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2024-10-09

中国产业发展方向(8篇)

1.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一

网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目标及发展方向解读

2016年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

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5大发展目标:

1、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2、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3、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4、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5、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附全文: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

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

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2.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二

动漫产业, 即是动漫产业化。动漫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衍生产品多、营销周期长等特点。它具备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和诱人的市场前景。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达到了几千亿美元左右, 所以动漫产业, 已经成为2l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动漫已经被泛指当代漫画和动画的缩写, 以及所有的动态动画、手绘漫画、漫画书籍漫画卡片等作品。动漫产业, 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动漫品种等, 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正因为动漫产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动漫产业发展特征:1.动漫大国引导动漫产业发展, 对国际动漫产业的创作、制作、生产和市场起着主导作用。2.动漫产业发展营销周期长。3.动漫产业是四高产业, (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风险) 。4.动漫产业发展与国家的知识、经济发展同步, 动漫人才培养也需要经济的支撑。5.动漫产业发展施行外包形式, 在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中国动漫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 加强动漫产业原创作品, 努力培养动漫人才

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包括原创制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总量很大。尽管中国动漫作品的数量在逐年增多, 但动漫原创能力仍显不足。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内艺术院校均设立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下还有多种专业方向。但很多院校教育定位任显模糊, 盲目照搬以往一些院校的动画教学计划, 缺乏自己对教学计划的新规划与认识, 缺乏研究动漫行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 以至于培养出来人才大多不能到岗直接就职, 还需要进入市场或公司后再次培训。策划与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原创能力严重不足。

搜索最新动画片排行, 当今市场上热销的仍是日本、欧美动漫形象。大陆动画还是寥寥无几, 中国有影响力的原创动漫作品任然数量有限。兔小贝系列儿歌,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作品, 多以说教为主, 情节幼稚简单, 不引人人胜.缺乏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似乎经典形象还是停留在早期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动漫形象上。稍微有一点内容的片子又停留在少许几集, 进度较慢, 没有较好的新片子。

通过调查, 很多青少年朋友觉得中国很多作品离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难以产生共鸣。近些年来在动漫市场中流行的“中国风”, 往往都是由美国等大国动漫公司创作的。如迪士尼公司的《花木兰》等。那么对于中国这个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土壤, 却因为缺乏自己的原创作品, 使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 塑造动漫产业品牌形象;提升动漫产业作品质量

无论是动漫产业中的何种形式, 故事尤为重要。有趣的情节, 感情的倾注, 氛围的塑造;故事多线路, 刻画多角色;贴近生活, 渲染意境等这都是高质故事所必须的, 但是人们在忙于思考故事情节的同时却忽略了品牌形象的塑造。

品牌形象, 就是指企业通过将某种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生活工作中的某种事物、某些事件之间建立起的一种联系。这种被联系的对象经常就是品牌的形象。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它是受感知主体的主观感受、感知方式、感知背景影响的。动漫品牌形象除了要注意系统化和统一化的原则之外, 另外更要强调品牌的形象特色和情感塑造。那么这个特色就是要找准动漫产业特有的定位。自己的个性。与其它行业或行业自身的差异化。

谈起动画中的动漫形象, 我们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年代的《葫芦兄弟》《神笔马良》《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作品之中。这些动画电影所塑造的动漫形象、品牌理念过于陈旧、当时也没有考虑到长线经营。对于过去的经典应该如何给它重塑品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3D版《大闹天宫》, 有人认为只是对传统文化的“冷饭重炒”,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中国动漫产业不是动漫设计制作企业越多越好, 也不是分钟数越多越好, 而是要由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迈进, 在国际上形成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时, 也有明确导向, 不把“量”当作目标, 而要有“质”的突破。中国动漫制作应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突破模仿抄袭概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动漫强国。

3. 重视动漫产业营销策略, 搭建动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

从“六一”假日推出《辛巴达历险记2》《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等7部国产动漫产业扎堆上映, 动画大多走低龄化路线, 目标观众年龄层要更加宽泛。其中不少是品牌动画的续集, 不少都打出了“家庭合家欢”的口号。说明国产动漫越来越重视品牌营销。

