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2024-10-15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共9篇)

1.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一

高中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论文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粉笔加黑板是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要认清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中学物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除与物理学本身的上述特点有关之外,也与传统教学密不可分。传统教学主要通过黑板、教科书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联动力强,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重组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观念必须转变。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落后因素和成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宗旨,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前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否则,完全可能仅仅只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进而创造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年青教师能力较强,老教师还应多向他们虚心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三、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注意点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切忌本末倒置。美食家品食讲究的是色、香、味齐全,学习则要求学生眼、耳、手、脑齐到,且关键是要脑到,要动脑。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一播放起来,教室里显得非常热闹,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在课堂上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却不太重视,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忘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表面上学生的眼、耳、手也许都到了,但关键的脑没到,实际教学效果肯定差。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认清其功能。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粉笔加黑板是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要认清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而我们有些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多采用教师主讲,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的教学方式。由于课件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不能在课堂上随意改动,这样就不便于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更改教学设计,不能随机应变,老师似乎被课件捆住了手脚。本来应当是老师为主,课件为辅,这时却出现了老师被动地跟着课件走的情况,纯粹为课件而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变化和调整,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二

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和方法有机融合到物理教学过程中, 使之与教学中的各要素实现优化组合, 旨在通过物理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师生学教的互动方式等的转变, 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要求

(一) 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课程首先要求学习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 包括物理教科书、辅导教材、电子教材、录像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其中, 网络信息资源属开放型学习资源, 通过推荐诸如物理教学资源网、中国物理教与学、中国基础教育网等关于物理学习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选择利用, 可有效丰富信息资源。其次, 物理教学案例要基于学生需要, 对其不同分析方法能做出反馈或提供参考资料及引导方法, 使之在对教学案例的思考和分析中获取知识。最后, 要实现有效整合还需有效的认知工具, 这有利于学生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分析和认知, 如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在课题作业、任务及信息资源等, 让学生在数字化的虚拟环境中实践各种技能。

(二) 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要表现在:

1.强化教学新观念。要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强化教学新观念, 明确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 教师应分析教学需求及学生特征, 明确学生初始能力与某方面期望值的差距;其次, 慎重选择弥补差距所需的学习内容;再次, 选用恰当的教学工具;最后, 让学生参加某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评价体系。

2.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应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术,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3.转变教学角色。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及时转变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中, 教师要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信息化教学中, 教师则又是网络教学的者引航者和设计开发者。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应成为独立、平等的主体, 二者须在对话和交流中相互促进。

(三) 对学生的要求

1.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 学生要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探索知识、解决问题, 其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 要实现信息技术要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自如是前提条件。

2.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 师生角色发生根本转变, 学生由原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学习主体, 势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此同时, 部分学生在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极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最终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 物理信息化教学客观上又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

(一) 分析学生特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必须重视对其特征的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 即其在学习中已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及技能, 主要包括:学习新知识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对新知识已了解的内容和掌握程度、对信息化物理教学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 可通过一般性了解, 如查阅学生物理成绩、与学生交谈或询问班主任及其它任课老师。但这种方法所获信息准确率低, 因此, 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前测验, 通过设计试题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初始能力。

另一方面应明确学生的特征在具有共性的同时, 也存在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上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要随时予以分析研究, 并充分利用分析结果调整学习内容的侧重, 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 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根据对学习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分析结果, 基本可按课程具体章节的要求, 对物理教材各章节所确定的内容进行组织和调整。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及课堂上很难演示实验的内容, 可通过信息技术多方面汇集学习资源或制成模拟课件, 以供学生在学习中随时查阅资料库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 设定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充分应用多媒体,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具体设计从两方面着手:

1.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其核心内容即为自主学习的设计。自主学习旨在将学生所学知识外化,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并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自主确定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自主学习一般遵循“提出要求或问题——创高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评价和总结——练习巩固”的模式。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引导, 由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后,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最终排除对问题的分歧, 达成共识。

(四) 物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及完善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旨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即学生据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分析、判断自己的学习并由此进行自我调节, 具有自我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 有助于学生根据已定目标进行自我观察和改进, 从而养成自觉评价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评价一般按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测试内容加以整合, 从而对学生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①自主学习能力 (如确定学习内容、获取相关学习资源及加工、应用、创造相关学习资源的能力) ;②理解、掌握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力;③综合应用物理的能力;④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⑤协作能力。

四、整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过程中, 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个别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 对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产生抵触情绪, 致使信息技术不仅未能起到积极作用, 反变成学习负担。建议教师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难,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二是虽然学生对利用物理网站学习感兴趣, 但对网站的内容设计、视觉效果及趣味性不很满意, 对此, 建议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热情, 开辟学生网页空间, 开展物理网页等设计比赛,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形成一种师生共享、共建学习资源的良好局面。三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实践中, 其自身理论和技能的提高还主要是靠自学, 建议学校组织信息技术培训班, 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并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

摘要:当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但其在有效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 也对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环境、教师及学生个体提出新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0.

