监测。随时了解掌握全省粮油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领导决策和粮食企业经营提供了准确的市场信息。
(四)清理挂账,改革产权,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去年,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在前几年大规模分流人员、完善机制、安置“老人”、消化“老粮”的基础上,加大了财务挂账清理审计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是认真开展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清理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粮食财务挂账进行了全面清理审计,报省政府常务会议核定了政策性亏损79.6亿元、企业分流人员挂账7.9亿元、建仓建罐挂账6.1亿元,并按照“核定余额、据实剥离”的原则,将占用农发行贷款部分从企业剥离,上挂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彻底卸下了企业的包袱,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资产质量。二是稳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泸州、乐山、宜宾等地在挂账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保留宏观调控载体,用好盘 活有效资产,重新构建粮食流通服务网络的思路,大力推进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重组,以 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产权形式掌握了一批骨干粮食储备、加工企业,落实了国家 宏观调控载体。并充分利用粮油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优势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实现投 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社会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体系,企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改革改制后的粮食企业,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经 营机制。另一方面积极转变经营作风,拓展经营范围,大力加强内部管理,狠抓扭亏增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盈利2631万元,实现了连续三年盈利,走出了粮食行业长期亏损的困境。
(五)贯彻《条例》,依法管粮,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转换。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认真履行粮食行政管理职责。一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机构建设。全省181个县中有100个县组建了行政执法机构,31个县落实了专项经费。达州、乐山等市成立了专门的粮食行政执法大队。全省培训了800多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执法人员。二是广泛开展了粮食法制宣传。向全社会宣传粮食政策法规,特别是对各类粮油经营从业人员进行了粮食法规培训,全省共培训13700人次,为依法管粮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开展了粮食执法大检查。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一周年之机,牵头以省政府名义在全省开展了粮食执法大检查,促进了全省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四是逐步开展了依法管粮工作。全面 开展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全省已办理收购资格证5223户;开展了社会粮食流通统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粮食经营活动的 监管。五是加强了粮食质量监管。对全省75个市、县,20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5000 多个农户粮食的收购质量和品质状况进行了扦样分析,共获得2万多个真实可靠的数据,完成了粮食产新质量调 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掌握了全省粮食质量基本状况;开展了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泸州、遂宁、广元等7个市州粮食监测站通过审查已获得资质认定;开展了地方储备粮、军粮和 救灾粮等政策性用粮专项质量检查,确保了我省粮油市场的食品安全。六是建立了粮食行 政执法责任制。各级努力规范执法活动,提高执法 水平,有效地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2005年全省共查处各涉粮违法案件1007件,其中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查处777件,占77.15%。
(六)加强基础,创新服务,粮食流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狠抓了国债资金建设项目完善配套和机械化粮库功能提升项目的争取和建设。7个项目获得3671万元专项投资。二是指导企业按照《四川省国有粮食仓储设施管理办法》,通过资产置换方式更新了部分仓储设施。三是依法认真开展了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存储资格“双认定”。全省69个粮食类企业取得了中储粮代储资格,19个油脂类企业取得了中储油代储资格,145个企业取得了省级储备粮存储资格。四是抓住国家制订“十一五”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之机,通过多方努力,将四川稻谷流出和玉米、杂粮流入通道列入了国家现代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十年发展规划。按照规定完成了七个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为我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五是大力推进储粮技术创新,在巩固“四无”传统储粮技术、大 力推进规范化储粮的同时,积极推广稻谷低温干燥、就仓干燥、机械通风和无公害保鲜储 粮等多项先进技术,创造了粮食收购和为农服务的新模式。部分基层粮食 企业充分整合仓储设施和网点资源,广泛开展代农加工、代农储粮、助农储粮和品种兑换,开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供农所需,销农所产,实现了服务方式创新、经营活动转型。
(七)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各级粮食部门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党的宗旨和“为农民着想、为基层服务”的先进性教育主题,找准不足并积极整改,收效十分明显。去年在全省粮食行业首次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社会各界对全省粮食系统政风行风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票数达到98.8%。同时,大力强化政务公开,规范公务人员的从政行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从抓制度、强基础,抓预防、强管理,抓典型、强整改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了责任制的落实,并推广了广汉市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的经验,加大了重大节日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开展了过期储粮化学药剂检查处理,实现了全省粮食系统连续六年无重特大事故和人员伤亡,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回顾“十五”,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基本的经验可以概括总结为处理好“五个关系”。一 是处理好积极探索改革与稳步推进改革的关系。无论是我省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还是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无不是在全面规划、积极探索、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步 实施的。二是处理好放开粮食市场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在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通过 适时调控和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促进了粮食生 产稳定增长。三是处理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与发展粮食产业的关系。注重发挥流通对生产 的促进作用,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生产,通过“优质优价”实现资 源的有效配置,通过“二次返利”,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增值利益,取得了农民增收和 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四是处理好市场主体多元化与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关系。坚持多元主体平等竞争,优化国有粮食企业机制,在多元主体竞争中确立主渠道地位。