自从《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走红后, 不少国内动画公司都主动打造自己的动画品牌, 这次就推出了不少是续集, 例如《潜艇总动员4:章鱼奇遇记》《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等。国产动漫在重视品牌营销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动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动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为动漫产业发展探索新的运营体系, 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资源的整合、系统的产品研发都有着一定的作用。更快捷的将教育与产业对接、内容与渠道对接、品牌与产业对接, 作品与产品对接的目的。

4. 支持动漫原创产业发展, 加强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虽然中国已是动漫产业大国, 但是产业基础仍然脆弱, 与国际动漫仍有明显差距。那么中国发展动漫原创产业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动漫发展经验, 引进先进管理人才, 从学习模仿为主走向自主研发、独立原创的产业转型之路。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加强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动漫内容的管理意识, 审查进口的动漫产业作品内容, 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3.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三

一、制定国家会展产业政策与政府会展资金安排

鉴于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国家应对会展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尽快实现超常规的产业发展。

二、优化会展产业结构

会展业具有明显的服务产业属性,所以我们可以参照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从资源、产品、市场、区域、供给和组织六个因子出发分析其产业结构并进行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场馆规模结构优化、展会营收结构优化三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

三、提升服务能力与经营服务理念

与前面三种发展对策相比,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国内会展公司及相关企业而言的。与其他服务产业一样,会展活动的产业相关性极强,一次会展活动必然涉及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等各个行业,因而会展企业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与会者、参展商及观众的参与程度,影响会展效益。因此,要增强中国会展业的总体竞争实力,除了必须有计划地兴建大规模的现代化场馆外,还有一项基础工作便是提升服务能力与会展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

为提升经营服务理念,我国会展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经营观念。树立现代化经营管理观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在专业化、信息化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的改造。

其次,树立明确的企业目标。按照市场需求确立企业中长期奋斗目标,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企业短期目标的调整。

第三,要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市场竞争的最有力手段,关键在于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

四、实现会展资本运营

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在加入WTO后如何尽快培育自身会展品牌,并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国内会展企业必须走资本运营的发展道路,以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内会展界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实施资本运营战略:

首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市场化改革。

其次是大力推进会展企业的集团化进程。上海成立的世博集团公司,将对中国会展企业面临国际会展大公司竞争产生抗衡。

最后是积极鼓励会展企业上市。北京中展集团公司提出将该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会展公司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会展企业上市做积极准备。

五、强化产品创新意识

4.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四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

二汽厂址原始地貌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

中国汽车发展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

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到两年。中国汽车发展史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另一款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5.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五

2018年1月26日,临朐县铝型材行业协会2017年会在山东临朐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加工协会”)理事长范顺科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范顺科重点就我国铝挤压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了详细介绍,并对临朐县铝型材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铝挤压产业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据初步估计,2017年我国铝挤压材产量为1948万吨,比上年增长5%,占全球铝挤压材总产量的65%以上。我国不仅是名副其实的铝挤压产业大国,而且正向铝挤压强国迈进,产业整体上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产能规模全球最大,装备水平世界领先

截至目前,我国铝挤压领域已装配45兆牛以上大型挤压机121台,其中,国产最大挤压机225兆牛,为全球独有;进口最大挤压机150兆牛,铝挤压产能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拥有各种铝材表面处理生产线1000多条。我国的铝挤压产业不仅产能规模全球最大,而且装备水平世界领先。

(二)挤压材产品种类丰富齐全,在消费中独占鳌头 截至目前,型、管、棒等各类铝挤压材,我国都可以生产,而且品种、规格和表面处理方式齐全。世界有的,中国都有;他国没有的,中国也有。

在铝材消费中,与西方国家铝板带消费占比最大不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受“居者有其屋”传统思维的影响,挤压材在我国铝材消费中独占鳌头,其中主要是建筑型材。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建筑与结构领域中的铝材消费占比高达46%左右,并且这种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下去。

(三)标准质量世界领先,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我国主要铝挤压材的产品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广泛参考和采用了欧盟、美国和日本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其中,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和GB/T 801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系列国家标准得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认可和采用。

