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24-09-0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共11篇)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一

电教论文

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者: 黄

工作单位:长沙县黄龙学校

联系号码:***

【摘要】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多媒体就有着强大的音响与图画功能,有了它,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了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

教学意境

音乐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

解决重难点 【正

文】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一首奔放激昂的乐章,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这些,对具有一定音乐阅历的人去鉴赏不成问题,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欣赏课呆板、枯躁,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民族素质是不利的。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

如欣赏器乐曲《金蛇狂舞》,在首先出示投影片的同时放录音,这样会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投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投影,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

电教论文

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不喜爱音乐的学生,此时也会被欢腾、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和感染。这样,他们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魅力诱导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意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欣赏一段乐曲,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加以重点的提示,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如:二年级的欣赏曲目——《在钟表店里》,初听时学生能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到各种钟表的音乐形象。但乐曲具体是描绘什么情景呢?学生们并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复听时,将钟表店里的各种不同的钟表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能想到钟表走动的画面,仿佛耳边还在响着各种钟声。而另一段音乐出现时,出示钟表店里修钟工人休息的画面,学生仿佛联想到劳累了一天的工人在休息,连钟表也不忍心打扰他们的情景。同时让学生边体会边模仿来做动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而高年级的教学初听时让他们去自由地联想、体会,说出感受。复听时,将作曲家所表现的意境或教师自己体会的情境展示给学生。两者进行比较与借鉴。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如在歌曲《摇篮曲》的欣赏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歌曲的故事梗概,创设静谧月夜慈母手扶摇篮的动画情景,配以女歌唱家轻柔如催眠的优美声音,让学生体会如婴儿般躺在摇篮边深沉地、香甜地睡着了得感觉。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着,深情地投入了其中„„当我问到:“小宝宝睡得那么甜,妈妈是那么温柔,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都说体会到了妈妈队孩子无限深情的爱。趁此让学生展开讨论,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队妈妈的爱。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真正达到“耳电教论文

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儿童吸收知识营养的首要渠道,是学生全部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小学时期,可以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缺少日常神经活动刺激因而感觉、知觉作用机会很少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压抑。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看”的因素,在边看投影边听录音的教学欣赏中,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欣赏交响乐《彼得和狼》时,由于作品中角色很多,一下子让学生记住各种乐器名称和所代表的角色是比较困难的。故在讲解作品内容、表演形式时,将整个故事中涉及到的角色及相应的乐器,制成分解的投影片逐个介绍:①彼德和弦乐器重奏;②小鸟和长笛;③小鸭和双簧管;④猫和单簧管;⑤老爷爷和大管;③狼和圆号;①猎人和木管、小号;③猎枪和定音鼓、大鼓。依次分别投映这些分解投影片,让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以加深记忆。学生从中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乐器演奏什么角色的主题音调。当学生对每个分解的投影片都理解了,那么,整个交响乐的故事情节也就结合为一体了。通过投影片的分解与组合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交响音乐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好新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脱离了音乐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无法深入下去,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音乐表现得情绪表达两者相统一,才能使音乐实践更完美。例如: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春天的魅力、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再请学生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来学习强、弱节拍等乐理知识,这样就使原本深奥的乐理知识变得轻松易懂。

在有关“速度”这一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同样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为音乐建构创设逼真的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看中想、从想中悟、从悟中学,达到轻松教、快乐学的目的。例如: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在讨论速度这个音乐要素在作品中德作用时,教师可以电教论文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展示两个场景:

1、随着战马的一声嘶鸣,群马飞奔的欢腾情景展现眼前;伴随着这一场景,二胡独奏《赛马》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气氛。

2、金色的太阳使翠绿的草地沐浴着灿烂霞光,雪白的羊群像珍珠一样撒在大草原上,在优美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衬托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动静结合,试听相辅,诗歌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深刻而又直观地理解了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速度的变化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在这里对音乐的演绎自然而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音乐中灵活、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思维、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

《中国现代信息装备》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二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以前的地理课堂, 教学靠的就是老师、课本、粉笔、黑板和地图, 可以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 而且地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图片, 图片的内容又和风景相关。现代的高中生, 生活在一个网络与电子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 大量新奇的事物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而地理教学如果还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将会让学生感到“无味”、没意思, 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消极的情绪, 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慢, 记忆不够清楚, 从“学”边为“背”。而现在信息技术, 如互联网、多媒体等, 不但可以完善课本上的地理知识, 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 也就是学生可以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面结合, 加快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速度和巩固学生的记忆。