五是处理好粮食行 业指导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的正常秩序,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粮食工作“十五”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结果,是全省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深化企业改革、转 换企业机制过程中,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国有粮食企业广 大职工更是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在此,我代表省 粮食局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重视、关心、支持粮食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为粮食改革发展作出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全省粮食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粮食产需平衡还存在一定缺口,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二是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型企业多、大中企业少,一般产品多、知名品牌少的现状,与加快发展和做大做强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粮 食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尤其是县级和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发育不成熟,大部分粮油批发 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四是依法管粮仍然面临执法机构难组建,工作经费难落实,行政职能转换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粮食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十一五”粮食工作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新旧转换、结构迅速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粮农收入的重要来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粮食问题非常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 出现闪失”。强调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 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张中伟省长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指出:“确保粮食安全,既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又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中央和省领导的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了粮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为新农村建设和新阶段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
谋划四川“十一五”粮食工作,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全面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找准粮食工作的定位。我省“十一五”粮食工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今年中央1号文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对粮食工作的指导作用,自觉地把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全力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粮食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抓好五件实事的具体思路,得到了中伟省长、永祥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全省粮食部门必须齐心协力,结合业务工作,抓好落实,在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有为有位。
(二)粮食流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是各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速了粮食流通格局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产粮大省变成了主销区或产销平衡区。四川也是如此,成都周边过去余粮较多的平原区逐步成为平衡区或缺粮区,粮食跨省跨地区流动大幅度增加。二是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的活跃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十一五”将成为全国粮食流通新格局加快构建、粮食流通产业加速发展、粮食流通行业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三是粮食企业改革重组步伐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 账审计剥离后,一个整合优质资产,重新构建城乡粮食流通服务网络,加快粮食流通产业 发展的高潮即将到来。这些 情况,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更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国、全省粮食流通格局调整、流通产业发展中,开拓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成就。
(三)粮食市场调控确定了新目标。中央在总结近几年粮食调控工作的基础上,基于目前经济发展与粮食供求现状和既要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又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全国粮食供求将继续保持总量基本平衡,个别品种供求矛盾呈现加剧的趋势,国家粮食净进口、国内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保持国内粮食“紧平衡”是国家面对粮食供求新形势作出的目标选择。四川既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又是人口大省和粮食转化大省,2005年粮食总产恢复达到682亿斤,但与700亿斤左右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缺口,在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耕地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增产潜力越来越小,保障军需民食和各项经济建设的粮食需求,实现供求紧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紧平衡”的调控目标,对我们的调控手段和管理水平、管理经验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找准 “十一五”粮食工作的基本定位:
一是确保粮食安全。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三农”、促进粮食生产 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加强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建设和储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民、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有机结合起来,搞好分析预测,有效实施调控,努力实现供求总量和结构“紧平衡”的目标。
二是搞活粮食流通。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和多元主体的作用,千方百计搞好粮食购销,让农民售粮顺利,让市民购粮方便,让用粮企业粮源有稳定 保障。要认真搞好产销衔接,发挥产区和销区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有效调控,确保产区粮食有稳定销路,销区粮源有可靠保证,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三是发展粮食产业。要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构建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的有机产业链。发挥流通环节市场信息灵敏的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口粮,适应 消费升级和多样性的需要;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用粮油,满足各行各业的特殊需要。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开展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粮油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四川粮油竞争力。
四是实施依法管粮。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 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政府监管市场的要求,不断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规则,加强法制宣传,搞好自身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履行依法管粮的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四川“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流通发展全局,坚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通过规划引导,运用经济、法律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宏观调控和 管理,规范粮食市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四川省情的粮食流通体制,保障四川粮食安全,努力实现粮食流通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的初步目标是:
—— 粮食购销。继 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确保购销量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年均粮食收购量预期达到300万吨左右,年均销售量预期达到300万吨左右,实现购销总量基本平衡。
—— 地方粮食储备。全省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十五”期末**万吨的规模,其中省级储备**万吨、市县储备**万吨。
—— 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粮食仓容保持在适应购销需要的1000万吨左右,力争建设粮食物流节点7个。
—— 粮油加工能力。建立和完善与四川粮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粮 油加工业体系,建立一批总计80万吨优质大米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具有先进精深加工能力的米、面、油大型加工企业3—4个,建设5万吨米糠精深加工综合项目。
—— 粮油检测体系。实现粮油质检机构合理布局,建设111个县级质检机构、21个市级质检中心和1个省级检测中心。
—— 粮油产业化经营。全省订单粮油面积达到25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粮油1800万亩,订单收购粮油力争达到250万吨。培 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3亿元左右的企业4个、1至2亿元的企业6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5个。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培育著名商标1个。
—— 粮食市场。重点 完善省粮油批发市场的服务设施和功能,打造政府宏观调控的运行中心。配合物流节点建设,重点建设区域性粮油批发市场。“十一五”末,各类市场交易量力争达到250万吨。
“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一个主题、完善一个格局、建设五大体系”:
—— 突出粮食“安全、发展、法治”这个主题。保障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安全;加快粮食流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推进粮食政务公开化、粮食经营主体资质化、粮食行业公约化、粮食监管制度化。
—— 完善粮食流通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市场规范、主体合格、储备合理、产销稳定、物流便捷、信息灵敏”的四川粮食流通新格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粮食事业。
—— 建设五大体系:
一是建设粮食安全体系。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基本口粮省内自给有余,工业饲料用粮缺口依靠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保持全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二是建设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创 新现代粮食企业组织结构,促使粮食骨干企业明晰产 权,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批拥有先进设备和工艺、产品链长、附加值高的综合性粮食龙头企业。
三是建设现代 粮食物流体系。结合全国玉米入川通道和四川大米出川通道建设,完善七大物流节点,建立区域性粮食加工物流园区,逐步发展散粮运输。加强仓储设施管理,提高储粮科技水平。
四是建设科技兴粮体系。把科技兴粮作为粮食工作的重要战略措施,不断提高粮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大型粮食企业技术开发基地,提升全省粮食行业科技水平。
五是建设粮食经营信用体系。严格 实行粮食市场准入制度,严把收购、储存活 动中的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关,深入开展以满足军需民食为中心的各项便民服务活动,积极推进粮食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合法利益,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三、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成果,推动全省粮食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之年。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针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 安全”的要求,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四川省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充分发 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适应购销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的粮食价 格形成机制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发挥粮食流通、引导生产、调节供求的能动作 用,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最低收购价启动机制和相应的监督机制。积极培育和规范 粮食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促进各类市场协调发 展,保障粮食有序流通。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监管的法规规章和体制机制,维护粮食流通 秩序。进一步完善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市(州)行政首长责任制,努力构建促进粮食生 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认真研究政策性粮 食财务挂账的消化办法和企业经营性亏损的处理解决办法。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储备粮油管理。深入研究藏粮于地、藏粮于民、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等关系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
(二)切实做好粮食购销调控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购销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是 粮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抓好粮食收购,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抓好粮食销售,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抓好购销互动,有利于粮食企业的 发展,推动企 业增效。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着眼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粮食流通机制,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购销工作。
各地要围绕完成省粮食局确定的今 年收购粮食300万吨、收购油菜籽25万吨;销售粮食300万吨、食油9万吨的购销目标,深 入分析市场,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购销策略,采取灵活购销方式,积极促进购销经营。引导 企业正确认识经营效益与风险相依相存的市场特性,处理好稳定市场供应与积极开展购销 经营的关系,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创新收购方式,顺应“分工细化、合作多赢”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联合收购。继续推进优质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触角,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适时出售余粮。加强对农户家 庭安全储粮技术的指导服务,指导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坚决贯彻落实好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早向农民发布有关 信息,公布具体品种和 价格,让农民安心种粮、放心卖粮。做好价格监测等相关工作,一旦重要粮食品种市场价跌破最低收购价,即能迅速启动预案,切实保护种粮农民收益,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加强产销衔接,建立销区稳定的粮 源渠道,是引导有序流通、促进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省内产销对口衔接机制,倡导贸易信用,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合同协议的落实工作,确保产、销区对口衔接扎扎实实取得成效。
(三)进一步加强储备粮食管理,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和运作好储备粮,促进粮食储备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储备管理。各地要根据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完善 储备库存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轮换管理以及监管考核等制度,逐步形成机制、程序、措施、办法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2.精心组织轮换运作,发挥应急保供和调节市场的作用。结合今年40万吨省储备粮 轮换,加强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分析,切实指导存储单位搞好轮换运作,有效调节市场,推动储备粮轮换运作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特别注意把握今年新粮上市前储备粮的 轮换运作节奏,针对市场形势和当地供求状况,有序、均衡、适时、适量安排储备粮轮出 上市,确保我省粮食产新前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加强各级储备轮换运作的信息沟通和步 调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储备的整体运作优势,提高储备调控综合效能,确保四川粮食供应安全和市场基本稳定。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原则上都要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公开竞买竞卖。