与之相应,铝挤压材,尤其是挤压型材的产品质量率先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所有铝材产品中于2001年最早实现净出口。2014年我国铝挤压型材出口量达到峰值,为130万吨,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近三年来,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基本维持在100万吨左右水平,占全球铝型材出口总量的20%左右。

(四)产业链逐步延伸,新应用不断涌现

铝挤压产业链逐步延伸。建筑型材企业除生产基材之外,还不断丰富新的表面处理技术,同时,不断向门窗加工领域延伸,大型企业目前都创立了自己的门窗品牌,有的还专注于系统门窗研发和制造。工业型材企业也进一步向产品、半成品、零部件等方向发展,由单纯的材料生产者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此外,铝合金建筑模板、桥梁、家具、行李箱等新产品开发琳琅满目,铝挤压材在新的应用开发方面成绩卓著。

(五)集群发展趋势突显

受电解铝原料产地、终端消费市场和工模具、粉末胶条电泳漆等辅助材料等综合因素影响,铝挤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日益突显,临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然,我国铝挤压产业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基础研究与创新不足、对下游需求的关注和开发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中低端产能过剩、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等。未来几年是我国铝挤压产业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在发展环境变化、发展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铝挤压产业的发展方式也必须转变。

二、新时代铝挤压产业的努力方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国的铝挤压产业应朝以下五个方向努力:

(一)加强产业延伸。建筑型材企业在向下游延伸时,一要注重利用“互联网+”促进定制化发展,二要注重细分市场,开发出更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门窗幕墙产品,满足老百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工业型材企业应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主动为下游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主动为自己创造市场。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一要向海德鲁等国际领先的铝加工企业看齐和学习,加强合作;二要“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直接在人口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建设铝型材生产基地,满足当地需求。

(三)强化创新驱动。一要注重基础研究,如在合金研发方面由“跟跑”向“并跑”转变;二要强化高端铝材的生产水平,满足航空等高端领域需求,实现进口替代;三要加强管理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

(四)推进绿色发展。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源头减量与末端治理并举,推广无铬钝化剂、水性漆等绿色、环保辅料的应用,提升发展质量。

(五)持续扩大铝的应用。铝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理应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一要继续挖掘铝挤压材在门窗幕墙等传统产品中的应用潜力,二要努力开辟铝在交通工具、家居、市政和户外设施、电子电器等领域新的应用蓝海。

三、对临朐铝挤压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临朐,是清朝圣祖康熙笔下的灵气所钟之地,也是我国铝加工产业版图上一颗日益璀璨的后起明珠。临朐虽然没有电解铝资源,也相对远离消费市场,但勤奋、智慧、执着的临朐企业家们紧紧抓住我国铝加工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临朐打造成了“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中国节能门窗产业基地”、“中国铝模板产业基地”,为推动我国铝加工产业发展贡献了“临朐模式”。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有规模以上铝型材企业67家,全年铝型材产量160万吨;辅料和配套企业充分集聚,产业链日益完善,集群效应逐步放大,集群主营业务总收入超过300亿元。“临朐模式”具备有四方面优势:

(一)政府支持优势。临朐县委、县政府对发展铝型材产业不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而且主要领导对产业十分了解,甚至内行,这对推动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来一批企业集聚,带动一方产业发展,华建集团为带动临朐铝型材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尤其可喜可贺的是,在加工协会组织的“2017年(第三届)中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企业”复评中,华建集团勇夺季军,进入全国前三名。这不仅是华建的荣誉,也是临朐铝型材产业的荣誉。

(三)产业集群优势。集群内部协作配套完善、综合要素成本最低,所以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临朐的铝型材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集群优势已经建立,这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企业家精神”优势。以吴维光同志为代表的广大企业家,是临朐铝型材产业的最宝贵财富。过去,他们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更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发挥他们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范顺科最后对临朐铝型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链向末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二)实施“双轮驱动”。加强与家具厂、建筑商等下游的合作,扩大铝在家居、建筑模板等领域的应用;加大向工业型材进军的力度,实现建筑型材与工业型材“双轮驱动”。