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地理教学中, 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1. 丰富课本内容, 使地理更加生动有趣

在地理课堂上, 最初讲述地球的时候, 老师会用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等相关材料, 但这些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已经是过时的旧东西。学校针对这方面就可以根据情况开放多媒体教室, 体用生动、立体的画面, 加深地球的视觉效果, 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球”的形态与样貌。而在讲到其它地理知识, 如海洋、山峰和各种不同的地形时, 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文字讲解不能做到最形象的理解, 单单凭空的想象和课本上一张图片, 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明白复杂的地理形态,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就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 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2. 合理利用网络, 提高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现在的教学中, 学生遇到的问题, 都是课本上或老师根据教材所提出的, 虽然学生也会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但其内容仍是课本上的东西, 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受到了限制, 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 积极性不高。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瞬间, 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已经脱离了“小”学生的范畴, 即自己已经不完全是“小”孩子了, 同时他们的个性和想法都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彼此产生“区别性”的成长, 也就是说高中生独有的性格将更加的明显, 那么在面对地理知识的时候, 无论是感兴趣的“点”或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 都会有所不同。

在讲到山峰、沙漠、峡谷等地理特征的时候, 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利用网络查找与之相关的最新或最特别的信息,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查找到和学习到不同的地理知识, 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不同学生交流彼此查找到的地理知识, 学生们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普遍有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记忆最深刻的是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沙漠等与“最”相关的地理知识, 如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 但是第二高峰, 第二大沙漠, 学生可能就不太清楚。这是因为课本的内容有限, 所以只能记载最有代表性的地理知识, 老师如果一味的依靠教材, 将不利于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真正教育意义, 最后导致学生只是在“背”地理, 以及分数高低的短浅目标。而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信息, 其中含有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可以说是“无穷无尽”, 在这里, 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分析问题的时候, 可以达到踊跃参加的目的, 而不是被动的因为老师的话而加入到讨论、交流中去。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在地理课堂上, 很多老师都想要增加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但效果不是很好, 只有少部分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对老师提出问题, 或是积极的与老师讨论相关的地理知识,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在默默地听着老师讲课而已。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因为一些学生害怕自己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而被别的同学看不起、嘲笑, 有的则是性格内向, 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总之, 原因很多。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隐蔽性”, 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 地理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发到自己的邮箱中, 或是在自己的微博、QQ空间发布与地理相关的日志、图片, 然后让学生对其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下一堂地理课上, 老师就通过整合学生在自己邮箱或微博上等地方的留言, 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 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学生地理探究性学习, 需要学校和老师长时间的努力与共同配合,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过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到学生的地理学习中, 而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当做辅助的工具, 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摘要:由于网络和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很多学校已经创建了多媒体、计算机现等代化的教室, 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生动的先进教学模式, 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地里学科中的运用, 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和清晰地学习地理相关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学习地里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知识,探究性,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亚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2, (S4) :101-103.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英语 教学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有趣、引人入胜,从而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也让教师感觉到事半功倍,在同等时间内扩大了信息容量,课堂气氛也始终处于活跃之中。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1.1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而且也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同时增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能够使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甚至动画等多媒体交替使用,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创设最佳情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思维,调动学习热情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媒体可以运用大量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声色兼备”的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这样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如:basin(盆地),base + in中间下去了,自然就是盆地了。可以制作一个画面:在一块平地上,中间慢慢陷下去了,慢慢形成一个盆地。

1.3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欣赏文章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情境创设方式比较单调,这种教学过程显然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创设英语阅读情境,通过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网络资源等将阅读内容与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例如:讲解近义词:reject/refuse (拒绝),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几个情境,用Flash播放出来。1. 一个男孩要约一个女孩吃饭,女孩说对不起我今天有其他事要做。这种委婉的拒绝用“decline”。2. 女孩说我不去,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这种明确的拒绝要用“refuse”。

1.4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运用英语能力,激发他们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开阔性。如教学Computers,笔者先用课件展示电脑发明前后人们生活各方面变化情况的词汇,给予学生足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机会,激发出来他们参与语言实践的欲望。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多了,也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5提高单词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扩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学习的单词提前做成课件,根据单词的构词规则拆分单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按照同一规则构成的其他单词,借助多媒体演示单词的拆分过程并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单词,学生不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还能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增加词汇量,提高学习效率。