[2]何克抗.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

[4]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1.

[5]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7.

3.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1.物理教师信息技术认可度不足

物理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只有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才能使物理课堂与信息技术得以结合。但是,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具有错误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这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就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整合起来了。大多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停留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上,教师用信息技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优化课堂导入,虽然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仍然比较肤浅。

2.不理解物理教学信息化的目的

将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不是单纯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时代性。很多教师不理解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一些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只表现在其网络浏览能力以及打字速度上,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物理学科教学本身的积极意义。教师不能将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生本身的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影响了物理教学的信息化。

3.无法平衡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乐于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不求创新,就很难结合信息技术去创造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往往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地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使用,影响了传统教学优势的发挥。不能将传统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优势结合起来,阻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二、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

1.更新教学思想,创新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来,教师只有突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限制,才能接触更加广阔的物理教育天地。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需要刻意追求,物理教师也不能有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分割开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去展示物理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高中学校管理者要重视物理教师的培训,引导物理教师建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让高中物理教师建立创新意识,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对高中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教学主导地位,才能让物理课堂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设计

讲究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方式,让学生、教师与信息技术、物理知识成为课堂中的有机结合体,才能使物理课堂更加科学合理。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信息技术在服务于物理教学的同时,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促进物理学科的进步。

比如,讲解“重力势能”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总结环节结合在一起。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当堂课所学内容的绝佳机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提问的方法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在提问互动中,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信息技术给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去展示一个以重力势能为核心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考与回顾。在多媒体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也能接触到新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形成,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初中物理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物理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只单纯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用信息技术改革物理教学的手段,给学生更形象的物理知识获取体验,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的优势与现代课堂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

比如,在讲解“宇宙航行”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宇宙航行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宇宙的过程,了解万有引力的作用。用现代化的方法传授新知识,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成功。

4.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四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使世界由此进入了一个人机交互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INTERNET,迅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更引发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的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并由此发展且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教学媒体、课程资源以及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并努力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本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现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其宗旨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物理学而言,学科的研究范围,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可见、变静态为动态、变瞬间为缓慢等等,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将实现物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整体协调,和谐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条件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教学设计、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而且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必须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兴趣为目标,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为宗旨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否则,完全有可能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教师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创造的能力,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信息分析、处理、应用、创造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驾驭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也才能真正实现整合的目的和任务。

3、丰富的课程资源

相对于教学软件而言,课程资源更为重要。客观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关键是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丰富的课程资源,犹如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道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

1、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 ①演示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客观原因又导致一些实验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如α粒子散射实验、链式反应等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来虚拟这些实验,学生通过对虚拟实验的直观感受和体会,将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瞬间为缓慢。如:波的叠加实验,演示时其进程很快,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叠加过程的特点,如果在演示实际实验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来虚拟波的叠加,并缓慢展示,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就比较容易。反过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缓慢为快速。如:演示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②探究作用

在物理实验室,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由于担心发生意外和损坏实验仪器,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以及各种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规程。如:电学实验,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反、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这些要求学生只能遵守,不允许学生自己验证,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如果让学生先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则可以解决上述难题。③实验检测

采用实际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每次选取的实验数量少,致使考查的覆盖面不够广;从实验本身特点看,由于实验过程的连续性,这种考查方式很难考查实验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以下称实验片段)。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一个近乎真实的物理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完成各种实验操作,即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实验技能的检测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检测实验,还可以增加考查容量,扩大考查范围,甚至实现物理实验的全面考查,更可以选择实验片段进行检测,增加考查的灵活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虚拟实验只是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取代实际实验操作。虚拟实验有助于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取代实际实验操作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切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

3、运用网络资源,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在同一个中文条目下(如“爱因斯坦”)可查询到几百个甚至更多的信息点,而且信息在不断地更新;其次是图文并茂,既有文本信息,也有图片资料,还有动画、视频,体现出信息的多样化;第三是网上的文本资料绝大多数是可以编辑的,大大减少了信息加工的难度。网络中还出现了许多专门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的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库。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四、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同时,决不应该丢弃传统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并不是每一节物理课、每部分内容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有用则用,无用则弃。

3、信息技术的运用,决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调控者,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削弱教师的作用。

5.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篇五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

微课研究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孙英筠

0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孙英筠

电话:***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各种培训,各校一线教师都接触到了“微课”,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微课呢?我要告诉大家,所谓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其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达到最佳效果目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极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微课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

(1)信息技术课相比于较其他学科来说,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没有弄楚的话,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达到知识点在课堂上全部掌握。因而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2)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及视频剪辑等方面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