(三)打造行业公共平台。政府统筹支持,牵头或引导有关机构、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平台。比如,华建集团可与当地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华建学院,合作打造检测平台等。进一步打造好每年两次的门窗幕墙展览会,发挥展览会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四)像华建这样的企业,要积极谋划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

6.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六

2018中国联通招聘发展之中国联通职业发展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特大型通信骨干企业,根据“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的公司愿景,围绕全业务经营环境,以提升组织绩效和满足员工职业发展为双驱动目标,逐步构建新型培训体系。

公司培训工作采取统一规划、分层管理的原则,已逐步构建总部、省级分公司、地市级分公司三级培训管理体制。目前,公司自主研发培训课程近千门,培养内部讲师3000多名,已逐步建立包括销售与客户服务、产品与市场、建设与维护、内部支撑、管理5大专业,涉及基础素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4个层级的结构化培训课程体系;对内组建中国联通管理学院和北京小汤山培训基地,对外与哈佛商学院、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爱立信中国学院、摩托罗拉大学、华为大学、中兴学院等知名企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从2010年起未来五年,公司将以精英企业家队伍、高绩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专家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数量充裕、结构优化,局部突破、布局合理,高效专业、富于活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为公司赢得国内外电信运营行业应有地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4年,公司人员规模适度减少,市场类、支撑类、职能(包括管理)类的人才比例更为优化;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精英企业家团队,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人员占比达到25%,国际化人才达到千人左右;在网络优化、IT支撑等重点专业组建分级专家骨干队伍,集团级及以上专家骨干达到650人左右;高层次人才人均培训时长每年不低于50学时,持证上岗专业持证率为90%,211重点院校招聘率为60%。

今年,公司将充分发挥总部各部门、各省级分公司和联通学院的培训积极性,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着力支撑3G和宽带等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全面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全年,总部有关部门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54期次,培训总部及所属分公司业务骨干14,052人次。陕西国家电网招聘考试信息,陕西国家电网招聘考情,陕西国家电网招聘备考信息,陕西国家电网考试试题请关注陕西国企招聘网

7.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篇七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提出高层次需求的同时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更新的追求, 休闲生活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时尚。在休闲中享受美好生活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态度的主导意识。西方民众在休闲产品和服务上的花费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英国国家统计署的调查报告显示, 1969年平均每个家庭每周的度假开支为3.95英镑, 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 这一数字上升到每周18英镑以上[1]。

为适应休闲需求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上出现了专业提供休闲服务及产品的机构, 并迅速发展成为休闲产业。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休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迅猛发展, 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且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休闲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以旅游业为例, 在美国, 二战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 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标准。在美国, 休闲产业年产值达10 000亿美元, 年税收达6 000亿美元, 创造2 500万个工作岗位, 几乎占全美国就业职位的1/4, 而且据相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休闲产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将达到50%;在英国, 平均每户家庭休闲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20%左右, 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当今其年产值达1 360亿英镑, 超过汽车业和食品业, 且创造1/5的全英就业职位。在日本, 仅电子游戏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达20%, 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当然, 这并非发达国家的特殊现象。休闲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休闲产业也备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1990—2000年间, 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就由12.1亿元增加到了118.9亿元, 几乎增加了10倍[2]。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休闲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世界的经济浪潮。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将会有一半以上的份额来源于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劳动力的80%~85%。休闲产业将渗透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所有层面, 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经济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休闲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现代化的城市因其在经济、文化、交通、服务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 成为休闲活动得以展开的主要舞台和场所。2005年, 在美国前二十位大都市区中休闲产业对城市GDP的贡献率不可低估。诸如纽约、旧金山、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等一些城市都纷纷把休闲产业作为其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 尝试以休闲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 且已取得相当的成效, 休闲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美国大都市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 休闲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增加经济总量。