2 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高中英语教材相较于小学和初中,无论是题材方面还是内容方面,所涉猎的内容都更加广泛,其语法结构也变得复杂。因此,在构建多媒体课堂的时候, 我们的思路必须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既符合教材特点又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才会取得最佳效果。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2.1要用新思想设计教学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策划者和制作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接收者,教师要抓住多媒体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让多媒体抢占教师的风头,也不能忽略了多媒体的作用,应该在播放课件或者图像的时候,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让学生始终热情高涨。

2.2增加口语的实际练习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都比较重, 如果课堂上没有听懂的话,就会在下一节课学习吃力,跟不上节奏。因此,我们提倡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而课堂上教师虽然讲得很多, 学生却无法有效交流,没有参照对象,不能练习对话,无法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应该突出多媒体的交际优势,多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英语短片、英语演讲,让学生边听边练,提高表达能力。

2.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等特点,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去引发学生探索的精神和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结语

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而偏离了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

【参考文献】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四

摘 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在整个高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若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记忆和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就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以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高中教学之中,高中历史教学亦不例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很有必要。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1.改正缺点,提高质量

在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完全是凭借枯燥的语言去描述,不论讲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很难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历史事件和知识不能有完全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和知识有最为直观的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一改往日课堂的枯燥无味,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只能凭借教师的“博学”,因此知识获取量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从而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快速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直接改善了这种状况,能拓宽学生和教师知识获取的范围,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演绎,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

2.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五

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好范文版权所有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地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运用幻灯片,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幻灯片,便能化静为动。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火车行使的原理,从而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确不简单,确实是了不起的工程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活动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好范文版权所有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六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

1、动态教学过程被“电子化”,教学主题被冲淡

教学是一门艺术,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气氛等因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便处理的内容进行尝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有些课件为了赶时髦(或应付检查或参加比赛),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什进行教学,简单地将教材内容“电子化”,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如这次江阴市教育局对高中教学视导,学校以硬任务让每学科组一名老师上多媒体课,我校一名物理教师讲课内容是“机械运动”,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这位老师用Powerpoint做了一组幻灯片,无非就是打了一些文字,用屏幕替代黑板,没起到辅助作用。有些课件则为了追求新颖,制作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画面和音乐,成了“花架子”,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2、课件切入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掌握好时机,而且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课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声”;而有的使用者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以及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是进行简单的切换,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绘图、板书、画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什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高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4、硬件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采用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长期沿用的以黑板为主要媒体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何将多媒体显示屏与黑板及其他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从空间位置及声、光、色等多方面解决好它们的匹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物理教学

1、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学文的女学生,她们喜欢形象思维,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所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像、动画等功能,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超重失重现象中宇航员的完全失重的模拟,有效地帮助学生总结出超重失重的条件;天体运动的模拟及动态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α粒子散射及核裂变的模拟,将微观世界抽象的规律形象而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左手定则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因此,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将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动态情境,降低了物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必须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但是,物理实验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有些东西如:电场、磁场无法直接看到,许多物理量的变化,如:磁通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也不能直接观察到。而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去理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了很大困难。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清楚地展现在物理实验中看不到的电场、磁场的分布、以及各种物理量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有关的物理规律。但是必须指出,计算机课件并不能够完全代替物理实验,因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无论做得多麽逼真,毕竟只是物理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信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物理实验是不可取的。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只有将物理实验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例如在“电磁感应”这节课中,我们首先提出研究课题:“如何才能利用磁场获得电流?”,让学生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基本环节。然后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故障的排除以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其后,在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再利用计算机动画再现实验过程,把实验中本来看不见的磁感线的分布及其变化展示在电脑屏幕上,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长,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一种颜色显示,而不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动画中当线圈(或导线)移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很快得出正确结论。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学生还可以自己移动鼠标来控制实验过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采用上述模式进行教学,既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作用过程可见度小或作用时间很短不易观察的物理实验,还有受实验条件限制,有危险性的实验、在学校实验室无法进行实验的微观或宇观物体运动现象等等。也只有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的观察到这类物理现象。