3.健全储备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要全面建立健全对储备粮承储和运作情况的 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和法规制度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资格认定和监督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同时,切实加强监 督检查,加强对库存储备粮食数量和质量情况的监管,坚决杜绝有账无粮、储备与经营混存、擅自架空、以次充好、缩减规模、质量不符等现象,为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调控保障。
(四)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各地要抓住“三 老”问题基本解决的契机,确立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现有资产作 用,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通过集中优势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盘活闲置资产、退出无效资产等措施,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国有粮食企业在 体制上逐步转向股份化,在经营上逐步 转向产业化,在管理上逐步转向现代化,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使其真正成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1.加快优势资产整合,组建骨干龙头企业。根据粮食资源、供应加工能力和仓储设 施等实际,每个市、县(区)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组建1-3个便于掌握的骨干粮食购 销企业(公司),形成规模经营,并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 服务水平,促使企业既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能承担起主导市场粮食收购供应、储备粮食管理运营和军粮供应保障等任务,成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发挥行业支撑和带动作用。
2.加快股份制改造,促进产权多元化。对虽不承担政府储备职能,但有一定实力、经营状况好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清查核资和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股份制的产 权形式,鼓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出资入股,吸引自然人、法人资本入股,依照《公司法》 改制为多元股东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逐步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参股等途径,促进股权分散,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3.加快盘活存量资产,退出低效劣质资产。对收购量少、储粮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鼓励其经营管理层、职工出资成立民营企业,买断原企业 国有资产,或通过公开出 售、转让等办法,实行国有资本整体退出。如整体退出有困难,可实行切块出售或纯资产租赁、托管经营。对资不抵债、缺乏生存能力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关闭。
4.构建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近年来,粮食部门在抓好国有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同时,注重抓发展,按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的思路,构建新的粮食 流通格局,把基层粮管站(所)改造成为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经营农民生活用品和农 业生产资料,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巴州区、什邡、邛崃等地粮食企业,在发展农 村连锁经营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改制后的基层粮管站(所)按照连锁经营 理念,发挥仓储设施和场地资源的优势,在县级以上粮食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重组建立城 乡互动的粮食流通体系,不仅可以发挥保留下来的优良资产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构建 新的粮食流通网络,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可以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在服务中求生存,谋发展,建功立业。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和《 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抓住国家“建设连 锁化农家店”的机遇,整合粮食部门购销网点资源,建立城乡互动的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省粮食局确定的2000个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便民店的建设任务,依托这个载体,发挥“供农所需、销农所产”的服务功能,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要 因地制宜,指导有条件的基层粮食企业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代收、代储、代加、代销及兑换业务,将“满意在粮站、服务求效益”理念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
(五)继续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粮食经济。加快发展全省粮食产业化经营,引导“ 川粮米业”等100余家粮油重点龙头企业 和粮油购销企业大力发展优质、专用订单粮油,形成一批企业有规模、加工有深度、品牌有市场、发展有方向、国家政策支持的粮食产业集群,力争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在龙头企业规模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紧紧围绕全省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和粮食 现代物流规划,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引导和推动,培育更强的重点龙 头企业。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技术、资金、品牌、市场和人才等优势,以资 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采取外引 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行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
2.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上取得新的突破。学习推广广汉市和川粮米业公司一 道,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开展“二次返利”,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 益联结机制的经验。继续探索“龙头加工企业+购销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联 结方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和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的股份制、股 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采取工业与商业企业联结,企业与农户对接的方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保证用粮企业的粮源,又使农民分享流通加工环节增值的 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强行业指导 和服务,支持、引导和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购销企业、农业科技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村能人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粮食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强。
3.在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与高 等院校、科研部门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保证大宗品种供应的前提下,重点扶持胚 芽米、保鲜米、有机米开发与加工、大米副产品加工,营养面粉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双低”食用油、营养油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有效延伸加工产业链、显著提高附加值。