随着休闲活动的普及, 消费者在休闲产品和服务上的花费成为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二战后,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 休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经济走向新的繁荣。2000年在美国的前100个大都市区中, 旅游业为大都市区创造了2 720亿美元的生产总值。“2000年在美国前二十位大都市区中, 旅游业创造了7.1%的GMP (Gross Metropolitan Product) 。其他如健康服务、建筑、金融、通讯、电子设备生产对GMP的贡献分别为5.5%、4.7%、3.7%、2.9%和1.8%。事实上, 对美国最大的20个大都市区而言, 旅游业对GMP的贡献是其他任何产业部门都无法企及的。”[3]

作为美国知名旅游圣地, 迈阿密旅游业的收入长期以来稳居榜首, 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支柱产业。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 每年100多万的游客, 在当地的花费就达到7 500万美元。20世纪60年代后, 随着休闲产业的飞速发展, 其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根据迈阿密会议与旅游局的统计, 2005年共接待隔夜游客1 100多万人次, 其消费达到130.35亿美元, 且游客的消费对城市经济影响估计达到327亿美元[4]。这意味着游客每花费1美元, 就会为当地经济活动产生额外的1.40美元。2006年美国人口统计署的调查显示, 迈阿密工人工资收入的43%来自休闲产业部门。

在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 休闲产业的发展复活了城市经济, 大大提升了其在英国乃至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仅体育产业对城市GDP的贡献就达到6%。在肯特地区, 1998年旅游业的直接收入为12亿英镑, 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名副其实的助推器。2000年在美国大城市休斯顿举办的NBA赛事为当地诸如旅游、酒店、零售业等相关部门创造了1.87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也不例外, 在部分城市, 休闲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源泉。旅游业是杭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 320多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630多亿元。三亚市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整个城市GDP的60%以上。休闲产业对城市经济总量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2.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休闲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 且产业关联性强, 因此被视为极具增长力且创造就业机会的产业。在当今欧美国家, 休闲及其相关产业为本国提供了将近1/4的就业岗位。通过鼓励休闲消费, 发展休闲产业来扩大就业, 已成为现代西方城市普遍采用的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在以体育和文化为发展重心的曼彻斯特, 1995年仅旅游业为该地区增加了61 000个就业机会。同样, 在斯洛文尼亚的Portoroz地区,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1960年代该地区9%的就业岗位是与旅游业相关的。十年后, 受雇于酒店、餐馆和旅行社的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总数的41%。到20世纪80年代58%的劳动力受雇于上述行业。”[5]正是由于旅游业的支撑, 这些城市才能脱颖而出。

休闲产业的兴旺还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了就业机会。迈阿密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 迈阿密建筑业雇佣人数稳步上升。

3. 优化产业结构。

20世纪70年代后,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重建时期, 在全球经济中服务业异军突起, 相应地, 服务业开始在城市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黯然失色。鉴于休闲产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城市政府正是通过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生机, 从而增加了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休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业就业机会, 因此在美国大城市的转型与复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资本重建, 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均对旅游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旅游业是旧金山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城市休闲设施、发展人文旅游和会展旅游来吸引游客, 到“1980年, 旅游业已经成为旧金山最大的产业部门。”[6]纽约也不例外, 在城市政府和商会的密切配合下, 80年代以来休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2年, 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为纽约旅游业的发展呐喊助威。当今, 国际性大都市纽约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 000万, 仅酒店税收就达到2.2亿美元[7]。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催化剂”。

中小城市也在对休闲产业的扶植中找到了出路。1980年, 由于石油业的利润受挫, 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部的考布斯克里斯蒂镇减少了5 000个就业岗位, 失业率飙升。在没有其他更多选择的情况下, 市政当局认定发展旅游业是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城市的最佳方法。城市领导人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建设新的景区和建设旅游设施上, 通过新建景区来吸引大量的会议代表团。这一方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86年以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 1997年达到550万, 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1倍, 这些岗位的收入则几乎翻了3倍。”[8]通过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休闲产业, 考布斯克里斯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城市重新焕发昔日的风采。