3、利用现代媒体进行知识提炼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获取的知识有时可能是感性而不全面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总结和提炼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提炼快捷高效,同时可根据需要再现实验过程,使总结归纳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语言叙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透镜成像规律,要求学生掌握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及物体移动时像的变化和移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法、作图法、公式法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作为总结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物体沿主轴移动时像的变化和移动,进而引导学生列表得出透镜成像规律。再如在电磁振荡的新课学习中,已知电容器中的电荷及电场能、线圈中的电流及磁场能在一周期内的相互转化情况,作为总结可以动态地再现转化过程,并与弹簧振子一周期内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进行比较,自然得出共同的规律。还有象楞次定律磁铁插入及拔出线圈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及其磁场方向、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关系,都可以动态地再现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学生在实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后,再给他们一个形象、连续、鲜明的知识提炼,达到深化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又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最感困难的就是动态变化过程。许多物理量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同时发生变化,这些物理量如何变化,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何,常常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如果想象不出就无法理解物理过程,也就无法正确解题。而在学生中常常会有许多人由于缺乏想象力,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思维障碍,从而使这类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甚至因此而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静力学中的物体平衡问题,它表现为弹力、静摩擦力等力的动态变化。过去老师只能在黑板画出固定的图,无法向学生展示各个力如何变化,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去进行推测。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正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力的分解”这节课中,我们利用“数理平台”这个软件(“几何画板”也可以)制作了“斜面、档案和球”、“用细线悬挂在墙上的球”、“悬挂在三角支架上的重物”等系列的小课件。在多媒体网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拖动伸缩、旋转有关线段,同时观察各个相关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把原来学生难以想象的力的变化过程变成具体直观的画面,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很快纠正了原来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又如一道力的学习题:质量相等均为M的A、B两木块用一根弹簧相连,开始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粒质量m子弹水平沿A、B轴线方向以速度u射入木块A,问: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在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于理解为什么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速度相等,这时就可以用计算机模拟A、B的运动,用慢速放映的办法逐步解说A的速度如何变化,B的速度又如何变化,它们之间的距离又如何变化,从而清楚地展现确实是当A、B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小。物理学中还有许多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展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4、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如果能将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课外活动,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可将学生学习的微机理论用于实践。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串并联综合实验板,每一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后切换到大屏幕上,大家共同讨论确定出最佳方案,然后按方案制作线路板。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另外在课外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制作小学教学课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微机的主动性,同时调动多方面因素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及审美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上网,从网上学习或下载物理学最新成果、物理实验模拟、物理小论文等,然后进行信息交流。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应用,同时也扩充了学校的物理资料库。为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设计一个“讨论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电子教室中学习时,随时可以进入这个“讨论室”与同学和老师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问题的理解,增强了协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进行协作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5、利用现代媒体教学使我们教学更加开放

传统的学科教学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校将不可避免地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学生从信息化的社会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走出封闭的圈子,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而现代技术手段则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例如,我们在“机械波”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机械波”这一知识之前,并非对波的现象一无所知,尤其是城市学生大多数对波已有一定认识。所以采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波”的材料的办法,将学生分成四组: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教师事先提供参考书目);②上国际互联网查找资料(教师事先提供相关网址);③带着照相机、摄像机在校园中拍摄所能找到的“波”;④访问广西大学物理系老师,了解自然界中有哪些“波”。各个组回来后,将自己收集到的最好的材料或作品(做成计算机演示文稿)向全班同学展示。有许多学生还应用找到的资料作出了相当不错的课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自主学习的方法,还有了做出作品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并且,通过这种做法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拓展了教学时空,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更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还组织学生课后应用计算机软件自学以及进行电子阅览。发放了一批VCD教学光盘、计算机自学软件,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学。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电子教室,查阅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另一种重要的科研能力--学生自己动手找资料捕获信息的能力。

6、在“仿真物理实验”中探索物理规律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使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创设出一个探索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虚拟环境。使学生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达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这个虚拟物理实验环境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与常规的物理教学软件不同,“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不是单纯地演示几个现成的实验,而是提供了一个实验器具比较完备的综合性实验环境,可以设定各种研究对象和实验环境。让学生自己先创设出一个合适的物理模型,然后按照这个模型的要求设定实验环境及有关参数,创建出所需的实验。例如,在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通过“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设置了平直轨道(长木板)、小车(研究对象M)、滑轮、砝码(m)等物体,设定了重力场环境,让学生自行模仿实验过程,改变和控制m或M的质量,测定物体的加速度。并根据模拟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总结出质量M与加速度a的关系、外力F与加速度的关系。