4.在龙头企业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的突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 交流,积极参与各 种质量认证,引进、转化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创立优质品牌、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度,重点创建以“川粮品牌”为代表的1-2个大米、面粉和油脂著名商标。
(六)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现代粮食物流业。四川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 西部地区主要的粮食供应地,已列入全国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规划。要结合地方 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粮食物流资源,做大做强全省粮食物流业。一是要加强对物流 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国家粮食局在资金补助上将优先安排前期工作准 备充分、综合条件具备的项目。二是要整合资源,快速形成物流体系。目前全省有825个粮 库,其中5万吨以上的粮库44个,2.5万吨至5万吨的粮库99个;米、面、油加工企业440 多个,各类粮油批发市场20多个。如何整合这些物流资源,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 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已有一些市县做了一些整合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产区重点是 加强粮食收购、仓储体系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通过提升服务功能,建立粮食快速流出通 道;销区重点是发展粮食粮批发市场、粮食加工配送体系,完善粮食信息平台和粮食预警 系统,建立粮食快速流入通道。各地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市场需求,通过加强彼 此间的联合协作,整合互补,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粮 食物流。粮食现代物流建设投资 的主体是企业。我们要学习江苏、山东经验,加大力度,面向全社会,向国内外招商,通过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吸引外资、政府投资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四是要加强领导,争取政府支持。集各方之力,为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七)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今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是坚持 “五 个要”的原则,即监督检查重点要为粮改大局服务,行政执法重心要向基层转移,工作体 系建设要向市县延伸,队伍建设关键要提高整体素质,制度建设目标要突出依法管粮。要 进一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 法规,按“四专”要求,完善执法检查机构,落实执法经费,以转变粮食行政职能为重点,做到思路上入位、职能上换位、工作上到位、监管上有位,全面推进我省依法管粮进程。
1.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依法管粮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各界了解粮食行政执法工作,逐步提高粮食经营者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2.加强监管,保障和促进粮食流通各项任务的完成。要认真监督检查粮食库存、陈 化粮 处理、粮食会计统计制度执行、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开展粮食会计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提高全社会粮食会计统计质量,为全省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3.创新方式,加快粮食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我们要牢固树 立农企双赢、银企双信和食品安全卫生的理念,规范各种经营行为,积极创建经营信用体 系。今年全省粮食行业要围绕粮食食品安全信用建设,指导粮食经 营企业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企业信用监管档案,同时细化检查标准,制订评价指标,对粮食经营者评定等级,实施分级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推动粮食经营全过程信用体系的建设。
4.开展典型案例的剖析和交流,提高监督检查执法水平。组织全省范围内的执法案 例调研,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交流,建立健全粮食流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全面提高 监督检查行政执 法水平。大力倡导文明执法,杜绝盲目执法、野蛮执法、以罚代管现象的发生,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八)落实安全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粮食安全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 行业安全规程。一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粮食行业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放 在首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不断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做到警钟长鸣,确保万无一失。二是推广广汉市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 度,搞好重点要害部位和节假日期间的突击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常规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确保全省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
(九)加强行业建设,树立行业新风。
1.加强机关政风建设。积极推进政务 公开,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粮食工作。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按照不断增强行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机关的要求,围绕行政机关决策、执 行、监督的依据、条件、程序、方式、结果等事项实行公开,不断丰富和拓展粮食政务公 开的内容,使粮食政 务公开从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部分事项逐步向全方位、全过程拓展,从办事层面向决策领域延伸。不断探索和完善现行文件查询、“政风热线”等形式,积极推进网上政务公开。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 真学习和贯彻党章,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为龙头,抓好“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推动全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粮食行 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对本机关、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按照高效、便民、透明、廉洁的原则,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程序和办事规则,做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
3.加强作风建设。勤政为 民、真抓实干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强化责 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粮食行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 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办实事求实效的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改进学风、文风、会 风,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粮食流通中的重大课题,着力提高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 的能力,提高驾驭粮食市场的能力,提高科学规划、谋求行业发展的能力。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安排,切实承担起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责任制,促进粮食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4.加强行风建设。要通过 党风、政风和作风建设促进行风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行业风尚。积极发挥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全行业努力塑造四川粮食人的新形象,赋予新形势下行风建设崭新的内涵。
【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务公开工作整改情况报告07-17
粮食生产潜力调研报告10-05
粮食浪费的调查报告09-14
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07-29
粮食部门社会实践报告09-07
粮食企业经理年度述职报告10-04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09-17
当前高校助学金调查报告09-22
如何做好当前禁毒工作07-19
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纪要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