三、休闲城市的崛起及其意义

休闲城市的崛起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初, 休闲需求被社会上层独享, 休闲是特权的体现, 因此休闲产业的规模相当有限, 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尚不明显。二战后,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民众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休闲意识的增加, 休闲进入“大众化”时代。与之相对应, 休闲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和全面产业化的发展阶段, 这为休闲城市的崛起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20世纪60年代后休闲城市得以在世界城市舞台上大放光彩。

休闲城市的出现是对工业城市的补充。随着工业化的开展, 工业型城市在欧美纷纷出现, 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独领风骚。城市经济的发展、高度的城市文明促使生活在城市高密度空间中的人们更向往自由的休闲生活, 追求心灵的放松与惬意, 渴望去体验各种不同的场景和活动以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 严重的工业污染、种种城市问题以及过度的拥挤喧闹使居民不堪忍受, 渴望回归或者短期回归自然的愿望越发强烈。在这种背景下, 休闲型城市纷纷出现。休闲城市的发展也为工业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今, 即便是工业城市也开始注重挖掘城市的休闲功能, 通过兴建公园和其他游乐设施、开辟绿地等措施来完善城市的休闲功能。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在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城市的形态也必然走向多元化。

休闲城市的崛起预示着城市功能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变。二战后,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后工业社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服务业超过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居主导地位。作为经济生活主要载体的城市, 其主要功能也从生产走向服务。企业追求的生产性服务业、游客与居民追求的生活性服务业构成了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基础。发达的服务业已成为取得在区域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重要地位的关键。当代城市已经成为诸如旅游、运动、娱乐等和消费有关的活动集中的一个主要地点。休闲与娱乐成为城市的重要职能。

四、中国城市休闲产业发展对策

休闲经济在这些城市的发展已引起一定的重视,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对欧美休闲城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笔者提出了促进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

1. 转变观念, 从战略高度深入认识发展休闲经济的重要性, 把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与西方相比, 我们民众的休闲观念相对落后。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宣扬重视劳动、轻视休闲的观念, 且把休闲归为未来社会的产物, 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人们对休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 从而阻碍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 中国应尽快摒弃传统的、对休闲经济错误的认识, 树立休闲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新理念, 围绕“休闲”这一主题来发展城市经济。

2. 大力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城市社会, 休闲正逐渐成为社区或者社会的福利和公共事业, 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维护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城市社会休闲环境的改善, 而且会极大地促进社区休闲活动的开展。此外, 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 政府还应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调控、引导、规范休闲企业的发展, 从而能保障与加速城市休闲经济文明健康的发展。

3. 积极开发多元休闲产品, 实现休闲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结构升级。

从根本上来说, 休闲消费是体现消费者个性的消费活动, 不同的群体对休闲活动的诉求不尽相同, 因此需求的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社会对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须多元化, 适应高、中、低各个阶层的休闲消费。从中国城市的现实来看, 休闲产业供给的总体规模偏低, 且结构比较单一, 这在很大程度上休闲了休闲产业的发展。针对不通阶层消费者的休闲需求, 开发多元休闲产品, 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 是加快中国城市休闲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4. 结合城市的区位、气候、历史与文化等因素, 培育彰显地方特色的优势休闲产业。

如中国学者卿前龙先生所言, “休闲服务供给是一个不断开发、提升和深化的过程, 产品创新是休闲服务企业的生命力所在。”[9]不断创新、凸显特色正是休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应在对自身的特质以及休闲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了解与把握之上,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休闲产业, 树立特色品牌, 从而对居民及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切忌千篇一律, 一哄而起。

5. 大力促进以大型会议及体育赛事为龙头的会展经济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高,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会展产业的重要性已经得以体现。作为蕴涵巨大辐射力的产业, 它不仅有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 还成为推动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会展活动筹备期, 城市的休闲娱乐设施得到完善提高;会展活动开展期, 大批游客涌进, 为城市的休闲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因此, 中国城市应高度重视会展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充分发挥会展业对休闲产业及城市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

摘要:二战后, 随着休闲生活的普及, 休闲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并成为欧美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城市因其汇聚的优势, 成为休闲活动得以展开的主要舞台, 休闲产业有力地推动着城市在后工业时代走向新的繁荣, 休闲型城市在世界城市舞台上大放异彩。结合欧美休闲城市的经验和中国的现实, 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深入认识发展休闲经济的重要性、大力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开发多元休闲产品、培育彰显地方特色的休闲产业以及促进以大型会议及体育赛事为龙头的会展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产业,城市发展,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布尔, 杰恩·胡斯, 迈克·韦德.休闲研究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100.