(3)信息技术学科部分操作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边操作边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把微课引入课堂,更能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更有效地翻转了课堂教学。

二、微课的制作过程

1、选好题

微课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5分钟,加之片头和片尾,共计不超过10分钟。因此要做到短而精,选题则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注重典型性和针对性,同组教师之间可采用分工合作,从而确保微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2、微课设计至关重要

(1)微课是我们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所以必需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围绕学生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高效性。

(2)微课的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以往教学课堂的思想,将原有的一堂课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来讲解,从而编制成微课视频。在满足了大多学生的要求前提下,水平高点的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扩大知识面,其他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要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能利用视频多媒体的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等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能够逐步解决各种问题与方法。

3、充分准备教学资源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资源准备也不同,比如:

(1)新授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一些字幕。

(2)上机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即可。

4、微课制作的软件

微课制作的软件主要包含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目前教师在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软件是Camtasia Studio,由Tech Smith公司研制开发的,可进行屏幕高清录制、视频播放、视频编辑,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在录制屏幕结束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

(2)格式工厂

格式工厂是一款多功能的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大多数音频、视频以及图像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格式工厂支持60多国语言,软件启动后是中文且完全免非常好用,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5、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1)充分准备录制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环节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再加上片头、片尾,同时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6、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注等)。利用在微课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

三、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1、新课讲授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的基础》中“计算机与网络基础”一节有关计算机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操作演示型

所有高中学生,每当自已上到高二上学期时,都必须参加省里的学业水平测试,而测试中也有部分操作题,由于学校机房条件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探究活动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第二节“信息作品的制作”,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吸烟到底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害处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从而对网页制作进一步完成探究任务。

4、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学生们的稳定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微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灵活与便利。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6.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六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减少人们在开展活动时发生错误的几率,这种技术与处理方式也被称为大数据技术。随着大数据的全面推广应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研究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全面接触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的学科,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更加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这些内容展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技术方式和数据处理思路,它对于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非常薄弱,很多教师并未能真正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这并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学生们对于大数据的了解非常少。大数据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了解信息技术,更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展开分析,扩大教学样本的覆盖面,根据相关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数据涵盖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主要包含的大数据内容涵盖了以下一些内容:

1.教学资源大数据。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丰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的内容虽然能够有效包含大部分信息技术知识,但是信息技术的更新变化非常迅速,而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需要更有针对性。教学资源大数据可以建立在教学效果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资源并展开深入挖掘,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2.学生信息大数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效率。当前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根据学生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寻找到学生们的特点和喜好,展开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为学生发展营造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3.教学方式大数据。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但要依靠教学资源,更要依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性很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产生巨大差异。教师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展开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判断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喜好程度和接受程度。教学方式大数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调整发展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利用大数据积极推进差异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有效转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教学效果建立教学信息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库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学习动力等等内容展开具体化分析。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整和更新数据库内容,使得数据库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并且根据数据库的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取个性化教学策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2.利用大数据开展教学资源共享服务

大数据的全面推广和应用使得教师们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们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从中选取最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建立高中信息课程数据库,为学生们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3.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思维和信息接收及处理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方向展开研究分析,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得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也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及核心素养为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有必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营造全新的教学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7.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心技术,应用体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我国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的应用现状

1.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目的不明确。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有两种看法, 一是认为促进课程学习, 二是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也就是上网、打字、查资料等, 对能否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兴趣没有考虑过。

2.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认识不够深刻。目前很多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是应用在公开课上, 并不是很普遍, 而且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很多, 虽然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但是缺少交互性, 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段图片展示而已。

3.不能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年轻的教师会过分利用信息技术, 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 用多媒体的时间多于授课的时间;有教龄的教师却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能够满足教学目的, 没有必要学会新的信息技术, 这两种态度没有做到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将教学和信息技术两者分裂开。

4.过于使用信息技术。很多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能力, 为了加大课堂的容量, 完全采用信息技术, 忽略了是否与教学目的相符;过于追求多媒体的视觉效果, 在课件中加入很多动画, 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

1.建立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情景, 物理问题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来的,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建立问题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图像、声音等方式, 将死板的文字知识转为形象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受力的关系时, 可以播放视频:列车启动、飞机从场地起飞以及汽车的开动, 都附有加速数值。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交通工具在运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加速度,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加速度的大小。通过多媒体播放这段视频, 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又如在学习宇宙航行这部分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卫星发射的过程以及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视频, 提出为什么扔起来的篮球会落下来而发射的卫星却没有落下来的问题, 通过这段视频能够建立物理问题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利用互联网搜集数据, 自主探究。当学生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 便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准确, 于是就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首先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要搜集数据, 这时除了物理实验提供的数据之外, 信息技术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集、查找有关数据, 并将数据直观化, 在同学之间互相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激发彼此的灵感, 促进新想法的诞生。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受力的关系时, 教师可以用Excel设计一个计划表, 包含了实验的名称、内容、步骤、处理方案、改进方案、结论、反思等, 通过学生上网查询的资料将表格填好, 也可以查找一些“日心说、地心说”的资料以及关于行星运动的思想, 学生的数据结果如图1。