又如在“单摆”实验中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提供了一个单摆的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改变各种物理参数(如摆长、摆角、摆球质量、振幅、阻尼的改变等等),并在摆动过程中随时显示摆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以及各时刻的瞬时数据形成的图像,十分生动、直观,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单摆振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并且总结出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如摆球质量)无关,与哪些因素(如摆长、重力加速度)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周期公式)。

7.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七

一、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 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传统地理课堂多属于“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全面育人,学生一向消极、被动地接受灌输。

而面对信息量十分丰富的现在,教师个人的知识面相对来说非常有限,如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地理知识的全面搜集、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用,能够共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声音、网络新闻等资源,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知识。因此,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两主双效”,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的课件自主把握学习内容和进度等。

2. 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时空、突破难点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弊端有:教材中的材料少,学生的眼界窄、思路不开阔,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抽象,再加上学生不具备空间想象力,教师讲得累,学生也受罪,更难突破难点。

如果地理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知识点加深、拓宽,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还可通过多媒体动态地模拟、演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较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是靠一个地球仪讲授就很难达到直观演示的效果,也容易导致较为抽象的空间感念更加含糊不清;如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则是另一个天地,动画演示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运动及其变化特点。这样,其实不需要教师多讲,学生就能够看图说话,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既有利于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解决空间想象的难题,还能够树立地球科学的意识。

3. 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图文统一的效果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带许多地图上课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更换教学挂图,再加上图幅较小而班额较大,导致挂图的教学效果很差。尤其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仅仅是让他们找重要的地理事物都需要好长时间,导致一节课效率严重低下。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变化无穷的展示;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等综合刺激各种感官。有利于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便于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填图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材内容

由于传统地理教学中的教材单一、内容枯燥,教学方式简单,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低落。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应运而生,计算机、投影机、互动大屏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意识以文字、动画、图形、声音和影像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转变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局面,丰富了教材内容。

5. 地理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学生认知较慢。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通过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化抽象为、具体,由远及近,将复杂变得简单,促进了学生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部分教师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到离开多媒体就不会上课的地步了。某些教师的每节课只是将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和课件摆在屏幕上,要么“放电影”,要么照本宣科,而遇到特殊情况,如停电之类的就容易显得手足无措,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

对策: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能够应对突发事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能达到有效性。

(2)绝大多数的地理课件简单应付,只是将教材的文本、图表等再现,最多是剪辑一段音频或视频象征性地点缀一下;即便是有好一点的课件,也是闭门造车,更不会拿来资源共享。那些简单的课件在高中地理课堂屡见不鲜,教师只是按顺序播放,学生被逼当“观众”,没有人机对话的交流。大部分也是经打包后不能重新编辑、更改的课件,显然这种课件不可能适应教学需求的。

对策:每一位地理教师能够长期积累课件,建立并完善课件库,同时应无私地把课件毫无保留的送上互联网,形成资源共享之势,也为其他教师大开方便之门。

(3)多媒体课件教学,无论是播放利用PPT制作的幻灯片还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都给学生记笔记造成困难,尤其是图文分离给学生的理解记忆带来不便。

对策: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重要的内容依然应该采用板书,方便和幻灯片中的图片相对照。

三、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诸多优势,并且对地理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传统教法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因此,教师要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媒体,将两者有机结合,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乐于利用。主要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优点,分析其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优越性,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潘信国,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与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3):53.

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职语文 优化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的主要文化课程,这也是基础学科领域中的学习工具,具有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同时也强调,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提升自然科学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学科认识素养的必要前提,学好语文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好各个学科知识,以此构建出综合的职业或创业技能,为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目前开展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主体等诸多问题,这也导致语文教学成为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师耗费大量精力授课,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均不高,教学活动难以真正有效的开展。本文以此为探讨内容,分析如何优化重视语文教学工作的运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以中职学生为视角探讨,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语文基本整体水平低下、语文学习兴趣低下、语文学习能力低下以及语文学习目标不清晰等,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这也造成他们语文学习动力不足。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为后续的发展以及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必要的教学备课资料,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共鸣。现在,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提供多样的习题资料等。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将文本、图画、音频、视屏等技术相融合,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型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的精彩。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更是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发现,课文的知识常识、时代背景以及作家介绍等内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此,教师搜集网络教学资源,以此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感官的共同调动,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解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途径,改变传统纸质阅读的方式,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阅读欲望高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成为中职学生实用语文学习的最重要构成,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将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口语示范,其涵盖着曲艺故事、辩论演讲、朗诵歌唱、面试求职,脱口秀等,可以将这些内容集合成音频教学资料,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其进行控制播放,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模仿的形式,从中获取宝贵的学习经验,客观上提升教学效果。