[2]卿前龙.休闲服务与休闲服务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217.

[3]DRIWEFA.The Role of Travel and Tourism in American's Top100Metropolitan Areas.http://usmayors.org/uscm/news/press_re leases/documents/atlanta_report_101702.pdf[EB/OL], 2008-09-14:21.

[4]Edward Evans and Alan Hodges.Potentional Impacts of Agritourism in South Miami-Dade County.http://edis.ifas.ufl.edu/FE637[EB/OL], 2008-06-23.

[5]Anton Gosar.Interntional Tourism and its Impact on the Slovenian Society and Landscape[J].Geojournal, Vol.30, No.3:343.

[6]Charles Wollenberg.Golden Gate Metropolis:Perspectives on Bay Ares History[M].Berkeley:Institute of Governm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5:329.

[7]http://www.citymayors.com/sections/tourism_content.html, 2008-11-09.

[8]弗雷德·波塞尔曼, 克雷格·彼特森, 克莱尔·麦卡锡.弯路的代价——世界旅游业回眸[M].陈烨, 等,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5.

8.中国当代油画发展方向 篇八

关键词: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发展方向

一、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

相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说,油画艺术是一种绝对的舶来品,从明代时期开始传入,历经历史的演绎与发展,我国油画以经典浪漫的色彩表现、丰富精彩的艺术手法以及逼真、写实的视觉效果,备受人们的喜爱,加上传统文化的渲染与影响,我国油画又称为世界油画艺术类别里独一无二的存在。然而从油画传入我国几百年以来,封建时代我国油画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极为早期的初级阶段,真正促使我国油画实现发展的要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时代的变迁发展,人们在生活习惯、思维表达、价值标准以及审美取向方面都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发展也促使艺术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土壤,从而促使我国油画朝着更加多彩的道路前进,使得我国油画呈现出写实、抽象、观念等多种艺术类别同时发展。而在我国当代油画发展领域,当前最为主流的发展类别以写实和表现两大类为主,而抽象与观念类型也在逐步地随时代发展而前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当代油画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东西油画文化的交流也是层出不穷,为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而在下一个阶段,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方向如何,又该朝着怎样的发展道路前进,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表现,这些都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从业者以及研究领域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浅析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方向

纵观我国油画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真理从未变色,我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油画艺术无论在取材还是主题方面,都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从各个角度去探索油画的发展方向。

(一)客观记录国家与人民变化

这是我国当代油画发展的特色,也将会是长时期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写实油画艺术。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油画艺术家似乎都闻到了这股时代的春风潮流,纷纷踏入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去取材,去寻求灵感的启发,从而以一种平视的眼光和客观的方式,对我国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变化进行表现。在他们的笔下,农村、农民工、城市等都是艺术家要为我们展示的内容,而且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的艺术表现,都在笔下将这个时期的每个小人物以最为真实的影像和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对小人物的刻画,对于新时代、新生活的刻画也在不断地增多,而相对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刻画则越来越少,人性的关怀在艺术里得到了新的升华。例如忻东旺对于边缘人物的塑造,还有刘小东作品里的各种小人物等,都是经典的代表。

上面这幅油画作品是1982年高小华的《赶火车》。这幅艺术作品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高小华的写实主义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细致刻画了人民大众在赶火车的生活场景,由于作品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篇幅巨制而被称为“油画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作品里面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不同的,有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的,也有乘务员帮忙给老人指引道路,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

图2为我们展示的作品是忻东旺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早点》。这幅作品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对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细致刻画,将人物的感情潜藏在艺术作品里面。我们看到在画面里几张不是很干净的桌子上,有十来个挤着吃早点的人,他们是一群苦力劳动者,然而在吃早餐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的眼中并没有对新的一天有任何的期待,而更多的是茫然与无奈。这幅作品里面忻东旺很真实地刻画出了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状态,并且反映出了新时代的主题与思考。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我国当代油画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体现出社会时代的大主题。