3.利用Power Point制作总结, 积极与教师交流。在完成上面两个过程之后, 学生就需要对这次学习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 在当前这种信息技术发达的环境内, 这种评价、交流就变得更容易进行, 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实验所用的方案是否合理、原理是否正确、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学生可以使用Word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使用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通过课堂上的播放以及演说, 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交流软件与教师进行直接的沟通, 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集中注意力, 促进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整体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使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耿广晓.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J].学周刊, 2014, (01) :204-205.

[2]方芳.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 35:19.

8.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信息技术;实效性研究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需要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教学相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中物理的教学也逐渐跟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发生碰撞和融合。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物理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教师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渠道的拓展,学习兴趣的增强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概述

高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明确物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调整具体的结合方式,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夯实学生物理基础

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教学目标,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参与度等。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是接下来高层次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

2.健全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网络

健全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网络是在夯实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网络的健全,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知识网络体系漏洞的基础上实现的。健全学生的物理知识网络体系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优缺点,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弥补知识结构中的弱项。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物理课程与多媒体的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教师在拓宽教学渠道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3.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性思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最高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基础能力水平的优化和提升,还要在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教学,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现状,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来增强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通过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在明确了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方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程度。

1.将物理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

在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方面,多媒体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物理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物理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明了地认识物体的物理过程或者一些物理现象,能够提高物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程度。

如,在讲述丁达尔效应时,使用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能够有效予以演示,提高了物理教学的形象性程度;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知识部分的教学时,由于现实中没有完全光滑不受外力的模型,所以,只能采取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2.发展物理线上教学和学习系统,健全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网络

健全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学生在高中物理知识点方面的缺陷和漏洞。然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科目数量增多,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学习时间进一步压缩,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期间无法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物理知识体系的漏洞,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物理线上教学和学习系统,即,通过微信、微课、讨论群以及线上作业或者练习题进行学习。线上教学和学习系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了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中漏洞的筛选效率。

如,在进行平抛运动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片段做成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线上教学和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在面临平抛运动的问题时,随时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重力方面典型题型的讲解时,则可以选择线上视频图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漏洞,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3.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融合教学

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探究能力和探究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相结合开展教学。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物理实验的摸索,而学生物理创新思维和探究思维的发展则离不开学生对物理理论的学习,只有教师将物理理论与实验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创新水准。在物理实验理论结合教学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对于前面提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等部分难以在现实中模拟的物理实验,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予以演示;而对于学生在物理创新方面需要查询的资料,则可以通过建立物理信息技术数据库的方式,让学生在数据库的搜索学习中不断思索如何用实验证明理论以及如何用理论提炼实验结果等。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要围绕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教学实践。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来看,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方式的健全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开放教学思维,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实效性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5(2):158-159.

9.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法研究论文 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开展有效的改革和优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项目教学法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又能够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置生活化的项目主题,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项目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项目主题,可以使学生能够就更加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的项目进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在加强对于学生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教学实际内容的前提下,创设生活化的项目主题。例如,在学习《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主题:根据自己旅游的经历,利用旅游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照片,制作一个关于旅游的幻灯片。设置这样的项目主题,可以使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旅游照片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会有更好的掌握,同时可以使学生回忆起许多美好的画面,开展有效的情感教学。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明确项目学习的分工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问题探究,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注重明确划分每个组员的任务,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擅长的知识,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项目完成的效果,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用Excel建立统计图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项目任务:利用Excel来建立班级学生姓氏的统计图表。这个统计工作相对来说任务量比较大,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信息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各个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面布置任务。例如,有的学生对于数字敏感度比较高,擅长打字,那么可以让其进行最后的录入工作;有的学生对于班级学生名字拼写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在记录名字和姓氏的时候可以发挥他的特长。再具体的图表布局的时候,可以听取一些审美能力比较强学生的意见,从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水平。

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教学

想要提高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率,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说,才能够真正保证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切记避免为了节约时间而简化这个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收获到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于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进行实时的评价,从而切实保证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即时通信》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喜欢使用聊天,所以在学习用Netmeeting聊天和用MSN聊天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积极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即时通信技巧,在学习和生活中开展积极有效的通信交流。教师可以创设Netmeeting和MSN学习项目,然后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项目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同时在完善的评价模式下,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学生转专业具体规程下一篇: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