应用文的教学具有着复杂性,既表现在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同时也是展现在对应的书写格式以及要求规范环节,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设计出固定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譬如以求职自荐信应用文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求职的故事,阐述自荐信的重要价值;其次是通过投影设备教授自荐信的书写格式以及要求规范;再次是举出两篇自荐信范文;最后让学生尝试着写作。用一课时的时间教授,写作部分可以课后完成。此种教学方式的引入,显著提升中职学生应用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实际能力的掌握。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体现在课堂授课的环节中,也是需要延伸到课后师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里。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完善师生的课后互动教学,它为师生的交流构建出理想的沟通平台,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构建出新型的网络教学课堂,能够将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领域中,以此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此种沟通方式展现出两种功效:首先是教与学活动的相互融合,其次是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师生交流和互信,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现有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人在课余时间借助于信息的技术沟通方式和学生展开广泛的交流,其中包括QQ、微信、博客、邮箱以及移动手机等。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此种沟通方式,所以,本人先将自己的各种联系方式向大家公布,并相应的获取学生相关的联系信息;然后,本人将学校的各种活动资料、大量的教学知识以及优秀的文章分享到博客以及qq空间中,其中也是包括着个人的教学理念和相关的教学论文,通过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是根据学习的情况以及生活的状况向本人提出问题或者寻求帮助,本人对此逐一进行回复。如果学生在QQ和博客空间中发表的文章值得肯定,本人会对其进行表扬,征得学生同意后,将这些文章作为教学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悉心指导,以此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

目前,在教学领域中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是需要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一是网络信息量巨大,网络教学资源优劣不齐,将会加大教师平时的工作量,甚至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其二是教师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其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不可偏废其一。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这也是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呈现出教学革新的发展理念。所以,教师需要对此高度重视,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流程,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全峥嵘.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隋萍.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28).

9.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九

(第二十五期)

目录

○课题研究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情境型作文课教学„„„„„„„„„„„„„莫威(1)

○各科教学

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彭晓英(11)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影响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朱建霞(1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及其优化„„„„„„„„„„„„高媛媛(22)“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双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蔡文钰(27)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教学回归生活„„„„„„„„„„„„„„„„肖磊(31)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浓厚三得益„„„„„„„„„„„„„„„姜小红(36)

○幼教天地

探索有效园本教研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陈 萍(39)幼儿的自信心综述„„„„„„„„„„„„„„„„„„„„„„„钱 烨(44)生活中的小秘密 游戏中的新发现

——小班开展“做中学”的点滴体会„„„„„„„„„„„„蒋怡华(50)打造属于孩子自己的智慧天地

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十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因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直观性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它给我们指明了地理教学现代化的思路。一.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许多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些课程内容。

当我们拿出湘教版初中教材,封面的彩图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人造卫星照片,这可播放一段宇宙中绕太阳旋转的地球课件来演示。首页诗词风景画,可放一段黄山风景DVD光碟,再配上本章前言部分的优美词句,一段抒情音乐,引入新课。这样的教材内容,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愉快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欲望,达到常言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的内容,如学会“看地图中”的卫星影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火山和地震﹑海啸,气候中的卫星云图﹑天气预报以及地球公转﹑电子地图等,均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另外,在学习教材地理知识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地理信息﹑进行网络学习﹑网络研究,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主要处理信息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活动,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应用技术;通过网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显现。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二.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是我们目前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心和难点,而且必须围绕学校教与学的原则,以多媒体为核心,提供一些有特色﹑反映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又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的资源,如卫星航空照片﹑计算机三维电子地图等。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着重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检索系统上,而且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完成制作课件﹑教案﹑试题以及研究型课题﹑教学实践﹑学习评价等全套内容。地理信息资源库作为巨大信息库应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各种各样地理资源,以保证资源覆盖的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代表性。它包括地理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片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验场所等教学校内资源;还包括社会环境所拥有的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主要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充分的课件演示,而且讲授演示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有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微机上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总结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有利教学中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利用节假日或者特定时间,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适合于观念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引人注意的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建水坝的利弊、环境人口等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模式有利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4.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共同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学习方向和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资源库﹑上网、各种媒体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课题的模型﹑实现课题的目标﹑形成研究成果。并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互动探讨,不断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质。