(二)写实里面升华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对于人性的思考与关注。写实主义一直都是各种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法之一,在我国当代油画艺术里面也是如此,然而单纯的写实艺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追求了,而是通过对现实的描述,从更高层次进行升华,追求与提倡每个人的思考和对自由、美好的向往;特别是对生活在最底层人民的真实刻画,在艺术家的笔下展现出来,在我们眼前呈现的却是一种活生生的对比,这种震撼不仅仅是来自于视觉上的,更在于艺术家为我们展现的作品内涵和人性关怀。我国当代的油画艺术家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歡去放开视角,关注社会和民情,关注人文关怀,并与社会大众一起进行人性的思考。

上面这幅作品是忻东旺的经典作品《绚日》。根据艺术家自己的话语描述,这幅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是艺术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的。当时在城边有一群黑压压的等着活儿的农民,艺术家说哪怕他画过很多他们的肖像,却依旧驱散不了这些人给他的气势与不安,正是这样的冲动让艺术家创作了这幅作品。我们看到在画作里每个人的表情不同,有无奈,有期待,有哭有笑还有哭笑不得,不得不说艺术家的写实功底极为优秀。然而更为优秀的艺术家对于人性的探讨以及思考——明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焦急等待工作的心情各异,而真正看到的是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民生活状态,虽然有阳光,但是我们却依然可以看到每个人脸上所展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无奈心情,这种绚丽并非与阳光一样,那么祥和,而是透出绵长的忧愁和哀怨。这正是新时期之下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当前时代背景之下所要进行思考的时代主题。而这种人文关怀,正逐步被艺术家们所理解,并慢慢地融入作品的灵魂里面。

(三)小说形式的风格表现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对自我和本我的描述,而油画的画面只有一张,无法像小说一般娓娓陈述,然而却并不能阻止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家以小说的形式进行艺术的表现,从而对“我”进行摆脱和升华,进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这是我国油画艺术领域的升华,也是我国油画艺术创作者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对人性思考后的不断进化与发展,而这种趋势我们从很多的作品里面都能看得出来。

例如罗中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父亲》。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也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当代油画作品的小说手法创作。在作品里面,创作家将老农民脸上的皱纹刻画细致,并以传神的表现手段,在老农民的脸上谱写了一部老农民的艰苦劳动作品,将农民的艰辛、不屈等传统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用在此处,极为合理。罗中立用他极为娴熟、细致的艺术创作风格,为我们将时间定格,却在时间的背后为我们阐述了一个艰苦奋斗的老农民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画面背后的老农民朴实、憨厚以及不屈坚强的一生。这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创作,相比于对自我的创作,更加优秀,也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魅力,同时也得到了更多油画艺术家的喜爱。

(四)各流派艺术百花齐放

套用一句很经典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我国,在当代油画发展的道路上,由于各方面的思潮涌动,使得我国油画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的油画艺术创作者们,在不断进行各种流派的精华吸收的同时,探索出了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绘画作品。画家以个性化形式表现自己的某种感情经历,这种经历对别人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于自己却是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油画的发展局势是开放性、多元性的,是一个丰富而无标准的时期,绘画风格的样式也由单一转向多样。油画家们提出以“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为中国油画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审美标准,我国已然如是。而如果促进我国当代油画艺术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峰期,除了鼓励思潮的多样化发展之时,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传承,并且也要对多元化、多样性的全球化文化思想进行吸纳,从而以更加融合的多元化文化为背景和基础,促进我国油画艺术的创作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童福磊.浅谈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2015,(21):116-117.

[2]高晶.淺谈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现状[J].大众文艺.2015,(13):100-101.

[3]张江东.浅谈当代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J].大众文艺.2014,(22):106.

[4]徐小虎.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看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现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5]尹勇.浅析中国具象油画的当代新走向[D].首都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上一篇:公共管理城市交通问题下一篇:护理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