这种形式过程要包括:确立课题﹑制定计划方案﹑设计实习调研过程﹑处理信息﹑撰写课题报告﹑进行课题的应用。

教师在确立起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设计出研究的方案后,还有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实习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为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统计法﹑考察法﹑访问法﹑收集相关数据和照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制作出相关分析图表,建立地理模型,提出综合建设性意见,最终形成研究结题报告,评出科研成果。

这种形式即可从教材中选择课题题目,也可是结合乡土材料自行命题,主要适应各种专题性的地理教学。如重庆市的酸雨污染问题的调查,三峡库区的漂浮的危害调查,重庆轻轨建设的意义调查,城市热岛效应等。

这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了社会生活﹑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大量实践活动,采用各种方式,克服各种正在身心障碍现实困难,从而获得求实研究创新的科学态度。四.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信息技术赋予地理教学新的学习内容和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开拓学生学科视野,使其了解和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重大问题的理解程度,并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从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满堂灌的僵化传授方式,可以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2005年元月10日,在初一年级学生组织一场《印度洋海啸》专题报告会,会前,进行教材知识提示:包括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材料收集准备:通过互联网,收集印度洋海啸的新闻媒体报道,有文字﹑有图片;在多媒体教室,学生利用校园局域网在数据库里﹑或因特网上,了解印度洋海啸发生的地点﹑成因﹑范围﹑地震等级﹑灾难的破坏场景;教师总结时,在投影屏幕上复原显示地震产生的过程,带来的一系列灾害的场景,讲解一些抵御海啸的措施,强调建立海啸预警系统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丰富,情景展示逼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宣传国际重大事件,提高学科地位。最后,号召踊跃学生支援灾区。这一讲座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应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跟上时代节奏,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紧跟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步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符合当代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快速接受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地理学的开放性、客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相连,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与社会和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然而客观条件的限制,又决定了学生对外界的接触的有限性。因此,在高中地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1.合理使用现代科技技术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基本上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这极大地便利了地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ower point,Flash等课件,将系统复杂庞大的地理知识用简单的动态视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轻松明白地理解地理复杂的知识。Google earth是一款虚拟地球仪软件,这款软件可以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卫星图,教师可以在讲到某一个地区时,找出这一地区的卫星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解决了地理教学与社会与自然脱节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课堂上,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提高讲课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2.与课本知识无缝衔接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信息是对高中地理教材的有效且重要的填充,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到与课本知识进行无缝衔接。以《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为例,大部分学生对喜马拉雅山都处于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状态,没有多少学生真正了解过喜马拉雅山的外貌,更别谈对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的分析了。因此,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将喜马拉雅山的卫星图,就可以立刻让学生对喜马拉雅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自然带,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高度,南坡与北坡的不同之处全都一目了然。教师再播放一段关于喜马拉雅山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加深学生的印象,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生动理解。由于地理是一门灵活的学科,高中地理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添加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补充教材的空缺。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做到与课本知识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课。

二、简析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各式各样的教育类科技产品的出现,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向时代的潮流学习,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扬弃,取长避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电脑计算机的使用,对各类教育类科技产品进行学习,并达到可以熟练应用的程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完整并且正确熟练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熟练操作现代地理科技技术,并且将其应用于生活。倘若教师无法合格地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就更无法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授给学生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讲课的弊端,教师应该将主动权重新放回学生手里。鼓励学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荀子曾在《劝学》中这样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说明了,学生本身在学习中占着最主要的作用。只有学生拥有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并且更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这决定了教师在学习中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惑,起到一个帮助者身份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地理学習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对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对地理学习产生的疑惑,小组内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思维的提高,推动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之处,推动者地理教学向更先进的方向迈进,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突破。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必然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教授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题下一篇:小学四风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